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审计工作对公司的政策有何建议议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的若干意见
当前位置&:
行政规范性文件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的若干意见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省政府办公厅
文号:浙政发〔2015〕47号
统一编号:ZJSP00-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更好地发挥审计职能作用,服务改革发展,维护经济秩序,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全面发挥审计的监督和保障作用  (一)推动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将国家、省和省以下各级政府的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作为重点审计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各级审计机关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跟踪审计,同时在专项审计、审计调查和经济责任审计中,将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作为重点内容,着力监督检查各级政府、各部门落实稳增长调结构等政策措施和落实转型升级组合拳各项重点工作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促进政策落实和完善。  (二)关注公共资金安全和使用绩效。关注财政资金支出结构和预算执行效果,揭示财政资金在存量、增量和资金沉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国有、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和地方金融机构的财务收支及其境内外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的审计监督。围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及我省关于建立健全公务支出公款消费审计制度的意见等相关要求,加强&三公&经费、会议培训费、津补贴发放、楼堂馆所建设及机构编制管理和执行等方面的审计,促进厉行节约和规范管理。  (三)促进深化改革。及时发现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提出意见建议,推动完善制度,堵塞管理漏洞。密切关注财税制度、行政审批制度和投融资体制、金融改革、国企改革、行政执法体制等改革措施的协调配合情况,促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做好&四张清单一张网&推进情况跟踪审计。  (四)强化对依法行政情况的审计监督。主动揭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促进各地、各部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密切关注政府监管职责履行情况,注重发挥法律法规、发展规划、政策标准的约束和引导作用,促进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五)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领导干部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分别作出界定,促进各级领导干部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任务要求,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任前告知、年度报告和离任交接制度。  (六)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规划,将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全部纳入监督范围,实现有重点、有深度、有步骤、有成效的审计全覆盖。加强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在内的政府&全口径&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不断扩大对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以及重点专项资金、重要自然资源、开发区(新区、园区)等其他审计对象的覆盖面。  (七)深化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审计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要求,按照规定程序,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以及竣工决算等投资管理活动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通过发现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有关单位及时纠正问题,避免损失浪费,更好地发挥审计的揭露、预警和抵御功能。  二、完善审计工作机制和整改机制  (八)依法接受审计监督。被审计对象要主动配合审计,及时提供审计所需的各类资料、电子数据及必要的技术文档。在确保数据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协助审计机关开展联网审计,并为审计机关进行电子数据分析提供必要的工作环境。审计机关要对获取的资料和数据严格保密。  (九)进一步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审计与财政、税务、金融、发展改革、人力社保、民政、建设、国资、工商、价格等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纪检监察、公安、检察等机关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大案件会商、情况沟通、资料查询、调查取证等工作的协调配合。审计机关履行职责需要协助时,有关部门、单位要积极予以协助和支持,并对有关审计情况严格保密。对审计移送的违法违纪问题线索,有关部门要认真查处并及时向审计机关反馈查处结果。  (十)全面落实整改责任。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审计整改第一责任人,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认真组织研究,制定有效措施切实整改;对重大问题要亲自管、亲自抓,列出整改清单,逐个问题对账销号;审计整改报告要在规定时间内向审计机关报送,同时向同级政府或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告。  (十一)形成问责机制。各地要建立健全审计结果问责机制,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或者拒绝、拖延、虚假整改的,依法依纪作出处理,严肃追究责任。  (十二)建立健全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各地要将审计结果及其整改情况作为行政决策、绩效管理、考核、奖惩和问责的重要依据。绩效审计结果要作为财政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要作为审计对象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其他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利用符合其履行职责需要的审计结果。  (十三)切实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各地、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建设,落实内部审计工作责任,保障必要的人员配备与工作条件。使用财政资金或者管理国有资源数量大、下属单位多的部门,乡镇(街道)、开发区(新区、园区)、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要明确负责内部审计职责的机构或者配备专职人员,进一步深化内部审计工作。审计机关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考核和监督,形成与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联系机制,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三、进一步提升审计能力  (十四)强化审计队伍建设。加强审计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建立健全符合审计工作特点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和职业保障制度。鼓励审计人员考取与审计工作相关的专业技术资格,提高审计专业领军人才、审计业务骨干人才的比例。强化审计人员职业意识,培养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提升审计人员职业能力。  (十五)创新审计工作方式。加强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的统筹协调,集中全省审计力量开展好涉及全局的政策、资金、项目的审计,提升全省审计机关的协作能力。围绕审计总体规划制定行业审计滚动计划,探索分类分阶段组织审计实施办法。