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航线,北美集装箱运输航线的运输物种是什么?

港口集装箱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14【13】-集装箱运输管理
&&&&【提要】本篇《港口集装箱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14【13】_》由66test小编特别为需要管理综合文库的朋友收集整理,仅供参考。
p;&&&图4-50 交货系统类图&&&&4.6 报关报检子系统设计&&&&4.6.1 报关&&&&报关是履行海关进出境手续的必要环节之一。报关指的是进出境运输工具的负责&&&&人、货物和货品的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在通过海关监管口岸时,依法进行申报并办理有关手续的过程。&&&&报关设计的对象可分为进出境的运输工具和货物、物品两大类。由于性质不同,其报关程序各异。运输工具如船舶,飞机等通常应由船长,机长签署到达、离境报关单,交验载货清单、空运、海运单等单证向海关申报,作为海关对装卸货物和上下旅客实施监管的依据。而货物和物品则应由其收货人或其代理人,按照货物的贸易性质或物品的类别,填写报关单,并随附有关的法定单证及商业和运输单证报关。如属于保税货物,应按“报税货物”方式进行申报,海关对应办事项及监管办法与其他贸易方式的货物有所区别。按照报关的对象,分为运输工具报关、货物报关和代理报关;按照报关的目的,分为进境报关和出境报关;按照报关的行为性质,分为自理报关和代理报关。报关的基本程序和适用范围:&&&&1.按时间分为前期、进出境、后续阶段。 (1)前期阶段(非一般进出口货物)&&&&①保税货物中的加工贸易货物:前期合同备案,申领手册(电子或纸质)。 ②特定减免税货物:前期申领减免税证明。&&&&③暂准进出口货物中的展览品:申办“展览品进境备案”。 ④其他进出境货物中的出料加工:申办“出料加工备案”。&&&&2.进出境阶段(该交税的交税、该交证的交证,否则须海关批准或有许可证明,即前期阶段)&&&&①海关作业环节:审单、查验、征税、放行;&&&&②报关作业环节:申报、配合查验、缴纳税费、提取或装运货物。 ③特定减免税货物无征税阶段,放行后即进入后续阶段。 3.后续阶段(非一般进出口货物) : ①保税货物:核销。&&&&②特定减免税货物:解除监管。 ③暂准进出境货物:销案。&&&&④其他货物中的出料加工货物、修理货物、部分租赁货物:销案。&&&&4.6.2报检&&&&报关设计的对象可分为进出境的运输工具和货物、物品两大类。由于性质不同,其报关程序各异。而报检是指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办理进出口货物的检验检疫业务的行为。报检单位一般是专门的报检公司或者货代。报检注意事项:&&&&(一)报检资格&&&&1.报检 单位首次报检 时须持本单位营业执照和政府批文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取得报检单位代码。&&&&其报检人员经检验检疫机构 培训 合格后领取" 报检员 证",凭证报检。 2.代理报检单位须按规定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其报检人员经检验检疫机构 培训 合格后领取"代理 报检员 证",凭证办理代理报检手续。&&&&3.代理报检的,须向检验检疫机构提供委托书,委托书由委托人按检验检疫机构规定的格式填写。&&&&4.非贸易性质的报检行为,报检人凭有效证件可直接办理报检手续。 (二)报检范围&&&&(1)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由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的;&&&&(2)输入国家或地区规定必须凭检验检疫机构出具的证书方准入境的; (3)有关国际条约规定须经检验检疫的; (4)申请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或一般原产地证的; (5)对外贸易关系人申请的鉴定业务和委托检验;&&&&(6)对外贸易合同、 信用证 规定由检验检疫机构或官方机构出具证书的; (7)未列入《检验检疫商品目录》的入境货物经收、用货单位验收发现质量不合格或残损、短缺,需检验检疫局出证索赔的;&&&&(8)涉及出入境检验检疫内容的司法和行政机关委托的鉴定业务; 4.6.3 单证提供&&&&单证包括进口单证和出口单证。进口向海关报关报检时,需提交以下单证: 1.报关委托书;2.报检委托书;3.海运提单或空运运单及到货通知书;4.发票;5.装箱单;6.合同;7.进口报关单;8.其他需要的特殊单证:A)手册,B)免税证明(免表等),C)自动进口许可证(含机电证、特定证、重公证),D)进口许可证,E)濒危物种进口许可证,F)进口废物批准证书,G)进口音像制品批准单或节目提取单,H)3C或3C证明或目录外确认书,I)其他证明。&&&&出口报关报检需要的单证包括:&&&&1.报关委托书;2.报检委托书;3.发票;4.装箱单;5.合同;7.知识产权补充申报单(有品牌的提供);8.其他需要的单证:A)手册,B)通关单或电子凭单或换证凭单,C)出口许可证,D)濒危物种出口允许证,E)其他证明。&&&&4.6.4 报关报检流程&&&&报关指的是进出境运输工具的负责人、货物和货品的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在通过海关监管口岸时,依法进行申报并办理有关手续的过程。报检是指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办理进出口货物的检验检疫业务的行为。报检单位一般是专门的报检公司或者货代。&&&&进口向海关报关报检时,需提交报关委托书、报检委托书、海运提单或空运运单及到货通知书、发票、装箱单、合同、进口报关单、其他需要的特殊单证。包括A)手册,B)免税证明(免表等),C)自动进口许可证(含机电证、特定证、重公证),D)进口许可证,E)濒危物
