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开始赚钱了,但它是一门持续的做什么生意比较赚钱吗

投资是一门生意(图)_网易教育
投资是一门生意(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宋溪插图H185  当年大赚的K线玩家如今为何变成企业投资者?
  依靠朴素常识能否在证券市场成功投资?
  当前A股的估值洼地在何处?
  本期《财道》对话职业投资人涂亚兵,分享看懂投资这门生意的逻辑法门。
  涂亚兵,42岁,搜狐博客网名“第一眼”。民间草根投资者,他是网络上文章《证券市场连续剧》作者,发表过《民间草根行走证券江湖的逻辑》系列篇。
  K线高手
  不荐股、厌恶K线算命是“第一眼”如今的个性。不过,18年前的他可算是位K线玩家。
  1993年,西安科技大学机械系毕业不久,他敏感地预见到金融行业的未来发展,遂辞去分配的工作,选择了证券公司。
  “记得那时,国内满世界只有图表,哪里有什么价值投资,连听都没听说过。”“第一眼”说,当初K线、KDJ、MACD、RSI等都是根据当天的价格自己手工绘制,挂在专户室墙上。那时,波浪理论开始流行,他刚一接触这个“神秘理论”,觉得颇为受用,“起伏的K线可不就是自然界的波浪一样嘛,大海的浪不是钱,K浪可是钱啊。”
  于是乎,“第一眼”每日数浪,画上升通道、阻力位、支撑位,计算黄金分割点、移动平均线等。对他来说,那时比现在对图表的“理解”更深,“因为是自己一笔笔画出来的,不是现在一打开行情软件,哗哗的都自动冒出来的。”
  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第一眼”每天眼一睁,盯的就是墙上的图;晚上临睡前,也是伴着图表,想着能否冒点儿新主意。目的只有一个:要赚浪头钱,就得把浪头预测的比别人准。
  这样是否赚到钱了呢?
  确实,他帮助一个客户赚了350%,做铜期货。
  但反思当时的做法,K线好像没起过作用。“当时看别的人,一涨就抛,一套就守,越套越深。我想把这个反过来用,涨了就当被套了,守着。跌了,就止损掉了。”他说,这笔钱赚的是运气。真正的原因就在于当时买了就没跌过,期铜在1994年上半年,就是一个字,涨。最后他自己拿到了几万元的提成,1994年那会儿,相当“值钱”。
  后来,他的客户跑了。原来,客户每天在“第一眼”这个K线手旁看着操作,一来二去觉得会了,不用把所谓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他要自己做,结果又把那些钱吐回去了。这就是人性。”
  朴素意识
  于是“第一眼”自我放假,外出旅游。
  “我知道等我回来,他还会来找我。”“第一眼”心知,菜鸟搞图表是赚不到钱的。果然,他旅游回来,跑掉的客户又转头回来。
  双方又开始了合作。不过,他以往“高超”的K线技术似乎不灵了,而且因为止损几次,客户又要插手,接着一年下来全是白折腾。
  “第一眼”有一天意识到,这不是一个可以赚钱的办法。“猜涨跌赚钱,是人类智力根本hold(掌控)不住的境界。”他说。
  让他感到幸运的是,这个朴素意识一直贯穿了此后多年的投资思考。
  在他的记忆里,1992年因阻击英镑,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在国际上声名大噪,但他还是怀疑:玩涨跌的办法一定行吗,他和你我一样都是人类啊再后来,2000年时量子基金巨额亏损,基金分解,这初步印证了此前他的朴素认识。
  在“第一眼”的投资生涯中,还印证了一段“不熟不做”的经历1995年经历的著名的“327”国债事件,“好彩,我们没碰,因为觉得自己搞不清楚国债,仅看国内财经报道,还是搞不清楚。”“第一眼”说,只是近年从媒体报道才知道当年“327”的内幕。那两年,曾经的两个同事因参与炒作巨亏,选择永远告别了人生。他唏嘘不已:预测涨跌的买卖是不能再干了。
  顿悟投资
  怀着朴素的想法,“第一眼”决定,不能把人生押注在预测市场的涨跌之上,于是离开了证券这个他眼中的“赌博”行当,去了深圳一家贸易公司工作。
  而后真正开始的长期投资于企业,对他来说算是有意无心之举。
  2004年,他开始在股市里放了一些钱,目的就是想看看长期持有是什么结果。“当时就是一种朴素的想法,买几家自认为不错的公司。”
  事后看,这步棋走对了。他一直持有到2007年,其间一笔操作也没有,并在2007年换仓了证券股票,最后结果15倍。
  也是在这期间,当“第一眼”看到巴菲特说“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这句话时,一下子就“顿悟”了。
  对于长期投资,他比喻为“十月怀胎”,“从来没有捂股5倍、10倍的经历去领悟长期投资,就像没有生过孩子的男人,很难明白十月怀胎的真正滋味。”
  投资的逻辑并不仅仅是长期持有。2007年11月,“第一眼”依靠朴素的常识,大部分股票转换为现金,为之后的大熊市做了准备。
