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原油储罐内部清理模型,怎么选用材料

大型原油储罐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控制调整
随着中国对石油资源的依赖越来越大,石油储备开始进入国家的战略层面,国家储备和商业储备的大力开发,标志着大规模的原油储备库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从储备库的建设成本和使用成本综合考虑,目前大型石油储备基地很多都建在沿海一带,且很多都是在填海造地的软土地基之上建成。这种土质强度低、压缩性大,造成储罐的基础沉降控制难度较大。经过30多年的建设,目前国内在沿海大型油罐基础地基的处理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因区域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储罐投用后发生不均匀沉降的问题还是经常发生。不均匀沉降量超标时的主要危害有:(1)储罐的罐体发生几何变形,浮船运行卡阻,并使一次密封与罐体之间出现缝隙,在一二次密封中产生高浓度油气空间。(2)罐底板产生较大变形,引起底板较大应力,再加上应力的交变,使底板焊缝拉裂,最后造成脆性破坏。这些问题的的产生给输油生产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和管理难题,因此对基础不均匀沉降进行全面监测、纠偏调正就成为储罐管理的一个重要...&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5月25日,河钢邯钢为山东某知名压力容器企业量身定制的12MnNiVR大型储油罐用钢顺利下线。经检验,产品氧化物含量等各项指标、性能完全满足客户要求。  据了解,12MnNiVR的标准是在GB19189标准基础上,依据相关设计要求制订的。该产品相对于日标JIS G3115标准中的SPV490Q来说,裂纹敏感系数Pcm有所降低,这样更有利于钢板焊接。同时,该产品的冲击试验取样方向由纵向改为横向,冲击温度由-10℃改为-15℃或更低,进一步提高了冲击功性能。  河钢邯钢本次为用户首次生产的12MnNiVR大型储油罐用钢共69t,板面宽度为2 500mm,...&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随着国内石化行业的迅速发展,石化行业储油罐的直径越来越大,而储油罐顶网壳的直径也随之增大。但是随着网壳跨度的增加,网壳的稳定性问题变得十分复杂和格外重要,而且在天气极端的情况,如大风,雪灾,地震等灾害时,网壳倒塌破坏时有发生。因此,研究网壳的稳定性对于石化行业的安全及发展至关重要。国内外很多学者网壳的结构性及稳定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6]。史纲[1]对钢结构单层网壳的整个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设计。李元齐[2]对大跨度拱支网壳结构体系及静力性能进行了研究。张竟乐[3]研究了节点刚度对单层球面网壳稳定性的影响。依据以往的设计经验和网壳设计规范[7],并结合有限元方法对大型储油罐顶网壳的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对大型储油罐顶网壳线性和非线性屈曲分析,获得了大型储油罐顶网壳的极限承载载荷。研究结果为大型储油罐顶网壳的结构设计及工况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指导。1大型储油罐顶网壳的结构以石化行业大型储油罐顶网壳为研究对象,储油罐顶...&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1 前言大型储油罐一般是在固定基础上由钢板焊制而成 ,在制作过程中 ,焊接会产生热影响区 ,焊缝周围存在焊接残余应力 ,导致油罐在使用过程中在焊缝热影响区附近容易发生开裂。因此 ,在整个油罐焊制完成后 ,要进行焊缝的退火处理 ,以消除焊缝周围的残余应力。我厂在郑州铁路局襄北枢纽扩建工程中制作了3个 10 0 0m3的拱顶储油罐 ,罐体的主要材料为 16Mn钢板 ,采用结 50 6焊条焊接 ,油罐的几何尺寸为 9 0 0 0mm× 16 0 0 0mm。因尺寸过大无法在热处理炉内进行退火处理 ,可采用在贮罐内部放置电热元件 ,外部包裹保温材料进行炉外整体热处理 ,但在实施过程中如此大的容器进行炉外整体热处理加热所需的功率太大 ,在野外施工条件下不可能达到。因此采用分段炉外热处理的方法对焊缝进行退火 ,经检验 ,各项性能均符合有关技术条件的规定。2 炉外热处理这种热处理方法的特点是 :发热件放置在被处理物的内部 ,保温材料包覆在被热...&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置换强夯法是强夯置换法的补充,是一种适用于处理高饱和度、低透水性、低强度、高压缩性软土的地基处理方法。其加固机理主要是置换作用,其次是对置换墩周围的墩间土进行二次加固,再次是挤密和大直径排水体的作用。其加固过程主要是置换体的形成和墩间土的加固,加固效果主要取决于置换体的深度。置换强夯法目前应用较少,须大力推广,强夯置换法在石化基地建设、仓储用地、铁路公路、填海造地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置换强夯法土体有效加固深度是反映地基处理效果的重要参数,又是选择地基处理方案的重要依据,与常规强夯法相比,高能级强夯(单位夯击能大于6000k N·m)的有效加固深度可达10~15m,可加固处理大厚度非饱和土、大面积重堆载场地、大中型油库、塔基、大型筏板地基、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和新填土等,对提高地基强度和均匀性、降低压缩性、消除湿陷性、改善抗震动液化能力等具有明显的效果[2]。本文结合xx原油商业储备基地工程,介绍xx#储罐以15000k ...&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Research Progress in Temperature Falling Process For Large Oil Storage TanksZHAO Zhi-ming1,YOU Shi-fa2,YANG Zhan-wei3(1.Department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Panj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Liaoning Panjin .Daqing Oilfield Co.,Ltd.Downhole Service Branch,Heilongjiang Daqing .Geological Institute of Greatwall Drilling Company,CNPC,Liaoning Panjin 124010,China)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其对石油的消耗量也不断...&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xuewen.cnki.net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大型原油储罐火灾多米诺效应概率计算模型及应用_杨国梁
下载积分:2500
内容提示:大型原油储罐火灾多米诺效应概率计算模型及应用_杨国梁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4|
上传日期: 13:02:13|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5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大型原油储罐火灾多米诺效应概率计算模型及应用_杨国梁
关注微信公众号《如何做好大型原油储罐的防雷安全措施》 www.wenku1.com
如何做好大型原油储罐的防雷安全措施日期:
  【摘要】大型原油油罐内储存介质的稳定性较低,一般都为易燃易爆的危险品,给油库的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在导致油罐火灾的众多缘由中,雷击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将主要对大型原油储罐的防雷安全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大型原油储罐;防雷;安全措施   原油属于易燃易爆的危险品,雷击导致的火灾事故既会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又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因此,务必要做好大型原油储罐的防雷安全措施。   1、雷电概述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放电现象,当地面上的水蒸气在上升的过程中遇到高空冷气时,水滴就会逐渐积聚成积云,水滴根据大小不同积聚成带正电黑和负电的雷云,这些带电的雷云越积越厚,电位也不断升高,达到一定数值时就会对地放电或者产生云间放电现象。雷电的种类包括感应雷,直击雷,雷电侵入波以及球形雷,前两个是导致大型原油储罐的发生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虽说原油储罐发生雷击时持续的时间较短,然而雷电发生时所产生的瞬间电流与感应电压却极大,这些雷击不仅会对原油储罐造成直接的破坏,而且还会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例如,油气浓度较高的场所会由于放电而产生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对经济和人生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雷击形成火灾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大型原油油罐的变形及密封性问题,二是防雷装置问题,未设置防雷装置或者防雷装置功能失效等。   2、大型原油储罐的防雷安全措施   雷电现象无可避免,且会对大型原油储罐产生很大的破坏,但是在平常的生产管理中,可以采取一定的防雷安全措施加以防范,以下介绍了五点具体的有效措施。   2.1科学合理的选址及施工建设   油库地址的选择与施工建设是做好大型原油储罐防雷安全的重要基础与前提。首先,对油库的地址进行选择与安全评价时,需要对当地的雷电发生状况进行细致全面的调查,力争杜绝在雷电发生率较高的地区建立油库。例如,在荒原地区或者周围没有建筑物的空旷场地建立油库,大型原油金属储罐就会显得异常的孤立与突出,受到雷电破坏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大型原油储罐在施工时要注重防雷设施的建设,包括防雷装置的选取,防雷性能的比对以及最后的安装检测等。大型原油储罐主要通过防雷接地网的布设来预防雷电危害,主要原理是利用接地线将雷电引入大地后进行释放。防雷接地网的布设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原油油罐的罐体与浮顶之间需要用两根导线进行连接,导线的材料应该按照具体要求严格选定;第二,罐区接地装置需要与罐体基础自然接地体相互连接,且连接点要超过一处;第三,大型原油储罐的防雷接地点沿着罐壁周长的间距应在十八米及以下,且要保证原油罐体周围接地点分布的均匀性;第三,要充分保证引下线与断接卡连接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引下线与地面的距离也要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第四,对与原油储罐相接的仪表配线及电气要采取金属管屏蔽保护的措施,且原油储罐灌壁与金属管的两端也要做相应的电气连接。   