特别声明:比尔·盖茨2013读书笔记:第一本竟是讲集装箱运输_36氪_传送门
编者按: 不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不过除了作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是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我们大可从其读的书中一窥盖茨的思维方式。他喜欢从书中读到人们通过创造改变世界的故事(怪不得他自己也曾改变过世界),这让他总能对整个世界寄予吉祥的愿望。我是个爱读书的人,但一向不怎么读畅销书,反而倾向于选择常销书。因此这篇文章的名字不 2013 年最好的书…相比之下,我读的非科幻类作品要多于科幻类作品,因为我想知道世界是怎么运作的,阅读恰是最好的方式。每本书都能够教会我一些东西,比如集装箱运输何以能够让亚洲和北美之间的运输费用降低一半;蒸汽引掣是怎么发明的;为什么我们过分渔猎鳕雪、金枪鱼等其它物种会威胁生态链。总之呢,这些书告诉我人类发挥创造力的故事,正是基于这股创造力世界才越来越好,这也是为什么每每新年之际我都能怀着吉祥的愿望展望新的一年。这是我作的几条简短笔记,每条都有链接链至详细全文:The Box, by Marc Levinson也许你不会有兴趣读一本通篇都在讲集装箱运输的书。Levinson 自己也知道这个话题有多么冷门。但他有力地证明了,集装箱运输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它改变了整个世界做生意的方式。而且, 他的处理让此书颇具可读性。他刷新了我对货物运输的看法。The Most Powerful Idea in the World,by William Rosen这本书是讲蒸汽引擎的。Rosen 将这项发明背后聪明的极客、迭待性的创新和历史背景十分巧妙地组织在了一起。我早就想知道蒸汽引掣方面的知识了,2009 年时,我儿子和我花了许多时间在伦敦科学博物馆研究这个东西。Harvesting the Biosphere, by Vaclav SmilVaclav Smil 是我最喜欢的作者了。这本书尽可能清晰地阐释了人类是如何改变生物圈的。其中内容偏干货,我不得不查阅许多生僻术语。如果你想了解人类对地球的影响的话,这本书算讲到点子上了。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 by Jared DiamondDiamond 讲述了渔猎群体的佚事,并提出了“哪个群体更适合现代活方式?”这样的问题。他并没有刻意将部落生活浪漫化,他只想找到最好的案例和分享。Poor Numbers, by Morten Jerven经济学家 Jerven 花了 4 年的时间来挖掘非洲国家是怎么挖掘数据的,以及他们如何利用这种数据估算 GDP 的。他以丰富、有说服力的论据论述了我们自以为正确的 GDP 度量方法有多么不靠谱。Why Does College Cost So Much?,by Robert B. Archibald和David H. Feldman这个话题每年都能引起关注。这些作者并不是对这个问题指指点点,而是聚焦在美国劳动力市场是如何影响大学教育成本的。我的观点是只要大学生还很稀缺,大学文凭就很有价值。人们自然而然愿为此付出成本,除非学生数量过分饱和,才可能出现价格战的局面。两位作者列举了不少利好的政策。我认为,科技可以通过改进远程学习来控制教育成本。解决低效和重复的问题,大学也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比如,有关物理的好几门课程是不是可以整合在一起?),这本书对这个复杂的问题作了详细介绍。The Bet,by Paul SabinSabin 记录了关于人们是否正在走向一个充满环境灾难的境地的公众讨论。全书围绕 Paul Ehrlich 和 Julian Simon 筹码 1000 美元的赌注展开——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幸福指数是倒底是在上升还是下降。Sabin 并没有嘲笑两位持不同意见者,而是呈现了这二人极端的见解是如何促进关于气候变化等问题的讨论的。& 快速登陆
航线介绍位置: >
> 航线介绍
"欢迎访问本站,您是本站的第 5295253 位访客"
ADD: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鑫银大厦26-27层
Mail:webmaster世界经济地理试题库及答案解析-五星文库
免费文档下载
