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宣汉镇府对于四川省精准扶贫文件户修建房屋是如何补贴

您的位置: &
宣汉政府工作报告 正文
宣汉政府工作报告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宣汉县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
日在宣汉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代理县长 唐廷教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回顾
2010年,是宣汉抢抓机遇、负重爬坡、奋力攻坚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依靠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6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5.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9亿元,增长3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7亿元,增长1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47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2元,增长8.1%。一年来,我们努力做到“五个坚定不移”。
(一)坚定不移保增长,县域经济大发展
――工业经济强势突破。普光经济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新入驻企业5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完成技改投入12亿元。新创省名牌产品3个。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9.8亿元,增长36.6%,增速居全市第一。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粮食总产59.35万吨,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四区”建设⑴进展顺利,宣罗路、210国道沿线新农村示范片已具雏形。新建食用菌、茶果、蔬菜、白肋烟、中药村等特色产业基地17.3万亩。培育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3家。新建养殖小区150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7个。实现劳务收入28.5亿元。
――消费市场日趋活跃。新改建农贸市场16个,建成农家店250个。家电下乡销售各类电器7.5万台(件),被评为“全省家电下乡工作先进县”。外贸出口达523万美元。百里峡创4A级旅游景区和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⑵建设推进有力。全年共接待游客210万人(次),实现收入6.1亿元。
(二)坚定不移夯基础,城乡面貌大改善
――交通建设持续推进。投资4.6亿元,新建通乡公路和断头路151公里,通村水泥路605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水泥路、80%的村通水泥路。宣东(林)路、宣魏(家)路、南(坝)峰(城)路安保设施投入达750万元。江口大桥排危整治全面结束。石(铁)樊(哙)路建设有序展开。襄渝二线竣工通车。210国道通过部检。达陕高速宣汉段路基工程基本完成,达万高速宣汉段完成建设任务43%,明月大桥工程完成总量50%。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县城西区、州河南岸片区控制性详规,启动了谢生坝、黄金槽、城北片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巴山红军公园拆墙透绿、万步梯、滨河路西延工程建设如期完成,南门漫水桥、老滨河路及城区天然气管网改造工程竣工投用。南坝、胡家、普光新区城镇风貌初步显现。
――生态建设不断加强。计划投资12.7亿元的白岩滩水库开工建设。整治病险水库8座。新建农村供水工程353处,解决7万余人饮水安全问题。改造中低产田土1.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8平方公里。营造林16万亩。县城污水处理厂灾后恢复运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竣工使用。完成村庄污染治理项目2个。被表彰为“全国地灾群测群防十有县”。
(三)坚定不移惠民生,幸福指数大提高
――民生工程全面完成。累计投入11.2亿元,占计划总投入的113%,完成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等9大民生工程。
――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增城镇就业3700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
1623人。新农保⑶试点扎实推进,15.6万农村老年人享受国家补助1.1亿元。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727.2万元,兑付新农合⑷报账金额1.2亿元,城乡医疗救助10.1万人次,高龄补助1768人。新建农村敬老院2所。新建廉租房135套,发放租赁补贴294万元,保障房建设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一。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施科技创新项目27项,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兑现“两免一补”资金1.1亿元,新改扩建校舍6.7万平方米,“93”免费职业教育⑸扎实推进。改扩建卫生业务用房2.2万平方米,县医院住院综合楼和第二住院大楼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面完成县计生服务站和16个乡镇中心服务站规范化建设,成功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⑹任务全面完成,光纤电视实现乡乡通。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0个、农家书屋100个。新建农民健身工程17个。第六次人口普查顺利开展。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以保障,机关事务、惠民帮扶、人民防空、移民、档案、气象、保密、外侨、对台、民宗、地方志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
(四)坚定不移抓改革,开放合作大推进
――各项改革有序推进。政府机构改革顺利推进。部门预算改革试点步伐加快。政府采购制度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全面实施。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教育、医药卫生、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深化。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修订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建立了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积极参加西博会、渝洽会等大型推介活动,履约实施项目32个,引进投资50.8亿元,其中省外资金4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7.4%、62.6%。
――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大力支持天然气开发、达陕高速、达万高速等重大项目建设,企地关系更加和谐。融入成渝进程加快,与重庆市渝北区和成都市龙泉驿区、金堂县缔结为友好区县。银政、银企合作更加深入,境内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落实贷款6.8亿元;引资组建四川融健融资担保公司,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逐步破解。
(五)坚定不移强服务,政府形象大提升
――民主法制不断加强。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意见130件,政协委员提案133件,办复率达100%。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2件。公开重大政务信息364条。办理市、县长热线和网民建议7358条。“五五”普法顺利通过省、市验收。第八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如期完成。
