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和运用财务会计原则的运用的重要性原则

会计中重要性原则量化分析
> 会计中重要性原则量化分析
会计中重要性原则量化分析
&&&&来源:毕业论文网
  摘要:重要性原则是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之一,在会计核算和审计业务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介绍了重要性原则的应用,指出重要性原则的量化是一项必要的工作。
  会计信息从经济业务发生到最终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经过两个环节:一是企业本身;二是企业外部审计机构。这两个环节都需要应用重要性原则,会计人员运用重要性原则是对会计信息是否单独提供或揭示进行首次判断;注册会计师运用重要性原则最终为了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可以看出重要性原则关系到会计信息的质量,关系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在会计信息失真的当今社会,正确理解和合理运用重要性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会计中重要性原则的量化
  在会计核算中重要性原则与会计信息成本效益直接相关。坚持重要性原则,就能够使提供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对于那些不重要的项目,如果也采用严格的会计程序,分别核算,分项反映,就会导致会计信息的成本大于收益。重要性原则认为对于不影响决策的经济业务和事项,无须在会计报表或会计记录中单独反映,重要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会计记录成本和财务报表的准确性与使用者的相关性之间进行权衡,确定哪些业务和事项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或是无关紧要的。在一般人看来,会计提供的信息越多,会计人员就越负责,其实当陈报的信息过多时,真正相关的项目就有可能被掩盖,冗长而繁琐的信息会影响到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会计准则指出在实务中判断项目金额的重要性时,应当以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净资产总额、营业收入总额、净利润等直接相关项目数字作为比较基础,并考虑其他相关因素。
  我国对一些特殊的事项和业务的重要性的数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举例如下:1.主要投资者个人的确定:间接或直接控制一个企业10%或以上表决权资本的个人投资者为主要投资者,包括自然人和法定代表人。2.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中对重大影响的定义: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利,但并不决定这些政策。当一方拥有另一方20%或以上至50%表决权资本,或者一方虽然只拥有另一方20%以下表决权资本,但实际上具有参与财务和经营决策的能力,一般认为对另一方具有重大影响。3.投资核算时根据持股比例决定成本法还是收益法。通常情况下,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下表决权的,则认为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或无重大影响,该情形使用成本法。4.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区分。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且使用期超过2年的作为固定资产。5.分部报告的编制考虑重要性原则。如10%重要性标准,达到75%的要求;数量要求&&&最多10个。6.中期财务报告的编制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企业重要性程度的判断应当以中期财务数据为基础,而且重要性原则的应用应当保证理解企业中期末财务状况和中期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相关的信息。7.会计报表的项目列示也体现了重要性,如:固定资产项目的列示。8.会计报表附注中涉及到重要性的项目有11个方面,而这正是有助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会计信息。如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或有事项的说明、资产负债日后事项的说明、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的说明;企业合并、分立的说明等。会计机构将重要性原则的使用权下放到会计人员,而同时又强调执行这一原则的重要性,这对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相关性带来了冲击。首先重要性与否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导致了一些会计事项处理的非规范性,导致一些反映不重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帐户异常。