推进审计质量控制、内部管理、结果运用、业绩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建设,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加强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组织和业务领导,在审计计划、组织实施、结果报告、质量控制、队伍建设、经费保障、固定资产等方面积极探索统一管理的具体模式,健全检查和考核机制。  (十六)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各有关单位的信息系统应配置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数据接口,并与审计机关实现信息共享。推进金审工程建设,建设审计数据中心和行业审计数据分析平台,探索在审计实践中运用大数据技术的途径,充分利用地理信息资源和交换共享平台数据,提升数据综合利用水平。推进联网审计,探索对预算执行、税收、社会保障、政府投资、国有企业等重要领域和重点单位实施远程审计。  (十七)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各地要根据审计任务日益增加的实际,配齐配强审计力量,并切实保障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需的经费,为加快实现审计全覆盖提供必要的条件。进一步完善向社会中介机构购买审计服务的模式,提高购买审计服务的绩效。整合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开展审计,并对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机构相关业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挥审计整体效能。&浙江省人民政府  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日印发&&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
发布人:监察审计处&&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22
   合政〔2015〕21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中办发〔2015〕58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皖政〔2015〕34号)要求,切实加强审计工作,更好地发挥审计作用,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 &1.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发展、改革、法治、反腐”的主题,依法履行审计职责,加大审计力度,创新审计方式,提高审计效率,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加快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2.基本原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国家和省、市中心工作,积极主动作为,服务改革发展,服务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推动廉洁政府、俭朴政府、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审计、履职尽责。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揭示问题,反映矛盾,防范风险,促进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切实发挥审计监督的基石和保障作用。--改革创新、完善制度。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从体制机制层面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不断健全审计领导机制、工作机制、保障机制、管理机制,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二、努力扩大审计覆盖面& & &3.强化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通过审计、专项审计调查和联网审计等方式,实现市本级全部政府性资金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全覆盖。每年对公共财政、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社保基金的预算执行以及税收征管情况开展审计,对财政部门、地税部门、开发区预算执行情况开展审计,对资金量大、管理项目和二级机构多的部门有重点地安排审计,对资金量小的部门开展联网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 & &4.深化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全覆盖。通过开展建设项目价款结算审计、跟踪审计、竣工决算审计,实现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全覆盖。将市本级、四个开发区、政务文化新区、滨湖新区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纳入市级审计范围,对投资大、建设周期较长、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重大项目开展跟踪审计,对单项工程开展价款结算审计,根据有关部门和单位编制的竣工决算报告及时开展竣工决算审计。& & &5.加快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通过直接审计、授权审计、委托审计、离任交接等方式,实现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各县(市)区、市直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由市级审计机关组织实施,对重点地区、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对其他部门、单位领导干部采取离任交接方式开展审计,县级审判、检察、公安机关、开发区、党校以及部分乡镇主要负责人等市管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授权县级审计机关实施,市属国有企业、医院、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社会中介组织实施,力争实现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内轮审一遍。分级分层开展部门(单位)内部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各主管部门要对本系统管理的领导干部任期内轮审一遍。各县(市)区审计机关应当结合实际,统筹规划,科学组织,实现本级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 & &6.实行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审计全覆盖。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年度财务报告审计、专项审计调查等多种监督方式,实现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审计全覆盖。坚持以政府审计为主导,主管部门协同配合,科学统筹,全面整合内部审计、社会审计力量,对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每年进行审计,确保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安全完整。& & &7.推进重大专项资金审计全覆盖。通过专项审计、专项审计调查和结合其他项目审计等方式,对党委、政府和社会重点关注的财政专项资金开展跟踪审计,实现重大专项资金审计全覆盖。& & 8.探索国有资源审计全覆盖。通过审计、专项审计调查和结合其他项目审计等方式,逐步实现国有资源审计全覆盖。加强对土地、矿产、森林、水等自然资源,以及重点流域、区域、行业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情况的监督,适时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促进国有资源科学管理、合理使用、严格保护、有效监管。  三、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和监督作用& & 9.推动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积极组织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省、市各项部署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着力监督检查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的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实际效果等,特别是重大项目落地、重点资金保障以及简政放权推进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反映好的做法、经验和新情况、新问题,保障政令畅通,促进政策落地见效和不断完善。& & &10.