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地位区别?


时间:2021年08月2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何海林
  中华民族文化薪火相传,舞蹈文化接捧民族传统之火种,在华夏大地点燃火苗,使经典舞蹈作品生生不息,见证了历史更迭和社会更替。舞蹈创作者担任着文化传承的责任,需要提高专业水平,创新舞蹈内容,丰富作品形式,使受众认可舞蹈文化,主动弘扬民族文化。本文将具体探讨舞蹈创作的融合路径,以期为有识之士提供一些参考。  一、以现代方式诉说民族故事  舞蹈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产物,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美学理念、思想情感等,寄托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各民族劳动方式、区域风俗迥异,舞蹈风格也呈现出较大差异。不同风格的舞蹈作品各具特色,形成了兼收并蓄的舞蹈文化,推动了舞蹈内容与形式的革新。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人们的思维意识发生转变。国与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紧密,我国与他国的文化往来更加频繁,现代化成为不可避免的潮流话题,使舞蹈艺术也卷入到新的风暴之中。中国舞蹈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优秀舞蹈创作者从民族故事中取材,牢牢牵住了时代的衣襟。在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交融下,舞蹈创作获得了更加肥沃的土壤,舞蹈创作者的视野被打开,冲破了传统创作体制的束缚。无论是独舞创作、群舞创作还是双人舞创作,创作者都在经典作品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广泛运用西方现代舞技巧,使我国的舞蹈作品真正走入了国际。作为当代创作者,应该继承前人的衣钵,走向国际开拓视野,以现代方式诉说民族故事。第一,应该坚持民族特色,善用现代技法。我国很多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如《孔雀》、《碧波孔雀》等,通过形象塑造传递了孔雀的形态美感,进而丰富观者的视觉体验。《孔雀》这部作品展示了孔雀的静态美,场景灵动营造了似真似幻的意境,舞台透着清丽,使观众体会到了舞蹈的寓意。作品朦胧的美感使无数观众心驰神往,如同进入到创作者营造的意境之中,不自觉感受到大自然的瑰丽与神奇。《碧波孔雀》以《孔雀》为基础,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运用大量的动作元素,让舞者更具动态美,彰显了舞者的爆发力。舞者们翩翩起舞,体态多姿,尽显热情奔放。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后者更多地融入了西方现代舞元素,使民族性与现代性紧密融合。第二,应该根植民族之本,开拓创新发展。在当代审美取向的影响下,舞蹈创作面临诸多新变化,创作者需要根植民族之本,秉持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提高舞蹈作品的审美层次。我国舞蹈文化源远流长,至今仍然盛行不衰,根本原因就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当代舞蹈创作者应该绘制一幅蓝图,对外来文化持理性态度,在本民族风格之上融入现代技巧。比如,《哏哩》以傣族舞蹈元素为基石,但创作者故意设计了夸张的舞蹈动作,使舞者放松身体自由律动,让作品具有浓郁的现代滑稽特色,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草原女人》讲述的是草原故事,但主角却由强壮的蒙古男人变为豪爽的蒙古女人,以女人视角再现了蒙古人民的生活场景,体现了现代主义思潮,令观众叹为观止。  二、以现代意识传承民族传统  舞蹈具有即兴性特点,舞蹈创作者想要突出作品的即兴性,需要应用现代意识力求创新。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需要将视线放远,让脚步变稳,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逐步增强民族自信心。以现代意识传承民族传统,需要舞蹈创作者做到如下几点:第一是深刻理解民族文化。创作者不能将原生态的东西强硬搬到舞台上,而应该充分理解民族文化,在舞蹈内容中融入自己的创新性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作为舞蹈创作者必须应用现代舞蹈语汇传递社会的新面貌。很多创作者缺乏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并未在作品中阐释民族文化的内涵,以现代意识解读问题,导致作品缺乏感召力。针对这一情况,应该固守舞蹈文化的民族之根,突出作品的民族特色,融合民族传统与现代意识。