河南复读学校哪个好?

扫一扫 免费领取免费领

郑州捷登初高中辅导机构

郑州捷登教育始创于2002年,目前,已在平顶山、洛阳设立六大直营校区,拥有专教职员工三千余人,年在校辅导学员超过5000人。在校学员提分率,连续五年重点名校录取率保持在95%以上! 自成立以来,捷登教育始终专注于河南本土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具有完善的前后期学习管控机制和特色服务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学员课堂效率问题。实行课堂和课后作业的痕迹化、档案化管理,让家长和学员能够看到课后的每一次进步和收获;并配备10对1教学服务团队,作业吧、百问百答讲堂、1+1公益讲座、捷登培训串讲等十多项捷登特色后期服务,为学员在学习效率、学习效果、学习习惯、学

}

  教育对于每个有孩子的家庭来说,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也一直都是家长们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该选公办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选贵的亦或者是便宜的?这些都让家长很难选择。但是,如果只剩一个选择呢?你还会为此感到头疼不已吗?

  据教育局发布的相关通知来看,以后将会限制民办院校进行办学,甚至民办的中小学也会很有可能因此而被“停办”。以后公立学校就变成唯一的选择,家长们在学校里花的钱也会变少许多,养娃的成本以后可能就不需要那么高了。毕竟,私立学校每年光是学费就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特别是有些私立学校,每年的学费贵的离谱,现在家长们再也不用交着十分昂贵的学费前往民办私立学校读书。

  该政策一被推行,就已经有很多学校和地区实行了,比如陕西部分私立学校已停止办学河南淮阳的第一高级中学的校长已经递请捐献报告,正式将该校整个捐给当地的政府。江苏和湖南直接宣布不会再审批以任何形式民办的义务教育学校,私立初中小学在读人数必须要降到5%以下。可以说,如今各地都在积极响应教育政策,用实际行动来回应。

  如此形势之下,民办中小学很难再有任何的发展机会。也许很多人对此并不理解,民办学校并没有犯大错,为何要取缔呢?这其中的缘由很多。

  说起民办院校,衡水一中必不可少。这所学校并非是公立学校,而是民办。该校广招各省各地的复读生抢占清北两大学府的名额。至于整个衡水市,自然也都被该类机构所包围,现在已经成为一条“流水线”。

  据该校学生透露,该校在高二的时候会根据学生们的成绩进行分班检测,如果成绩很差的应届生和复读生会被迫学习一些特长类的项目,然后以特长生的身份进行高考,这样全校的平均成绩就不会被这些学习不好的学生拉低。这样看起来好像无伤大雅,可是因为此举,就曾有传媒大学拒收河北的学生。

  首先,私立学校的首个问题就是复读生的过度招录,已经影响其他正常学生的上升通道。至于他们为何如此执迷于招录复读生,就是希望可以通过这些复读生来提高一本率以及升学率,然后再通过这两点去吸引更多地学生进入本校。

  再一个就是公立学校已经取消招收复读生,也就是说,复读生们如果想要再次升学,就只能去私立学校。但是这类学校的学费十分昂贵,且这类学校为了提高自身的一本率以及升学率,在分数上以及学科上都设置太多的障碍。这样一来,很多复读生年复一年的考试,到最后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另外,私立学校所面对的第二问题就是教育不公平。很多私立学校背后的“老板”都是当地的有钱人、教育机构以及房地产所联系起来的投资产物。必须承认的是,这类学校的确很有钱,环境也要好很多。大部分的私立学校都配备国际生和交换班,985老师可谓是最基础的配置。

  寒暑假还有学生们喜欢的游学活动,校内还有戏剧社、交响乐等节目。可以说,私立学校除了学费昂贵以外,不管是师资资源,还是环境以及硬件配备等方面,都不知道甩公立学校几条街。

  可问题是,昂贵的学费就已经让很多学生与其失之交臂。不仅如此,民办学校还开出各种诱人条件公开“挖墙脚”,导致公立学校内的师资力量越来越差。家境不好的学生进不去私立学校,而家境好的学生从小在私立学校就有自己的好友圈,从而形成阶级固化。

  再这样下去,民办的资本相当于就是给有钱人而设立的,至于普通人,他们所能得到和享用的,又会有多少好东西?

  国家整顿私立学校是应该,但是公立学校也不能坐享其成,优化自身才最重要。比如这次私立学校被停办,公立学校就可以趁此机会广纳优秀教师,为学校和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质量。

  另外,公立教师的工资待遇是否应该提高一些?据相关统计,大多数公立学校的老师平均工资居然不超过4000?政府是不是应该重视这方面的需求?毕竟,老师也需要养家糊口,如果不提高老师的薪资待遇,即便是取消私立学校,也仍然会有大批教师不愿进入公立学校的大门,甚至转行。

