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成为第二个退市博元投资退市

A股迎来退市“强执行”周期 谁是下一个*ST博元_网易财经
A股迎来退市“强执行”周期 谁是下一个*ST博元
(原标题:A股迎来退市“强执行”周期 谁是下一个*ST博元)
退市模式不再只是说说,开始动真格了。3月21日,上交所发布消息称,决定珠海市博元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代码:600656.SH)股票终止上市。一时间,业界哗然,更值得注意的是,*退市的原因是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证监会新主席刘士余上任,不断做减法,这一次做的是为“减负”。事实上,在市场人士看来,供给侧改革已经带到了A股,*ST博元的终止上市开了A股市场触及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情形退市的先例,而加强信息披露和严惩违规的论调与刘士余上任后的监管思路一脉相承。这不仅是对投资者保护的应有之举,更是未来注册制改革的更高要求。与此同时,号称证监会列出的一份退市“黑名单”流传开来,据称,名单上有三四十家有问题的公司,也已经启动了调查和与地方官员的商讨,以推动将这些不合格的公司退市。《华夏时报》记者多方采访,并未从更多渠道得到印证。3月25日下午,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退市“黑名单传言严重失实”A股市场极有可能会迎来一个退市的“强执行”周期。退市冲击波已经形成,这也是资本市场完善的必经之路。多米诺骨牌*ST博元的退市引发了市场对于壳公司的高度关注。据上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ST博元是证监会2014年《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下称《退市意见》)实施后,证券市场首家因触及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情形被终止上市的公司。从行政调查情况看,*ST博元违法行为十分严重。日公告的控股股东华信泰已经履行及代付的股改业绩承诺资金3.8亿元并未真实履行到位。为掩盖这一事实,公司在2011年至2014年期间,多次伪造银行承兑汇票,虚构用股改业绩承诺资金购买银行承兑汇票、票据置换、贴现、支付预付款等重大交易,并披露财务信息严重虚假的定期报告,虚增资产、收入、利润等财务信息。上述上交所负责人表示,对*ST博元实施终止上市符合中国证监会《退市意见》及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所规定的相关程序和要求。把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公司清理出证券市场,有利于警醒上市公司依法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有利于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一位深圳本土券商投行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退市规则本来比较宽松,一直以来也没有严格执行,而且A股的壳资源是有很大价值的,一般来说,公司连续出现两年亏损之后,都会想办法卖资产保住盈利以保壳,到第三年,通常会扭亏为盈,除非是出现巨亏。“企业违法违规通常是发生在保壳过程中,对财务报表进行造假,操作没有到位,经不起核查,最后被监管部门发现漏洞被查处。”上述投行人士称,“*ST博元重组失败后,依靠接受同学的捐赠保住盈利,本来是合法合规的,但这种无偿捐赠的理由不太合理,因此会引起监管层的怀疑,结果真查出了问题。”上述券商投行人士认为,*ST博元退市对市场炒作垃圾股有警示作用,但这么多年下来,真正退市的股票还是太少,不足以令市场完全改变投机炒作的习惯,因为监管层也需要考虑保障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散户往往会因为公司一出事就闹,导致监管层压力很大。根据《上市规则》的规定,*ST博元被摘牌后,其股份应当转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股东可以在股转系统进行股份转让。