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陷阱里有哪些行为经济学陷阱

行为经济学-百度贴吧
行为经济学专题行为经济学相关贴子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被授予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以表彰他在行为经济学领域做出的行为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心理学和经济学结合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近些年来,声势颇壮。行18行为经济学 经济学院 求同学求学姐!!解决自我控制的方法之一是找到自己对未来行为的承诺方法。换言之,你可以找到一种方法使得你在未来偏离自己的理想行为时要承担更大的成本~蛮有道理的(原标题:行为经济学摘诺奖,理论也有Bug) 媒体人谈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花落理查德·塞勒。这位学者 微信公众号:“行为经济学@有点意思” •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 案例:有一个地区的化肥使用率非常低,作为一个产品经理,请设计相关政策提高化肥使用率 首先我们考虑化肥使用率低的原因:化肥太贵?买不到化肥?化行为经济学课程不但有趣,而且有用。它认为人本质上是非理性的,即使机构投资者、聪明投资者也有他们的非理性,他们通过套利修改错误股价的能力没那么与未来的价值相比,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现在的价值 近些年来,“月光族”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虽然不能说
  不想好怎么会做?
  行为经济学家董志勇教授给出的答案是,我们经常不会按照想好的那么做。
  董志勇教授在参与央视《人物新周刊魔术般的价格骗局:行为经济学教你洞悉大众心理玩转价格游戏 摘自丹尼尔•卡尼曼《无价》一书 骗局一 假设你打算用125美元买件夹克,用15美元买一楼给度娘 作者:Xueheng Li 微信公众号:行为经济学@有点意思 “懒是一个很好的托辞,说得好像勤快了就真能干出什么大事儿一样;胖是一个很好的托辞,说得好像您想体验行为经济学的魅力吗? 您想通过简单决策就获取现金报酬吗? 那就加入我们吧! 南开大学国家如果人们记得住从前的价格并且注意到它的涨价幅度,价格变化就会对需求产生巨大影响;如果人们记不住 过去的价格,价格的变化对需求的影响,即使有也会原来是1994年获的奖。。。好远哪。。行为经济学课程不但有趣,而且有用。它认为人本质上是非理性的,即使机构投资者、聪明投资者也有他们的非理性,他们通过套利修改错误股价的能力没那么来源:天白投资观点 tianbai1991 行为经济学课程不但有趣,而且有用。它认为人本质上是非理性的,即使机构投资者、聪明投资者也有他们的非理性,他们他有说考试怎么考嘛?啥题型、啥题库的有吗?表示现在一头雾水啊!!!求助啊啊 跪求幸福行为经济学老师熊毅的联系方式……手机号 邮箱 办公室地址(?o??ωo???)来者不拒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博弈论与行为经济学社向全校师生拜年!
