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在美国影响力与中国:谁对亚洲经济的影响力更大

美国经济复苏对全球及中国经济的影响
我的图书馆
美国经济复苏对全球及中国经济的影响
核心提示:2011年始,美军自伊拉克撤离,并预计2016年完成驻阿富汗的撤军任务;与此同时,从积极推动排除中国的“环太平洋经济合作协定”(TPP),到发表国情咨文(日),意图主导制定亚太贸易规则。似乎逐渐势弱的“中东情节”背后,奥巴马这位美国大咖的“重返亚太梦”,又究竟意欲几何?肖炼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2014年,美国三季度GDP环比折合成年率增长5.0%,高于第二季度4.6%的增速,且创下2003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快增速。不顾反映经济长期走势的同比增长仅为2.7%的事实(实际上,美国2008年以来GDP同比增幅,三季度增长同比2.7%)。美国经济三季度的表现引起人们一片惊呼:“美国经济真的恢复得这么好”?“美国经济真的很有韧性”?或者,“GDP造假难道美国人不会嘛,为了吸引资金回流,美国统计部门也会造假”?&
究竟怎么看待美国经济复苏?&
2008年开始的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使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大到了4.5万亿美元,相当于第一次量化宽松政策实施前市场流动性的近6倍。QE降低了企业和消费者借贷成本,减少了利息支出,压低了长期利率(尤其是抵押贷款利率),推高了股市房市等资产价格,扩大了消费,降低了失业率。从QE政策推出到结束,对美国经济的积极影响是明显的。
美国GDP增速由2008年第四季度的&-8.9%,恢复到2014年第二季度的&4.6%和第三季度的5.0%。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从自2009年3月份的6626点突破2014年11月份的18000点。失业率由2010年初的&10%降至2014年12月份的5.6%&,创2008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大规模的债券购买为美联储带来了巨额的收益。美联储要将部分收益上缴美国财政部,2013年美联储共向国库上缴了889亿美元利润,创下历史记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财政吃紧的燃眉之急。
QE结束后,美国经济已经积聚了上行动能,经济扩张趋势在继续,三季度GDP的强劲增长就是这种经济扩张趋势的一种反应。&
哪些因素推动强劲经济复苏?&
首先,有效消费需求扩大是第三季度GDP增长5.0%的首要功臣。道琼斯指数首次突破18000点的历史记录,10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达到7年来的最高水平,就业持续增加及失业率下降,使消费者敢于消费,尤其是在保健和餐饮方面的消费支出更为突出。&
出于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乐观预期,三分之二持有公司股票的美国居民积极在股市套现以扩大消费。&
国际油价下跌也直接刺激消费,对GDP增长起到拉动作用。摩根大通报告估计,国际油价每下跌10美元,将助美国GDP增加大约0.25个百分点。美国商务部统计数据表明,11月家庭支出较上月上升0.6%,同比增幅为4%,第三季度消费者支出折合成年率增长3.2%,高于先前预测的2.2%。商品及服务支出为当季GDP增速带来了2.21个百分点的贡献,高于先前预测的1.51个百分点。&
其次,出口增加对第三季度GDP增长起到积极作用,由于出口上升7.8%,而进口下却降1.7%,从而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到达1.32个百分点。由于“水力压裂”技术的发明,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将从过去的60%以上下降未的15%以下,美国国会很有可能废除已有40年之久的美国原油出口禁令,届时美国将超过沙特和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天然气输出国,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还将进一步提高。
再次,投资增长对第三季度GDP增长功不可没。QE结束及美联储加息预期,导致全球资本回流到美国。非居住类投资为第三季度GDP增速带来了1.1个百分点的贡献率,高于此前预测的0.88个百分点。尤其设备和新软件方面的企业投资对GDP的贡献率更高。&
第三季度不计入存货估值和资本损耗的税后公司利润较第二季度增长2.8%,增幅高于先前预测的1.7%。第三季度公司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5.1%。&
强势复苏能否延续至2015?&
