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跨境税改新政政来了跨境购物怎么办 中国经济网

专家:跨境电商监管政策还需更有弹性
新闻爆料:finance@ 电话:(010)
中国财经app
中国财经微信公众号
中国新三板APP
中国新三板微信公众号
张莉认为,政策调整应根据跨境电商发展特点而实施特定的监管措施,而不能一概都按照一般贸易进行监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务研究中心主任王健表示,税收调整不一定会变,但在通关流程上是走一般贸易监管程序或是探讨走新的简便的监管方式或是回到原来的保税备货模式都有可能。跨境电商或是电子商务政策一定是政府顶层设计,要协调好各部门,就像机器的螺丝,拧得越紧,机器最终就不转了。
有了这两个基础,才会聚集人气。”他举例道。
据了解,中东贸易平台于2006年在迪拜创办,由阿联酋国际财富投资集团、中阿经贸促进会等中外十多家机构共同打造,2014年9月进入中国,并于昨天正式把跨境电商平台落户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平台创始人蔡玉辉介绍说,通过跨境电商贸易,他们准备在国内集聚3000家优秀的中小企业,把企业的产品推广到中东去。
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张骥在本月初的国新办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远超预期,将在东中西部选择合适省市,新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中国互联网协会最新发布的《2015中国互联网产业综述与2016发展趋势报告》指出,2015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
跨境电商行业再次因为政策迎来变数。如此,跨境电商企业将迎来一年时间的缓冲期,不过,新政暂缓并非一劳永逸,资源整合或许才是下一轮行业的主旋律。消息称,跨境电商试点城市海关及商检接到“跨境电商网购保税商品核验通关单政策暂缓一年”的上级通知,随后,各地关检部门相继通知跨境电商企业。
跨境电商行业再次因为政策迎来变数。如此,跨境电商企业将迎来一年时间的缓冲期,不过,新政暂缓并非一劳永逸,资源整合或许才是下一轮行业的主旋律。消息称,跨境电商试点城市海关及商检接到“跨境电商网购保税商品核验通关单政策暂缓一年”的上级通知,随后,各地关检部门相继通知跨境电商企业。
来自多个渠道的信息显示,跨境电商新政中“通关单新政”将在上海等10个跨境试点城市暂缓,其他税率及正面清单政策保持不变。如此,跨境电商企业将迎来一年时间的缓冲期,不过,新政暂缓并非一劳永逸,资源整合或许才是下一轮行业的主旋律。 新政暂缓? 消息称,跨境电商试点城市海关及商检接到“跨境电商网购保税商品核验通关单政策暂缓一年”的上级通知,随后,各地关检部门相继通知跨境电商企业。
点击查看更多
新环境、新趋势,要求企业家进一步成为创新的先行者和引领者,成为创新氛围的营造者。
美国加州洛杉矶地方法院日前对顾颖琼寄发出一份临时禁令。
到期卸任?董明珠怒辟接班人传闻:要到企业调查。
新三板掉队有些问题是历史遗留,有些是在某发展阶段中难以避免,但也有些是改革力度不够所至。
坚持独立市场定位又与主板错位发展;坚持特点又尊资本市场规律;坚持风险控制又保持适度发展。
新三板为企业提供了资本与创新的激励机制以及公平竞争的市场制度,是创新生态系统中重要一环。
聚集社会闲散资金交给专业投资机构去投资创新创业企业,这个事情出了问题,必须面对和解决。
24小时点击排行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摘要:“一年过渡期”不仅仅意味着政策转好的可能性,也意味着行业洗牌的进一步加速,更为重要的是,“一年过渡期”并未否定跨境电商的职责变化,跨境电商将作为一般进口贸易的补充和互动将长期存在。
当跨境电商税改已成连续剧,公众对渐进的剧情已经感到疲劳,而随着“税改新政一年过渡期”的逐渐被确认,跨境电商税改的这幕大戏有望迎来新一波高潮。对于行业而言,“一年过渡期”不仅仅意味着政策转好的可能性,也意味着行业洗牌的进一步加速,更为重要的是,“一年过渡期”并未否定跨境电商的职责变化,跨境电商将作为一般进口贸易的补充和互动长期存在,而谁能理解和吃透这一变化也决定了跨境电商行业未来的格局发展。
