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部门中期财政规划报告告

当前位置:
&>>& &>>& &>>&
2011年市政府三大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
关于杭州市及市本级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一、2010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决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主动适应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全年各项财政收支目标圆满完成。  全市财政总收入1245.43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22.2%,继续保持在全省“一高一领先”。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71.34亿元,增长28.9%,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53.9%。全市地方财政支出616.58亿元,增长23.8%。预计全市各区、县(市)均能达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2010年市人大批准的市区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503.6亿元;市本级支出预算为147.2亿元;市人大常委会批准的调整预算为市区地方财政收入550亿元,市本级支出151.8亿元。  地方财政收支执行结果:市区地方财政收入589.44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7.2%,增长30%,超收的主要原因是对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营业税的清算入库(详见附表一)。根据现行财政体制计算,2010年市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加上中央税收净返还、省各项补助和转移支付补助区、县(市)及区净上交,预计可用资金 154.73亿元。市本级地方财政支出154.53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1.8%,增长19.3%。(详见附表二)。预计当年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累计净结余2.5亿元。  市人大批准的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为760.65亿元,市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调整预算为876.7亿元,支出调整预算为858.69亿元。执行结果:收入983.5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2.2%,增长116.5%。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922.57亿元。支出970.15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13%,增长108.7%,其中土地出让金支出907亿元。支出超预算较多的原因是将超收收入的土地成本及时拨付,减轻各区资金压力,以及加快了地铁资本金的注入。政府性基金累计净结余22亿元(详见附表三)。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执行结果:收入166.96亿元,完成计划的112.9%,增长16.6%。实际支出144.6亿元,完成计划的101.5%,增长20.2%。当年结余22.36亿元,累计结余192.66亿元(详见附表四)。  上述预算执行数有待省财政决算批复,可能还会有些调整。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均完成年度收支预算(详见附表五、六)。  2010年市本级预算执行和财政运行主要情况如下:  (一)财政收入持续增长,收入质量不断优化  一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重大举措,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同时在价格水平上涨、成品油和烟酒产品税费政策调整翘尾、加强税收征管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全市财政收入在去年突破千亿大关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财政收入呈现几个特征:全省首位度稳步提升,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在全省的占比双双首超25%;收入结构继续优化,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占比提升2.8个百分点;有力贯彻国家税务总局文件,加强房地产业税收征管,土地增值税清算入库额大幅增加,成为地方财政收入增收的主要原因。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大幅增收主要来自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主要原因一是以前年度签订的合同在今年缴纳入库的占全年入库数的2/3,二是三月起实施“分期缴纳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一年”和“首次缴纳比例不低于50%”新政增加全年入库数。  (二)着力推进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转型升级是当前发展的主题词。一年来,我市积极发挥财税职能作用,深入实施“工业兴市”、“服务业优先”、“软实力提升”战略,一方面整合工业发展专项、现代服务业专项和科技发展专项资金31.52亿元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另一方面落实减负解困等税费优惠政策,市区减免税费17.23亿元,大力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  一是着力保障产业发展。工业方面主要有工业技术改造、新型重化工业扶持、太阳能光伏新能源重大成果产业化和研发、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试点、物联网产业发展等,共计投入10.52亿元,着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现代服务业方面主要有宣传推广“世博杭州之旅”、培育“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做大做强旅行社和加快旅游综合体建设等,共计投入2.9亿元,扶持旅游业发展;投资1.8亿元,重点用于兑现金融业奖励政策和网络银行风险池投入。商贸服务业方面主要有特色街区和夜市街建设,加快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空港经济、会展经济等,共计投入1.65亿元,推进新型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文化创意产业方面主要有扶持动漫产业发展和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鼓励优势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发展、实施“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以及文化创意产业信托债权基金投入等,共计2.82亿元,努力打造“全国创意产业中心”。  二是着力保障项目平台建设。坚持“大项目带动”战略,着力保障科学招商,发展外贸外包、引进“大院大所”、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会展招商等投入1.49亿元;国家级试点和基地拓展区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建设投入1.15亿元;深入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投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兑现大企业大集团奖励、培育科技型初创企业、实施科技担保、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等投入6.69亿元。  (三)着力提升生活品质,促进民生持续改善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一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市本级民生支出110.08亿元,增长22.4%,新增财力80.5%用于民生。