2.2做好雷电预警工作   雷电预警系统对大型原油储罐的防雷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油库预防雷电的关键辅助系统,也是油库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雷电预警系统主要应用于大气静电场的探测,是在场磨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早在八九年前,我国两大输油站就发生了雷击着火事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自雷电预警系统安装后,雷电预警在雷雨盛行的季节发挥出了显著的预警效果,特别是在雷电到来前,雷电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地提醒油库的值班人员,以使消防队在事发之前处于重点关注与应急备战的状态。做好大型原油储罐的雷电预警工作是防止雷击火灾事故的重要前提,这是防患于未然的最佳措施。   2.3重视防雷设施的维护管理   大型原油油罐的防雷设施较为关键,需要对其时常展开常规性的检查工作,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应该定期邀请资深的防雷装置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检查,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对策加以改进和修复,将雷电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阶段。   首先,要经常对接地体的导电性能及腐蚀状况进行检查,对引下线的外观质量也要进行详细的排查,观察其是否存在裂纹,松弛脱落以及断裂等现象,若是发现烧损或者闪络现象时则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直至找出问题的原因。其次,要检查引下线断接卡处的不锈钢螺栓是否发生缺少和损坏现象,对防松垫片的功能性也要进行检测,观察其是否有效发挥出了固定作用。此外,大型原油储罐的扶梯,浮顶以及罐壁之间需要采用电气连接的方式,因此对电气连接线的状况也要进行相应的检查,重点观察其是否发生断裂,缠绕及松脱现象。最后,除了以上部位,还需要对防雷接地电阻进行检测,且对大型原油储罐的雷电预警系统的接收器也要采取定期的维护与保养措施,延长使用寿命,使其保持最佳的工作预警状态。大型原油储罐防雷设施的维护管理属于日常检查,为了高效全面地做好防雷安全工作,还需要对其采取系统全面的检测工作。例如,在雷雨高发季节来临前,对大型原油储罐的接地系统与等电位进行详细全面的检查,并结合日常检查情况对其加以综合性的分析与评估,在必要情况下也可对深埋在地下的部分进行腐蚀与性能方面的抽查工作。   2.4加强原油储罐的检测工作   原油储罐的密封性是消除油气空间的基本保障,因此需要对原油储罐密封间的油气浓度进行检测,检测后的数据还应该与原储罐同一检测处的结果进行详细的纵向对比,使原油储罐存在的隐蔽问题能够被及早的发现。在雷雨盛行的季节,需要加大原油储罐密封间的油气浓度检测工作的力度。原油储罐的检测工作要事先制定好相应的计划,雷雨季节更要尽量缩短检测的周期。大于十万立方米原油储罐的检测点不应少于八个,而五至十万立方米原油储罐的检测点也至少应该是四个。若发生可燃气体的浓度大于爆炸浓度下限四分之一的,则要立即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亲临现场进行全面的分析及排查,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加以整改。   2.5控制雷电危害的其它措施   大型原油储罐的防雷安全工作应该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为的理念展开,首先,要落实防雷设施的检查,维护以及保养工作,尽量完善运行管理的相关制度,对每次检查的结果都要进行详细如实的记录,使后期的维护工作有所借鉴的依据。在雷雨季节前,都要进行固定消防系统出泡沫与出水的实验,其中需要强调的是实验要避免形式化,尤其是前项实验。其次,在雷雨高发季节要高度重视原油储罐的监护工作,当雷电预警显示是三级的时候,各个消防岗位及值班人员需要通过监控系统予以密切监护,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最后,企业应该制定好相应的应激救援预案,例如,雷雨高发季节的专项应急预案或者消防灭火预案等。企业还要重视平常的模拟演练及实战演练等。   3、结束语   上述内容主要对雷电现象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重点提出了几点大型原油储罐防雷安全的有效措施。雷电是导致原油储罐发生雷击火灾的直接原因,虽说雷电现象无法避免,但是若能制定全面系统的防雷计划与采取安全高效措施,并将防雷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则大型原油储罐的防雷安全就能够得到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徐志新.原油储罐防雷设计规范中的若干技术问题分析[J].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第十二届防雷减灾论坛之雷电物理防电新技术,):113-115.   [2]朱根民,尹亮.大型储罐防雷,防静电与一次密封选型问题探讨[J].消费导刊,2012(12):110-111.   [3]孟华,刘艳峰,崔典.大型石油储罐的防雷接地设计细节探讨[J].电气应用,2013,(15):56-57. 本文由(www.wenku1.com)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一点石油一点石油一点石油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oilcore。每…关注专栏更多最新文章{&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pay.zhihu.com\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title&:&作为一名石油人你需要了解这些(简单、实用、珍藏版)&,&author&:&oilcore&,&content&:&\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油气的形成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一些文学作品曾将油田描述为“地下油海”和“地下油河”。不少人也认为地下的油田像地面的海、湖一样储存着石油。其实不是这样。\u003Cstrong\u003E石油是“石头里的油”,\u003C\u002Fstrong\u003E像水浸透在海绵里一样浸透在石头的孔隙与缝洞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天然气作为石油的气态形式,在地下的情况和石油一样,也储存在岩石的孔隙与缝洞里。不同的是,天然气比液态石油的分子更小,能渗进石油的岩石都能渗进天然气,石油渗不进去的一些岩石却能渗进天然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那么,油气是如何生成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从大约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生命开始,石油也准备着登上历史舞台。最早的地球生命诞生在海洋,然后逐渐演化并向陆地发展。生长在海洋或湖泊里的动植物死亡后,其“遗体”伴随着水中的泥沙一起慢慢沉入水底并逐渐堆积起来,而后在微生物的参与下发生腐烂分解形成沉积\u003Cstrong\u003E有机质\u003C\u002Fstrong\u003E。在这一过程中,部分有机质被微生物直接分解,形成以甲烷为主的生物气。经过漫长的地质岁月,最终这些有机质与泥沙一起被压实并形成\u003Cstrong\u003E沉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岩\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随着地壳的不断下降,海洋或湖泊中沉积的岩层越来越厚,那些富含有机质的泥岩或页岩逐渐被深埋,经受的温度也随着深度的加大而逐渐升高。一旦达到合适的温度,在\u003Cstrong\u003E高压无氧\u003C\u002Fstrong\u003E的环境下有机质就开始热\u003Cstrong\u003E分解\u003C\u002Fstrong\u003E或热裂解,生成石油和天然气。\u003Cbr\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油气的形成条件\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油气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有机质。有机质是生物物质(主要包括浮游植物、细菌和高等植物)死亡后的遗体,通过沉积作用进入沉积物中并被埋藏下来。油气的形成需要充足的沉积有机质、适当的温度、压力、时间、细菌等物理和化学及生物化学条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有机质:\u003C\u002Fstrong\u003E有机质是油气形成的物质基础。能够形成油气的有机质主要是水生生物,如藻类,或者高等植物的表皮蜡质、花粉等。有机质一般被保存在泥岩或页岩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温度:\u003C\u002Fstrong\u003E温度是油气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在沉积盆地中,有机质开始生油的温度通常在60摄氏度至120摄氏度之间,随着有机质的埋藏时间而不同。\u003Cstrong\u003E液态石油生成的终止温度一般不高于170摄氏度,\u003C\u002Fstrong\u003E天然气的生成与生成液态石油相伴,终止温度高于液态石油,但一般不高于230摄氏度。换言之,油气的生成只出现于有限的温度范围,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油气形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时间:\u003C\u002Fstrong\u003E时间在油气生成中也起到重要作用,时间与温度可以互补,但温度占首要位置。在很低的温度下,时间通常起不了作用,也就是说,如果有机质处于很低的温度条件下,不管经历多长时间也不能生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压力:\u003C\u002Fstrong\u003E随着沉积物埋藏深度增加,上覆地层厚度增大,沉积物的温度、压力随之升高。压力升高将促进化学反应。然而,压力对油气生成的作用比较小,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促进油气生成,但在某些条件下又可以抑制油气生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细菌:\u003C\u002Fstrong\u003E对油气生成来讲,最有意义的是厌氧细菌。细菌对有机质的分解与性质改造起重要作用。同时,在低温度下分解有机质时,还可以产生以甲烷为主的生物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催化剂:\u003C\u002Fstrong\u003E催化剂是一种化学反应加速剂。通常认为能够起催化剂作用的是黏土矿物,其在油气生成过程中可以起到促进油气生成和裂解的作用。\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油气的运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地下一座座“天然仓库”,虽然具备了储藏油和气的条件,但库里却不一定有油气,只有当油气被运进来后,它们才能成为油气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油气有两次运移,即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初次运移是指生油层生成的石油、天然气,向邻近有孔隙、裂缝、溶洞等储集空间的储集层的运移。