我社在新学期里将有重大改革和行动。期待大家的参与。具体请参阅
社团BLOG:http://b一千多本经济学、行为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小说等书籍,最好能一次打包买走,有谁要的行为经济学的分析有太多的寓言属性,就是用一个很简单的小游戏来寓指现实,主要用来反应人性和行为中所有人共通的属性。 我觉得他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市场营销专业研究生一枚 本科是经济学, 目前研究方向为消费者行为,决策与判断方向。最近刚开始行为 美国芝加哥大学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获奖,理由是行为经济学的成就。 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前辈们 有人对诺大行为经济学专业的德国双学位有了解的吗 那个好去吗 要求高吗 谢谢前辈们 内容简介: 准备好改变你对经济学的看法了吗? 纵观理查德泰勒的职业生涯,我们发现他的研究始终围好久没去了,现在找不到教室了,老铁们帮帮忙中新网10月10日电 综合报道,传统经济学假设所有参与经济行为的人都是“完全理性”,并以此为基础,建如何看待行为经济学?顾问的工作之一就是要对客户的真实需求进行发掘。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顾问应该为投资者提供教育,让有没有行为经济学专业的18新生或者学姐学长呀~ 来说说看这个专业吧~有一位记者去采访农民老大爷。 记者:大爷,如果你有十亩地,愿意把一半的收成献给国家吗? 大爷:我   10月9日,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理查德·塞勒教授(左)出席记者会。瑞典皇家科学院9日宣塞勒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与决策心理学。在行为金融学方面,塞勒研究人的有限理10月9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出炉。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理查德·H·塞勒(Richard H. Thaler)凭借其为“行为听别人说很难 考试均分40 想去G5 一定不能选 是这样的吗行为经济学的作业什么时候交,求大佬解答~谁知道行为经济学方向有什么比较权威的期刊吗?推荐一下宝宝们,有行为经济学卷子吗?有什么行为经济学的案例?的书,想把彼此冲突和相容的地方仔细弄清楚,要细致一些。要不就分开来讲的书也可以6月11日-12日(周六及周日)四川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实验室将合作开展一项有关经济决策的有偿实有人上这个课吗!上上次的课他说什么改到周五啥意思…现在到底是周五去还是周三去啊中英双语字幕行为经济学是心理学和经济学交叉产生的一门学科,是心理学和经济学最活跃前沿有趣的部分之一,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请问各位,老板想要组建研究实验室,需要购买仪器设备清单,有人知道吗?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行为经济学相关最新回复贴子热门贴子贴吧热议榜11897.74万21874.72万31849.84万41840.54万51834.56万61812.35万71804.42万81802.49万91797.92万101796.68万专题推荐最新专题贴吧推荐行为经济学专题频道,为您提供优质的行为经济学帖子,在这里您可以找到关于行为经济学非常实用的相关信息及问题,您还可以在行为经济学专题频道进行讨论及网友间的互动。股市中常见的几种行为经济学陷阱
我的图书馆
股市中常见的几种行为经济学陷阱
