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确定不同公司的老总是否存在青岛奥润投资集团老总关系?

文档名称:2015年电大资源与运营管理期末复习(文本).doc
格式:doc&&&大小:0.35MB&&&总页数:54
可免费阅读页数:54页
下载源文档需要:10元人民币
请务必先预览看看是否存在文不对题等情况,预览与实际下载的一致,本站不支持退款。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同一人是否可以同时担任几个公司的法人和董事长?依据如何_百度知道TopCapital
 |  |  |   |  | 
  当前位置 →
→ 文章内容
“解密”中国高新的“国资魅力”
访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李宝林
文:《投资与合作》/ 王博
  知名国有创投机构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高新”)最近动作不断,公司的投资团队正在考察生产高端芯片的几家企业,同时也在布局空间信息处理与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投资。此前,中国高新还积极推动了一家制药企业的海外收购项目,这桩成功的海外反向并购案例,不仅帮助这家已上市企业进一步夯实了市场地位,更为无数国内患者带来了新的福音。
  2014年,是中国高新成立的第28年。长久以来,这家国资背景的创投机构在国内的投资项目数量众多,但作风始终低调沉稳。最能彰显公司资本运作的深厚积淀的,当属大名鼎鼎的海尔、美的、格兰仕、万家乐、小天鹅、燕京啤酒等企业,以及当今股市表现优异的津膜科技、福瑞股份、立思辰……“当年,这些企业中有很多还只是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那时我们就曾支持过它们。”提起这些显赫的案例,李宝林面色平静,却更为这家PE央企平添了一分神秘色彩。
  3月的一个午后,北京西二环边的高新大厦顶层。穿过自动感应门和开阔的走廊,一间悬挂着“海纳百川”遒劲书法条幅的办公室里,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掌门人李宝林,向记者独家解密了他和公司的发展轨迹。
为国家投资体制改革做了探索
  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创投是个多少有点儿“高大上”的行业:投资风险高,投后收益高,从业收入高。然而,李宝林对中国高新这家国有创投企业发展历程的讲述却向我们展现了一位独具风格的投资人和一家气质不同的创投公司。
  李宝林,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这位毕业于吉林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已在投资这个行业中闯荡了将近30年,杰出的资本运作业绩和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为他赢得了无数荣誉。他是中组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创业与创投人才评审专家,科技部“科技创新人才”评审专家,也是全国青联第九届委员,中央企业青联第一、二届常委,还是中国投资协会股权与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联席会长。虽然荣誉满身,但在采访中,李宝林并不愿将成功归于自己,他始终坚持认为,个人身上耀眼的光环源自整个公司和团队的长期不懈探索与努力。
  创投圈人才济济,其中不乏高调张扬行事如演艺明星的,但李宝林一直低调朴素。进入投资行业近30年,尽管早已是资本市场的资深前辈,他却极少接受媒体采访。对此,他自有一番解释:中国投资行业从无到有,发展从慢到快,规模从小到大,直至后来创业投资兴起,在这个过程中,一路走来的中国高新始终扮演着“先行先试”的角色,这就必然需要他和公司在发展阶段的每一步都审时度势,如履薄冰。
  李宝林的办公桌背后的书架上,一尊高空王子阿迪力手握横杆表演“达瓦孜”(维吾尔族一种高空走钢索的传统杂技表演艺术)的小铜像静立于书籍一侧。它在李宝林的眼里是否别有深意,记者不得而知,但当话题落在这尊铜像上时,他告诉记者:“我们也曾考虑过投资‘达瓦孜’。”
  李宝林说话的语调深沉而果断,高空走钢索的雕塑则传出风险与压力的隐喻。置身于这样的氛围,记者突然体会到在过去28年的时光里,中国高新身为国资PE机构所面对的艰难以及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中国高新的发展,实际上与国家的改革开放进程是同步的。这些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制度的不断完善,中国投资行业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投资领域明显增多,投资方式和投资渠道也不断丰富。尤其是近几年,伴随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逐步建立与国家监管制度的日益完善,中国高新和其他创投机构一道,正在步入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坐回沙发,李宝林继续向记者梳理他记忆中的投资岁月。
  他坦陈,20多年的发展历程确实给自己留下了一段最深刻的记忆。首先,过去20多年中国的投资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投资行业的宏观环境在不断优化,整个投资业变得越来越完善;其次,伴随这一过程,投资业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整体发展,尤其是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投资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第三,投资人才不断涌现,专业投资人队伍不断壮大,水平不断提升。而这一点,给李宝林的印象最为深刻。“投资人的眼光决定了投资企业的发展,因此,大量优秀专业人才的出现,对于完善我国投资体制改革,推动投资企业健康发展,加速中国自主创新战略的升级,都具有深远意义。”