运移的方向,可以向上、向下或向四周,把分散的星星点点的石油、天然气,初步集中起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初次运移主要动力是压力,是来自沉积物本身的重量。地层在沉积过程中逐渐加厚,本身重量也逐渐加大。沉积物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由大变小,由松散变致密,已生成的油气受到挤压就从生油层中随同水一起,被排挤到储集层中。油气从生油层中排出,地层压力使岩石破裂,产生微裂隙,油气沿微裂隙排出后,压力下降,裂隙封闭。新的沉积物又使压力增加,岩石再次破裂,排出油气。这就是幕式排烃的过程,即油气不断生成不断排出的过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二次运移是指油气在储集层中的运移。来自生油层的“油滴”“气泡”,在储集层微细的通道中运动着,走着弯弯曲曲的道路,克服前进中的阻力,运移的速度是很缓慢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二次运移的通道主要是孔隙、裂缝、溶洞、不整合面和断层。在储集条件良好的海相砂岩里,油气运移阻力小、速度快、运移距离长,如同汽车疾驶在高速公路上。在物性差的储集层里,油气运移十分艰难,运移距离短,在生油区及周边的圈闭即可形成油气聚集。\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油气藏的形成\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原油形成之后,随着沉积地层的持续下沉,有机质埋藏的深度加大,温度越来越高,当温度超过一定界限时,原先形成的石油将\u003Cstrong\u003E裂解\u003C\u002Fstrong\u003E生成天然气和残留的固体沥青。随着油气在\u003Cstrong\u003E泥岩\u003C\u002Fstrong\u003E有机质中不断生成,它们在泥岩的微小\u003Cstrong\u003E孔隙\u003C\u002Fstrong\u003E中越积越多,积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最终突破泥岩阻力,通过泥岩的微小孔缝运移出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于是,这些从泥岩中“逃逸”出的油气进入砂岩层中。在浮力的作用下,它们在砂岩的连通孔隙或断裂、裂缝等通道中继续向上移动(称为\u003Cstrong\u003E运移\u003C\u002Fstrong\u003E)直至遇到致密地层不能再移动时,便在这些砂岩或裂缝中积聚起来。如果向上运移过程中没有遇到致密的阻隔地层,它们便会到达地表散失掉。这些油气运移到孔隙度、渗透性良好的岩石孔隙和裂缝中时,形成\u003Cstrong\u003E常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油气藏\u003C\u002Fstrong\u003E,进入到比较致密的砂岩中便形成\u003Cstrong\u003E致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油气藏\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油藏形成条件“六字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油气藏是油气聚集的基本单位,是油气勘探的对象。石油和天然气在形成初期呈分散状态,存在于生油气地层中。它们必须经过迁移、聚集才能形成可供开采的工业油气藏。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地质条件。这些条件可以概括为\u003Cstrong\u003E“生、储、盖、圈、运、保”\u003C\u002Fstrong\u003E六个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生油气层:\u003C\u002Fstrong\u003E是指具备生油条件的地层。它富含有机质,是还原环境下沉积的,结构细腻、颜色较深,主要由泥质岩类和碳酸盐类岩石组成。生油气层可以是海相的,也可以是陆相的。另外,生油气层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地质作用过程,即达到成熟才能有油气的形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储层:\u003C\u002Fstrong\u003E是能够储存石油和天然气,又能输出油气的岩层。它具有良好的空隙度和渗透率,通常由砂岩、石灰岩、白云岩,以及裂隙发育的页岩、火山岩和变质岩构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盖层:\u003C\u002Fstrong\u003E指覆盖于储油气层之上、渗透性差、油气不易穿过的岩层,起着遮挡作用,以防油气外逸。页岩、泥岩、蒸发岩等是常见的盖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圈闭:\u003C\u002Fstrong\u003E就是储集层中的油气在运移过程中,遇到某种遮挡物,使其不能继续向前运动,而在储层的局部地区聚集起来。这种聚集油气的场所就叫圈闭,如背斜、穹隆圈闭,或断层与单斜岩层构成的圈闭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运移:\u003C\u002Fstrong\u003E指油气在生油气层中形成后,因压力作用、毛细管作用、扩散作用等,使之转移到有孔隙的储油气层中。一般认为,转移到储油气层的油气呈分散状态或胶状。由于重力作用,油气质点上浮到储油气层顶面,但还不能大量集中,只有当构造运动形成圈闭时,储油气层的油、气、水,在压力、重力及水动力等作用下,继续运移并在圈闭中聚集,才能成为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保存:\u003C\u002Fstrong\u003E油气要保存必须有适宜的条件。只有在构造运动不剧烈、岩浆活动不频繁、变质程度不深的情况下,才利于油气保存。相反,张性断裂大量发育,剥蚀深度大,甚至岩浆活动的地区,油气是无法保存的。\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油气的“聚宝盆”—盆地\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
盆地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地下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变得弯曲或产生断裂,导致部分岩石隆起,部分下降。如果下降的部分被隆起的部分包围,盆地的雏形就形成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在隆起的地方,地壳中比较软弱的部分,或者是岩石层中比较容易被风化剥蚀的部分,在受到挤压时会剧烈地弯曲成褶皱,升起成为环绕盆地的山脉。有的是地壳中比较坚硬的部分,被挤压时整块地抬升,形成了高原。盆地内部的地壳或者岩石层,通常是地壳或岩石层中比较稳定的部分,在发生地壳运动时,常常会大面积地缓慢上升或下降。抬升运动可以形成高原,而下沉则形成盆地。盆地形成以后,经过风化、水流、生物等自然力的改造,使得盆地四周突出的部分被侵蚀,破坏得较快。其产物被风、水流携带到盆地内部又沉积了下来,使得盆地内部慢慢地被充填,“盆底”变高了。如果盆地形成以后,当地的地壳运动依然很强烈,就可以迅速把盆地填满。但这个“快速过程”,往往需要几十万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许多盆地在形成以后还曾经被海水或湖水淹没过,像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都遭遇了这样的经历。后来,随着地壳的不断抬升,加上泥沙淤积,盆地内部的海、湖慢慢地退却干涸,只剩下一些河水或小溪。但是,在这些海、湖、河流中生活过的大量生物,死亡以后被埋入淤泥中,从而成为形成石油、煤炭的物质基础,这就是科学家们非常关注盆地研究的重要原因。盆地中的岩石沉积大多相对完整而连续。此外,生活在那里的动物、植物死后也比较容易保存成化石,所以,盆地也是古生物学家们寻找化石的好去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和富集成藏也与构造运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油气通常形成并赋存在沉积岩中,相对独立连片分布的沉积岩,往往被油气勘探者称为含油气盆地。这种含油气盆地的形成与分布是构造运动的必然产物。我国已故地质学家黄汲清早就指出:“找油的一个前提是按地质构造特点进行构造分区,然后按构造单元讨论生油、储油和含油气远景。”石油和天然气作为地壳中流体的部分,其形成、运移和保存受控于地质体的发展变化,涉及大地构造、构造地质等基础科学,对地质体的构成和演化认识越深刻,油气地质的特殊性也越容易被掌握。\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海洋石油的形成\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人类对于大海一直怀有敬畏之情,开拓海洋资源之路也漫长而艰辛。浩瀚海洋,蕴藏着约占全球石油资源总量34%的石油资源量。随着人类对石油资源需求的增加和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海洋石油资源勘探开发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全球水深在300米以内的大陆架面积,大约为2800万平方公里,其中57%的面积是可能蕴藏石油的沉积盆地。在4000多万平方公里的位于大陆架之外的大陆坡和大陆隆起内,已发现有石油资源。由于勘探技术的限制,目前对海洋石油的储量还缺乏准确的判断。海洋石油专家们估计,世界石油可开采储量为3000亿吨,其中有1350亿吨在大陆架内。海洋中如此巨大的石油资源是如何形成的?\u003Cbr\u003E 
在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前,有的时期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在海湾和河口地区,海水中氧气和阳光充足,加之江河带入大量的营养物和有机质,为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丰富的食粮,使许多海洋生物(如鱼类以及其他浮游生物、软体动物)迅速大量地繁殖。据计算,全球海洋海平面以下100米厚的水层中的浮游生物,其遗体一年便可产生600亿吨的有机碳,这些有机碳就是生成海底石油的原料。\u003Cbr\u003E 
但是,仅有这些生物遗体还不能形成石油,还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过程。海洋每年接受160亿吨沉积物,特别是在河口区,每年带入海洋的泥沙比其他地区多。这样,年复一年地把大量生物遗体一层一层掩埋起来。如果这个地区处在不断下沉之中,堆积的沉积物和掩埋的生物遗体便越来越厚。被埋藏的生物遗体与空气隔绝,处在缺氧的环境中,再加上厚厚岩层的压力、温度的升高和细菌的作用,便开始慢慢分解,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这些生物遗体就逐渐变成了分散的石油。\u003Cbr\u003E 
分散的石油不利于开采。因此,海底油田的形成还依赖于有利于石油富集的地质构造。浅海大陆架一般被认为是石油生成与储存的良好场所。在浅海,特别是在岛屿岬角阻隔的海湾中,水域处于平静的半封闭状态,最利于有机物的堆积。大量泥沙的沉积为石油的储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石油储集在砂岩孔隙中,就好像在海绵里充满水一样,不致石油流失而长期缓慢地沉降在大陆架浅海区。那些沉降幅度大、沉降地层厚的盆地,往往是形成石油最有利的地区。在这些大型沉积盆地中,因受挤压而突出的一些构造,又往往是储积石油最多的地方。因此,在海上找石油,就要找那些既有生油地层和储油地层,又有很好的盖层保护的储油构造的地区。\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地心探险 | 石油从这里而来\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长按二维码加关注—\u003C\u002Fp\u003E正文&,&updated&:new Date(&T15:03:09.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likeCount&:6,&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3:03:09+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f1ee82ea46e122ef889cc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likesCount&:6},&&:{&title&:&石油勘探开发全流程&,&author&:&oilcore&,&content&:&\u003Cp\u003E
