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怪,恒大永续债债不是负债吗

40房企举债5828亿 永续债重出江湖恐成利润黑洞
40家房企举债5828亿元
  永续债重出江湖恐成利润黑洞
  ■本报记者 王丽新
  多个融资渠道遭封堵之后,有房企利润&黑洞&之称的永续债和信托资金,开始再度走向台前,甚至其规模可能进一步扩大,成为部分房企熬过本轮调控的重要融资渠道。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同策咨询研究部统计的数据获悉,2017年前9个月,40家典型房企融资额达5828亿元人民币。
  有业内人士称,房企融资渠道目前仍旧收紧,有些开发商已经重启永续债融资,或者加大信托融资额度,未来这些资金的成本将进一步侵蚀利润。
  融资成本升高
  在融资成本方面,同策咨询研究部表示,以9月份为例,上述40家典型房企所有已披露融资成本均高于5%,其中银行口径的中期票据、境内、海外银行贷款利率相对来说较为平稳,而更为市场化的公司债、其它债权融资则利率波动更大。
  具体来看,银行口径中,中南建设为子公司担保融资2.1亿元,期限为3年期、利率为5.23%;公司债方面,9月份仅有的一笔公司债为世茂股份发行的10亿元3年期公司债,利率为5.15%;中期票据方面,仅有的一笔中期票据为泰禾集团成功发行的第二期20亿元中期票据,为3年期利率7.5%。而融资成本最高的一笔为中南建设通过应收款债权转让融资10亿元,期限为3年期,利率为9%。
  值得一提的是,《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随着公司债发行收紧,过去几年一度成为房企&豪赌&式融资的两种融资方式开始再度走向台前,即信托融资和发行永续债。
  永续债再度流入地产
  在同策咨询研究部监测的40家典型房企9月份融资中,信托贷款筹资总额位居第二,较8月份大幅提升(增加501.82%),涉及5家上市房企9笔信托贷款,融资总额等同人民币86.06亿元。而这几家房企中不乏提出3年左右即实现3000亿元销售规模的房企。
  不过,信托融资已经是一些房企常规化的融资渠道。在多个融资渠道被封堵的情况下,开发商也正在拓宽融资渠道,包括尝试新渠道,甚至包括ABS等表外融资方式。
  同策咨询研究部表示,在已披露的数据中,9月份融资成本最低的一笔是中国金茂发行总额2亿美元的优先担保永久资本证券的新证券,起始利率4%;其次,世茂房地产完成发行65亿元资产支持票据,其中优先A级总额为人民币38亿元,票面利率4.5%,优先B级票总额为人民币24亿元,票面利率为5.3%,次级票总额为人民币3亿元;保利地产通过中信&保利地产商业一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完成商业不动产抵押贷款证券化(CMBS),实际收到认购金额35.3亿元,其中优先级资产35亿元,预期收益率为4.88%;远洋集团发行6亿美元永久性次级有担保资本证券,首期利率4.9%。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份以来,绿城中国、远洋集团、中国金茂和华侨城等大型房企都启动了永续债融资。永续债,也叫无期债券,是非金融企业(发行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注册发行的&无固定期限、内含发行人赎回权&的债券。永续债没有明确的到期日期,或者期限非常长,但大部分的永续债都是带有赎回条款的,发行人拥有在条款约定的某一个时间段内按照某种价格赎回的权利。
  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永续债之所以成为利润&黑洞&,在于利率会重设,若不能在一个时间段偿还债务,那么重设的利率将会不断飙升,一般来说,三年后所支付利率可能高达9%,甚至更高。
  众所周期,恒大和碧桂园过去曾发行过数百亿元的永续债,近期因有重归A股计划,恒大已经赎回永续债。但在其规模扩张过程中,永续债曾扮演重要角色,不但是拿地、并购扩张的资金来源,对有些上市公司对外口径而言,永续债可不计入负债,解决了上市房企报表杠杆率问题,让其负债表更为好看。
  但真实杠杆率仍在,尤其2018年房企将进入集中还债期,届时,个别房企的资金链风险或难承受。
责编:马若思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342被浏览134,676分享邀请回答75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今年永续债发行料突破3300亿|债券_凤凰财经