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注重发挥审计的宏观性和建设性作用,着力反映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障碍、机制扭曲、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正确把握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不合时宜、制约发展、阻碍改革的制度规定,及时反映并推动完善,促进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密切关注各项改革措施的协调配合情况,促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 &11.维护经济社会安全。密切关注财政、金融、民生、国有资产、能源和资源环境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密切关注经济问题可能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特别是政府性债务、区域性金融稳定、房地产市场等情况,揭示和反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积极提出对策建议,及时堵塞漏洞,妥善处置和避免损失,维护全市经济社会安全。& & & 12.促进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把问效、问绩、问责贯穿审计工作始终,综合分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揭示和查处严重铺张浪费、重大资源毁损、环境污染及效益低下等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强财政审计,密切关注财政资金的存量和增量,推动财政资金合理配置、高效使用,把钱用在刀刃上。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省委“三十条规定”和市委“十项规定”,加强“三公”经费、会议费使用和楼堂馆所建设等方面审计,促进厉行节约和规范管理,推动俭朴政府建设。& & &13.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审计的根本目标,重点关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环境保护、涉法涉诉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关注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情况,关注社会就业、社会分配、社会保障、社会秩序等公共制度的建设情况,加强对“三农”、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扶贫、救灾、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促进公共资源、公共资产、公共服务公平合理分配,推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 &14.推动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着力监督检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促进各级领导干部主动作为、有效作为。推动领导干部自觉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提高本地区本部门机构编制管理水平,确保实现本届政府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目标。密切关注权力行使与责任落实,促进理好财、用好权、尽好责。对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的领导干部,依法依纪揭示和反映问题,促进健全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 & &15.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对审计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查深查透查实,重点关注财政资金分配、重大投资决策和项目审批、重大物资采购和招标投标、贷款发放和证券交易、国有资产和股权转让、土地和矿产资源交易等关键环节,揭露和查处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贪污受贿和内幕交易等问题,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中高估冒算等行为,严格实行责任倒查。注重源头反腐,认真研究和分析腐败案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推动完善不能贪、不敢贪的反腐机制。& & &16.促进法治合肥建设。着力检查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揭示和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私枉法、以权压法、以言代法以及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妨害公平竞争等问题,切实促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平正义。反映法规政策不衔接、不配套甚至阻碍科学发展等问题,促进法规政策的健全完善。  四、严格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 & &17.全面落实整改责任。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落实审计整改任务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单位财政财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和单位自身存在的问题,由主要负责人负责落实整改;下属单位存在的问题,主要负责人要督促下属单位落实整改措施。要在规定时间内向审计机关报送由主要负责人签发的审计整改报告,同时向同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布。各级政府应当在作出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后6个月内,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交审计查出问题整改结果的报告。& & &18.建立审计整改督查制度。各级政府每年要专题研究国家、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和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以及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等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将整改情况纳入督查督办事项。完善联合整改督查机制,对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和意见、政府常务会议的意见、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的意见等落实情况,对审计报告、专报(信息)中反映问题的整改情况,要加大督查力度;对拒绝和拖延整改并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以及屡审屡犯的单位和部门,要加大督查频次。& & &19.强化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各地、各部门和单位要建立健全整改清单“销号”制度,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按时限要求整改销号。被审计部门和单位在收到审计报告、审计决定等审计结论性文书之日起30日内,将审计整改情况书面报告审计机关。审计机关在出具审计结论性文书90日内,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审计整改措施不力、消极应对、敷衍拖延的单位,审计机关可联合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开展重点检查。审计机关要将审计整改跟踪检查情况及时向同级政府报告。& & &20.深化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对审计机关提请协助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各有关单位要积极予以支持和配合,及时处理并函告审计机关。要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等协作机制的作用,促进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 &21.严格落实审计整改问责制度。审计机关及有关职能部门对未能按时整改的问题,要分析原因、分清责任、实施问责;对整改不到位的,要约谈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拒绝、拖延整改,或因整改落实不力而导致违法违规问题屡查屡犯,造成重大损失或影响的,纪检监察、组织部门要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审计整改落实情况要列入被审计单位主要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和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五、强化审计成果利用& & &22.健全审计成果利用机制。