以《一把酸枣》为例,这部作品描绘了晋商的崛起之路,体现了黄土高原人民身上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不仅熔铸在晋商的血脉之中,而且浸润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之中。舞蹈作品以晋商文化为题材,彰显了民族传统精神,展示了中华儿女的不屈气节。中国舞蹈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符号,是中国本土化的硕果。中国舞蹈与民族历史同样深远,无论创作者处于何时何地,都需要继承传统,遵循中华民族的“守成”精神。在“守成”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民族传统内涵,寻找民族的历史烙印。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舞蹈凝聚着族群情感,这种情感也成为中国舞蹈的人文底蕴,创作者可以从情感入手,在舞蹈创作者融入情感,继承传统。第二,应该深入民间生活。民风民俗对舞蹈产生重要影响,山川大河赋予了舞蹈作品最原始的素材,使作品呈现出强大的自然生命力。为了真正塑造经典作品,创作者应该对民间艺术进行采风,领悟中国舞蹈的真谛。一个创作者只有怀揣着执著的探索精神,对民间传统不懈探寻,才能真正找到中国舞蹈的根源。比如,戴爱莲是我国杰出的舞蹈家,她坚持到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学习少数民族习俗,试图在舞蹈作品中引入新的素材。在路过大瑶山时,她了解到当地的瑶鼓文化,并创作少数民族舞蹈《瑶人之鼓》,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传承民族传统的信念使戴爱莲从未停下自己的脚步,当代创作者应该学习前辈身上的优秀品质,追索文化传统,循着历史线索,让岁月引导自己前行。  三、以现代精神挖掘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当代创作者应以现代精神挖掘民族文化。第一,应该立足本土文化。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传入我国,对舞蹈创作造成冲击。部分创作者数典忘祖,脱离本土文化开展创作实践,导致作品脱离大众生活。舞蹈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而国人长期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之中,当代创作者应该回归民间,立足本土文化进行舞蹈创作。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创作者应该将着眼点放在土生土长的民族舞蹈上,对“自然舞蹈”展开研究。“自然舞蹈”是保留原始功能和形态的舞蹈种类,是民俗民风影响下的产物。这种舞蹈最能体现我国的民族特色,也能够体现某一区域的传统文化。当代“自然舞蹈”比较罕见,创作者可以研究之前的作品,考察原始生态风貌,了解不同地区的习俗文化。比如,《云南映像》具有“自然舞蹈”的原生态特征。杨丽萍试图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寻找心灵净土,在自然中与自我进行对话,演绎了一场原汁原味的民间舞。创作者以现代精神挖掘民族文化,传递了自己想要保护民间文化的意愿,深化了作品的内蕴。这部作品重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呼唤人们保护自然,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让观众获取了前所未有的心灵体验。第二,应该发扬民族文化。中国舞蹈浓缩了中华文化精神,舞蹈创作绝对不能脱离文化土壤,当代创作者必须继承发扬民族文化,使优秀传统文化跃动永恒的生命力。民族文化内蕴颇丰,以时代精神挖掘古老文化,应该在现代表演中凝聚舞蹈的民族性,反映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民族文化处在时时发展之中,创作者应该结合文化发展的外部条件,考察民族文化的发展状况,提炼出兼具民族性和现代性的舞蹈语言。第三,应该促进文化融合。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孕育了光辉灿烂的舞蹈文化,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需要注意的是,在中西文化水乳交融的背景下,应该看到西方舞蹈文化同样具有借鉴意义,且中国舞蹈文化与西方舞蹈文化存在相通之处。创作者在坚持民族性的同时,应该跨越中西促进文化融合,树立新的舞蹈创作理念,并重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优秀文化,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使舞蹈作品创作走向创新发展。  (作者系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副研究馆员)(编辑:韩雪竹)}

本质上有区别吗?...
本质上有区别吗?
展开选择擅长的领域继续答题?
{@each tagList as item}
${item.tagName}
{@/each}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提交成功是否继续回答问题?
