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基因组学研究所研究所相关上市公司

基因测序上市公司,基因测序上市公司有哪些?
来源:经传多盈
 基因测序上市公司
  国家卫计委近日下发《关于产前诊断机构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与诊断临床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此举被业界解读为二代基因测序放开临床试点的信号。2014年2月被叫停临床应用的二代基因测序,时隔一年终于再次开闸,共有100多家医疗机构入选临床试点。
  业内人士分析,从市场规模和增长情况来看,设备和耗材市场仍是基因测序产业链最大的一环,但测序服务的增速最为迅猛,以生物信息分析为主的工作流产品,基数小上升空间大。但基于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的基因测序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来说,都还未达到可以面向消费市场的条件,商业化推广尚需时间。
  临床应用&再开闸&
  根据《通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100多家医疗机构入选为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与诊断的临床试点单位。卫计委还组织制定了《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与诊断技术规范(试行)》。
  《通知》明确,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与诊断试点的工作内容包括:产前筛查与诊断前咨询,知情同意书签署,临床资料收集和标本采集,检测报告审核使用,检测后临床咨询,高风险孕妇的后续临床服务,追踪随访,信息统计上报等。
  《通知》要求,试点产前诊断机构可择优与承担高通量基因测序检验试点任务的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未纳入试点的产前诊断机构和不具备产前诊断技术资质的医疗保健机构,不得擅自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与诊断临床应用,或向任何机构递送样本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与诊断临床服务。严禁任何机构采用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
  国家卫计委还发布了《关于辅助生殖机构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临床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审批通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13家医疗机构开展高通量基因测序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临床试点。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是指在体外受精过程中,对有遗传风险的胚胎进行遗传学分析,选择基因正常的胚胎移入宫腔。这是一种更早期的产前诊断技术,可避免中期引产、有效防止有遗传疾病患儿的出生。
  业内人士分析,此次《通知》确保医疗机构具备条件开展测序技术临床应用,使得二代基因测序从学术研发扩展至临床,二代测序在2015年将出现新的爆发。
  上游设备成必争之地
  伴随着市场整体的飞速发展,产业内部的分工逐步明确,形成了以产业链为纵向,以终端用户为横向的立体化网络,相互关联,彼此渗透。纵向来看,设备和耗材供应商、第三方测序服务供应商以及新兴的生物信息分析服务商构成了产业链的上下游;横向来看,实现了面向科研机构、临床诊断、药企、个人用户这些不同终端用户的专业化分工。
  来自BBCresearch的数据显示,全球基因测序市场总量从2007年的794.1万美元增长至2013年的45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市场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8年达到117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21.2%。
  国泰君安医药研究员胡博新认为,从市场规模和增长情况来看,设备和耗材市场仍是产业链最大的一环,但测序服务的增速最为迅猛,以生物信息分析为主的工作流产品,基数小,上升空间大。