尽管三季度经济强劲复苏,但是,美国经济远未全面恢复健康,经济的关键问题并未彻底解决,强劲复苏是“新常态”还是暂时现象?这种复苏强势能否延续到2015年,将取决于如何应对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军事开支刺激是暂时情况。除了对以上消费、出口、投资三大因素分析以外,三季度经济强劲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军事开支激增的刺激(军事开支增长了16%),这种情况不会再现,四季度美国经济很难维持第三季度的强劲增长势头。
二是,通货紧缩导致潜在需求不振。2015年,油价下跌可能会加大通货紧缩下行压力。能源价格下滑拉低了通胀率。11月份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价格较上月持平,同比增长1.4%,10月份的同比升幅为1.5%。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PCE)&11月份同比升幅下滑至1.2%,10月份为1.4%,连续31个月通胀率低于美联储设定的2%的目标。
三是,美元走强不利于美国商品出口,使得其产品在海外变得更昂贵。欧元兑美元汇率将继续下跌,日圆兑美元汇率将进一步走软,新兴市场增长呈现金融危机以来最疲弱的态势,全球经济疲软又反过来削弱其对美国产品出口需求。
四是,国际油价进一步下跌将打击美国国内页岩油和页岩气钻探项目,削减该领域投资。
五是,住房市场依然摇摆不定,房地产市场尚未恢复到衰退前水平。11月份单户型预售屋销售连续第二个月环比下滑,同比基本持平。&
六是,四季度,美国企业支出显示出走软迹象。尽管经济数据显示有加速上涨可能,但工资回升速度缓慢,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也一直较慢。
上述隐忧表明,美国自2009年中旬结束经济衰退以来,经济复苏一直处于不均衡和不稳定之中,历次复苏过程中出现的强劲增长最后都被证明是短暂的,例如,在2013年下半年实现了两个季度的强劲增长,随后陷入了停滞。看来,2014年三季度经济强劲增长也很难摆脱这个怪圈。
总值达17.4万亿美元的美国经济很难那么容易复苏。2014年年末,美国个人存储率依然维持在4.3%左右,只比危机前2005年的最低点高出2个百分点,还不到20世纪最后30年存储率9.3%的一半。尽管2014年家庭负债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例降至108%,低于2007年最高时的135%,但仍高于1970年至1999年间的74%。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去杠杆化远未完成。
全球跨国银行对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的看法分别是: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预计GDP增长率为2.5%;巴克莱(Barclays)预计增速为2.8%;美银美林(Bank&of&America&Merrill&Lynch)预计增长3%。
接受《华尔街日报》调查的66名经济学家认为2015年美国GDP将增长3%。美联储官员们认为2015年预计经济增速将处于2.5-3%的温和水平,通胀低于美联储的目标,联邦基金利率维持不变。美联储货币政策面临两难境地:如何在维持经济增长和加息之间做出抉择。市场普遍认为,将在2015年某个时刻开始加息,结束近六年利率接近于零的局面。预计利率将在2017年达到3.5-4%的长期中性水平,随后逐步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将持续至2021年左右。&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QE政策推出到结束,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是明显的。尽管QE政策没有引起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始终保持在2%以下,美元兑全球其他货币汇率上涨了6.7%(2012年9月份以来),但是,QE制造的巨量流动性流向新兴市场国家,将使这些国家和地区催生新一轮的资产泡沫。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全球贫富分化。QE通过压低利率水平,使得能够获得贷款的社会上较富裕的人,能够再度获得成本更低的贷款,并在市场中获得更高的回报。受益最大的是华尔街金融机构,它们从充裕的流动性所推动的资产价格上涨中获利。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亿万富翁的数量增加了1倍,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亿万富翁的数量增加了1倍(1645人,相当于全世界最贫穷的一半人口所掌握的全部财富,全球最富有的85人所拥有的财富4年内,增加了5.4万亿美元,增幅高达124%),财富更多地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中,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QE没能给普通民众带来多大好处