“税改新政一年过渡期”中最大的利好因素无疑是“正面清单”补充说明的模糊化,对于跨境电商行业而言,“正面清单”及补充说明中的注册机制,无疑从货源和时效性上否定了跨境电商的存在价值。再加上税改后的成本增加,这无疑从根本上全面杜绝了跨境电商的发展空间,无论是保税进口模式还是海外直邮模式都不能改变这个结局。这个结果对于国家而言无疑也是输局,不仅否定了这2年来的市场努力,也逼走了海关及保税区税收和国内产业升级的机会。很难想象“税改”仅仅是因为仓促而变得如此不得人心,也很难想象跨境电商行业第一次如此团结一致地积极为取消“正面清单”而 奔走,更很难想象政府和企业第一次如此同心协力的积极沟通和解决问题,这无疑是这次“一年过渡期”前后最具亮点的剧情。
但言归正传,税改“一年过渡期”并未否定税改带给跨境电商行业的根本性改变。在行业看来,税改带给跨境电商行业的改变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明确了跨境电商行业的性质,具体来说就是税改确立了跨境电商行业的货物贸易性质。这并不是跨境电商行业最理想的发展,更低税负的服务贸易才是跨境电商行业最想要的结果,货物贸易性质的定性,无疑将跨境电商行业和一般进口贸易放在了同一个水平线上竞争。相对于一般进口贸易数万亿的规模,2015年跨境电商行业200亿的销售额是如此的弱小,因此出现税改这样的不平等结局也在所难免。
税改对于跨境电商行业有多么不平等,具体体现在征税的税基上。税基指的是计税时的基础值,一般进口贸易以进关价格计算,相当于企业的成本价(包含运进国内的物流成本),而跨境电商以销售价格计算,这其中囊括了进口成本、企业利润、运到消费者端的物流成本,即使这部分按一般进口贸易的七折税率来征收,行业估算跨境电商仍将比一般进口贸易多承担40%以上的税负。
(跨境电商与一般进口贸易的税负比较)
第二,要求跨境电商行业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丰富的SKU和高效率的商品引进来倒逼一般进口贸易实现供给侧改革。跨境商品之所以受到消费者的亲睐,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对市场的高效率反应,国外品牌通常在一年的时间内就可以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出多代的商品。而一般贸易进口尤其是被重点关注的配方奶粉、保健品和化妆品等行业由于注册机制,不仅耗资巨大,而且通常需要一至两年的时间,导致国内的消费者无法与世界同步享受到好的产品与体验。解决这个供需矛盾就是跨境电商被政府和市场寄予的最大期望,这也是各方的共识。
因此,就可以理解“正面清单”出台后为什么行业和各方的反应会如此激烈。在45天内,我们第一次看到全国各大保税区及海关质检等部门对一项新政模糊对待,我们也第一次看到了原本如同死敌的各大跨境电商平台如何团结一致与政府各部门积极沟通,或献言献策,或成立各式各样的协会共同进退。大家的观点很一致:跨境电商可以接受税改带来的成本增加,但是绝不接受带着沉重的脚镣跳舞。终于,大家的努力迎来较好的结果,“延期一周年”如同死缓,带给跨境电商行业更多的希望。
那么“延期一周年”后是否跨境电商行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当然不是!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于跨境电商行业而言,如何在政策限定的圈子内跳出最精彩的舞蹈赢得满堂彩依旧是一件很考验功力的课题,这里面有诸多难点:
难点一,如何消化成本、降低价格、减少与一般进口贸易的价格劣势。过去,跨境电商凭借仓储和管理优势获得了平均两位数的利润,远高于一般电商行业的水准。但在税改新政后,跨境电商行业必须要压低售价和运费,跨境电商必须走薄利多销的道路来对抗一般进口贸易。
对于这一点,行业内最清醒的无疑就是网易考拉海购。网易考拉海购CEO张蕾曾表示,平台将通过品牌商批发价直采、大批量统一进货和运输、严格控制中间利润率以及网易在流量成本上的优势等多种手段来降低消费者获得商品的价格。网易巨头背景和自营模式无疑是网易考拉海购的底气所在,而这一条难点对于创业型企业和平台型企业的压力可想而知。