今年永续债发行料突破3300亿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全年来看,截至12月23日,今年中国债券市场已发行或已公告待发行的永续类债券合计已达3367亿元,较去年766亿元的发行量暴涨3倍以上。其中自今年9月份以来,永续债的单月发行量均超过300亿元。
23日,银行间市场共4支中票披露发行文件,其中就有2支是可续期中票。据统计,仅12月以来,已发行或已公告待发行的可续期中票达650亿元,创历史新高,而今年以来,中国债券市场累计已发行或已公告待发行可续期中票或企业债超过3300亿元,较去年暴增3倍以上。市场人士指出,永续债的混合资本证券属性,对于某些企业具有特殊吸引力,对于投资者而言,则提供了一种高评级发行人的高收益投资工具,在供需合力作用下,预计永续债发行规模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月发行量创新高北京顺鑫控股集团、新汶矿业集团23日相继公告称,各将于12月30日发行一期中票。这两期中票均为3+N年的特殊品种,即在债券每3个计息年度末,发行人有权赎回当期中票,若不行使赎回权,则债券继续存续,直至发行人选择赎回时到期。23日,银行间市场新发中票发行公告共4份,其中可续期中票就占到一半。进一步的统计显示,截至12月23日,已发行或已公告待发行的可续期中票达33支,计划发行总额为649.5亿元,已改写国内永续类债券单月发行量的历史纪录。全年来看,截至12月23日,今年中国债券市场已发行或已公告待发行的永续类债券合计已达3367亿元,较去年766亿元的发行量暴涨3倍以上。其中自今年9月份以来,永续债的单月发行量均超过300亿元。发展步入快道无固定期限,类似海外的永续债,包括上述可续期中票在内的可续期债券被称作内地版的永续债。而除中票之外,国内部分企业债也采用可续期方式。例如,2013年10月底,武汉地铁集团发行的23亿元可续期券,没有载明到期日,而是赋予发行人每五年续期五年的选择权,被认为是内地版永续债的破冰之作。据统计,2013年全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的永续类债券只有33亿元,除上述企业债之外,还包括(600795,股吧)的一支可续期中票,该中票也是内地发行的首支可续期中票。2014年,内地永续债发行增长明显,但主要集中在当年四季度;今年以来,永续债发行量轻松跨过千亿关口,虽然四季度发行量仍占据较大份额,但相比2014年,大多数月份的发行量都不低。当前,永续债不仅在时点上迎来一个供给高潮,而且全年整体发行频率和规模明显提高,发展正步入快车道。高评级高收益兼具市场人士指出,发行永续债券是一种类权益的融资方式,在满足特定条件后可计入权益而非负债,有助于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且延长了负债期限,规避了负债额度的限制;相比股权融资,其发行门槛较低,且不会摊薄股东持股比例。此类债券较受高杠杆运营企业的青睐。据Wind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已发行过永续债的企业多是城投、能源、房地产、、化工等领域企业,以国有发行人为主,主体评级多在AA+及以上。永续债的混合资本证券属性,对于高负债、重资产运营企业具有特殊吸引力。当前大型国企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尤其是重资产所属的发行人,尝试发行永续债的动力比较强。与此同时,近年来债市不断走牛,高收益低风险资产日渐稀缺,永续债逐渐受到机构接受和欢迎,也为永续债市场快速发展奠定基础。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永续债理论期限长,流动性差,票面利率往往高于同评级的普通中票或企业债。而经过去年以来的数轮行情,债券收益率大幅走低,永续债的绝对收益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交易员指出,永续中票的利率比肩定向票据(PPN),又属公募品种,且利率下行趋势下发行人赎回动力强,实际期限不会太长。在钱多缺资产格局下,越来越受到配置机构的欢迎。随着需求端扩容,供给自然不成为问题,在供需两端的合力推动下,预计未来永续债发行规模仍有提升空间。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29522
播放数:289694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永续债迎来供给小高峰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责任编辑:
财经关键词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前三季3成利润遭永续债侵蚀 首开股份为何再发50亿永续债?
