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熵增加的过程都是自发过程,相关反例方程式?

1.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数学描述

我们可以观察到大量的不可逆过程:放在空气中的一杯开水把热量传到空气中,最后水温与空气温度一样;但在自然状态下,热量决不会从空气中传到与空气相同(或更高)的水中,使水温升高以至变成开水。一滴蓝墨水滴到一杯清水中,蓝墨水颗粒会自动在水中扩散,最后水的颜色处处均匀,变成一杯淡蓝色的溶液,而这杯淡蓝色的溶液中的蓝墨水颗粒决不会自动凝结为一滴的蓝墨水。这些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描述不可逆现象或过程自发进行的方向性的规律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最常见的经典表述有两种。

克劳修斯表述: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即热量不会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开尔文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成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即热量不能自动地全部变成功。

可以这样说,每一种不可逆过程都可以作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种表述。也正是各种不可逆过程的内在联系,使得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远远超出热功转换的范围,而成为整个自然界的一条基本规律。

注意到不可逆过程是在没有任何外来影响的条件下自发进行的,过程进行的唯一动因在于系统的初态与末态的差别。因此,自发过程进行的方向决定于过程的初态和末态。也就是说,必然存在一个仅与初、末态有关,而与过程无关的态函数,可以用它来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宏观自发过程进行的方向。这个态函数就是我们在前面已经讨论过的“熵”。

孤立系统的熵永不减少,这就是熵增加原理。

熵增加原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述。从熵增加原理可以导出克劳修斯表述,也可以导出开尔文表述,还可以推导出其他一个个不可逆现象。
对熵增加原理,也可以说成是系统经绝热过程从初态到末态,它的熵永不减少。事实上,孤立系统必然绝热。

普朗克把熵增加原理描述为:“在任何自然的(不可逆的)过程中,凡参与这个过程的物体的熵的总和永远是增加的。”这是现在公认的关于熵增加原理的最严格最全面的论述。

2. 熵增加原理的实质

参与不可逆过程的所有物体的熵的总和总是增加的,这种演变规律说明什么呢?

从热力学意义上讲,熵是不可用能的量度,熵增加意味着系统的能量数量不变,但质量却越变越坏,转变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低,不可用程度越来越高。因此熵增加意味着能量在质方面的耗散。

从统计意义上讲,熵反映分子运动的混乱程度或微观态数的多少。熵增加反映出自发过程总是从热力学几率小的或微观状态数少的宏观状态向热力学几率大的或微观状态数多的宏观状态演变。系统的最终状态是对应于热力学几率最大,也就是说是最混乱的那种状态,即平衡态。

一切物质状态变化进程的自发不可逆性显示着时间的方向。地球的演变,生命的进化,社会的发展,宇宙的演化等等,各种自然过程无不标志着时间的进程。

然而,在物理学中,无论是牛顿运动方程,还是量子力学的薛定谔方程,甚至相对论都是时间反演对称的,也就是说,把方程中的t换成(-t)方程不变,这就是说,过去和未来是没有差别的。这里时间只是和运动相联系,而不是和发展相联系,普里高津把这种反演对称的物理学称“存在的物理学”。“存在的物理学”为我们描绘的是一幅静态的、可逆的永恒不变的物理图像,一种理想化的图像。

自然界中的一切自发过程都具有不可逆性,即它不具有时间反演不变性。熵给予时间的流逝以固定的方向和明确的物理意义,熵在物质世界中,作为时间的指针,作为“发展”的指针,为人们描绘出一幅动态的、不可逆的、不断演化的物理图像,普里高津称之为“演化的物理学”。

时间单向性的讨论,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近年来,对不可逆的起源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观点是认为不可逆性源于宇宙大爆炸,宇宙学箭头是最基本的时间箭头,其他的一切时间箭头,如热力学箭头,历史箭头、生命箭头等都可由宇宙学箭头推出。

由于时间箭头问题涉及面极广,从宇宙到基本粒子,从单体到多体,从无生命现象到有生命现象,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难题。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集智百科精选”是一个长期专栏,持续为大家推送复杂性科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资源信息。作为集智俱乐部的开源科学项目,集智百科希望打造复杂性科学领域最全面的百科全书,欢迎对复杂性科学感兴趣、热爱知识整理和分享的朋友加入!