对于普通民众,QE没能给他们带来任何好处。尽管利率水平降低,但希望获得住房抵押贷款的普通民众依然很难申请到贷款,对于需要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也处于类似的处境。由于过去几年中股票价格上涨明显,但房地产价格涨幅较缓,多数美国中产阶级持有房产,但从利息和资本利得方面获得的收入有限,因此感觉财富增加不明显。美国就业人数增幅稳定&但薪资水平并未提高。2014年12月,私营部门员工平均时薪下降5美分,至24.57美元。平均时薪仅增加1.7%,仅略高于1.3%的通胀率。
QE结束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将向常态化过渡,美联储加息时点将成为目前全球最为关心的焦点题,市场担心加息将带来“真正压力”风险。QE结束意味着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将由削减QE进入提高利率的阶段转换,或将以提高联邦基金利率水平在先,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在后的顺序,同时,运用超额存款准备金率(IOER)为主,隔夜逆回购(ON&RRP)、定期存款工具(TDP)为辅的方式,把目前超低利率回调至“中性水平”。
如何实现长期稳定增长、保持就业市场持续改善问题(劳动参与率下降、兼职工作人数增多等结业结构性问题),这些也都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
目前的强势美元意味着美联储加息或开始缩减4.5万亿美元资产负债表规模的紧迫性降低,如果美国的经济增长加速,美联储延迟加息或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则金融市场因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而出现的失真有加剧的风险。
QE结束将降低美元供给,提高美国债券的收益率,进而提升美元升资产吸引力,促使国际资本回流美国。全球投资者从欧元区撤出的资本达2390亿美元,创欧元区资本外逃15年来新高。QE结束后,流入新兴市场国家的美元也将同流入欧洲的美元一样,进一步回流美国以寻求更高的收益。新兴经济体资产的吸引力将有所下降,国际资本可能更多地流回发达经济体。QE退出后导致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国际资本外流的风险,加大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贬值压力和宏观经济调控的压力。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下降,将对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新兴经济体造成冲击,另一方面,又进一步降低依赖大宗商品进口的新兴经济体国家的成本,有利于促进这些国家经济复苏进程。
2008年以来,新兴市场政府和企业的美元计价债务不断增加。国际清算银行(Bank&for&International&Settlements)数据显示,在所有发行给美国以外非银行实体的美元债务中,发展中国家占到近一半,几乎是欧元区借款者美元债务规模的三倍。
汇率大幅波动将带来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冲击。新兴市场将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资金外流。俄罗斯卢布兑美元汇率贬值50%。瑞郎与欧元“脱钩”导致欧元大幅度贬值。各国央行之间缺乏协调会助涨汇率的波动,每个国家都寻求自己眼中的经济利益,而不管会对其他国家产生怎样的影响。美元涨势主要源于其他国家经济疲软所引发的货币贬值,而非美国经济强劲增长。
美元走强导致通货紧缩,过去的经验表明,美元汇率每上升10%,通货膨胀就在一年后下降0.5%,这就为推行“欧洲版QE”和&“日本版QE”创造了条件。美元升值导致全球汇率市场寻求新的平衡,欧元兑美元汇率2015年将可能跌至1.12的水平,日元兑美元汇率2015年也可能跌至最低的水平。
欧元区和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恶化,对美国需求收缩,反过来又会制约美国经济复苏的进程。为此,美联储将2014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由2.2%下调至2.1%,将2015年经济增长预期由3.1%下调至2.8%。
对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积极影响&
