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怎么注册海外信用报告告

使用支付宝花呗借呗 会导致不良征信记录吗
  支付宝花呗借呗、京东白条、微信微粒贷,都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延伸出来的小额借贷产品。那么本质上也是借贷,会上央行征信记录吗?
  花呗逾期可能会有不良记录 但视情况而定
  之前,蚂蚁金服的高管曾经透漏,使用花呗逾期的时间长,逾期金额大的用户,可能会被记录央行个人征信报告上。此言一出,让无数花呗老赖犹如惊弓之鸟。不过,花呗对接央行征信报告的工作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现阶段,是不会上央行征信报告的。但是还是建议各位花呗老赖早日脱掉老赖的帽子。从未逾期过的花呗用户,也继续保持良好的信用。
  借呗、微粒贷逾期可能会上个人征信报告
  使用借呗和微粒贷,借款信息可能会被记录在信用报告里头。因为有卡友反应过,他征信报告里有借呗的使用记录,显示的是小贷公司发放信用贷款。
  不过,卡姐没有借呗和微粒贷,所以无从具体去查证。
  借呗或者微粒贷用户,确实在个人征信报告上能查到这个”小贷公司发放信用贷款”的记录,建议和和贷款一样,要按时还款。不要逾期。
(责任编辑: HN666)
12/07 09:4212/21 15:5112/15 18:2312/15 09:3412/15 08:4512/12 10:2612/11 09:2312/11 06:25
银行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库: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支付宝的芝麻信用分数是怎么算出来的?其评分系统是原创的吗?是否有借鉴境外成熟信用评分系统?
【郭澜的回答(170票)】:
匿了~哈哈,本人不是利益相关哈。
芝麻分核心模块5方面:
1.身份特征(15%)
公安实名认证身份信息信息稳定性……2.信用历史(35%)
信用卡还款历史微贷还款记录水电煤缴费罚单……3.履约能力(20%)
支付账户余额余额宝余额车产信息房产信息……4.人脉关系(5%)
关系圈朋友圈信用水平社交影响力……5.行为偏好(25%)
账户活跃度消费层次缴费层次消费偏好……关于数据来源:
1.当然是阿里的生态系统喽:阿里小贷、淘宝、天猫、B2B业务、新浪微博数据;
2.政府公共部门:公安、工商、税务、移动……等;
3.合作机构:金融机构、同业征信等
具体有哪些数据源我真不知道,目前看来1、2为主,3不多,详细的还请芝麻说说;
具体的数据分布:
550-560大致2%左右,陡峭上升;
610-620大致占在14%左右,最多;
然后平缓下降,740以上的就很小了
所以350-550属于较差;
550-600属于一般;
600-650属于良好;
650-700属于优秀;
700以上就是极好,极好;
根据与外部信用卡账单数据和其他数据对比,分值越高,违约率越低;(所以还是有一定区分能力)
除了芝麻分,应该还会有其他查询的,甚至包括可信环境的查询,包括你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都是通过数据预测的,以及这些信息的使用场景,还有各种黑名单喽;
题外话,目前好像还能通过运营商的数据(基站、通话记录)做更多的预测;
当然未来这些东西自然要你授权才能使用,这是基本原则;
目前看来还是要做成独立的征信平台,他们也很乐意开展深度合作,安全的问题,和具体的评分细节,以及具体的数据来源我真的不知道,我也是透露点大家都能知道的信息。
总而言之,守信的人才是值得交往的人,商业是、做朋友亦是,比较欣赏芝麻说的,让信用成为财富!
