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发电太阳能怎么样发电收益率怎么样,能达到多少啊

www.amhl.net - Database Error
Discuz! Database Error
已经将此出错信息详细记录, 由此给您带来的访问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四川自建太阳能发电系统,一个月能发多少度电_蜀旺光伏
您现在的位置: >
四川自建太阳能发电系统,一个月能发多少度电
盛夏的艳阳虽然恼人,但如果能在自家房顶安装几张太阳能电池板,不但能止住打开空调时电表噌噌上蹿的读数,而且连家里用电也再不用出一分钱,甚至多余的电力还能卖给国家电网赚钱,让太阳给我打工挣外快,这该是何等畅快的一件事。而随着光伏行业景气度的加速回升以及光伏制造成本的大幅下降,再加上国家政策的给力补贴,这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寻常百姓家庭开始关注太阳能发电。
  从2013年7月四川多个民间分布式太阳能发电项目正式发电,至今已满一年时间。这些率先吃螃蟹者命运如何?投身太阳能发电行业到底有多大商机?成都商报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四川民间太阳能发电第一人:&迷你电站&预计8年收回成本
  □投资金额:3.5万元
  □装机容量:5千瓦
  □7月发电量:约600度
  □7月发电收益(含补贴):400~500元
  □投资回报期:8年
  2013年6月,内江市威远县的房地产开发商伍志权花3万多元,在自家屋顶搞起了试验,安装了一个5千瓦的分布式太阳能发电系统,并于7月份正式发电,成为四川省&个人太阳能发电第一人&。整整一年过去了,他的个人太阳能发电站运转如何?
  7月22日,成都商报记者前往威远县找到伍志权。在一幢居民楼的楼顶,阳光洒在一排排蓝色的太阳能电池板上,所有的电池板均以40度左右的角度朝向太阳,发电过程十分安静,没有噪音,看似平淡无奇,但设备屏幕上的发电数据在神奇地跳动。
  &太阳能发电主要看阳光,我的家庭5千瓦发电装置,晴天每天能发20多度电,阴天10来度,雨天也有6~7度。&考虑到当地光照条件一般,这个发电数据已算不错。伍志权说,装置安装一年来,家里没出一分钱电费,每月还能有几百元卖电收入。但是由于去年有几个月发的电没上网,卖电收益比实际发电要低。&去年安装以来卖了1000多度电,进账超过1000元,今年收入肯定要大幅上升。&
  从今年7月1日起,国家电网购买分布式太阳能发电项目电力,直接由供电部门而不是发电户开具普通发票,这也让困扰个人太阳能发电户的售电难题基本得以消除。7月的阳光很好,伍志权的迷你光伏电站预计能发电600多度。其中200多度电伍志权家用,多余的400度全部上网卖给国家电网。
  伍志权算了一笔账:每发电1度,无论自用还是并网,均可获国家补贴0.42元。卖给电网的则按照燃煤标杆电价每度0.4738元来算,加上补贴达到0.8938元。这意味着,一个5千瓦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每月实际收入有400~500元,一年则在5000元上下。
  &川中地区光照条件并不算好,但8年也能保证收回全部成本,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设计寿命达25年,剩下17年就是纯收益。&伍志权说,如果是在光照条件更好的攀枝花、西昌地区,预计6年能够回本,纯收益将长达19年。
  正是5千瓦迷你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试验成功,让伍志权看到了市场潜力,他开始追加投入。作为一名在当地小有名气的房地产开发商,他干脆又在自己新开发的一个楼盘的楼顶,安装了200千瓦太阳能发电装置。
  记者注意到,由于太阳能电池板发出的电均为低压直流电,因此专门采用了小型逆变器,将低压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后再并入国家电网。眼下,200千瓦太阳能发电装置每月发电量能达到1.6万度~1.7万度,收益可观。
  &分布式太阳能发电是一次性投入,长期受益。这才是真正的绿色、朝阳产业。&一直想转型的伍志权新近成立了专门的公司从事太阳能分布式发电装置的安装,一开业就签下20多笔太阳能发电安装业务订单。为此,他下一步将正式进军攀枝花、西昌等地,那里海拔较高,多晴少云,市场前景更为广阔。
  四川首个规模化太阳能发电项目:算上补贴6年可回本
  □一期投资金额(含国家补贴):1785万元
  □装机容量:2100千瓦
  □年发电量:230万度
  □年发电收益:204万元
  □投资回报期(补贴后):6年
  相对于伍志权带试验性质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敬西涛已经大干快上。他在广元旺苍的分布式太阳能发电项目装机达2100千瓦。这也是四川首个规模化且已建成的太阳能发电项目。
  从旺苍县七一中学的高处向四下看去,包括教学楼、宿舍楼在内的所有屋顶都装上了太阳能太阳能电池板,场面蔚为壮观。而在整个县城,已经安装了近万张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县环保局、疾控中心等多家企事业单位的屋顶均已整整齐齐排列着太阳能电池板阵地。
  这些发电项目都与敬西涛有关,他是一家能源开发公司的法人代表,已在光伏行业从业多年,过去主要做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现又进军太阳能发电领域。2012年,他的企业获得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批建的旺苍2.1兆瓦屋顶太阳能发电项目业主单位资质,项目于去年6月竣工,7月发电,至今恰好满一年。
  采访过程中,夏日炽热的阳光晒得记者有些目眩,但是阳光越灿烂,敬西涛笑得越开心。7月21至23日这3天,A、B区发电站发电量分别为8300度、9100度、8600度。敬西涛告诉记者,&夏天是阳光最好的时候,考虑到其他季节日照影响,全年日均发电量约为6000度。&
  公司提供的季度数据显示,一季度共发电48万度,二季度共发电58.7万度,实现全年230万度的发电目标问题不大。上网电价参照燃煤标杆电价计算,加上国家补贴0.42元/度,约为0.89元,意味着年售电收入为200万元上下,投资回报期(含国家补贴)约为6年。
  在首期2100千瓦太阳能发电项目成功后,敬西涛及其企业准备追加投入1.6亿元,将旺苍当地开发区大量闲置的建筑楼顶、工厂楼顶租下来,悉数变成太阳能太阳能发电场,从而把发电的规模扩大到接近目前的10倍。
  四川首个城市太阳能发电项目:试验7年照常发电
  □投资金额:不详
  □装机容量:8千瓦
  □累计发电量:近3万度
  □累计发电收益:节约电费1万多元
  □投资回报期:未考虑
  与众多起步较晚的家庭作坊式太阳能发电站相比,太阳能全产业链的先行者蜀旺科技早在2007年就在成都市二环路南四段的总部大楼屋顶,建设了一个小型太阳能太阳能发电装置。如今7年过去了,这个装置的运行又如何呢?
