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人贷可以提前还款吗前期正场还款后期因失业无法尝还会导致啥样的结果

宜人贷前期正常还款后期因失业无法尝还会导致啥样的结果_百度知道
宜人贷前期正常还款后期因失业无法尝还会导致啥样的结果
我有更好的答案
首先会上征信,征信报告会显示逾期。逾期久的话,会影响以后办理信用卡、购房购车贷款等。其次,催收会找到你,催收是很烦人的……还是找个工作尽量把它还了
采纳率:9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那些月入10万的90后,都是干什么的?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那些月入10万的90后,都是干什么的?》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那些月入10万的90后,都是干什么的?》 精选一除了要靠时机,还要靠自身的努力。近几年,90后创业在互联网圈里掀起了阵阵涟漪,虽然没有看到真正颠覆互联网传统的产品,但他们的每一次开口、出手都称得上“惊艳”,比如“90后不买房”、“90后的世界你们不懂”、“90后不结婚”言辞高调的创业者马佳佳、“要给员工发一个亿”的余佳文......看看这些90后,或许你真的会感叹,时代变了······在父母眼里最吃香的公务员,如今却遭遇敢说“不”的90后10000点暴击。一方面,今年国考超46万人弃考,公务员的光环已经不能吸引“150万”左右年轻人了。另一方面,据人人网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只有6.7%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参加公务员考试,更多的90后更愿意去外企、国企和民企工作,而倾向于创业的90后也不在少数。父母眼中的“稳定”在90后看来无所谓,寻找兴趣、自由与收入相结合的工作,才是90后的择业观。那么这些月入10万的90后,到底是怎么生活的呢?一位网友分享了他所认识的几位朋友的故事,他们不是官二代,不是拆迁户,没有买福彩中五百万,也没有能给几个亿的老爹,当然法律边缘的事情更是不沾,非常平凡的······一年赚个几百万而已····朋友A:一个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羞涩的小男生,然而确是身价几千万管着几十号人的创业公司90后CEO。就是当和他聊起对于创业、对于互联网、对于、对于宇宙的看法的时候,他马上两眼放光的那种人。他在大学的时候,不玩游戏、不出去做兼职、不参与学生会和社团、不把妹泡妞,当然也不好好上课。他的日子,好像跟大多数人的大学生活都不一样。即不是好学生,也不是传统含义的坏学生。他每天就是捧着他的笔记本电脑,成日泡在图书馆,看所有和商业、文学、设计、哲学、科幻、计算机等等有关的书。读了书以后,他写东西。写商业谈论、写杂文、写数码产品评测,写的内容形形色色,横跨几大范畴。他在各种里发布他的文章,然后,就有杂志过来找他,约请他来写。所以大二,他就从一个不上课的学生,变成了专栏作家。而从那时起,他保持每天一篇的频率在各种杂志、报刊和网站上发布文章,过了一年,他出版了第一本书,再过半年,出第二本。当咱们为了赚点钱而拼命找实习找兼职,或许拼命考试拿奖学金时,他靠着写字,取得了几万元收入,而且和一大票各行各业的大佬建立起了联系。总之,在大学四年中,他肯定不是学校风云人物,也没牛逼的实习经历,但他却做到了许多人或许一辈子都做不到的作业:发现了自己最喜欢且拿手的东西,而且用心去做,持之以恒。毕业后,A去了一个蛮知名的互联网媒体公司。由于从前发过几百万字的专栏,出过三四本书,现已是互联网业界小有名气的评论作者,他便直接成了副主编。一年今后,他又升职,成为了主编。当然,给上百位商业大佬写过专访的他,此刻已不甘心于在一个公司里给别人打工。所以,他决断辞去职务,依靠着他的才智,他的人脉,他的独立思考,以及他拔尖的文字才能,开办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为许多的网络剧供给构思和剧本,还开发了不少如今大热的IP。这家公司在两年以内,三次,如今现已估值过亿,而他从几年前那个宅在图书馆里看科幻小说敲键盘写文章的文艺宅男,成为了站在各种创业峰会的论坛上讲演的90后CEO。他说:“创业啥的哪里有那么难,我这几年走的本来很顺畅啊!”这一切,大概就是源于他对文字的喜爱与坚持。虽然你可能觉得故事是鸡汤,但是,这就是早晨从你你身边匆忙经过的某一个年轻人的故事,你可能说不是所有坚持和爱好都能带来财富,但是关注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那些月入10万的90后,都是干什么的?》 精选二11月26日,《大学之路(第二版)》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吴军博士做了题为《教育改变命运》的主题演讲。教育可以改变命运吗?我今天要讲的主题是“教育改变命运”,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观点,很多人对此深信不疑。但是,有时我们看到的又是另外一回事。首先说大家相信它的地方。我在《文明之光》中里讲过一个励志故事。英国有一个从小没有上过学的穷苦工人,他到十几岁都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但是他一直很渴望学习。每到下班的时候,别人都去喝酒,而他则利用下班时间去自费接受了英国的公立教育(给穷苦人的教育)。两年后,他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21岁那年,他学会了写信。后来,他和一个大自己很多岁的女仆结了婚,生了孩子。然而不幸的是,他的太太去世了,他只能自己把孩子养大。因为他在矿上工作,经常发生矿难,他就研究发明出了安全灯。但是,当时英国一个叫戴维爵士的科学家,也发明了类似的东西,为了争夺发明专利,他们打了很多年官司。由于戴维博士的名气太大,结果也就不了了之了。这样看来,我们的这位主人公运气真的很差。但是,他本人却不在意这些得失,一直安心做自己的事,还和儿子一起上学念书。他的名字叫史蒂芬森,在历史上被称为火车之父。我们今天火车的系统从铁路到机头等都是他发明的。这是教育改变命运的一个很好的事例。我想大家小时候一定都听过很多类似的故事,所以,我们选择相信教育可以改变命运。让我们再回到现实中。今年年初,网上到处都在热议关于北京学区房的事。一对清华北大的夫妻在北京买不起学区房,所以就离开了北京,搬到一个二三线城市了。网友说清北的毕业生都买不起学区房,将来孩子还要上清华、北大干什么?好像从这个角度讲,教育也没有改变命运。再给大家讲一个例子。有很多年轻人是出生在小地方,甚至是农村,家庭环境不是很好,父母辛辛苦苦供他们在大城市读了一个二本学校。然后他们毕业后也未必能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也许勉强可以找到一份所谓的“白领”的工作,收入却可能还没有一个保姆多(在北京一个保姆月薪6000多)。一方面我们说教育改变命运,但又发现出现了“教育无用论”。有人说教育一定是出了问题。问题是出在学校社会家长,还是出在学生呢?这些原因可能都有,但更重要的可能是我们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和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刚才在活动之前,常青藤爸爸来采访我问到的一个问题。说现在教育资源不足是不是我们市场化做的不够,市场化开放了,有竞争了,教师的工资高了,一定的教育问题就解决了。我说“不,你不要太相信市场化”。教育资源不平衡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并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从在今天的中国,三线城市里一个像样一点的中学,可能教育水平比30年前很多的北京高中都好,教师的水平高、实验条件也好,但现在依然有中国最好的大学、最好的中学,你的孩子可能还未必进得去。我记得我读清华的时候,清华大概一年从全国招了2200人,大家基本上都是凭高考分数进去的。有一些个别的,比如计算机比赛拿第一名的人也可能进入清华,但这样的学生一共不超过二三十人。所以,在当时来讲,全国大概有2200人能上清华,我前段时间看了下清华的招生数据,现在有3400多人、不到3500人。每年基本上都是这个数量,(和我那个年代比)看着好像多了一点,但还有一个统计数字,只有55%是参加高考进清华的;剩下45%有各种各样的:比如有奥运冠军、比如奶茶妹妹,因为健美操加了很多分。