  例如&其他应收款&科目的骤减。其次在一些业务中重要性原则缺乏一种操作性界限。例如:在计提八项减值准备时,资产减值多少才应当确认?再如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发生可能对其股标市场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时(如公司发生重大债务或公司发生重大的投资行为或购置金额较大的长期资产),应当编制重大事件公告书向社会披露,但重要性标准是什么呢?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我们不仅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更重要的是加强对重要性标准的研究,我们不可能对每种业务都制定重要性标准,但可以制定一个适应大多数情况的数量判定标准。在美国有人提出了称为&咨询的方法&,即对于净收益相关项目的&咨询&(比率)。L.A.伯斯特认为以税后净收益的10%~15%的较宽范围作为判断什么是重要的和不重要之间的区别点。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关于重要性的讨论备忘录中,也提出了类似的一个基于咨询方法来判断重要性的定义,这个定义表述如下:&如果现实的或潜在的效果的数额等于或大于相应的财务报表中的数额的10%,则这种情况被视为是重要,如果现实的或潜在的效果的数额是相应的财务报表中的数额的5%~10%之间,这种情况是否具有重要性就应视情况而定。&还有一种方法由A.拉帕波特(A.Rappaport)倡导的,他认为重要性标准应是一个财务上的趋势平均数。通过计算某个账户数额的趋势平均数来确定其重要性水平。这无疑给我们指明了研究方向。
  二、审计中重要性原则的量化
  审计工作中,应用重要性的原则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和保证审计质量。注册会计师对于重要性所要求的职业判断高于会计人员的要求,一是因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采用了抽样审计,由样本特征去推断总体特征,重要性使用的不当会影响审计结论;二是注册会计师需要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环境还要考虑被审计单位的经济环境、行业环境来进行重要性判断,而会计人员仅需考虑企业的影响因素;三是过高或过低的重要性水平对注册会计师都不利。在审计准则中,我国对重要性的运用比会计准则规定的比较规范,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运用重要性原则的情形有二:一是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此时,重要性被看作是审计所允许的可能或潜在的未发现错报或漏报的限度,即注册会计师在运用审计程序以检查会计报表的错报或漏报时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二是在评价审计结果时。此时,重要性被看作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以及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和决策的标志。并且指出评价审计结果时的重要性水平可能不同于编制审计计划时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审计准则中对运用重要性原则提出了一般要求,并对重要性的金额和性质也作出了一些规定:一般说来,金额大的错报或漏报比金额小的错报或漏报更重要;但有些错报或漏报从量的方面看并不重要,从性质方面却是重要的。例如:
  (1)涉及到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或漏报。因为舞弊与违法行为反映了管理当局或其他人员的诚实和可信性存在问题。对于会计报表使用者而言,蓄意错报或漏报比相同的金额的笔误更重要。
  (2)可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或错报。
  比如,某项错报或漏报使得企业的营运资金增加了几百元,从数量上看并不重要,但这项错报或漏报使营运资金从低于贷款合同规定的营运资金数变为稍高于贷款合同规定的营运资金数,这就影响了贷款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所以是重要的。
  (3)影响收益趋势的错报或漏报。例如,某项错报或漏报使收益每年递增%的趋势变为本年收益下降1%,使盈利变为亏损等,就具有重要性。
  (4)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如果发现现金和资本账户存在错报或漏报,就引起重视。
  (5)注意小额错报或漏报可能累计成大额的错报或漏报。在审计过程中,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判定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其计算方法有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两种。固定比率法在选定判定基础后,乘上一个固定百分比,求出重要性水平。这个百分比是多少,世界各国的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都没有作出水平,百分比在实务中的指南是:税前净利润的5%~10%(净利润较小时用10%,较大时用5%);资产总额的0.5%~1%;净资产的1%;营业收入的0.5%~1%。如果同一期间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注册会计师应当取其最低者作为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账户和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方法有分配和不分配的两种方法,在实务中,很多注册会计师选择资产负债表账户作为分配的基础,国际上许多会计公司采用不分配的方法。尽管审计准则对重要性有比较完备的规定,但在使用上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1)对从数量上看似不重要但性质重要的错报,审计人员可能因这些错报未达到重要性水平而误以为&不重要&,未予以足够的重视,这种错报使审计人员期望的或可接受的审计风险过高,从而不能发表客观的审计报告。针对这类错报是否要计入重要性水平,还是单独要求被审计单位必须作出改正?为了判断这类性质上重要的错报,还需对这类错报作出更详细的规定?