另据规定,*ST博元因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投资者可以自己受到虚假陈述侵害为由,对*ST博元提起民事赔偿诉讼。监管旋风监管风暴骤至,到底有没有“黑名单”?尽管证监会明确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但监管旋风已然刮起。“去年就流传几十家‘黑名单’了,但后来很多公司都相继复牌了,这次所谓的名单应该还是炒冷饭。”深圳某私募基金负责人对本报记者分析称,监管层要一家公司退市,至少需要经历一年半载的调查,每家公司情况不同,调查时间上和结果都可能不同,而且也不需要与地方官员商讨,只需上市公司审核委员会同意。2014年末,证监会出台了更严格的退市安排规定;其中,有重大违法行为的公司,或财务指标或交易数据不能达标的公司,必须强制退市,不过这一年多来退市的仍屈指可数。英大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退市制度说了25年,但现在才真正起步,未来退市的公司越来越多将是大概率事件,不光是与新证监会主席上台有关系,这也是证监会一直推行的政策导向,让市场资源真正得到有效配置。李大霄认为,*ST博元的退市,会让投资者对市场的风险意识度有所提高,远离“黑五类”股票,买蓝筹好股,是投资者应该选择的大方向。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看来,*ST博元是中国股市因法人犯罪而被强制退市的第一例。以往A股退市都是财务不达标而退市,而*ST博元则是因为重大违法犯罪而退市。这是性质绝对不同的两类,它释放出两大信号:监管层终于腾出手来严打财务造假和证券犯罪,将对垃圾股爆炒及炒壳重组游戏构成威慑。事实上,刘士余刚上任不久,就有消息称其公开发声时表态,首要任务就是监管。同时,刘士余指出,只有保护好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才能促进资本市场稳健发展。资本市场的发展必须坚持市场化、法制化这一根本方向。下一个会是谁?市场都在猜测,下一个退市的公司会是谁?此前,将成为退市第一股的“呼声最高”。在今年1月18日发布的自查报告中,金亚科技承认财务造假。但成都本地一位消息灵通人士则告诉记者,金亚科技很快将复牌,退市风险暂时应该解除了,不过不代表以后不会退市,要看业务进展,因为公司传统机顶盒业务中所谓新收购的业务都很空。据统计,目前,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而存在暂停上市风险的公司有:仰帆控股、深华发A、瑞奇股份、、登云股份、、*ST舜船、S前锋;涉嫌信披违规的有、恒康医疗、;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的有、宝利国际、安硕信息、恒顺众昇、、北大医药、。“目前证监会的调查结果都没出来,要去猜测谁是下一个退市的公司很难,也没有一个参考的标准。”上述券商投行人士称。不过从上述这些公司股票价格走势来看,目前尚未出现与*ST博元一样因个股原因脱离市场走势而大起大落的异样,均与大盘走势雷同。近期还有几家公司相继解除违规退市风险警报。3月24日,京天利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已消除暂停上市风险,亦无退市风险。3月21日,收到处罚决定书,证监会在2014年7月开始的立案调查结束,对公司予以警告和做出了罚款,但公司不会被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证监会2月份对出具的调查结果也相似,只是罚款和警告。
此外,*ST云网也因为业务亏损和转型失败,处在保壳的边缘,在被监管机构立案调查后,该公司已经连续发布了81次风险提示,创出A股新记录,公司实际控制人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尚未结束,至今隐身海外未归。*ST云网表示,如果上市公司存在2015年公司净利润、净资产继续为负值,以及2015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继续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中的一项,*ST云网将面临股票退市风险,目前正在推进重组工作。值得关注的是,在*ST云网的前十大股东中,机构投资者已全部退出,与*ST博元一样,主要是个人投资者的炒作。
本文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王兆寰 陈小瑛