还有一些是自主招生,还有一些因为得了奥数金牌,等等。而真正考试进来的占55%,大家可以算一下,55%乘以3500人,还没有我当年高考的时候进入清华的多。也就是说,虽然我们整个的教育水平不断地上升,但教育资源永远是个金字塔情况,最顶尖的这些永远很难进,这就是现实,大家必须要认清。有些家长说我一定要让孩子上清华,可能会把孩子弄得很辛苦,而且即使孩子上了清华,也并不等于将来就如父母所愿成为那样的人。第一版《大学之路》上市的时候,新东方的校长给我做了一个节目,俞校长说我们北大还有很多卖肉的,并不是说卖肉不好,但这显然不是家长所愿。所以,你一定要清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参见:俞敏洪:我们的教育“大道”究竟应该怎么走?)阶层真的已经固化了吗?现在,大家还有一个抱怨是“阶层固化”。如果教育不能改变命运的话,那我们阶层是不是固化了?阶层固化”这事得这么看:向上的通道必然艰辛,向下的大门永远打开。所以,你也不能说一定固化,因此有些时候不要抱怨自己没有走上去,你维持了现有的阶层可能并不差,没有走上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去年,我在罗辑思维开了一个专栏,有一个读者给我留言说他从一个小地方来,在北京上了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根本就找不到工作,整个人感觉都不好了。抱怨这个社会怎么不公平,有人拼颜值、有人拼爹等。我给他回信说:这个社会不欠你任何东西,你从一个县城来也好、农村也罢,到了北京,已经是人生很成功的一步了,某种意义上你应该对自己满意,不要对自己太苛刻;另一点来讲,你有自己的特长,你努力学习、你用功、你肯吃苦,这就是你的优点。但世界上资源有各种各样,长得漂亮也是一种资源,拼爹的爹有本事也是一种资源,更何况有些时候你不要光看到自己的独立,实际上那些富二代很多并不是都在打游戏。比如从阶层说,好比社会阶层从第一层到第一百层,你从第八十层现在上升到六十层已经是不错的事了,不要指望一下上升到第五层,在第五层的人资源比你不知道多多少,他可能只努力20%,比你努力100%能做的事还多,这就是现实。所以每个人应该对教育,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这才是比较好的。我刚才讲的史蒂芬森的故事当然存在,在今天的中国也照样存在,但这种故事在英国几百年来,说来说去还是这个故事,证明这种人是不是很少?所以,教育确实重要,但如果你指望因为成绩考好了,将来社会一定要给你什么,这可能就想错了,教育远比在社会上往前进一层、两层要重要得多。我在清华当班主任的时候也发现了这种情况,很多人心态上慢慢会变得不健康,实际上他就觉得自己独立了半天,很多得不到结果,就不好好读书了。其实很大程度上,最后并不是考试成绩决定了你最后成功不成功,用我的话说(有时候开玩笑说),你的命运早就注定了,而教育本身就是要让你的命运变得更好一点。“大富靠命,小富靠运”在古希腊神话中,宗教里神叫做“almighty”,意思是万能的、无所不能的。但在古希腊神话中的神有时候连人也打不过,即便是万神之神的宙斯,他也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他背后有三个命运女神在控制他。其实很多时候你得认命,人怎么能过得比较幸福,很重要的就是“你认这个命”。讲一句俗话“大富靠命,小富靠运”,也许你觉得这是“宿命”,等我讲完你就知道我说的其实不是宿命。很多人如果从小的教育只停留在考试成绩上,可能将来会有一些比较倒霉的“命”,所以在那个时候,你的命就定了下来。刚才我跟常青藤爸爸也讲了,何谓通识教育,说白了就是学校让你们将来做事能做得更好,命更好一些。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个女孩子长得漂亮,找一个老公嫁了,嫁了之后发现老公是伪富豪(没钱的),欠了一屁股债。这个女孩子自己辛辛苦苦工作了半辈子,把老公的债给还了,又被某个给骗了,演戏演了这么多年,最后自己的钱都被骗了。我开玩笑说“这事就是她的命”。有人说为什么?我说很简单,就是不读书、圈子又窄,别人都能看出来是骗局,她都看不出来,那不是倒霉吗?为什么倒霉,因为你不读书。前两年上海有一个叫做“大鳄”的人。前几天我见到他,他问我:“2000年的时候我不知道比马云富多少,但今天我的钱就没怎么涨,这是怎么回事?” 因为他是小学毕业,所以我说因为你不读书。他说读书有什么用?学《数学之美》又有什么用?我说你数学学了多少?他说我现在会算数就够了。他是一个炒得还不错的人,当时他很自豪地给我讲:我只会算加法,因为我就想财富不断增加,我不会做减法。然后我说:你倒霉就倒霉在这了,为什么马云2000年的时候还没有你有钱,现在钱比你多很多?因为马云是做乘法、你在做加法,马云每年的财富增加50%乘以1.5,乘十几年下来就是不得了的一件事,你天天就在那做加法。他重仓的几支,一个是长虹,他曾经是长虹;互联网公司的一支没有,中国互联网的复合增长率在过去的20多年是20%,也就是说投一个中等水平他还能拿到这个回报。他是今天炒点股挣100万,明天亏50万,反正来来回回比如,今年最后收入1000万,这和马云做乘法是没法比的。那阵子他还是乐视的一个,现在不是了,幸好不是了。我跟他说你自己不读书也罢,你还害了你孩子。他说我有钱,我送我的孩子到一个最好的学校,当时他特自豪得跟我讲说“我的孩子从小就会画K线”。炒股的时候你一样没有出息。柳传志教自己的孩子一定不去炒那点股,挣那点小钱,你做成一家大企业比你天天画K线挣小钱重要,你自己就那点格局,画个K线、挣点小钱。所以,过去马云没起步的时候,你比他有钱,现在你已经不如他了,你还教孩子这样。父母的格局是孩子的第一个起跑线我从来不相信起跑线一说,如果有起跑线,父母的格局是孩子的第一个起跑线。不是孩子的智力,是父母的格局。也就是说你哪怕有钱,到了智能时代以后,可能你遇到过几次很倒霉的事,你一辈子的钱就没了,然后的生活就会很糟糕。所以,一两次的好运是帮不了人的,世界上任何人不可能永远是坏运气。有人跟我说“我们家祖上有哪个朝代的状元,或者说有个姓张的说我们当时是河北清河张家”。我说你不用给我讲这个,活到今天的所有人没有五十代贫农的,五十代贫农的人早淘汰了,我们活到今天的人祖上全是王侯将相,或者你的亲戚是王侯将相。那么,就说明人永远有好运的时候,也有恶运的时候。在美国,所有中了千万以上大奖的那些人,基本上不出十年都变成了穷光蛋。只有一家人例外,中奖后跑到一个小镇隐姓埋名过普通工薪阶层的生活。这说明,一两次好运是帮不了你忙的,同时人也不会总是坏运气。运气这事很重要。所有成功人士,总会感谢说“老天爷特别照顾我,给了我好运气,所以成功了”,并不是吹牛说,我一定比别人强多少。而那个事干不成的人,则会怪自己是坏运气,说自己怀才不遇,只是运气差一点,自己本事大的不得了。从这两件事你可以看出来,人如果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话,这件事你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很多。我博士毕业的时候,当时候的校长叫布罗迪,他给我们全校毕业生做了一个演讲,我到今天还记着,他就是讲运气的。他说“你们之所以能走到这一步,很大程度上是你的运气好,你要感谢这个运气,你自己要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他讲了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在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小镇中学,有两个学生,一个学生是“高富帅”,另一个是“丝”。当时学校最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布朗小姐非常喜欢那个“高富帅”,在毕业典礼的时候,布朗小姐亲了他。“丝”觉得老师不公平,老师说“你们将来要是像他一样有出息,我照样会亲你们一下。“高富帅”一直很努力,毕业以后就进入大学读新闻系,后来在新闻界很有名,还得了普利策奖。1945年,他被杜鲁门**任命为白宫新闻署署长,可以说很成功了。而另外那个“丝”运气就没那么好了。因为家里穷他没有读大学,之后换了很多次工作,感情也很坎坷。但他坚持半工半读。后赶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就去参战了。因为比较勇敢,被选去炮兵学院进修。出来以后,一战结束了,他丢了工作,退役回家,开了一个小店,结果还关门破产了。可以说运气真的很差。但是,他一直在坚持读书,退役后他在大学里又学了法律,就在当地谋求了一份公职,也不是什么高职位,那时候他已经快40岁了。