股市中常见的几种行为经济学陷阱&行为经济学课程不但有趣,而且有用。它认为人本质上是非理性的,即使机构投资者、聪明投资者也有他们的非理性,他们通过套利修改错误股价的能力没那么强,所以股市往往持续很长期的非理性。最近的股市走势就充分展示了这种非理性,希望下文的几种常见的行为经济学陷阱能给大家一些启发。1从不整体考虑问题Narrow Framming假设你在10元时买了一只股票,考虑以下两种情况:股票一路上涨至20元;最高涨至40元,然后跌回20元。哪种情况会让你更开心一点?很可能是第一种。第二种情况甚至让你很不爽,一边后悔应该早点卖掉,一边盼望着股票再涨回40,完全忽略了股票翻倍的喜悦。实际上不难想明白,两种情况虽然路径不同,结果都是一样的,财富增加的一样多。行为经济学发现,人类并不总是能从整体考虑问题,往往会过多关注过程,而非结果。正确的投资观念中,真正值得关心的只有起点和终点。评价一次投资时,也应基于现状,而非曾经的高价,否则只会徒增烦恼。2解套就跑锚定效应之一对于中国股民来说,手里的股票何时能解套可能是谈论最多的话题。一旦被套,立即趴下不动,不解套绝对不走,一解套了马上就走。这其实是将自己买入的价格作为参照系,后来的价格都要与这个“锚”相比。仔细一想,这种想法并没有多少道理。股票是公司价值的反映,几年之前被人看好的公司,现在可能已经衰落,而当时不被看好的公司,现在则可能蕴含着巨大的价值。一方面解套可能永远不会到来,白白损失了时间;另一方面,解套就跑,反倒错过了将来的大牛股。行为经济学发现,将买入价格作为“锚”是最常见的一种行为错误,它发生的范围非常广泛。比如一些地区的房地产经历长时间的衰退后重新复苏,当价格超过某一水平时,会发现成交量大幅上升,就是因为人们终于愿意以当年的价格卖掉房子。他们没有看到,这些年里物价大幅上升,现在得到的房款已经远远没有当年的价值。3市场普遍认为牛途未尽锚定效应之二除了将自己的价格作为锚以外,将别人的看法作为锚也十分常见。如果你整天关注财经网站,会不知不觉地从别人设定的起点开始考虑问题。当市场普遍认为牛市没有结束,你的眼里到处都是牛市未尽的证据,而忽略了负面的消息。这样做的害处不言而喻,独立判断是长期投资的基本要求;股市的涨跌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并非由专家或大众的看法决定。4技术分析为何如此普遍?夸大偶然事件考虑以下两种情形,哪个继续上涨的可能性更大?1.涨涨涨涨涨2.涨跌涨跌涨有没有觉得前者更可能继续上涨,而后者按照规律该跌了?实际上两种情况下,股市的走势都是随机的,接下来上涨的概率也都是二分之一,之前的走势只是偶然地呈现一种规律。行为经济学发现,人脑是天生的图案寻找器。在分析问题时,人们非常善于找规律。在投资当中,依赖表面的规律做决策无异于抛硬币。许多人痴迷于技术分析,就是因为技术分析提供了一些简单、易于寻找的图案,比如突破、支撑、三角、旗形等。这些图案易于上手,使人们很容易认为自己是专家,从而沉迷于找规律的游戏而不去关心投资的本质,并逐渐陷入过度交易的泥潭不能自拔。对于普通投资者,相应的建议就是少看K线,少研究技术分析,找到感兴趣的企业,多了解企业的基本面。5多伦股份为什么改名P2P?锚注意力有限(Availability)行为经济学发现,人们在搜集资料,做出投资决策时,注意力往往集中于直观的、近期的、易于获得的证据。越是直观易于理解的东西,人们认为越重要。比如说一家公司处于哪个行业很容易搞清,但是具体的商业模式则不太好理解,再具体的财务结构、与其他公司的竞争关系则更难理解。因此普通投资者在选择股票时很注重行业,而较少关注其他细节。实际上事物有其自身的重要程度,自己不懂的东西不证明不重要,也不证明别人也不懂。另外,越是近期的证据,人们认为越重要。一方面,人们只重视近期股市的红火,却忽略了历史上漫长的熊市;另一方面,金融危机给国际投资者的教训如此之深,以至于现在监管过于严格,反而限制了金融市场的活力。让人们从遥远的过去学习教训是如此困难,这也造成了人们的健忘与短视。由此看来,“历史总是不断重复的”这句话有其行为经济学基础。最后,越是易于获得的证据,人们认为越重要。