年初政府承诺“为民办实事”项目资金保障到位,市长预备费主要用于粮库建设、粮食码头建设、粮食储备及食品药品安全检测,各项法定支出均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一是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市本级投入10.14亿元,增长&& 21.58%。其中:支持“一绕四线”高速沿线综合整治、百千工程等村镇生态建设项目3.66亿元,培育了17个高速沿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完成20个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601个重点整治村,创建13家风情小镇;支持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实施强塘工程、城郊河道整治等水利综合保障体系建设1.73亿元;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1.61亿元,启动建设10个设施农业建设项目,推进52个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支持农村教育、文体、旅游事业全面发展,完善农村医疗健康保障制度2.28亿元,实施数字兴农工程,对全市67.4万农户进行数字电视改造;支持农村帮扶工程0.86亿元,安置下山移民农户2271户、7627人,对全市2771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进行补助。  二是持续发展社会事业。科教文卫预算内投入50.31亿元,增长29.6%。其中:科技10.86亿元,增长30.1%,重点推进重大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环境和城市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教育19.78亿元,增长30.2%,重点用于综合性大学、职业技术学校发展,五城区初中学校维修和8所直属学校校舍建设,学前教育发展,名校集团化推进,及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服务平台等;文化体育6.06亿元,增长24.4%,全面启动基层文化站建设、创建全国首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深入开展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医疗卫生13.61亿元,增长30.6%,重点用于推进医疗布局调整和“名院集团化”试点、深化新医改、扩大市域“医保一卡通”联网应用。  三是持续推进社会保障事业。社会保障与就业预算内投入& 24.32亿元、增长22%,政府性基金等投入12.35亿元。着力保障就业长效机制实施,发放农转非人员社保及生活补贴、企业退休人员节日慰问金、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和基本生活品价格补贴,实施城乡养老、医疗保障补贴和重大疾病医疗困难救助等。  四是持续加强住房保障。城市住房专项投入15.9亿元,其中:廉租房购置(建设)、租金补贴等3.48亿元;公共租赁房建设购置6.39亿元;危旧房改善1.81亿元,保障4.9万平方米危旧房重建改善;物业管理工程1亿元,保障5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善;主要道路整治沿线的危旧直管公房整修和历史建筑保护3亿元。  五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市本级绿化环保预算内投入3.33亿元、增长18.5%,政府性基金等投入5.08亿元。其中:建设城北体育公园、上塘河北岸、整治太子湾公园和借地绿化等城区绿化投入3亿元;推进热电和非热电企业脱硫工程改造1.01亿元;加强饮用水源保护7816万元;推进大气灰霾污染整治、机动车污染整治、油气回收治理以及交通干线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及维护等大气污染减排4055万元。  六是持续保障为民办实事项目。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55.38亿元。其中:创建充分就业社区800万元、完善医疗和养老保障制度2.56亿元、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面10.51亿元、缓解交通“两难”28.36亿元、改善空气质量1.42亿元、食品质量安全整治5160万元、提升老小区人居环境10.55亿元、丰富基层文化体育生活1806万元、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5940元、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6056万元。  (四)着力加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有机更新  坚持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一年来,市本级基本建设、城市维护、西湖综保等专项共投入163.73亿元,着力打造“品质城市”,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一是加强城市设施建设。城市建设投入129.41亿元,其中:地方财力基本建设和社会事业投入17.2亿元,重点建设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杭州市科技馆、市第三福利院、杭州技师学院、市第十人民医院、滨江医院、下沙医院等项目;重点加快建设17个城市快速路项目,实施11个打通“断头路”项目,建设整治12类配套道路、提升改造128个城市主次干路项目、建设改造16个给排水项目以及推行垃圾填埋场建设、消防设施、城市过街设施建设、抗灾抢险物资储备库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85.21亿元。安排地铁资本金27亿元。  二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城市管理投入34.32亿元,其中:用于新建扩建13个公交停车保养基地、新建36个公交中心站、新辟4条快速公交线路等“大公交”体系建设14.38亿元;用于保障1362幢庭院改善、154个背街小巷整治、220个截污纳管工程实施,提升改造垃圾中转站和收集车辆以及实施城市亮灯工程等设施改善与提高项目10.21亿元;用于加强道路保洁、垃圾处置、序化整治以及推进数字城管等城市长效管理6.14亿元。  (五)着力加强财政管理,促进管理科学精细  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做好新形势下财政工作的迫切要求。一年来,市财政不断加强财政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坚持勤俭办事、着力提效强能。一是实施《市本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专项资金管理;二是全面推行市级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大力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三是出台《市本级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稳步推进绩效评价工作;四是开展社会团体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治理,助力惩防体系建设;五是清理核实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加强政府负债管理;六是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工程评审,评审项目437个,节约财政资金7.02亿元;七是设立农村公益金,创新和落实财税扶持政策,筹资资金9035万元,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乡统筹建设;八是打造政府采购网上超市,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九是深化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建设,16个财政地税行政审批事项开通网上受理。  回顾“十一五”时期,全市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财政收支稳步增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全市财政收入呈逐年增长的势头,2006年全市财政总收入624.49亿元,2010年已达1245.43亿元,年均增幅达18.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从2006年的301.39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671.34亿元,年均增幅21.8%,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从2006年的48.3%增加至2010年的53.9%。(详见下表)“十一五”时期杭州市财政总收入及地方财政收入情况单位:亿元年份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金额比上年增幅%金额比上年增幅%十一五期间合计