  (2)若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没有超过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但性质很严重,或者账户余额层次的错报或漏报超过了分配给该账户余额层的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发表什么意见等。
  三、建议
  会计信息的供给由会计、审计人员分别在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规范下完成,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运用重要性原则。但重要性毕竟是抽象概念,用以指导具体实务工作,难免不会给实务工作带来不规范性,故准则制定机构应将重要性这一概念向具体化靠拢,分别从量上(写作论文如规定一个百分比)和性质上(如列举法)作出规定,且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新现象的出现,定期改动。重要性判断本质上是主观判断和职业判断,提高会计、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就显得重要,从而达到改善会计信息供给质量的目的。
会计中重要性原则量化分析相关推荐浅论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成本会计-论文联盟
您好,游客
背景颜色:
浅论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
浅论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中的运用分析
 摘要:正确理解和运用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会计核算, 提高工作效率,文章在论述重要性原则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 并指出运用重要性原则需提高会计人员判断能力、增强信息披露。  关键词:重要性原则 成本会计 运用 职业判断    重要性原则是会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在会计和审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它的运用强化了对关键性问题的核算、简化了核算工作、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因此受到广泛的重视。笔者着重分析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以期达到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认识。  一、重要性原则的内涵  (一)重要性原则的判定  从会计角度看,我国会计准则并没有对重要性原则给出明确的定义,只是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那些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 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分别核算、单独反映、力求准确、作重点说明,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而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致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情况下,可适当简化处理、合并反映。在评价某项经济业务的重要性时,应当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综合进行分析。从性质方面来说,当某一事项有可能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时,就属于重要项目;从数量方面来说,当某一事项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可能对决策产影响,因而也是重要的。  (二)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分析  1、运用重要性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  从会计是企业适应生产和加强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这个角度来看,会计核算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会计核算又需要支付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对所有会计事项的处理一律不分轻重主次和繁简详略,采取完全相同的处理方法,全面详尽进行核算必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会计核算的成本,抵消会计管理带来的效益甚至让企业得不偿失。在会计核算中坚持重要性原则,能够使会计核算在全面反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加强对经济活动和经营决策有重大影响和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性问题的核算,有助于简化核算,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重要性原则,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抓住关键点  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虽然越详尽的信息越有利于其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是如果会计信息不分主次,有时反而会影响使用者对信息的正确理解,影响决策。那些对经营决策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事项对其决策更为重要。  3、运用重要性原则需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  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更充分地体现了以原则为导向的制定基础,需要大量运用职业判断。在基本准则中对 于重要性原则定义是模糊的,如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但对重要性的标准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把握重要性水平,从而正确披露会计信息,只能通过会计人员根据相关性、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作出的主观判断加以确定。  二、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账户设置  对于制造费用,如果发生在基本生产车间,必须先通过专门的账户&制造费用& 进行核算,月末再根据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进入&生产成本& 账户, 而如果发生在辅助生产车间,则可以不用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核算, 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进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账户,原因是相对而言基本生产是重要的必须详细反映,辅助生产是次要的可以简化反映。  