  今年,教育部所推行的“双减”政策以及整改私立学校让教育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接下来的重心是不是应该放在改善公立学校条件上?只有从这些根源解决问题,学子们才能有更好地环境读书,拥有更优质的教学质量,从而改善学习成绩。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
对于“各省市高考”,可能会有一些刻板印象,比如:西藏上清北很容易,广东高考好像不是很难,这些印象有些时候是不对的。
我们用以上数据获得的结论做总结。
由于高考是“省内竞争”,各省的高考难度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真实面貌。我们从后往前排,先讲高考难度最大的省份。
河南是一个符合其印象的地区,它的高考真的是全国最难。由于河南人口众多,本地知名高校也实在有限,一本,985,211,清北录取率,都是全国相当靠后的位置。
河南高考难这个问题可能短时间内,看不到什么解决的迹象。
广东是唯二地狱难度的地区,各项录取率是真的低,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广东人多,78.3万考生仅次于河南,而好学校录取数量也很低,别说什么广东人爱做生意,不爱考试什么的,人家福建也是这个文化,也没有广东这种地狱模式。
但是却很少听广东人民抱怨过这件事情,这一点上来说,广东人民真是好样的。但广东的学校,确实是需要加强了,教育资源和建设,需要多关注一下广东了,广东人民真的是虽然苦,但是不说。
“请列举5所山西的高校”,可能会问懵很多人,山西可是30多万考生的一个地区,本地教育资源也堪称在全国排名靠后,其高考难度其实是很大的。
但是鉴于山西在全国范围内存在感都比较弱,也是那种“苦,但是说了没人听”的情况。
和山西同样的情况,广西自治区内更是缺乏知名高校。而广西更是40多万考生,高考难度其实是非常大的。但广西也是因为本身存在感薄弱,导致有苦说不出。
安徽985录取率全国倒数第一,211录取率也排名靠后,一本录取率相对还能缓和点。
在安徽高考也是件艰辛的事情,不过安徽至少出了个毛坦厂中学,让人至少“有苦能说得出”,大家至少知道安徽高考挺苦的。总而言之,在安徽高考也是真的不容易的一件事。
云南,和广西和山西一个问题,存在感弱,也是35万+考生,本地没有太多知名高校,关注度也不高。各项录取率挺低的(比山西和广西还是稍微好点)。请多关注关注云南学子,上个大学不容易的。
四川考生70万,除了河南广东,四川排第三。这也好理解,四川毕竟本身人口这么多。
在四川高考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不过好在四川本地还有川大,西财等好的高校,整体录取人数也还过得去。四川人比较豁达乐观,经常见到的四川人都是乐呵呵的,所以“四川高考苦”这个事,没有造成广泛的印象。
但是总而言之,从录取率综合量化评判,四川高考是挺苦的。
作为中国儒家文化的起源,山东人对于“考试”的热爱程度,可以说是全国数一数二了,考生人数也位居全国前列,竞争不可谓不激烈。
以至于出现“我高考不容易,先上个曲阜师范大学,以后考研出去吧”这样的景象,这也是山东人民高考不易的一个体现。不过山东高考比较不友好,是个全国范围内有印象的事情,他也就是符合印象吧。比起像广西,四川这种高考更苦,但是还没啥人知道的地方,山东人民至少有人心疼。
甘肃不算多,其985,211,清北这些高校录取比例在全国排名其实挺靠后的,但是好在其一本录取率还可以,使得其高考难度总体而言,在全国范围内还过的去。
地区高考难度排名:10
贵州有44万高考考生,高考政策挺不友好的,985录取率很低,但是令人意外的是,贵州211和一本的录取率还尚可,这里可能是有一些政策名额支持的。
地区高考难度排名:11
其实这个排名,没有体现江苏高考最变态的地方。因为这个排名,只有录取率,没有反映考试内容。
而江苏高考最变态的地方,就是他的高考并不标准化,天天改革,一会3+X,一会3+2,一会又搞成3+1+2,一会要学物理,一会又不学物理了。
导致江苏高考的制度,是一个谜一样的存在。这无疑加重了很多学子的心理负担。总体而言,江苏高考论考试内容难度,那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论考试令人的迷惑程度,那江苏排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但是鉴于省内还是有很多不错的高校,所以江苏整体高考竞争激烈程度也就排在全国10左右的位置。
地区高考难度排名:12
河北省因为出了衡水中学这样全国出名的鸡血中学,加之其省内知名高校不是很多,会让人认为河北高考难度很大。
但是实际上,河北高考其实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难,虽然985,211录取率不算高,但是其一本录取率还挺高的,这可能也和河北人民考试能力比较强有一定关系。
地区高考难度排名:13
江西985,211录取率还尚可,一本录取率稍低,本省有一些类似于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这样的还不错的学校。总体来说,江西也算中规中矩的一个地区,高考难度中等偏难。
地区高考难度排名:14