到50多快要退休的时候,他才刚坐稳了自己的职位。那时候当地一个众议员退下来了,要补选一个众议员,他就代表民主党参选了,但没有人愿意支持他,所以他第五。这时候他的好运就来了,前四位因为某种原因都不能参加,民主党只好支持他,他就选上了众议员,从此就从政了,众议员后来又选上了参议员。1944年,罗斯福决定第四次参选**,他知道自己活不过4年,副**必定是自然上位就成为**了,当时最适合跟罗斯福一块竞选的人是当时的副**华莱士,但华莱士是一个倾**主义的人,和苏联的关系走的太近了。所以,华莱士就被排除了。由于“丝”一直很谦卑,口碑比较好,他被选中当了副**,连他自己都很意外。1945年,罗斯福果不其然去世,他晋升为**。他就是杜鲁门。而那位“高富帅” 平步青云一直其实都是他在提拔。所以,人一辈子不会都是坏运气,也不会都是好运气。教育确确实实能够改变命运,不要指望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史蒂芬森,从最底层一下子到最顶层,认识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认识清楚自己的目标,教育是一个途径。你所处的时代就是你的命运你最终这一辈子有多大成就,首先取决于你的时代。全世界75个最富有的人中有20%出生在同一个国家,而且都在年这10年间,这就是美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洛克菲勒、老梅隆(梅隆的父亲)等都是那个时代的人。而中国现在所有的富人基本上都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浪潮。所以说,生在一个,你的命运就被决定了,你要相信你这个时代。决定你命运的,首先是大时代,所以你到哪个山就要唱哪个山的歌。过去的30多年是很好的时代,今后20年也会是个不错的时代,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过去30多年中我们中国人最大的不幸就是不相信这个时代,跟着这个时代倒着走。其次,有些事你能把控,有些事你不能把控。时代你不能把控,因为你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时代,而有些事你能把控,比如今天我们讲的主题“教育”,你是可以把控的。对于教育,首先你要明白的是教育不光是学习,而是我们今天做的任何一件事。比如说你在地图上看到我们今天所在的酒店,进来以后怎么找到这个房间,底下会有一张图,那张图上告诉你现在在哪,然后你要去那个目标。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做两件事:第一件事:你知道自己现在在哪。刚才我讲了,比如有的孩子从小地方来到北京上学,已经感觉自己很不错了,但当他看到同学是富二代,心理很不平衡,那是因为他没有想明白自己在哪。首先要明白自己的位置。第二个件事:你自己要去哪。这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我们把中国人划分成两个层次,处在不同层次的人目标是不一样的,其所要进行的教育也不一样。如果你处于社会最底层,想要上升到中产阶层最重要的是学会技能教育,对于这个层次的人来说,博雅教育是没用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蓝翔技校的毕业生要比很多白领赚得多因为他们掌握了基本技能。所以首先你要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如果你处于这样的社会阶层,你要接受的第一步的教育就是技能教育。在《大学之路》第二版里我专门补了一章讲美国公立教育,主要就是讲技能教育。在美国,私立名校的教育是为更高一层的进阶准备的,但是公立教育总体来讲就是技能教育。技能教育的重要性看一个人,不能因为出身就给贴上笨或聪明的标签,每一个孩子都是可造就之才。在美国有一个program叫KIPP,就是培根那句话:知识就是力量(Knowledge is Power)。和中国一样,在美国也有好学区和差学区之分,而且学区房这个概念其实是从美国来的。在一些比较差的学区(比如一些贫民窟所在的学区),这些学区的校长关心的不是如何教育孩子,老师管的也不是孩子,他们关心的是这些孩子是否每天都来上学。例如一个班上30个孩子,今天只有25个孩子来上学,剩下的几个孩子居然“忘记上学”,因为他们被邻居的孩子带去游戏厅玩了。所以,“KIPP”就是把这些孩子和他的家庭隔绝,让他们早上六点就来学校,晚上八点钟再回家,这样他们就没机会去和邻居家孩子厮混。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进入这个项目(KIPP),贫民窟的孩子需要抽签进入。运气好的孩子还会被送到一个距离自己家庭所在地比较远的学校。刚进去的孩子成绩很差,但很快成绩就赶上来了,这样看起来有点像衡水中学。这些孩子在申请大学时候,可能上不了常青藤大学,但他们可以上到州立大学。这个项目中的孩子升学率较高,毕业后也能找到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这样就可以与之前的家庭隔离,彻底走出自己家庭所在的阶层,也彻底走出贫民窟。美国社会阶层分化很明确,基本上只有5%的人能够从底层的20%上升到上层的20%。所以,只要把这些孩子与周围糟糕的环境隔离,他们都是可塑之才。但是前提是一定要好好读书,并且要有读公立学校,拥有一技之长。今天我们整个国家都提倡博雅教育、通识教育,而实际上,在中国,可能80%的人需要的是技能教育。衡水中学所培养的人和清华附中培养的不是一类人,让衡水中学像北京顶级中学那样培养人是错的。所以,社会需求不一样,针对的家庭教育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向上一个阶层的路注定是艰辛的实际上,中产阶层的孩子是最辛苦的。经常有家长和我抱怨孩子太辛苦,平时要上课、补习,还要学各种艺术体育等。我告诉他,中产阶级想要进入精英阶层,就是最辛苦的。因为:你的孩子需要具备一技之长(接受技能教育),否则没有立足之地。所有你认为的精英阶层需要具备的技能,需要在在他这一代人中补齐。所以,中产家庭的孩子是最辛苦的,因为向上的通道太窄了,而教育也不会是轻松的,只会更辛苦。要知道,向上的路注定是艰难的,而向下的大门永远敞开,不辛苦就会面临阶层下滑。在美国也一样,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是最辛苦的。在真正的上层社会,你拥有的资源是别人没办法比的。例如,特朗普的女婿,据说连算数都算不清楚,但是因为他父亲给哈佛捐了几百万,所以他很轻松进入了哈佛。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如果你在20岁的时候相信绝对公平,说明你是一个有情怀的人,但到了40岁,你依然相信绝对公平,那你就有点傻了。世界是不可能绝对公平的,因为一旦出现绝对公平,世界就停止进步了。比如今天的北欧社会,就很公平。但是如果你在那里呆一段时间后,就会明显感觉到整个社会死气沉沉,因为没有任何变化,也没有给你任何机会。教育资源永远是不够的。今天整体的中国教育水平进步非常快,比30年前从资源、经费各方面都有十倍的提升。但是清华还是招那么多人,所以永远有人上最好的学校,有人上最差的学校。所以不用纠结自己是否进入了最好的学校,重点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中国高等教育的同质性太强,每所大学都要建设成研究型大学。其实有些学校不适合,有些大学可能应该好好地搞教学、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让这些学校大学毕业以后能够去发挥自己才干的地方。另外一方面,教育问题不是单方面的问题,不是学校问题,也不完全是社会问题,也不完全是个人问题,也不完全是家长问题,但是每一方面都有一些问题。从你自身来讲,家长、个人,你也要意识到这一点,哪怕你进入到了一个学校以后,有些人确实需要是有一技之长的。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你的想法决定了你的行动刚刚我提到了,命运决定了人的一切。那么,命运是由什么决定呢?撒切尔夫人有句话说的很好:你的想法决定了你的行动。比如,当你打网球的时候,你会发现打球用力过分的时候动作会变形,这就说明你想法不对的时候行动会变形、言辞会变形。再比如,你在公司里干得很一般,没有得到提拔,但是你自己却觉得自己很厉害,是全公司的5%,你觉得老板不公平,就去找老板(领导)吵架。那么,也就是你的“动作变形”了,这也是你的想法决定了你的行动。