  据悉,该项目的装机规模最初为5千瓦,2010年又增加了3千瓦。该项目带有试验性质,主要用于研究在类似成都这样光照资源并不丰富的地区,建设太阳能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可行性。
  该光伏项目采用并网和储能结合的方式,通过蓄电池将一部分电力存储起来备用,富余电力则全部并网。如果遇到突发停电,则自动切换至蓄电池供电,因此同时具备并网和离网光伏电站的优点。运行至今,该项目累计发电量近3万度,累计节约电费1万多元,且从未出现过任何问题,也完全做到了无人值守。
  由于其试验意义远大于经济价值,公司因此并未考虑投资回报。但从发电数据看,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依然较为理想。
  更重要的是,蜀旺科技通过该光伏装置的实验数据发现,虽然成都地处盆地中心,属于太阳辐射5类地区,云量多、阳光少,年均日照不及攀西地区的一半,但推广太阳能太阳能发电项目依然大有潜力。
  作为四川太阳能电池板厂家领导者,蜀旺科技从上游的原料采购到下游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建设,已经拥有垂直一体化的光伏产业链。目前,公司已经在新疆、西藏等地投入巨资开建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及中小型家庭分布式太阳能发电试点。以西藏阿里为例,从考察选址到建成并网,仅用了短短21天时间就顺利实现并网发电。
  记者手记:太阳能发电&梦想正照进现实
  中国的光伏产业在经历多年的寒冬后,从2013年开始回暖。今年初,国家能源局宣布2014年中国将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1400万千瓦,其中600万千瓦为大型地面光伏电站,800万千瓦为分布式光伏电站。
  为加快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应用,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太阳能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已于7月8日前征求完毕,其中突破性的变化是利用价格政策兜底项目收益。面对重重利好,各方投资意愿有望大大增加。
  业内预计,从下半年开始,国内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将迎来装机热潮。而那些早有准备的企业,无疑将赢得先机。自建家庭用太阳能发电系统是否有经济上的意义?
例如家庭平均每月电费在200元,一年就是2千多。自建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一系列设备及人工费用,在几年内能抵消。另外设备的更新也应该在考虑范围之内。
按投票排序
按照每度电0.5元(具体不了解了,只能按几年前家里的标准),每个月就是400度电,平均下来每天13度电,按日照6小时算,不计阴天,不计太阳能电池虚标等等,你的太阳能电池功率就要有2000w,按照现在比较低的价格标准,1w太阳能电池可以6~7块钱,就是+。另外蓄电池也是个大头,现在12v200ah的蓄电池要1000++了,按照你的耗电量怎么的也得个六七块吧,又是1w块钱出去了。控制器,逆变器也都是大块头,还有施工费,这个投资怎么的也得几w块钱,再算上蓄电池的老化,保养不当造成的损坏,到时候换蓄电池的钱平均下来都快每年2000了。=================================实际上上面的配置还是远远不够的,2000w的太阳能电池是不够的,要能完成每天13度电的正常供应,怎么的也得乘以个1.5~2倍甚至更多吧,蓄电池也是要增加,因为1.你不能保证就没有个连续几天的阴雨天啥的。2.受地区,太阳照度等影响标称功率和实际用时还是有差距的。参与做过一些几百上千瓦的太阳能的产品,实际上在没有最大功率跟踪的情况下,沈阳的五月份功率能达到标称的60~70%以上算不错的了。=================================综上,我认为在有市电供应的地方,想用太阳能省钱的想法,目前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太阳能家庭发电系统在澳洲很流行,本来澳洲许多地方就日照很充足,再加上有一个相对很先进的电力系统和政府的推广,三十年前就开始建设太阳能家庭发电系统,到现在已经很常见了。这就是很常见的太阳能板了。这就是很常见的太阳能板了。先说澳洲的电力系统,电力行业私有化之后,发电厂只负责发电,然后把电输送到一个第三方机构(依然是政府部门),这个机构会负责输送电力到每个家庭,设备线路维护以及抄表,然后电力公司只负责拿到电表读数之后寄账单,他们销售的电也要从政府的那个电力网络里购买。具体到家庭,一个家庭安装了太阳能系统之后会有政府电力机构去安装一个转换器,它把太阳能板的能量转化成电力。大概是这样子的东西:from:from:上边记录了这个太阳能板所产生的电量。这个转换器会一边接到自己家的电表上,一边接到输电网络上。当白天家庭用电的时候,太阳能发的电会先满足自己家的需要,如果有多余的电量会自动输送回输电网络,然后电力公司会以一个比电价贵的价格收购太阳能板发的电,当然这个价格有一部分会有政府补贴。所以这样的系统其实很适合白天在上班的家庭使用,白天用电量少产生的电反而能以高价卖回去,晚上再用电力公司相对便宜的电价。所以澳洲有不少装了太阳能板的人是不用付电费,反而是电力公司每三个月给他们寄支票。Average Daily Solar Power Production In Brisbane1.5KW SYSTEM