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主要流程:地质勘察—物探—钻井—录井—测井—固井—完井—射孔—采油—修井—增采—运输—加工等。这些环节,一环紧扣一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作为专业石油人,我们有必要对石油勘探开发的流程有一个全局的了解!\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地质勘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地质勘探就是石油勘探人员运用地质知识,携带罗盘、铁锤等简单工具,在野外通过直接观察和研究出露在地面的底层、岩石,了解沉积地层和构造特征。收集所有地质资料,以便查明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有利地带和分布规律,以达到找到油气田的目的。但因大部分地表都被近代沉积所覆盖,这使地质勘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地质勘探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它极大地缩小了接下来物探所要开展工作的区域,节约了成本。\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地面地质调查法一般分为普查、详查和细测三个步骤。\u003C\u002Fstrong\u003E普查工作主要体现在“找”上,其基本图幅叫做地质图,它为详查阶段找出有含油希望的地区和范围。详查主要体现在“选”上,它把普查有希望的地区进一步证实选出更有力的含油构造。而细测主要体现在“定”上,它把选好的构造,通过细测把含油构造具体定下来,编制出精确的构造图以供进一步钻探,其目的是为了尽快找到油气田。\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二\u003Cstrong\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地震勘探\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反射波法地震方法是一种极重要的勘探方法。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产生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传播规律来勘测地下地质情况的方法。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当地层岩石的弹性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地震波场发生变化,并发生反射、折射和透射现象,通过人工接收变化后的地震波,经数据处理、解释后即可反演出地下地质结构及岩性,达到地质勘查的目的。地震勘探方法可分为反射波法、折射波法和透射波法三大类,目前地震勘探主要以反射波法为主。\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地震勘探的三个环节:\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第一个环节是野外采集工作。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在地质工作和其他物探工作初步确定的有含油气希望的探区布置测线,人工激发地震波,并用野外地震仪把地震波传播的情况记录下来。这一阶段的成果是得到一张张记录了地面振动情况的数字式“磁带”,进行野外生产工作的组织形式是地震队。野外生产又分为试验阶段和生产阶段,主要内容是激发地震波,接收地震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第二个环节是室内资料处理。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对野外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各种加工处理工作,得出的成果是“地震剖面图”和地震波速度、频率等资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第三个环节是地震资料的解释。这个环节的任务是运用地震波传播的理论和石油地质学的原理,综合地质、钻井的资料,对地震剖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说明地层的岩性和地质时代,说明地下地质构造的特点;绘制反映某些主要层位的构造图和其他的综合分析图件;查明有含油、气希望的圈闭,提出钻探井位。\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三.钻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经过石油工作者的勘探会发现储油区块 ,
利用专用设备和技术,在预先选定的地表位置处,向下或一侧钻出一定直径的圆柱孔眼,并钻达地下油气层的工作,称为钻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在石油勘探和油田开发的各项任务中,钻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诸如寻找和证实含油气构造、获得工业油流、探明已证实的含油气构造的含油气面积和储量,取得有关油田的地质资料和开发数据,最后将原油从地下取到地面上来等等,无一不是通过钻井来完成的。钻井是勘探与开采石油及天然气资源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勘探和开发石油的重要手段。\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石油勘探和开发过程是由许多不同性质、不同任务的阶段组成的。在不同的阶段中,钻井的目的和任务也不一样。一些是为了探明储油构造,另一些是为了开发油田、开采原油。为了适应不同阶段、不同任务的需要,\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钻井的种类可分为以下几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基准井:在区域普查阶段,为了了解地层的沉积特征和含油气情况,验证物探成果,提供地球物理参数而钻的井。一般钻到基岩并要求全井取心。\u003Cbr\u003E2)剖面井:在覆盖区沿区域性大剖面所钻的井。目的是为了揭露区域地质剖面,研究地层岩性、岩相变化并寻找构造。主要用于区域普查阶段。\u003Cbr\u003E3)参数井:在含油盆地内,为了解区域构造,提供岩石物性参数所钻的井,参数井主要用于综合详查阶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构造井:为了编制地下某一标准层的构造图,了解其地质构造特征,验证物探成果所钻的井。\u003Cbr\u003E5)探井:在有利的集油气构造或油气田范围内,为确定油气藏是否存在,圈定油气藏的边界,并对油气藏进行工业评价及取得油气开发所需的地质资料而钻的井。各勘探阶段所钻的井,又可分为预探井,初探井,详探井等。\u003Cbr\u003E6)资料井:为了编制油气田开发方案,或在开发过程中为某些专题研究取得资料数据而钻的井。\u003Cbr\u003E7)生产井:在进行油田开发时,为开采石油和天然气而钻的井。生产井又可分为产油井和产气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8)注水(气)井:为了提高采收率及开发速度,而对油田进行注水注气以补充和合理利用地层能量所钻的井。专为注水注气而钻的井叫注水井或注气井,有时统称注入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9)检查井:油田开发到某一含水阶段,为了搞清各油层的压力和油、气、水分布状况,剩余油饱和度的分布和变化情况,以及了解各项调整挖潜措施的效果而钻的井。\u003Cbr\u003E10)观察井:油田开发过程中,专门用来了解油田地下动态的井。如观察各类油层的压力、含水变化规律和单层水淹规律等!它一般不负担生产任务。\u003Cbr\u003E11)调整井:油田开发中、后期,为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和最终采收率而调整原有开发井网所钻的井(包括生产井、注入井、观察井等)。这类井的生产层压力或因采油后期呈现低压,或因注入井保持能量而呈现高压。\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四\u003Cstrong\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录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录井技术是油气勘探开发活动中最基本的技术,是发现、评估油气藏最及时、最直接的手段,具有获取地下信息及时、多样,分析解释快捷的特点。通常基本录井数据包括ROP、深度、岩屑岩性、气体测量和岩屑描述,也可能包括对泥浆流变特征或钻井参数的说明。\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录井概念\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录井是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岩矿分析等方法,观察、收集、分析、记录随钻过程中的固体、液体、气体等返出物信息,以此建立录井剖面,发现油气显示,评价油气层,为石油工程提供钻井信息服务的过程。\u003Cbr\u003E1)狭义录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常规录井:岩屑录井、岩心录井、气测录井、钻井工程参数录井、荧光录井等。录井新技术:轻烃色谱分析录井、热蒸发烃色谱分析录井、核磁共振录井、离子色谱水分析、地层压力评价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广义录井\u003Cbr\u003E除了常规录井以外,广义录井还包括:井位勘测、钻井地质设计、录井工程设计、录井信息传输、油气层综合评价解释、单井地质综合评价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
、录井工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从专业学科讲:以规模化录井工程生产为基础,以优化系统、提高生产率为目标,在石油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从工业生产角度讲:根据合同的要求,在钻井过程中依据钻井地质设计、录井工程设计的要求,录井施工人员采用相关录井技术,使用录井仪器设备,以合理的施工成本,完成录井施工的过程。\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3
、录井工程的任务\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