世界经济地理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导读:泛美公路(世界最长的国际公路),30.世界10大客运机场:芝加哥、亚特兰大、洛杉机、达拉斯、伦敦、东京、旧金山、,31.世界重要的航空线路的三大航线:北大西洋航线(西欧---北美)远东航线(西欧,承担着世界贸易货运总量的2/3以上,34.世界商业航运业发展的新特点,世界航运市场中心日渐向亚太地区转移,35.世界四大航区:太平洋航区、大西洋航区、印度洋航区、北冰洋航区,生物多样性减少:印度尼西亚
全国性相互连通的线网,如阿根廷、乌拉圭、南斯拉夫等国
27. 公路运输具有机动灵活、周转迅速、直达性好、造价较铁路低等优势,从而超越先发展的海运、铁路,成为各种运输方式之首。
28. 国际上主要公路干线:
欧洲纵向国际高速公路(波罗的海到中东)
非洲国际干线(撒哈拉公路、西非公路、东非干线、横非公路)
泛美公路(世界最长的国际公路)
亚细亚公路
29. 航空运输具有速度快、直线距离短、安全准确、可跨越自然障碍、基础建设投资少等。在国际客运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适用于小批量、高时效、贵重货物运输。
30. 世界10大客运机场:芝加哥、亚特兰大、洛杉机、达拉斯、伦敦、东京、旧金山、法兰克福、迈阿密、汉城(首尔)
31. 世界重要的航空线路的三大航线:北大西洋航线(西欧---北美)远东航线(西欧---中东)北太平洋航线(远东---北美)
32. 试列举5个具有国际意义的大油管
横越阿拉伯半岛的输油管线;
伊拉克(基尔库克---地中海(土耳其杜尔托尔港)
苏伊士湾---地中海的输油管线
的里亚斯湾(维尼斯湾)---英戈耳施塔特(多瑙河畔)
纵贯阿拉斯加的输油管线
横越巴拿马输油管线
独联体---东欧的输油管线
萨莫特洛尔(油田)--古比雪夫(炼油中心)的输油管线
北斯塔特菲澳德(挪威)--挪威(卑尔根西南的沙特拉)的输油管线
33. 海洋运输简称海运(包括沿海运输和远洋运输),是国际间货物运输最主要的方式。海运运量大、航程远、运费低,承担着世界贸易货运总量的2/3以上;同时本身是一种无形贸易,具有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作用。
34. 世界商业航运业发展的新特点
商船的大型化、高速化自动化和专业化发展方向明显
商船队规模不断扩大,“方便旗舰”日益增多
世界航运市场中心日渐向亚太地区转移
35. 世界四大航区:太平洋航区、大西洋航区、印度洋航区、北冰洋航区
36. 国际多式联运(International multimodal transport)在集装箱运输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指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的接管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地点的货物运输。
4 个优点:责任统一、手续简便、降低运营成本、加速货运周转
37. 大陆桥运输(Land
Transport),是指使用横贯大陆的铁路、公路运输系统为中间桥梁,把大陆两端的海洋连接起来的运输方式。
38.主要的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陆桥、新亚欧大陆桥、北美大陆桥
39. 西伯利亚大陆桥的主要问题
运输能力易受冬季严寒影响,港口有数月冰封期;
货运量西向大于东向约二倍,来回运量不平衡,集装箱回空成本较高,影响了运输效益; 运力仍很紧张,铁路设备陈旧。
随着新亚欧大陆桥的正式营运,这条大陆桥的地位正在下降。
40. 战后旅游业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
1、国民收入提高引导消费结构的变化
2、工作时间的调整,特别是“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
3、交通发展与旅游费用的下降
4、鼓励旅游政策的出台
5、和平的时代环境
各大洲情况
1.亚洲的资源环境问题
土地退化:沙化面积达3.5亿公顷。
森林减少:减少的3/4来自于中国、印尼、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和泰国。
生物多样性减少:印度尼西亚、印度和中国是世界上濒危物种最多的国家。
空气污染:中国和日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率是世界平均值的2倍。
城市贫民:科伦坡,约有50%的城市人口生活在简陋的房屋中。
水资源粗放利用:24元人民币/吨;美国是其10倍。
2. 亚洲惟一的发达工业化国家是日本
3. 日本经济发展轨迹:明治维新与近代化、对外扩张与工业化、二战后经济恢复与高速增长、石油危机以后的结构调整与低速增长、今天的世界经济大国
4.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因素
(1)国际环境:1.和平2.GATT、IMF体制下,世界贸易空前扩3.资源、能源的稳定供应(两次石油危机除外)
(2)国内条件:自然条件 1.适宜的气候(温暖湿润)2.海岸线长,天然良港多,充分利用海洋国家的优势(通过船舶的 大型化和专用化,大量进口海外优质、廉价资源)3.高度利用国土(填海造陆等)