6.3KWH2KW SYSTEM
8.4KWH3KW SYSTEM
12.6KWH5KW SYSTEM
21KWH10KW SYSTEM
42KWH这个图表是规定大小的太阳能系统日均产电量。例如一个3千瓦的系统日均产生12.6千瓦时的电量,收购价为0.5澳元的基础上,每天能有6澳元左右的收益,而通常平均每人每天电量花费是1-2澳元(阶梯电价,上班族反而晚上用电更便宜)之间,所以从纯粹支出收益的角度,一个上班族的三口四口之家用3千瓦的系统基本不用付多少电费。当然这是建立在完全理想的状态下,但是平均之后基本也就是这样。此外购买一个3KW的系统,花费在4500澳元左右,四到五年内可以消化掉成本,而太阳能板的使用寿命绝对在五年以上。工作的原理大概是这样子:我觉得这个系统给国内的借鉴意义是,既然澳洲政府推了几十年了,说明这样做宏观上肯定是有益的。我们的太阳能产业如此发达的情况下(澳洲的太阳能板基本都是MADE IN CHINA),做为国家能源行业主导的国有电力公司绝对有办法可以推广使用。比如建立一个合适的太阳能电力交易市场,然后首先推广到各大写字楼,公共场所,大型建筑物,工厂,尤其是国有企业单位。如果说城市里由于大多数人住楼房不具备安装太阳能板的条件,那么就从农村开始推广,辅助以政府的补贴,尤其是在日照相对充足地区。不管从个人还是国家利益角度,我都觉得政府应该开始建设这样的系统了。
家庭住宅的回报时间大约7年的这个提法有待商榷(不排除如浙江,江苏地区给予的地方性补贴)。需要注意的是补贴和上网电价不是一回事。所谓的补贴业内成为度电补贴(却别于金太阳工程的建设前补贴),日开始,对于装机容量6MW(6000KW),接入电压10KV一下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按照实际发电量给予每度电0.45人民币的度电补贴,而上网电价指的是向电网卖电的电价(一般称为脱硫电价,各地不等)。而现在根据国务院的文件,目前鼓励“优先自用,余电上网”举个例子,对于一户安装了3KW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居民户来说,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年发电量大约可以达到3000度电,这一户居民年用电量也是3000度电。居民户的电力消耗大部分是在17:00-23:00左右,我们假设这个时段的用电量占了全年用电量的70%左右,而其他时间大约消耗30%。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发电高峰是在中午时段辐照强度最大,太阳角度最高的那几个小时,一天的其他时段发电量较低,而傍晚,晚上,阴天,雨天的发电量可以不计。从季节上来说,夏季为全年发电高峰,冬季最低。我们假设太阳能年发电量的80%(约为2400度)被用于这个家庭户白天的电力消耗,剩下的20%(约为600度)通过卖给电网。下面计算用户收益:度电补贴部分:年补贴=年发电量*度电补贴金额==1350 rmb卖电收益=上网电量*当地脱硫电价=600*0.45 (湖北地区) = 270年收益为 20 rmb而一个3kwp的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安装价格约为35000 rmb左右,这么一算竟然需要14年才能收回成本。但是我们很容易漏掉一部分隐含的收益,那就是通过家庭户直接消耗掉的电能(2400度),按照居民用电的价格 0.5rmb每度,实际上我们赚到了1200rmb,把这个数字加上1620,得出的才是这户居民的真实年收益2820。通过这个数字计算出的回报时间约为12年。即使加上某些地区0.2rmb的上网电价补贴(卖给电网才有),也只能把这个回报时间缩短到10年左右。回到你的问题,家庭自建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经济性,从投资回报上来看,绝对不算很有吸引力的项目,如果考虑要维持电力的必要性,对清洁能源的偏爱,对新技术的偏爱等等因素,还是可以考虑的项目。另外说一句,现在的补贴政策下,只有商业项目(商业用电1rmb每度)才能真正做到平价上网(投资回报期达到6-8年)。
要看氣候、日照長、屋頂朝向和面積,周邊遮擋,及是否能 DIY。
地方政府,电网不高兴,不给补贴,很多地方装不了
先上个图吧,去年10月22号并网,10KW的光伏小站,目前发电量14000度。之前的提议和想法都不错,但是实际的光伏没有那么悲观,当然困难重重是肯定的。我们这里(山西)的收购电价是0.385元/度+0.42元/度,总共在八毛钱左右。8月份的之后我做了一个初步的成本估计,单纯的从回收率来看,10年差不多。但,请注意,这个不是线性的曲线。之前的提议和想法都不错,但是实际的光伏没有那么悲观,当然困难重重是肯定的。我们这里(山西)的收购电价是0.385元/度+0.42元/度,总共在八毛钱左右。8月份的之后我做了一个初步的成本估计,单纯的从回收率来看,10年差不多。但,请注意,这个不是线性的曲线。
目前正在实验20KW的项目,比较理想的成本控制角度(个人光伏电站)来计算,可以乐观到7年。不知道这个成本线是否吸引你的注意?