在钻井过程中,分析、测量、观察从井下返出的物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的物质信息,我们把必须在井场完成的叫做第一层录井信息,可以在室内完成分析的叫做第二层录井信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第一层录井信息包括:固体:岩屑、岩心。液体:油的显示信息、钻井液及其滤液信息。气体:钻井液中的气体、岩心岩屑中的气体等。其他:工程施工参数(钻井、测井、测试、固井、完井、钻具、套管等),收集资料(井喷、井涌、井漏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第二层录井信息包括:照相扫描、热解分析、荧光分析、孔渗分析、岩矿分析、古生物分析等。\u003Cbr\u003E3)录井的任务:录井的任务就是把这两层信息利用录井手段取全取准,还原成井筒地质剖面图的过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4、录井的方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
地球化学法(岩石热解、荧光分析、离子色谱分析等)、地球物理分析方法(岩石核磁共振分析等)、岩矿分析方法(岩屑、岩心、气测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5、录井的手段\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
录井的手段主要是指录井分析仪器、设备,主要包括综合录井仪、气测仪、地化录井仪、荧光录井仪、核磁共振仪、泥页岩密度仪、碳酸盐岩分析仪、色谱分析仪、水分析仪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6、岩屑录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岩屑录井是钻井地质现象录井方法之一,在钻井过程中,地质人员按照一定的取样间距和迟到时间,连续收集与观察岩屑并恢复地下地质剖面图的过程。岩屑录井的费用少,有识别井下地层岩性和油气的重要作用,是油气勘探中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岩屑录井主要过程:\u003Cbr\u003E1)岩屑收集与整理;\u003Cbr\u003E2)岩屑的描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岩屑的保存;\u003Cbr\u003E4)真假岩屑的识别;\u003Cbr\u003E5)利用岩屑判断和分析地下岩石性质;\u003Cbr\u003E6)岩屑录井草图和实物剖面面;\u003Cbr\u003E7)利用岩屑划分岩性和地层;\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五\u003Cstrong\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测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测井,也叫地球物理测井或矿场地球物理,简称测井,是利用岩层的电化学特性、导电特性、声学特性、放射性等地球物理特性,测量地球物理参数的方法,属于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包括重、磁、电、震、核)之一。简而言之,测井就是测量地层岩石的物理参数,就如同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是同样的道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石油钻井时,在钻到设计井深深度后都必须进行测井,以获得各种石油地质及工程技术资料,作为完井和开发油田的原始资料。这种测井习惯上称为裸眼测井。而在油井下完套管后所进行的二系列测井,习惯上称为生产测井或开发测井。其发展大体经历了模拟测井、数字测井、数控测井、成像测井四个阶段。\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测井的原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任何物质组成的基本单位是分子或原子,原子又包括原子核和电子。岩石可以导电的。我们可以通过向地层发射电流来测量电阻率,通过向地层发射高能粒子轰击地层的原子来测量中子孔隙度和密度。地层含有放射性物质,具有放射性(伽马);地层作为一种介质,声波可以在其中传播,测量声波在地层里传播速度的快慢(声波时差)。地层里的地层水里面含有离子,它们会和井眼中泥浆中的离子发生移动,形成电流,我们可以测量到电位的高低(自然电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测井的方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电缆测井是用电缆将测井仪器下放至井底,再上提,上提的过程中进行测量记录。常规的测井曲线有9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随钻测井(LWD-log while
drilling)是将测井仪器连接在钻具上,在钻井的过程中进行测井的方式。边钻边测,为实时测井(realtime),井眼打好之后起钻进行测井为(tipe
log);\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3、测井的参数\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GR-自然伽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GR是测量地层里面的放射性含量,岩石里粘土含放射性物质最多。通常,泥岩GR高,砂岩GR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SP-自然电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地层流体中除油气的地层水中的离子和井眼中泥浆的离子的浓度是不一样的,由于浓度差,高浓度的离子会向低浓度的离子发生转移,于是就形成电流。自然电位就是测量电位的高低,以分辨砂岩还是泥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CAL-井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井径就是测量井眼尺寸的大小。比如用八寸半的钻头钻的井眼,测量的井径或为八寸半,或大于八寸半(称扩径),或小于八寸半(称缩径)。测量的井径是对所钻井眼尺寸大小的直观认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AC-声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常说人所说的声波即是声波时差,单位为毫秒每英尺,声波时差小,也就是声波在地层传播的时间少,说明地层比较致密和坚硬。反之地层比较疏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5.ZDL-密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用放射源向地层发射高能粒子轰击地层的原子来测量密度,密度值是岩石单位体积的密度,包括固体和流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6.CN-中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用放射源向地层发射高能粒子轰击地层的原子来测量中子,我们也叫中子孔隙度,也叫总孔隙度,测量的是流体体积占整个岩石的百分比。\u003Cbr\u003E7.电阻率(resistivity)\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电阻率分为微侧向和双侧向(包括浅侧向和深侧向),它们的区别就在于探测深度不一样,深侧向探测深度最大,浅侧向次之,微侧向最小。由于泥浆对地层的侵入不同,井眼为圆心在不同的半径范围内,地层有完全被泥浆侵入、部分被泥浆侵入、未被泥浆侵入,这分别对应微侧向、浅侧向、深侧向探测的地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8.其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核磁测井:测压取样(测压是测量地层压力,以计算地层流体的密度,进而确定流体性质;取样是将地层里的流体抽出来取到地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井壁取心:垂直地震(VSP)(Vertical
seismicprofil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测井解释\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测井解释的一般过程:\u003Cstrong\u003E先找储层,再找油气,\u003C\u002Fstrong\u003E一般来说油气水只存在于砂岩中,GR值低的为砂岩。GR高的为泥岩,找到砂岩之后,再在砂岩中找电阻率较高的层位,基本上就是油气层。一般地,油气层的曲线响应是:伽马(GR)较低,电阻率较高,中子较小,密度较小。对应的,水层的电阻率相对油气层电阻率偏低。\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六\u003Cstrong\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固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
为了达到加固井壁,保证继续安全钻进,封隔油、气和水层,保证勘探期间的分层测试及在整个开采过程中合理的油气生产等目的而下入优质钢管,并在井筒与钢管环空充填好水泥的作业,称为固井工程。\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1、\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固井的目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1.
封隔易坍塌、易漏失的复杂地层,巩固所钻过的井眼,保证钻井顺利进行;\u003Cbr\u003E2.
提供安装井口装置的基础,控制井口喷和保证井内泥浆出口高于泥浆池,以利钻井液流回泥浆池;\u003Cbr\u003E3. 封隔油、气、水层,防止不同压力的油气水层间互窜,为油气的正常开采提供有利条件;\u003Cbr\u003E4.保护上部砂层中的淡水资源不受下部岩层中油、气、盐水等液体的污染;\u003Cbr\u003E5.油井投产后,为酸化压裂进行增产措施创造了先决有利的条件;\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2、\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固井的步骤\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1.
下套管\u003Cbr\u003E套管与钻杆不同,是一次性下入的管材,没有加厚部分,长度没有严格规定。为保证固井质量和顺利地下入套管,要做套管柱的结构设计。根据\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用途、地层预测压力和套管下入深度设计套管的强度,确定套管的使用壁厚,钢级和丝扣类型。\u003Cbr\u003E2.
注水泥\u003Cbr\u003E注水泥是套管下入井后的关键工序,其作用是将套管和井壁的环形空间封固起来,以封隔油气水层,使套管成为油气通向井中的通道。\u003Cbr\u003E3.
井口安装和套管试压\u003Cbr\u003E下套管注水泥之后,在水泥凝固期间就要安装井口。表层套管的顶端要安套管头的壳体。各层套管的顶端都挂在套管头内,套管头主要用来支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技术套管和油层套管的重量,这对固井水泥未返至地面尤为重要。套管头还用来密封套管间的环形空间,防止压力互窜。套管头还是防喷器、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管头的过渡连接。陆地上使用的套管头上还有两个侧口,可以进行补挤水泥、监控井况。注平衡液等作业。\u003Cbr\u003E4.