由于中国持续保持经常账户顺差、保持巨额外汇储备、对外负债低、国内储蓄率高、实行资本项目管制等多种有利因素,因而美联储加息不会对中国造成显著的冲击。美国经济复苏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首先,美元升值将提高中国3.9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的价值和市场购买力,中国持有的1.3万亿美元的国债随着国债收益回升而增值,中国被冻结(ST)的美国&“两房”资产以及持有的其它政府债券,将随着美国经济复苏而解冻或提高投资收益。&
其次,美元走强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弱,从而减少中国进口成本,降低中国经济运行成本和输入型通胀压力。2014年全球原油价格下降了50%,低油价吸引中国大量买进的原油一直保持在8.5%左右的强劲水平。中国将可利用低油价把石油战略储备的30天提升到接近90天的国际标准,增强自身抵御未来能源危机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支撑目前疲弱的全球石油需求,实现国际原油市场的再平衡。例如,中国购油行动支撑了作为亚洲价格基准的迪拜原油市场。
再次,美国经济复苏将拉升外需,从而推动中国资本和商品出口。例如,中国高铁刚刚拿下美国波士顿总价34.85亿元的地铁项目,并准备参与连结洛杉矶和旧金山、全长1280公里、总价值680亿美元的投资项目。&
对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负面影响&
第一,提高了中国宏观货币政策调控的难度。在美国退出QE、欧洲日本推出QE的背景下,中国是否要降低存款保证金?是否放松货币信贷?是否实行&“定向刺激”?各种政策制定取向的争议让市场无所适从。如果再出现一次类似2013年的“钱荒”事件,那么将对于市场信心造成严重打击。&
第二,美元利率走高将减轻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压力,同时构成人民币贬值压力。人民币兑欧元和日元的升值幅度将大于对美元的升值幅度,这将不利于中国对欧洲和日本市场的商品出口。
第三,美元过度升值将直接削弱美国对全球国际市场出口商品的竞争力,美国企业面临强劲的中国企业竞争,美国国内保护主义压力可能上升,这将为中美经贸关系正常发展增加新的不确定性。
第四,美元升值将使中国外汇储备增长放缓成为一种新常态。美元汇率走强,引起的汇率折算变化,致使2014年二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减少1000亿美元。三季度,经常项目顺差5017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5021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项目再现逆差。
第五,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在很大程度上与美国QE政策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QE结束后美元升值导致资金回流美国,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中国房地产市场资金短缺,未来几年将出现持续的“钱荒”。
第六,美元飙升背景下,中国企业美元债务迅速增加。IMF&认为,美国推行QE导致美元走弱,有6500亿美元流入新兴市场国家,比如,大量的“热钱”从香港流入中国内地的美元“套息交易”规模估计高达1.2万亿美元。亚洲以美元计价的公司债务从3000亿美元提高到2.5万亿美元,全球跨境银行贷款达11万亿美元,其中2/3以上以美元计价,很大一部分都没有进行货币对冲,因此很难抵御美元短期飙升的风险。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hina&National&Offshore&Oil&Corp.)年四年间累计发行美元债券近140亿美元,加大其债务风险。
第七,美联储加息将提高中国房企海外融资的难度,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和汇率风险。目前房企海外融资总额530亿美元,如果美元升值5%,融资成本将提升26.5亿美元。
对中美经济关系的影响
现在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的宏观基本面发生了逆转性的变化,为什么中美关系现在矛盾不断,冲突不断,因为两国基本的宏观经济面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原因。
美国的危机主要是次贷危机,金融杠杆泡沫造成了,叫虚拟经济过剩,中国目前的经济下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由于实体经济过剩。中国生产出来的东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能够卖掉的只有60%,还有40%的产能消化不掉,整个2013年中国大宗商品生产的过剩达到48%,这个过剩的产能找什么出路呢?就要通过我们的外贸向全世界输送,这就造成中国不仅仅同发达国家,还和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