我只知道太阳能发电了之后的储存是个人的很大问题。像德国一些乡村私人住宅房屋上建太阳能之后,发出来的电是以3倍价格卖回给电力公司以及政府的,这样个人建立电容啥的不需要,成本就小很多。这也算鼓励新能源的政策吧。
自建光伏,并网型的可以省去蓄能及控制器投资及维护费用。但光伏的发电高峰在中午,结合改变用电习惯,或采用光伏功率预测驱动的负荷控制器,可以实时消耗大部分发电功率。家庭用电平均电价+政策补贴,在0.75-0.8元/kWh,回收期在13-15年左右。
家庭发电系统符合分布式发电理念。欧洲很多见,我国常见的太阳能热水器也属于这一类别。这一类作为新能源的一种,很被看好。但是即使在电力市场发达的国家也没有健全的监管和鼓励规则。如果独立发电单元并网,必须对输出和输入电两表监控。因为电价的计算不仅是energy(kwh),也要计算capacity(kw)。只计算电能,会造成对独立发电用电单元的隐性subsidy。另,城市人口居住集中,加之雾霾天气,有没有经济效益真不好说。
内容提要:聚光型太阳能发电(CSP)已广泛实用化,2011年现在相当1.17千兆瓦特(GW)的CSP发电厂连接电力网。其中西班牙有相当
582兆瓦、美
国有507兆瓦的发电能力。现在全球有17.54千兆瓦的CSP专案处于开发阶段。规模最大的美国有相当8.67GW正在开发中,接著是西班牙的
4.46GW和中国的2.5GW。聚光型太阳能发电(CSP)市场,为能迅速大规模实装,在3个太阳能技术市场中成为最大规模。聚光型太阳能发电(CSP)系统,采用反射镜和镜片将广面积的太阳光或太阳能凝结在小区域的技术。此市场飞跃性扩大,在太阳光强度高的赤道附近地区,被期待能继续使用。聚
光型太阳能发电(CSP)已广泛实用化,2011年现在相当1.17千兆瓦特(GW)的CSP发电厂连接电力网。其中西班牙有相当582兆瓦、美
国有507兆瓦的发电能力。现在全球有17.54千兆瓦的CSP专案处于开发阶段。规模最大的美国有相当8.67GW正在开发中,接著是西班牙的
4.46GW和中国的2.5GW。聚光型太阳能发电市场,现在是9亿6400万美元规模,预测2017年之前将达到1759亿美元。此显著的成长使世界各国公共事业等级能进行大规模的太阳能发电,乃因体认到专案从开始到完成能在一年以内实施。来自:
现在国家政策扶持分布式光伏电站,卖电四毛八左右,另外财政有三毛左右补贴,理论上可以在七年左右收回成本
楼主说的卖电是5毛钱,其实现在是6-10cent.一天12.6度电大概是7毛五到1块2. 电价是2.9毛一度,低峰电价2毛。不过低峰在晚上8点还是10点之后,你要是能忍住不吃不喝不洗到低峰的时候再用电也行。澳洲平均2人家庭一天用电15.6度,大概三分之二是峰值,所以一天大概3.9元。每天抵消最多1块2,要付2.7块。 能收到返还的都是很久以前安装的,因为那时候的确是5毛回收。现在就别再想了。再过几年年,要彻底取消补贴。现在的趋势是补贴直线下降,电费每年上涨。差距越来越大而且澳洲政府做的脑残事情不少,一会接受难民,不会不接受。 澳航连短途飞机上的救生服都要丢掉,为了一年省几百万的燃油。并不是有人走过的路就是好路。ps,最近2个月才装的5kw太阳能,白天父母在家,用电很多。我想我还是比较了解的。
太阳能板串联发电会出现孤岛效应,最好还是用微型逆变器并联。
如果能解决储能问题,当全球僵尸来袭的时候,一个据点完全可以自救自足与世隔绝了。
占坑下班答转帖:一个业内人写的关于太阳能发电的
博主:看来光伏还是有前途的,特别是看到光伏发电可以和治沙防沙结合起来,现在火电的成本低是建立在不计污染代价之上的,国家扶持政策正在改变传统发电的游戏规则,促进传统发电向新能源发电转变。也许更好的投资点是电极上。
偶补充一点边角料。据说硅片价格大跌后,目前电池板约30%的成本在电极上,技术含量不低。目前被美帝极个别公司高度垄断。
先说说为什么开这个题,主要是看到板子上最近由于贸易纠纷生产过剩什么的大家都关心这个议题。还有一个就是奇葩观点比较多,有不少网友误解了这个行业。不过这也难怪,电力行业几十年前开始就专业性强,圈子本来就封闭,新能源在我国专业底蕴差,真正的内行少,圈子就更封闭。
本人电力行业从业1X年,其中新能源大约一大半,在这个细分行业也算是老资格了(对,你没有看错,行业现状如此)。电力系统运行、设计、风电的主要产业链、光伏的主要产业链均有涉及,一直从事专业或专业管理,直到一年前被彻底踢出专业岗。
头绪太多,先说说光伏产业吧。
1. 光伏发电原理
太多太乱太天书,大家只需要知道:太阳照在电池板子上,电池板子各种串并联输出不超过900V的直流电,送到直流~交流逆变器(一种电力电子设备,原理和你家空调的变频器差不多,就是电压电流频率随便变,能量、功率守恒约束的设备),变成了我们公共电网需要用的50hz交流电(一般电压在220~1000V),通过几级升压变压器送到电网里,或者直接就在附近被用掉。
电池板的技术路线分成很多种,主要有单晶硅、多晶硅、薄膜、砷化镓,多晶硅又分成一般的和准单晶(就是多晶晶粒比较大的),薄膜的路线更乱,有基于晶硅原理和材料的,还有其他合成半导体材料的铜铟镓硒薄膜。单晶硅目前工业化产品的效率在18%左右,多晶硅在16%上下,薄膜就乱了,从6%~16%的都有。最牛B的是三结砷化镓,可以到35~40%。
可惜的是,三结砷化镓太贵,只有人造卫星用得起,或者用透镜聚焦到一小片上也勉强算可以(透镜及附件就不贵么?而且越复杂的系统越不可靠),薄膜的效率本来就不高,衰减的又太快太多,这样占地面积太大(地~~,很贵的,尤其是单位是平方公里的时候),但是薄膜有个优势,就是边际成本很低,适合大规模占领市场,那为什么现实是快个屁了呢?