――行政效能明显提升。建立了政府公文管理电子平台。规范政务中心运行,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提速面达93%。便民服务中心(站)覆盖54个乡镇和85%的村(社区),各类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按时办结率达100%。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下访、大接访活动,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6%。建成全球眼监控点162个,建成“三台合一”⑺报警服务平台和350兆无线集群通信系统。扎实开展“查隐患、强整治、严打非、强监管”集中整治行动,安全生产被动局面迅速扭转。成功抗击“7?18”特大洪灾,争取补助资金4400万元,完成灾后重建2510户、维修加固2013户,胡家、红峰等4个灾后重建点主体工程全面完成,洋烈新场镇建设推进有力。
――反腐倡廉取得实效。出台了《宣汉县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加大投资评审和审计工作力度,招投标管理进一步规范。开展了“小金库”治理专项行动。全年共处理违法违纪人员99人。
各位代表,2010年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标志着我县“十一五”规划圆满收官。回首极不平凡的“十一五”,我们经历了特大自然灾害和各种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克服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9%;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4%;累计完成固定资
产投资442亿元,年均增长29.5%,连续四年位居全市第一。成为全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连续四年荣获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的五年。三次产业由“一二三”调整为“二一三”,二、三产业比重上升了1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8家增至57家,纳税超千万元的企业由2家增至9家。天然气开发取得重大进展,普光净化厂建成投产。成功创建全省首个玉米高产示范县,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改革开放明显加快的五年。乡镇综合改革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制稳步实施,行政审批改革成效明显。县投资公司、担保公司成功组建。累计引进资金124.5亿元,其中省外资金112亿元,分别是“十五”的6.2倍和6.6倍。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的五年。县城区面积扩大到6.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28.5%。累计新建通乡通村水泥路2800公里、泥结碎石路2000公里,通车里程及水泥路里程跃居全省前列。累计实施林业两大工程⑻81.4万亩,森林覆盖率由49.5%上升到55%。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民计民生明显改善的五年。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20.4亿元,发放各类惠农补贴2.5亿元。成为首批新农保试点县,新农合及五大社会保险⑼覆盖率达9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是“十五”末的1.8倍、1.4倍。累计解决18.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1428套。新建扶贫新村85个,农村贫困人口减少
各位代表,“十一五”发展历程让人难忘,发展成就令人振奋。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及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励精图治、负重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我县建设与发展的广大干部群众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较小,产业层次不高;骨干项目数量不多,投资拉动后劲乏力;农民增收空间较窄,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遗留问题处理棘手,安全维稳压力较大;个别干部作风不实,行政效能亟待提高等等。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强力破解,绝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各位代表,随着国家支持西部、重视成渝、关心老区、扶持秦巴的政策出台和深化,我县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人文优势、区位优势正不断凸显,宣汉正步入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根据县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县政府起草了《宣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明确“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三化同步、三业并重”⑽,大力实施“四个五”发展战略⑾,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为建成“五个新宣汉”和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从124.6亿元增加到250亿元,力争达到26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3.89亿元增加到9亿元,力争达到1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39.8亿元增加到85亿元,力争突破1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47.7亿元增加到95亿元,力争达到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300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5%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
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建设“五个新宣汉”,我们将突出五个重点:
――坚持基础先行,打造发展高地。力争建成“一纵两横”高速公路骨架⑿,启动建设县城环城公路,改造升级“四纵八横”干道公路网络⒀,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油)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全面整治病险塘库,建成白岩滩水库枢纽工程,完成土溪口大型水利工程前期准备。构建以普光500千伏、柳池220千伏变电站等为骨干的电网体系。推进“三网融合”⒁,实现90%以上行政村通宽带。
――坚持产业富县,打造特色基地。大力实施“兴工强县”战略,努力打造“资源转化示范区”。围绕天然气盐卤化工、煤电冶建、农副产品加工,加快推进普光经济开发区建设,力争五年内规模以上企业入园50个,年销售收入达300亿元。将柳池工业园培育为“全省冶金基地”,将开发区培育为省级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抓好优质粮油、宣汉肉牛、奶牛、食用菌、白肋烟、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发展,基本建成川渝特色农产品供应深加工基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培育城南、城北、城西三大商业片,建设城区西北、南坝、胡家和普光四大物流中心。以打造“巴人文化展示区”为统领,挖掘包装红军文化、土家文化、民歌文化,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力创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着力打造“生态旅游体验区”。