难点二,如何更快的制造爆品,推广爆品。时间和效率无疑是跨境电商的利器,但这份利器也需要施展的舞台,如何打破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等障碍是每一家跨境电商平台一直在应对的课题。对于这份课题,不同跨境电商平台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前面所说的网易考拉海购依靠网易的媒体优势,天猫和京东利用母平台的流量优势,而聚美和创业型企业往往打算通过网络红人和社区经济来应对。
在这其中,最尴尬的可能就是海外代购。不仅朋友圈经济一直备受质疑,大量的SKU也存在难验真假的顽疾,再加上较长的购物时间以及入关时的抽检,很难想象这种购物体验会成为跨境电商行业的主流方式,而“税改”后类似模式的疯狂发声也只能理解为一种浑水摸鱼。
难点三,如何处理行业内部的竞争。在“税改白名单”前,跨境电商平台们还能携手一战,但在仅剩的一年时间内,他们之间还能处理好彼此的关系,为行业争取到更大的空间么?目前,跨境电商行业内已经存在保税进口与海外直邮的竞争,存在自营模式和平台模式的竞争,存在巨头与创业企业的竞争,在人为限定的一年时间里,这些竞争还会被发酵到什么样一个地步?
好在这些竞争的强弱关系都比较明显。以保税进口和海外直邮的对比为例,其受到的监管完全一致,在税改未明确的情况下,海外直邮在轻资产方面有着不小的优势,但只要明确了需求,保税进口在成本和物流体验方面的优势几乎是不可撼动的,这也是包括网易考拉海购、天猫等虽然都在拓展海外仓的数量,但依然将核心建立在保税仓的原因。
“税改延期一年”当然是个好消息,但也有可能是温水煮青蛙,在大环境和难点面前,究竟哪一个平台能爆发出最大的能量去赢得生存和市场,我想大家都有自己的答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百家号作者平台APP
扫码下载安卓客户端
便捷管理文章信息
随时查看文章收益从去年开始就传得沸沸扬扬的跨境电商税改新政(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今日起正式实施。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跨境电商规范化发展的“最后一只靴子”落地,加速了跨境电商平台进入新一轮的竞争整合。对此各路电商纷纷做出怎样的反应?对于消费者来说,税收政策的改变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新调整单次交易超2000元将全额征税●政策将单次交易限值由行邮税政策中的1000元(港澳台地区为800元)提高至2000元,同时将设置个人年度交易限值为20000元。●超过单次限值、累加后超过个人年度限值的单次交易以及完税价格超过2000元限值的单个不可分割商品,将均按照一般贸易方式全额征税。●在限值以内进口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关税税率暂设为0%,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取消免征税额,暂按法定应纳税额的70%征收。●同步调整行邮税政策,将目前的四档税目,对应税率分别为10%、20%、30%、50%调整为三档,其中,税目1主要为最惠国税率为零的商品,税目3主要为征收消费税的高档消费品,其他商品归入税目2,税目1、2、3的税率将分别为15%、30%、60%。多影响更快捷、重品质、有法可依跨境电商商品品类会更丰富波罗蜜全球购CEO张振栋表示,当跨境电商这个行业被国家正式认可,跨境电商也依法纳税,国家有税收,就会逐步放开更多的品类,国人才能买到更多海外的好东西。通关时间将会缩短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
查看往日回顾
滚动新闻()
站内检索: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您的位置: >
> 正文
跨境税改来了 进口B2C商家最担心什么?
