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登为什么选择香港是世界人民的英雄

有学校的口号是“只要没学死就要往死学”。
美国救人者受法律保护,德国见死不救要受惩罚。
境外媒体:斯诺登是英雄还是叛徒引争议
12:37 来源:
核心提示: 香港《信报》称,斯诺登抗争对象是美国政府,很多人都愿意帮他一把,帮助这位捍卫人民知情权的英雄。
参考消息网6月16日报道 香港《成报》6月15日称,藏身香港的美国前中央情报局职员斯诺登进一步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在过去4年中成功入侵香港电脑的比例竟高达75%,而且大多是民用电脑。无辜市民疑被美国政府侵犯隐私。
据台湾《联合报》6月14日报道,揭发美国政府监控计划的&告密者&斯诺登已于10日离开所住的香港酒店,目前行踪不明,英国《卫报》华盛顿分社主任表示,斯诺登仍在香港,美国政府正考虑是否起诉他,俄罗斯则考虑给他政治庇护。
这位主任表示:&我想香港的法律程序可能拖很久,也许中国大陆会把他带走。&香港与美国签有引渡条约,但引渡过程可能长达1年甚至数年。
斯诺登任职的布兹-艾伦-汉密尔顿公司日前表示,已将斯诺登解雇。该公司声明说:&年薪12.2万美元的斯诺登因违反公司纪律和政策,于10日被解职。&媒体之前报道,斯诺登年薪20万美元,目前不清楚是否报道不实,或是有其他奖金。
报道称,美国司法部正在调查泄露国家监控记录和网络活动机密的斯诺登,法院尚未发出通缉令。奥巴马政府已展开内部检讨,评估泄密案对国家安全的损害。
报道指出,29岁的前中情局员工斯诺登在美国国内掀起他是英雄还是叛徒的争论。要求起诉他的声浪不小,但也有逾两万人在白宫网站连署,要求奥巴马赦免他。
《华盛顿邮报》最新民调显示,多达56%的美国人力挺政府为反恐监控电话。
报道指出,奥巴马政府仍面临国外的压力。欧盟负责卫生和消费者事务的委员博格说,美国的&棱镜&计划可能危害欧盟国家公民隐私,欧盟将在双边会议中表达忧虑,并要求美方说明。
另据香港《信报》6月15日报道,香港特区政府已经掌握了斯诺登的动向,并有&专人&提供保护,以防出事。至于斯诺登的去向,最终仍需他本人决定,但不管如何,声援以及愿意提供法律援助的团体不少,毕竟这是全球的大新闻,且抗争对象是美国政府,很多人都愿意帮斯诺登一把,帮助这位捍卫人民知情权的英雄。更多精彩内容,请见《参考消息》官方网站首页。网址: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孙鹏]
凡本网注明“来源:参考消息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参考消息微信
加入读者俱乐部
国新网备2012001 京公网安备
- 参考消息报社 版权所有 -“棱镜门”事件——斯诺登究竟是不是英雄?
有相当的美国民众认为斯诺登是“爱国者”,白宫网站的签名已经超过10万人,白宫需要给民众一个说法。在美国公民看来,斯诺登让他们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真相,知道了自己可能每天所有的信息都处于美国政府的监控之中。
另一方面,如果站在美国政府和军方的立场上,斯诺登是间谍,他泄露了美国国家核心机密。美国一些政客议员将斯诺登称作“叛国者、卖国贼”。
斯诺登本人认为自己既不是一个爱国者,也不是一个间谍,只是一个真实的美国人。他之所以把大量情报交给阿桑奇,是因为他每天面对大量血腥的资料,并且资料与美国政府所声称的不同,这些信息和他的道德标准相去甚远,他的内心难以承受,所以才选择将真相公布于众。
的确,如何评价斯诺登行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认为,政府制定的政策、开展的工作、内部的规定等等,必须是合法的,必须是合乎公共道德的,必须是符合社会公众利益的。假如政府工作人员“以职务之便接触到内幕”,了解到某些内幕的肮脏和黑暗,在内部通过正常途径无法纠正,那么,他以其他方式进行曝光,“揭老底”,完全是一种遵从人的良知的正义行为。正如俄罗斯总统普京所认为的,“斯诺登的揭秘行为是高尚而且艰难的选择。”
但是有的人不赞成,认为,“站在中间立场上,客观、公正和理智地说,斯诺登都不该得到支持,更不该将其当英雄”。因为他供职政府部门以职务之便接触到内幕,他当然可以保持道德纯洁辞职,但他不可以将职务行为所得炒作成名。斯诺登应该在“从事某项职业时,遵守职业准则”。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你看来,人类的良知与供职部门的职业规定相比,孰重孰轻?或者,当你遇上公共利益和个人权利发生冲突时,你该如何抉择?为什么?