这就要说到现在的主流晶硅。晶硅什么都不突出,但是明显缺点也没有。但是有一个可以摆平别的路线的最大的优势:中国人盯上了他,并且建立了全产业链。因为晶硅的技术垄断性稍弱(最高层级的炼硅工艺,全世界也有7家企业,两种工艺路线可以选),随着中国企业挖人买技术,目前竟然全产业链都基本掌握了,没掌握的也有多家供应商可选。于是这玩意迅速白菜化了。目前成本最低的是中国人,毛利最低的也是。
晶硅路线幸运的在中国企业的帮助下干倒了所有竞争者,甚至包括大有前途,更加先进牛逼的各种薄膜(你不是边际成本低么?可是固定成本高啊,我迅速占领商场然你没有那么大的量来摊薄固定成本)。薄膜死得冤,尤其是first
solar一类的技术立本的企业。但是谁让你看错了形势,垄断技术,导致生产企业固定成本狂高呢?
市场是没有reload的。
中国人白菜花了晶硅,不但暂时搞死了其他技术路线的光伏,连隔壁大舅子光热发电也被快被搞死了。原先光热发电利用收集热能驱动热机发电,效率高,占地小,可调节,多好的孩子啊,可惜随着晶硅的一路降价,光热的成本迅速变成了光伏的1.5~2倍,可靠性还差,而且光热的主要成本是原材料,那玩意只会涨不会跌。
资源是有限的、稀缺的,投资商获得资源那可是不容易,各种苦水,终于开干了,当然选择最挣钱的方案,谁敢挡我的小钱钱?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中国对于光伏设备的制造业从来没有过任何制度上的补贴(地方zf给地、减税等等拉皮条的手段不算)。如果说有“补贴”的话,那都是在电站投资或者上网售电环节。电站投资环节的补贴就是臭名昭著的“金太阳工程”。最近终于停下来了。我们先来说说这个“金太阳”荒谬在哪里。
政策很简单,zf可以给光伏电站投资企业相当于其固定资产投资50%的一次性补贴,条件是电站建成后只能按照各省火电脱硫标竿电价卖电。看起来似乎不错。可是一系分析就知道这是个NC政策。火电标竿电价各省不一样,从0.30元~0.44元/度不等。补贴一半的投资,也就大约相当于按照0.6元~0.88元/度的电价来卖电所能够获得的收益。以迄今为止的实际设备成本和建设成本,那绝对是亏得连裤子都没了,更别说1年前总成本要高50%,两年前要高100%。
这个政策深得中国很多政策之妙,也就是你完全按照规则来,根本不可能去进行任何投资,除非。。。。。。你要意识不到这点党国就白培养你了。
如何在表面按照规矩来的情况下还能挣钱呢?很简单,下一秒至少有50%的我这样的投资商或者投资商的走狗立即就能想到办法:我们夥同有审批权的zf部门一起虚报造价不就行了么。如果实际造价是1亿,我们勾结起来虚报成1.5亿(办法多得很,大家都是熟练工),这样财政部就得补贴我7500万。这样不就相当于事实上zf补贴了我3/4么?那我不就挣钱了么?什么,财政部不同意?废话!人家要这么简单就能同意,当初干嘛立这么个NC的规矩呢?人家害怕你悟性不够呢。
这种勾当后来愈演愈烈,非常多的案子甚至可以做到一度电还没发,投资人光靠补贴就已经挣钱了(当然,表象如此,挣到哪里去了大家都心知肚明)。正规一点的投资者,如我们,看着心痒痒的,但是深知这里面水深流急,迟早淹死,只敢在岸边看着不敢下水。
就这样,几年下来,几百亿就活活了,那可是正经纳税人的钱哪&
这种靠个案寻租的市场培育方式,当然没有任何持续性,能培养出市场来才有鬼,终于,FGW能源局,也就是最近很背的“贪官”刘铁男在任上的时候,跳出来主持了正义,为这个产业的健康发展扫清了障碍。这就是2011年以来执行至今的固定上网电价全额收购制度,这个制度最终成了法律的一部分,立即在广大投资商眼里取代了天怒人怨的“金太阳”。下面我们说说这个政策。
这个政策严格的说是一个专项转移支付政策,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补贴。
理想的流程是这样的:
1.电网公司以远高于传统能源发电(火电标竿上网电价)的价格(目前是1元/度),全额收购光伏电站的电,这样可以使光资源好的地区,建设光伏发电站有利可图。
2.电网公司不是亏大了么?不急,下面还有:国家强制从传统能源发电商那里征缴每度电8厘的可再生能源附加(曾经是4厘,后来不够用了),由电网公司代收,交由中央财政部成立专项基金代管。
3.各省电网公司高价收光伏电与当地火电电价的差额部分,也就是电网亏了的,根据收购电量,在中央财政部领取等值的补贴,从那个基金里支取。
当然实际操作有差别,电网不是SB,不会先交钱,再问财政部要,谁知道财政部猴年马月能给你,利息算谁的啊?所以都是电网先只付一般电价的钱,等财政部给钱了再转给光伏发电厂。事实证明电网对zf的不信任是完全正确的,中间2011年前后出了点乱子,那笔钱到现在还没发下来呢。好现在在终于理顺了,还算不错。目前这个实际操作过程已经成为标准流程被文件肯定了。其他新能源也一摸一样办理,只是价格不一样。
这套制度可以看到,资金的进出两条线是完全透明的,加上几个强力部门之间的互相牵制,投资商的嗷嗷待哺,银行的小眼睛盯着,基本上可以保证颗粒归仓。
这套制度还强烈的调动起所有传统发电商投资发展光伏的积极性,你想啊,我传统能源每发一度电就得交8厘钱,我要是自己不投资新能源,那不是都给别人拿走了?