检查固井质量\u003Cbr\u003E安装好套管头和接好防喷器及防喷管线后,要做套管头密封的耐压力检查,和与防喷器联接的密封试压。探套管内水泥塞后要做套管柱的压力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验,钻穿套管鞋2~3米后(技术套管)要做地层压裂试验。生产井要做水泥环的质量检验,用声波探测水泥环与套管和井壁的胶结情况。固井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量的全部指标合格后,才能进入到下一个作业程序。\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3、固井的方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1.内管柱固井\u003Cbr\u003E把与钻柱连接好的插头插入套管浮箍或浮鞋的密封插座内,
通过钻柱注入水泥进行固井作业,称为内管柱固井。内管柱固井主要用于大尺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6″~30″)导管或表层套管的固井。\u003Cbr\u003E2. 单级双胶塞固井
\u003Cbr\u003E首先下套管至预定井深后装水泥头、胶塞(顶塞和底塞),循环水泥,打隔离液,投底塞,再注入水泥浆,然后投顶塞,开始替泥浆。底塞落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浮箍上被击穿。顶底塞碰压,固井结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
尾管固井\u003Cbr\u003E尾管固井是用钻杆将尾管送至悬挂设计深度后,通过尾管悬挂器把尾管悬挂在外层套管上,首先坐封尾管悬挂器,然后开始注水泥、投钻杆胶塞\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顶替、钻杆胶塞剪断尾管胶塞后与尾管胶塞重合,下行至球座处碰压,固井结束。\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七\u003Cstrong\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完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
根据油气层的地质特性和开发开采的技术要求,在井底建立油气层与油气井井筒之间的合理连通渠道或连通方式的过程叫做完井。\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完井的要求\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1).油气层和井筒之间应保持最佳的连通条件,油、气层所受的损害最小;\u003Cbr\u003E2).油、气层和井筒之间应有尽可能大的渗流面积,油、气入井的阻力最小;\u003Cbr\u003E3).应能有效地封隔油、气、水层,防止气窜或水窜,防止层间的相互干扰;\u003Cbr\u003E4).应能有效地控制油层出砂,防止井壁垮塌,确保油井长期生产;\u003Cbr\u003E5)应具备进行分层注水、注气、分层压裂、酸化等分层处理措施,便于人工举升和井下作业等条件;\u003Cbr\u003E6).对于稠油油藏,则稠油开采能达到热采(主要蒸汽吞吐和蒸汽驱)的要求;\u003Cbr\u003E7).油田开发后期具备侧钻定向井及水平井的条件;\u003Cbr\u003E8).工工艺尽可能简便,成本尽可能低;\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2、完井的方式\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1).射孔完井(perforating)又分为:套管射孔完井、尾管射孔完井;\u003Cbr\u003E2).裸眼完井方式
(Open-hole);\u003Cbr\u003E3).割缝衬管完井方式(Slotted Liner);\u003Cbr\u003E4).砾石充填完井方式 (Gravel Packed)
又分为:裸眼砾石充填完井、套管砾石充填完井、预充填砾石饶丝筛管;\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3、完井井口装置\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一口井从上往下是由井口装置、完井管柱和井底结构三部分组成。井口装置主要包括套管头、油管头和采油(气)树三部分,井口装置的主要作用是悬挂井下油管柱、套管柱,密封油管、套管和两层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以控制油气井生产、回注(注蒸汽、注气、注水、酸化、压裂和注化学剂等)和安全生产的关键设备。\u003Cbr\u003E完井管柱主要包括油管、套管和按一定功用组合而成的井下工具。下入完井管柱使生产井或注入井开始正常生产是完井的最后一个环节。井的类\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型(采油井、采气井、注水井、注蒸汽井、注气井)不一样,完井管柱也不一样。即使都为采油井,采油方式不同,完井管柱也不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目前的采油方式主要有自喷采油和人工举升(有杆泵、水力活塞泵、潜油电泵、气举)采油等。井底结构是连接在完井管柱最下端的与完井方法相匹配的工具和管柱的有机组合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主要作业步骤\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1).按设计要求摆放地面设备\u003Cbr\u003E2).立钻杆或管柱\u003Cbr\u003E3).装防喷器\u002F功能\u002F压力试验
\u003Cbr\u003E4).刮管洗井\u003Cbr\u003E5).射孔校深
\u003Cbr\u003E6).投棒点火\u003Cbr\u003E7).反涌\u002F洗井\u003Cbr\u003E8).再次刮管洗井\u003Cbr\u003E9).下封隔器\u003Cbr\u003E10).下防砂管柱\u003Cbr\u003E12).下生产管柱\u003Cbr\u003E13).拆井口防喷器\u003Cbr\u003E14).装井口采油树\u003Cbr\u003E15).卸载\u003Cbr\u003E16).验收交井\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八\u003Cstrong\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射孔\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
用专用射孔弹射穿套管及水泥环,在岩体内产生孔道,建立地层与井筒之间的连通渠道,以促使储层流体进入井筒的工艺过程叫做射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射孔的目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
固井结束之后,井筒与地层之间隔着一层套管和水泥环,另外还有一部分受泥浆污染的近井地带,而射孔的主要目的是穿透套管和水泥环,打开\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储层,建立地层与井筒之间的连通,使流体能够进入井筒,从而实现油气井的正常生产。\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2、射孔器材\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
射孔器材包括火工品和非火工品。\u003Cbr\u003E火工品是指在外界能量刺激下能够产生爆炸,并实现预定功能的元件。包括射孔弹、导爆索、传爆管、传爆管退件、电雷管、撞击雷管、延时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药、复合火药、集束火药、桥塞火药、尾声弹和隔板火药等;\u003Cbr\u003E非火工品包括射孔枪、枪接头、油管、玻璃盘接头、压力开孔装置,减震器,放射性接头、点火棒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3、射孔方式\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射孔方式要根据油层和流体的特性、地层伤害状况、套管程序和油田生产条件来选择,射孔工艺可分为正压射孔和负压射孔,其中用高密度射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液使液柱压力高于地层压力的射孔为正压射孔;将井筒液面降低到一定深度,形成低于地层压力建立适当负压的射孔为负压射孔。\u003Cbr\u003E按传输方式又分为电缆输送射孔(WCP)和油管输送射孔(TCP),两种工艺各有优缺点,但是从技术工艺趋势来看,油管输送射孔将会越来越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泛使用。\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4、射孔主要参数\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
射孔参数主要包括射孔深度、射孔弹相位、孔径和孔密等(在后边射孔专题里会专门讲)。\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射孔工程技术要求\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1、射孔层位要准确;\u003Cbr\u003E2、单层发射率在90%以上,不震裂套管及封隔的水泥环;\u003Cbr\u003E3、合理选择射孔器;\u003Cbr\u003E4、要根据油气层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射孔工艺。\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九\u003Cstrong\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采油\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
通过勘探、钻井、完井之后,油井开始正常生产,油田也开始进入采油阶段,根据油田开发需要,最大限度地将地下原油开采到地面上来,提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油井产量和原油采收率,合理开发油藏,实现高产、稳产的过得叫做采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原油生产流道\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
油层—近井地带—射孔弹道—井眼内部—人工举升装置—油管—井口—采油树—地面管线—计量站—油气分离器—输油管网\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2、常用的采油方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1)自喷采油法:\u003Cbr\u003E
利用油层本身的弹性能量使地层原油喷到地面的方法称为自喷采油法。自喷采油主要依靠溶解在原油中的气体随压力的降低分享出来而发生的膨胀。在整个生产系统中,原油依靠油层所提供的压能克服重力及流动阻力自行流动,不需要人为补充能量,因此自喷采油是最简单、最方便、最经济的采油方法。\u003Cbr\u003E2)人工举升\u003Cbr\u003E
人为地向油井井底增补能量,将油藏中的石油举升至井口的方法是人工举升采油法。随着采出石油总量的不断增加,油层压力日益降低;注水开发的油田,油井产水百分比逐渐增大,使流体的比重增加,这两种情况都使油井自喷能力逐步减弱。为提高产量,需采取人工举升法采油(又称机械采油),是油田开采的主要方式,特别在油田开发后期,有泵抽采油法和气举采油法两种。在陆地油田常用抽油机,海上多用电潜泵,像一些出砂井或稠油井多用螺杆泵,此外常用的还有射流泵、气举、柱塞泵等等;\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3、油气井增产工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
油气井增产工艺是提高油井(包括气井)生产能力和注水井吸水能力的技术措施,常用的有水力压裂及酸化处理法,此外还有井下爆炸、溶剂处\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理等。\u003Cbr\u003E1)水力压裂工艺\u003Cbr\u003E
水力压裂是以超过地层吸收能力的大排量向井内注入粘度较高的压裂液,使井底压力提高,将地层压裂。随着压裂液的不断注入,裂缝向地层深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延伸。压裂液中要带有一定数量的支撑剂(主要是砂子),以防止停泵后裂缝闭合。充填了支撑剂的裂缝,改变了地层中油、气的渗流方式,增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了渗流面积,减少了流动阻力,使油井的产量成倍增加。最近全球石油行业很热门的“页岩气”就是利益于水力压裂技术的快速发展!\u003Cbr\u003E2)油井酸化处理\u003Cbr\u003E