  目前市场上主流新一代测序平台主要有美国Illumina、Ion Torrent、Life Technologies、454Life Sciences、Roche、Pacific Biosciences等生产商制造。Illumina占据全球设备市场三分之二的份额,其生产的下一代高通量测序仪HiSeq系列一直是市场上最为畅销的产品。Life Technoloiges凭借小巧轻便的台式测序仪Ion PGM和Ion Proton分割了2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Roche曾收购454成为第一个进入高通量测序市场的公司,近几年却因新产品匮乏导致市场份额不断收缩。
  在测序仪国产化方面,华大基因于2013年收购了美国Complete Genomics公司(简称&CG&),将其测序仪更名为BGISEQ,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提出了申报。CG使用的测序平台采用DNA纳米阵列与组合探针锚定连接测序法,具有自主专利。其产品之前只应用于人类全基因组测序,与华大的测序业务结合之后,能切分到多大的市场份额仍未可知。
  紫鑫药业(行情,问诊)亦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就合作开发第二代高通量测序系统签订产业转化意向书,共同开发基因测序仪项目。中科院专家任鲁风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该仪器计划在包括医疗、检验检疫、疾病防控、高校、研究院所等20家应用单位进行免费测试使用。测试工作主要包括对系统性能的优化和改进,以及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进行应用产品的共同开发,即在基础试剂产品的平台上衍生出一系列专用型试剂产品,并开发相应的数据分析算法和数据库,实现测序技术实践应用的全面解决方案。目前商业推广的节点尚未明确。
  商业化尚需时间
  时至今日,基因测序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无监管、被叫停和试点申报的历程。
  2014年以前,我国基因检测行业处于无监管状态,基因检测设备基本完全进口国外设备,基因检测服务主要是无创产筛,基本由华大基因和贝瑞和康两家垄断。
  &目前来看,国内企业要开展基因检测业务有两种途径:一是按照卫计委规定,申报临床试点,若通过审批,则可合法进行包括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等业务。二是与国外设备商贴牌合作,向CFDA申请注册新型基因检测设备。二者如有一项通过审核,均可合法开展基因检测业务。&申银万国医药分析师杜舟介绍。
  杜舟称,虽然基因测序临床应用市场越来越大,但基于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平台的基因测序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来说,都还未达到可以面向消费市场的条件。现在我国用于产前基因检测的高通量测序仪还没有获得CFDA的认证。
  目前国内行业中的领头企业,如华大基因,贝瑞和康、达安基因等,都已经启动了报批和注册工作。他们采取的都是通过和国外仪器生产商合作,授权或买断产品,到国内贴牌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产品虽然用的是国外的仪器及技术,但申报CFDA走的是国内的仪器设备通道,申报与审批相对比较快。如果进展顺利,国内这种仪器设备的正常审核时间约为1-1.5年。
& & 达安基因:分子诊断龙头 想象空间较大
  达安基因002030
  研究机构:东莞证券 分析师:黄黎明 撰写日期:
  传统分子诊断业务平稳增长,基因(二代)测序申报还要等待。收入主要来源三块:试剂、仪器和独立实验室,上半年收入4.91亿,三块分别为2.19亿(+24.7%)、1.23亿(+30%)和1.43亿(+32.24%),都比较快。
  试剂主要是PCR,占试剂70%,(临床PCR市场规模在七八个亿),公司规模最大,增速约20%;其它主要是免疫,增速约40%。
  近几年,公司所处的IVD行业发展速度是保持在15%左右,其中免疫诊断增速在20%左右,分子诊断增速则更快一些。分子诊断市场规模大(二代测序),单个品种可能就30-40亿,对传统诊断是颠覆的,目前二代成熟的临床的只是唐氏筛查。
  但是,二代基因测序国家要求不明确,评审标准也没有,目前是探索性的。报证流程比较复杂,分别有设备报证、试剂报证、软件报证,公司正在竭力跟进此项工作,时间不确定。公司目前基因二代测序只做一些科研服务,基本没收入,需要先拿到证书再跟医院谈,预计市场规模可能会比较大,但盈利水平可能不高,跟PCR一样。
  仪器的客户主要是全国的二甲和三甲医院,其中广东市场占有率约20%。公司产生销售业绩的仪器大部分是来自于代理,代理仪器销售额约占总销售额的80%,自主研发的仪器约占总销售额的20%。
  独立实验室快速增长,将探索新模式。行业增速是十分可观的,每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上半年,公司独立实验室的增速保持在38%左右,盈利改善,预计未来几年公司增速能维持在行业平均水平,但盈利不要期望太高,金域去年15亿收入,只赚万。
