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锐风电为什么业绩比金风科技业绩差那么多

华锐风电金风科技领头变脸 六成风电股业绩预减 _ 东方财富网()
华锐风电金风科技领头变脸 六成风电股业绩预减
作者:于南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2月7日,A股即将进入年年报的密集披露期。可想而知,由此引发的年报行情必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的市场关注焦点。  然而,从目前A股已发布过半的年度业绩预告来看,一些曾经炙手可热的行业或许会令投资者失望,风力发电板块就是其中之一。  数据统计,截止发稿前,29家发布了2011年年度业绩预告的风力发电相关个股中,仅有11家预增,17家预减尚不能确定。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业绩预减的17家风电企业中,行业龙头也分别以下降50%以上、下降50%-100%而榜上有名。  多因素导致风电业绩变脸  “并网难”亟待解决  华锐风电公告显示,公司2011年盈利28.56亿元,2011年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产品销售价格下降、销售收入减少导致毛利率下滑,以及部分项目建设延期导致销量和净利润减少。  而早在去年10月,公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季度报告就曾预测,公司2011年年度业绩预减,2011年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幅度50%-100%。与此同时,公司2011年三季度归属股东净利润同比下降74.92%,2011年上半年归属股东净利润同比下降59.85%。对此,金风科技透过公告表示,业绩变动的原因为风电行业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风电机组价格下降。  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不约而同的出现业绩下滑显然起着行业“晴雨表”的作用,更何况,两大巨头为对业绩下滑的解析都几乎如出一辙。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造商必然面临低价竞争挑战,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利润的降低。相对于当年产品供不应求的时代,自然感觉“日子不好过”。  金风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武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介绍,“今后会有相当一部分风电制造企业迫于资金、技术、成本和市场营销的压力,不得不”关、停、并、转“,最终形成少数大型制造商一统市场的局面”。  除行业自然规律外,包括武钢在内诸多业内人士都承认,在过去两年间风电行业发生了30余起恶性事故,对开发商投资收益产生重要影响。接近金风科技的人士透露,“由于去年部分风机在低电压穿越方面的缺陷引起了一些事故,致使电网提出严格的并网要求。同时,项目审批也相应受到延缓。这些都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这一始终困扰风电业发展的“并网”难题至今没有解决,以至于德意志银行在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都指出,中国能否实现2015年及2020年风电发电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网传输能力的增长。同时它还指出,2011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20GW,其中实现并网的只有16GW.  “十二五 ”期间  风电业将理性发展  这份报告预测,2012年底,我国将有大约5GW的闲置装机容量等待并网,这种情况将有可能持续到2014年。虽然这份研究报告数据的准确性我们无从考证,但其所警告的“如果中国继续以超过电网扩张和并网风电的速度建设新的风机和风场,那么预计到2020年闲置风机装机容量可能增加到29GW”确实正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  这一态势被上述提及的业绩预告表现的一览无余,如果确实如此,其是否意味着2012年以来A股风力发电指数历经艰辛才积累出的11.2%涨幅(1月6日盘中创出的644.92点至2月7日收盘时的717.18点)会丧失殆尽,宣布行业已进入寒冬呢?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中国风电市场潜力可观,前景依然看好”的基础之上,毕竟根据“十二五”规划,年,中国风电年均增量将达15-20吉瓦,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0%。对此,武钢曾作出评判,“”十二五“期间,风电产业将会持续发展,但发展将变得更趋理性”。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认为,整个中国风电市场非常大,占全球市场的40%左右,因此所有企业都有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机会。且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规划已经作为刚性目标确定,因此未来几年风电企业的发展应当是乐观的。  武钢认为,近几年风电的快速发展受到电网的制约,这恰恰让电网建设速度滞后的矛盾暴露出来,从而使得电网发展速度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快;同时,电网公司从安全可靠的角度出发,针对风电出台了多项新规,但其目的恰恰是为了大量接收风电,预计未来风电在电网的比例将会逐步提高。  此外,随着国内产业政策的调整和风电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风电投资商和制造商不约而同地加快了国际化步伐。一方面,国电龙源、三峡集团、中广核、大唐集团、国华电力等很多中国风电开发企业积极“走出去”,采用中国制造的风电设备到国外开发风电场;另一方面,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也在全面开拓国际市场。
其他网友关注的新闻
[热门]&&&[关注]&&&
举报原因:
人身攻击 
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
举报邮箱:
