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读失利,还能考研吗?

本科双非,考研一战上岸985,并不是说你考上985/211就能给你人生带来质的变化,但目前为止,对于很多非x二代而言,读书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改变人生的轨迹,这对于很多生活在农村、小县城等无法调动资源的同学很重要。人生要纵向对比,和双非本科相比,你硕士考个985的不错的专业,这就是提升,甚至某些专业、某些学校可以称为“翻盘”,读个好学校的博士更是!其实你要是觉得自己高考考的真心不理想,我是支持高考复读的。但这件事需要自己和家人慎重考虑,因为这代表着需要额外一年的高考复习压力和复习强度 ,同时结果是未知的,只是多了一次改变人生轨迹的机会。高考选择复读,看似比别人慢了一年,但你要记住,它的代价也仅仅就是一年时间而已,但可能改变的是第一学历,把你的第一学历从双非提升到双一流,早一年大学毕业和晚一年大学毕业,目前看影响并不大。可能很多211、985的同学感受不到,像我们这种“双非”的同学,内心真的很想很想也很羡慕能去名校的同学,高考复读、考研可能是自己给自己的最后一次机会,这也是为什么我建议你真心觉得自己高考发挥不理想的话,可以把高考复读当做一个选项。人生可能有80-100年,而高考时你才十七八岁、考研时我们才仅仅20岁出头,这正是我们人生中最最风华正茂的年龄,双非的烙印肯定是让我们很不满,不拼一把,就被迫当“社畜”或“咸鱼”,我们真的不甘心呀!我想,每一位“双非”的同学都被或多或少的“歧视”过,我们人为的将学校分为TOP2、TOP5、c9、985、211、双非等等。分层这件事本身是合理的,毕竟人这么多,大家考试分数和层次的确不一样,优胜劣汰,很正常。但同样因为这样的分层往往会导致鄙视链的存在,同样会导致社会对双非、二本甚至专科的同学不自然间充满了“恶意”。我们真的不想当别人问我们学校时,都不能挺直胸膛,大大方方说出自己的学校名字,甚至说出来别人一脸茫然的样子而不得不尬笑。有些东西经历过才知个中滋味,双非的烙印会时刻伴随,可能很多985、211同学唾手可得的东西,双非、二本的同学需要很努力很努力的才可能有机会,这是事实,相对是公平的,所以双非、二本的同学考研意愿更强、真正复习起来更努力、更全力以赴。我也是,我当时选择考研很直接的一个目的就是名校梦。我想这也是很多双非、二本同学考研最大的动机与原因:我想去更高的平台,我想见识更广的世界,我想暗戳戳的实现内心的名校梦,我想要更好的就业和选择机会,我就是想要更轻松的未来,更体面的生活。我读大学时,梦想中的学校有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所以趁着旅游之际跑到这两所学校去看了看,回来后你会发现动力十足,真的。所幸,后续考研时也一战上岸东南大学,弥补了我曾经的遗憾。为啥考研没考南大,因为南大并没有我们专业。对于考研、考公、就业等问题要提前去了解和思考,现在信息差被极大的进行压缩,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在知乎上动动手指就可以看到很多先行者优秀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情况,考虑清楚是否要考研、考公还是直接选择就业?我觉得我前二十几年做得最正确的决定便是:从双非考研上岸985研究生,对于我的人生某种意义上是质的提升,但我同样感激我本科四年的生活,因为很精彩,同时塑造了我的人生观和绝大部分认知!我自己是双非出身,硕士985,我能非常直接的感受到双非和985、本科和硕士的差异性,所以刚刚说了,是否考研、是否考公、是否出国等等重要的问题一定要提前考虑,其实我本科时都没人给我说过是否要出国?我甚至没这个概念~对于考研多说两句,因为这是我收益很大的一个点。你大一现在要思考的就是:想想要不要把考研作为你后续大学、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和恋爱、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赚钱等环节是一样的。考研只是你大学生活可能的一部分,但我应该是重要的一部分,我也希望你最终决定考研或不考研都是你思考权衡过的结果,而不是随波逐流。进入大一开始,就可以有意识的去收集你们专业的好学校包括哪些学校,你想去的城市、学校有哪些,去看看这些学校考研是否歧视,看看自己努力几年能不能考得上!