(2)“棱镜门”事件对美国政府一贯宣称的网络安全和网络自由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3)如何理解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涵?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怎样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斯诺登:叛徒or英雄?
“棱镜”监视项目曝光后,美国政府承受不少外部压力。自曝身份的斯诺登则被国内一些政界人士视作“叛徒”,可能面临“叛国罪”起诉。针对斯诺登曝光秘密项目之举,美国国内反应分化,多数政界人士给予谴责,认为他的行为触犯法律,是“叛国者”;民间阶层不少人士却把斯诺登视作“爱国者”,认为他揭批政府侵权之举。 “棱镜”监视项目曝光后,美国政府承受不少外部压力。自曝身份的斯诺登则被国内一些政界人士视作“叛徒”,可能面临“叛国罪”起诉。针对斯诺登曝光秘密项目之举,美国国内反应分化,多数政界人士给予谴责,认为他的行为触犯法律,是“叛国者”;民间阶层不少人士却把斯诺登视作“爱国者”,认为他揭批政府侵权之举。路透社委托民意调查机构益普索开展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美国人中,31%认为斯诺登是爱国者,23%视他为叛徒;35%认为他不应受到起诉,25%认为他应接受全面法律制裁。身份曝光后,斯诺登成为多项网络请愿活动的焦点。白宫网站“我们人民”请愿栏目一项希望总统贝拉克·奥巴马赦免斯诺登的请愿活动已经收集到6.3万个签名。斯诺登的泄密事件与40多年前的五角大楼文件案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斯诺登与埃尔斯伯格都是掌握核心机密的政府职员;而他们曝光的秘密也是前任总统所为,“棱镜计划”始于小布什政府时期,而越战升级则主要在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时期。当年尼克松总统的反应比较强烈,给《纽约时报》下了临时禁令,但是《华盛顿邮报》继续公布五角大楼文件,按下葫芦浮起瓢,《华盛顿邮报》也被告上法庭。最高法院审判的结果是6比3认定政府败诉,新闻自由战胜了国防安全的堡垒。五角大楼文件案的意义在于政府不能以国家安全的名义损害新闻自由,而斯诺登在网络时代重新定义了新闻自由与言论自由的问题。为《华盛顿邮报》辩护的比克尔认为,“国家安全不是一座孤立的堡垒。安全同样基于我们自由制度的价值体系。当权者必须忍受一种刚愎任性、执迷不悟、无孔不入的新闻舆论以及保护更大的表意自由和人民知情权的价值。”在互联网时代,言论自由意味着政府不能随意侵犯公民的隐私权,而如果公民发现政府的行为违规就有权利表达出来。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明确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剥夺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法律,批评政府的尺度决定了言论自由的边界。斯诺登泄密一事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政府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干预或者介入公民的隐私?当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大国关系的焦点的时候,斯诺登使网络安全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那就是安全除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信息权的争夺,还有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如果每个公民在政府面前都是“透明的”,自由还会存在吗?美国沃伦首席大法官在五角大楼文件案的评论中指出,“在发现或者占有政府秘密文件时,每个公民基本而朴素的职责之一就是毫不犹豫地向负责任的公共官员报告。”如果没有负责任的公共官员的话,向新闻界爆料是否也应该算是职责呢?如果是,那斯诺登就是捍卫公民权利的英雄,而非叛国。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斯诺登现状2017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