    跨境电商发展或将遭遇高空气流
    最近一个月来,一场行业性的担忧正在进口B2C跨境电商蔓延。
    “春节之后,突然感觉变天了,我们的寒冬要来了。”一位专做进口B2C跨境电商的消息人士这样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描述说,各种消息渠道都表明,对“保税+行邮”模式进口跨境电商的政策已经发生逆转。由之前的明确鼓励,变成了限制和制约。
    多位接近决策程序人士及从业者对本报记者证实了这一点。这些行业人士有的参与了前期的调研,有的虽未参与,但均通过各自的可靠渠道逐步得到反馈,由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等部门主导的跨境电商新政,已经原则上获得国务院批准,一些细节仍在商议,并将于4月初落地。
    细数这些传闻细则,除了全面取消“免征50元以内的行邮税”这样的前期税务领域优惠政策之外,真正让一些行业人士担忧的是,各部委正拟议的“正面清单”到底该如何确定。这被上述人士视为关乎整体中国进口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命门。
    新政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一方面,是席卷全球的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创新商业模式带来的巨大产业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则是海关等监管部门,面临以几何级数增长的碎片化包裹的监管难题。
    而那些已经响应政府号召,“阳光化”的进口跨境B2C电商,则正面临骑虎难下的尴尬。
    B2C进口的监管难题
    新政策变革的重点,简要地说,是从过去鼓励所有类型的跨境电商,转变为鼓励跨境出口电商和对实体经济促进作用较大的B2B模式跨境电商;同时限制跨境进口B2C模式,也即保税+行邮方式的个人消费品跨境进口电商。中国消费者较为熟悉的京东、天猫国际、网易考拉等就是后者的典型代表。
    为了引导海外消费回流,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两会期间表示,今年将增加免税店数量,并会对部分进口产品降税进行研究,择机推出方案。但值得注意的是,高虎城并未提及(进口)跨境电商。而此前在2月下旬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他曾指出,“我们要通过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实现不出门就可以在境外购物,这也是我们今年工作的一个重点。”
    风向突变,缘由到底是什么?
    推动这场政策改变的最重要原因,是现有的监管力量已经无法应对伴随B2C产业规模发展而来的,成几何级数增长的碎片化包裹。
    日,国新办举行新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有关情况政策吹风会。商务部部长助理张骥介绍,跨境电商发展的主体是明确的,B2B是主体,B2C是补充。B2C还会发展,但是走不远,走不大。真正要走强的是B2B,所以跨境电商要重点发展B2B,这符合我国外贸稳增长、调结构的需要,也有利于降低监管的成本,提高通关的效率。
    张骥援引海关数据称,通过对7个开展跨境零售业务的城市试点的统计,月份跨境电子商务B2C模式出口和进口规模分别是79亿元人民币(下同)和145亿元。B2C这种方式的出口是78.8亿元人民币,23个主要城市验放清单一共有1.48亿份;与此同时,对7个试点城市的统计显示,进口规模是22.3亿美元,验放的清单总数是9598.89万票。
    “这是碎片化的,清单非常多,但是金额有限。数以亿计的单子才二十几亿美元,如果(进口B2C)这个规模越来越大,我们的监管成本会非常高,而且也很难监管。”他说。
    曾经参与多个国家级跨境电商政策起草,并在多个跨境电商平台调研的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也亲眼见证了这一点。
    海关的主要挑战,来自于如何监管以小包装行邮的方式入关带来的假冒伪劣、知识产权以及价格监管的问题。因为,过去是一万件衣服只对应一个报关单,而现在则是每双鞋每件衣服都可能对应一个报关单。
