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筑能决定经济基础吗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金钱1816 ¥威望0 点魅力35 点券0 ¥金币0 块经验2240 点在线时间722 小时精华0帖子积分4610阅读权限30最后登录UID221476
, 积分 46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0 积分
你要连这句话多不理解 认为男女绝对得平等 说明1你是个学校刚毕业 认为一切多美好 没什么压力得2B青年 2你就是强大到已经无视这规则得人了。
头衔:中华烟再会
金钱20528 ¥威望0 点魅力5567 点券0 ¥金币1 块经验17881 点在线时间2146 小时精华0帖子积分44587阅读权限80最后登录UID105228
, 积分 44587, 距离下一级还需 55413 积分
没经济一切都是扯淡啊
金钱1816 ¥威望0 点魅力35 点券0 ¥金币0 块经验2240 点在线时间722 小时精华0帖子积分4610阅读权限30最后登录UID221476
, 积分 46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0 积分
钢琴上的小丑 发表于
没经济一切都是扯淡啊090上天真的人太多 应该是纸上谈兵的多 实际问题多没有能实际考虑的
金钱9525 ¥威望0 点魅力184 点券0 ¥金币-10 块经验11080 点在线时间3380 小时精华0帖子积分23231阅读权限80最后登录UID245697
, 积分 232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76769 积分
楼主就是那个原来说好嫁娶的,后来被逼二头蹲一家一个,头胎女儿,二胎是儿子后悔的那个常熟人吧?
金钱8339 ¥威望0 点魅力1254 点券0 ¥金币-56 块经验9665 点在线时间4447 小时精华0帖子积分22316阅读权限80最后登录UID69952
, 积分 223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77684 积分
婚姻与爱情。。。哪个属于上层建筑,哪个属于经济基础。是爱情决定了婚姻or 婚姻决定了爱情?
过去,媒妁之言~说的是门当户对,说的绝大多数就是经济基础,结果是让两个本无瓜葛的男女结婚生子,给家族或者家庭繁衍后代,在这个过程中,也许是双方都认可的产生了“爱情”。。。婚姻决定了爱情,这就是旧式生活模式。
现在,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新社会已经近百年了。。。本来基本上已经形成了“爱情决定婚姻”的模式,但如今~也就短短20年的时间,有不少家庭模式又回到了“婚姻决定爱情”的过去,这是悲剧还是喜剧?
金钱8339 ¥威望0 点魅力1254 点券0 ¥金币-56 块经验9665 点在线时间4447 小时精华0帖子积分22316阅读权限80最后登录UID69952
, 积分 223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77684 积分
年轻人每天沉溺于家庭琐事和算计金钱,没有一点“革命”理想主义。。。如何能有上层建筑?
我看只有下层建筑
金钱55 ¥威望0 点魅力0 点券0 ¥金币0 块经验201 点在线时间140 小时精华0帖子积分326阅读权限20最后登录UID619652
, 积分 3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74 积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竟然小孩也要跟妈姓了???
传统一点的,媳妇姓前面都要冠夫姓!!!
现在那种2头蹲的,男的要有点能力的,还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还跟妈姓?
我看你应该让你丈人再生个儿子吧!!!
喜欢运动,喜欢打魔兽,喜欢吃吃喝喝,喜欢工作!!!
金钱1816 ¥威望0 点魅力35 点券0 ¥金币0 块经验2240 点在线时间722 小时精华0帖子积分4610阅读权限30最后登录UID221476
, 积分 461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0 积分
丝路风 发表于
婚姻与爱情。。。哪个属于上层建筑,哪个属于经济基础。是爱情决定了婚姻or 婚姻决定了爱情?