举报成功!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华锐风电、金风科技领头变脸 近六成风电股业绩预减
  2月7日,A股即将进入2011年年报的密集披露期。可想而知,由此引发的年报行情必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的市场关注焦点。
  然而,从目前A股已发布过半的年度业绩预告来看,一些曾经炙手可热的行业或许会令投资者失望,风力发电板块就是其中之一。
  《证券日报》记者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止发稿前,29家发布了2011年年度业绩预告的风力发电相关个股中,仅有11家预增,17家预减(近60%),另有珠海港(000507)尚不能确定。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业绩预减的17家风电企业中,行业龙头华锐风电(601558)、金风科技(002202)也分别以下降50%以上、下降50%-100%而榜上有名。
  多因素导致风电业绩变脸
  “并网难”亟待解决
  华锐风电公告显示,公司2011年盈利28.56亿元,2011年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产品销售价格下降、销售收入减少导致毛利率下滑,以及部分项目建设延期导致销量和净利润减少。
  而早在去年10月,金风科技公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季度报告就曾预测,公司2011年年度业绩预减,201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幅度50%-100%。与此同时,公司2011年三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下降74.92%,2011年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下降59.85%。对此,金风科技透过公告表示,业绩变动的原因为风电行业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风电机组价格下降。
  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不约而同的出现业绩下滑显然起着行业“晴雨表”的作用,更何况,两大巨头为对业绩下滑的解析都几乎如出一辙。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造商必然面临低价竞争挑战,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利润的降低。相对于当年产品供不应求的时代,自然感觉“日子不好过”。
  金风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武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介绍,“今后会有相当一部分风电制造企业迫于资金、技术、成本和市场营销的压力,不得不‘关、停、并、转’,最终形成少数大型制造商一统市场的局面”。
  除行业自然规律外,包括武钢在内诸多业内人士都承认,在过去两年间风电行业发生了30余起恶性事故,对开发商投资收益产生重要影响。接近金风科技的人士透露,“由于去年部分风机在低电压穿越方面的缺陷引起了一些事故,致使电网提出严格的并网要求。同时,项目审批也相应受到延缓。这些都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这一始终困扰风电业发展的“并网”难题至今没有解决,以至于德意志银行在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都指出,中国能否实现2015年及2020年风电发电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网传输能力的增长。同时它还指出,2011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20GW,其中实现并网的只有16GW。
  “十二五”期间
  风电业将理性发展
  这份报告预测,2012年底,我国将有大约5GW的闲置装机容量等待并网,这种情况将有可能持续到2014年。虽然这份研究报告数据的准确性我们无从考证,但其所警告的“如果中国继续以超过电网扩张和并网风电的速度建设新的风机和风场,那么预计到2020年闲置风机装机容量可能增加到29GW”确实正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
  这一态势被上述提及的业绩预告表现的一览无余,如果确实如此,其是否意味着2012年以来A股风力发电指数历经艰辛才积累出的11.2%涨幅(1月6日盘中创出的644.92点至2月7日收盘时的717.18点)会丧失殆尽,宣布行业已进入寒冬呢?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中国风电市场潜力可观,前景依然看好”的基础之上,毕竟根据“十二五”规划,年,中国风电年均增量将达15-20吉瓦,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0%。对此,武钢曾作出评判,“‘十二五’期间,风电产业将会持续发展,但发展将变得更趋理性”。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认为,整个中国风电市场非常大,占全球市场的40%左右,因此所有企业都有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机会。且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规划已经作为刚性目标确定,因此未来几年风电企业的发展应当是乐观的。
  武钢认为,近几年风电的快速发展受到电网的制约,这恰恰让电网建设速度滞后的矛盾暴露出来,从而使得电网发展速度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快;同时,电网公司从安全可靠的角度出发,针对风电出台了多项新规,但其目的恰恰是为了大量接收风电,预计未来风电在电网的比例将会逐步提高。
  此外,随着国内产业政策的调整和风电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风电投资商和制造商不约而同地加快了国际化步伐。一方面,国电龙源、三峡集团、中广核、大唐集团、国华电力等很多中国风电开发企业积极“走出去”,采用中国制造的风电设备到国外开发风电场;另一方面,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也在全面开拓国际市场。(于 南)
】【】【】华锐风电金风科技领头变脸 近六成风电股2011年业绩预减