    赵萍介绍说,在过去几年,一些地区的海关也采取了“单一窗口”等整合了电子报关平台、物流、检验检疫等过关流程的贸易便利化措施。然而,挑战依然是巨大的。现有技术已经可以分辨出,通过机器传送带的,是否为报关单上申请的物品(比如是一双鞋而不是一件衣服)。但是传送带无法分辨货物价格。
    “如果报关的企业,将价值2万元的鞋子写成价值200元,机器是难以检测出偷逃的应缴税款的,只有靠人工手拣。但哪里有这么多的人力去检查呢?”她说。
    中国跨境电商平台以出口为主,大致占了85%,跨境进口电商只占到15%。其中,跨境进口B2C模式,又只占到整个跨境进口不到20%。表面上看,两者叠加,跨境进口B2C的总规模十分有限,但是这个领域非常有潜力,仅2015年上半年增速就达到了42%以上。
    “我想,决策者担心的并不是现在的规模,而是这样增速下,未来爆发式的规模带来的监管挑战。毕竟海关的人力与上亿规模小单据的包裹相比,是远远不能比较的。”赵萍说。
    而其他的大环境因素,也促使决策者下决心改变政策风向。
    阿里巴巴一达通副总裁肖锋曾多次参与前期部委对于跨境电商平台的调研。他对本报记者表示,外贸主管负责人一直很重视新业态发展,在杭州电子商务综合试点开始之后,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人来调研进展状况,并向上汇报。
    在决策过程中,现有宏观经济形势、B2C跨境进口电商对公平贸易的影响、对现有投资的影响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国际上一般的做法都是宽出严进,也就是对待出口管制较松,而对进口管制较为严格。”肖锋说。
    根据商务部内部调研的状况,由于有了跨境进口电商,使得境外货物可以直接入关,有一些原本在中国沿海地区设立贸易公司的企业开始撤离,这些信号引发了一些不安。
    外需不振导致的出口数据的全面深度下滑,也开始让政策逐步向出口倾斜。
    2015年进出口双降,已经延续到了今年第一季度。2016年前2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31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12.6%。其中,出口下降13.1%;进口下降11.8%。
    贸易及税收如何回归公平
    跨境电商B2C模式诞生以来,一直伴随着公平贸易与灰色地带的争议。
    B2C电商本身,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借助了互联网“长尾理论”,经典的先进商业模式之一。以国际巨头亚马逊早期的售书模式为例,上个世纪互联网高速发展,亚马逊只用了7年时间就达到了美国最大的连锁书店巴诺书店(Barnes&Noble)花了130年才达到的营业额。
    而这种模式一旦进入跨境领域,则面临全球海关、质检、食品安全、检验检疫的共同监管盲点。实际上,从一开始,大部分跨境电商都是通过行邮方式,以绕过监管。
    传统监管模式下,由于代购和海淘物品,通过小包裹进出海关,一般将其等同于个人自用邮递物品,征收行邮税。在“海淘”规模并不明显的时候,普遍认为这部分税款可以忽略不计。行邮税是行李和邮递物品进口税的简称,是海关对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征收的进口税。在日之前,中国对个人邮递物品有500元的免税额。
    自2010年以来,地下个人代购或者进口跨境电商规模越来越大,其可能漏缴的税款规模,引起了中国监管方的关注。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2015年7月罗兰贝格关于跨境电商的研究报告,表明中国跨境进口B2C实际规模,增速十分惊人。从2010年到2014年,通过跨境进口电商市场总额年均复合增速达到了86%。主要的驱动力为:消费者对更高品质、多样化产品的需求、税收的优惠,移动互联网的逐步渗透,对个人邮寄的监管盲点。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第43号公告,在日之后,“行邮税”起征限额被大幅降低至50元。
    海关相关人士依然对本报记者表示,即便降低了起征额度,面对越来越多碎片化的跨境包裹,这样的监管挑战依然巨大。
    由此,2013年起,国家开始对跨境进口电商,进行事实上的“阳光化”监管。一方面,是希望将中国人在海外的消费转移回国内;另一方面,也希望给创新业态空间的同时,寻找合理方式征收以往“灰色地带”的税款。