比如一家公司上了头条,突然间你会读到许多相关的报道,从而认为自己比别人更了解这家公司。实际上则不然,你所看到的报道别人也都会看到。实证研究发现,消息越多,人们的交易量越大。甚至不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只要有消息人们就想交易。这里投资者好像原始的生物,只要遇到刺激就会做出反应。了解了这些,就不难理解多伦股份提议改名P2P之后,股价应声上涨;最近关于互联网将颠覆传统金融的报道铺天盖地;且改名新闻被市场热议,可见,管理层对投资者行为性的把握真是炉火纯青。6“说走就走的旅行”与放弃健身计划双曲贴现(Hyperbolic discounting)行为经济学发现:对于享受,人们总认为现在享受远远好过留到未来;而对于痛苦,则宁愿将其推迟承受。比如想去一个地方旅行,你总是迫不及待,因为这个近处的快乐很直观,仿佛现在就能感受到。如果是计划着一年后再去,快乐的感觉就显得很模糊。相反,到了健身时间,想到马上就要开始的一系列折磨,你会在心里劝自己明天再说。然而在制定下个月的锻炼计划时,痛苦便不那么直观了,仿佛可以承受。双曲贴现会影响投资者的耐心。与损失厌恶相对比,一旦你终于下定决心要卖掉被套的股票,这个亏损的仓位又显得如此难以忍受,以至于即使你发现情况正在变好,再等一等或许可以卖得更高,也要现在动手。另一方面,当下定决心买入一只股票时,你会如此迫切地想要拥有它,以至于忽略了它正在被炒作,再等一等可能有更合适的位置。7投资顾问的噩梦后见之明+后悔每天收盘不到半小时,各种评论纷纷出炉。“四大利空致股市暴跌”之类的分析让普通投资者觉得之前发生的一切显得如此合理,以至于他会想:这么明显的事情,我的投资顾问怎么不告诉我早点卖出股票呢,它最近跌了这么多。事实上,事情在没发生时都是不可预料的,如果能够预料,也不会发生。客户的这种心态,将顾问合理的投资建议变成了愚蠢的冒险,最终危害二者的关系。如果这个客户总是后悔做过的事,事情就会更糟。他会想自己本来并不想买这只股票,是听了投顾的建议才买的,如果当时不听就好了。两种缺陷加在一起,就导致了大妈一边骂投顾没水平,一边哭着要把亏的钱还回来这样的情形。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大妈,只是她们身上的行为性更重一些。8“入兜为安”与“截断亏损”不愿面对损失(loss aversion)假设你交通违规被开了罚单,警察叔叔给你以下两种选择:先抛硬币,如果是正面:这次罚单就免了;如果是反面:交二百直接交一百走人。你更喜欢哪个呢?再假设你从不违规,好心的警察叔叔让你选一个礼物:直接送你一百块先抛硬币,如果是正面:什么也不给;如果是反面,给二百块这次更喜欢哪个?研究表明,在第一个情境中,大部分人会选择抛硬币,运气好可以不用被罚;而第二个情境里,大部分人会选择确定的一百块,而不愿冒险什么也得不到。与锚定效应一样,损失厌恶深深根植于人性深处,是人类最难以克服的行为性之一,同时也是对投资者伤害最大的。比如,当一只股票跌了不少,你总是寄希望它能涨回来从而避免损失,但不愿面对它继续下跌的可能性。相反,当股票涨了不少,你会整天担心再跌回来,宁愿现在卖掉“入兜为安”,而忽略了它可能继续上涨。有趣的是,我们的近亲猴子也会有一模一样的行为性:在面对奖励时,总是选择确定的香蕉数目;面临惩罚时,总是选择不确定的损失数目。这让研究者意识到,行为性可能是进化的结果。想象一下,当我们的祖先整天食不果腹时,面对一顿美餐肯定要先吃个痛快;而面对险境时,则会冒险以求全身而退。无奈投资世界中的法则与人的本性是如此矛盾,以至于笔者悲观地认为普通人真的不适合做投资。以上文章中,笔者结合自身的体会,介绍了若干种常见的行为经济学陷阱。读者也许能够体会到,一些行为性错误是根植于人性的,即使知道问题所在,也很难克服。藉由理性,人类建立了伟大的经济学和现代社会,同时,人类也为被压抑的本能付出了相应的代价。行为经济学接纳了人的非理性,缓解了与理性之间的矛盾,因此成为了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股市中常见的8种行为经济学陷阱,小心了!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题目下方 股票圈关注我们
