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比较强,适合去湘潭大学哪个专业?

  新中国70年经济与经济学发展

  谢伏瞻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10期 

  热点聚焦·哲学视域中的人工智能与人的智能

  人工智能与人的智能

  胡敏中 王满林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摘自《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5期

  人工智能体的自主性与责任承担

  宋春艳 李伦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大连理工大学哲学系,摘自《自然辩证法通讯》2019年11期

  人工智能“合乎伦理设计”的实现路径探析

  闫坤如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9年6期

  人工智能、情感机器与“情智悖论”

  刘悦笛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摘自《探索与争鸣》2019年6期

  踏踏实实地研究人工智能

  郭毅可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数据科学研究所,摘自《自然杂志》2019年2期

  大数据视阈中的明清进士家族研究

  刘京臣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摘自《北京大学学报》2019年4期

  意识作为哲学的问题和科学的课题

  倪梁康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哲学系,摘自《自然辩证法通讯》2019年10期

  民国史研究七十年:成就与新趋势

  罗敏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摘自《南京大学学报》2019年4期

  阿多诺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

  李乾坤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现代哲学》2019年4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栏目主持:李潇潇)

  马克思哲学立场的当代意义

  孙承叔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摘自《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9年4期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使命与境界

  欧阳康 姜权权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哲学研究所、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分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年4期

  马克思在社会主义理念中把握和超越时代

  韩蒙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摘自《哲学动态》2019年5期

  马克思社会建设思想的建构逻辑

  曹典顺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哲学范式研究院 ,摘自《世界哲学》2019年4期

  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

  曲韵畅 余达淮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南京社会科学》二〇一九年七期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概念

  马建青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摘自《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5期

  政治人类学批判困境

  莫雷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哲学院, 摘自《天津社会科学》二〇一九年四期

  哲学·宗教学(栏目主持:莫斌)

  社会科学对象的建构性与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的建构

  王南湜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哲学院,摘自《学习与探索》2019年8期

  中国传统逻辑思想的特质

  李承贵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摘自《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10期

  规则、判断力与批判性思维

  晋荣东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摘自《社会科学》2019年5期

  胡塞尔的“纯粹逻辑学”纲领及其意义

  钱立卿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摘自《哲学分析》2019年5期

  美国哲学关于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争

  董山民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摘自《现代哲学》2019年3期

  规则意识与道德共同体

  龚群 兰超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摘自《道德与文明》2019年4期

  跨文化哲学视域中的人格概念

  张任之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哲学系, 摘自《广西大学学报》2019年3期

  道德人类学视野下的儿童哲学

  张娅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摘自《伦理学研究》2019年4期

  文学(栏目主持:李琳)

  关键词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建设

  金永兵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中文系,摘自《求索》2019年4期

  概念词化的知识考古:由词通道

  冯天瑜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摘自《社会科学战线》2019年8期

  “典型论”与现代文论的建构

  王植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文学院,摘自《文学评论》2019年5期

  七十年文论问题域的演进

  刘方喜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摘自《中国文学批评》2019年3期

  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史的建构与反思

  张志忠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自《广州大学学报》2019年5期

  从作家阅读史考察新中国文学发展

  郭洪雷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摘自《天津社会科学》2019年4期

  中国散文的抒情传统

  陈剑晖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文学思想研究中心,摘自《文艺理论研究》2019年4期

  历史经典中的民俗母题

  董晓萍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摘自《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5期

  历史学(栏目主持:晁天义 周学军)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先秦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沈长云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摘自《文史哲》2019年5期

  3—6世纪中西历史及文明发展比较研究

  刘家和 刘林海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摘自《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5期

  利益与制衡:晚清改革背景下的江北漕粮河运

  周慧清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摘自《清华大学学报》2019年4期

  抗战时期中共应对伪造货币的经验与特点

  徐德莉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4期

  国史中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历史回顾

  向国成 谌亭颖 刘晶晶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 湖南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摘自《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9年5期

  日本古代贡举的贵族化

  李卓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日本研究院,摘自《史学集刊》2019年5期

  封建地租市场化与英国“圈地”

  侯建新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摘自《世界历史》2019年4期

  经济学(栏目主持:梁华)

  中国产业结构演进的制度基础

  黄阳华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摘自《政治经济学评论》2019年5期

  土地引资与企业行为

  张莉 黄亮雄 刘京军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摘自《经济学动态》2019年9期

  中国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及变动机制

  王振国等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摘自《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年10期

  嵌入亚太价值链提升中国劳动生产率

  张志明 周彦霞 张建武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经济评论》2019年5期

  中国机会不平等的生成源泉与作用渠道研究

  李莹 吕光明 作者单位: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 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摘自《中国工业经济》2019年9期