经济要素 1.人口与劳动力:丰富低廉,教育水平、技术水平高,勤奋、忠实
2.资本:高储蓄,高效率,建立间接金融制度
3.技术:引进先进技术和经营技术,不断进行消化和改良
4.市场:自由、竞争性市场
5.产业组织:国际性大企业,与革新性中小企业建立灵活分工体系
6.政府:引导,保护,公共投资
社会、制度 1.战后改革: ?缩小军费开支 ?民主化措施(实施垄断禁止法,解体财阀,进行农地 改革, 推行劳动民主化)
社会因素: ?中流意识
?自由社会(言论自由,信息发达)
4. 印度:世界宗教博物馆,首都:新德里,英语为官方语言
5. 发展中的大国(印度的特征)
(1)较高的经济增长率。1990年―1999年在的GDP年均增长率为6.1%,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5%),居世界第12位。
人均收入水平低。1999年的人均收入仅有450美元,属低收入国家。
(2)二元结构明显。在国民经济中,原子能、航天、计算机有等尖端工业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农业却仍占很大的比重,农业部门集中了全部劳动力的64%,农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大于工业;城乡、地区之间差异显著,西南到东北富裕发达程度呈递减的趋势。
(3)生活质量较低。98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8.3%,而中国、日本分别为3.6%和0.5%。 2000年,仅16%的人口能够获得卫生设施,城市中也只有46%的人口环卫设施。
(4)贫困和社会不公平现象十分严重。
6. 经济发展条件
(1)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热量充分,年降水量充沛,为产业发展特别是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矿产资源部分重要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如煤铁锰云母铀钍和经济稀土矿。同时,分布集中在以焦达讷格布尔高原为中心的半岛北部和以克里希纳河上游地区为中心的半岛南部。
(2)人口劳动条件优劣参半
优势:人口总量大,劳动力资源丰富,拥有部分高技术人才,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印度人口年龄结构属成年型。15岁以下、15~65岁和65岁以上占总人口的35%、60%和5%。 劣势:
人口总量增长过快,年年均增长率达到2.1%。
人口密度高,分布不均衡。
劳动力素质分化明显,一方面拥有掌握世界尖端技术的高素质劳动,同时,又存在大量文盲。 99年,成年男性和女性识字率分别为68%和44%。
(3)政治经济条件
政治: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有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政局基本稳定。
管理:国家公务员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和理政能力。
资金:资金比较短缺。外伤直接投资逐渐增长,但总量比较少。99年仅450亿美元。 硬件基础设施得到完善但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4)科技社会文化条件
十分重视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
综合性大学200所,各类高等学院6000余所,其中,研究型学院2000多所,比较著名的科研院所有1200多家,为经济发展培养了一批熟练劳动力肯和科技人员。
英语在教学、官方和交流中广泛应用
7. 中国的领先之处
增长率:近10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约为8%,而印度只有6%。
基础设施:中国拥有高水平的公路、港口、电力部门和工业园区。
外国投资:中国一年大约能吸引500多亿美元外资,而印度引资数仅为40亿美元。 出口:2002年中国的出口总额为2660亿美元,大约是印度的4倍
印度的优势所在
语言:英语的普及使印度在信息技术服务和后台工作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资本市场:私营公司的融资渠道比较通畅,而中国则较钟爱国有企业。
司法体系:与中国相比,印度的合同法和版权保护体系要更加完善。
人口:印度总人口中25岁以下的人大约占35%,在中国这个比例为45%。
8.印度民主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道路基本特征是:
(1)以建立和发展民主社会主义社会为目标,在各项经济政策和措施的选择与使用上较多地借用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具体做法。
(2)采用渐进主义和议会式的方式推行各项经济方针和政策。
(3)推行混合经济模式,包括建立公营部门与私营部门并行的所有制结构;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实行宽严结合的利用外资政策和进口替代为主的对外贸易政策。