11月23日首开股份发布公告,拟发行不超过50亿元永续中票。但据测算前三季度公司超3成利润遭遇永续债利息侵蚀。
每经记者 庞静涛
永续债因不计入负债,深得房企喜欢。11月23日,首开股份发布公告,拟发行不超过50亿元永续中票,即永续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自2015年8月以来,首开股份已经发行三期永续债,共计约90亿元,初期利息在5.5%-7.5%之间,此后利息甚至高达12%;而同期,公司债年化利率则在3.57%-4.8%之间。
但永续债在美化负债率的同时,也可能大量侵蚀利润。《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公开数据测算,前三季度,首开股份超3成利润或遭永续债利息侵蚀。
3成利润受损?
截至目前,首开股份已经分三期发行永续债90亿元。2015年8月,首开股份首次发行永续债,前两年利率为7.5%,第三年开始协议上浮。此后,首开股份发行的永续债初始利率有所降低,2015年12月,二期永续债前三年利率为6.9%,第四年之后每年增加3个百分点。今年5月,首开股份新发行永续债前三年利息降为5.5%,此后,第四年为 8.25%,第五年起为12.37%。
以此计算,截至2016年9月,首开股份因为永续债需要付出的利息约为3.79亿元;当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5亿元,占比31.45%。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11月期间,首开股份共发行三期公司债,年化利率在3.57%-4.8%之间。记者简单算了一笔账发现,如发行三年期以内的债务,每10亿元公司债和永续债之间的利息差最多可差4000万元。如债务期限达到五年,最大利息差则为9300万。
以首开股份三季报数据为基础,如果将140亿元永续债计入负债,其资产负债率将由78.16%上升至93.75%,增加近16个百分点。
可见,即使不被计入负债的永续债可以美化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但企业不得不为此支付并不低廉的利息,前三季度,首开股份超3成利润就遭遇了永续债利息的侵蚀。
缘何钟情永续债?
追溯到2013年,首开股份彼时已经受到资金和债务困扰。有报道显示,截至2013年底,首开股份借款总额逾400亿元,当年需支出利息高达31.69亿元,而据其年报显示,首开2013年实现的净利润却也只有12.89亿元。
此后,首开股份通过兜售项目和放缓拿地节奏,并加快销售,奏试图缓解资金困局,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2016年。
中信证券的报告显示,2015年一季度至2016年的一季度,首开股份经营性现金流均呈现净流出,核心原因是公司积极拿地。记者注意到,截至2016年的三季度,该指标依然是净流出。
今年二季度,首开集团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尽管楼市行情向好,公司依然保持谨慎,加快项目的推盘,并谨慎拿地。至2016年10月,首开股份新增项目为9个,2013年同期取得项目为17个。
为分散风险,首开股份像市场上其他房企一样,通过合作开发来拓展项目。其获得的9宗土地中,有7块为联合开发。上述首开集团内部人士曾向记者透露,公司也参与过长三角热门城市地块的竞逐,但未能有收获。
此外,为降低负债和改善公司现金流,首开股份拓展融资渠道,通过定向增发获取资金。6月,首开股份向大股东首开集团及安邦保险等五家公司定向增发,合计融资40亿元。
可见,首开股份钟情,跟永续债存在的巨大利息差不无关系,而这有助于帮助企业归还银行欠款、补充项目建设资金,改善项目流动性。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欢迎关注每日经济新闻APP
Copyright (C) 2018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北京: 010-, 上海: 021-, 广州: 020-, 深圳: 9, 成都: 02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类永续债不计入负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