油井酸化处理分为碳酸盐岩地层的盐酸处理及砂岩地层的土酸处理两大类,通称酸化。酸盐岩地层的盐酸处理:石灰岩与白云岩等碳酸盐岩与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钙或氯化镁,增加了地层的渗透性,有效地提高油井的生产能力。在地层的温度条件下,盐酸与岩石反应速度很快,大部分消耗在井底附近,不能深入到油层内部,影响酸化效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砂岩地层的土酸处理:砂岩的主要岩矿成分为石英、长石。胶结物多为硅酸盐(如粘土)及碳酸盐,都能溶于氢氟酸。但氢氟酸与碳酸盐类反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后,会发生不利于油气井生产的氟化钙沉淀。一般用8~12%盐酸加2~4%氢氟酸混合土酸处理砂岩,可避免生成氟化钙沉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氢氟酸在土酸中的浓度不宜过高,以免破坏砂岩的结构,造成出砂事故。为防止地层中钙、镁离子与氢氟酸的不利反应及其他原因,在注入土酸前,还应该用盐酸对地层进行预处理,预处理范围要大于土酸处理范围。近年来发展了一种自生土酸技术。用甲酸甲酯与氟化铵在地层中反应生成氢氟酸,使其在深井高温油层内部起作用,以提高土酸处理效果。从而达到提高油井生产能力。\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十\u003Cstrong\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油气集输\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
把分散的油井所生产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产品集中起来,经过必要的处理、初加工,合格的油和天然气分别外输到炼油厂和天然气用户的工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全过程称为油气集输。主要包括油气分离、油气计量、原油脱水、天然气净化、原油稳定、轻烃回收等工艺。\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简要流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油气收集流程----油井至联合站\u003Cbr\u003E油气处理流程----联合站内流程\u003Cbr\u003E油气输送流程----联合站至原油库\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2、详细流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1)原油脱水\u003Cbr\u003E
从井中采出的原油一般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水,而原油含水多了会给储运造成浪费,增加设备,多耗能;原油中的水多数含有盐类,加速了设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容器和管线的腐蚀;在石油炼制过程中,水和原油一起被加热时,水会急速汽化膨胀,压力上升,影响炼厂正常操作和产品质量,甚至会发生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炸。因此外输原油前,需进行脱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原油脱气\u003Cbr\u003E
通过油气分离器和原油稳定装置把原油中的气体态轻烃组分脱离出去的工艺过程叫原油脱气。\u003Cbr\u003E3)气液分离\u003Cbr\u003E
地层中石油到达油气井口并继而沿出油管或采气管流动时,随压力和温度条件的变化,常形成气液两相。为满足油气井产品计量、矿厂加工、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存和输送需要,必须将已形成的气液两相分开,用不同的管线输送,这称为物理或机械分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油气计量\u003Cbr\u003E
油气计量是指对石油和天然气流量的测定。主要分为油井产量计量和外输流量计量两种。油井产量计量是指对单井所生产的油量和生产气量的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定,它是进行油井管理、掌握油层动态的关键资料数据。外输计量是对石油和天然气输送流量的测定,它是输出方和接收方进行油气交接经营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理的基本依据。\u003Cbr\u003E5)转油站\u003Cbr\u003E
转油站是把数座计量(接转)站来油集中在一起,进行油气分离、油气计量、加热沉降和油气转输等作业的中型油站,又叫集油站。有的转油站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包括原油脱水作业,这种站叫脱水转油站。\u003Cbr\u003E6)联合站\u003Cbr\u003E
它是油气集中处理联合作业站的简称。主要包括油气集中处理(原油脱水、天然气净化、原油稳定、轻烃回收等)、油田注水、污水处理、供变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和辅助生产设施等部分。\u003Cbr\u003E7)油气储运\u003Cbr\u003E
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存和运输简称油气储运。主要指合格的原油、天然气及其它产品,从油气田的油库、转运码头或外输首站,通过长距离油气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送管线、油罐列车或油轮等输送到炼油厂、石油化工厂等用户的过程。\u003Cbr\u003E8)储油罐\u003Cbr\u003E
储油罐是储存油品的容器,它是石油库的主要设备。储油罐按材质可分金属油罐和非金属油罐;按所处位置可分地下油罐、半地下油罐和地上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罐;按安装形式可分立式、卧式;按形状可分圆柱形、方箱形和球形。\u003Cbr\u003E若将进油管从油罐的上部接入,当流速较大的油品管线由高向低呈雾状喷出,与空气摩擦增大了摩擦面积,落下的油滴撞击液面和罐壁,致使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电荷急剧增加,其电压有时可高达几千伏或上万伏,加之油品中液面漂浮的杂质,极易产生尖端放电,引起油罐爆炸起火。因此,\u003Cem\u003E进油管不能从\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em\u003E油罐上部接入。\u003C\u002Fem\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所需化学品\u003Cbr\u003E
油气集输所需化学品包括以下14个类型:缓蚀剂、破乳剂、减阻剂、乳化剂、流动性改性剂、天然气净化剂、水合物制剂、海面浮油清净剂、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蜡剂、清蜡剂、管道清洗剂、降凝剂、降粘剂、抑泡剂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破乳剂\u003Cbr\u003E
破乳剂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它能使乳化状的液体结构破坏,以达到乳化液中各相分离开来的目的。原油破乳是指利用破乳剂的化学作用将乳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状的油水混合液中油和水分离开来,使之达到原油脱水的目的,以保证原油外输含水标准。\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十一\u003Cstrong\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炼油\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炼油一般是指石油炼制,是将石油通过蒸馏的方法分离生产符合内燃机使用的煤油、汽油、
柴油等燃料油,副产石油气和渣油;比燃料油重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组分,又通过热裂化、催化裂化等工艺化学转化为燃料油,这些燃料油有的要采用加氢等工艺进行精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最重的减压渣油则经溶剂脱沥青过程生产出脱沥青油和石油沥青,或经过延迟焦化工艺使重油裂化为燃料油组份,并副产石油焦。润滑油型炼油\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厂经溶剂精制、溶剂脱蜡和补充加氢等工艺,生产出各种发动机润滑油、机械油、变压器油、液压油等各种特殊工业用油。\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1、炼油主要加工过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
习惯上将石油炼制过程分为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一次加工主要指常减压蒸馏,属物理变化过程。二次加工是将一次加工产物进行再加工,除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裂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外,还有加氢裂化(重质油在高氢压条件下,通过加热和加催化剂,发生裂化反应,生成汽油、喷气燃料、柴油等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过程)、石油焦化(将渣油全部转化为气体、轻质油、重质油和石油焦)等。二次加工属化学变化过程。\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2、炼油工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
石油制工艺过程因原油种类不同和生产油品的品种不同而有不同的选择。就生产燃料油品而言,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原油蒸馏、二次加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油品精制和提高质量的有关工艺。\u003Cbr\u003E1)原油蒸馏\u003Cbr\u003E
原油蒸馏是原油炼制加工的第一步,将原油进行初步的处理、分离,并且为二次加工装置提供合格的原料。原油蒸馏是炼油过程的龙头,各炼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厂均以其原油蒸馏的处理能力作为该炼油厂的规模。通过常压和减压蒸馏可以把原油中具有不同沸点范围的组分分离成各种馏分。\u003Cbr\u003E常压系统主要生产:石脑油、重整原料、煤油、柴油等。
\u003Cbr\u003E减压系统主要生产:润滑油馏分、催化裂化原料、加氢裂化原料、焦化原料、沥青原料、燃料油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二次加工工艺\u003Cbr\u003E
从原油中直接得到的轻馏分是有限的,大量的重馏分和渣油需要进一步加工,将重质油进行轻质化,以得到更多的轻质油品。这就是石油炼制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大部分,即原油的二次加工。二次加工工艺包括许多过程,比如: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裂化等向后延伸的炼制过程,原油的二次加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提高石油产品的质量和轻质油收率,可根据生产要求加以选择。二次加工工艺是石油炼制过程的主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3)油品精制\u003Cbr\u003E
油品精制包括为使汽油、柴油的含硫量及安定性等指标达到产品标准而进行的加氢精制;油品的脱色、脱臭;炼厂气加工;为提高油品质量的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加剂如甲基叔丁基醚、烷基化油等加工工艺等。\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3、炼油装置\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
炼油工艺所使用的装置称为炼油(工艺)装置。炼油装置是由一定的设备,按照一定的工艺要求组合而成的。不同的工艺过程所使用的设备也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区别。根据作用的不同,可将炼油设备大致分为六类:\u003Cbr\u003E1)流体输送设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主要用于输送各种液体(如原油、汽油、柴油、水等)和气体(油气、空气、蒸气等),使这些物料从一个设备到另一个设备,或者使其压力升高或降低,以满足炼油工艺的要求,主要指各种泵和压缩机。\u003Cbr\u003E2)加热设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主要用于将原油或中间品加热到一定温度,使油品气化或为油品进行反应提供足够的热量和反应空间,主要指各类加热炉、加热,大家常见的烟筒就是加热炉的烟筒。\u003Cbr\u003E3)换热设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主要用于将高温流体传给低温液体。炼厂使用这些设备的目的是加热原料、冷凝、冷却油品,并从中回收热量、节约燃料,主要指各类换热器、冷却器。\u003Cbr\u003E4)传质设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用于精馏、吸收、解吸、抽提等过程,主要指各种塔,如常压塔、减压塔,大家熟悉的炼油厂的几个最高的塔就是。\u003Cbr\u003E5)反应设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是为炼油工艺中进行的各类化学反应提供场所,主要指各种反应器、反应釜、反应塔,在反应塔里面装有填料和催化剂。\u003Cbr\u003E6)容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主要适用于储存各种油品、石油气或其它物料,主要指各类压力容器和各类储罐,其中储油罐的用量最大。\u003Cbr\u003E?以上各种设备,有的主要用于炼油装置,如加热炉、塔、换热器等工艺设备,有的则不限于炼油装置,如泵、压缩机等通用设备。