  公司目前有8个独立实验室,未来不再增加新的,注重完善现有运营系统来提高质量和效益(其实新设独立实验室的政策与技术壁垒已不存在,现阶段主要考虑的是医学独立实验室要有自己独特的盈利模式,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公司独立实验室未来扩张可能会探索新模式,轻资产运作。目前,公司独立实验室的客户主要是二级以下医院(占90%,三甲一般自己做),未来公司将加强与大型三甲医院的合作,提升独立实验室的发展空间;同时,达安基因本身可以产品、服务组合销售,提高边际收入和毛利率。
  中大医疗资源整合还在探索。达安基因背靠大股东中山大学和中大医院平台,给市场较多遐想。中大有8家直属医院均大于达安基因,附属医院更多(没有产权关系),中大医院投资管理集团主要是顶层设计的管理平台,未来可能设有医院管理平台、资本平台、服务平台等模块,但具体的规划还要慢慢探索;中大投资集团属于央企,教育部和财政部,也受国家政策影响。
  投资建议。不考虑二代基因测序业务的进展,预计公司传统业务(传统分子诊断及独立实验室)贡献的业绩增速在20%附近, 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29 元、0.36 元和0.43 元。
  未来是个体化诊疗的时代,以分子诊断特别是基因检测(诊断)以及干细胞(治疗)为主的领域将是主要趋势,技术的突破将带来行业革命性的变化。达安基因是一个技术平台型公司,产业链完善,也是分子诊断的龙头企业,是投资未来基因检测时代的重要标的。尽管目前估值较高,但首次给予&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及推广失败。
  科华生物:业绩增长平稳 期待产品全面升级
  科华生物002022
  研究机构:长江证券 分析师:刘舒畅 撰写日期:
  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2014年半年度报告: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2亿元,同比增长13.31%;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5.08%;扣非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5.69%;实现EPS0.32元。
  公司披露1-9月业绩预报:预计实现净利润2.42-2.91亿元,预增0%-20%。
  事件评论
  业绩增速平稳,期间费用控制良好: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2亿元,同比增长13.31%;扣非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5.69%;其中诊断试剂业务、诊断仪器业务收入增长较为平稳,收入分别为2.87亿元、2.92亿元,同比增长13.91%、14.36%。真空采血耗材业务收入增速有所放缓,上半年收入2,026万元,同比下降7.42%。公司期间费用控制良好,上半年期间费用率15.56%,同比下降0.96个百分点。
  产品技术中枢上移,毛利短期略有下降:从分产品来看,试剂方面较高端的核酸与免疫试剂增长良好,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1.80%、27.71%;低端生化试剂小幅下降0.63%。仪器方面代理仪器收入增长19.21%,自产仪器下降3.86%。我们预计公司当前处于产品低端至高端过渡时期,自产高端仪器的促销投放,扩大覆盖群体,并增加相应高端核酸与免疫试剂收入,同时短期拉低毛利(上半年下降2.06个百分点)。随着公司产品过渡的完成,业绩与毛利有望双回升。
  化学发光推动升级业务,方源进驻期待外延提速:目前国内传统生化与酶免领域增速放缓且竞争激励,高端免疫检测方法化学发光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公司上半年适时推出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利于业务升级,增强公司业绩驱动力。1月公司引入新股东方源资本,并同时配套融资4亿元。目前方源资本已通过协议转让取得7,557万股股份,占总股本15.35%。随着方源的进驻及配套资金的到位,公司外延式扩张有望提速。
  维持&推荐&评级:公司是国内体外诊断龙头企业之一,外来资本的注入与高端业务的拓展有望使公司&老树开新花&,重拾高速增长。预计年公司EPS分别为0.71元、0.85元、1.06元,对应PE分别为35X、30X、24X,维持&推荐&评级。
  迪安诊断:实验室业务增速快 体检正式营业
  迪安诊断300244
  研究机构:光大证券 分析师:江维娜 撰写日期:
  事件:公司公告半年报,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5亿(+35.22%);实现利润总额8220.84万元(+43.85%);实现归母公司净利润6258.50万元(+38.02%);扣除股权激励成本影响,归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41.62%。