  李宝林称,事实上,中国高新本身所历经的三个重要发展阶段,更成为他人生中永远难以忘怀的历史印记。
  第一阶段,从1987年公司成立到1998年。这段时间,中国高新受命从事轻纺出口产品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的投资与管理。这一阶段的工作实质上具有两层意义:第一,通过专项资金的投资和管理,推动当时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比如,当时我国机电产品的企业发展较为落后,恰恰在那个时期,国际市场对机电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这就为此类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在以中国高新为代表的国家专项资金投资部门投资这些企业之前,它们并不出众,规模也普遍较小,比如青岛的海尔、广东的美的、格兰仕、万家乐等,但这些企业后来都发展成了全球知名的企业;第二,中国高新为中国的投资体制改革作了探索。众所周知,过去凡是列入国家计划的项目都由财政拨款,均是无偿使用资金,这就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时代的资金使用方式。而自从实施轻纺出口产品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以后,拨款变成了贷款,并要实现保值增值,这对于我国的投资体制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转变。
  第二阶段,从1999年到2008年。这10年时间里,中国高新又扮演了国家政策性投资的另外一个关键角色――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国家出资人代表,在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指引下,大力投资高新技术企业。这10年,尽管中国高新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体量在整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总量中的占比不是很大,但其导向作用十分显著。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同志曾为中国高新欣然题词:“发挥国有投资导向作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这句话,至今被中国高新视为企业发展的宗旨。从这个角度看,这一时期中国高新开展的投资活动,又是对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一次探索与创新。
  第三阶段,从2009年开始至今,中国高新彻底转变为以股权投资为主的市场化投资公司。期间,中国高新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打造独具特色的一流国有创投机构”的发展愿景,全力以赴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创业投资。目前,中国高新在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有建树,并且重点布局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健康医药、消费服务这四大领域。这些领域里的企业成长状况与中国高新当时的预期完全吻合,有的甚至大大超过了预期。据李宝林介绍,近年来,中国高新不仅利用自己的国有资金积极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还带动了大量社会资本进入,两者比例已经达到1∶15。不难看出,国有投资的政策导向作用得到了充分彰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了双赢。
为国有创投公司做出了业绩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国有企业往往意味着效率低下,都是依靠垄断地位攫取高额利润,金融领域的国有企业更是一直饱受质疑与批评。然而,中国高新依靠自身的市场化改革与探索,向公众交上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从投资业绩看,中国高新历史上的三个发展阶段均可圈可点,这也是令李宝林骄傲和欣喜的一段成长印记。
  1987年,国家为扩大出口创汇,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特别设立了“国家计委轻纺出口产品基金项目办公室”;1988年,办公室被改组为“国家轻纺出口产品投资公司”;1999年,改组为“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成为国内最早专业从事创业投资的国有投资公司之一。目前,中国高新投资集团公司是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同时也是国家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中组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创业人才评审单位、科技部“科技创新人才”评审专家单位、中国投资协会股权与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联席会长单位。