  家庭背景对大学生毕业去向的影响

  陈东 张郁杨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摘自《南开经济研究》2019年4期

  高房价对中国流动人口的挤出效应

  周颖刚 蒙莉娜 卢 琪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与王亚南经济研究院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摘自《经济研究》2019年9期

  劳动力性别结构影响经济增长效率

  孟望生 作者单位:甘肃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摘自《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年9期

  政治学·公共管理(栏目主持:李潇潇)

  宪法宣誓制度的政治意蕴

  张昭 原雅璐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4期

  曹胜 作者单位: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摘自《行政论坛》二〇一九年五期

  大数据驱动下的公共服务供需匹配研究

  宁靓 赵立波 张卓群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青岛行政学院, 摘自《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5期

  基层官员避责行为危害治理

  盛明科 陈廷栋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自《吉首大学学报》2019年9期

  姚大志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摘自《南开学报》2019年5期

  国际关系(栏目主持:张萍)

  亚洲文明的历史性贡献与新时代亚洲文明观的构建

  王灵桂 徐轶杰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摘自《国外社会科学》2019年5期

  中国外交70年:历史逻辑与基本经验

  赵可金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摘自《东北亚论坛》2019年6期

  新中国70年外交哲学进路

  刘贞晔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摘自《国际展望》2019年5期

  探索国际关系历史规律的社会科学尝试

  黄琪轩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摘自《国际论坛》2019年4期

  法学(栏目主持:刘鹏)

  法律教义是怎样产生的

  桑本谦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摘自《法学家》2019年4期

  构建“全覆盖”的备案审查制度体系

  郑磊 赵计义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摘自《中国法律评论》2019年4期

  办理认罪认罚案件的实证审思

  周新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院,摘自《现代法学》2019年5期

  钱玉林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摘自《环球法律评论》2019年4期

  社会法学的法域、核心范畴及范畴体系

  钱叶芳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摘自《法学》2019年9期

  新时代劳动法的功能拓展与制度调适

  谢德成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摘自《当代法学》2019年4期

  国家安全法律义务的性质辨析

  周汉华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摘自《中外法学》2019年4期

  逆全球化下中美贸易战与国际经济法的走向

  何力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法学院, 摘自《政法论丛》2019年5期

  社会学·教育学(栏目主持:刘亚秋)

  中国社会学话语体系建设的历史路径

  景天魁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摘自《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9年5期

  “魁阁时期”燕京学派的经济人类学研究

  杨清媚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摘自《社会学评论》2019年4期

  韦伯理解范式中的价值关联

  王赟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摘自《广东社会科学》2019年4期

  从莫斯到列维-斯特劳斯:“玛纳”与实践观念的可译性

  谢晶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摘自《社会》2019年5期

  专业实践中实证知识和实践逻辑的关系

  郭伟和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摘自《社会学研究》2019年5期

  小地方与大世界:一个边缘藏族社区的本土现代性

  孙九霞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摘自《民俗研究》2019年5期

  重回现代化视角思考转型和国家

  李路路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9年3期

  社会凝聚与居民幸福感

  邢占军 张干群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摘自《南京社会科学》2019年7期

  “单位意识”的形塑作用

  陈鹏 肖赛玥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摘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年5期

  教育大数据的伦理诉求及其实现

  戚万学 谢娟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大数据研究院 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摘自《教育研究》2019年7期

  学风与学术体系建设

  胡政平 巨虹 作者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杂志社,摘自《甘肃社会科学》2019年5期

  中国共产党的舆论监督观

  丁柏铨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摘自《南京社会科学》2019年8期

  中国近代文人著述出版的观念转型

  褚金勇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摘自《出版发行研究》2019年8期

  马克思解蔽了黑格尔国家观的神秘主义  杨睿轩等

  实践观重释哲学的根本任务 陆杰荣 

  “现代劳动”是作为社会关系的劳动  叶俊等

  语言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王兴辉

  近代形而上学体系隐秘的一维  尚文华 

  康德统觉性意识理论  梁亦斌

  康有为与谭嗣同对国学经典的态度  魏义霞

  作为表征实践的文化空间生产  谢纳

  清初诗学思想与程朱理学  代亮

  诗歌翻译对中国新诗形成的作用再探  王东风

  1940年代解放区诗歌的美学变革  罗振亚

  中国古代史学理论话语体系的形成  刘开军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史学理论研究  张旭鹏

  抗战时期我国华北战场与太平洋战场的关联性  刘峰

  冷战初期美国黑人的联合国请愿活动  于展

  中国农地制度变迁70年  丰雷等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收缩的格局与成因  张明斗等