剔除股权激励成本影响,诊断服务增速快,盈利能力提升
  医学诊断服务业务:实现收入3.95亿元,同比增长38.13%,综合毛利率48.25%,同比变化不大。成熟实验室继续保持平均30%的稳定增长,并且精细化经营带动盈利能力提升。杭州迪安收入增速20.53%,利润率上升1.72pp,剔除司法鉴定业务同口径比较,杭州迪安检验收入同比增长30.7%;扣除投资收益与司法鉴定业务,杭州迪安净利润同比增长33.9%。北京迪安(09年开业)收入增速42.32%,利润率上升3.52pp;南京(07年开业)收入增速22.96%,利润率下滑1.48pp,主要受股权激励成本影响及设立昆山前期人人储备成本增加;上海(08年开业)收入增速43.82%,利润率下滑2.60pp,利润下滑主要受业务结构的调整与股权激励成本的影响。
  培育期实验室同比增长73%,武汉、济南、沈阳已实现盈利或接近盈亏平衡。公司上半年还新建四家实验室,昆山开业,昆明、天津、长沙实验室在建设中。
  诊断产品稳定增长:诊断产品业务实现营收3.95亿元,同比增长30.40%,毛利率19.72%,同比下滑,主要是产品结构调整。
  积极推进新业务:公司积极推进健康体检业务,韩诺健康于14年6月开始正式运营,定位中高端人群,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78万元,后期随服务体系的不断优化与品牌影响力提升,服务人次预计可达100人/天,有较大增长潜力。公司获得CAP资质后,将CRO作为重点开拓业务,借助与BARC的合作对接国际行业水平,启动与国内外药厂在临床试验检测与疗效跟踪方面的合作。公司司法鉴定业务也在做业务结构调整,未来将在法医临床、法医毒物、法医痕迹鉴定等项目上进行突破。
  期间费用控制良好:公司销售费用率9.77%,同比下滑1.5pp,管理费用率14.62%,基本持平,期间费用控制良好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14-16年EPS分别为0.60、0.84、1.12元,公司短期估值不便宜,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认为值得长期关注,建议逢低配置,目标价42.00元,给予&中性&评级。
  风险提示:新建实验室扭亏时间长
  中源协和:收购执诚生物 迈入诊断试剂领域
  中源协和600645
  研究机构:华鑫证券 分析师:徐呈健 撰写日期:
  事件:
  今日中源协和发布公告,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上海执诚生物100%股份,此次收购交易价格为8亿元。通过本次业务整合,中源协和将进入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点评:
  中原协和进入体外诊断领域:此次公司收购的执诚生物是国内生化诊断试剂行业主要企业之一,在自产产品以免疫诊断试剂为主,涵盖心肌梗死、肝功、血脂、肾功、糖代谢等9大类,可匹配各类生化分析仪。在代理产品方面,公司是英国朗道公司中国大陆地区一级代理商,2010年至2012年全球三大白金代理商之一。公司平均年复合增长率基本稳定在20%至30%之间,根据对赌协议,上海执诚生物承诺和2016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223.51万元、6483.56万元和8325.19万元,相对收购价格8亿元的估值远低于目前沪深两市同类诊断试剂企业,我们认为收购价格较为合理。
  纽克生物在研POCT产品附加值高:执诚生物子公司纽克生物主要从事POCT相关产品的开发,试剂产品大多处于研发阶段,有望在几年内形成规模产销。目前国内临床上附加值较高的POCT产品应用较少,免疫诊断总体尚处于从基础方法学向附加值更高的先进方法学过渡时期;另一方面我国仍普遍应用大型生物分析仪器进行检测,床旁便捷检测产品较少。纽克生物在研产品技术含量高于目前市场主流产品,为公司增添了较强产品储备,有望作为行业龙头带领产业升级,但需求放量需要一定时间。 生化试剂行业增速稳定、景气度高:执诚生物的DENUO品牌产品线包括70种生化诊断试剂、2种免疫诊断试剂和&纽克快诊&等产品。由于未来医院医保控费压力以及部分地区双控双降、按病种收费等政策因素,生化免疫试剂作为疾病初筛方式性价比高,未来随着诊疗人次增长生化试剂将稳步增长,预计行业能够保持10%-15%年均增速。 盈利预测及公司评级:目前国内市场对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已经形成了高度认同,科华生物、利德曼(行情,问诊)等、新华医疗等企业都获得了行业内较高水平的估值。我们认为公司是干细胞行业先行者,收购后利于公司生物制品产业链的整合,收购价格合理,估值较低,收购将为公司带来增长及稳定现金流,利好公司未来业绩。不考虑收购,我们预测公司14-16年EPS分别为0.02、0.03、0.04元。对应前一交易日收盘价PE分别为879、733、597倍,相对估值高,但考虑到成功收购后14-16年EPS有望分别提升至0.18、0.20、0.23元,以及诊断试剂行业的高景气度,我们首次覆盖并给予&审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应注意公司干细胞主业长时间位于成长初期盈利能力低的风险,以及并购后整合的风险。