  犹如体育运动中的“三级跳远”,中国高新过去20多年的发展身姿经过市场的历练,变得越来越矫健。头一个10年,公司作为轻纺出口产品行业的政策性投资公司,投资项目1100余个,投资额达34亿元,支持了海尔、美的、格兰仕、万家乐、小天鹅、燕京啤酒、上海家化等众多企业的发展壮大;第二个10年,中国高新作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国家出资人代表,通过国家资本金和自有资金的投入,投资项目200余个,投资额20亿元,培育扶持了龙力生物、保龄宝、甘肃海默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上市企业;2009年至今,中国高新作为国投全资子公司,实现了向专业从事股权与创业投资公司的战略转型,基本形成了投资规模“大、中、小”、持股时间“长、中、短”的项目布局,成功推动了立思辰、内蒙福瑞、长江润发、津膜科技等高成长型企业在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
  如果说前两个10年的成绩,更多是源自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政策性发展红利,那么近几年的创业投资成果则是中国高新实实在在参与市场竞争取得的收获。事实上,中国高新投资的项目普遍具有投资成功率高、回报率高的特点。李宝林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了中国高新的几个投资案例。
  2006年,中国高新向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700万元。获得资金支持后,这家公司的经营利润大幅增加。短短五六年时间,公司营业收入从1亿元增长到3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0%;净利润从200多万元增长到3000多万元,年均增长率高达71%。作为投资人,中国高新在此项目上的年均投资回报率也超过了20%。
  2007年,中国高新向北京立思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600万元,助力该公司迅速开发出新一代Domas软件。通过中国高新帮助其开拓市场,公司产品的市场份额迅猛扩大,成为国内最先进的专业为客户提供数码办公解决方案的高科技公司。凭借先进的商业模式、高成长性及持续创新能力,2009年10月,立思辰成为“十年磨一剑”的中国创业板首批挂牌企业之一。中国高新在该项目上取得的年均投资回报率达72%。
  早在七八年前,当国内对环保产业的认知度还比较低的时候,中国高新就向当时成立不足4年的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了2500万元。伴随环保行业的快速增长,该企业的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在几年内就增至61%,利润增长率更是高达93%,迅速成长为国内少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超、微滤膜及膜组件的专业膜法水资源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2012年,该公司在创业板成功上市。中国高新在这个项目中的年均投资回报率超过80%。
  多年的投资生涯,成功案例可谓不胜枚举,然而李宝林向记者强调更多的,却是投资的另一种收获。他告诉记者,由于与生俱来的国资属性,中国高新除了关注被投企业的价值提升以及自身的投资回报之外,还肩负着其他创投机构少有的特殊使命――社会责任。采访中,他细述了公司投资内蒙古福瑞中蒙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瑞股份”)的例子。
  “中国的肝病患者较多,携带乙肝病毒的人不在少数,患病人数也逐年递增。乙肝具有不可逆转的特点,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会越来越重,甚至可能演变成肝癌或肝腹水。福瑞股份的主要产品正是可以抑制肝纤维化的药物,自2010年上市以来,该公司一直稳居肝纤维化治疗领域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投资福瑞股份后,中国高新在梳理自己的资源与线索时发现,主要从事乙肝无痛检测的法国Echosens SA公司与福瑞股份的业务能够产生协同效应。基于这一背景,中国高新开始谋划推动福瑞股份收购Echosens SA公司。”并购是很复杂的投资业务,跨国反向并购更是考验企业的能力。李宝林向记者回忆,当时Echosens SA公司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前景并不明朗,收购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出于更长远的考虑,作为福瑞股份的第一大股东,中国高新最终还是决定支持这桩收购,并充分利用自身的实力对两家企业的运营资源进行了高效组合。事实证明,这次并购非常成功,重组后的福瑞股份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都得到明显增强,企业的价值也更加受到市场追棒。
  “我们投资企业的收购行为获得成功固然值得高兴,而中国广大肝病患者由此能够减轻病痛,这更让我们感到欣慰。”李宝林向记者表示,未来中国高新仍然会持续关注和投资这类项目。他透露,去年公司已在接触一家研发新型化疗药物的欧洲公司,这家公司研制的药品采用纳米技术实现对肿瘤病灶的定向清除,从而可以避免传统放化疗药物对良性细胞的摧残,并可使病症得到有效抑制。他认为,如果时机成熟,也会考虑复制福瑞股份海外收购的模式,继续为中国患者带来福音。
为行业管控风险积累了经验
  俗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李宝林告诉记者,中国高新之所以能够获得较高的投资成功率,很重要的一项资本就是长久以来积淀下的丰富经验,其核心则是风险管控做得好。2013年初,中国高新申报的课题项目《国有创业投资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荣获第19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创投机构获得这一奖项尚属首次。