过去,媒妁之 ...我认为是同时存在的 自由的恋爱注意婚姻还是需要面包的支持 图拉博式的婚姻永远不是主流 婚姻的基础还是经济。一个为经济而犯愁的婚姻在我看来本身就是失败的婚姻。只有满足了物质才可以追求更进一步的精神
金钱2144 ¥威望0 点魅力85 点券0 ¥金币0 块经验2762 点在线时间1560 小时精华0帖子积分6040阅读权限50最后登录UID126236
, 积分 60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60 积分
看来在楼主眼里,面子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女方更有钱(经济基础更高),那楼主的面子和孩子的姓都可以不要,楼主对吧?
金钱52438 ¥威望0 点魅力141 点券0 ¥金币5 块经验53550 点在线时间4039 小时精华0帖子积分108704阅读权限100最后登录UID490887
, 积分 10870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1296 积分
路过,,,顶
商业合作、广告:33
QQ:3603476
|其他咨询 QQ:
QQ:3603476
其他咨询:李培荣:上层建筑能决定经济基础吗?
李培荣:上层建筑能决定经济基础吗?
10:01:50&&来源:&&作者:李培荣
点击:1374&&&评论:4
  平常我们说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础观点是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其意是经济的存在决定政治的存在,经济基础的存在决定上层建筑的存在。那么,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是否可以互相转化成上层建筑的存在决定经济基础的存在,政治的存在决定经济的存在呢?到底是谁决定谁的存在呢?
  在笔者的拙文《政治能决定经济吗?》(发布于乌有之乡网刊·思潮碰撞)后的评论中,有位网友gxh3352的评论内容(部分评论内容又发布于红歌会网友杂谈栏目《网友对谈:一定条件下,政治可以决定经济》),引起笔者的注意,因为所评论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些同志持有这种看法。所以笔者对此说说自己的认识,以作讨论。
  关于上层建筑能否决定经济基础的问题。网友gxh3352说:“我们也承认,一定条件下,上层建筑可以决定经济基础,因为工人阶级掌握了政权,就可以把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收归共有嘛。”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上层建筑能否决定经济基础的存在;二是工人阶级掌握政权,把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收归公有,是否是上层建筑决定了经济基础。对这位网友提出的问题与观点怎样才能正确地分析和解答呢?对此,我们应该从经过实践检验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中去寻找。马克思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1〉我们在马克思的上述话里,可以理解到:(1)生产关系是在社会生产中发生的,即生产关系是由社会生产决定而出现存在着的。我们知道,社会生产是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劳动相结合而形成的。其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构成了生产力。所说的生产就是生产力的表现。所以,也可以说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为现实基础。所说的事物的结构,是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搭配、排列的组合方式。因此说,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经济的结构部分,成为现实的基础。换句话说,生产关系就是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基础。(3)上层建筑竖立其(经济基础)上。这说明,上层建筑根源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的变更,制约着上层建筑的变革,上层建筑的存在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正如毛主席说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所谓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主要是所有制。”〈2〉我们从马克思、毛主席的论述中,可以看到社会生产(或生产力)产生(决定)生产关系的存在,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又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存在。这表明,在上层建筑产生之前,经济基础已经由社会生产决定而存在了,上层建筑怎么能决定在自己产生之前已经存在的经济基础的存在呢?无疑,所说的“一定条件下,上层建筑可以决定经济基础”的看法,是不符合事实的,除非是有人虚构一下。其所以有这种看法,是“因为工人阶级掌握了政权,就可以把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收归共有”。这说的是,政权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即将生产关系的性质做了改变。政权能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还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但是不能决定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所有制、人与人的关系、分配形式)本身的有无存在。这是因为,社会生产(或生产力)产生(或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是国家政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有生产关系(存在)才可能有国家政权,如果没有生产关系,就没有国家政权,不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如此。所以政权是不能决定生产关系本身有无存在的。然而,生产关系的性质与生产关系,两者是有联系,有区别,但不能等同的,就像马克思说的“砂糖并不是砂糖的价格”〈3〉那样,生产关系并不是生产关系的性质。