  华兰生物:投浆量稳定增长保证业绩稳定增长
  华兰生物002007
  研究机构:海通证券 分析师:郑琴,江琦,周锐 撰写日期:
  行业层面:高景气,浆站资源决定企业未来
  现存20多家血液制品企业处于激烈的浆源争夺战中
  公司层面三大投资逻辑:
  一,看好公司新建浆站能力---投浆量稳健增长
  二,看好公司疫苗出口认证---即将打开国际市场
  三,看好公司单抗布局---研发层面可能有突破
  盈利预测: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35元。预计年EPS1.00元、1.25元、1.53元。公司目前股价27.55元,对应2015年PE为22X,考虑到公司所处血液制品行业,可以给予2015年28X的PE,目标价35元。给予&买入&评级。
  不确定因素:(1)新批浆站时点;(2)浆源开拓情况
  荣之联:收入结构不断完善 未来关注车联网业务的拓展
  荣之联002642
  研究机构:华融证券 分析师:张彬 撰写日期:
  荣之联8月18日晚间发布半年度业绩报告称,2014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906.3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7.27%;营业收入为5.9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22.77%;基本每股收益为0.1343元,较上年同期减11.93%。
 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变动幅度为5%至30%,变动区间为53.34万元,上期净利润为6733.34万元。
  收入结构更加完善,毛利率得以大幅提升。
  毛利较高的技术服务业务快速增长提升公司整体毛利水平。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大幅提升至35.98%,较去年同期提升12.76个百分点。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2.77%,分业务看,系统集成业务获得2.95亿元收入,同比增长9.03%,毛利率为24.98%;技术服务业务获得2.11亿元收入,同比增长70.35%,毛利率为63.14%;系统产品业务获得0.86亿元收入,同比增长-2.29%,毛利率为6.96%;车载信息终端获得33万元收入,毛利率为69.55%。
  我们认为随着公司在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深入布局,高毛利业务的收入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公司毛利水平也将进一步提高。
  合并报表及新产品研发投入拉高费用水平,后期有望缓解。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同比增加60.41%,主要因为新增车网互联、壮志凌云及荣联数讯销售费用近650万元。公司管理费用同比增加172.35%,主要因为新增车网互联、壮志凌云及荣联数讯管理费用近3300万元;公司计入管理费用的研发支出较上年增加约1700万元;募投项目结项使得报告期内无形资产摊销增加约500万元;新增股权激励费用近600万元。我们认为在并表完成及新产品研发完毕后,上述费用增速有望下降。
  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14-16年的EPS分别为0.42、0.59、0.91元/股,对应8月19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57.63、41.30、26.97倍。考虑到公司在智慧城市和车联网领域的不断深入拓展,我们继续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大盘系统性风险;IPO重启及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或拖累板块估值水平;并购整合风险。
相关阅读:
郑重声明:多赢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多赢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大家都在看
五年以上公积金贷款利率3.25%,月利率为3.25%/12,五年及以下公积金贷款利率为年利率2.75%关于基因组研究所的问题在中国科学院是不是有一个叫北京基因研究所, - 爱问知识人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91531',
container: s,
size: '150,90',
display: 'inlay-fix'
关于基因组研究所的问题
院是不是有一个叫北京基因研究所,它的名字是不是还叫华大基因研究中心?