  对2008年,很多股民有着痛彻的记忆,而在他看来,“如果用严肃的态度、做这个专业的角度去看,这个2008年是笔财富,一是领略什么是金融危机的滋味,二是体会现金在资产配置中的重要意义。”
  18年后的今天,“股市究竟有没有一个办法可以赚钱?真的是有的。”已实现财务自由的“第一眼”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他说,十几年磨练出的体系,简化下来就是,一、买股票就是买企业。二、如何去做,定性和定量两个事情。主要定性,起码在自己的能力圈内看懂企业的未来现金流,价值是企业未来现金流折现的累加值,在商业世界里这是一个游戏规则,个人觉得这个办法比别的办法更简易实用。三、面对股市起伏有恰当的反应,但须是一种自然的反应。
  “第一眼”的“生意经”
  股市就是做生意、做买卖,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生意的,如果你在这方面一点天资都没有,那么你还做点别的,不要沾这个东西,远离火灾、远离毒品、远离股票。
  贸易、实业投资、做股票,完全一样,都是做生意。生意永远就一个理儿,做最赚钱的买卖,长期坚持做下去。好生意现金流每日如涓涓细流,慢慢汇成江河。做好买卖要有耐心,只要这个买卖的经营没有变化,就做下去。
  不会做生意,就不会做股票。做生意,讲究的是划不划算,人本能的都是想做最赚钱的生意,那么在股市里,谁最赚钱?就是最赚钱的企业,我们做它们的股东,就做了最赚钱的生意。
  生意从来都是独门的生意最赚钱。我们赚的不是股价,赚的是企业,股价高低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意义的,持有的人反正不买也不卖。东西若值钱,市场早晚会出价,早晚而已,这也是持有的秘诀。
  这一次和上一次不一样,这恐怕是人类投机历史上代价最昂贵的一句话。
  整个人类的行当中,最疯狂的行当就是预测证券市场的趋势和波动,市场实际是有强大智能的,对待眼花缭乱的图表分析、量能主力分析,它有足够的智慧防止观察者捕捉它的下一步行动,它总是向观察者未知的方向变异。
  一个生意值多少钱,关键看它未来持续的赚钱能力,存续期间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内在价值是估计值,更多的时候是一个大致的价值区间。
  一个优秀的商人,最重要的能力是具有把复杂的生意分解成一些基本要素的诀窍,能掌握这个诀窍的人做大生意很容易,没这个掌握诀窍能力的人很难;一个优秀的投资人,最重要的能力是具有把复杂的市场分解成一些基本要素的诀窍,能有掌握诀窍能力的人很容易,没有掌握诀窍能力的人很难;而一个具备掌握商业诀窍能力的人,可能比别人更拥有掌握投资诀窍的能力。 本报记者 丁文亚
  作者:丁文亚
  (来源:北京晚报)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新闻区 - 第204页 - 博客园
<span class="diggnum" id="digg_count_
畅通投诉渠道,及时处理投诉,原本是电商平台治理&卖家售假&,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但是,合理的救济机制被滥用,就会产生侵权危害,可能损害的是平台入驻商家的正当经营权,也可能是造成平台&打假&资源浪费,进而损害了全体权利人及广大用...
<span class="diggnum" id="digg_count_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如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连续几年上演的春节红包大战则让这场移动支付的战火越烧越烈,移动支付也随之开始下沉。微信支付在线下赶超支付宝,但短期内市场格局不会再有大变化了在中国这片大地上,微信和支付宝分割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如今的...
<span class="diggnum" id="digg_count_
新春伊始,互金巨头们的竞争步伐已经迅速展开,腾讯要借黄金红包来推广、发展黄金理财,京东金融表示要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加大投入,未来三年资金、资源投入每年增长幅度不低于 100%,还实现大支付的整体扩张;而蚂蚁金服也没闲着,有消息称,蚂蚁金服要借款 30 亿美元,加强海外扩张。如今...
<span class="diggnum" id="digg_count_
近日,Google Play 商店发信给世界各地的开发者称,将对违反 Google 用户数据政策的应用&限制可见&,甚至彻底删除,截止日期是 3 月 15 日。据了解,此举可能影响大量应用,但最终却有可能提升 Play Store 的实用性。根据 Go...