  关于政治能否决定经济的问题。gxh3352评论说:“只要网友承认,一定条件下,政治可以决定经济,就行了。”“关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毛主席认为必须承认两个方面的事实:一.承认在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经济决定政治;二.同时承认一定条件下(政治阻碍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政治决定经济。这两个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两个问题,不能用一个问题取代、甚至否定另一个问题⋯⋯就是说,在经济遇到政治阻碍的条件下,政治决定经济的事实还存在,这个问题并没有消灭。”“一定条件下,政治对经济起决定性作用,这是毛泽东同志的名著《矛盾论》中的一个重要原理。我们认为这个原理是正确的。中国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由中国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决定的,不是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决定的,不能说旧中国的经济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后能发展相当大的私有制经济,是由中国工人阶级政权决定的,不是由公有制经济决定的,不能说公有制经济要求搞私有制经济。”现在,将这位网友依据的引出的毛主席在《矛盾论》中说的话录列如下:“诚然,生产力、实践、经济基础,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谁不承认这一点,谁就不是唯物论者。然而,生产关系、理论、上层建筑这些方面,在一定条件之下,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这也是必须承认的。”“当着政治文化等等上层建筑阻碍着经济基础的发展的时候,对于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革新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东西了。”“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但是同时又承认而且必须承认精神的东西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4〉在毛主席的上述话里,哪儿使这位网友得出“政治决定经济”的结论来了?没有影子嘛。看来,可能引起这位网友联想的是下列的话:“当着政治文化等等上层建筑阻碍着经济基础的发展的时候,对于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革新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东西了。”可能由此,这位网友就认为“政治阻碍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政治决定经济”了。可能由此,这位网友把它当成是毛主席的认为了。那么,应怎样正确理解毛主席的这句话呢?笔者以为是,当政治文化等上层建筑阻碍着经济基础的发展时,在政治上文化上革新(革除旧的,创造新的)后,能起到的决定作用是推动经济基础得到发展。这就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这里,还是得不出“政治决定经济”的结论,当然也不存在网友所说的这是毛泽东同志的一个重要原理。因为,在政治与经济关系的范围里,人们公认的通用的含义,经济是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现代汉语词典),也曾有人主张把经济和经济基础等同起来,但未得到人们公认与通用。笔者认为,经济与经济基础的发展,是有明显区别的,两者是不能等同的,正如像马克思说的“砂糖并不是砂糖的价格”一样,经济并不是经济基础的发展,经济基础并不是经济基础的发展。至于这位网友说的政治对经济起决定性作用的根据是,“中国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由中国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决定的,不是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决定的”的看法,笔者以为,也不能以此证明“政治对经济起决定性作用”这个“原理”的存在。因为,社会主义制度是由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构成的;这个社会制度与经济是有紧密联系的,但两者是有差别的,不能等同起来。显然,我们不能把一种社会制度当成是作为社会物质生产活动的经济。这位网友依据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由政权决定的,来断定政治对经济的决定作用。显而易见,这里的政权是政治,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和经济混为一谈了。如果由此进一步延伸推论的话,上层建筑中的社会主义政治、无产阶级专政就变成为经济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就被合二为一地变成为一个经济了。这样,由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构成的社会主义制度,就被合二为一地变成为一个经济制度了,原有的政治制度自然就不翼而飞了。这表明,我们如果不能准确地理解与使用词语,就会乱弹琴,就会使事物面目全非,离客观事实越来越远。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同1〉显然,这个论断表明,政治要受到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的生产方式的制约,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存在决定着政治的存在。列宁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5〉这说明,政治来源于经济,由经济决定,并以表现经济为经济服务。毛泽东说:“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6〉由此,我们就可以认识到,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政治和经济,在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时,事物的性质就随着起变化。就是说,事物主要方面转化的决定作用,是在于改变事物的性质,并非是改变事物本身存在的有无。这里,不妨讲个笑话,打个比方,我们可以说妈妈生下女儿,女儿长大了孝顺自己的妈妈,而绝对不能说妈妈生下女儿,女儿长大了生下自己的妈妈。笔者想表达的意思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存在,而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是在于改变经济基础的性质,不能改变经济基础本身的存在;同样,经济决定政治的存在,而政治的反作用,是在于改变经济的性质,不能改变经济本身的存在。政治以作用、反作用的方式,为经济服务。其间,存在着的是一元论,并非是二元论。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83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
  〈2〉《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319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巻第362页
  〈4〉《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792页人民出版社1952年3月
  〈5〉《列宁选集》第4卷第441页1972年10月人民出版社
  〈6〉《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789页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3、什么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怎样理解二者的辩证关系?