至少在清洁能源比重还极低的当下,这样的政策大大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于是国内光伏市场一旦纳入这个机制,就开始爆炸式增长。而整个经济上的代价却很小:
首先,中央财政一分钱没掏,都是杀传统能源,济清洁能源。其次,涉及金额很小。前几年收4厘钱的时候,全国一年朝这个补贴基金里不过投入了150亿上下,就支撑起了全世界最大,增长最高速的风电产业,几千亿的市场;后来不够了收8厘的时候,全国一年也就400亿,但是今年开始不但维持风电原有的盘子的增长,还能消化国内光伏电池制造企业现有产能的1/3,占全世界消费量的50%弱,并且全产业链都很保持挣钱或者至少不死,又是好几千亿的市场,在外人下袢子的时候,有力的支持了这些苦孩子。目前看其实还绰绰有余。乘数效应非常明显。
不得不说这是FGW近年来最聪明的政绩之一了。
所以请担心补贴问题的同学放心。目前的机制很健康,每一分钱都花得非常值。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Rank: 3Rank: 3
积分3990 精华0主题5帖子2786日志25相册1记录0好友208注册时间
串个门加好友打招呼发消息
16:47:54 |只看该作者
再贴回复里的干货:
--------------------------
allegro1 发表于
据说光伏设备在其制造过程中消耗的能源大于其全寿命周期的发电量,是一种伪新能源,是这样的吗。
这话10年前大约有一定正确性。(其实我也不确定,光伏从业才3年,诸事缠身实在没工夫琢磨10多年前的产业状态),但是现在绝对是荒谬的。
btzhy:目前改良西门子法一公斤硅大概120~140度电,加上整个产业链耗能,摊到一瓦电池不回会超过1度电,最多也就半年就回来了。硅烷法炼硅相比之下更加省电,可以忽略不计了。但是硅烷法有其他问题。
主要的技术进步一个是生产能耗不断降低,发电效率不断提高,还有切片工艺的进步使硅片更薄,节省材料。
-------------------------------
yangglemu 发表于
我们能掌握技术,但掌握不了市场。
btzhy:市场还想怎么掌握啊,别人只能靠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贸易战方法来求一点点(真的只有一点点)生存空间,你还想怎么样啊
----搬运工:。。。 。。。
--------------------
金太阳是一个过时并且极其不合理的制度,我一直都怀疑是某些权li部门有意为之。这次清查来的太晚了。事实上做正经光伏投资的早在前年就已经不掺和金太阳了,风险太高,迟早出事情。btw,财政部换人了,谁愿意背前面的黑锅?好好查查最好
2010年以来在特许权招标基础上的固定电价全额收购机制才是正道,也极大地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成长。
其实就一国内的市场而言,有没有补贴和产业或者市场是不是健康没有必然关系。关键是怎么补。事实上我们受益于欧洲人的补贴非常多,在产业的高成本阶段,他们对高价电承受能力强,我们的产业靠他们的补贴成长,大幅降低了成本。现在我们的新能源产业要完成同样规模的发展,付出的经济代价要小得多,甚至其实没有额外代价,如果你把传统能源的资源环境代价也计入的话。
至于硬造市场的说法头一次听说。首先全世界都是这么干的,第二可能这是你的误解。中国目前机制的健康之处恰恰在于zf事实上并没有出钱,而是完了一把不可再生能源向新能源的转移支付,而且专款专用
----------
mmgm 发表于
我觉得欧盟的补贴不是想做擂峰,他们是希望把自己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优势及时激活转化成产业优势。结果中国 ...
re:楼上正解,欧盟希望补贴的是自己的新能源产业,不是我们的。愿望很美好,现实很残酷。他们中的主流对世界工厂这几个字没有深刻的认识。说实话我回国之前也没有认识,确实太可怕了。是一切制造业企业的噩梦。
中国谈不上高位接盘,因为只要我们接了盘的项目,成本一直都很低,比他们低
------------------
大道无形 发表于
光伏产业突然畸形爆发,以至于目前微观企业异常困难,FGW何在?