<span class="diggnum" id="digg_count_
原文:翻译:ONES Piece 王沫涵、周卿译者按:唐纳德 & 特朗普已经宣誓成为美国总统,早些时候大部分人是难以想象美国会由言辞与行事风格都夸张、粗俗与激进的特朗普来领导的。本文作者认为扎克伯格是另一位潜在的总统人选。这...
<span class="diggnum" id="digg_count_
微软在线邮件服务
又出现了一定规模的宕机,网页出现错误信息,受影响地区许多用户报告无法登录和发送邮件。此次服务宕机影响英国大部分、美国部分地区。微软尚未就此宕机问题进行回复,也未给出服务重新上线时间。
<span class="diggnum" id="digg_count_
继李彦宏内部讲话刷屏后,百度又一次成为舆论焦点,这一次的关键字是&移动医疗事业部&。2 月 8 日下午,多名网友在社交网络匿名爆料&百度医疗事业部整体裁撤&,随后包括 TechWeb 在内的诸多媒体向百度公关部求证此消息,得到的回复皆是&不予置评&。百度医疗事业部,全称&百度移动医疗事业部&,成...
<span class="diggnum" id="digg_count_
Pinterest 于今日推出了一项名叫 Lens 的新功能,这款全新视觉搜索工具可以借助机器视觉技术,检测现实世界中的物体、以及在该平台上的相关物品。作为 Pinterest 移动应用中的一个子工具,其功能目前仍处于 beta 阶段。感兴趣的网友可以借助 Lens 去搜索视频、家具、甚至夜空,...
<span class="diggnum" id="digg_count_
2 月 9 日,虽然度过了本命年,但李彦宏及其领导下的百度依然处在风口浪尖,一点风吹草动便引发外界强烈关注。昨天,百度裁撤医疗事业部的消息得到广泛传播,调整业务对企业而言本属正常情况,但由于带了&医疗&这个敏感词,一次裁撤的力度确实够大,又加上百度自带的头条体...
<span class="diggnum" id="digg_count_
在去年微软 Build 2016 大会上,微软向开发者宣布,在&周年更新&后 Xbox One 可完全支持 UWP 通用应用运行,但是在 Xbox One 上直接运行 UWP 平台的大型游戏仍不被支持。而微软在近日的 Creators Update 更新 Windows ...
<span class="diggnum" id="digg_count_
当地时间 2 月 8 日,必应地图团队在官博上宣布,他们现在开始为来自全球的 55 个国家提供实时交通信息查询服务。必应地图将通过两种方式显示交通流量:首先是实时与预测路测计算,然后是利用颜色编码道路显示交通分布。无论是哪种方式,用户都能看到实时的交通流量。另外,必应地图还在 35 个国家推出了...
<span class="diggnum" id="digg_count_
据外媒报道,去年 11 月,微软将为 Windows 10 用户界面展开调整的计划浮出水面,据悉,这项工作为 Redstone 3 升级项目的一部分内容。上个月,这项代号为 Project Neon 的计划又得到进一步曝光,包括幻灯片效果、响应更快、更流畅的界面以及对字体设计更加重视等内容。...
<span class="diggnum" id="digg_count_
在经过长时间的延迟之后,现在,谷歌官方终于宣布了关于 Android Wear 2.0 发布的详细消息。新版可穿戴设备 OS 将为用户带来大量的新功能以及调整。首批吃上 Android Wear 2.0 的将是 LG Watch Style(249 美元)和 LG Watch Sport(349...
<span class="diggnum" id="digg_count_
YouTube 视频主 John Cuppi 制作和分享了一段视频,尝试在 Surface Pro 4 上安装 Ubuntu 16.04 LTS(Xenial Xerus)系统,并演示了那些功能可以使用哪些无法使用。安装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无法使用设备的触控板和键盘,因此 Cuppi 需要通...
<span class="diggnum" id="digg_count_
在今天召开的上线 Windows 开发者日上,Windows 开发者副总裁 Kevin Gallo 宣布所有的开发者文件都已经在
网站上线。这项调整意味着开发者通过该 URL 访问所有的开发者文档,此外还能对文档贡献编辑。在今天的开发者日上,微软...
<span class="diggnum" id="digg_count_
继 1 月底发布的 2016 年第四季度财报之后,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又在 2 月初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10-K 年度报告。这份年报对于 Google 在 2016 年整年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性叙述,从中可以获知不少信息。Alphabe...
<span class="diggnum" id="digg_count_
今日,微软在 Creators Update 更新 Windows 开发者日活动上宣布了名为 Windows Platform bug tracker 缺陷跟踪工具,类似于去年四月为 Edge 浏览器推出的 Platform Issues portal 工具。使用该工具,用户除了能对 Windo...