3、什么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怎样理解二者的辩证关系?
【问题提出与解析思路】
& &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二对基本矛盾,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它们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一起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不断向前发展。&&&&在教材中,如何理解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内涵以及它们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难点问题。&&&&我们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弄清楚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然后,再进一步了解两对基本矛盾的关系,弄清楚二者是如何推动社会发展的。
【问题解析】
一、什么是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与特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掌握这一概念要注意:
(一)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是两个术语、同一内容。二者在质上是相同的。
& &(二)经济基础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不是一切生产关系。如目前我国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是公有制。
&&&&(三)经济基础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不是指个别的生产关系。
&&&&二、什么是上层建筑?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指社会的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社会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分为两个部分:
&&&&(一)政治上层建筑:亦称实体性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组织。
&&&&(二)观念上层建筑:又称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
&&&&(三)二者的关系:
&&&&1、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任何国家的上层建筑都是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建立的,是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服务的。
&&&&2、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又会成为一种强大的、既定的现实力量,反过来影响观念上层建筑。
&&&&总之,二者本质上属于社会的思想关系(即社会意识),前者被称为是后者的“物质附属物”或“物质设施”。
&&&&三、二者的辩证关系。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具体表现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不是凭空建立起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如原始社会没有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就是因为经济基础(公有制)没有剥削和压迫的关系造成的。出现了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也就进入了阶级社会的上层建筑,出现了政治上的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取决于其经济基础的性质,地主和农民的地租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了封建国家的性质,资本家和工人的雇佣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等等。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一个国家上层建筑的变化、更替也是由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当一个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社会意识形态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时,它作为上层建筑会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以重新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从服务的方向上看,它保护自己的经济基础而排斥异己力量;
&&&&2、从服务的方式上看,它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来为经济基础服务;
&&&&3、从服务的效果上看,它对经济基础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当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先进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是上层建筑就帮助它形成、巩固和发展,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当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变为腐朽落后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这一社会的上层建筑就极力维护种经济基础,妄图使其免于灭亡,这时它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进步。
&&&&(三)二者的辩证统一构成了社会形态,揭示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四)方法论意义:它也是我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它还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
&&&&四、两对基本矛盾的关系。
&&&&(一)为什么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因为: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
&&&&2、由于社会基本矛盾所涉及的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形成了整个社会基本结构,故这两对基本矛盾规定了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
&&&&3、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规定和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4、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过程所体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的本质联系,便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二)两对基本矛盾是如何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
&&&&一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了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由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整个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页)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比较起来是更为根本的矛盾。
&&&&另一方面,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解决往往又离不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首先解决。在一定社会形态中,生产力的发展有赖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解决,也离不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两对基本矛盾互相制约、互相促进,其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
&&&&总之,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问题拓展】
在这个问题上,可以拓展的内容有:
&&&&1、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具体内容及关系。了解这些关系,能使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上层建筑概念。
&&&&2、把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了解它们的关系有助于更清楚地把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从而全面理解两对基本矛盾的关系。
&&&&3、社会基本矛盾如何推动社会发展。了解两对基本矛盾的关系,了解它们如何推动社会发展,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一规律的作用,使我们能够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正确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底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