& &4588.32
& &2340.49
& &2006年624.4919.9301.3920.348.32007年788.4226.3391.6229.949.72008年910.5515.5455.3516.350.02009年1019.4312.0520.7914.451.12010年1245.4322.2671.3428.953.9  “十一五”时期,全市实现各年度财政收支平衡,地方财政支出与地方财政收入同步增长。2006年全市地方财政支出275.48亿元,2010年已达616.58亿元,年均增幅20.9%。其中市本级支出从2006年的76.66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54.53亿元,年均增幅17.8%,市本级民生支出从2006年的51.4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110.08亿元。(详见下表)&“十一五”时期杭州市地方财政支出、市本级地方财政支出及民生支出情况单位:亿元年份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市本级地方财政支出市本级民生支出金额增幅%金额增幅%金额民生支出占比十一五期间合计
& &2145.63
& &2006年275.4815.676.6612.751.4067.12007年335.7121.988.6815.758.8666.42008年419.6725.0105.719.274.6470.62009年498.1918.7129.5122.589.9369.42010年616.5823.8154.5318.3110.0871.2  2010年及“十一五”时期财政预算任务的圆满完成和财政改革工作的有序推进,促进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但也要看到,我市财政增收的可持续性仍需进一步巩固,公共服务均等化仍需进一步推进,面对“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挑战和任务,我们更应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争取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起好头、迈好步!  二、2011年市本级财政收支预算草案  2011年是我市在“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起步之年,从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来看,2011年的经济形势将比2010年更为复杂。从国际上看,全球经济复苏的动力在放缓,国际资本市场短期资本流动加剧,各国货币政策冲突不减;从国内看,流动性回收和房地产市场调控等稳定价格总水平的措施与经济增速不可避免地存在冲突;从我市看,面对政策性增收因素减少和经济转型过程中带来的财源结构性调整,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压力更加明显;面对民生保障方面的刚性需求,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任务更加艰巨;面对国家税制改革可能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财政收支平衡的难度更加突出。  我们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履行好财政职能,为巩固经济成果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做出更大努力。据此,2011年我市财政预算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省、市委的部署和要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助推发展方式转变;保障民生重点支出,助推社会事业发展;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助推生态城市建设;完善财税支农机制,助推城乡统筹发展;依法理财科学管理,助推财税体制完善。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编制2011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如下:  市区地方财政收入660亿元,增长12%(详见附表七)。  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171亿元,增长10.7%。其中,用于民生的支出123.49亿元,增长12.2%,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2.2%,新增财力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为81.4%;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和支农等法定支出安排均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详见附表八)。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计划585亿元,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550亿元。支出计划603.7亿元,其中土地出让金支出568亿元。(详见附表九)。&  市本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计划171.85亿元,增长2.9%;支出计划165.66亿元,增长14.6%(详见附表十)。  今年在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市本级预算草案的同时,还附上市级111个部门预算草案,请各位代表审阅。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也一并提交大会审议(详见附表十一、十二)。  根据我市“十二五”财政发展规划,预期至2015年我市财政总收入将达2400亿元,年均增长1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预期达1300亿元,年均增长14.1%。预期至2015年市区(含萧山、余杭)财政总收入将达216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50亿元。  预期至2015年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将达1100亿元,年均增长12.3%;其中市本级支出将达270亿元,年均增长11.8%。  预期至2015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支规模为1300亿元,其中市本级为650亿元。  三、2011年财政工作主要任务  2011年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完善政府财力资源的配置,发挥财政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根据政府工作总体要求,将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助推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主线,贯穿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重点扶植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工业、文化创意产业,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杭州特色“3+1”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安排14.26亿元推进工业和信息产业发展,比上年增加(下同)3.05亿元;二是安排7.1亿元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增加1.1亿元;三是安排4.11亿元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增加1.29亿元;四是安排8.96亿元推进服务产业发展。  其中市政府确定的十大产业发展资金2011年安排17.08亿元,十二五期间按每年不低于10%的增幅安排,合计将超过100亿元。  (二)保障民生重点支出,助推社会事业发展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确保三分之二以上新增财力用于民生,重点向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领域倾斜,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安排57.95亿元,增加7.64亿元,加快推进“名城强市”建设。其中文化体育6.9亿元,增长13.8 %,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教育22.18亿元,增长12.1%,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投入,推进优质均衡的杭州特色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科学技术12.5亿元,增长15.1%,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资金保障;医疗卫生16.37亿元,增长20.3%,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二是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安排44.88亿元,增加8.25亿元,关注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促进就业专项资金2.3亿元,积极促进解决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企业退休人员节日慰问、生活补贴、基本生活品价格浮动补贴等15.57亿元;城乡居民医疗保障补贴2.16亿元;农转非人员社保及生活补贴3.26亿元。  三是加大住房保障投入。安排17亿元,建设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进行廉租房租金补贴,开展屋顶绿化整治,历史建筑保护,老旧小区住宅安装电梯及危旧房整治以及推进物业管理工程等。  四是加大人才发展投入。安排2亿元,积极落实《杭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年)》,加大对各类人才开发和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包括大学生、留学人员在杭创业资助、国家和省“千人计划”人选配套资助、新一轮“131”人才工程等。  (三)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助推生态城市建设  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重点支持“环境立市”和城市有机更新,推动节能减排,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扎实推进国家生态型城市建设,打造“品质城市”。  一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保障。安排城市建设支出105.03亿元,重点用于快速路网体系和停车场库建设,缓解交通“两难”问题。  二是加强城市管理资金保障。安排城市管理28.03亿元,重点用于城市管理设施改善,保障背街小巷改善工程、截污纳管工程、庭院改善工程的实施,加强道路保洁整治、垃圾分类处置、工业和生活高耗水设施项目的节约用水技术改造和河道、市政设施长效管理。  三是加强生态城市建设资金保障。安排15.5亿元,重点用于环境保护、生态补偿、城区绿化、水利建设和西湖综合保护。  四是加强公共交通建设资金保障。安排公共交通专项18亿元,财政退库5.84亿元,合计23.84亿元,深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用于政府购买公交服务、出租车油价补贴、服务区节约用水技术改造、建设11个停车场、20个中心站、4条快速公交线路等。此外,加快到位地铁资本金。  (四)完善财税支农机制,助推城乡统筹发展  促进城乡融合互动、优势互补,推动五县(市)和八城区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四农一村”问题,着力提升五县(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富裕程度,加快形成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一是培植支农投入新机制。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财税长效机制,设立城乡统筹发展专项资金,安排16.2亿元,比上年增加10.5亿元,其中10亿元专项用于支持五县(市)农业农村发展。进一步鼓励企业投入农村公益金,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共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是突出支持重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重点支持“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生态环境,重点扶持“中心镇”建设、“中心村”培育和“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加快推进市县联动工程,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支持新一轮“联乡结村”活动和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推进下山移民集聚;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系统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五)依法理财科学管理,助推财税体制完善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服务。  一是坚持优化支出结构。一方面,重点保障调结构、促转型、保民生等方面的支出需要。另一方面,控制行政运行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推进节约型政府建设。公用经费预算定额压缩5%;控制公务接待经费、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用、会议经费等支出。&  二是强化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规范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逐步健全地方融资平台长效监管机制,切实降低和防范财政风险。  三是坚持深化财政管理改革。规范政府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启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转移支付预算,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政府性债务计划,完善政府财政预算体系。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深化“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会计事务管理等改革。提高财政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强化预算编制、执行与绩效评价相结合的机制,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附表下载:  (注:稿中数据均为预计数,待正式财政决算后方可确定,请勿正式对外引用。)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免责声明:本人所有资料来自网络和个人所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注意保护知识产权,如有需要请购买正版图书,请您下载后勿作商用,于24小时内删除,本人所提供资料仅为方便学习交流。 本人如有侵犯作者权益,请作者联系官方或本人,本人将立即删除。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99|
上传日期: 10:42:5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官方公共微信您的位置: &
中期财政规划的预算决策行为分析——基于前景理论的考察
优质期刊推荐河南省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调研报告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河南省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调研报告
||暂无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期财政规划编制说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