  提及获奖的意义,李宝林坦言,这既是中国高新多年来从事创业投资风险管控成果的总结,也是对未来更好地防范风险所做的思考。“风险对于创投而言,一定是‘双刃剑’。只有善于管理风险的人才能收获成功,否则就要付出代价。”多年的实操体会,让李宝林对于投资实践中的风险管理有了一套成熟而完整的理念。在他看来,中国高新今天的每个项目都要接受各种风险分析与处置,而支撑这项系统工作的,则是一个涉及到多个部门、多项制度的全方位风险管理体系。
  “我们在风险管理的具体操作中,会先由公司的风险管理部像大夫那样通过‘望闻问切’诊断病情,检查问题,这种做法在公司内部叫‘中医法’;然后由业务发展部、财务会计部共商对策,即‘下药方’;方案一旦形成,就交到投资团队付诸实施。如果投资团队在实操过程中感觉‘药方’无效,大家会坐到一起重新寻找病根,直至找到真正的问题后再对症下药。”李宝林笑言,这种操作不会出现漏洞,还能把大家有机地联系到一起,效率和效果都比较好。
  他举了一个实例。中国高新曾经在天津投资了一家企业,企业的产品质量和营销能力都符合投资要求,某些方面甚至还优于中国高新的预期。但是,这家企业有个“软肋”:由于企业的大股东是一家民营企业,所以融资很难。尽管中国高新并非该企业的大股东,但出于对风险控制的现实考量,最终还是决定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实力,帮助这家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后来,这家企业在中国高新的帮助下顺利获得融资,只用了半年时间就实现了正式投产。
  李宝林告诉记者,中国高新还曾看中一家环保企业。由于土地资源紧缺,这家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如果凭借企业自身实力去竞争土地指标,难度极大。这种情况下,中国高新主动发挥自身优势去和地方政府联络沟通,表明会继续投入并帮助这家企业持续发展。如此一来,土地问题顺利解决,企业发展得到保障,项目投资的风险也自然被消灭在萌芽阶段。
  在李宝林看来,投资过程中,决不能因为企业存在某些问题就放弃投资。完全没有问题的“完美企业”是不存在的,关键是投资人要有能力看到风险和问题背后的机遇。只要解决了这些问题,企业就能够实现正常发展。因此,创投公司应该凭借自身实力和优势及时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要实打实地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帮助,而不仅仅只是提供资金支持,或者光说不做。
  科学严密的投资决策流程,也是控制风险的关键所在。李宝林强调,不能简单评价一个项目的好与坏,而是要把它放到流程里边,经过大家多个维度的审视和评判,最后再下结论。比如,中国高新会在项目的前期调研过程中,结合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资本市场的政策走势、行业以及企业本身的发展状况等诸多因素来判断企业的发展前景。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在决策的过程中,中国高新还会对这些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挖掘。这种挖掘并不是简单地罗列问题,而是在挖掘问题的同时提出对策,从而有针对性地丰富中国高新的投资方案。李宝林认为,这种决策方法,一方面对被投资企业会是一个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也使中国高新能及时淘汰掉一些问题被刻意隐藏起来的企业,从而最大程度地避免投资风险。
  “国资”身份是否会影响企业对风险判断的态度?对于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李宝林表示,对国资创投机构的工作效率和专业能力的质疑是不客观的。他告诉记者:“尽管中国高新是国有创投企业,但其母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对中国高新的考核十分科学:母公司并非急功近利地只强调短期收益,而是把中国高新作为一个市场化的创投机构来对待。国投对于中国高新的要求,不仅包括在年度和企业领导者的任期内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求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有良好的表现。而这些要求,实际上对中国高新的专业能力和工作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坦率地说,某种程度上,中国高新的国资属性,不仅没有影响公司的投资效率,反而在促使我们进一步提高效益和能力。”
为企业成长提供了战略投资
  中国的创投行业经过短短十几年的蓬勃发展,无论机构还是资金,如今都已经颇具规模,市场上的热钱不少。除了钱,企业还需要什么?投资人能为企业提供什么?李宝林指出,尽管绝大部分创投公司都能为企业提供资金,但是今天的企业最缺的并不全是资金,对相当多企业而言,有针对性的增值服务更重要,而这正是中国高新的一大优势。当很多投资机构争做企业的财务投资者时,中国高新却坚定地作为企业的战略投资者,与企业共成长,对企业的发展战略给予有力的支撑。
  与许多市场化创投机构相比,中国高新有一个明显不同之处,那就是它基本是以自有资金来进行直接投资,所以不存在“基金封闭期限”的问题,也不存在急于退出的问题。只要企业有成长空间,只要企业处在发展轨道的合理阶段,中国高新就会不断地支持和助力企业的发展。这是中国高新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的重要投资原则。
