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社团难进吗一定要加入社团吗?

又到了开学季,懵懵懂懂的大学新生就会被纳进一个个组织社团中。当然,我也是从新生过来的,刚刚进入大学,踌躇满志,早就听说大学里各种学生组织特别多。收拾好了寝室,便和室友下楼遛弯了。食堂门口摆了好多家社团招新,几乎所有的社团都要招新。我想这也是每个大一新生都要经历的阶段吧。

每个刚步入大学的新生都是迷茫的,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因为看不清前面的路,所以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我和室友也不甘示弱,每人都报了两三个社团,还有学生会和社联组织等。于是乎,在这一年中,每天就在各种社团和组织中活动,每天晚上我和室友们都是10点以后才回到寝室,洗洗刷刷,开始了漫谈这一天的工作与有趣的事情。但是我逐渐发现,自己每天都是在瞎忙,平时做做打杂的工作,对于大一新生每天无所事事却也是充实。

相信大家很多都参加过学生社团,在屡次面试时,都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加入我们?换句话说,也就说你加入社团的动机是什么?我相信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锻炼自己。下面把锻炼自己拆分为三个方面:

1.拓展人脉,加强自己的社交能力

3.兴趣爱好或服务他人

拓展人脉,加强社交能力

很多人加入社团都是为了结识新的朋友,拓展自己的人脉,但是我仔细的思考了许久,这真的能为我带来有效的社交么?

你和社团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吃吃喝喝,一起唱歌,一起嗨皮……你感觉自己获得了真正的友谊,感觉自己人脉发达,感觉你在学校里无所不能,很多人都认识你…………

但是毕业后你找工作开始四处碰壁,而曾经的社交伙伴都跟你一样迷茫……大家都在忙各自的生活了。

再看看你的室友:在你和组织里的小伙伴吃吃喝喝唱歌娱乐的时候,他读了上百本书,结实了许多博学的书友;在你为社团活动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他在外旅行,结识了全国各地有趣的驴友;在你参加冗长无聊的社团例会时,他在健身房挥汗如雨,结识了许多健身达人……他的朋友不仅不少,还分布得很广。而且四年的时间他都在努力让自己成长,毕业后他有足够的能力进入知名企业,甚至自己创业,身边有实力有资源的朋友也越来越多。

记得在很多电视剧中都看过这么一句话:不怕你被利用,就怕你没用。上升到国家层面就是“弱国无外交“。对于个人,有一个人大家都不愿意承认但又很现实的逻辑:

有效社交的前提是你有能拿出来和别人交换的资源。

大家都是刚从高考过来的,可以说,刚开始阶段你们都在一个学校,水平都是一样的,又能有多少差异呢(但四年后差异会很大)(这句话不是我说,是我辅导员说的)。大家水平都一样,又有什么可以交换的资源呢?这时候获得的社交显然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所以,刚开始什么都不懂,迷茫的大学生,进入了许多社团不代表你就获得了大量的友谊,

先专心做提升自己的事情,自然会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很多人加入社团,都是抱着“学习”的心态。社团的管理者,都是和我们年龄相差无几的学长学姐,他们也是学生,没有进入过社会,认知不一定比我们强多少。他们的管理经验大多是上一届学长学姐的口头相授,显然这是没有多少科学依据的。

事实上,多数人在社团组织中都做不到核心管理者,因为核心管理者就那几个位置。所以你就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相信很多“干事”都会有这种感受:每天过得忙忙碌碌,却不知道自己获得了什么。那是因为,你做的事情只是布置场地、发发短信、做个签到表等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琐碎事……你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你的确只是社团组织的廉价劳动力而已。

这是一个最没有功利心的动机了.

社团组织一般有两类,一种是兴趣爱好类组织,比如吉他社、轮滑社、摄影社等,加入这类组织的动机往往是满足兴趣爱好。另外一种是服务类组织,比如学生会、青志、团委等等,加入这类组织的动机往往是希望服务他人。

如果你强烈怀有以上两种动机,那么你可以择优加入一到两个社团组织。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组织提供有利的环境,就没办法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没办法有效地服务他人。而如果你加入了过多的组织,你的精力又没办法集中在你的“初心”上,往往会敷衍了事。

而如果你是被人强行灌输“弹吉他很酷”或者“当志愿者很有意义”这些观点的话,我建议还是三思而后行。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是这种状态的。

我想这里用米兰昆德拉描述的“媚俗”来解释更确切。

米兰昆德拉的“媚俗”是一个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他举例说,草坪上有一群孩子在大笑着奔跑,人们正常的反映当然是觉得感动,觉得温馨等等。但一个人可不可以面对这样的场面无动于衷,或者感到厌恶?米兰昆德拉认为,当然是可以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家会觉得,面对这样的场面无动于衷的人是冷血的,至少是不正常的,每个人都担心自己被看成那个不正常的人,于是,看到小孩和草坪的场景就会表现出感动、温馨的反应,以求得那种融入人类集体的安全感。久而久之,这种反映成了一种不用经过大脑思考的条件反射,反而遮蔽了我们正常的心理感受。

我承认,加入社团组织,多少都会有些帮助。你可能因为社团认识了一生的挚友,你可能因为社团获得了一生受益的经验,你可能因为社团实现了自己的某些价值……但是,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机会成本”这个概念,而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私的“理性人,”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考虑“机会成本”都是不够理性的决策。

机会成本:从事一项活动的机会成本,是指你为了从事这件事儿放弃的其他事情的最大价值。

下面举个例子来更好的理解机会成本概念

你们知道答案是多少吗?