  2月7日,A股即将进入的密集披露期。可想而知,由此引发的年报必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的市场关注焦点。
  然而,从目前A股已发布过半的年度来看,一些曾经炙手可热的行业或许会令投资者失望,风力发电板块就是其中之一。
  《证券日报》记者据Wind资讯统计,截止发稿前,29家发布了2011年年度预告的风力发电相关中,仅有11家预增,17家预减尚不能确定。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业绩预减的17家风电企业中,行业龙头(,)也分别以下降50%以上、下降50%-100%而榜上有名。
  多因素导致风电业绩变脸
  “并网难”亟待解决
  华锐风电公告显示,公司2011年盈利28.56亿元,2011年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产品销售价格下降、销售收入减少导致毛利率下滑,以及部分项目建设延期导致销量和净利润减少。
  而早在去年10月,(,)公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季度报告就曾预测,公司2011年年度业绩预减,201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幅度50%-100%。与此同时,公司2011年三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下降74.92%,2011年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下降59.85%。对此,金风科技透过公告表示,业绩变动的原因为风电行业增速放缓;市场竞争加剧,风电机组价格下降。
  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不约而同的出现业绩下滑显然起着行业“晴雨表”的作用,更何况,两大巨头为对业绩下滑的解析都几乎如出一辙。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造商必然面临低价竞争挑战,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利润的降低。相对于当年产品供不应求的时代,自然感觉“日子不好过”。
  金风科技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武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介绍,“今后会有相当一部分风电制造企业迫于资金、技术、成本和市场营销的压力,不得不"关、停、并、转",最终形成少数大型制造商一统市场的局面”。
  除行业自然规律外,包括武钢在内诸多业内人士都承认,在过去两年间风电行业发生了30余起恶性事故,对开发商投资收益产生重要影响。接近金风科技的人士透露,“由于去年部分风机在低电压穿越方面的缺陷引起了一些事故,致使电网提出严格的并网要求。同时,项目审批也相应受到延缓。这些都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影响”。
  这一始终困扰风电业发展的“并网”难题至今没有解决,以至于德意志银行在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都指出,中国能否实现2015年及2020年风电发电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网传输能力的增长。同时它还指出,2011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20GW,其中实现并网的只有16GW。
  “”期间
  风电业将理性发展
  这份报告预测,2012年底,我国将有大约5GW的闲置装机容量等待并网,这种情况将有可能持续到2014年。虽然这份研究报告数据的准确性我们无从考证,但其所警告的“如果中国继续以超过电网扩张和并网风电的速度建设新的风机和风场,那么预计到2020年闲置风机装机容量可能增加到29GW”确实正是目前我们所面临的。
  这一态势被上述提及的业绩预告表现的一览无余,如果确实如此,其是否意味着2012年以来A股风力发电指数历经艰辛才积累出的11.2%涨幅(1月6日盘中创出的644.92点至2月7日收盘时的717.18点)会丧失殆尽,宣布行业已进入寒冬呢?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市场潜力可观,前景依然看好”的基础之上,毕竟根据“十二五”规划,年,中国风电年均增量将达15-20吉瓦,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0%。对此,武钢曾作出评判,“"十二五"期间,风电产业将会持续发展,但发展将变得更趋理性”。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认为,整个中国风电市场非常大,占全球市场的40%左右,因此所有企业都有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机会。且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规划已经作为刚性目标确定,因此未来几年风电企业的发展应当是乐观的。
  武钢认为,近几年风电的快速发展受到电网的制约,这恰恰让电网建设速度滞后的矛盾暴露出来,从而使得电网发展速度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快;同时,电网公司从安全可靠的角度出发,针对风电出台了多项新规,但其目的恰恰是为了大量接收风电,预计未来风电在电网的比例将会逐步提高。
  此外,随着国内产业政策的调整和风电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风电投资商和制造商不约而同地加快了国际化步伐。一方面,国电龙源、三峡集团、中广核、大唐集团、电力等很多中国风电开发企业积极“走出去”,采用中国制造的风电设备到国外开发风电场;另一方面,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也在全面开拓国际市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点击头像看看他们在说什么)
银河证券衍生品部总经理联讯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大同证券研究所所长信达证券策略分析师联讯证券上海营业部策略分
12/30 09:3902/07 07:0502/07 00:3402/06 02:0702/06 00:5602/04 02:4102/04 00:0002/03 02:14
文章相关信息
股票/基金&
感谢您的参与! 查看[]您好,欢迎来到全球节能环保网
正在注销 ...