一直以来,中国采取的是两头在外的经济发展模式,积累了大概有近4万亿的外汇储备,其中80%是购买美国的国债和政府债券,平均收益率只在2%左右,而美国公司在华投资是采取FDI,就是对华直接投资,平均收益率是在20%左右,在中美两种不对等的经济增长方式中,美国获取了高额的利润和廉价的中国产品,而中国则以廉价的劳动率和消耗高价的世界资源来换取日益贬值的美元纸币和不断缩水的美国国债。美国在世界上买什么什么就涨价,中国在世界上卖什么什么就跌价。现在美元开始回升了,又出现一个反向的情况,人民币又面临贬值的风险。也就说,我们能不能反思一下,利用这个机会能不能减少一点美元的外汇储备,少买一点美国国债,以提高巨额外汇储备的效率,这是当前中国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
在中美两种不对等的经济增长方式中,美国以几乎是零的低储备维持着近80%以上的消费,中国以50%的高储备维持着35%到50%左右的低消费,中国的高储蓄和低消费填补了美国国库的空缺并且养肥了美国的消费者。2005年到2012年中国总共海外投资的平均收益率是1.3%,2013年对外投资收益率出现了逆差559亿美元,投资收益率是负3。在十一五期间,中国企业海外矿业投资的失败率达到95%,同时中国还出现了一部分资金外流的这么一个情况。华盛顿有一个智库叫国际注册研究中心,它有一个报告,说过去十年中国总共向海外流失了3.79万亿美元,损失达到2.74万亿美元,中国的外汇储备也就不过4万亿美元,尽管这个数字目前还没得到核实,但是中国的贪官和富人卷款往外国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邓小平讲改革开放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富裕的人帮助穷人共同富裕,现在这部分人富了,他不愿意帮助穷人,要把钱挪出去,怎么办?美国有一个移民政策,中国为什么没有一个相应的移民管理政策呢?我不反对移民,来去自由,中国的国税和地税部门干什么了?这部分人要把钱挪出去,那你不问一问他的钱是怎么来的,该交的税交齐没有?如果没有交齐,你把它补上,补上之后,你愿意去哪里就去哪里,你要不做这件事情,那就会对在这个土地上的99%以上的公民是不公正的。
最后我谈一下在美国经济复苏的情况下,中美经济之间存在的一种博弈。我认为美国经济复苏对中国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总体来讲我觉得还是贯彻邓小平讲的十二字方针,就是“韬光用晦、绵里藏针、斗而不破”。在西方七国集团,美国和六国之间,中国要保持中立,在G20中间,就是7和13之间中国不应该当头,在G20内部应该团结大多数。未来的中美关系就说合作是为表,竞争为里,以斗争求合作,则合作为存,以退让求合作,则合作亡,只有通过不断的博弈来争取更大的利益,以实现进一步的合作。如何利用中美博弈来提高中国的国际战略地位,如何利用中美博弈来促进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保持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如何利用中美博弈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如何化解中国购买美国国债及政府债券的风险,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战略问题,有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要客观的判断中国现在GDP总量第二的地位,今年中国的GDP已经达到10.4万亿美元,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GDP总量超过了10万亿美元,美国是17万亿美元左右。世界银行去年计算按PPP,就是购买力平价。中国是17.6万亿美元,美国是17.4万亿美元,也就说超过了美国,对国外的这个判断,我们应该有客观的认识,中国尽管它的经济总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科技、金融、人才、教育、军事方面和美国的差距仍然非常大。我们还不要忘记另一个指标,如果按GNP,就是国内收入水平,日本的经济总量是中国的1.8倍,去年我们的总量是日本的1倍,但是人家的国民收入是中国的1.8倍。所以我们这个第二是一个虚的,中国不要当这个第二,我们也不是这个第二。
二、要加快国企改革,增强与美国博弈的能力,中国的国企对中国经济的崛起功不可没,但是国企存在着巨大的缺陷,生产效率不高,产能过剩,浪费资源,也就说一个国家的强盛不是靠政府的强盛而是靠企业的强盛,只有增加国企的战斗力,才能够增加与美国抗衡的企业和经济实力。
三、从宏观经济面来讲,要解决五个问题。
(一)就是中央财政收入的增长,我们过去是快于GDP的增长,这次的财政体制改革也都涉及到这个问题。