如果你作为你作为一个新生来问我到底要不要加入社团,我不会劝你加入或者不加入.因为

}

大学社团参加与否在于自己,没有什么必要不必要的,只有你想或者不想,都是你自己的个人选择而已。想加就加,不想加就不,没有人能够强迫你做选择。

加入社团能扩展你的大学人脉,能认识到更多的人。

如果加入社团之后,等到你大学毕业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微信好友圈中,有绝大多数是来自你班级以外的同学。但是如果不加社团的话,等你大学毕业之后,好友圈里躺着的除了只有你的室友,也就没什么人了。 匆匆四年生活,认识不到多少人,或许会有点可惜。

社团能提供各类活动,加入社团能丰富你的大学生活。

大学四年的青春,千万不要浪费在宿舍里面。加入社团,给自己一个出去溜达的机会,让大学生活变得丰富起来。

加入社团能丰富你的个人简历。

在大学四年里,我们不能只顾着学习,还得为以后的简历增添光彩,让自己形成个人优势。你在社团的活动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这个活动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都拿到台面上来摆一摆,组织者体现了管理能力,负责人体现了领导能力,策划人员体现了策划能力,宣传人员体现了宣传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可以为你自己的简历增加光彩的。

加入社团会花去自己的课余时间,耽误学习。

如果你是一个已经有了明确规划目标的人,你已经知道你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知道你自己应该怎么做。那么如果你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学生会和社团上,那你可能会抽不出很多时间来学习。

加入社团,其实学不了什么东西,也锻炼不了什么能力。

有一些社团进去了就只是聚餐吃吃喝喝值值班打打杂,那些你进去想学的技能连部长会长都没搞明白,也教不了你什么,只是拿着参加活动的名头浪费学习时间。

}

在正式走进大学校门前,小伙伴们可能就听说过,大学要是不参加一个社团,那就等于是没念大学。真的是这样吗?大学真的非参加社团不可吗? 大学参加社团有意义吗 ?小编和大家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大学一定要参加社团吗?

并没有规定大学生一定要参加社团,如各位大学同学想要通过参加大学社团这种方式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那么可以不参加大学社团,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俩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但是如果各位大学同学想锻炼自己在,那么参加大学社团是非常有必要的。

大学参加社团有什么意义?

大学生在大学参加社团具有以下意义:

1、社团活动使青年学生的人生态度更加积极向上

大学生通过参加马列主义小组的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觉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将自己个人的理想和追求与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参加“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公益组织的活动,通过走入社区、乡村、孤儿院、敬老院等地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无私奉献,经受社会实践的锻炼,可以使学生树立起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起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大学生的人生态度更加积极向上。

2、社团活动使青年学生更有集体意识与责任意识

大学生的社团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适合青年学生思维活跃、接受信息快、可塑性强的特点,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有利于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在社团内形成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潜移默化地使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得以增强。社团的荣辱与共与每位成员休戚相关,人人希望社团发展壮大,人人都关心社团的各项事物,逐步培育了每个成员的责任意识。

3、社团活动使青年学生创造潜能得以更大发挥

大学生中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能,特别是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他们根据自己所学专业以及自身的兴趣爱好,成立了许多科研类社团组织,将具有发明创造潜质的人相聚在一起,共同进行研究创造。社团组织真正成为大学生开发潜质,展示自我的舞台。大学校园里学生们的发明创造方兴未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4、社团活动使青年学生提高了素质,陶冶了情操

大学校园里,思想理论类、文学艺术类、体育健身类社团的大量涌现,使更多青年学生的理论水平、思想觉悟、文学艺术修养、身体素质等将会有较大提高。通过参加这样的社团活动,不仅使参加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才能,掌握了本领,还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使大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增强了大学生自身的修养,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觉悟。

5、社团活动提高了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大学生在假期、周末、课余时间,放下课本,参加社团活动,广泛接触社会,与各种人交往,学到许多在课堂上难以学到的东西,使自己更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克服“书生气十足”、看问题天真幼稚的作风,使自己思想意识接近社会现实。社会实践类社团、志愿者类社团,使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深入农村,深入企业,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广泛深入地了解社会,与方方面面的交往,积极进行实习、实践活动,培育了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与素质。

6、社团活动提高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除同宿舍、同班级外,人际交往比较密切的就是社团里的同伴们,而同宿舍都是同性别,同班同学也未必如社团同学这般了解,这般熟悉,这般无拘无束。在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特长、共同的策划、研究与拼搏中,共同享受着成功的乐趣、失败的痛楚。同伴间有着共同的喜怒哀乐痛,共同的酸甜苦辣咸,因此,所结下的友谊也最为真挚。社团活动有时要与社会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使青年学生的交际能力大为提高。

7、社团活动使青年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

个性为心理学的概念,指个人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包括人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等,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趋向和选择;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上的个人特征。每位大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信念是不同的,所以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不同的,应因材施教。因种种条件的限制,大学的课堂教育仅仅解决了大学生的共性培养问题,要做到完全对个性的培养尚存较大差距。社团活动无疑在解决个性培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社团难进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