责任编辑:任万顺_NF5229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600656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简称:(下称博元),昨日起,进入为期30个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市况显示,博元开盘一字跌停,报5.90元/股,封单超51万手。
  尽管交易所、公司多次发布风险提示公告,但昨日博元仍成交了58.94万元,不出意外的话,这些买入者将悉数亏损。
  历史上,A股注定亏钱的行为包括:2007年买入末日权证;当前规则下上市首日即卖出中签股票;分级基金下折前夕买入B级份额;退市整理首日买入博元。
  种种看似荒唐却又真实的案例,不断在A股上演。买入博元的门槛不低,以50万元的股票账户资产门槛、两年以上投资经验计算,至少算中户,也不是一无所知的股市小白,这部分买入资金如此“博傻”,或是对其重新上市心存幻想。
  然而即便是买一个重新上市的期权,也不至于在首日即花如此高昂代价买入。何况,退市公司想要重新上市,需要符合诸多条件。
  以上交所为例,截至目前,上交所共有包括中国长江航运集团南京油运股份有限公司、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内的22家已退市公司。根据相关要求,至今没有一家公司能满足重新上市的条件。
  不是它们不想,而是不能。重新上市,需要经历如下条件和步骤:
  1。申请的时间间隔:退市公司需要在股票进入股份转让系统转让之日起届满一个完整会计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后提出。
  以博元为例,公司至少经过2017年会计年度后,到了2018年才可以提出重新上市申请。
  2。公司股本总额、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净利润、最近三年主营业务等需符合一定条件:
  其中,主营业务、实控人条款使得退市公司几乎不可能像暂停上市股那样被借壳。目前,博元2015年前三季度无主营收入,净利润亏损0.1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为-4.01亿元。
  3。若因重大违法原因退市的公司,还需要满足以下特别条件,包括:1。已全面纠正重大违法行为;2。已撤换与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有关的责任人员;3。已对相关民事赔偿承担做出妥善安排。
  并且,公司聘请的重新上市保荐机构、律师,需对前述三项条件所述情况进行核查验证,并出具专项核查意见,明确认定公司已完全符合前述三项条件。
  以博元的情形,无论全面纠正违法行为还是民事赔偿,所需时间成本、资金成本巨大。
  .都.市.快.报*ST博元退市警示录 谁将成为下一个博元投资?_上市公司_新浪财经_新浪网
*ST博元退市警示录 谁将成为下一个博元投资?
  作为A股资格最老的股票,因造假近日*被启动强制退市程序,成为退市新规生效之后法律之箭下的第一个靶子。博元投资作为一个壳资源在不断地被买来卖去,作为ST的专业户,玩一些财技,多次侥幸存活在A股市场中。“不死鸟”之称,更多是市场对其的嘲讽。最严退市新规高悬,凤凰终将曲终。
  理财周报记者 吴爱、田小蕾、郭建鹏/深圳、北京报道
  “公司的员工都已经放假了,只剩几个监事和证代,老板已经跑路了,关机了。”*ST博元的这幅景象,与昔日上交所设立之初的“老八股”之一的尊称,令人万分唏嘘。
  博元投资3月29日晚间发布公告,公司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被中国证监会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
  作为A股资格最老的股票,因造假近日*ST博元被启动强制退市程序,成为退市新规生效之后法律之箭下的第一个靶子。
  倒霉的*ST博元投资者们极可能仅有30个交易日来处理手中的股票。不幸的是,面对巨大的卖单,市场接盘的意愿并不强烈。
  博元投资作为一个壳资源在不断地被买来卖去,作为ST的专业户,玩一些财技,多次侥幸存活在A股市场中。“不死鸟”之称,更多是市场对其的嘲讽。
  最严退市新规高悬,凤凰终将曲终。
  退市几成定局:
  最后30个交易日倒计时
  玩火者,必自焚。被中技系资本运作了5年之后,博元投资终于走到了退市的边缘。据接近公司的人士透露,“员工都已经放假了,公司只剩几个监事和证代,老板早跑路了,关机了。”