1997 年 11 月 湖南“张家界”会议,杨焕明、汪建、于军就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议题共商大计,明确提出了一整套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构想。正是这套构想孕育了华大基因研究中心的诞生、发展。
1998 年 4 月 杨焕明受邀加盟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向国家提出开展规模化基因组研究的建议。
1998 年 8 月 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杨焕明任中心主任,并由 4 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和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组成了强大的国际顾问组。
1999 年 7 月 8 日 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在网上公布了中国加入国际测序组织的注册。标志着我国成为即美、英、日、德、法后第六个加入该组织的国家。
1999 年 7 月 14 日 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地点在北京空港工业区科技创业园。中心领导组成人员,由杨焕明任中心主任,汪建任执行主任,于军、刘斯奇任副主任。华大基因作为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部分” 的主要承担单位,开始在空港工业区内进行实验室的建设。
1999 年 9 月 9 日 新建实验室启用,中心召开“ 1% 项目”任务的全体员工动员暨誓
1997 年 11 月 湖南“张家界”会议,杨焕明、汪建、于军就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议题共商大计,明确提出了一整套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构想。正是这套构想孕育了华大基因研究中心的诞生、发展。
1998 年 4 月 杨焕明受邀加盟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向国家提出开展规模化基因组研究的建议。
1998 年 8 月 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杨焕明任中心主任,并由 4 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和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组成了强大的国际顾问组。
1999 年 7 月 8 日 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在网上公布了中国加入国际测序组织的注册。标志着我国成为即美、英、日、德、法后第六个加入该组织的国家。
1999 年 7 月 14 日 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地点在北京空港工业区科技创业园。中心领导组成人员,由杨焕明任中心主任,汪建任执行主任,于军、刘斯奇任副主任。华大基因作为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部分” 的主要承担单位,开始在空港工业区内进行实验室的建设。
1999 年 9 月 9 日 新建实验室启用,中心召开“ 1% 项目”任务的全体员工动员暨誓师大 会。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1% 项目”测序工作正式全面进入工作状态。
2000 年 6 月 26 日 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和中国等六国 16 个中心联合宣布,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基因组 “ 工作框架图 ” 已经绘制完成,这是人类历史上 “ 值得载入史册的一天 ” 。美国总统克林顿、英国首相布莱尔代表美英政府共同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的绘制完成,并感谢中国科学家参与这项伟大的工程。
2000 年 6 月 28 日 国家主席江泽民就人类基因组计划 “ 工作框架图 ” 完成发表讲话,指出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伟大科学工程。他向我国参与这一工作并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0 年 12 月 22 日 中心主任杨焕明、执行主任汪建在浙江省杭州市与杭州市长首次面晤,会谈中提及华大基因南下,安家杭州。
2001 年 1 月 21 日 由华大基因研究中心组建的“杭州华大基因研发中心”在杭州市召开成立大会,浙江省、杭州市主要领导、浙江大学校长等出席大会。
院是不是有一个叫北京基因研究所,它的名字是不是还叫华大基因研究中心?
----------是的.
详细情况请登陆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去306找许樟容副院长