9.印度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目前,印度农业生产的总规模仅次于中、美两国,居世界第三
发展模式:三大革命――“绿色革命”、“白色革命”、“蓝色革命”。
10.进口替代工业化
概念 : 用国产化工业品替代进口品,是为减少对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的依赖,从发达国家的竞争攻势中保护本国幼稚产业,建立本国完整的产业体系而采取的“内向型”工业化战略。
11.出口导向型工业化
概念: 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把所生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向国外出口,以此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即为出口导向型工业化。
12.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印度是亚洲铁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储量分别为250×108 t、83×108 t和28×108 t ,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六和第九位。
1.近代欧洲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欧洲的一些民族语言成为世界性语言,像英语和西班牙语;
欧洲近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和生产管理技术逐渐扩散到全球,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使人类进入了近现代社会;
欧洲不仅产生了资产阶级,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并且把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扩散到全世界;
欧洲的生活方式、宗教、音乐、美术和竞技体育的许多项目传播到世界各地,被人们普遍接受和采用。
2.欧洲一体化发展的社会渊源
地形支离破碎,是政治多元性的原因之一;欧洲多数国家具有临海的地理位置,便于商业贸易往来;商业活动的日趋密切也促进了欧洲各国文化的相互交融;宗教与文化同源,而政治分离;战争给欧洲和世界经济带来严重破坏 ,人们迫切期盼建立起一个“超国家”的机构
3.欧洲推动一体化的国际背景
二战后,欧洲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都大大下降;
美国趁西欧国家需要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援助”和“保护”之际,推行“马歇尔计划”,遏制苏联对西欧的渗透,企图全面控制欧洲;苏联在东欧先后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沙条约组织,对付美国;
美苏两国在欧洲争霸,欧洲必须寻求政治一致性,联合与合作势在必行。追求欧洲的再度辉煌是欧洲一体化的基本驱动力。
4. 欧洲一体化的历程:欧洲共同体、欧共体的数次扩展、欧盟的成立及壮大、欧元诞生、欧盟新一轮的扩展
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呈现出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由西中欧向东欧逐步推进的态势。
(一)欧洲共同体
欧洲联盟的前身是欧洲经济共同体(the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简称欧共体(EEC),包括法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西欧6国。欧共体的目标是消除欧洲的交流壁垒,执行共同贸易政策,建立商品自由流通的关税同盟,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和就业条件。
(二)欧共体的数次扩展
欧共体在经济和政治上的成就强烈吸引着欧洲的其它国家,1973年1月,英国、爱尔兰、丹麦加入,1981年,希腊加入,198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极大地提升了欧共体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1987年7月,对推进欧洲一体化具备历史意义的文件《单一欧洲法令》正式生效,该
包含总结汇报、外语学习、党团工作、行业论文、工作范文、人文社科、IT计算机、考试资料以及世界经济地理试题库及答案解析等内容。本文共4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远东 北美航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