<span class="diggnum" id="digg_count_
微软今天早些时候面向桌面 Insider 用户推送了 Windows 10 Build 10531 更新,提供了部分全新功能。- 全新的紧凑型窗口叠加。该功能允许某个应用程序(如:电影播放器、视频聊天等等)始终保持在另一应用(如:Excel、Word、浏览器等等)的右上角,互不干扰,...
<span class="diggnum" id="digg_count_
提起中国制造,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华为手机、格力电器、联想电脑.....最近,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 2000 人调查问卷显示,目前最被认可的中国制造产品是手机等通讯设备,有高达 65.1% 的人表示赞同。问卷显示,被受访者认可的中国制造产品是手机等通讯设备(65.1%)、航天航空...
<span class="diggnum" id="digg_count_
选择正确的编程语言进行学习无疑成为左右个人发展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今天的编程语言推荐榜中,我们参考了大量可靠且信誉卓著的消息来源。其中采用的指标包括语言普及度、语言相关网页数量与提及频率、招聘岗位与指导材料数量乃至相关开源代码库丰富性等等。1. IEEE具体来讲...
<span class="diggnum" id="digg_count_
近日关于日本核辐射的报道再次在媒体上炒热,有报道甚至声称福岛核电站受损机组附近的辐射量已经达到死亡界线。面对人们的谈核色变,微博注册显示为亚洲通讯社社长的媒体人徐静波近日就在日本对核辐射量来了一个现场验证。以下是他的调查报告全文:最近一段时间,网友们咨询我最多的问题,...
<span class="diggnum" id="digg_count_
微软实时语音翻译 Skype Translator、必应搜索、微软小娜(Cortana)人工智能虚拟助手,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应用背后潜藏的对话翻译技术、知识编纂和语义理解等技术,无一例外都来自于机器学习的神奇能力。而眼下,这种智能正越来越广泛的进入更多第三方应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span class="diggnum" id="digg_count_
2 月 9 日消息,小米雷军在今日召开的亚布力论坛上谈了小米的&新常态&。在现场提问环节,当有观众向雷军提问承不承认华为也具有互联网思维时,雷军表示,华为是中国企业的骄傲,但华为在骨子里不具有互联网思维。雷军表示:华为也是中国企业的骄傲,华为今天之所以做得很好,也...
<span class="diggnum" id="digg_count_
虚拟现实市场开始发展,但是由于设备使用笨拙、成本高昂,是否能够发展成为一个实质性规模市场,仍然存疑。日前,Facebook 宣布,将会关闭美国百思买连锁中的两百多家 Oculus 虚拟现实头盔演示站,外媒报道主要原因是无人问津。据《今日美国报》网站报道,作为全美最大的电子产品零售连锁...
<span class="diggnum" id="digg_count_
相信很多人都已经看过 VR 视频,虽然技术很神奇,但是体验却不敢恭维,其中跟视频的题材有很多关系,比如言情剧、历史剧等题材,似乎就不太适合用 VR 来展示。不过,这个 VR 视频可以把你&瞬移&到亚马逊雨林,非常值得体验一下。《天穹之下》(Under th...
<span class="diggnum" id="digg_count_
Mashable 中文站 2 月 9 日报道随着 VR 大潮的兴起,许多传统媒体也想搭个顺风车,它们纷纷推出 VR 应用,但却都流于平庸。最近,Hulu 也出手了,它们的作品可有趣多了。本周三,Hulu 放出了升级版的移动和桌面版 VR 应用(兼容 Gear VR 和 Ocu...
<span class="diggnum" id="digg_count_
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之后,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大公司纷纷宣布在美国建厂,给美国人创造就业岗位。周三,英特尔也宣布了 70 亿美元的美国本土投资计划,项目将给美国一共创造一万多个岗位。据美国科技新闻网站 PCWorld 报道,周三,英特尔首席执行官科再奇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了会谈,随后英特尔...
<span class="diggnum" id="digg_count_
近日,VR 交互设备提供商 KATVR(杭州虚现科技有限公司)完成A轮 3000 万元融资,由浙江金控资本、硅谷天堂产业投资共同投资。KATVR 此前曾于 2016 年 1 月获得百万美元天使轮融资,由九合创投领投,星沅资本和金复资本跟投;同年 7 月份再次获得 VR 制造业公司百万...