  在被调查10个多月之后,博元投资隐藏多年的惊人信披、债务黑幕,终于逐渐被揭开了真相。日,博元投资公告称,公司于当日收到了上交所的函,“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日,广东证监局依法对博元投资立案调查,经查,博元投资日公告的控股股东华信泰已经履行及代付的股改业绩承诺资金万元未真实履行到位。
  为掩盖这一事实,博元投资在2011年至2014年期间,多次伪造银行承兑汇票,虚构用股改业绩承诺资金购买银行承兑汇票、票据置换、贴现、支付预付款等重大交易,并披露财务信息严重虚假的定期报告。”
  根据法律及有关规定,博元投资上述行为涉嫌构成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和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证监会已于日将该案移送公安机关,而上交所将对其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至此,博元投资成为了退市新规出台后,沪深两市首家因重大违法行为启动退市机制的上市公司。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目前沪深两市退市公司数量已有93家。但与博元投资不同,此前退市的上市公司多因连续三年亏损、净资产为负,且暂停退市期间盈利、资产状况未能改善,退市原因多集中在财务指标方面。
  去年11月16日,沪深两市推出最新修订的《股票上市规则》,欺诈发行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纳入退市情形,被认为是本次退市制度改革的亮点,退市标准不再局限于亏损,存在IPO造假或重大违规的企业都有可能退市。博元投资成为了新规之后的第一个“违法强退”样本案例。
  根据相关规定,3月31日起,博元投资股票正式进入了风险警示板交易,股票简称由“博元投资”变更为“*ST博元”,交易期为30个交易日,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期满后公司股票停牌,上交所将在15个交易日内作出是否暂停公司股票上市的决定。
  这意味着,倒霉的*ST博元投资者们极可能仅有30个交易日来处理手中的股票。公开资料显示,*ST博元股东户数为16314户,但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仅为24.19%,机构持股比例也仅有1.27%,可见多为中小股东和散户。
  不幸的是,面对巨大的卖单,市场接盘的意愿并不强烈。
  在退市的重磅利空影响下,3月31日,*ST博元毫无悬念地以跌停价开盘,最终以7.14元/股“一”字跌停收盘,跌幅达5.05%。众多“踩雷”的投资者为了出逃,也纷纷通过挂跌停价试图卖出。但截至收盘,*ST博元实际成交额并不多,仅有1242.86万元,换手率仅0.91%。仍在跌停价格排队的卖单多达59.9万手,折合市值约4.28亿元,即逾4亿元资金欲出逃未果。
  步入4月份以来,*ST博元继续走出3个一字跌停,股价一度下探至6.78元/股、6.44元/股、6.12元/股。但市场情绪有所见涨,3天的成交额分别上升至2956.83万元、5640.09万元和2289.19万元,换手率2.29%和4.60%和1.97%。而从交易异动数据来看,尽管也有不少买方涌入,卖方仍旧占据主要力量。
  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一位机构人士表示,他们也注意到了近几个交易日中,有机构用较多的资金买入了博元投资,“就是一种赌博吧,等待后续的发展,不过从公募基金角度来看,此时进入博元投资的可能性不大,现在市场这么好,可选择的风格、主题比较突出、固定,大部分资金都涌向了目前能够赚钱的领域,而从其他类型机构来讲,这时还在买入,多是在自救,或许会使一些投资者跟风进去,但实际意义不是特别大。”
  “踩雷”机构:大摩华鑫或已出货
  龙虎榜动态隐含着众多信息。
  “黑天鹅”事件突然来袭,“踩雷”的机构们迅速应对。从4月2日的龙虎榜数据来看,卖4为机构专用席位,抛出*ST博元股票273.89万元。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ST博元股东名单仅有公募基金这一类机构。而此前,券商、信托也会出现在股东名单中。仅剩的4家基金股东是: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下称“大摩华鑫”)、万家基金、诺安基金和广发基金,分别持有*ST博元240.3万股、9393股、7090股、91股。由此几乎可以判定,抛售者为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