【weizhipan的回答(101票)】:
为了这个,我专门打了芝麻信用的客服电话 0571 - 。跟客服美眉聊了好久。把和美眉聊的结果和楼上匿名用户提供的信息以比对,加上与国际通行的 FICO 体系的对比,跟大家汇报一下我的理解,不一定对。
另外,希望芝麻信用官方能够公开评价标准体系,信用评分这个东西必须要公开,经得起检验,才能让大家采用,FICO 就有公开的 。而且,一旦成为事实的标准,那阿里在金融领域的地位会更稳固(作为参考, FICO 在美国是上市公司,市值25亿美金,最大的 Credit Bureau Equifax 的市值是100亿美金)。
在信用评级的系统里面,个人评级的方法,应该都是和 FICO 体系类似的。FICO Score 的体系,是三大 Credit Bureau (Equifax,TransUnion 和 Experian)都用的系统。具体来说,FICO Score 的主要评级要素如下:
1. 违约历史(Payment history),权重 35%。涉及过去的违约记录,例如断供房产被拍卖,被催债(如拖欠信用卡被收账公司追讨)、罚款(法庭判的或者庭外和解都算)、个人破产(这个国内可能没有)、被因为欠税被税务局查封财产(tax lien)等。
2. 债务负担(Debt Burden),权重 30%。这个好理解,就是个人的杠杆率,你欠债越多,评分越低。FICO 具体的算法没有公布,但是信用卡信用额度利用率应该是因素之一,比如你长期都只能还最低还款额和每次还全额,差别肯定是会很大。
3. 信用历史(Length of credit history),权重 15%。就是你有信用记录的时间越长越好。这个很简单,跑长跑是一项能力,一直保持信用记录也是能力。所以,办一张信用卡,也是有好处的哦。
4. 信用种类(Types of credit used),权重10%。这个也好理解。你用过的信用种类越多(信用卡,房贷,消费贷,等等等等),说明你金融知识越丰富,那种每次都全款,不用信用卡,不用贷款的土豪,就要吃亏了。
5. 新申请信用(Recent searches for credit),权重10%。这个就有点难以理解了,之前不是说信用用的越多越好吗?但是,如果你最近突然申请大量贷款,在现金流上,可能会有问题。在这一点上我理解的还不透彻,存疑。
之后,来对比一下FICO Score 和芝麻信用。
1.身份特征(15%)。这个应该是只要实名认证就可以吧?这牵扯到个人隐私的问题,真实性和隐秘性有一个取舍,毕竟,现在中国隐私保护太弱了(想想每天收到的垃圾短信)。
2.信用历史(35%)这个可能是看账户历史和征信系统的数据。支付宝应该是通过数据接口查到人行
的数据,至于人行会不会限制支付宝爬数据,我就不知道了,目测会有限制,银联和银行的人不傻的。
3.履约能力(20%),支付宝能够积累的数据还是有限,房贷,车贷,银行存款信息芝麻信用能看到吗?看余额宝?这个指标感觉不太好,因为,余额宝只是个人资产的一小部分。不过,支付宝系已经很努力了,我们都懂的。
4.人脉关系(5%)。这个就有点那啥了,社交一直是阿里的弱项,这是看你和朋友转账的频率?社交影响力如何判定?这些都是亟待官方回答的问题。
5.行为偏好(25%)。消费方面,应该是看淘宝系统的消费模式,这个应该是支付宝体系的强项,银行有消费记录,但是在挖掘整合能力上应该不如支付宝系。问题应该不大。
和 FICO 的评级要素相比,对个人债务负担,也就是对个人杠杆率的评价是缺失的,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但是因为个人的资产负债情况数据积累太少,短时间蚂蚁金服应该还是没有办法的。分析身份特征,特别是信息稳定性,现在人户分离情况这么多,怎么解决信息真实性问题和与信用关联性问题,希望有人能够给一个比较明确的答案。另外比 FICO 多的是分析人脉关系,这个值得商榷。有钱人身边骗子也多啊。
总体上,芝麻信用的评价体系和成熟的体系来说,还有不少欠缺,不过,确实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尝试,也是为社会信用建设作出的一点基础性的努力,如果支付宝系的关系和银行系的关系能够在一个合理的框架内协调好,信息共享,那么,这个体系是能够成为个人信用评价的公共产品的。马云加油。
参考阅读:
【aeoaeo的回答(7票)】:
前两年阿里搞到了征信系统的端口,权限还挺高,直接通过端口拉信息跑大数据,分析和评估个人信用。这个主要就是以征信系统为基础的个人信用评价系统,和之前的“花呗”一样,有些人没有收到“邀请”,其实就是因为征信系统里面的记录过少,数据还跑不动。
没收到“邀请”人可以试试到征信中心的网站注册个号,看看能不能使用“验证方式”中的“问题验证”。
至于说准确性,就是征信系统+阿里自有的数据(比如收货信息,购买物品的信息,在支付宝进行的水电煤气缴费记录之类)跑出来的信息,看个乐就行了,还社交关系,阿里能有什么社交关系数据呢。
【Taylor小熊熊的回答(3票)】:
谢谢邀请,这是我第一次被邀请,所以好好答一下。
首先真心不知道“支付宝的芝麻信用”是什么鬼,毕竟我们天天坐办公室
做项目很多新出现的东西不是太关注,再加上四大行船太大,真心不好调
头,所以对不成熟的没有受到市场检验的东西一般不会太感冒,毕竟我们
行的风险导向属于“稳健”。
如题所说信用评级,这个我还是知道一点,但是只有一点,一如既往,不
玩高大上,不说专业名词,只说感受只有参考意义。