――坚持城乡统筹,打造宜居胜地。以建设山水田园中等城市为目标,启动建设谢生坝大桥、观湖长廊和亲水河堤,建成城市广场8个、景观工程6处。力争到2015年,县城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以上,人口20万以上。加快小城镇建设,力争城镇化率达40%。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环境治理和新农村综合体⒂建设,力争森林覆盖率达60%,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和环保模范县城。
――坚持开放合作,打造投资洼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融入成渝、联动秦巴、承接沿海,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强化区域合作,着力打造“开放合作共赢区”。健全创业机制,优化创业环境,鼓励业主创大业、回乡创新业、百姓创家业、干部创事业,激发奔跑活力,促进富民兴业。
――坚持和谐为本,打造民生福地。全面落实就业促进政策,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全力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着力打造“扶贫攻坚样板区”。深入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保障群众食品用药安全。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进“六五”普法,强化依法治县。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自然灾害防御体系,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确保社会安全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三、2011年上半年工作情况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全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年初以来,我们按照县十一届四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突出园区强工业、注重特色抓农业、稳控物价促消费、狠抓项目保增长、西进南延扩县城、畅通主干兴交通、加大投入夯基础、落实保障惠民生,确保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预计1―6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0亿元,同比增长1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亿元,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57亿元,增长25.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亿元,增长3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亿元,增长18.1%,为“十二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投资拉动持续有力。出台了《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办法》和《重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管理暂行规定》,建立了项目工作月度述职制度。组建了县投资服务中心,建立了“驻点招商、代办服务、联络促进、现场办公”四项机制。“四个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8.8亿元。招引
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13个,到位资金25.7亿元。新发展民营企业113户,注册资金1.9亿元。二是农业农村发展良好。小春粮食喜获丰收,大春基本实现满栽满插。争取到位现代农业项目资金9311万元,整合涉农项目资金1.46亿元,融资到位新农村建设中长期贷款3.9亿元,县财政投入2500万元,强力推进农业“四区”、灾后重建安置点及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新发展食用菌小区7个、烟叶3.71万亩。新建养殖小区92个,成功签订万头奶牛养殖基地合作项目。编制完成了32个乡镇总体规划和25个村聚居点规划。1686口病险山平塘整治全面结束。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争取工作进展顺利。三是兴工强县步伐加快。编制完成了普光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规和环评报告,组建了达州普光建设开发公司,出台了《企业新建、技改(进园)项目办事流程》,开发区成功纳入省“1525”工程⒃,已有5家企业入园开工,8家企业签订协议,11家企业洽谈入驻。成功组建了江口水力发电集团。用气指标及价格协商成效明显。四是消费市场更加活跃。新改建农贸市场8个,完成家电下乡3.2万台(件),九龙饭店开业运行。以杨家河生态亲水走廊为代表的景区建设推进有力,已接待游客113万人次,实现收入3.18亿元。五是城乡建设推进有序。县城总规修编扎实推进,城市建设“334”工程⒄迅速启动,明月大桥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宣南路改造卫(校)玻(璃厂)段全面结束,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扎实开展。
各位代表,对照全年目标,对接形势要求,对应发展趋势,下半年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我们必须以奋发有为的心态、破难攻坚的状态、奔跑跨越的姿态,紧抓八项工作,回应人民期待。
(一)调结构、扩规模,全力推动工业发展增效
――推进园区建设。启动柳池工业园3条干道及干道管网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普光工业园天然气管网、柳池工业园自来水厂和电力走廊。全年实现新入园企业8家,其中入驻5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超亿元项目1个。
――壮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5家企业退城入园步伐,重点建设2×1.25万千伏安铁合金矿热炉生产线。力争完成39家煤矿资源整合任务,加快启动28家洗选企业整合工作。做好盐卤产业论证工作,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完成天友西塔生产安全检测,完成佳肴食品5000吨牛肉制品、云蒙米业5万吨生产线扩能技改。
――培育中小企业。制定优惠政策,完善服务体系,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全民创业,力争全年新增中小微型企业160家。
(二)强基础、重特色,全力促进农民增收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白岩滩水库建设和忠心水库灌区节水改造,整治病险水库12座,新建中小河堤2.2公里,治理水土流失30平方公里。新建农村供水工程148处,解决6.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整理土地2.7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土2万亩。启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发展现代农业。强化粮油高产创建,确保粮食总产60万吨以上。加快双河方斗现代食用菌产业园、胡家佳通蔬菜示范园、大成奶牛科技示范园提档升级。全年建成特色玉米基地5万亩、蔬菜基地3万亩、林产业基地7万亩⒅,新发展良种茶2000亩、食用菌4500万袋,新建养殖小区157个。搞好30个乡镇58个村土地流转试点工作。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
――力促农民增收。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引导农民优化种养结构,发展农产品加工和非农产业。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鼓励外出务工和回乡创业,力争实现劳务收入30亿元。全力争取新一轮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秦巴地区连片开发重点县,完成扶贫解困1200人。
(三)控物价、拓市场,全力发展第三产业
――稳控物价水平。切实抓好“米袋子”、“菜篮子”、“肉架子”工程,及时做好粮油、猪篇二:镇政府1
奋力开创富民强镇全面建设小康新局面