  大摩华鑫的应对举措其实可以追溯到更早。日,大摩华鑫发布了一则关于旗下基金调整停牌股票博元投资估值方法的公告称,“鉴于博元投资发布的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案被中国证监会移送公安机关的公告,根据中国证监会有关规定,为合理确定‘博元投资’股票的公允价值,大摩华鑫与托管行协商一致,自日起,对旗下大摩华鑫多因子精选策略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持有的‘博元投资’股票按照3.48元的价格进行估值。大摩华鑫多因子精选策略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采用量化模型选股,此次估值调整对基金资产净值的影响未超过0.5%。”
  从2014年四个季度的数据来看,大摩多因子策略是持有过博元投资最多股份的一只公募基金产品。
  大摩多因子策略由刘钊管理,如果以去年前三个季度来看,这只产品的业绩很突出,一度被多家第三方销售机构推崇,前三个季度业绩分别为3.43%、8.02%和31.23%,而四季度业绩却为-6.85%,导致该基金2014年业绩仅为36.57%。
  在四季度重仓股数据中,大摩多因子策略十大重仓股中,有九只股票是新晋重仓股。但是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该产品业绩达到了40.88%,业内人士分析,从业绩表现来看,这只产品的调仓迹象很明显,一些此前表现不好的股票,很大概率已经被抛弃。
  万家基金等另外3家机构的最新动态则不得而知。
  事实上,自2013年起,已经鲜有公募机构持有该股。2014年第一、二季度数据显示,华夏基金旗下产品持有博元投资,其中华夏蓝筹混合连续两个季度持有该股,华夏行业股票则是二季度进入,截至2014年二季度末,华夏行业股票仅持有博元投资8.98万股。同时在二季度选择博元投资的还有万家、诺安两家公司旗下的基金产品,不过是两只分级基金,分别为万家中证创业成长和诺安中证创业成长。
  不过,上述部分机构似乎更早嗅到了危险的味道。自日博元投资公告被立案调查起,机警的机构们开始陆续出逃。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中,点击华夏基金、中融信托还在博元投资的股东名单之列,分别持有博元投资228.97万股、442万股,但到了3季度已经不见这两家机构的身影;截至2014年3季度末,珠海华信、国联安(资产管理计划)、还分别持有博元投资1997.81万股、227万股、225.50万股股份,但到了年末也悉数离场。而上述万家、诺安两家公司的产品依旧持有该股,不过均不足一万股,同时广发小盘成长股票仅持有博元投资0.01万股。
  “很少有基金会去关注这家公司。”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时,一位机构人士透露,像博元投资这样的公司,即便有基金公司“光顾”,也是短期持有、而且持股数量十分少,这样对于整个基金产品来说就算出现风险,影响也不大。
  “不死鸟”的前世今生
  机构的忧虑,不无原因。这就要从博元投资的前世今生说起。
  博元投资的前身是上交所设立之初的老八股之一,最初名字叫浙江凤凰。日,上交所开始营业,当天上市交易的浙江凤凰、申华电工、等共计八只股票,被市场尊称为“老八股”。彼时谁也想象不到,“老八股”之一最终会沦落为强制退市第一股。
  如果拍成电影搬上银幕,这部大片应该叫《博元投资变形记》。
  回顾博元投资的命运,可谓是极尽坎坷。在登陆A股之初,公司控股股东为兰溪市财政局。随后的20年多中,公司经历了多次变身,更换了数任控股股东,集团、华源集团、华源生命、勋达投资轮番入主。而伴随着控股股东的变更,上市公司简称也经历浙江凤凰、华源制药、*ST华药、*ST源药、S*ST源药、ST源药、ST方源、ST博元、博元投资等近十次变更。相应地,其控股股东和注册地以及业务范围也连续变迁。
  由此可见,博元投资作为一个壳资源在不断地被买来卖去,作为ST的专业户,玩一些财技,多次侥幸存活在A股市场中。“不死鸟”,这是市场赠予公司的“美名”。
  实际上,“华源制药”时期的上市公司已经混乱不堪。