<span class="diggnum" id="digg_count_
虽然 Galaxy S8 不会在月底的 MWC 正式亮相了,但韩国巨头可不愿放过上头条的机会,业内人士表示,三星可能会在 MWC 上展示传闻已久的弯折智能机原型产品。虽然此前的展会上我们见识过许多柔性屏幕,联想甚至还展示过弯折手机原型机,但三星这次动作有所不同,因为该机不再是待在实验...
<span class="diggnum" id="digg_count_
注:本文作者为阿里云首席安全研究员吴翰清。无欲则刚回到阿里已经 29 个月了,算上此前在阿里的七年时间,已经为这家公司服役了将近十年。这十年的时光,加上 2012 年到 2014 年期间参与到安全宝创业的那两年,组成了迄今为止我的职业生涯。这些年经历的所有事情,吃...内容开始赚钱了,但它会是一门持续的生意吗? : 经理人分享
内容开始赚钱了,但它会是一门持续的生意吗?
2016 年 12 月 4 日,喜马拉雅 FM 首届“123 知识狂欢节”以 5088 万的最终成交额落下了帷幕。这一次,这场不亚于双 11 的购物狂欢节交易的不是实体的商品,而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知识。2016 年,知乎 Live、分答、得到等平台纷纷崭露头角。这种将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提炼,再打包提供给用户的方式,为知识经济发掘出了新的价值。可以说,2016 年是知识付费爆发式发展的一年。尽管并非从无到有,但无论是用户付费习惯的养成,还是多个产品或平台的兴起,知识经济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都展现出了不一样的姿态。消费者从来没有真正地为内容付过费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内容创造与传播形式十分朴素,但伴随着计算机的发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现代社会极端丰富的媒介形态和越来越多元化的内容来源给内容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无论是作为报纸上的一条短消息,还是成为一本畅销书,尽管内容生产早已成为一门生意,但却从来没有因为其价值本身而定过价。如今的内容市场,内容产品几乎都是以其传播介质来定价,价格与内容价值本身没有太大的关联性。出版商根据生产和发行成本为书籍定价,电影和音乐也是如此。一份《南方都市报》
2 元钱,一本《第一财经周刊》10 元钱,一张普通 2D 电影票如今售价差不多 30 元。但你能说这些内容本身就值这么多钱吗?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内容产品的分发成本进一步降低,用户获取内容的来源也更加多元化。激增的内容来源加剧了市场竞争,也进一步推动了内容的免费化。美国《连线》杂志前任总编 Chirs Anderson 在其著作《免费》一书中曾提到:二十一世纪是建立在电脑字节基础上的经济学时代,如果某样东西变成了计算机软件的形式,当它以趋近于零的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抵达海量的用户时,它的价格也会趋近于零。对所有的内容生产商来说,价格的下限是生产的平均成本,上限是消费者的意愿出价。当消费者的出价意愿处在低谷时,只有降低成本才可以保证持续获利。对此,各大传媒机构选择的是引入第三方广告,来帮助自己分摊成本。于是,媒体的内容生产销售变成了这样一笔生意:用优质的内容吸引用户,但内容几乎白送;通过在用户的内容消费过程中插入直接或者间接的广告,抢占用户的“注意力”,以此获得广告商的订单。由于广告与流量直接挂钩,为了拿到更多广告,内容平台的注意力就更多地放在了对流量的获取上。但并不是优质的内容就可以吸引到用户,一篇严谨扎实的报道也许根本拼不过一个耸人的标题,很多为内容质量付出诸多努力的优秀媒体未必能赚到更多的广告收入。同时,广告作为媒体的盈利模式是存在天花板的,并且广告投放的数量、质量会影响内容的质量,而内容的质量则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对媒体、平台的评价及消费决策。很多人因为电视上的“正剧 5 分钟,广告 2 小时”,转战到网上收看“纯净版”的电视剧集。一方面无法用内容赚钱,另一方面广告作为盈利模式似乎并不具有可持续性,传统的内容付费似乎走入了一个瓶颈。今年内容开始赚钱了,但这个趋势早已有之尽管为内容买单古已有之,但在“免费至上”的互联网时代,内容付费看上去还是有点“返祖”的意味。尤其是在被称为“资本寒冬”的 2016 年,以知乎 Live、分答、得到等为代表的知识付费类产品仍可以在万马齐喑的互联网市场内博得一席之地,颇值得我们玩味。2015 年 3 月,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宣布推出“在行”,用户可以以几百到几千元不等的价格,在在行平台上约到一位来自不同领域的“行家”,进行线下的答疑。2016 年 4 月 1 日,知乎推出“值乎”,用类似刮刮乐的形式引导用户为“打码”的关键内容付费,查看真相。后来“值乎”改版,也加入了语音回答和“偷听者”模式。2016 年 5 月 15 日,果壳上线了“分答”,用语音解答的方式鼓励用户向来自各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有偿提问,其中网红、大