在给生产成本账户设置成本项目时可根据重要性原则调整,一般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设置专栏,但若企业发生的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很多,可增设&废品损失&、&停工损失& 成本项目;若企业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较多,可增设&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等。再如,若企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较高,使得直接人工成本所占比重较低, 则可不单设&直接人工&成本项目,只设置&直接材料&和&加工成本&两个成本项目。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直接分配法、成本分配法和顺序分配法均体现了重要性原则的运用。  1、直接分配法  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不互相分配费用。这种方法计算简单, 但由于不考虑各个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互相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导致分配结果的准确性差,因此主要适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较少的企业。这是因为当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较少时,不考虑它们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对成本分配结果的影响较小, 这时既不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又可简化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工作,符合重要性原则。  2、计划成本分配法  指根据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劳务数量及其计划单位成本,计算为各车间、部门提供服务的产品和劳务数量应分配的费用。对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实际成本与按计划成本计算的分配额之间的差额,由于对成本计算影响较小,按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核算,可不再按受益比例进行分摊,而直接增加或冲减管理费用。
欢迎浏览更多 →
相关文章 & & &
本栏目最新更新文章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内容分类导航会计重要性判断的再认识--《厦门大学》2003年博士论文
会计重要性判断的再认识
【摘要】:
本论文的目的是针对实务上企业管理当局利用重要性原则影响财务报表公允表达的不当会计行为,以及会计审计人员执行重要性判断的偏差等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对策。本文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对重要性概念的本质、特征以及重要性判断的决策过程进行理论分析。
财务报表的使用者需要注册会计师提供独立公正的审计查核,以确信企业所编制的财务报表没有重大的错报或漏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服务并不保证财务报表完全没有错报或漏报,因而,注册会计师都要在审计报告中明确陈述“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并)合理确信财务报表无重大不实表达”。这项陈述表达了,提供财务报表的管理当局及提供审计服务的注册会计师,对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只给予合理的保证。所谓“合理保证”,简单地说,就是财务报表的提供及审计服务只保证重大会计事项的正确性及完整性。就此观点,重要性判断对财务报表能否公允表达的影响可见一斑。因而,早在1975年FASB成立之初就曾指出:“若要以精简清晰的形式、既经济又及时地提供财务信息,重要性的概念是极其重要的”。然而,这条划分有限责任的重要性界线应当如何确定,才能同时满足会计信息供需双方的需要,是研究重要性判断时的主要课题。因为划分不当形成的“期望落差”,可能给会计信息提供者带来法律责任。
本文的研究分析认为:
重要性概念的本质是主观模糊的个人感受,而会计重要性概念是以报表使用者主观的感受来定义的。因而,从运用重要性概念的会计审计人员(以下简称会审人员)的角度来看,重要性的概念有主观与客观之分,也有基本概念与派生概念之别。财务会计中财务报表的编制,以及审计中财务报表的查核,都需要运用重要性概念;但财务会计中重要性原则的运用,主要是用于过滤筛选不重要的会计数据,以节约信息生产成本,并增强报表的可理解性;而审计中重要性原则的运用,则是为了辨识重大会计信息,以控制审计风险,并有效率且有效果地完成审计任务。两个领域中的重要性存在着差别。此外,财务会计中重要性原则的运用,同时兼具积极作用及消极作用。在进行重要性判断时,首先应当强调的是兼顾质量因素与数量因素,尤其是以往在实务里长期受忽略的质量因素,更值得特别强调。其次在判断时,应从整体报表的高度做全盘的分析考量。此外,本文还尝试提出了能够充分诠释重要性判断决策过程中质量因素和数量因素交互作用的理论,以及诠释重要性水平期望落差长期存在的理论。
全文共分六章。兹依本文结构依序说明各章主要内容:
第一章“导论”。本章主要论述重要性判断的应用现况和问题,并说明本文
的研究动机,接着肪列本文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
第二章“重要性档案的考察”。本章按照时间顺序,先后介绍并评论各权威
机构和学者对重要性概念的提法,并以1973年FASB的成立划分早期与近期的
研究文献。早期档案文献是将重要性概念局限在会计工作及编制财务报表时实施
的重要性原则,以节约成本及重点报告。在现代会计资料数量暴增,而且又必须
在时限内经济有效地提供易懂的财务报表的情况下,会计审计人员就必须更善于
运用重要性原则。尤其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工作更是处处都必须仰赖重要性判
断。接着,本章回顾中国大陆、美国、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法规或准则对
重要性的规范。其中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针对实务中应用重要性原则的种种弊
端,于1999年发布的SAB99《重要性》最具重要意义。
第三章“SAB99对重要性的新看法及其对实务的新挑战”。SAB99公告中强
调下列三点要旨:第一,重要性的判断应当同时考虑数量因素和质量因素,尤其
是目前在实务中被长期忽略的质量因素:其次,质量因素与数量因素的交互作用
常使小金额项目或看似不重要的项目变成重大项目;第三,企业管理当局有意安
排的错漏报,无论金额的大小均应视为重大项目。然而,对上述SAB99的规定,
大部分的商务律师都认为有矫枉过正的可能,并给会计实务界带来新的挑战和压
力。接着,本章以美国安然能源公司破产案及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巧账案两个实际
案例说明了SAB99的问题所在。同时,配合下列范例的解析来说明质量因素如
何影响重要性的判断:(l)错漏报项目虽肇因于会计估计但导致净利润由盈变亏;