――在天生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宣汉县天生镇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镇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天生镇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镇人民,朝着把天生建成“工业重镇、农业强镇、旅游大镇”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行,冲破了前进道路的各种艰难险阻,办成了一些大事,办好了一些实事,办妥了一些难事,巩固和保持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为迈进“十二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镇域经济不断发展
1、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五年来,全镇GDP增速每年保持在10%以上,至2010年,全镇实现GDP20296万元,人均GDP8271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3063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487元。
2、工业发展改造升级。创造良好经商环境,新建成砖厂4个、洗煤厂1个,并于2010年实现了辖区内4个合法煤矿的资源整合和技术改造升级,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产值逐年增加。大路能源公司成功落户我镇。
3、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实施新农村建设,新建沼气池360口,硬化农户院坝2万余平方米,修建硬化户间路近1公里。发展现代农业,推广实施了稻草覆盖
秋洋芋、田坎玉米、粮油高产创建等先进种植技术,发展烟叶500亩,养猪、羊、鸡、兔、蛇等养殖大户13户,企地联合,发展蔬菜型粉葛种植300亩。
(二)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1、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五年来,我镇始终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重心,大力争取项目资金投入,取得了可喜成绩。一是农村公路建设突飞猛进。5年来,硬化村道11条45公里,新建泥结碎石路7条42公里,架设桥梁3座,新建中心汽车站1个,于2008年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切止目前全镇达到了50%的社通水泥路。二是水利设施建设成果明显。五年来,引资建成场镇自来水厂1座,解决了天生场镇近半个世纪的饮水难问题;修建农村饮水工程8处;新建水渠500米,建提灌站3处,整修山坪塘5口、水渠3000米;修筑安寨村靳家沟小河防洪河堤2公里。三是场镇建设大力发展。硬化了群众多年期盼的场镇主街2.5公里、支街4条,彩化人行道近3公里,安装路灯40余盏,安装防火消防栓11处,安装垃圾箱80个,开工新建农贸市场1个。
2、环境综合治理稳步推进。一是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加强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新建垃圾场1座,垃圾中转站3处,设垃圾桶(箱)120个,垃圾池5口,新建标准化分类垃圾池3处,向县环保局协调垃圾清运车2辆,增聘保洁人员2人,全镇保洁员队伍达到
人。二是深化整治了卫生死角和环境 重、难点,进一步强化河道、公路沿线、农户庭院、建筑堆码、车辆停放、摊点规范等环境整治工作。三是全面启动场镇风貌打造工程。实施场镇道路硬化、店招统一、管线规范、立面美化工程,安装店招853户,规范电力、电信、电视线路30000余米,扎实推进亮化、彩化、绿化,新安装路灯12盏,彩化人行道2公里,栽植行道树1200余株。
3、安全、稳定、信访工作常抓不懈。一是全面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深入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加强对煤矿、交通、民爆物资、地质灾害及森林防火等重点领域的隐患排查整治,严厉打击非法盗采煤炭资源的违法行为,做到了全年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二是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加强法制教育,完成“五五”普法年度任务,扎实抓好信访维稳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稳定和信访工作“十项制度”,采取矛盾纠纷调解“三、三”制民事纠纷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97%,无民间纠纷激化案件发生,全镇无一例越级非正常上访事件发生;
三是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无重大刑事案件和危害国家安全事件发生,群众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5%以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突出抓好了防邪工作和劳释人员的教育引导工作,切实关心留守人员和困难群众生活。
4、各项社会事业齐头并进。全镇机关部门、村社干部团结奋进,扎根基层,全镇各项社会事业得以协调发展。一是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狠抓宣传教育、行政执法、利益导向、优质服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村民自治等基础性工作,坚持正确的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导向,强化社会抚养费征收。2011年,全镇计划生育率达84.15%,综合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95%,人口出生率4.7‰,人口自然增长率
3.7‰。“三结合”
户,奖励扶助
人。二是林业工作卓有成效。林改工作基本结束,已确权林地总宗地数.55亩;资源林政管理工作扎实有效,规范林地使用管理,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和采伐许可证上山制度,保护全镇林业资源。三是强化畜禽疫病防治,扎实做好狂防工作,严格落实能繁母猪保险等惠民政策。四是加强国土管理,强化基本农田保护,严格宅基地审批,加大“两违”建筑清理整治。五是大力实施社会保障工程。养老、城镇医疗等保险参保率达100%,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参保率达86%。做好劳务开发工作,劳务开发收入达5000万元,培训农民工1500人。六是初级卫生保健成果得到巩固。新农合及城镇医疗保险工作扎实开展,参保率达98%。七是民政工作成效显著。严格落实低保五保和大病医疗救助等民政政策,扎实推行大灾救助制度,保障困难群众的生存。八是广电设施不断完善。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有移动、联通、电信信号,有线电视普及率达95%以上。九是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天生中学、小学均通过了市、县“普九”工作检查验收,初中升学率达100%,高中升学率达75%,天生小学荣获达州市示范小学殊荣,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十是圆满完成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第二次经济普查、第六次人口普查、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十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扩大基层民主,大力实施村民自治,成功地进行了村(社区)村级班子换届选举,基层政权建设进一步加强。十二是认真做好了年度的征兵和武装工作。组建了民兵预备役20人赴映秀镇完成了抗震救灾工作任务,全镇共向“5.12”汶川大地震灾区募集捐款20余万元,缴纳特殊党费2万余元,完成了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和文明乡
镇创建工作,全镇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此外,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了、统计、档案等工作不断加强,取得了新的成效,为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地贡献。