re: 连你上面的一块说说:
FGW的问题太复杂,也不能全怪他们(应该说主要不怪他们),咱就别展开了。至少特许权招标基础上的固定电价收购政策是他们在新能源行业非常漂亮的一笔,有功得表,有过得骂么。
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的产能大约是40~45GW每年。全世界(含我国)每年的需求比较稳定,大约在20~25GW。我国截止至今年,三年来的需求大约是3~5~10GW(可以看到目前较好的政策面对市场培育的助力)。
所以,答案很简单,这产能消化不了了~~,得死不少企业。这一点2年前业内就有共识了。现在的问题只是谁死谁活而已。我认为接下来两年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艰难的大考,大多数都会不及格,但留下的绝对是我们国家这个产业的精英,也是全世界最有竞争力的。
但是回过头来,产能过剩本身就是必须的,是市场竞争的前提。完全不过剩那叫计划经济。当然了,你可以说我站在一边看着别人水深火热说风凉话。
---------------------
huyi7400 发表于
Lz啊,股市上看似乎first solar是目前情况比较好的太阳能企业了,我看分析说他们现在经营策略开始变化了。。
re:最近没怎么琢磨他们,不好意思没法回答了。你有新资料可以拿来我们琢磨琢磨。
至于成本降得低什么的说辞,干了这么久我基本上免疫了(企业宣传首先得有罪推定,基本上先假设是卖假药的,然后再慢慢发现亮点)。first
solar5年前就在这么说了,可惜事实是他们的竞争对手确实降得很低,比他们当时宣传的还低。
凡是“将”字后面的话都暂且当扯淡,参考三哥。
不过他的股票确实和那些一钱不值的比起来还算不错。但是我还是信心不足,没这个胆子去买,你有么?
-------------------
想问下,家庭自组光伏发电系统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我打算明年买一套,作为备用电力。
re大,您还是别干了。
两个月前能源局出台政策说要补贴家庭自组系统的时候,我就觉得其政策糊里糊涂。结果第二天国家电网就在新闻联播上大肆宣传说完全放开家庭自组系统的接入,并且接入费用电网来付,我就知道这事儿基本上暂时是黄了。
国家电网可不是S13(SB),怎么可能突然转性了呢?
因为人家知道这玩意由于政策不到位,根本不会有多少GHD去装,经济上不成立啊。所以完全可以跳出来做一把政治正确的show。博个好名声。
在国家政策将你发每度电的收入(含你自用部分替代掉的居民用电电价)提高到1.5元/度并确实落实之前,你还是投资点别的什么吧。况且我们国家的居民供电可靠性早就是全世界最高水平了,备用什么的没必要吧。
---------------------
整个UPS可能更划算一些,毕竟存下来的电是居民电价,便宜啊。
如果你是楼房的话可能都没地方装太阳能。目前二线以上城市的供电可靠性应该能够做到平均一年少于停电1次,总时间少于5小时。就算03~04年的电荒再来,拉的也不是居民电,为这点不方便花那么多钱搞备用不值当啊。
--------------
目前中国光资源丰富地区的规模化光伏电站的发电裸成本大约为0.75元/度上下(含各种息税,含银行贷款对收益率的最低要求,不含运行人工,不含任何风险预备,不含各种预期的大小修)
除电池板采购成本之外,其他的建设成本已经没有什么空间可降了,电池板本身空间业有限了。
但是效率的提高却可以摊薄整个电站的成本。
以目前电池板效率16%计算,效率每上升一个点,总成本下降6%,也就是5分钱,还是很可观的。过去三年效率提高了2~3个点,很不错了。将来看得到的能够广推的技术进步还有类单晶,N形电池,IBC等等,超过20%的量产效率近期内还是可以看到的。
这样以目前的投资,就算考虑电池片技术进步后本身贵0.5元/w,总成本也能下去15%,也就是0.6~0.65元、度。
如果量化传统能源在资源和环境上的代价,例如火电脱硫、脱硝、脱PM10/PM2.5,二氧化碳配额制和交易市场(正在某些省试点),我国的终端电价的市场价值要到0.9~1元/度才能做到盈亏平衡。
空间足够了。目前看着贵完全是因为我国政策上严重低估了传统能源的价格。
----------------
土地革命 发表于
小白请教飞轮电池的情况,现在国内最好的飞轮电池是哪家,英利吗?20KWh的飞轮电池多少钱,寿命多少。放在家
re:目前除了规模化抽水蓄能之外的任何一种家用和工业用储能手段靠吃峰谷差价都是远远划不来的。
考虑到普通工业用峰谷差价是居民用的3倍上下,所以连工业用都无利可图的东西,居民还是先看看吧。要知道有上万双眼睛盯着这一块呢,一旦有利可图,一定会饿狼扑食的
---------------
北望狼山 发表于
请问,家庭使用一套光伏发电系统的费用是多少?大概用多少年?
10~15kw。最好是坡顶,否则结构成本高,装的少,效率低。整体造价15~25万。一年发的电在不同的地方不一样,以10kw为例,在中国太阳最好的地方XZ日喀则周边大约15000度电(居民小系统效率比工业大系统低不少),最差的湖南江西四川盆地什么的大约度。剩下的帐你自己算吧。
燃料电池啊,我还真不知道还可以叫原电池
燃料电池是非常有前途的东东,咱下半辈子靠他混呢
但是得先解决催化剂问题,目前的贵金属催化剂把全世界的铂金都用了也不够造多少的。除此之外,其他的技术障碍都不算事儿
-----------
桃潭人家 发表于
支持技术贴。
不过楼主是否对新能源的发展过于乐观?有没有考虑过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对新能源的冲击? ...