大家还关注当前位置:&&& &
精准医疗露荷尖:基因检测及相关上市公司解析(上)
11:24:38 点击 1171 次
据中国证券报日消息,从中科院 获悉,“中国人群精准医学研究计划”正式启动,该项目由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牵头、多个院所参加,业内人士表示,精准医疗计划将催生上万亿的市场,其中基因检测服务业五年内达到百亿级(这里主要指国内基因检测中下游)。
    一. 中美分别启动精准医疗计划,何谓精准医疗?  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精准医学计划”,希望精准医学可以引领一个医学新时代。  据中国证券报日消息,从中科院 获悉,“中国人群精准医学研究计划”正式启动,该项目由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牵头、多个院所参加,业内人士表示,精准医疗计划将催生上万亿的市场,其中基因检测服务业五年内达到百亿级(这里主要指国内基因检测中下游)。  那么,何谓精准医疗?  学院派的答案可以自行百度,本人用通俗的语言予以解释:比如,我们感冒之后去医院 ,医生会根据我们的病情描述和医生过往经验,决定给我们开什么药,一次吃多少,但即使病状相似,治疗相同,治疗结果可能因人而已,千差万别,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自身遗传密码和外界环境不一样。而精准医疗就是结合每个人的个体特征,提供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比如通过基因检测预测乳腺癌 、肿瘤患病概率,并提前做好应对,如安吉丽娜朱莉;通过产前筛检检查婴儿是否患有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症、染色体异常、耳聋等疾病;或者对高血压 、脑血管、糖尿病 患者进行基因检测,提供个性化用药、治疗,实现同病异治。  一切的个性化预防和治疗前提是能够准确判断个体基因信息,基因检测是精准医疗的基础。  二. 行业蛋糕几许?  关于市场规模,不同机构预测不一,本人根据多方预测及自己分析,简要介绍当前规模和潜在规模。  全球精准医疗――据BCC Research预测,2015年全球精准医疗市场规模近600亿美元(人民币约4000亿),今后5年年增速预计为15%,是医药行业整体增速的3-4倍。  全球基因测序 ――上游仪器30亿美元(200亿人民币),中游产前筛查肿瘤诊断等,50亿美元上下(330亿人民币),下游数据服务10亿美元(66亿人民币),合计不超过100亿美元,年增速20%。  国内:精准医疗号称万亿,基因检测上游仪器暂时被国外Illumina、Life Technologies、罗氏垄断等,国内主要集中在中游测序服务和下游,目前规模较小,在十亿当量,年复合增速超过20%,未来五年有望突破百亿,更长远的潜在市场过千亿,其中:  ――产前筛检:当前10-20亿人民币,华大、迪安、达安、贝瑞和康占据主要市场,潜在市场百亿级(据了解2016年春节后华大基因产前筛检会降价到1500元/例,新生婴儿RMB=240亿),远未饱和,有待于成本的下降和政策推动。  ――肿瘤诊断&药物开发:当前培育期,是未来最大的市场,估计成熟后潜在市场千亿级。  ――辅助生殖:显著提升试管婴儿的胚胎移植成功率,潜在市场百亿级。  ――遗传病评估:提示患病风险,及早干预,潜在市场百亿级。  ――下游测序服务及数据分析:荣之联凭借和华大的关系抢得先机,收入过亿,市场规模较小,潜在市场十亿级。  注:潜在二字是指未来行业爆发之后,当前除开产前筛检,其他市场规模都很小,处于摸索阶段,这也是基因概念股业绩未有所表现的原因。  三. 基因检测四种主流技术:PCR、GC、FISH、基因测序  基因检测共有4种主流技术,我们常提到的基因测序只是其中一种(这部分专业性比较强,非必须看,没耐心的可以忽略,只要知道基因检测大头部分是基因测序就ok),即:PCR(聚合酶链式反应)、GC(基因芯片 )、FISH(荧光原位杂交)、基因测序,各种检测技术特点及应用范围见下:  PCR――主要用于检测单基因突变,能较快获得结果,比如用于肿瘤、 耳聋基因少量突变位点的检测;  基因芯片――检测已知突变位点,可用于产前诊断、药物代谢基因检测、 易感基因检测(基因芯片分很多技术路径,CNV、SNP,技术君可以自行查阅了解);  FISH――灵敏度高,但通量低,成本高,可用于白血病、实体肿瘤检测 ;  基因测序――高通量,但成本高,较复杂,用于全基因组测序,目前发展了四代测序技术,第二代测序技术凭借通量大、精度高、价格相对低廉等优势成为当今主流技术。  第一代测序技术,Sanger测序技术;  第二代测序技术,Illumina的Solexa和HiSeq技术, Life Technologies的 Solid技术 和罗氏的454技术;  第三代测序技术,Pacific Biosciences的SMRT测序技术;  第四代测序技术,测序仪器体积更小,如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 的 MinIon 纳米孔单分子测序技术。  注:基因测序是主流技术,但是并不能完全取代其他检测手段,随着基因检测市场的进一步壮大,未来PCR和基因芯片还有望进一步扩大,基因测序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四. 基因测序产业链  基因检测包括上游生产基因测序仪的公司,几家垄断;中游购买测序仪提供基因测序服务的关联单位,包括医院、药厂、科研机构,百家争鸣;和下游数据分析服务公司,毛利率从上到下依次下降,最高75%,最低30%多。  