  2006年,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华源集团陷入流动性危机,波及大股东华源生命,其持有的上市股权遭冻结。与此同时,上市公司面临着因连续三年(2004年-2006年)亏损,遭暂停上市的局面。2007年5月,公司股票被上交所暂停上市。为扭转危机,上市公司及控股股东便通过债务重组及资产重组、股权分置改革实现2007年盈利。之后,华源生命的持股被拍卖给了勋达投资(4250.25万股)及许志榕,勋达投资的实控人为麦校勋。
  勋达投资控股后,随即又对上市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2008年7月,公司股票得以恢复上市;同年8月,公司简称由“ST源药”变更为“ST方源”。
  不幸的是,随后勋达投资自身也遭遇了麻烦。2008年12月,因上市公司与银行的借贷纠纷,勋达投资持有的ST方源3997.81万股股份遭司法冻结。此后,勋达投资控股方的资金也出现了问题。
  种种因素作用下,2010年5月,ST方源迎来了华信泰的控股。由自然人余蒂妮控制的华信泰,通过拍卖的方式获得了公司21.003%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2011年9月,*ST方源更名为博元投资。截至2014年9月,华信泰持有公司1997万股,持股比例为10.49%,仍为第一大股东。但是,华信泰的入主并未给公司带来实质性利好。此后的数年间,在华信泰的主导下,博元投资接连展开多项资本运作举措,最终均未能开花结果。
  博元投资此次被调查出违规造假引发退市危机,可以说是替多任控股股东的历史问题“填坑”所致。
  资料显示,根据勋达投资及许志榕在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中所作承诺:公司2008年、2009年两年累计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实际净利润与承诺净利润之间的差额部分将由勋达投资和许志榕以现金方式补足。实际情况是,2008年、2009年,上市公司累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承诺业绩之间差额为5.27亿元。按照规定,勋达投资和许志榕应在日前以现金方式补足。不过,二者没有履行该承诺。
  事实上,勋达投资及许志榕当时也是“自身难保”,二者持股当时面临着被拍卖的局面。而接盘勋达投资3997.81万股持股的华信泰表态,自愿代勋达投资履行标的股份对应的股改业绩承诺。此外,通过股权拍卖、司法划转等方式承接勋达投资及许志榕对上市公司剩余股权的辽源大成投资、林欢等也表态,愿意履行竞得股份对应的股改业绩承诺义务公开承诺。
  不过,在华信泰支付3000万款项后,上市公司便一直未收到剩余补偿款。在此情况下,证监局、交易所接连发函,对上市公司及相应责任人给予公开谴责等处罚,并督促相关人履行承诺。
  直到在监管层的紧逼之下,事情终于有了进展。日,博元投资曾公告称,已累计收到华信泰支付的股改业绩承诺款2.77亿元,并收到华信泰代吴伟英、勋达投资、辽源大成投资、黄铮、吴为荣、林欢支付的股改业绩承诺款共计约1.6亿元,两者合计约4.38亿元,华信泰承诺已履行完毕。
  正是为了掩盖华信泰未真实履行到位股改业绩承诺款而披露财务信息严重虚假的定期报告,不死的凤凰终于曲终。
  博元警示录
  *ST博元的沉沦将成为载入A股历史的一部启示录。
  截至日,若不把尚处于全面要约收购阶段的包括在内,2001年以来我国退市的A股共81只。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81家公司中43家因为连续亏损,占比53%。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实施暂停上市的104家企业中有103家是由于发生了连续亏损。
  A股退市标准的单一性特点,随着注册制的倒逼及退市新规的实施而划上句点。
  从2012年开始,监管层开始在退市制度的顶层设计上不断改进。2012年交易所规定的退市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退市标准的多样化,但是实际中,其他退市规则目前并没有发生作用。
  日,最严版本的退市意见正式施行,与旧版一个最大不同是,欺诈发行、信息披露重大违法违规被纳入退市情形。
  日,博元投资启动退市程序,将成为因重大违法而被强制退市的第一股。
  还有31家公司存在潜在隐患。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目前有31家公司处于立案调查阶段,一旦被认定为欺诈发行和重大信息披露违规的将移送司法机关。
  谁将成为下一个博元投资?