以前我总说一些人,以后肯定会破产,果不其然。因为他们总喜欢做一些冒险的行为,做一次赚一次便宜,慢慢形成习惯了,最后碰上一次倒霉事。“黑天鹅事件”发生了,他就永远破产了。所以,我们的行为形成了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基本上就是这样一条线。所以,一开始是很小的一件事,我们自己一点点的错,最终命运就这么决定了。综上,大学应该分类,不能一律都办成研究型大学,如果大学不能分类,那么,你需要给自己分类。我们为什么要学语文?讲完了技能教育,接下来讲一下素质教育。首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文?每年感恩节前,我会和我女儿的每一门课的老师做一对一交谈,一些老师会在交谈中告诉家长孩子的长处和短处。其中,她的语文老师是一位文学博士,她不会直接和家长讲,而是会先和孩子聊,而且她给孩子提的问题很有启发性,会让孩子们想想自己和过去相比今年有哪些进步。我们把语文放在所有的学科中,语文有什么作用?语文对你这一步步的成长起什么作用?后来我的女儿就跟她头脑风暴,聊了很多,下面就是她们俩讨论出来的观点,不完全是我的观点。1、理解问题和表达思想学语文不是为了一点儿简单的文采,是要理解问题和表达思想。很多人讲东西讲不清楚,不仅是学生讲不清楚,很多老师讲课也讲不清楚。因为他们的语文太差了,不善于把自己的想法用合适的语言对合适的观众表达出来。我们在职场中要做职业化的人,可是好多工程师写邮件写不明白,讲半天自己的意思也讲不清楚,这样会给别人的感觉是:这个人不职业化,希望我做什么,半天说不清楚。相比而言,美国人起草的一份比较正式的邮件信函,就能写得清清楚楚。2、语文是职业化的基本训练语文是你成为一个职业化的人必须具备的素质,把一个东西写清楚,正式地告诉他人,这就是一个职业化的训练。我们都希望我们找的会计师、律师、医生等是个职业化的人,而不是业余的,如果你的语文不好,永远给别人一种业余的印象。3、语文是进入上流社会的敲门砖如果看一些美国原版电影你会发现,黑人说话就是这样的(模仿)。比如,在公对公的对话中,一个律师说话用词是不一样的,黑人就有一些“哈哈哈”的语言,不同阶层用词是完全不一样的。学好语文是你说出来的话、用的词,能够达意准确。有的人为什么叫他“土豪”?因为他说来说去就是那些基本词汇,完全没有文采,这是语文的重要性。比如,很多人表达好就会一个词好,没了。有些时候你都不知道他说好是真的好,还是他知道这件事了。这也是语文的作用,你想进阶,往上走,语文必须好。高等教育在最早的时候,像哈佛、耶鲁这些大学只教拉丁文,为什么?三个原因:读懂拉丁文的《圣经》。那时的学术语言是拉丁文,就是要训练你做事的职业化。你学会拉丁文,就学会了上流社会的语言。就像中国过去的读书人得会文言文一样:白话文早就有了,但只有读书人会写文言文,文言文就是你进入更高阶层的敲门砖。我们为什么要学数学?数学的重要性在于它培养科学的常识和基本的素养,讲究逻辑和方法。每一种解决数学题的法,都是可以用于工作和创业。当你遇到一个不会解决的问题,以前那些解数学题的逻辑全都用得上。为什么很多人学不好、考不好数学?有一天,我女儿有些数学题做不出来。我把我自己的成绩单拿来看,我高中的数学平均99分,就是期中期末考试加起来平均分99分。后来我就在想,我俩在学数学上到底有什么差别:读题。很多人题就读错了,或者是没读懂。那这是语文的问题,说白了数学不好是因为你的语文不好,这个因素占了三分之一。基础知识。你真得学会一些数学知识,否则肯定不会做题。比如说勾股定理你不知道,好多几何题就都不会做。老师天天让你做练习题,只能帮助你解决基础知识的问题。逻辑。把题读懂了,从已知到未知,读懂题就是知道自己现在的位置在哪儿,未来要去哪儿。分析和逻辑就是找到这条路,基本知识是你的工具。你的逻辑就是这条道路,你得自己学会把它走通了。学好数学就是这三条,很遗憾,大部分人学数学只知道学第二条。仔细想想,数学竞赛题做不出来,并不是老师教得不好,老师把第二条全教给你了,关键是你题也没读懂,也没找到逻辑。我们为什么要学历史这也是那次开家长会,跟女儿历史老师聊天后我的一个体会。历史在英语里叫history(男人的故事、他的故事),当然女权主义者说应该叫herstory,甭管是什么,历史不是要讲故事。中国老说以史为鉴,这件事其实不容易。真要是有以史为鉴,当年司马光写《资治通鉴》就是为了以史为鉴,让皇帝们不要做荒唐事,司马光之后的昏君照样数不胜数,比明君不知道多多少,所以为什么不能简单地以史为鉴呢?因为条件是在变化的,什么事都是在变化的。举个例子,大家知道明朝的土木堡之变吧?就是明英宗去打蒙古,被人围在土木堡了,全军覆没,蒙古人就打到了北京城下,你说怎么办?当时大家说逃吧,于谦就说要坚守,结果一仗不但把蒙古人打败了,把明朝救了,而且从此蒙古的部落就完蛋了。到了崇祯皇帝,他也这么干,李自成快打来了,说逃吧?不行,不能逃,要守,结果自己到梅山上吊死了。情况看上去差不多,以史为鉴并没有用,因为条件变了。那学历史是为了什么呢?主要是这么几件事:美国老师说最好把历史当做研究。那么怎么学历史才是做研究呢?就是给你一个问题,你把这个问题给解决掉,你自己去找一些证据,发表你的观点、证实你的观点,这就是做研究。比如,华盛顿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抄历史书是没用的,他是美国的国父,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等等,而且搞民主**,那些都不是你研究的成果。你要写这个,在美国的历史课是会不及格的。你可以说他是一个英雄,有什么什么证据,可以。你也可以说他就是一个白人奴隶主,也可以,只要你有证据。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只有研究做得好和不好,所以历史是可以培养做研究的。历史是美国的第二写作课。因为你做完研究后,还要写一个十页纸的报告(初三的学生),你自己要到图书馆查资料,要有自己的观点,结论还要和前提、论据能够自洽。历史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但是有好与坏。这是历史训练你做研究。了解过去有助于我们变成一个更好的人。这个有点儿像我们中国说的以史为鉴。因为历史是在一个很长的时间线看问题的,从历史出发,你有可能了解未来。我在写《智能时代》时就讲,你了解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会造成什么结果,你发现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了一模一样的结果,第三次照样也是一模一样的结果,你就能知道第四次智能革命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你不想成为被淘汰的人,应该怎么做就很清楚了,这就是能知道未来,让自己处于更优势的位置上。中国人研究历史和美国人有一个很大的差别,中国人一般会分析一件事的真相,就是进行考古发现,当年光绪皇帝就是给毒死的,这个很重要,这是真相。当年朱允(明朝的建文帝)就是没死,不知道跑道哪儿去了,研究出这个结论就是为了发表论文的。去年有一本书叫做《地质时代的中国史》,是剑桥大学出的。这个书是很有趣的,有两个大特点:特点一:根本不管中国是5000年历史还是3000年历史,以前搞不清楚历史就不写了,从秦汉开始写,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他会把每个历史事件放在这2000多年的时代里,来看这件事到底有多大意义。特点二:把中国这个历史事放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去看它的意义有多大,而不是孤立地写中国这一件事。这就体现了美国人研究历史很重要的特点。回想到我刚才一开始说的,学习语文有什么好处,你把语文放到所有的学科里看有什么好处。语文你去年什么水平、今年什么水平?从长远来看学语文有什么好处?这样的思路是很重要的。所以,今天我讲来讲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知道自己的位置,知道目标在哪儿,无论是学历史还是学语文都是这样的。学历史你还会了解世界的多样性,会变得更包容。学了历史,你才知道这个世界是多样化的,并不像我们周围的生活这么简单。我们为什么要学科学什么是科学的素养?今天看到很多说法,就是我们信仰科学,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科学从来不是信仰,科学是怀疑,宗教才是信仰。你说信仰科学,那是宗教,不是科学。科学是要不断被证伪的,今天看上去正确的结论,明天可能就会过时了。但是你不能瞎怀疑,有时候我们在海外的时候讽刺一些人逢中必反,凡是中国人说的话他就一定要反,有些美国人是这样的,这种就是瞎怀疑,科学不是这样子的。