1. 测序仪市场格局  测序仪:目前几乎是二代测序仪,Illumina,占据测序仪70%的市场份额,公司14年收入18.6亿美元,利润3.53亿美元,市值250亿美元,其他几家见下表,其中罗氏454已经停产,在潜心研究三代、四代测序仪???  国外二代基因测序设备制造商 - 代表产品 市场份额 技术路线 参数 特点 Illumina Hiseq 2000 71% 边合成边测序 通量1T,读长2x250bp 昂贵,笨重,强大,缓慢 LifeTechologies Ion Proton 16% 半导体测序 通量10G, 读长200bp 便宜,轻巧,快速,商业模式(卖服务和试剂) 罗氏 罗氏454 10% 焦磷酸测序技术 通量700M,读长700~1000bp 高精度,昂贵,衰落中 Pcabio RS II 3% - 通量500M~1G, 读长5k~40k 读长,测序无碱基偏好性; 但通量是硬伤 国内二代测序设备(潜在)制造商 中科紫鑫 BIGIS 0% 罗氏技术 通量5~400Mbp,读长200~1000bp 过时,国外已经停产 华大基因 BGISEQ500 0% 收购公司技术 通量8-200G,读长100bp 接受预定 华因康 PSTAR-II 0% SOLiD 通量0.3~2Gbp,读长10~30bp 读长太短,用处不大  既然是产品,自然少不了比较下优劣,二代测序技术分为两类,一类是边合成边测序(SBS),一类是边连接边测序(SBL)。国外二代测序仪中,Roche 454、Illumina HiSeq/MiSeq/NextSeq、Ion torrent/proton都是SBS,而SOLiD是SBL,SBL的主要缺点是读长短。衡量测序仪好坏的两个重要指标是读长和通量,两者辩证的关系,个人理解可以比喻为电路的串联与并联,需求权衡最佳,具体技术爱好者自行百度吧。  国内也有几家现在在搞测序仪,其中紫鑫药业和中科院合作开发的,所谓的第一台国产测序仪BIGIS ,号称填补了我国在基因测序产业链上游的空白,战略意义被拔太高,网上有很多讨论,技术基本是罗氏454,人家都已经停产了,未来竞争力能如何?华大基因受制于Illumina,索性收购了一家美国测序仪公司CG,今年一月刚刚发布BGISEQ500,接受预定,很牛逼的样子,还未知,可以肯定会便宜很多吧,国人特长。华因康,技术也是复制,而且读长太短,基本没多大用。  个人认为,测序仪国内要想打破格局,至少在二代看十分困难,就指望华大基因推出的新品了,未来三四代需再接再厉,加紧研发,所以,基因测序上游目前国内没有标的(全球龙头Illumina250亿美金的市值不是盖的),未来理想中的测序仪应更便捷,无试剂,读长长,通量高,精度高,成本低,更快速,这是三、四代测序技术未来的目标。  2.中下游服务  下游应用市场主要有无创产前筛查,肿瘤诊断与个性化治疗、遗传病风险评估和辅助生殖,和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服务。  当前无创产前筛检技术相对成熟,成本下降较快,价格亲民,已经有10亿以上的市场,但远未饱和,渗透率不足3%。华大基因在深圳的检测费政府补贴之后只要几百元,其他省份2000多,预计过完春节将降价到1500元/例。按全国年新生婴儿1600万估,市场总规模超过200亿,这是当前各大公司重点抢滩的领域,重点公司有华大基因、贝瑞和康、达安基因、迪安诊断等,华大基因领跑。  华大基因产前筛检  肿瘤诊断与个性化治疗应用前景最广阔,但技术尚未成熟,很多公司都处于投入研发期,如达安基因、迪安诊断、北陆药业、千山药机、新开源都有布局。  遗传病风险评估和辅助生殖成本需要继续下降。  生物信息学分析主要集中于提供数据分析服务,当前包括荣之联在内都只是做初级分析,为华大提供服务,并持股少数华大基因。  另外昌红科技主要为华大和Thermo Fisher Scient供应基因存储板;仟源医药主要做婴儿基因保存;安科生物控股公司主要做司法领域DNA检测;东富龙控股伯豪生物进军基因测序、生物芯片、生物标志物技术服务。
欲即时了解仪器资讯,请安装或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仪器信息网官方微信。
相关新闻:
[来源:摩尔金融]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热评文章: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仪器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仪器信息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
本届展会吸引了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的848家企业参展,其中有200余家企业为首次亮相。
“当时听到自己的名字,我也吃了一惊。当时脑中闪现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这个奖被中国人拿到
包括3个省(市)15家企业生产的15批次可见分光光度计产品,经检验,全部合格。
.cn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所有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
京ICP证03095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