V、明星(如王思聪、papi 酱等)的加入让分答的火爆程度空前。上线仅一个半月之后,分答已拥有超过 1000 万收听用户,100
万付费用户,交易额超过 1800 万元。在 A 轮融资之后,分答的估值超过 1 亿美元。2016 年 5 月 17 日,知乎发布了知乎 Live,以实时聊天的形式实现“嘉宾”与“观众”的互动交流。“观众”需要购买门票参加
Live,以 AMA 的文字形式向“嘉宾”提问,“嘉宾”以语音形式进行回答。截至 2017 年 1 月 12 日,知乎已经举办超过 1500
场知乎 Live,737 位“嘉宾”的平均时薪达到 10980 元,单场参与人数最多为 12 万人,单场知乎 Live 的最高收入曾达到 19
万元。2016 年 6 月 5 日,罗辑思维旗下“得到”平台上线了第一个付费订阅专栏——《李翔商业内参》。目前,该专栏的订阅人数已经超过
88000 人,每年营收超过 1751
万。而得到平台也已经拥有了《吴军·硅谷来信》、《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李翔商业内参》、《万维钢·精英日课》、《雪枫音乐会》等十数个知名专栏,截至去年
12 月,得到订阅专栏营收突破了一个亿。当互联网内容之战从“平台流量之争”进入到“知识付费之战”,坐拥近 3 亿月活跃用户的微博也不能免俗地成为了知识付费领域的新晋大玩家。2016 年 12 月 16
日,新浪微博上线了“微博问答”功能。平台给予了博主设置提问价格的权限,粉丝可以以付费的形式向博主提问,博主以文字的形式予以回答。除了付费问答的形式,微博问答也允许除了提问者之外的用户
1 元付费“围观答案”,并且刚开始处于“付费”状态的答案将于三个月之后免费公开。简单来说,微博问答就相当于文字版的分答。但对于流量大户和盈利方式多元的微博来说,似乎并不急于在知识变现上做先锋。根据新浪微博公布的数据,2016
年,在微博自媒体获得的 117 亿收入中,电商收入达 108 亿,广告收入 4.3 亿,内容付费仅有 4.7 亿。微博 CEO 王高飞就说过:微博问答对于微博,不是个子产品,也不会有独立入口,是‘自媒体赋能工具’之一,跟打赏和付费订阅一样。从 2016 年的整体形势上来看,内容付费,更确切地说是知识经济,已经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成为新兴互联网经济体中的重要一环。但其实早在数年前,内容付费就已经在无形中走入了人们的生活。在智能手机还不普及的年代,除了在同学朋友之间传阅快被翻烂的实体书之外,许多人可能都有过在网上下载各种盗版小说的经历。那个时候电脑手机里的各类
文档,简直是神器一般的存在。后来随着优质内容的增加,起点中文网、盛大文学等文学类网站先后开启付费阅读模式,开始培育起人们为内容付费的习惯。后来,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为内容付费掀开了新的篇章。如今,我们不仅可以在网上下载购买正版书,还可以听音乐、追剧,甚至只要付费,坐在家里就可以通过网上授课课程上课、学习。从《华尔街日报》等传统媒体推出付费订阅,到果壳推出在线教育导流网站 MOOC
学院,再加上爱奇艺、优酷、腾讯等视频网站推出付费会员套餐,以及网易云音乐、QQ 音乐上面越来越多的付费正版音源。可以说,尽管 2016
年内容付费领域出现了更多为知识付费的发展趋势,但多年来的市场教育以及越来越旺盛的需求早已培养了人们为优质内容付费的习惯。在互联网兴盛初期,技术的革新让信息传播的成本空前降低,用免费内容换流量、再用流量换广告一度成为互联网商业模式的范本。而那个时期的人们就像刚被从信息沙漠中解救出来一样求知若渴,希望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和资讯。但紧跟而来的便是信息过载。尽管获取信息的成本被无限降低,但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信息,却成为一件成本极高的事情。当人们对时间成本的关注逐渐超出获取信息的渠道成本时,对优质内容的需求逐渐被放大,内容的定价也开始逐渐回到其价值本身。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微信打赏、视频网站订阅服务等为代表的支付场景为内容付费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教育,再加上越来越便捷和多元的移动支付手段,人们如今有需求也有能力为优质内容付费。更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新兴中产阶级的崛起,为优质内容付费其实满足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中产焦虑。