(2)选择性调整不重要的错漏报;(3)分类错误但不影响净利润;(4)“或有
损失”的披露及其披露的成本效益。最后,本章介绍及评价了实务上量化重要性
水平初步判断数的若干通行方法。重要性概念在财务会计及审计应用中的快速演
变,导致了理论研究的落后。因此以下各章将以比较分析、归纳推论的方法来考
察重要性概念的本质内涵与概念外延。
第四章“重要性理论的比较分析研究”。本章的讨论以FASB及IASC对重
要性的正式定义为标竿,并将其视为“基本定义或概念”和“原始概念”。这些
理论上的定义,是以使用者的观点来定义的。然而,重要性概念的内涵本质是主
观性的模糊概念。因而,理论上合乎逻辑的推论,在现实世界里往往受限于当时
人类科技能力或心智能力以致于无法做到,从而不得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3【分类号】:F230【目录】:
第一章 导论15-26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动机15-20
一、 重要性判断的应用--现况及问题15-19
二、 研究动机19-20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20-21
一、 档案考察研究法20
二、 理论比较分析研究法20-21
三、 探索研究法21
第三节 用词辨正与对照21-26
一、 用词辨正21-24
二、 两岸用词对照24-26
第二章 重要性档案的考察26-51
第一节 主题说明27-28
第二节 重要性的沿革28-36
一、 重要性原则的早期提法28-30
二、 重要性的近期提法30-36
第三节 法规或准则对重要性的规范36-50
一、 中国大陆会计和审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36-43
二、 美国会计及审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43-46
三、 台湾地区的会计和审计规范的有关规定46-50
第四节 本章小结50-51
第三章 SAB99对重要性的新看法及其对实务的新挑战51-76
第一节 SAB99对重要性的新看法51-54
一、 SAB99对重要性概念解读的新看法51-54
二、 对会计实务提出新挑战和压力54
第二节 重要性判断的范例解析54-69
一、 实务中重要性判断存在颇多问题55-58
二、 范例解析58-69
第三节 实务的经验法则法69-75
一、 实务上通行的方法69-73
二、 实务经验的呼吁--披露重要性水平73-75
第四节 本章小结75-76
第四章 重要性理论的比较分析研究76-121
第一节 重要性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比较分析76-105
一、 重要性概念的内涵77-83
二、 重要性概念的外延83-105
第二节 重要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比较分析105-110
一、 重要性原则与成本效益原则105-109
二、 重要性原则与谨慎性原则109
三、 重要性与重要性原则109-110
第三节 重要性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110-113
一、 重要性与可能性110
二、 重要性与相关性110-111
三、 重要性与完整性111
四、 重要性与财务报表精确度或审计精确度111-112
五、 重要性与简明财务报表112
六、 重要性与信息的质量112-113
第四节 重要性原则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113-117
一、 重要性原则的作用113-114
二、 信息科技的发展对重要性的影响114-117
第五节 本章小结117-121
一、 决策“亚概念”的转化117
二、 “使用者受影响”程度的解释理论117
三、 基本概念与派生概念之间的招讼缺口117-119
四、 概念框架的总结119-121
第五章 各国文化差别对重要性水平评估的影响121-135
第一节 会计发展的社会文化维度与会计价值观121-127
一、 与会计发展有关的社会文化维度122
二、 会计价值观122-123
三、 文化维度与会计价值观123-127
第二节 根据各国的会计文化特质推论其重要性水平127-134
一、 社会文化因素对重要性水平的影响127-128
二、 推论的假设前提128-132
三、 部分国家及地区文化特征与重要性水平的考察132-134
第三节 本章小结134-135
第六章 会计重要性概念诠释的新探索及建议135-157
第一节 重要性判断的关键:重要程度135-141
一、 什么是“重要程度”135-136
二、 重要程度的组成因素136-141
第二节 质量与数量分析模型141-145
一、 投资理论的财务报表分析模型--质量因素的影响141-143
二、 无差异曲线分析模型--质量因素与数量因素的综合影响143-145
第三节 模糊集合理论对会计重要性的新认识145-154
一、 模糊理论简介145-151
二、 模糊理论处理的客体与重要性的基本概念151-152
三、 应用模糊理论诠释重要性概念152-154
第四节 有关会计重要性的几点建议154-157
一、 准则制定方面的建议154-155
二、 会计教育方面的建议155-156
三、 对证券监管机构的建议156-157
结束语157-159
一、 本文的主要结论157-158
二、 本文的不足之处和后续研究方向158-159
参考文献159-16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道扬;[J];财会通讯;1999年02期
阎达五;李勇;;[J];财务与会计;2002年05期
刘峰;[J];会计研究;2001年07期
朱文;[J];上海会计;2001年01期
吕春峰;[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卢永华;[D];厦门大学;200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田小媛;[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李晓玲;丁佳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丁春贵;曾小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葛勤;;[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胡丽萍;游晓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胡丽萍;;[J];安徽建筑;2006年04期
王薇;[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陈超;唐琰;李敏;;[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程湛;罗华伟;季正韵;;[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2期