科学是说这个真理成立是有条件的,研究科学就要看在环境变化的时候,或者说过去对条件不够了解的时候,得到的结论在更大的范围内、更广的范围内是否还成立。比如,过去是生活在比较慢速度的环境下的,自然觉得牛顿定律是千真万确的事,当你到了光速的时候,发现好像牛顿定律不成立了,这就是环境变化产生的变化。最早的时候德国有一个化学家发明了两种药:阿司匹林和海洛因。这是一个人发明的,拜耳公司的。刚开始的时候海洛因是个不得了的药,为什么呢?它可以让人戒掉吗啡,后来发现它的危害比吗啡还大。刚开始出现阿司匹林的时候,大家说这是一个坏得不得了的药,因为它的副作用太大,后来把它做成了肠溶片,不要在胃里溶解,到肠子里溶解就没事了。所以,原来觉得很正确的事,换一个新的环境,就会有新的认知,科学就是这样不断地在进步的。科学不是迷信,不是说某一个院士说的就一定是正确的。你要依照一定的方法来得到这个结论,这是你学科学的目的,学会了这套方法,可以使你成为一个不迷信的人、一个理性的人。教育是你获得进步的捷径我们说“教育改变命运”,那么,究竟受教育和没受教育的差别在哪里呢?这就在于科学和经验是不同的。经验往往在于个人的悟性,而科学则可以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得到延续和发展,并且能够一直往前走。譬如你小学时候学习过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初中又读了几何原本,你学会了几何,这是2000年前欧几里得写下的知识,你能够学习到并且传承。如果你是一个数学天才,还能在他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定理,让几何更加完美,之后的人在你的基础上又可以继续推出新的定理,这样几何这样一门科学就一直在发展,随时时代在向前走。今天任何一个三甲医院主任级的医生,他都敢拍着胸脯讲:我比50年前全世界最好的名医都要好。这是因为科学是一个积累,过去的医学成就他都学到了,而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科学和接受教育的原因。我们受教育的目的是能够不断地进步、不断地积累。你有了这个基础以后,就能主动地来做事情。我们知道人类到目前为止最伟大的一件事是工业革命。如果没有工业革命,全世界发展2000年平均GDP就是600800美元。中国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人均GDP只有,这是没有工业化的结果。今天中国的GD将近人均,因为我们工业化、现代化了。所以,工业革命很重要,那么工业革命是靠蒸汽机起来的?对蒸汽机贡献最大的人是瓦特,他改进了蒸汽机,制造出了万能蒸汽机。在瓦特之前的发明家,都只是工匠。他们只凭经验做事。没有办法把经验传承给他人,如果他死了,可能他的技术就失传了。中国瓷器的发明就是这样的,发明、失传、再发明、再失传,这就是工匠式的发明。而瓦特不是这样的,他是有一套科学知识来指导他。瓦特出身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爸爸是一个名商人,只是后来生意赔了导致瓦特没有读大学。但是,他在大学工作,大学里的课他都上过,只是没有学位而已。当时,瓦特工作的大学里的蒸汽机坏了,需要他去修。在维修过程中,他看到了很多蒸汽机的不足之处。因为他在大学里学了所有力学和热力学的课程,在此基础上,他用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成功改进了蒸汽机。之后,我们就知道要做一件事,首先需要具备科学指导(当然还有其他很多条件),这也使人类在工业革命以后发明的速度变得非常快速,与以前的完全靠经验积累发展相比,进步飞速。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接受教育的原因,因为教育是你获得进步的捷径,你不能靠着工匠式的积累,那个太慢了。学习前人的经验是最快进步的路径,这是我们要接受教育,而且一辈子接受教育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最后的总结今天把我所讲的内容总结出这样四条,倒着来讲:1、你要相信这个时代,我们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当然你要找一个相对好一点儿便于自己的发展环境。这个很重要,有时候我们再努力,也不如环境好,这点非常重要。2、人的见识、教育可以加速进步。3、素质教育很重要,但是在一开始温饱阶段,必须掌握一个技能。4、教育确确实实能够改变命运,但是不要指望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史蒂芬森,从最底层一下子到最顶层,认识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认识清楚自己的目标,教育是一个途径。谢谢大家!每一次点赞都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专注于服务金融新媒体、财经探索、政策解读及传播行业真相,讨论金融行业需求痛点项目对接,合作共赢按住二维码识别关注你是爱学习 金融人士?点击“阅读原文,关注更多资讯!《那些月入10万的90后,都是干什么的?》 精选三↑↑↑点击上方“”关注我们来源:古典古少侠作者:古典对于70、80后来说,进名校、入外企、做公务员,不管出身如何,通过个人的拼搏总是有机会踏上父辈们期待的那种中产阶级生活轨迹。而我们的孩子,他们面临的环境和竞争会远远超出我们这一代人的经验可以理解的范畴。未来是一个高度关联、无孔不入的智能世界。以往依靠智商和经验的工作岗位早晚会被计算机和机器人替代,无限存储和3D设备已经走进家庭。什么是教育?在一开始我先来谈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的英文单词Education是怎么来的。我在新东方讲过词汇,这个单词是苏格拉底发明出来的,是三个词根的拼写,前面那个“E”是向外的意思,“duce”是引导,“tion”是名词,引导出来。所谓的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成自己的样子。我讲个故事,去更好得阐明“leadingout(引导出来)”这样一个好的想法。一个美国的联邦大法院,前边坐着两个人,一个是4岁的黑人小姑娘,一个是她的母亲。他们很高兴地举着这张报纸,上面写的字是:最高法院今天禁止了在中学里面发生的种族隔离制度。这张照片拍于1956年,在那一年小姑娘想去自己社区里面的白人学校被拒绝。因为当时白人学校和黑人学校是不能混合的。她的父亲是一名律师,愤而起诉。官司一直打到了美国的联邦大法院,六位大法官坐到一起来讨论,把黑人和白人隔离开来到底是否违背了美国的宪法。这也是心理学第一次作为测量学科被引证。通过实验看到,当把白人和黑人隔开来之后,虽然孩子只有四岁,依然可以清晰地认识到,白人比黑人好。于是这些大法官就做了一个定论,这也是美国很著名的1956年教育法案。这个法案的执笔人叫布朗,布朗法官第一次清楚地在法律文件中阐明了教育的观点:教育是帮助一个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寻求自己的幸福(注意,是他本人的幸福,不是他家的,不是他们学校的),而教育不是为社会机器塑造一个合适的螺丝钉。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热泪盈眶,终于有一个人告诉我:我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不是为了成为一个社会机器的螺丝钉,而是为了leading out,让我心里那个最好的自己走出来。教育应该是倾听孩子的声音,帮助他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在未来生活中找到他要的幸福。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现在我们的所有教育都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要问的是,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各位有没有意识到,今天的小学生真正在人生的顶峰最需要小学所教的能力,是什么时候?其实不是高考的时候,而是35岁的时候,这一辈子他在职业最顶峰的时候,最需要运用到一些从小到大学习的人际技能。所以今天所讲的人才,是要适应他35岁也就是2040年的社会,而不是适应16、18岁高考时候的人才。