(二)就是地方政府开支的增长大于中央财政收入的增长,中国地方政府只有中央财政收入的50%,却担负着85%以上的公共政府开支,这种现象是不可持续的,同时也会造成大量的地方债。
(三)就是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增长小于中国GDP的增长,中国的GDP35年来涨了10%,年均几乎10%目前也是在7%,但是人均的国民收入却没有按照GDP的同步增长而增长。当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多一些储蓄也是合理的,但是你必须要使国民享受到GDP增长带来的好处,所以这次调薪,我觉得这个方向是对的,希望这种调薪以后还能够继续和国民经济的增长保持同步。
(四)就是中国的投资率太高,高于全球平均的投资率,全球的投资平均率是在22%左右。中国投资率尽管目前有所下滑,但仍然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倍左右。
(五)消费率太低,就说中国目前的消费率2014年不过50%,美国是80%,我们挣的钱本来就不多,然后又不消费,最后存银行,银行搞房地产,最后通货膨胀钱就缩水了。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主力军,钱只有花掉在是自己的,存在银行指不定以后是谁的。同时要进行人民币的国际化,也就说我们现在人民币要实现中国梦,人民币必须要成为世界货币,尽管这个路非常的长,但是必须要走,目前进行的双币互换这个路,以及在海外建立人民币的海外的交易中心,这些道路,这些方向都是正确的,还要继续做下去。
四、就是要争夺国际金融体系规则的话语权。加快人民币国际化,首先要实行国内市场的利率化,汇率的市场化,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这四个是支持人民币国际化的四个重要步骤。
五、争夺国际知识产权制定的话语权。加快新兴国家和新兴创新企业的进程,中国现在知识产权的申请量去年已经达到世界的第一位,但是我们的质量和欧美国家还有差距,也就说我们现在无形资产的投资,也接近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在经济比较有优势的领域,比如在高铁、核电、先进制造业,在这些领域要抢占制定规则的权利,全球的竞争,最高层次的竞争不是商品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是制定规则的竞争,中国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力,抓住这个话语权。同时要和美国争夺制定亚太贸易区的规则权。奥巴马说,这个规则不是中国制定的,是美国制定,中国也没说我制定这个权,亚太地区的贸易规则权凭什么由你美国来制定,是由亚洲人民共同制定的,他搞这个TPP就是把中国排除在外,中国就搞了一个FTAAP,搞了一个整个亚太地区的所有国家都参与的、不排外的、共融的自由贸易区,这就比美国的TPP更加高了,希望这一步能够做成。
同时中国搞的亚洲基础投资银行,一路一带这弄得美国没话说,它不敢反对,但是它在底下搞小动作。同时美国的TPP也很难成功,为什么?因为参加TPP的国家,我们看新加坡、澳大利亚,它既是亚太自贸区的谈判者,又是TPP的谈判者,这样他们也表示愿意参加这个FTAAP就是自贸区,这就为中国在回旋提供了机遇,同时中韩之间建立了FTA就是自贸区、中澳自贸区,以及现在正在酝酿中日韩自贸区,同时和欧盟达成双边投资协定,就是BIT,这实际上对美国都形成震慑。韩国已经参加了中韩之间的自贸区,澳大利亚参加了和中国的自贸区,它的好处和条件都比美国的TPP都要好,那韩国和澳大利亚为什么要参加你的TPP呢?本来韩国和澳大利亚要加入亚洲投资银行,由于美国威胁他,他就没有在去年的APEC会议上签字,但是他们私下我们不排除将来参加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我跟韩国央行行长谈过,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如果韩国拿出这个大单来,那他几千亿的投资就出去了,那韩国为什么要丧失这个经济机会呢?同时我们提出的一路一带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最后这个规则不是由你美国说了算,所有的国家都同意,你美国反对也没有用。
七、要区别对待美日联盟,这个策略应该是什么呢?交美攻日,稳美制日,远交近攻,这是对美国的策略;对日本应该是敲山震日,斗而不谈,收复实地,一块块给你切掉。中国的发展对美国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以日本制衡中国,以中国来制衡日本这是美国的策略,中国的强大对日本是灾难,所以日本极力要拉美国下手,以获得长期的,以其愚公之力这一点我们应该看清楚。
八、就是研究美国的决策机制及程序,利用矛盾分而治之。美国是三权分立的这么一个制衡机制,各种利益集团之间是有矛盾的,和美国打交道,比如美国经济复苏,或者和美国地方经济发展关系,不要指望和美国关系搞私人关系能搞好中美关系,我们不能以中国国内共产党一人领导的思维方式来跟美国多元民主来打交道,要利用美国,研究美国的这个机制,来解决美国的问题。