关于保研,我想说:很多双非学校的保研名额很少,而且即便拿到了保研资格能选择去得学校也相对较少!比如我当时也拿到了保研资格,我们是电气专业,我能去的只能是211学校,985的可选择性很少~研分为初试+复试,考研初试是纯笔试,复试可能是笔试+面试(疫情影响,越来越多学校选择线上纯面试)。既然考研初试是纯笔试,那就代表着初试总分是衡量能否进入复试的唯一标准,不管你本科是985、211还是双非、二本,初试分数没过复试线,大概率就是进不到复试,所以考研初试是最公平的,学校不会因为你本科是985但没过复试线而破格让你进入复试,如果有,其他同学请举报。反之,对于双非的同学,考研初试也是你最最应该花心思和精力准备的,你考340和430,对于参加复试的底气和心态是完全不同的,总分最大化是你最应该关注的,把你的初试分数考得高高的~查找考研信息的网址有:1、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打印准考证、调剂,录取官方通道、预估录取人数等;2、中国教育在线:历年国家线、各高校院线、各高校往年考研报录比等;3、学校院校的官网:招生简章、招生目录、参考书目、考试大纲、推免名单、复试名单、复试成绩、拟录取名单、导师信息等;4、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用于查询院校和专业排名等信息;5、知乎、b站:学长学姐的考研上岸经验贴,比如下面这篇,5.9万赞的考研经验贴,非常干货有帮助!考研能不能成功最重要的事就两件:选择适合的学校和考尽可能高的分数!比如我当时为什么敢从一所双非学校去考985(东南大学),并不是脑子发热就决定了,而是在分析了东南大学是否歧视、最近10年的分数线、录取人数等数据的基础上最终决定的。可能你会说,我不懂得如何收集大量的考研学校数据呀? 没关系,知乎知学堂利用其大数据综合得到了很多学校的一手分析资料,形成了考研资料合集,免费做成了考研择校的公益讲座,我当时就领取了「择校数据包+三大公共课笔记+网课」,而且我当时前期也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取了哪些学校是黑名单、哪些学校是白名单(考研公平不歧视),东南大学就是在考研不歧视的白名单里。不要排查这些规划课,首先是免费的,其次你多看几个你就知道,原来考研就那么回事,没啥高大上的,也无需妖魔化它~我觉得大一有考研意识的这些同学是对未来规划很清晰的同学,对于考研,大一大二的确太早了,因为你连基本的高数、专业课等基础课程都还没学。但是,这不影响大一的同学有考研的意识并去了解考研的流程。并不是说大一就要买本复习全书来学习做题,而是把考研这个环节规划到整个大学生活中,作为大学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哪怕最后保研或决定不考研,但一定是经过慎重考虑后的不考研,而不是一拍脑壳决定的不考研!同样,哪怕最终决定要考研,也一定是对自身情况综合权衡后的考研,而不是脑子一热的随大流去考研!看完这篇回答后,你要做的是:找到目标院校对应专业的考研交流群(Q上直接搜索:xx学校xx专业考研),然后潜水观察,搞清楚专业课用书、报录比、复试比、是否歧视等具体细节性内容,同时可以观察两届同学选了哪些老师、他们用了哪些书、他们在考研初试、复试过程中踩了哪些坑,在他们复试后还可以直接找到上届上岸的学长学姐请教最直接的上岸经验,拿到第一手资料,这些对于你大三至大四的那场终极战斗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同时,结合知乎上的考研经验贴,看看他讲得内容是否复合你观察到的规律,结合一些规划讲座,把考研当做一场游戏,设想你是大三的同学马上就要考研,应该如何规划你的考研复习过程,从考研择校-考研选书、选考研老师-考研数学、英语、专业课、政治思考如何安排复习-考研如何安排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复习等类似的游戏环节,跟着走一遍。我当时也看了一些免费的考研规划讲座,也分享给你,相对比较实用,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一个人的准备程度决定了他到底能走多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考复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