在慕容雪村的《中国中产阶级的焦虑》一文中,中国的中产者们不仅焦虑他们的财产,还要担忧糟糕的空气、质量可疑的食物,甚至是政府的各项政策以及法制环境。简言之,信息时代的来临不仅带来了更加便利的信息获取途径,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烦恼的空间”,只要是可以获取到的信息,都有可能成为人们焦虑感的来源。这种焦虑感一方面反映出了人们对信息不对称的不安,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对优质内容的渴求。当得到专栏为人们剖析了经济走势,当分答里的专家提供了健康饮食搭配方案,当知乎大
V 给出了防雾霾口罩的干货知识……暂且不论“学习”的成果如何,人们对信息、知识的焦虑可以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治愈。这些收费的内容有什么特点和风险?从传统的资讯到定制的信息服务,为内容付费正变得越来越习以为常,但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付费内容却有不同的色彩。从广义来讲,我们获取的各种类型的内容实际上是世间万千信息的“再组合”。对于信息和接收信息的我们——受众而言,二者之间的信息流动是不对等的,而各种各样的传播媒介就承担了打破这种不对等关系的工作。在 DIKW
体系中,信息被分为资料(Data)、资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和智慧(Wisdom)四个层次,每一层都比下一层多了一些特质。资料层来自原始的观察和测量数据,在此基础上添加分析形成资讯,知识层多了“如何去使用”,而智慧层更关注未来,含有暗示和滞后影响的意味。最初,媒介的使命仅仅是满足最基本的知情权,传播的新闻信息具有普适性,还处于资讯层次。这类信息具有快速、及时等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可观的流量,形成规模效益。对于这类内容来说,其本身的价值与定价没有太大关系。但当内容本身的价值成为定价标准时,内容付费时代真正到来了。这类内容在基本的信息基础之上,添加了更多个性化的脑力劳动成果,最终形成了以知识和经验为核心的“内容综合服务包”。这类信息更接近于知识层次,甚至超越知识层,向智慧层靠拢。对这类内容的运营与分发,已经逐渐远离传统的媒体,更贴近出版和教育行业。罗辑思维 CEO 脱不花在接受采访时曾指出,“得到”希望做两种知识:存量知识:在过去以出版为主要形式;增量知识: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将大量来不及写成书的知识第一时间同步给用户,即使后来被证伪,只要再提供更新就行。一方面,新的内容付费形式的“出版”周期更短;另一方面,通过运用更丰富的载体和互联网创新技术,新的内容付费形式可以将用户的个性化知识需求与各行业的专家大牛以定制的形式连接在一起,实现“用传媒的方式赚教育的钱”。就如同“限量”之于时尚奢侈品,稀缺性也是内容“卖座”的基础。果壳 CEO
姬十三认为,至少要满足稀缺性或者定制化两者其中之一,内容才有付费的价值。得到中的热门订阅专栏《李翔商业内参》,目前已有超过 88000
人付费订阅。它在介绍页面中明确标注出,内容面向企业家、投资人和创业者,并且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为用户提供不同的内容需求匹配。从前要斥巨资去学校或者拜访专家才能得来的“内部资源”,如今就像网上购物一样简单。更多的情况下,付费内容越来越成为人们希望快速掌握一门学问时的“知识快餐”。很多人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微信上关注了大把公众号却来不及看,得到上订阅的专栏不断地更新却没有时间点阅……这种“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行为其实来源于我们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深层知识焦虑。畅销书的出版周期越来越短,必读书单越列越长,当别人又在讨论起年度最佳流行语时,你还在为昨晚无意中睡着错过的热点新闻而懊恼。当阅读的速度渐渐跟不上信息更新的速度时,一股莫名的焦虑感席卷而来。在这种情况之下,即使买了书不看、订阅了专栏没听、大 V