那么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今天的孩子到那个时候在追求怎么样的生活?有没有可能其实每一个小孩都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而未来其实是一场游泳比赛呢?我们努力让他拼命往一个起跑线上奔跑,但是其实未来就不需要跑步,可能出现一个全新的规则。2040年的职业环境应该是怎么样的?一、从信息时代转向概念时代。下面这张图是棋王大战深蓝电脑,就是一个计算机跟一个棋王下了6盘,现在是3比3还在下。再来看另外一张图片,四年前富士康痛定思痛,决定把整个富士康机器人化,这些机器人24小时不眠不休也不会跳槽又不会抱怨,还不会要求涨薪。在过去20年间,在信息时代的很多重要工作,在未来20年会极大程度的被电脑所取代,而到那个时候,所有做这些工作的人都有可能失业。比如现在很多人都趋之若鹜的银行柜员,五年、十年之后,这个职位就会越来越少,如果你没有别的技能,会非常尴尬。逻辑分析能力是信息时代的核心,而概念时代是什么呢?是高概念化、高感性的人才。举个例子,麦肯锡是全世界最大的企业咨询公司,1993年员工有67%是MBA,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降到了41%。现在10年过去了,还在继续往下降,那么是什么人填补了麦肯锡这些头脑一流的MBA呢?是麦肯锡增加了很多MFA(Master of fine art),就是艺术硕士。麦肯锡意识到,他们的调查报告必须要用艺术的方式来表达,于是很多MFA慢慢替掉了MBA。更加好玩的是,有几个公司最近很火吧,一个是苹果,苹果靠什么,靠程序员,靠工程师吗?不是,靠的是好的理念,是不是靠概念取胜的呢?第二个小米,小米靠什么?小米背后没有很雄厚的产品工厂,但最核心的是依靠很雄厚的粉丝营销和参与感,是不是靠感知来运作的,是不是靠逻辑呢?再比如海底捞的服务。信息时代向概念时代推进的时候,那些原本仅靠知识和逻辑工作的人,基本逐渐就会被电脑所替代,越来越贬值,而那些只有人能做的工作,才能够真正的做起来。计算可以被电脑完成,但是创意不能。二、改变会更多、更猛,更快、更不可测。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7年,世界五百强是40年,而世界一千强是30年,而你们的职业生涯有多长呢?如果25岁参加工作,65岁退休,那就是40年。这意味着如果你一毕业就创业,一创业就创成了世界五百强,那么在你退休的那一年,公司正好倒了。所以当世界五百强都只有40年寿命的时候,你就会更明白,未来的孩子不可能不换工作,他这一辈子一定会至少换五到七份工作,而且换两到三个行业。其实不仅公司命短,行业的命运也如此。一辈子在一个公司,一个行业会变得越来越难,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还教他在大学期间,做好一个专业,你觉得是不是有可能是对他的诅咒和害他呢。三、以幸福与自我实现为核心的生涯。中国和美国的GDP,2008年中国人均GDP是3400美金,2013年人均6470美金。预计2016年中国人的平均GDP达到八千美金,2025年中美的GDP就会接近,2040年就会持平。但是很遗憾,从上个世纪1994年开始,中国人的平均幸福感就没什么明显上升,甚至有几年还会下降。这一点我想不用给数据,大家已经有感觉。2025年,中美GDP接近为什么美金这两个数据这么重要?因为在***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发现,3000美金是一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界限,意味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挣脱了贫困,开始过得小康和幸福,所以中国大概是2008年的时候过了小康。8000美金也是***上公认的一个拐点,在这个点之后,幸福和经济收益没有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说再过一两年我们不管怎么挣钱,都不会过得更加幸福。我们的幸福感不会随着我们的收入开始上升了。所以我想下一代人,一定不会像我们这代人,追求房子,追求安全感,追求生存,追求赚钱,而是为了追求什么?他们会真真正正的代替我们开始追求幸福,我们这一辈子觉得有点小奢侈的话题。这其实也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分成三个:底层的生存、中间的社交和高层的自我实现。人的主要需求是出现在14到18岁这段时间,他的需求会慢慢固化下来。60后主要是什么需求?他们的童年经历了自然灾害,经历了文革的前期,所以这拨人最核心的就是生存需求和尊重需求。70后不太一样,70后前半段的人存在着理想主义,因为那时候谁都穷,但后半段的人就开始下海了,开始追求成功,所以70后是中国最纠结的一代人,他一会儿特别浪漫主义、诗人,一会儿又挣钱挣钱,是最纠结的。90后完全不一样,90后有没有安全的感受?没有。有没有被认同的需求呢?90后是第一批公开在网络上承认自己是脑残、屌丝,承认对方是女神。心理学上,一个人的内心要极其的强大,才敢自贬到这个样子。90后早就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人天团天天关注,认同感已经爆棚了。所以90后就呈现出强烈的自我实现需求,虽然这很困扰着我们,但是从好的方面来看,如果把整个家族作为一个人来看,其实90后是实现了整个家族从开始的安全感走向自我实现、被认同的需求,虽然有一点稚嫩,但他们去追求个人成长和存在感是历史趋势,与外界的环境完全符合。讲到现在,你觉得你的教育符合这个年代吗?就你对于孩子的教育,真正能够让他们胜任这么一个年代吗?胜任这么一个理性减退、概念增加,专业、行业、职业都迅速变化,真正追求幸福,而不是追求成功的年代,你的教育胜任吗?未来世界的主人翁需要什么教育?那么接下来我谈谈如何能胜任的方法。未来主人翁需要什么?一、从理性到感性。著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说未来有六种技能:设计感、讲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共情能力,还有你需要会玩,你需要找到意义感。简单说,2040年当我们和美国的人均GDP平等的时候,活的很好的人应该是这样:有品位,会讲故事,能跨界,有人味儿,会玩儿,而且有点自己的小追求。如果在90年代,可能家长们会建议儿女们选择公务员、银行柜员和土木工程师。因为一技藏身,有一个组织,有一个单位,有一个技能藏身最安全。可能近些年家长会鼓励孩子们去读国际贸易、金融和计算机工程。但是在2040年,社会中最核心、最优秀的一群人,在我看来一定干着像产品经理、导演、旅游设计师这种人文和科技交融的职业,这种职业才是未来的大趋势。二、从规划到创造。我们先来看一个著名的案例,在1953年的时候,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个关于目标对于人生的结果调查,发现27%的人没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目标清晰但比较短期,3%的人目标清晰且长远。在过去了25年后,发现目标越长的那群人,活的越好,3%的人成为了顶层,而27%的人活得很糟糕。但经过调查证实,这完全是一个从头到尾编出来的故事。编出来的故事为什么那么流传盛广?因为符合我们对于错误的判断,我们总是希望未来被计划、规划、设定,父母亲希望孩子能够很早就定下来,不要动。在我看来未来你给孩子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在所有需要做最重要决定的时候不让他做,小学不让他做,大学不让做,媳妇不让他挑,房子不让他选,工作帮他找好了。于是到他35岁那年,真正面临他的职业变化的时候,你什么都不懂,而他一次都没有做过选择。所以在今天一个真正比较恰当的人生态度是适应比规划更重要,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定一个三到五年的计划就足够了,然后有极强的跨界整合的能力,保持好奇,拥抱变化,在恰当的时候可以创造自己喜欢的事业。三、一定要让你的孩子拥有幸福的能力。在一个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世界,一定要让你的孩子有一个幸福的能力。所谓幸福是有意义的快乐。爱因斯坦成功的创造了一个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工作方法,有些人可以把兴趣变成自己的热爱,还有些人找到工作背后的意义感。