各地、各部门和单位要健全审计发现问题报告、移送和整改督办等重点环节制度,形成部门各负其责、优势互补的审计成果利用机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将企业审计结果与企业主要领导人员考核挂钩。要推动制定落实审计成果利用相关规定。& & &23.推进审计成果转化利用。审计机关要紧紧抓住事关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从体制、制度等层面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为宏观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推进政策制度完善。& & &24.推进审计结果公开。进一步加大审计公开力度,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所有审计项目结果应当公开,推动实现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六、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 & &25.改善审计信息化工作环境。各地在发展电子政务时要加强与审计应用建设发展衔接,为审计信息化建设发展预留空间。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应根据审计工作需要,依法向审计机关提供与本单位、本系统履行职责相关的电子数据信息和必要的技术文档。在现场审计阶段,被审计单位要为审计机关进行电子数据分析提供必要的工作环境。& & &26.夯实审计信息化建设基础。按照国家“金审工程”统一部署,继续完善审计管理、 审计作业和审计交流三大平台。加快建设数字化指挥系统、审计数据中心、模拟审计实验室。推动建立一套以审计专网为基础的上联省审计厅、下联县级审计机关,横联重点被审计对象的立体化网络框架。完善网络安全系统,保障审计网络和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推进审计指挥中心和移动办公系统建设,积极探索信息化审计条件下云计算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方式。& & &27.构建合肥审计数据系统。在财政、税收、社会保障等重要行业和领域开展联网审计,积极探索部分数据集中行业的市、县(市)区“两级联动”联网审计,着力构建实时监控、动态监测的在线审计系统。采取多种数据收集方式,推进被审计单位与审计机关实现信息共享,形成必要规模的审计行业数据资源库,构建合肥审计信息平台。& & &28.推进信息系统审计工作。关注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系统功能的可靠性、系统建设的经济性,研究信息系统缺陷导致的系统安全、信息安全等风险,维护经济安全。  七、全力推动审计工作创新& & & 29.创新审计方式。加强审计机关审计计划的统筹协调,优化审计资源配置,深入开展涉及全局的重大项目审计,加大事中审计力度,对重大政策措施、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突发事件等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根据审计工作需要,实行向社会购买审计服务,并对社会审计组织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重点核查。探索外聘专家制度。& & &30.创新审计管理。审计机关要以实现审计全覆盖为目标,积极探索多视角分析、多专业融合、多方式结合、多技术运用的审计管理模式,切实提高审计效率。进一步统筹市、县(市)区两级审计资源,对系统行业和同类项目实行“捆绑式”审计,推行扁平化管理。探索政策理论研究、数据挖掘分析和审计核查取证协同监督方式,着力推行“大兵团作战、多兵种合成”的审计组织形式,不断改进审计现场管理方法,切实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 &31.创新审计技术。借助新型科技手段,逐步实现信息技术应用在审计业务领域的全覆盖。加强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跨年度数据的交叉审计、集中分析,加大数据综合利用力度。改进审计数据运用模式,探索在审计实践中运用大数据技术的途径。  八、完善审计工作机制& & &32.依法接受审计监督。凡是涉及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部门、单位和个人,都要自觉接受审计、配合审计,不得设置障碍。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依法、及时、全面提供审计所需的财务会计、业务和管理等资料,并积极协助审计机关开展工作。各地、各部门和单位不得制定限制向审计机关提供资料和开放计算机信息系统查询权限的规定,已经制定的应予以修订或废止。对获取的资料,审计机关要严格保密。& & &33.加强审计工作联系。推进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建立经常性工作联系机制,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审计预警功能,促进被审计单位及早发现问题、自觉改正问题、主动防止问题、最大限度不出问题,推动审计监督成果转化为服务成果、审计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  九、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 &34.提高审计队伍专业化水平。各县(市)区政府要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科学确定审计机关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将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重点用于加强审计机关专业力量。严把进人关口,强化教育培训,多措并举,提高法律、计算机、工程等专业背景人员比例,提高具有与审计工作相关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比例,提高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比例,提高能够直接从事审计业务工作人员比例,审计机关从事审计业务人数占机关总人数要逐步达到70%以上,加快审计队伍专业化进程。审计机关负责人必须具备财经专业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者从事审计、财税、金融、财务、会计等专业工作5年以上,或者具有审计、会计、财税、金融等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执(职)业资格。& & &35.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严格审计人员职业准入,招录审计人员可以加试审计工作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部分专业性强的职位可以实行聘任制。建立审计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制度,完善审计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强化审计人员职业意识,培养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强化审计实践锻炼,提升审计人员职业能力。培育审计人员职业精神,规范职业行为,树立职业形象。加强审计人员职业保障。& & &36.加强审计队伍作风建设。落实“严、细、深、实、快”的要求,从严管理审计队伍,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扎实、纪律严明的审计“铁军”。审计机关应当严格内部管理,主动接受外部监督。& & &37.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各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内审机构,配备内审人员,完善内审工作制度,实现内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各级审计机关要结合审计监督全覆盖要求,整合各类审计资源,建立内审人员和财务人员人才库。要进一步加强对内审工作监督指导,推动内审工作转型升级。要重视和支持内审协会履行职责、开展工作,进一步加强各级内审协会组织建设。  十、加强组织领导& & &38.健全审计工作领导机制。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要依法直接领导本级审计机关,支持审计机关工作,定期听取审计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把审计结果作为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要加强政府监督检查,加强机关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利用已有的检查结果等信息,避免重复检查。& & &39.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完善审计机关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工作报告、述职等制度,县(市)区审计机关将审计结果和重大案件线索向同级政府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下级审计机关正职和副职负责人的任免,应当事先征得上一级审计机关的同意。加大审计干部对外交流力度。 合肥市人民政府2015年12月31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本岗位有何建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