的回答也只是瞄了几眼,我们的焦虑也能得到治愈。因为在自己的心理暗示下,买了就等同于以后会看,看了就相当于已经掌握。更方便如分答、得到等内容付费产品,直接为我们提供压缩型的干货知识,可以随时随地满足碎片时间的学习需求。这种“干货”式的学习已经颠覆了传统的“厚积薄发”式学习逻辑,沦为满足我们知识焦虑的一种仪式感的证明。同时,新的内容付费平台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娱乐化、社交化特征。姬十三曾表示:我们要拥有粉丝,有粉丝你才有注意力,你说出的话才能被更好的产生价值,这应该是每个知识人都应该向往的结果,你为什么排斥他,我们做知识分子难道不需要被粉吗?所以知识经济+粉丝经济就是分答想要做的事情,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做知识经济,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要去拥有粉丝,这完全不矛盾。不同于以往社交平台(微博等)仅提供图片、文字或者面向群体的视频和直播,分答等平台提供的是更为私密性的、客制化的社交体验。只要花上几块到几十块不等,就可以和名人进行一次“亲密接触”,而引入“偷听”机制,更是将人的窥私本能发挥到极致。就像分答上最火的问题是“王思聪喜欢什么姿势一样”,当需要花费更多心力和时间成本的知识类学习与猎奇的娱乐八卦摆在一起,人性多半会偏向于选择后者。而考虑到筛选所需的时间成本,用户往往不是在为内容而是在为人付费。在知乎上赞助一场
Live,或者在“得到”上订阅一个专栏,除了基于业已形成的社交关系之外,内容提供者亮眼的履历和高评价也是用户选择付费的重要基准。内容付费平台上的大
V 和大牛正逐渐成为“知识网红”,而基于追捧大 V 的知识学习越来越成为一种充满仪式感的粉丝行为。在这种人性本能之下,内容付费的娱乐性、社交性盖过了知识性,不大可能真正地去交易知识,平台最终可能会沦为打着知识旗号的名人影响力变现平台。付费内容市场,能让知识变得性感吗?目前内容市场上存在着两种类型的用户。一种是“所有人”,也可以称为“每个人”,还有一种是有特殊需求的个人。对“所有人”来说,他们的需求往往定位于基础的信息、资讯,追求具备普适性、高性价比、高效率的刚需性内容;而对有特殊需求的个人来说,内容的真正价值是附着在基本信息之上的东西。满足“所有人”需求的内容产品逻辑类似于 PC
时代,通过做大平台,尽可能多地提供资讯,吸引流量再通过广告来实现流量变现。例如今日头条,它自己本身不生产内容,在成为超大的流量平台之后,再靠广告分发来盈利。正如前文所分析的那样,在这种产品中,不大可能对内容本身进行收费。随着获取免费内容的成本越来越低,以及“消费升级”带来的对更多优质内容的需求,“所有人”正慢慢向有特殊需求的个人转变,优质的付费内容正逐渐成为内容市场的“新刚需”。通过名人背书、群体效应等方式,身份认同、社会地位、兴趣爱好等附加价值都可以将内容变为一种“社交货币”,这对于普通人或者“伪中产”来说,是一种可以迅速实现阶级跃层的捷径。可以说,在付费内容时代,用户的真正痛点已经变为了通过内容来营造一种群体归属感或者仪式感,而能让用户产生付费冲动的,一定是优质的头部内容。从供给端来看,优质的头部内容是稀缺的,并且由于内容产品的非标特性,高质量、可持续的内容产出无论对内容生产者还是内容分发平台来说,都是无法保证的。这就决定了付费内容平台终究无法走“大众”的路线,成为淘宝一样的大流量平台。但付费内容市场的“中心化”特质,却和内容的多元化并不矛盾。姬十三的助理吴云飞认为,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知识的定义不仅仅只有象牙塔尖的东西,每个人都是多面多元的,他们所认为的知识不尽相同,但能让正确的东西到达正确的人,这个知识就是有价值的。就如同分答上有人关注王思聪、papi
酱的八卦,也有人关心经济数据、房价走势一样,付费内容的门槛筛掉的只是不愿意为内容付费的人群,更多地是培养了用户的付费习惯。对于正在探索商业模式的内容付费市场来说,为想得到“干货”的人提供“干货”,让喜欢娱乐八卦的人也得到满足,确实是能最大程度取得收益的方式。说到底,知识从来就不是阳春白雪,而当知识开始变为一门生意,除了探讨应不应该之外,我们更应该关注怎样用最佳的方式实现知识变现。如今,无论是内容产品,还是其他产品,“过早收费就会伤害用户体验”的时代早已经过去,只有“简单粗暴”的圈钱才是令人反感的。真正高明的付费内容,会从产品的诞生初期就构想盈利模式,在培养用户和市场的同时,让用户心甘情愿地为优质内容买单。对于处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的用户来说,2016
年已经经历了内容付费产品的一波“集中式的洗礼”。伴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加和玩法花样的翻新,用户的口味也在渐渐“变刁”,在对知识经济审美疲劳之前,为内容付费的阈值已经变高。因此目前探索出的内容付费商业模式能否一直走下去,仍然是一个未知数。科学松鼠会曾经说过,要让科学变得性感。虽然知识变现还处在一个比较原始、初级的试错阶段,但起码已经开启了知识共享、用户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的时代。为了让知识变得更加性感,内容付费先迈出了一小步。注:原标题为《知识经济这一年,内容开始赚钱了,但它是一门持续的生意吗?》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爱范儿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什么生意好赚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