汪允文;;[J];安徽水利财会;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容华;刘国华;;[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高绍福;;[A];年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张白玲;章颖薇;;[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孙彩;;[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邵军;;[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王瑞洪;;[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冯文滔;陈良华;;[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郑新鹰;李志远;苏少卿;刘新颖;;[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周善文;李昊;;[A];舞弊的防范与检查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审计分部课题组;;[A];全国内部审计理论研讨优秀论文集(2010)[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晓艳;[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邓红平;[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赵宇凌;[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张晓东;[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翟胜宝;[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孙翯;[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曾月明;[D];东华大学;2011年
高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黄寿昌;[D];南京大学;2011年
吕志明;[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伟大;[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姜春碧;[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李明;[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张阳;[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孙淑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王瑞;[D];湘潭大学;2010年
刘文仲;[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杨景;[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张礼文;[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朱顺熠;[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志忠,陈龙;[J];经济研究;2000年12期
刘峰,林斌;[J];会计研究;2000年02期
陈信元,叶鹏飞,薛建峰;[J];会计研究;2000年08期
李若山;[J];会计研究;1999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范唱白;;[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18期
张小楼;;[J];新经济杂志;2007年06期
杨荣美;[J];财会研究;2002年09期
陶亚文;[J];审计研究;1997年04期
魏亚平;[J];广西会计;1998年06期
田慧芬;[J];经济师;1998年08期
王敏;[J];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刘春泉;[J];农业科技管理;2004年01期
李爽;[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谢贵荣;;[J];电力技术经济;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公木;;[A];上海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研究会三届常务理事会论文选编[C];2004年
撒应禄;钟辉;张军;;[A];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占美松;;[A];当代会计评论(第2卷第1期)[C];2009年
宋莉莉;邵福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郑柱泉;;[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袁德芬;;[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管强;;[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陈瑜;;[A];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桑红;;[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新夫;戴捷敏;;[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陈韶旭;[N];文汇报;2008年
赵慧;[N];中国船舶报;2008年
闽发证券信息中心 叶信才;[N];证券时报;2002年
于扬;[N];证券时报;2007年
周明;[N];中国证券报;2008年
高志谦;[N];中国财经报;2008年
王欣;[N];财会信报;2005年
张杰 见习记者  吴颖;[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赵洛怀;[N];江苏经济报;2004年
张新民;[N];中国经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叶清辉;[D];厦门大学;2003年
陈红;[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陈红;[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周萍;[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林淑娟;[D];复旦大学;2010年
杨翼飞;[D];厦门大学;2006年
占美松;[D];厦门大学;2009年
杨宇;[D];厦门大学;2007年
周洋;[D];复旦大学;2007年
吴克亮;[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夏洪智;[D];西华大学;2009年
方萍;[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魏明良;[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姜慧明;[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李铭;[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刘霁雯;[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刘建华;[D];吉林大学;2005年
潘兴丽;[D];吉林大学;2006年
刘继红;[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崔一博;[D];吉林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务会计原则的运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