各位代表,五年来,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自然灾害、纷繁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全镇上下沉着应对矛盾挑战,始终做到干群同心、目标同向、步调同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十一五”成绩的取得,是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镇政府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艰苦创业、不懈努力的结果,更是各位代表的智慧、心血和汗水付出的结果。大家凭着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凭着对天生发展的满腔热情,为天生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为此,我谨代表天生镇人民政府向与会的各位代表、各位老领导、老干部、老同志,向关心、支持、帮助天生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向奋战在全镇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向与我们并肩战斗的社会各届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看到“十一五”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天生现在还处于爬坡过坎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大镇、地域大镇极不相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镇建设管理滞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有待提高、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和骨干项目缺乏、部分群众生活任然较为困难;财政基础比较薄弱、可用财力有限、消赤减债任务繁重;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政风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基础脆弱、历史遗留问题多、部分行业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等,这些阶段性特征仍然是我们最大的镇情和实际。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
2011年到2015年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实施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五年,是推动我镇现代农业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五年。县委、县政府已明确了“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加快富民强镇全面小康进程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搞好这五年的工作,对于全面建设小康天生、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意义重大。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创新发展思路,强化工作措施,推动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优环境、强基础、兴产业、促发展”战略,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手段,在奔跑中奏响“一二三四”,即:砺炼一种精神――奔跑精神;历清两大理念――“忙并快乐着”的工作理念、“成事成长成才”的绩效理念;厉正三种风气――干部作风、社会民风、城市建设两违风;力铸四张品牌――在农业上追求现代化、在旅游发展上讲求个性化、在城镇建设上突出特色化、在党的建设上开拓创新,用长眼光定位,超常规思维,走偏方胆识,出奇招制胜,不断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镇GDP年均增长12%以上,比2010年翻一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一)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夯实持续增收基础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借助达陕、达万高速公路,依托开江、达州、宣汉至成都、重庆等广阔的市场,进一步落实好惠农政策,加大投入。走好因地制宜、依山致富、傍路活商的发展路子,突出镇域特色经济发展,努力增加人均收入,倾力打造“优质烟叶、优质粮油、优质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发展现代农业和城郊生态旅游,提高综合能力。
1.持续巩固粮油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广良种良法,扎实抓好玉米高产示范片和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行订单农业,发展行业协会和提高农业专业合作水平,培育农民经纪人队伍,实行种植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2.努力培植特色种养业。大力发展镇村经济,努力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引导坝区农民种植大棚四季蔬菜、引导条件适宜地区发展稻田养鱼,实践推广蔬菜型粉葛种植。
3.奋力加快畜牧业发展。按照“重养、强防、活销”的工作思路抓好畜牧业工作,重点是搞好品种改良,协助县畜牧局做好大型奶牛养殖场的建设工作,培育养猪、养羊、养牛大户,切实抓好鸡、鸭、鹅等家禽畜饲养工作。篇三:2014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实录)
2014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
国务院总理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本届政府依法履职的第一年,任务艰巨而繁重。面对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自然灾害频发、多重矛盾交织的复杂形势,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从容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圆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7%。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6%。城镇登记失业率4.1%。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再上新台阶。
――居民收入和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65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2.2%。财政收入增长10.1%。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粮食产量超过1.2万亿斤,实现“十连增”。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中西部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继续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全社会用电量增长7.5%,货运量增长9.9%,主要实物量指标与