手机回答更方便,互动更有趣,下载APP
展开全部民族属于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范畴,民族并不是一有人类就有的,而是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人类最早的社会集团是原始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的需要,才结成稳定的集体——氏族。当时,最现实、最方便的纽带是血缘关系。几个亲属氏族又结合成部落。二次社会大分工破坏了氏族部落内部的血缘关系,在更大规模上以地缘关系结合成规模更大的共同体——民族。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区别:1、人数不同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截止2009年,汉族人口约为13亿;少数民族的人数则远少于汉族的人数,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为壮族。2、分布范围不同汉族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并且数量很多;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范围广。扩展资料:当民族共同体在人类历史上形成并区别于其它各种人们共同体的类型以来,文化总是表现为各不相同的乃至千差万别的民族文化。任何文化与文化创造都是以民族与民族社会为根基的,没有民族社会生活的沃土,文化便无由生根。文化使民族与民族社会得以形成,为它提供最广泛的物质和精神以及其它方面的基础,并以其整体的内部结构和完整的外部面貌执行民族区分功能。在民族文化的内部结构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背景,阶段、阶层、等级、各种利益集团以及语言、宗教等等,都可能导致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但只要一个民族或民族社会仍然存在,它就总会具有某种共同的民族文化。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民族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少数民族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族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
收起
展开全部
  民族属于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范畴,不是在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当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才产生的。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一定的历史时期,民族就会消亡。民族形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民族语言、民族心理、民族精神、民族经济和生活,即民族文化、民族特征形成的过程。民族形成之后,各民族在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过程中,共同性必然越来越多,差异性越来越小,民族同化、民族融合的因素也就逐渐增加,最终达到民族差别的消失,即民族融合的实现,人类又恢复到无民族差别的状态。但这不是恢复到史前史期那种无民族差别的状态,而是在高级形态上的恢复和发展。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有很大的不同。汉族与各个少数民族之间的差别也各异。  总体来看,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不同有以下几方面:  1、地理位置差别:汉族一般居住在中原地区,少数民族多居住在边疆省份;汉族大多居住在城市和坝区,少数民族多居住在山区。  2、汉族人口众多,汉文化影响极大;少数民族人口较少,少数民族文化逐步被汉文化同化;汉族都讲汉语,部分少数民族还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  3、汉族的民族观念淡漠,少数民族的民族观念较强。  4、汉族与一些少数民族在生活习俗、价值观念、民俗礼仪方面都有区别。
展开全部
  中国的民族是怎么划分的  民族识别是从解放初到1979年才结束的.  民族识别认定的理论依据: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开展了3次民族工作高潮,其中首先就是民族识别的过程.按照上述理论依据截至到1979年,国家正式确立了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并且不再新增加。  目前在社会上流传很多关于中国有55个民族之外的民族存在的说法。这种说法主要是由于下列情况所导致:  1.民族观念、民族只是淡薄。在我国的少数民族中,由于生活的地域不同,同一个民族又分为很多支系,有些人可能把支系当作一个民族了。例如,我们都知道的阿诗马属于撒尼人,但很少有人知道撒尼人属于彝族的一个支系.  2。在我国,少数民族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发展相对落后,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制定了很多相关的优惠政策,一些人可能会提出自己历史上曾是某个民族。但是这种情况国家已经明确规定,中国不再增加少数民族,从里论上看,这些人的生活习惯已经和汉族非常相似,所以布局北少数民族认定的理论基础。这可能是现在有人认为中国有57个少数民族的情况.  3.一些民族由于地域或历史原因,同一民族长期在不同地域生活,他们会认为不同地域的应该是2个民族,这种说法现在存在,但从科学角度将,这种说法不成立。  4。由于第2种情况,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我国还有大概70多万多人属于未识别民族,这些人认为自己不属于现在有的任何一个民族,但是他们又不具备民族独立划分的4个标准,所以按照未识别民族对待.  民族识别是从解放初到1979年基诺族认定才结束的。  民族的演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我国有外国人加入中国国籍的情况,但是这是极少数的情况,关于民族的划分情况,世界通用的是指“世居民族”不是加入国际就解决的问题。
展开全部部落经过发展、融合形成民族,国家划分民族是为了根据不同民族的情况分别制定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的凝聚力。人种、分布和文化传统都不同,人种和文化传统是本质区别。展开全部信仰,习俗,文化,认知的不同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扫描二维码下载
×个人、企业类侵权投诉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类别色情低俗
涉嫌违法犯罪
时政信息不实
垃圾广告
低质灌水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明
做任务开宝箱累计完成0
个任务
10任务
50任务
100任务
200任务
任务列表加载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族文化的地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