\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三维动画—石油开发全流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郑重声明:\u003C\u002Fstrong\u003E本文章属于原创,任何媒体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一经发现,我们会追究相应责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video id=\&52511\& data-swfurl=\&http:\u002F\u002Fstatic.video.qq.com\u002FTPout.swf?auto=0&vid=p\& poster=\&http:\u002F\u002Fvpic.video.qq.com\u002F2Fp_160_90_3.jpg\& data-sourceurl=\&http:\u002F\u002Fv.qq.com\u002Fpage\u002Fp\u002Fe\u002F5\u002Fp.html\& data-name=\&石油工业动画\&\u003E\u003C\u002Fvideo\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长按二维码加关注—\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正文&,&updated&:new Date(&T15:05:30.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4,&likeCount&:8,&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3:05:30+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4.zhimg.com\u002Fbcb9e4b8f674220ddb84e727fc0940d5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4,&likesCount&:8},&&:{&title&:&艰难的2015—致全体石油人&,&author&:&oilcore&,&content&:&\u003Cp\u003E2015年马上就要过去,2016在向我们招手,崭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回首2015,对于整个石油行业来说只有一个词—\u003Cstrong\u003E寒冬\u003C\u002Fstrong\u003E。从2014年下半年油价突然下跌,到整个2015年的持续低迷,放眼2016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但是2015依然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总结2015小编找出了四个关键词与全体用户分享。\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互联网+\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5最热的词,莫过于互联网+了,“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从年初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到BAT的巨大成功,到微信的迅速的发展,整个互联网行业得到巨大的发展。O2O、B2C、B2B,C2C、微商、众筹、跨界、用户等各种互联网术语疯狂的传播,仿佛不知道这些东西就不好意思出门,任何行业加上互联网之后仿佛立马高大上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石油巨头也纷纷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共同挖掘石油行业的互联网潜力,都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促进产业的升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当然,小编也没能幸免,告别了天天晚上电、玩游戏的日子,开始制作微信公众平台,\u003C\u002Fstrong\u003E让自己的业余时间变得更充实。但是平心而论,互联网+石油,一直是大家探索的方向,互联网与石油行业的融合,到真正见到成效,还有待时间的验证。不是任何行业与互联网都能融合,特别是这种大型垄断石油行业,2016,让大家共同见证。\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油气改革—逐步深入\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5年上半年,国土资源部发布了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查区块招标公告,首次通过招标出让石油天然气勘查开采权,这不仅标志着以新疆为试点的油气资源上游领域改革拉开序幕,也为外界预判未来油气改革方案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线索。新疆首次开放六个油气勘查区块,意味着油气上游领域改革破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意味着更多的民营资本参与国家资源的开发,但对于整个油气行业来说应该是好事,这样能提高效率,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石油区块的开发,打破三桶油的垄断。但是也有一定的风险,相信在探索当中,能够找到一条合适中国的开发道路,促进中国石油行业的发展。\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页岩气—重塑能源格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由于开发技术的进步,特别由于推广使用\u003Cstrong\u003E水平井钻探与大规模水力压裂\u003C\u002Fstrong\u003E相结合的技术,美国页岩气钻井数量量明显增加,产量飞速增长增长。,页岩气这一新能源的应用已经使美国在2011年从能源输入国成为能源输出国,据EIA预计,2035年页岩气产量将达到美国天然气总产量的49%,构成未来美国的核心能源。中石化的涪陵页岩气也在最近达到年产量50亿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2017年底中石化建成100亿立方米产能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气田勘探开发工程的推进,储量规模和上产能力将进一步扩大。\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国际油价—持续低迷\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是全球石油行业不可回避的话题,经过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油价也长期维持高位,石油行业也享受着黄金发展期。但是,随着全球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石油行业新技术的应用和页岩油的大规模开发,国际石油供求出现失衡,最终导致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这也直接影响到每个石油工人的工作和生活,项目减少、投资萎缩、降薪、裁员、石油毕业生难以就业、很多人选择了转行。(小编就有同事辞职)对于所有石油行业人来说是极其艰难的一年,低油价会成为常态,在小编看来,短时间内很难升上去,全体石油人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另一方面来讲,低油价的环境将促使企业加强改变,从管理的优化、人员的精简、技术的进步等等方面促进企业走一条低成本、高效率、高科技的发展之路。\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结语\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5在艰难的环境之下前进,展望2016,我们应该更加坚强,石油行业最严峻的考验将在2016年到来,望广大石油工人共同努力共同度过最艰难的时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后祝“一点石油”全体用户,元旦快乐,2016,期待更加精彩。\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1:30:46.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2,&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09:30:46+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1.zhimg.com\u002F6eeab9ee9acb653c67db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2},&&:{&title&:&中海油:《关于健全人员退出机制的指导意见》&,&author&:&oilcore&,&content&:&\u003Cbr\u003E为进一步完善员工能进能出的体制机制,按照《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总体方案》要求,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总公司实际,提出如下意见:\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总体原则\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依法合规原则。\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n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总公司有关规定开展工作,依法妥善处理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和企业双方合法权益。\n\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二)积极稳妥原则。\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总公司和各单位积极贯彻经济有效、精干高效原则,从严从紧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同时要结合各单位实际,把握好人员退出工作的节奏和力度,尊重员工选择,规范履行程序,确保稳妥扎实推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三)配套改革原则。\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健全人员退出机制与深化劳动用工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开展竞争上岗、加强岗位管理和合同管理、强化绩效管理等紧密结合,系统配套推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二、具体措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一)协商解除(终止)劳动合同。\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在战略转型、业务调整等情况下,职工可选择协商一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各单位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同时,各单位可结合实际情况,在政策范围内,适当给予一次性企业补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各正常经营单位,应加强考核,建立优胜劣汰机制,通过加强考核,强化竞争上岗、显化富余。建立劳动合同到期终止机制,完善退出渠道,实现人员能进能出循环模式。主要包括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加大主动解除淘汰力度,对于符合法律规定和劳动合同约定解除劳动合同条件的人员,按规定支付补偿金后解除劳动合同;二是建立新录用人员试用期竞争淘汰制度,制定包括评价范围、评价方式在内的考评管理办法,按照考核结果,动态确定淘汰比例;三是做好第一次签订劳动合同到期人员的期满考核工作,及时终止不符合条件人员的劳动合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二)提前退休。\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对符合国家和地方政策的特殊工种(含有毒有害等),可按规定为员工办理提前退休手续。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人员分流安置任务重的单位,应积极与地方社保部门沟通,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各单位可结合实际情况,在政策范围内,对提前退休人员适当给予一次性企业补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三)内部离岗退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因产业结构调整、机构改革、经济性裁员等原因需要分流的人员,以及海上生产作业人员,与企业直接签订劳动合同、且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含5年)的,经本人申请,所属单位同意,可实行内部离岗退养。\u003C\u002Fp\u003E\u003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油储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