所有这一切都能让你觉得工作虽然不是最成功,但一定是更加幸福,因为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没有一个人看到自己是最成功的。再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有一个朋友是老师,有一天他在一个小吃店吃饭,走进了一个中年人,提着一个小提琴,旁边跟着一个小姑娘,一看就知道刚参加过一个小演出,但这个小姑娘嘟着嘴不开心。原来这个小姑娘刚刚参加过小提琴的三级考试,没考过。她父亲就说,爸爸当年给你报这个小提琴班,不是为了让你过级。爸爸就是希望有一天你长大了,爸爸不在你身边,你觉得不开心了,把琴箱打开,帮自己拉一曲,那个熟悉的音乐走出来,环绕着你,就好像爸爸还在你身边一样。我就希望你有一个这样的爱好,能在这个时刻陪伴着你。我那位朋友听完很不争气的哭了。所以我想,让自己幸福的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尤其在未来信息透明,不可能人人成功的世界,你一定要帮你的孩子拿到这个能力。最后总结我觉得未来主人翁有这么几个技能:第一个有感性的思考力,而不仅仅是理性思考力。第二个应该有生涯应变能力和创造力,多于规划能力。第三个应该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让自己成功的、不成功的时候也能幸福,从强到美是未来孩子培养的方向,我们要培养很多美的人。最后我要讲一个对我来说很重要的故事,让我开始决定做生涯规划的工作。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爱因斯坦,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有一个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他是校报记者,有一天接到一个任务去采访爱因斯坦。而恰巧这个家伙是物理系的学生,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物理系的学生能够采访到爱因斯坦,他激动坏了。他看完了爱因斯坦所有的访谈,发现没有一个问题是真真正正是懂得科学的人问出来的,他发誓一定要作为物理系的学生问爱因斯坦一个真正智慧的问题,挖出爱因斯坦真正的智慧。他在一个大的图书馆里面读书,巨大的天顶,桌子上面有绿色的吊灯。读书到晚上两三点,突然一个灵感打动了他的脑袋,有一个绝妙的问题,他小心翼翼把这个问题抄下来,对折再对折,放在自己前面左边的兜里,就捂着回家睡觉。第二天下午两点半的时候,他就去找到爱因斯坦,跑到爱因斯坦的小楼敲门,门就打开了,爱因斯坦就站在他面前,跟照片一样,爱因斯坦有一个爆炸头,穿着一个睡衣,下面踩着羊毛拖鞋,踩在卡其色的地毯上。爱因斯坦冲他点点头,示意他进去,左手拿着个烟斗。这个年轻人就跟他一起走过走廊,进入客厅。客厅大概是十多平米,有一个沙发,沙发旁边有一个咖啡壶,正在煮咖啡,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整个房间弥漫着神奇的咖啡和烟草混合的味道。很多年以后,年轻人回想起那天的下午,他就想起那个神奇的烟草味和咖啡的混合味。爱因斯坦坐定,这个年轻人就问:作为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你觉得什么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科学问题?我不要你有答案,我只想知道什么是这个年代最重要的科学问题。爱因斯坦说,嗯,这是个好问题。这个年轻人很高兴,心想我难倒爱因斯坦了,于是等着爱因斯坦回答。爱因斯坦闭着眼睛,时间过得很慢很慢,灰尘在光线里面飞,房间弥漫着咖啡豆和烟草的味道。大概过了15分钟,爱因斯坦看着年轻人,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年轻人知道他有答案了,他说答案是什么。爱因斯坦说年轻人,如果真有什么关于最重要的科学问题,我想就是这个世界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这个年轻人说,爱因斯坦先生,这难道不是一个宗教问题吗?爱因斯坦说不是,因为如果一个科学家相信这个世界是邪恶的,他将终其一生去发明武器、创造壁垒,创造伤害人的东西,创造墙壁,把人隔得越来越远。但如果一个科学家相信这个世界是善良的,他就会终其一生去发明联系,创造链接,发明能把人连得越来越紧密的事情。说完这一切,爱因斯坦闭上眼睛,这个年轻人知道他拿到了答案,他轻轻起身,穿过那个长廊,把门带上,这个答案第二天在报纸上登了出来,也影响了很多人,而这个年轻人后来就是互联网的创始人之一。所以我想说在生涯方面,如果有什么最重要的问题,我觉得不是技术,也不是未来需要什么能力,也不是我们有什么技术方法,而是你对于未来的信心是什么样子。一切都是面向未来的,所以你对于未来世界的信念就是最重要的教育信念。如果一个家长、一个老师相信未来是善良的,那么他就教孩子们去打开可能性,去创造可能,去尝试更多,去体验精彩。但如果一个家长和老师相信未来是灰暗的,就会教孩子保护自己,开始死读书,熬过那些考试,找一份安稳的工作,做一个老老实实又平庸的人。所以我想说你对于这个未来世界的判断其实是关于孩子生涯教育最重要的话题。我有了自己的答案,所以这是我写给自己一岁女儿的信,我说亲爱的弯弯,希望你活的认真,活的精彩,跟自己比,希望你过上我从未理解、也未曾看见的生活。也送给所有人!您还可能对以下内容感兴趣,点击蓝色标题即可阅读:《信用在中国为什么不值钱?》这是一种病,得治。《“有P2P”就一定吗?》这里面可是大有文章,一不小心很可能就被忽悠,此文教你如何识别!《首付最低20%,你偏要付50%,其实是亏本生意》不要和钱过不去!切记!戳阅读原文,就可以到精融汇平台注册投资了哦!《那些月入10万的90后,都是干什么的?》 精选四原标题:从银行柜员到超260亿身价:20年来,她每天工作14小时南京大学毕业以后,徐新被分配到中国银行做柜台营业员,干的是非常简单的“登记、复印、盖章”三步曲。她工作很出色,不到一年就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奖品是两条床单。之后,她又被提升为副科长。虽然在银行已经工作风生水起,但她对这种状态很不满意,每天骑车上班经过右安门立交桥时,就在心里暗暗发誓,“在桥修好之前,我的生活一定要有变化”。2014年5月,京东在纳斯达克上市。电子商务创业已12载而至今,刘强东身价早已500亿。但你可能有所不知的是,刘强东事业上最至关重要的女人,可能不是奶茶妹妹,而是她!她是刘强东背后最关键的女人,是捧红丁磊的慧眼伯乐,也曾是经常拉着好友一起逃课的坏学生,是投出4位福布斯富豪的女版巴菲特,她就是叱咤中国风投界的VC女王徐新。9年前,她帮刘强东买了一张北京飞上海的机票,在上海签订投资框架,给了,之后京东一路狂奔,去年完成在纳斯达克,而她也在刘强东身上赚了160多倍,她的投资大名也被推上巅峰。除了京东,经她之手,还投出了网易、娃哈哈、永和大王、中华英才网、大众点评网、赶集网等一大批优秀企业,造就了丁磊、宗庆后、刘强东等多位中国商界的超级富豪。2015年,在福布斯中文版发布最佳创投人榜单上,徐新名列第二,仅次于沈南鹏。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VC女王,她却说,她并不是什么VC女王,之所以今天还OK,是因为她花了3万个小时专注在一件事上。30多年前,是爱逃课的疯丫头如果时光退回到30多年前,你看到的徐新,可能会是一个满山遍野疯玩的野丫头。那时候的徐新,有一个并不安分的读书岁月。性格调皮的她,很喜欢跟男孩子一起玩。还经常和她的好朋友逃课,去河里摸鱼,一混整个下午的化学课都不上。如果不是因为父亲的一顿狠打和管束,或许如今的会失去一位女王。徐新的初中是在厂办学校上的,厂办学校每年高考升学率都是零。当时初中毕业一共有三个选择:一是读技校,二是考中专,三是考重点高中。徐新所在班有50个人,她排名中游,不大可能考上重点高中。跟徐新一起长大的三个小姐妹都报名读技校,她妈妈也说:“你为什么不去技校啊?一个月有16块5的工资还包分配!”但徐新也不知道是中了什么邪,坚持要考重点高中。于是,父亲请了家教给她开小灶补课。她的成绩提高很快,居然考上了重点高中——南开中学。那三个小姐妹其实都很聪明能干,只是她们都选择读技校,没有考大学,后来当了工人。人生的分水岭就从这次选择开始。南京大学毕业以后,徐新被分配到中国银行做柜台营业员,干的是非常简单的“登记、复印、盖章”三步曲。她工作很出色,不到一年就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奖品是两条床单。