什么东西影响美国的国会呢?是智库,美国国会每年四年改选两次,参议员换三分之一,众议员换三分之二,你拉私人关系,两年他人没了,再说美国智库他会影响美国国会的决策,美国的议员是由地方选出来的,他对地方负责,他对国际问题一窃不通。美国三分之一的议员就没出过国,你让他来提中美关系的提案,那不是等于小学生跟大学教授来交流,那他们受什么影响,智库每年在写报告,看了报告之后进行投票,那你就应该重点干什么呢?影响智库。美国有一个传统基金会企业研究所,最后谁掏钱呢?台湾,那我们也可以向他们学习,对他们有些智库投资一部分资产,和他们搞好关系,用他们的报告来影响美国的议员,美国是投票决定的,不是说由总统最后来解决问题。那影响美国最大的是什么问题?在经济复苏之后关键两个,一个是医疗保险还有一个社保,中美关系不会影响美国的总统,谁当总统不总统,但是社保或医保却会影响美国谁当总统和不当总统。
十、要引进留美的高级人才,解决顶尖科技人才留美不归的问题,也就说全球的竞争,还有人才竞争这是一个非常,除了制定规则的竞争之外,但是你这个规则制定好坏,可以吸引人才,就我们的引进人才,不能说没有成绩,但是引进最顶尖的人才不多,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呢?就是这些人才,他来回不方便,最顶尖的人才是要在最好的科研环境里才能够出成果。尽管中国的国内科研环境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和美国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果我们解决这些最顶尖的人才来去自由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那是不是可以考虑双重国籍的问题,当然双重国籍有弊端,就会为贪官和富人卷款往外逃提供了条件,那你能不能对这些顶尖的人才实行特殊的双重国籍,这应该从策略层面,战略层面进行考虑。你引进一个人才比你干,有时候干二十年三十年还起作用。就像这次航母,把它买进来,为中国的航母从乌克兰引进来,起码节约了二十年的科研时间。
十一、中美关系是不是能走一个,由地方包围中央的道路?我曾经跟兰普顿,就是美中关系委员会主席做交流,他当时跟我讲,说当时毛泽东有一个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后取得了成功,那么说中美关系能不能也效仿这一点。毛泽东为什么能取得胜利?蒋介石为什么失败?他不懂得中国的问题是农民问题。中国现在主要的工作是做在华盛顿,这本身没有错误,但是华盛顿这个政客,说句不好的话来听就是政治流氓,美剧有一部《纸牌屋》,这个电视剧充分地反映了美国华盛顿政界的黑暗和腐败,和他们打交道中美关系将走向死胡同。美国有50多个州,美国的议员投票,你只要拿下26个州,议员一投票,那不就是对你有利的议案了吗,56个州都想和中国,中国有31个省市都想发展双边关系,尽管在华盛顿对中国不友好,但是各个地方对中国非常友好,发展政府之间的民间之间的商贸关系,最后星星之火已是燎原,最后你这个政治流氓你也得听美国国会投票的结果。
十二、调动国内的力量,参与中美决策的博弈的过程,利用国内的压力取得谈判筹码,这是对美国来讲,缓解谈判压力。另一方面也利用美国的压力,逼国内改革,防改革的势力,要利用两个方向,推动中国经济全面开放。
十三、就是在当前美国打压俄罗斯这么一个良机,造成全球资源下跌,油气资源下跌。中国是一个缺油缺资源的国家,把我们大量的外汇储备用于战略资源的储备,包括石油各种以后有用的资产,这些矿产和石油早晚一天要涨回去的。增加黄金储备,当然不要买在高的时候,要买在低的时候。美国的黄金储备在他外汇储备中是71%,中国多少?1.6%,还有很大的潜力。
十四、调整外汇储备结构,要实行藏汇于民的政策,我们4万亿的外汇储备那是政府的外汇,那钱也不是政府的,是企业挣完钱,央行用钞票发人民币把它收过来,同时造成了国内的通货膨胀。中国的外汇储备占了全部对外资产的三分之二。我举个例子日本只有六分之一,我再举个例子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老百姓手中的外汇情况是什么?日本私人储备4.99万亿美元,德国私人储备6.91万亿美元,英国是12.78万亿美元,美国是15.4万亿美元,中国多少?2500亿美元,这组数据说明什么?国外还是民富国穷,中国是国富民穷,这个要改过来。
同时对美国国债现在是不是要进行反向操作?也就趁美国国债收益上升的时候,把长期的国债卖掉,买短期的进行逆向操作,把弄来的钱去干什么?换他的钱,更多地投资于美国的资产、海外的资产做战略储备。我想按照这个方向走下去,中美关系将会发生一个由被动向主动的这么一个转型,我们要很好的利用美国经济复苏这么一个大好时期,更好地让它服务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于我们经济新常态的健康发展。
好,谢谢大家。
馆藏&2187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辛格在美国的影响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