    在跨境进口电商业内人士看来,从2014年到2015年,政策层面一直在释放跨境贸易红利。
    2014年起,海关总署在其陆续批准的跨境电商进口试点城市,发布了多个进口零售电商政策文件;2014年3月,海关总署在通知中对“保税进口”模式做了规定说明。在该模式下,进口电商可以提前批量采购以海运/空运方式将商品运至保税区内的保税仓免税备货,收到消费者订单后,商品会直接从保税仓库经报关报检后发货。出仓商品只需缴纳相对低廉的行邮税。2014年8月,56号公告明确了海关对进口跨境电商的监管思路;57号公告赋予了网购保税进口的合法身份,也即1210监管代码,全称“保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简称“保税电商”。
    一位电商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这是中国政府在全球监管中的一次首开先河的做法。在这个政策的鼓励下,相当多的投资人和创业公司,开始进入布局跨境进口B2C领域。
    这在一定程度上让部分税收回流。上述电商人士提供给本报记者一组海关相关数据,2015年,跨境进口保税总体规模176亿,缴纳税收14亿。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海淘3000亿规模,出境游购物1.5万亿,由于海关的查验率较低,行邮税缴纳的金额很小。
    但这些回流的税收,并不能阻止传统进口企业对进口B2C电商不公平的声讨。
    一般的看法是,传统企业在进口货物过程中,主要征收的是关税、消费税以及奢侈品的消费税。而进口电商则征收行邮税。目前,国内消费者购买的海外产品多数行邮税税率为10%,这一比例较低。
    但前述电商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说,片面看税率其实并不客观,因为跨境进口电商与一般进口缴纳的税基并不相同。一般贸易的税基是CIF到岸价(也即出厂价+运费),而跨境电商税基是实际交易价格,根据内部抽样的43种商品(如化妆品类、婴儿座椅、保健品等),大部分都是行邮税高于一般贸易税率。
    他对本报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到岸价格(CIF)为55元的雅诗兰黛花漾眼影(5色),如果通过一般贸易,征收的综合税率83.86%,那么收税金额为46.12元;但如果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收税税基是按照销售价格431元来征收,行邮税的税率是50%,最终收税金额是215.5元,远高于一般贸易。但这个眼影,摆在专柜柜台上的售价可能是520元。这其中,从55的到岸价格到520的专柜价格之间,大部分的差价源于物流成本,以及品牌商对中国市场的歧视性定价。
    即便如此,整个进口跨境电商行业内,也对于跨境贸易电商的税收逐步向一般贸易回流是有预期的,只是在征收的范围及种类上,大家依然认为新政的版本过于严苛。
    前述电商在给政府提交的政策意见中提到,“新政”是单次限额2000元。根据我国现有政策,居民入境时可携带的个人消费品价值限额为5000元,而在离岛免税店购物限额为8000元。与上述标准相比,前者明显偏低。
    此外,他认为,按照《关税条例》的有关规定,即使在一般贸易中,关税税额、进口环节增值税税额和消费税税额50元以下的一票货物也享有免征优惠。从国际上看,存在免税额也是普遍的做法,不少国家免税额远高于我国且还有上调的趋势。从这两方面看,取消跨境进口免税额与国内国际普遍做法不符。
    而在前述接近决策程序人士看来,不论细节如何实施,未来降低关税和提高行邮税,减少灰色地带的盈利空间,引导跨境B2B,都是一个大势趋。
    进口电商进退维谷
    对于那些经历了“行业政策红利期”,并已投入重金打造跨境进口平台的企业来说,现在进退维谷。
    从2014年10月起,各路人马纷纷布局进口电商,互联网江湖大佬如京东、网易等,都将海外购板块提升至重要战略地位;创业公司纷纷加快融资步伐,跑在一线的如蜜芽、洋码头,小红书都已相继走到C轮千万美元级别融资阶段。
    数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跨境进口电商人士对本报记者说,前期在政府的号召下,投入了很多资金,打造智能仓储、厂房、物流平台,有些企业经过了数轮风险投资,现在面临政策突变,是不是意味着,这些投入都要变成沉没成本了?