湖南好的中学非常多,加之湖南民风本身也比较彪悍,导致湖南高考在全国有比较强的存在感。中学阶段竞争是比较激烈,本身比较好的高校比湖北少很多。所以湖南整体高考呈现的是中等偏难的态势。
地区高考难度排名:15
很多人说“浙江只有浙大一所好大学”,虽然有点偏激,但是也反映了一定问题,就是浙江各种985,211录取率,都和浙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所以总体来说,浙江的985,211,清北录取率,在全国都算拿的出手的排名(尤其是清北录取率,浙江清北录取率全国排名前五),但是有点畸形,浙大在里面占据了过于重的权重。
地区高考难度排名:16
北京,上海,天津,另外三个直辖市,都体现出了非常强的高考优势,唯独重庆没有。
重庆的高考整体录取率,贴近全国平均水平。
地区高考难度排名:17
新疆大,但是人口其实不是很多,考生人数在全国算是比较少的省份。
每一项录取率,都在全国是处于中游位置。并没有像很多人想象中的那样“在新疆考试会不会很容易”,总体来说和重庆差不多的水准。
地区高考难度排名:18
内蒙古自治区:普通模式
内蒙也是中规中矩的地区,高考的人数和新疆差不多,录取率也和新疆差不多,都是全国中游水平。
地区高考难度排名:19
黑龙江是东三省中唯一竞争相对激烈的省,其20多万的高考人数,比吉林和辽宁多一些。未来可预见的,东三省的高考人数可能会越来越少,其高考友好程度可能还会提升。
地区高考难度排名:20
陕西是一个高考比较友好的地方,考生人数不算多,本省优秀的高校也比较多,比如西安交大,西工大,西北农林,西安电子科技大,陕西师范大学等,各项录取率都还不错,教育氛围浓厚,高校多,录取率还比较友好。
地区高考难度排名:21
其实湖北省是和陕西省比较像的一个地方,考生不算特别多,本省好学校很多,武大,华科,武汉理工,中南财经政法,地大,华中师范,好的大学非常多,教育氛围也很浓厚。
地区高考难度排名:22
海南高考考生少,一本率较高,985,211录取率也比较高,也有人因此移民去海南考试。但是这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件事情。但海南6万高考考生,清北只招50人,各项录取率相比同样人口基数的北京上海,那还是少的多了。
地区高考难度排名:23
同样是生意文化突出,福建高考可比广东友好多了,20万的考生数量,只有广东的四分之一。本身也不乏优秀的高校。一本录取率较高,985,211录取率也尚可,清北录取率也排名较前,福建总体来说是一个高考比较友好的地区。
地区高考难度排名:24
从辽宁开始,就进入“优惠模式”了,即这个地区的高考,比别的地方是有显著优势的。
得益于人口的流出,东三省的高考考生都不是很多,本身还有很多优秀高校,如大连理工,东北大学,海事大学,辽宁大学等。辽宁已经是一个体现出明显高考优势的地区了。
地区高考难度排名:25
吉林高考人口只有16万人,而各种高考录取在吉林省的名额却不少,使得吉林高考变得非常友好。不过吉林有个和浙江相似的问题,就是吉林大学在省内占的权重太大了。
地区高考难度排名:26
宁夏只有7万高考考生,985,211,一本录取率上都非常高,堪称高考easy模式,宁夏也因此变成了高考移民的热门地区。
地区高考难度排名:27
青海省只有4万多高考考生,仅次于西藏,高考考生人数全国倒数第二。各项录取率都高居全国前列,堪称优惠模式下地区典范。
地区高考难度排名:28
西藏高考人数全国倒数第一,也相对是竞争最不激烈的地方。211录取率很高,但是西藏985录取率并不高,清北仅在西藏招20-30个人。
所以虽然西藏高考还挺友好的,但是并没有友好到“随随便便上清华北大”这个程度。
地区高考难度排名:29
京津沪分列高考友好程度三甲,是全国高考最舒适的地区。天津好处在于人口流入没有北京上海那么夸张,现在5万多考生,可能几年后也就是6-7万考生,而北京上海虽然现在考生人数也较少,但几年后预计大概率是10万+考生。
可能若干年后,天津就会超越上海、北京,成为全国高考友好程度排第一,高考最舒适的地区。
地区高考难度排名:30
上海985,211大学数量众多,考生人数少。录取率是雄踞全国前列,而且优势非常明显。
上海小升初确实很变态,但是这是因为2000年以来,上海出生人口急剧增长,反映在了小升初。但还没反映到高考,所以未来2-3年,上海的高考环境,还是会可预见的友好。 
但是几年后就不好说了,根据出生人口的走向来看,几年后预计会到10万以上。同样的录取名额下,5万人的考试和15万人的考试,绝对不是同一种感觉。
地区高考难度排名:31
全北京就4万+的考生,但是一本,985,211高校数量雄踞全国前列,光西北三环四环那一篇10KM*10KM的地儿,就能数出7,8个985大学。清华北大录取率,更是夸张,4万+北京考生中,清北就录取了500多个学生,而近80万广东考生中,清北只录取不到300人,这差距令人咂舌。
未来2-3年,北京的高考优势,友好程度,也是显而易见,全国第一。但是北京和上海面临同样的问题,即人口大量涌入,2000年以来,出生人口大量增加,现在还是4万多人,10年后,估计就翻上10万人。
但是现在这个环境下,外地人想在北京定居,并让孩子参加北京高考,变得越来越难了…

如果觉得本文有用,欢迎推荐更多家长学生关注我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郑州十大复读学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