以前干过对私客户信贷经理,其他的没啥,除了营销点信用卡,这个挺好
完成,(不过现在信用卡下放,柜面什么的都有这个任务了,这种营销都
是老黄历了)最大的就是对私房贷这块,因为公积金处理不在我行,所以
基本都是处理个贷,因为前期跟着跑了跑房地产信贷,那时候房地产挺火
爆的,基本是我们行给房地产开发商贷款,在房屋销售时我们可以专门驻
点,大体上就是摘果子的过程。
那时候处理个人房贷申请,一般就是要做资信调查,行里面有专门的评级
系统,但是基本上就是有不良,就拒绝了,然后介绍客户去民生,听说那
边对于评级没有那么高的要求。
经常有看到,一些小年轻。。。。和我同龄人(真是和大叔混久了,也觉
得自己快退休了)往往因为有信用不良记录被拒绝,还有次折腾的一对夫
妻刚领证就离婚(幸好那时候单身证明可以随意开),那时候给我的影像
就是天天加班录件,特别恨那种曲里拐弯的申请。
后面去了内审,接触了些对公评级系统,不过大体来说还是查问题,其实
行内评级系统我感觉还没央行的那个好用,就是人家央行系统有权限下放
,反正聊胜于无吧,凑活着用。
对于金额较大的,政府性,大型企业这样的放贷,这个信用评级基本就是
摆设,也是实话,政府信用在中国你怎样给人评级。。。即使地方政府不
要脸的情况还是挺多的。
小微企业,我们是有小企业贷款但是平心而论,真心做的不好,可能和四
大国银行对风险导向的原因,这一块商业银行做的还可以的。
最麻烦的就是中型企业了,中型的信贷,我上次问了下一个行长,他说我
行的评级系统,不是决定性因素,而是基本性因素,我比较赞同,评级系
统仅仅是一个门槛,因为我见过太多的案例,评级系统得出来结果完美如
女神,但是实质就是绿茶婊,从头到尾就是个骗贷的,甚至还有些公司前
面几年征信良好,等过几年把额度做大,最后一笔人间蒸发,现在应该叫
这种案例我手头一大堆,要是跟你详细说,三天都说不完,有些案子处理
起来匪夷所思,看来银行是各类人士的目标。
先写到这里。。。。我先看会别的。。。。。
【周韬略的回答(3票)】:
目前阿里取的数据还是相当有限,主要是阿里系的数据,就像我其实比我老婆收入要高一倍,但我老婆就七百多分,而我只有680。我感觉原因可能是我老婆常在淘宝上买东西。
个人征信最大的作用就是为消费金融服务,大数据的很重要的一项实践,会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未来阿里征信能有多大未来就看能取得多少数据,像个人房产车辆,收入,各项消费,银行还款情况等。
【刚健兔子的回答(2票)】:
我是觉得阿里现在未必要现在就对所有人有全面的评分,也不可能做到。目前的内涵应该是“阿里生态圈内评分”,高分其实就是把高富帅从海量屌丝中筛选出来。等以后数据量大了来源广了或者圈子全覆盖了,那时候才有普遍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讲,仍然路漫漫。但是一旦真实现了,那也是社会数据全面打通的时候。
当然,短期内的目标估计是“想要高信用么?来用我家的产品吧”
这点银行应该学习。
===================================
我是这么理解,目前人行的征信系统还是只限于已经发生的资金方面的问题,对预判方面没有做;新发放贷款都是依靠人工来进行判别风险。而现在的互联网企业搞的信用评估都是根据自己拿到的数据自己建设模型然后预测从未有过信贷业务的人的违约概率,其实更类似于保险公司所遵循的大数定律,在小额信贷方面还是有很大意义的。而且也为这部分客户进入人行征信的视野打造了基础。
【张三的回答(0票)】:
1、芝麻信用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高深,仅仅是信用评分的一种。申请贷款需要信用评分,申请信用卡也需要评分,芝麻信用不外如是。
2、芝麻信用的计算过程其实也不需要过多的关注,就是数据分析师根据你以往的历史数据(诚如其它回答提到的)和违约历史算出来的,没有太高深的东西在里面。
3、肯定借鉴了国外成熟的评分系统,因为里面有很多有国外金融或国内外资银行工作经验的工程师。
4、我个人觉得芝麻信用的意义不在于其是如何评分的,而在于这是对我国现有征信的极大补充,首次存在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这是其最伟大之处。像余额宝一样,必将掀起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革新,我认为这才是芝麻信用的意义所在。
【杨亮的回答(0票)】:
信用评分体系要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有几个基本条件:
(一)信用评分体系,这个只是信用评分的基础,这也就是为什么FICO即使公布了它的评分体系一般公司仍然很难与其竞争的原因
(二)信用评分数据的整合能力,这个是信用评分最核心的东西,谁掌握的基础数据越准确丰富,谁就真正能赢得优势
(三)大环境检查能力,这点可能很容易为大家忽视,比如08年金融危机时,实际上信用评分的效果大大降低了,很多信用积分高的人违约率也大大上升了,因此一个更专业的信用评分公司要建立起对金融市场的监测能力。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支付宝海外信用报告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