    而最让全行业担心的,并非一直有预期的税率调整,而是正面清单问题。这是决定行业未来发展的命门。
    在过去的改革方向中,外界一直预期对跨境电商实行的是负面清单管理,例如在食品药品监管领域,列出哪些是不可以通过进口电商平台售卖的品类,其他品类皆可销售。而如果使用传闻所说的正面清单方式,很可能会极大限制行业发展。
    前述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解释说,跨境电商最大的优势,是在告知消费者真实购买产品信息的基础上,让一些国内暂时缺少、优质的国外商品快速满足消费需求,同时电子商务的手段也可全程溯源。
    他说,B2C的模式就是以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核心。“比如说,按照大类可以分为化妆品、洗面奶,但客户的需求还包括生发产品、洗涤婴儿屁股等小众产品,这又该怎么归类呢?”
    他指出,如按正面清单管理,前期试点90%以上的商品将面临下线,目前入驻进口电商平台的品牌,大部分要退出中国市场。
    麻烦之处在于,更多商品甚至还未能进入中国市场。如按照货物管理,需要拿到多部门提供的进口许可证,包括:分管进口配额的商务部、分管食品安全的食药监总局,以及分管品类的质检总局。而消费者作为直接进口主体,根本不具备办理相关许可的条件。
    “更重要的是许多商品办理许可证的时间长、成本高,且不少产品存在国内外标准不一的情况,国内市场根本买不到这些物品,这也是为什么国人要海淘的根本原因。这些如果都需要许可证才能进口,那么至少需要半年~两年的时间,才能落地。”他说。
    综合来看,他在给政府的政策建议中写到,“阳光化”跨境电商普遍认为正面清单管理方式,将可能导致目前90%以上的跨境品类退出,大量商品重回邮政通道,大量园区和设施闲置和浪费,水客和“灰关”获得更大套利空间,以更大的声势卷土重来,跨境电商遭受致命冲击。
    尤其让他们感到不安的是,这样大的政策变革,在前期,并没有征求这些企业的意见。
    “直到我了解到,海关总署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发全国版监控系统,3月底试运行,以配套4月新政实施,才发觉,政策真的要来了。”本文开头的消息人士对记者说。
    3月中旬,一些行业上下游企业被海关系统召集起来,参与了在广州、杭州等地“跨境电商货物价格调研工作方案”的调研。
    在本报记者获得的这份调研问题清单中,包括:电商的售卖模式,包括备货、物流、清关;跨境电商货物网上零售价格的定价政策情况;网上零售价格是否含税。如果是含税销售,如何向海关申报完税价格等技术细节问题。从与会人士的现场感受来看,似乎都一一指向之前传闻的新政。
    现在,虽然无法获取准确的消息,这些惶恐不安的进口电商们,也不得不积极地准备起来,以对冲可能突如其来的新政影响。
    比如,2000元以上单件不可分割的轻奢商品,曾是海淘代购,以及中国海外购物最爱购买的高价值货物,进口跨境电商平台吸引消费回流的主力产品。本报记者从业界获悉,目前电商平台30%以上的选品的单价就超过了2000元。过去,这样的商品是可以在征税中予以特别处理,但税改后,不仅面临较大征税变动风险(比如大额提高税率),甚至可能将无法继续售卖(必须走传统一般贸易渠道通关)。
    “我们现在每天都在开会,为可能发生的新政调整技术端口。”上述电商人士说。“一些平台每天都在大促,尤其是单件超过2000元的轻奢货品,赶紧得去库存,
    赵萍对本报记者指出,目前不适宜对进口B2C跨境电商使用正面清单的监管方式。正面清单监管难度非常大,如果列太短,不仅限制了行业的发展,也无法满足国内消费升级的需要,更无法达到吸引海外消费回流的目的。
    她认为,负面清单的方式,更适合营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是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赵萍说。
[ 编辑: 胡 ]
大洋社区是广州日报集团旗下大洋网的互动平台,致力打造广州最具人气、最具影响力的综合论坛。报料投诉民意通,同声同气老友记,我爱我家亲子乐,广州生活百事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跨境税改新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