今日微信号力荐 (长按红色字复制)
私人理财师
1、从不整体考虑问题
假设你在10元时买了一只股票,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股票一路上涨至20元;
最高涨至40元,然后跌回20元。
哪种情况会让你更开心一点?很可能是第一种。第二种情况甚至让你很不爽,一边后悔应该早点卖掉,一边盼望着股票再涨回40,完全忽略了股票翻倍的喜悦。
实际上不难想明白,两种情况虽然路径不同,结果都是一样的,财富增加的一样多。行为经济学发现,人类并不总是能从整体考虑问题,往往会过多关注过程,而非结果。正确的投资观念中,真正值得关心的只有起点和终点。评价一次投资时,也应基于现状,而非曾经的高价,否则只会徒增烦恼。
2、解套就跑,锚定效应之一
对于中国股民来说,手里的股票何时能解套可能是谈论最多的话题。一旦被套,立即趴下不动,不解套绝对不走,一解套了马上就走。这其实是将自己买入的价格作为参照系,后来的价格都要与这个“锚”相比。仔细一想,这种想法并没有多少道理。股票是公司价值的反映,几年之前被人看好的公司,现在可能已经衰落,而当时不被看好的公司,现在则可能蕴含着巨大的价值。一方面解套可能永远不会到来,白白损失了时间;另一方面,解套就跑,反倒错过了将来的大牛股。
行为经济学发现,将买入价格作为“锚”是最常见的一种行为错误,它发生的范围非常广泛。比如一些地区的房地产经历长时间的衰退后重新复苏,当价格超过某一水平时,会发现成交量大幅上升,就是因为人们终于愿意以当年的价格卖掉房子。他们没有看到,这些年里物价大幅上升,现在得到的房款已经远远没有当年的价值。
3、市场普遍认为牛途未尽,锚定效应之二
除了将自己的价格作为锚以外,将别人的看法作为锚也十分常见。如果你整天关注财经网站,会不知不觉地从别人设定的起点开始考虑问题。当市场普遍认为牛市没有结束,你的眼里到处都是牛市未尽的证据,而忽略了负面的消息。这样做的害处不言而喻,独立判断是长期投资的基本要求;股市的涨跌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并非由专家或大众的看法决定。
4、技术分析为何如此普遍?
夸大偶然事件
考虑以下两种情形,哪个继续上涨的可能性更大?
①涨涨涨涨涨。②涨跌涨跌涨。
有没有觉得前者更可能继续上涨,而后者按照规律该跌了?实际上两种情况下,股市的走势都是随机的,接下来上涨的概率也都是二分之一,之前的走势只是偶然地呈现一种规律。
行为经济学发现,人脑是天生的图案寻找器。在分析问题时,人们非常善于找规律。在投资当中,依赖表面的规律做决策无异于抛硬币。许多人痴迷于技术分析,就是因为技术分析提供了一些简单、易于寻找的图案,比如突破、支撑、三角、旗形等。这些图案易于上手,使人们很容易认为自己是专家,从而沉迷于找规律的游戏而不去关心投资的本质,并逐渐陷入过度交易的泥潭不能自拔。对于普通投资者,相应的建议就是少看K线,少研究技术分析,找到感兴趣的企业,多了解企业的基本面。
5、多伦股份为什么改名P2P?
锚注意力有限
行为经济学发现,人们在搜集资料,做出投资决策时,注意力往往集中于直观的、近期的、易于获得的证据。
越是直观易于理解的东西,人们认为越重要。比如说一家公司处于哪个行业很容易搞清,但是具体的商业模式则不太好理解,再具体的财务结构、与其他公司的竞争关系则更难理解。因此普通投资者在选择股票时很注重行业,而较少关注其他细节。实际上事物有其自身的重要程度,自己不懂的东西不证明不重要,也不证明别人也不懂。
另外,越是近期的证据,人们认为越重要。一方面,人们只重视近期股市的红火,却忽略了历史上漫长的熊市;另一方面,金融危机给国际投资者的教训如此之深,以至于现在监管过于严格,反而限制了金融市场的活力。让人们从遥远的过去学习教训是如此困难,这也造成了人们的健忘与短视。由此看来,“历史总是不断重复的”这句话有其行为经济学基础。