  日到12月15日,有33家企业发布退市风险警示及暂停上市风险提示的公告,原因是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目前正在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其中有10家是ST公司,受到净利润和违法违规的双重威胁,分别是、*ST中富、、、*ST国创、*、、*ST三毛、*ST大荒、*ST锐电。截至目前,*ST广夏、*ST中富、ST生化已经终结审理或收到行政处罚,未认定为重大违法违规。
  而在剩余的7家*ST公司中,*ST成城、**ST国恒、*ST锐电的风险较高,不仅曾被证监会反复立案,还受到业绩继续亏损的威胁。
  *ST成城公司分别于今年3月、5月、10月共三次收到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书,并于2014年6月被吉林证监局处以行政监管措施。并且公司预计2014年净利润亏损8200万元以上。
  *ST国恒曾被立案调查三次,在暂停上市的半年内更是风波不断。雪上加霜的是3月16日公司公告经核查发现一笔2000万元借款到期但公司并不知情。*ST国恒的内部人士曾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力争保壳,大家都在努力。”2014年前三季度,公司通过出让土地获得一些收入,净利润为158.74万元,但贸易收入同比较少,仍为亏损,所以对2014年净利润预亏0―500万元。
  *ST锐电则暂时避过净利润这把利刃。尽管今年前三季度,*ST锐电亏损额高达4.3亿元。但公司新股东以收购应收账款(很可能是坏账)的方式注入资金,改善公司账面盈利,2014年预计实现净利润1900万左右。但*ST锐电曾被2次立案,目前证监会对其的调查正在进行中。
  曾经一度因立案调查被推到风口浪尖上的处罚靴子落地,未被认为是重大违法,逃过终止上市一劫。则因新规不溯及既往而排除因造假而退市的风险。
  除了退市标准单一,退市数量少也是A股的一特点。
  在前述81只退市股票中,扣除集团上市等情况,真正退市的公司仅46家,占目前A股的比例仅1.8%。
  “这一退市过程长有关。在中国要连续4年亏损才会退市,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间。因此很多公司就会出现亏损3年,微利1年(亏-亏-巨亏-盈利)这样的盈利调节方式,以规避退市。”国泰君安中小盘研究认为。
  无论是造假退市和不死鸟现象,都与正在推行的发行审核注册制改革不相匹配。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表示,推行注册制需要一些配套措施,除了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还需要有监管、信息披露、退市以及相关法制完善等方面的配套。在成熟市场中,退市企业数量与上市企业的数量相当,市场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中。
  所以退市新规实施后,对明确对符合退市条件的公司严格退市,横行A股多年的不死鸟现象或将终结。同时这也是打击炒壳行为的一记重拳。
  “我们采用2种方式衡量壳价值,显示目前壳价值大约在18亿元左右,而2014年IPO平均成本则不到5000万元,如果注册制推出以后发行等待时间变短,上市标准多样化,那么可以预见壳价值将大幅下降。”国泰君安中小盘研究认为。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一系列资本市场游戏规则的系统性重构中,还包括并购重组新规的落地。其中有一条,取消破产重组的协商定价。在监管层明确不再纵容A股奄奄一息的公司的背景下,这条新的游戏规则也使得炒壳者望而生畏。
  “破产重整的协商定价机制从2008年11月起施行。这是阶段性的特殊产物,因为那时候壳公司估值都很高,只有协商定价。但后来发现协商定价变得复杂,到底是3折合适还是4折合适?而且在这一时刻还要引入债权人、重组方,就显得比较混乱,”华北一家中型券商并购重组业务负责人表示,“严格实施退市后,市场理性了,进入到破产重组的公司市盈率很低,就不需要打折了。”
  上述负责人表示:“以前协商定价,就算往上炒,最终协商打个1折,价格仍然很低,还有赚的空间,但现在如果炒得很高了,也是按照适用与其他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相同的定价规则,例如20日均价,不能随意打很低的折扣,买入的价格就会很高,而公司本身不值这么多钱,所以不敢炒了。”
最近访问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退市博元去哪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