最近三年是中国风电的黄金发展期,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年增长速度超过100%。金风科技作为风电行业的先行者,一度牢牢把握中国风电行业最大的市场份额。但随着华锐风电的崛起,金风固有的市场份额被不断瓜分。公开资料显示,到2009年底,华锐的市场份额为25.3%,高出第二名的金风科技5.6%。昔日龙头和后起之秀的竞争正愈演愈烈。
&&&&新疆金风科技是中国领先的风力发电机组制造商及中国风电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是中国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历史最长的企业之一。集团的核心业务为风力发电机组研发、制造及销售,同时亦提供全面的风电服务及开发可供向风电场运营商及投资者出售的风电场。
&&&&华锐风电是国内风电整机装备领域的龙头企业,市场占有率中国第一,全球第三,已成为中国风电设备第一品牌。公司主营1.5MW和3MW风电机组,5MW大功率风电机组已于2010年10月投产。是中国风电机组大功率升级的引导者,代表着主流风电机型的世界先进水平。
随着风机产业日渐加剧的白热化竞争,“红海”时代将要来临。金风科技未雨绸缪,构建风电产业多元化格局,正在完成从设备制造商到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战略性转身。
作为中国风电整机装备领域的龙头企业,华锐风电市场占有率中国第一,全球第三,已成为中国风电设备第一品牌。“我们的计划是五年内挑战全球第一 。”华锐风电相关负责人表示。
他们认为直驱技术与传统的双馈齿轮技术相比有很多优势,核心是两点:一是更能适应电网对风机的最新要求,二是省掉齿轮箱环节,可以节省成本,提高发电效率,同时可靠性更高。
公司考察了当时所有技术,包括直驱永磁、直驱励磁、半直驱、双馈和垂直轴风机,最终选择双馈。选择原则是技术成熟、市场认可,并结合考虑成本、产业链完善及大连重工的传统。
目前作为企业营收主力的1.5MW机型单价较年初下滑近30%,而2.5MW机型首次开始大规模接单,显示公司主导产品已经迈开了从1.5MW机型转向2.5MW机型的步伐。
公司主营1.5MW和3MW风电机组,5MW大功率风电机组已于2010年10月投产。是中国风电机组大功率升级的引导者,代表着主流风电机型的世界先进水平。
&&&&公司于2007年成立了北京天润,通过它来实施风电场的开发和销售,这是国内全新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具体模式为由北京天润设立项目公司投资开发、建设风电场,项目建设采用本公司发电机组,待项目建设完成后销售项目股权获得溢价收益。
&&&&华锐风电拥有一支600人以上的设计研究团队,能够提供最先进的产品研发,包括从产品的软件、整机设计、力学、空气动力学、系统集成等各个方面,未来随着公司3MW、5WM以及6MW大型风电机组的推出,华锐风电将进一步开拓其海外市场。
虽然选择的技术路线不同,盈利模式也略有差异,但从金风和华锐目前的市场表现看,堪称势均力敌。随着金风科技与华锐风电相继上市融资,新一轮的产能扩张如箭在弦;风电设备业龙头旧主与新秀间的厮杀将重新启幕。风电是一个长跑项目,客户满意才是一家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根本体现。谁将赢得长跑的最终胜利,我们拭目以待。
谁优谁逆现在还有点早
华锐加油!!
不过华锐距离第一还有很大的差距
华锐风电已经世界第二了,发展势头强劲啊。
论实力,金风科技肯定要强很多。不看好玩资本圈钱的。
金风科技的发展活力强,华锐的实力更雄厚,二者代表了两个不同的谋略。要说以后谁会胜出,可能还是要看大环境了。
相信不久的将来,金风科技一定会夺回行业龙头的位置。
虽然从目前市场的占有率看,金风科技已经痛失龙头老大的位置,但是他们推出的直驱永磁技术对于未来而言是非常有竞争优势的,同时金风的产业链也比较成熟,在产品维护方面更是可圈可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金风科技一
兆瓦级电机、每年数千兆瓦装机容量,中国风机发展不可谓不迅速。但与世界大公司的先进技术和丰富经验相比,简单的数字还是显得浮夸了些。期待中国风机乘风破浪,领先世界的一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锐风电 金风科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