最后,越是易于获得的证据,人们认为越重要。比如一家公司上了头条,突然间你会读到许多相关的报道,从而认为自己比别人更了解这家公司。实际上则不然,你所看到的报道别人也都会看到。实证研究发现,消息越多,人们的交易量越大。甚至不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只要有消息人们就想交易。这里投资者好像原始的生物,只要遇到刺激就会做出反应。
了解了这些,就不难理解多伦股份提议改名P2P之后,股价应声上涨;最近关于互联网将颠覆传统金融的报道铺天盖地;且改名新闻被市场热议,可见,管理层对投资者行为性的把握真是炉火纯青。
6、“说走就走的旅行”与放弃健身计划
行为经济学发现:对于享受,人们总认为现在享受远远好过留到未来;而对于痛苦,则宁愿将其推迟承受。
比如想去一个地方旅行,你总是迫不及待,因为这个近处的快乐很直观,仿佛现在就能感受到。如果是计划着一年后再去,快乐的感觉就显得很模糊。相反,到了健身时间,想到马上就要开始的一系列折磨,你会在心里劝自己明天再说。然而在制定下个月的锻炼计划时,痛苦便不那么直观了,仿佛可以承受。
双曲贴现会影响投资者的耐心。与损失厌恶相对比,一旦你终于下定决心要卖掉被套的股票,这个亏损的仓位又显得如此难以忍受,以至于即使你发现情况正在变好,再等一等或许可以卖得更高,也要现在动手。另一方面,当下定决心买入一只股票时,你会如此迫切地想要拥有它,以至于忽略了它正在被炒作,再等一等可能有更合适的位置。
7、投资顾问的噩梦
后见之明+后悔
每天收盘不到半小时,各种评论纷纷出炉。“四大利空致股市暴跌”之类的分析让普通投资者觉得之前发生的一切显得如此合理,以至于他会想:这么明显的事情,我的投资顾问怎么不告诉我早点卖出股票呢,它最近跌了这么多。事实上,事情在没发生时都是不可预料的,如果能够预料,也不会发生。客户的这种心态,将顾问合理的投资建议变成了愚蠢的冒险,最终危害二者的关系。
如果这个客户总是后悔做过的事,事情就会更糟。他会想自己本来并不想买这只股票,是听了投顾的建议才买的,如果当时不听就好了。两种缺陷加在一起,就导致了大妈一边骂投顾没水平,一边哭着要把亏的钱还回来这样的情形。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大妈,只是她们身上的行为性更重一些。
8、“入兜为安”与“截断亏损”
不愿面对损失
假设你交通违规被开了罚单,警察叔叔给你以下两种选择:①先抛硬币,如果是正面:这次罚单就免了;如果是反面:交二百。②直接交一百走人。你更喜欢哪个呢?再假设你从不违规,好心的警察叔叔让你选一个礼物:①直接送你一百块。②先抛硬币,如果是正面:什么也不给;如果是反面,给二百块。这次更喜欢哪个?研究表明,在第一个情境中,大部分人会选择抛硬币,运气好可以不用被罚;而第二个情境里,大部分人会选择确定的一百块,而不愿冒险什么也得不到。
与锚定效应一样,损失厌恶深深根植于人性深处,是人类最难以克服的行为性之一,同时也是对投资者伤害最大的。比如,当一只股票跌了不少,你总是寄希望它能涨回来从而避免损失,但不愿面对它继续下跌的可能性。相反,当股票涨了不少,你会整天担心再跌回来,宁愿现在卖掉“入兜为安”,而忽略了它可能继续上涨。
有趣的是,我们的近亲猴子也会有一模一样的行为性:在面对奖励时,总是选择确定的香蕉数目;面临惩罚时,总是选择不确定的损失数目。这让研究者意识到,行为性可能是进化的结果。想象一下,当我们的祖先整天食不果腹时,面对一顿美餐肯定要先吃个痛快;而面对险境时,则会冒险以求全身而退。无奈投资世界中的法则与人的本性是如此矛盾,以至于笔者悲观地认为普通人真的不适合做投资。
藉由理性,人类建立了伟大的经济学和现代社会,同时,人类也为被压抑的本能付出了相应的代价。行为经济学接纳了人的非理性,缓解了与理性之间的矛盾,因此成为了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来源:头条号、每天学点儿理财
点击“ 阅读原文”查看: 房贷真相:欠银行钱越多越久越好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为经济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