  “一些被投企业的初期规模并不大,这可能与企业家个人的经历和经验有关,也可能是因为受到经营管理者能力的限制。对于这一类企业,中国高新除了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更会为企业提供详尽的战略规划,同时会通过有效整合资源来帮助企业实现市场扩张。”李宝林结合自己多年的投资经验认为,越是在经济不景气形势下处于生存困境的被投资企业,越会对股东和投资者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但在这个关键时刻,一般投资人往往也不敢出手。而凭借着投资团队的专业服务能力与水平,中国高新敢于在这样的时刻出手投资,这就是公司能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中国高新投资团队的骨干成员绝大多数来自国家部委,投资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较高。公司现有的10支投资团队的10名投资总监,平均年龄超过40岁,他们多数在政府部门从事过与投资相关的工作。此外,每个团队还拥有若干名高级投资经理。中国高新投资团队的行业背景、产业背景以及相关投资经验都十分丰富,其优势和实力在国内创投行业中均位居前列。
  李宝林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市场锤炼,如今中国高新的人员普遍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第一,预判市场趋势的能力。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与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其所处产业的发展形势密切相关,所以具备判断宏观趋势的能力至关重要;第二,把握投资机会的能力。投资是一门艺术,投资太早时机不成熟,投资太晚了又可能卷入市场的恶性竞争之中。第三,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除了提供资金之外,中国高新往往能够凭借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为企业提供丰富的服务,提供大量的无形价值。
  由于具备了以上能力,“中国高新的投资眼光与很多创投企业不一样,我们看重在趋势里找机会。一旦找到合适的机会,就会长期坚持下去。因此,中国高新带给企业的,绝不仅仅是资本,更重要的还有理念、经验、资源等。这样培育成熟的投资企业,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经得起市场的检验。”李宝林介绍。
  作为企业的掌门人,李宝林始终把团队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在他看来,投资机构的气质与风格的传承,最终是要体现在人的身上。他自身是一位具备复合眼光的领导者,这也使他领导的中国高新具备了复合多元的人才特质。为了有效提升把握战略机遇的能力,中国高新在组建人才队伍时十分注重复合人才的搭配。对此,李宝林解释道:“过去创投行业的从业人员多是单一学科背景,这可能会在投资某些与工程技术相关度较高的行业时形成限制。不同学科、不同职业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强调员工的复合背景,是为了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专业优势,从而在瞬息万变中把握潮流趋势。”
为公司稳健发展开辟了新机会
  “为何在中国最尖端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没有中国高新的投资身影?”面对温和儒雅的李宝林,记者还是忍不住抛出了这个“尖锐”的问题。
  似乎早已成竹在胸,李宝林娓娓道来:“我们公司名称中的‘高新’二字,当初的本意其实是指‘高水平发展,新领域开拓’,与人们通常理解的‘高新技术及产业’并不是一个概念。但这确实容易引发联想,我们也意识到了这个概念更为宽泛和深层次的含义,所以已开始跟踪世界上的一些前沿技术。比如,我们已经在与两家具有世界领先技术水平的芯片制造企业进行接触。”李宝林指出,无论“高新”二字作何理解,因它而起的任何投资都必须借助统一的投资流程来进行评判和决策。对于暂不符合投资要求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通常会采取两种措施进行扶持:第一种,如果目标企业目前的条件尚达不到中国高新的投资标准,但企业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和方向吻合,中国高新还是会投资并联合多方力量共同推动这一类企业的成长;第二种,如果企业本身并不符合中国高新的投资标准和要求,也不在国家的产业政策扶持之列,中国高新依然会对其进行长期跟踪和研究,并为企业争取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实际上,这相当于中国高新在为这些企业提供一定的条件,当培育到一定程度,这些企业符合了我们的投资条件时,中国高新就可以适时出手投资。”李宝林笑言,这也是一种孵化优质项目的办法。他告诉记者,从中国高新的发展宗旨出发,公司会突破各种障碍和困难,在真正意义上的高技术和新技术领域实施投资行为,推动产业发展。
  投资高新技术领域,往往不容易看清未来的发展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寻找机会、把握方向?李宝林强调,虽然目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从创投的角度观察,面临的投资形势还谈不上艰难,相反,还存在很多机会。
  首先,绝大多数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现实情况实际上暗含着许多机遇。产能不足的行业当然有进入的机会,而产能过剩的行业,由于其面临转型升级,因而也产生了许多投资机会。
  其次,从创投企业本身而言,市场困难时期行业的竞争烈度会小很多。此时,真正具有实力的机构不仅会赢得更多的机会,而且投资成本也会有所下降。