美国是美国,中国是中国,欧洲是欧洲。各家的资源稀缺型,环境承载力稀缺性都不一样。
稀缺性是市场经济赖以存在的基础和根本意义所在,在这一点上的差距会对各国的国内市场和比较优势产生重大的影响。
可再生的和传统化石能源至少在短期内还是个互补关系。到真正意义上无差别替代性竞争的那天还早呢。
------------------
濒海战斗舰 发表于
天-朝是不是也可以对装光伏的最终用户提供补贴呢
有补贴,但是力度不够,盈利模式有问题,再等等吧。
我们国家的电力体制和欧洲不一样,欧洲是市场化的,居民散户比工业用户电价要高不少,我国为了补贴居民真好是反过来的。
这就也导致居民如果自己发电替代自用电就变得很不划算。需要的补贴就很高。这事情国家自己还没想清楚呢。都和电力体制改革搅和到一块去了。
搬运工:TG治下的兔子们幸福滴围观欧洲市场规则中水深火热的电价
平安福 发表于
最喜欢这样的技术流了,长知识明真相。现在最想知道家庭光伏发电什么时候能满足家庭自身需要,也就是说什么 ...
你的想法其实和事实挺接近的。我们在戈壁上的光伏电站,已经很明显的改变了微环境。蒸发量降低后,地表草本植被明显茂盛了很多。现在有经验了,戈壁摊上的光伏电站都不做场平,不动原有植被。
年底之前我们还会实验移动沙丘沙漠中建设光伏电站。目标是固沙、长草、发电均能实现,还要挣钱。
---------------
changew 发表于
发电主要主要还是火力,污染和资源瓶颈。光伏没有这些瓶颈,否则凭什么国家补贴你。
但补贴多少这点就 ...
发电集团自己就可以干光伏,而且是最大的光伏运营企业,占了90%以上的市场。同样是光伏发电,大型发电企业的成本也只有散户的一半。
既然是补贴,那就是一视同仁的,只会根据发电形式补贴,不会根据出资方是谁搞歧视。最起码的市场经济原则,不懂?
--------------
max2006 发表于
请教一下:光热为什么没前途呢?事实上是光热产品受众更多啊, 转换效率高啊,我听说双焦斑两用太阳炉转 ...
我说的不太严格。
应该说基于现有热工质的光热发电的市场前途相当悲观。如果直接获取热能,那估计还有戏。
主要原因:技术上的、各种路线都有些问题,简单地说槽式的油凝结、塔式的占地和对焦,
经济上的:各种形式的成本下降空间和光伏没得比,而且市场条件下一步落后步步落后,恶性循环
君不见即使是光伏,最有市场地位的居然不是高技术的,低边际成本的薄膜什么的,而是晶硅,薄膜都快死了。可见市场之手之强大。
搬运工:关键问题这块胡萝卜,让兔子盯上了,,,等光伏兔们玩死薄膜,,,恩,再收购薄膜,恩恩,,,薄膜又白菜萝卜般复活了吧?
-------------------
猎杀F22 发表于
电池板会不会经常被沙尘覆盖 而需要经常清理
这个正在琢磨,其实沙漠的空气对于板子来说并不比北京脏
目前戈壁里的2个月擦一遍就够了。目前我们正在研究擦洗频率成本收益的平衡点。
另外就是正在研究自动擦的设备。
远着哪 发表于
楼主大神,可不可以这样,川藏交界地区很多高山,空气好日照强,找一些向南的,铺个几百平方公里,附近建个 ...
早就抢得打破头了。而且不需要储能手段,太阳能是正向调峰的,白天用电量大,不需要存储,电网本身就需要
----------------
fengkoufei 发表于
虽然我生活在一座光伏行业的城市,但真心不理解它。有这钱搞水电,风电不是更经济吗?
水电对环境的摧残也很严重,去大渡河看看吧,我去了一趟,严重动摇了我对水电的好感。当然我承认我范了宁要原生态河流,不要当地进步的错误。但是那河不光是当地人的,我也有份啊。我情愿花钱补贴当地人,也不愿意再看到对大好河山的这类破坏了。你不见到估计很难体会。我曾今是西南水电开发坚决拥护者。
风电不也在大干快上么,现在主要是资源丰富地区的电网跟不上了,不得不慢了下来
----------------
wage 发表于
光热发电是可惜了。其实他具有规模效应,而且通过蓄热能持续供电,在中东北非这样的沿海沙漠还可以同时海水 ...
光热本身是一个很有希望的东东,至少3年前我是这么认为的,可惜,三年来的市场变化让我自己感觉像做梦。
光热主要是几个方向,目前看着还有点市场生存能力的就是槽式聚光,塔式聚光两种形式。
槽式比较成熟,在合适的气候条件下还是有一定市场价值的。缺点有
1.对阳光资源挑剔要求高,只能收集直射太阳能,这样至少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丧失了开发价值。2对气候挑剔,一个地方既要直射太阳能资源好,夜晚温度还不能低,这个要求就高了,否则目前的导热剂会凝固,夜间必须加热保持温度,不划算。基本上这一点一出,我国全境就被开除了。3成本降低的空间小,主要成本构成大多为传统工业成熟器件,均没有什么降价空间,所以度电成本相比现有的光伏贵,而且劣势会越来越明显。4、蒸汽参数低,发电效率低。所以当前世界上比较挣钱的槽式光热产品都是蒸汽而不是电。
塔式成熟程度就差一点了,但是作为光热,继承了上面缺点1,改进了2、4。成本下降空间相比槽式稍微大一些但是也有限。所以商业话运营相比与槽式成功一些。塔式配合熔盐储热还能轻易做到储能,出力可控。但是目前有个缺点暂时无解,就是定日镜阵列的聚焦准确性问题。3年了也没听说有什么好手段。
塔式的规模效益在单机容量100MW以上即可达到其规模优势,太大了反而又不划算了。
从现在的情况看起来,占地上塔式相比纯粹的固定支架光伏并无明显优势。
其他的各种光热方案我还比较瞭解的有个10来种,但是可以说都没有任何商业话前景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阳能发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