经济增长相互匹配。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取得新进步。神舟十号遨游太空,嫦娥三号成功登月,蛟龙深潜再创纪录,这表明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有智慧实现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过去一年,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经济社会发展既有量的扩大,又有质的提升,为今后奠定了基础。这将鼓舞我们砥砺前行,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一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采取一系列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举措,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稳中有进,各项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是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在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宏观调控抉择两难的情况下,我们深处着力,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根本之策,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我们从政府自身改起,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国务院机构改革有序实施,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项行政审批事项,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各地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扩大“营改增”试点,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348项,减轻企业负担1500多亿元。这些都为市场松
了绑,为企业添了力,全国新注册企业增长27.6%,民间投资比重上升到63%。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在全国进行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简政放权等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
我们推动开放向深度拓展。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与瑞士、冰岛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实施稳定外贸增长的政策,改善海关、检验检疫等监管服务。成功应对光伏“双反”等重大贸易摩擦。推动高铁、核电等技术装备走出国门,对外投资大幅增加,出境旅游近亿人次。开放的持续推进,扩大了发展的新空间。
二是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面对跌宕起伏的经济形势,我们保持定力,明确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只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就集中精力抓住转方式调结构不放松,保持宏观政策基本取向不动摇,以增强市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
去年上半年,出口大幅波动,经济持续下行,中央财政收入一度出现多年少有的负增长,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一度异常升高,国际上出现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的声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采取短期刺激措施,不扩大赤字,不超发货币,而是增加有效供给,释放潜在需求,沉着应对市场短期波动,保障经济运行不滑出合理区间,
让市场吃了“定心丸”,成为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一招。去年财政赤字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广义货币M2增长13.6%,符合调控要求。
在保持总量政策稳定的同时,积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优化财政支出,整合压缩专项转移支付。中央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一般性支出压减5%,各地也压减一般性支出,腾出的资金用于改善民身、发展经济。对小微企业实行税收优惠,600多万户企业受益。通过审计,摸清全国政府性债务底数。加强金融监管和流动性管理,保持金融稳健运行。
三是注重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针对阻碍发展的结构性问题,我们注重精准发力,运用市场手段和差别化政策,在优化结构中稳增长,在创新驱动中促转型,推动提质增效升级,为长远发展铺路搭桥。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推进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支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全面完成1.5万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新解决农村6300多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全国森林覆盖率上升到21.6%。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服务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正式商用。积极化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能源消耗强度下降3.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3.5%、2.9%。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提前通水,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如期完工。推进地下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拓
展油气和电力输配网络。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22.3%。加强民航、水运、信息、邮政网络建设,铁路、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均超过10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1万公里,居世界首位。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知识、技术创新等工程。超级计算、智能机器人、超级杂交稻等一批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四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的情况下,我们竭诚尽力,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制度建设,兜住民生底线,推动社会事业发展。
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应届高校毕业生绝大部分实现就业。加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就业援助。推进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3.1%和17.7%,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10%。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660万套,基本建成540万套,上千万住房困难群众乔迁新居。
推进教育发展和改革。启动教育扶贫工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学生贫困改善计划惠及3200万孩子。对集中连篇特困地区乡村发放生活补贴,贫困地区农村上重点高校人数比上年增长8.5%。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医保总体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到人均280元。基本药物制度覆盖
宣汉政府工作报告相关文章
《》由(在点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省精准扶贫文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