今天分享物理学领域里面熵这一主题。大家都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熵也在各个领域有着不同的应用。本文将介绍熵的基本概念,有哪些好玩的案例,知名的研究者、一些入门的学习资源。

六、集智百科词条志愿者招募

我们小时候玩玩具,如果没有家长管着,一定是搅得屋子里天翻地覆、无从下脚,并且乐此不疲。如果把玩具看作元素,所有的玩具看作一个系统,则系统从整齐变成了混乱。这时候,要想找到某个心爱的玩具就变得非常困难,因为它可能出现在任何角落。这个场景就蕴含了熵增加的原理。

通俗地来讲,熵表示一个系统内所有元素的状态总和。对于同一个系统来说,“有序”反映了各元素所处的状态相对简单,容易被掌握,熵较低。反之,“无序”则反映了各元素所处的状态复杂,不易掌握,熵较高。

下图体现了类似“玩玩具”的过程:当分子排列整齐时,能够轻松定位每个分子。而他们散得越开,越难把握分子的位置和运动状态。这是个熵增加的过程。


图1:熵增加的过程,分子排列从有序变成无序

熵最初在热力学中被提出,其概念来源于克劳修斯对卡诺热机的研究。后来,熵在信息论、天体物理、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均有重要应用。在不同的学科中,根据具体情境,引申出了相适应的定义。可以说,在各个领域,熵都是一个必备知识点。

现实生活中,为了能喝到温水,我们会把开水兑到凉白开里,这样整杯水都是温的。但是,为什么不会发生“热者更热,凉者更凉”的现象呢?这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因为热量只是从凉的地方转移到热的地方,并无增减。如果能够自发地“热者更热,凉者更凉”,我们完全可以使海水变凉一小点儿,然后得到用之不竭的能量。


图2:热量从温度高的地方转移到温度低的地方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热力学第二定律堵死了这条路。该定律指出:热量无法自发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这是为什么呢?玻尔兹曼从微观分子层面给出了解释:高温物体分子动能较大,低温物体分子动能较小。他们相互接触时产生碰撞,在所有碰撞后产生的可能结果中,绝大部分是分子间动能趋向一致,极少数是分子间动能差异性更大。所以理论上来说,是存在“热者更热,凉者更凉”的可能性的,但是发生的概率小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现实生活中无法发生。

上述过程经简单物理推导可知,系统的熵是增加的。由此引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表述:孤立系统(不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例如“保温杯”)的熵永远不会自发减少。熵在可逆过程中不变,在不可逆过程中增加。这就是“熵增原理”。根据熵增原理,宇宙作为一个孤立系统,随着时间推移,熵会增加。即宇宙中所有元素的状态总体上会更加复杂。


图3:宇宙中的熵不断增加

注: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不可达到

1948年,香农将热力学中的熵引入到信息论。在信息论中,熵用来测量事件结果的不确定性。例如,抛一枚正反面相同的硬币,那么结果是确定的,熵为零。抛一枚正常硬币,结果可能为正或为负,具有不确定性,熵大于零。如果将硬币正反面当做信息比特 (bit) “1”和“0”的话,那么比特位数越大,包含信息量越大,不确定性越高,熵越大。


图4:抛两枚硬币所产生结果的熵


德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热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重新陈述了萨迪·卡诺的定律(卡诺循环),把热理论推至一个更真实更健全的基础。他最重要的论文于1850年发表,该论文首次明确指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他还于1865年引进了熵的概念。


奥地利物理学家、哲学家,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最伟大的功绩是发展了统计力学——通过原子的性质(原子量,电荷量等)来解释和预测物质的物理性质(热传导,扩散等),并且从统计意义对热力学第二定律进行了阐释。

美国数学家、电子工程师和密码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提出了信息熵的概念。1948年发表了划时代的论文——通信的数学原理,奠定了现代信息论的基础。不仅如此,香农还被认为是数字计算机理论和数字电路设计理论的创始人。

信息熵常被用来作为一个系统的信息含量的量化指标,从而可以进一步用来作为系统方程优化的目标或者参数选择的判据。该文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梳理一下有关熵的概念,有助于初学者入门。

究竟什么又是熵?为什么它总是增加的?为什么蛋壳或者酒杯会破碎?宇宙的起源如何,又将如何结束?为什么我们的过去与未来如此不同?本文作者用农场中的绵羊,对这些问题一一做了有趣的解答。

张江老师详解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熵”的来龙去脉:

复杂性思维2020课程目录下,见第10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与耗散结构

[4]热力学第二定律 百度百科

[5]热力学第二定律 维基百科

[6]信息熵 维基百科

[7]时间之箭(熵) 维基百科

来源:集智百科 编辑:曾祥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熵增大的过程必定为吸热过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