  土地价格、土地财政与宏观经济波动  闫先东等

  宏观审慎管理的有效性及政策协调  苏嘉胜等

  优化民生政治参与的算法逻辑  赵友华

  政府数据共享的内在要义  张亚楠

  发达国家的“监管影响评价”  李乐

  城市扩张:活力与焦虑的双重逻辑  董慧 

  历史制度主义与国际关系研究  刘城晨

  网络威慑理论:争议与前景  张旭等

  分案管辖主从配合模式的程序衔接  谢小剑

  准确适用最密切联系的法律  田洪鋆等

  社会学方法论的关系主义视角  郑震

  社会治理模式的结构性转向  詹国辉等

  灾害研究中价值、情感与社区的共生  杨慧等

  同伴群体与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  江波等

  我国义务教育课外补习的现状与趋势  薛海平等

  新媒介赋权下的数字乡村建设  师曾志等

  大数据时代的计算广告学研究  曾琼

}

姜新文,湘潭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主要领域为计算复杂性和密码算法研究。参与国家级课题项目1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 5 项,全部属于国家级超大型工程项目。先后获得部委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1 项。出版著作两本,参编一本,发表 SCI/EI 收录论文等40余篇。长期讲授《计算复杂性》、《应用密码学》、《数理逻辑》、《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课程。在教学的同时积极探索实践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新理论,主持省级教学研究课题多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部委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以及学校级教学成果奖多项。在《计算机教育》等刊物发表教学论文近 10 篇。两次获军队育才奖。

扎根伟人故里,潜心科研工作

初次见面,姜老师给人的印象是热情、自信。当问及如何与湘大结缘来到湘大任职时,姜老师谈到:“我的故乡是湘潭,对湘潭这座城市非常热爱,我本科在湘潭大学数学系就读,因此对湘大也非常熟悉,对湘大有非常浓厚的情感。湘潭大学是一座学风优良的学府,学生整体素质较高,所以从国防科技大学退休之后,毅然选择来到湘潭大学继续进行科研教学工作”。

当谈到在科研期间遇到过的瓶颈时,姜老师认为做科研遇到困难是必然的,遇到的困难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技术指问题难以突破和无前人经验可循。针对技术瓶颈问题,主要是学习和借鉴前人的方法,然后追根溯源找到问题的本质,并且不断尝试实验,最终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无前人经验可循情况,姜老师以自己研究的MSP问题为例介绍了自己是如何突破瓶颈的。他说:“关于MSP问题,没有人知道NP是否等于P,这只能凭借自己的信念坚定认为NP=P,并且通过不断努力求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与此同时,姜老师表示无论做什么研究都首先应该先把自己的本职教学工作做好,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做科研研究。

师生关系是教书育人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姜老师的课堂总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开展,学生们都很感兴趣,十分投入。姜老师讲课时的随和自然,自有老练精妙,却又流利顺畅不显突兀。平时私下里姜老师也会在学生群里与学生亲切地聊天。当问到姜老师是如何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时,姜老师毫不犹豫地强调了拉近距离感的重要性,并且指出应该做到:

一、了解学生现在想什么、知道什么。这个是随时代而不断变化的东西,姜老师认为应该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以便能够随时了解学生们的想法。交流时要注重方法,选择恰当的切入话题,用新颖的方式来表达内容。

二、其次作为老师要放得下身段,切身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思考如果你作为学生你会怎么样,这样就不会一味地去批评、指责、埋怨学生。学生做不出东西是有一定的原因,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就能指出学生的问题以及缺失的东西。

三、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只需要对学生进行生活上的关心,老师要能够根据经验向学生给出自己的建议和判断来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有些学生为了解决某一问题会想很多办法,你要带动学生去解决并告诉学生该如何去做,最终让同学产生一种驾驭知识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姜老师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理解知识和创新的能力。作为一名研究生,必须在研究生阶段学会积极主动地查阅各种前沿文献资料,对知识进行学习总结,最后能够熟练运用并自主创新。

科研无捷径,汗水铸辉煌

在采访中,姜老师还谈及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进行科研写作。作为一名研究生的首要任务是科研创新和学术创作,姜老师认为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是获得成果的前提,勤奋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通道。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姜老师认为进行创新最重要的就是多学习、多阅读,当积累了足够多的理论知识,就具备了创新思维能力。

另外关于研究生的科研论文写作,在他看来,首先内容是第一位的,一个好的文章一定是解决了重要的事情,其次才考虑如何去写。想要写好论文,这与之前说过的阅读也有一定的关系,一个人阅读的次数越多,写作的方法就越多,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事情进行描述。所以说做研究一定要大量阅读最新的文献,可以对一些重要会议和杂志中的文章进行追踪,这样就能知道自己做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严格地来说“论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把你创新的想法用语言来进行表达”。

桃李不言,下成自蹊。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在奉献自己之时、引领了大批学子,世事洞明皆学问,功夫深处即文章。学习优秀的人,成就不一样的自己!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逻辑思维强的女人好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