  第三,要学会从现实需求中寻找机会。“北京的雾霾这么严重,平时根本分不清是阴天还是雾霾。此时,空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以及噪音污染等治理领域就成为了中国高新投资的重点。”事实上,中国高新这些年已陆续投资了多家环保行业的领先企业,这些分布在上海、重庆、湖北等地的企业,在生态环境警报频频的今天,都获得了超出预期的高速发展。
  第四,许多重大的投资机会来自于尖端信息技术。李宝林称,最近大家非常关注的马航客机失联事件揭示出一个重要问题,即寻找失联客机的过程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撑。“可见,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基于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企业将不断涌现,它们都将成为投资的良好机会。”
  “中国高新的项目一定要和时代发展的脉搏相一致,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讲还要保持前瞻性,要在别人尚未发觉之际,就谋好局,布好局。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引领行业的发展。”
  找对了方向是否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呢?李宝林话锋一转,继续向记者阐述他的观点。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健康医疗、消费升级等都是未来投资的热门领域,此时,正确把握投资时机就成为创投企业投资成功的关键。为此,中国高新专门扩充了市场研究力量,定期提供行业研究报告,并经常与投资团队就未来市场的趋势性变化召开研讨会,从而力争科学把握市场趋势,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并确保公司投资的成功率。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中国高新还一贯坚持在产业细分领域抓合作机会。李宝林指出,创业投资有一个产业链概念,中国高新现在正做的事就是延长创投行业的产业链,并在产业链投资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见有想退出而且资产质量比较好的项目,就会接过来;也有经我们培育的好项目,别人看了觉得好的,我们也会转让给对方。”
  中国高新在创投行业中的角色无疑是比较独特的。在李宝林看来,创投行业并非一个单纯竞争的行业,而是一个共同发展、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行业。早在中国投资协会股权与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成立之初,李宝林就代表国内的创投机构发出了行业自律倡议书。他还在许多场合明确表示,中国高新愿意与所有同行共同把握各种机遇,以期能够在推动我国创投行业发展的同时,让本土创投机构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创出响亮的名声,产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为未来前行找到了生活哲学
  “从某种意义上讲,投资与生活在很多方面是相同的。”生活中的李宝林爱好广泛,擅长的有摄影、打高尔夫球和滑雪等等。其中,摄影开阔了他的视野,培养了他的眼光,更提高了他发现细节、发掘价值的能力;打高尔夫球则能很好地磨砺球手自身的品行,在他看来,球打得好不好,与别人没有任何关系,全在于自身的水平、能力以及自己是否认真对待。有了这个认识,他能从每次打球的过程中都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纠正和解决问题;至于滑雪,则是一项能够锻炼胆魄、克服恐惧心理的运动。
  对于人到中年的李宝林而言,滑雪无疑很有挑战性。他告诉记者,自己以前滑雪从不敢上高级道,但今年已经实现了这一跨越。“滑雪对于胆量和心理的磨练,有助于一个人更好地投身创投行业。很多时候,你的技术或能力足以完成任务,但自己的胆量和心态却难以支撑任务的完成。要实现跨越,人还是得勇于面对挑战,敢于挑战自己。实际上,投资和生活遵循着同样的道理。”李宝林的话语里透着轻快,而那背后的付出和成功的喜悦,或许只有他自己才能深刻体会。
  谈到自己的人生态度,李宝林用“顺势而为,随遇而安”这八个字总结了自己的思考和积淀。他笑着告诉记者,面对挫折千万不要沮丧,而要顺势而为,“因为世间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与此同时,还要随遇而安,心里不要有那么多不满足,更不要去抱怨他人和社会,“我们得到的已经足够多了。”他坦言,任何一个企业的运行都不会一帆风顺,都要经历一些挫折。所以,无论面对什么情况,都要学会从容应对。
  采访临近结束时,李宝林反复强调,报道中不要过多渲染中国高新取得的成绩,更不要将这些成绩归功于他本人。“一方面,中国高新未来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公司的成绩是团队共同奋斗的结果,我只是其中的一份子。”同时,他诚恳地表示,创投行业有很多优秀的公司和人物,值得中国高新和他本人学习的优秀对象也有很多。
  “只要心里有阳光,头顶就不会有乌云。”窗外,北京的天空有些阴霾,而端坐在办公室里的李宝林始终微笑面对。他这份乐观、淡定、沉稳、谦逊的神情,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Copyright@2007《投资与合作》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投资并购 上市老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