之后,她又被提升为副科长。在普华那段日子:玩命工作,玩命学习虽然在银行已经工作风生水起,但她对这种状态很不满意,每天骑车上班经过右安门立交桥时,就在心里暗暗发誓,“在桥修好之前,我的生活一定要有变化”。很快,机会果真来找她了:中国**和英国**联合帮助中国培养英国,中国银行为她争取到了一个名额,去参加入学考试。徐新是学英文的,却要跟学会计的硕士、博士一起考会计。当时她根本不懂会计,就把一整本书给背下来了。但幸运的是,她不懂会计但懂英文,那些会计懂会计不懂英文,考试的卷子是英语的,结果她稀里糊涂考了个名列前茅,直接被送到香港普华培训三年。到了香港普华,刚到香港的徐新不会讲广东话,也不太懂会计,都没有人点她的钟让她上项目。每天上班,她坐在大房子里,透过玻璃看到别的同事都一一被点钟点走了,就她待在那儿,没人点钟,心理压力特别大。下班时,看着自己那张空白的时间表,她感到很无助也很没用。后来,徐新急了,找到日本项目经理说:“我不会讲广东话,你的日本客户也不讲广东话,我们就讲英语呗。” 这样徐新就慢慢有了项目做,有了填得满满的时间表。在普华工作的三年,是她进步最大的三年。她学会了工作不仅要努力,那是要拼命的,老板交给的活儿没干完是不可以睡觉的。她利用业余时间,拼命复习,三年考完了18门课,通过了英国注册会计师考试。这也是徐新人生中一次非常重大的转折。曾因发不出工资而压力山大走出普华,普华的上司推荐徐新去百富勤公司直接面试,几个小时就被录取。当时20多岁的徐新经办了娃哈哈与法国达能、香港百富勤的合资案。这时开始,她逐渐有了自己的中国。1998年年初,徐新转投霸菱,正式进入业。据说她是霸菱亚洲的第一位员工。在她的主导下,霸菱对网入了。1999年,徐新考察网站的时候,发现了中华英才网。由于规模太小,风险太大,中华英才网不吻合公司要求。但是,徐新觉得中华英才网的商业模式是“良性循环”,而且只需要50万到60,她又非常喜欢这个行业,于是拿出自己的钱投了进去,变成了。这是她人生中第三次重大选择。但不巧的是,很快中华英才网就遭遇了互联网寒冬。本来她和老公两个人都是投资人,日子过得很潇洒,周末打打高尔夫、看看电影,每年到欧洲度假2次。可是创业以后,他们俩每个周末都在工作。两个人经常相对无语,担心各自的公司,都是钱快烧光了发不出工资,“好像头上悬了一把剑,随时都会掉下来,心理压力很大”。当时,徐新不仅要把家里的存款拿出来给几百号员工发工资,而且要在自己都不知道答案在哪里的情况下,硬着头皮跟员工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2005年,徐新在霸菱的工作有了“七年之痒”。当然,从投资中华英才网之后,她也有了自己创业的想法。离开霸菱后,她拉上AIG的温宝马和曾为霸菱同事的俞忠华,创办了今日资本(Capital Today)集团。这是一家专注于中国市场的。随后徐新任职百富勤直接投资部,继而辗转至投霸菱投资集团,正式开启了自己的风险投资之路。也是在这个阶段,徐新找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李松。2005年,徐新离开霸菱投资,自立门户创办今日资本。之后,她就在风投行业一路高歌猛进,渐渐朝着我们如今熟知的“VC女王”进化。坚丁磊,源于他的自信16年前,29岁的丁磊执着于互联网,徐新交给他500,于是出现了网易。三年前,刚成立的中华英才网还只有五个员工和一张手写的商业计划书,作为人,徐新给了创始人张杰贤7万美元,今年1月,这家公司的市值为,她的回报是100倍。她回忆第一次见到丁磊的情景,她主动找上门去的。“很年轻的一个孩子,那时他们公司十几个人,搞技术的,都很害羞,就他比较大方地过来跟我握手。”这个照面让她从直觉上感到丁磊多少有点与众不同。当时谁都知道网易在业内排第三,但问及丁磊此事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第一,“我那时觉得他很自信也很有上进心,而不是吹牛——是有实质的自信。”徐新说。“1999年我们投他的时候5块钱一股,上市涨了15块钱,最高涨到30块,互联网泡沫时掉到6毛钱。那一年我给丁磊过生日的时候,问他,你为什么还不结婚,他回答说,我一生只有一个愿望,我要建立中国最成功某一个网站,第二个我要帮股东赚到钱,那时正是最困难的时候,我很感动,难成这样,他还想着要为我们风险。当时就觉得,这个人是值得我们长期持有的。”徐新又笑起来。 她的信任最终没有落空。2004年,网易的股票以八倍的投资回报套现。至今留给徐新的遗憾是“我对我们投的企业啊,卖得太早了。”话语间掩饰不住对自己眼光的得意。 她对于自己看人的独门秘技毫不隐瞒:第一看创业者的头脑,有没有对生意的直觉。比如丁磊,他第一个进入短信业务,第一个开发网络游戏。别人看不到的商机他能看到,别人放弃了他能坚持,别人都跟进他能退出。第二看业绩,徐新一般只投行业前五名,中国竞争这么激烈,能做到前五名,肯定有独到之处。第三,看创业者会不会管人。很多公司规模到了100人,就管理不下去,创业者反倒成了瓶颈。为了考察这一点,徐新喜欢观察他的副手,如果副手能力很强,而且跟随他很多年,说明这个人的领导力不错。另一点是创业者的品格应该是透明而诚实可靠,这一点最不能忽略,“如果一个人发自内心想要做大事,有事业上的追求,就决不会只图谋那些钱而把我们给害了。”被刘强东的狼性打动,获160多倍回报除了发掘了网易丁磊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徐新是电商巨无霸——京东的第一位投资人。2006年徐新第一次见到刘强东,两人聊到了凌晨两点,徐新当即订了机票,在第二天把刘强东带回了上海。刘强东要200万,徐新给了1000万,从见面到资金到账,不过24小时的时间。在今日资本之前,刘强东其实已经跟一个签了合同,但对方觉得京东老是亏钱,不再继续投资。当时徐新要求看一下,刘强东却因为合同有保密协议坚持不肯拿出来。徐新说:“刘强东当时非常缺钱,但又非常倔强,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企业家气质。刘强东和团队对事业只做第一,不做第二的决心和他身上所具备的创业家的狼性打动了我,这也是我为什么会选择让步并增加的原因。”依靠今日资本的第一笔投资,京东的商品迅速延伸到数码相机、手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包括京东在扩品类,做仓储期间,徐新也一度担心钱不够花,然而刘强东迎难而上的决心最终赢得了徐新的认同,到如今,徐新也承认刘强东“真的眼光挺好的”。一般来说,跟创业者从第一次见面到最后打钱,快的话两三个月可以决策,长的话要半年。别的风险投资为了降低风险,一次投。徐新的做法却是:投资京东时,刘强东要200万美金,徐新给了1000万美金。8年后,随着刘强东在纽交所敲响了开市钟,持有京东7.8%股份的徐新大赚22亿美元,高达160多倍!2014年5月,京东在纳斯达克上市,徐新与刘强东一起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徐新就是这样,可能会花很多的精力去分析一家公司,一旦认准就会坚决果断,绝不手软。每天工作14个小时,坚持了20年徐新的成长历程是自由且天然的,也许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她在以后的投资里比其他人更重视价值规律,重视企业自身的成长,重视对企业和创业者的陪伴和信任。20年来,她每天工作14小时,她说:“我还是挺勤奋的,每天工作14个小时,我很热爱我的工作。如果说我做得还算ok的话,是因为我很专注,已做了20年了。”徐新用这3万小时的积累,换来了5分钟就能判断是否眼光和魄力,换来了成就伟大的投资理念,这样的理念在网易股价跌到6毛钱的时候没有变过,在京东市值突破的时候也没有变过。当很多人要求企业更快发展的时候,徐新会要他们慢一点,打好基础才是第一步,成长是一个过程,哪怕失败。“一个优秀的风险必须具有像杀手一样的直觉。”徐新这样形容自己对风险投资家的理解。所谓杀手一样的直觉,她的解释是:一是目光敏锐,要看对人,选对行业;二是出手要快,下手要狠。她说,自己就像一个精挑细选目标对象的狙击手,不轻易开枪,但力求每一枪都能命中。在朋友眼中,赚钱女王是一个只会挣钱不会花钱的人。她对珠宝、化妆、美容等女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毫无兴趣,能带给她乐趣的只有投资这件事。“做投资可以熟悉了解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家,很有意思。”她说。来源: 创业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那些月入10万的90后,都是干什么的?》 精选五原标题:从银行柜员到超260亿身价:20年来,她每天工作14小时南京大学毕业以后,徐新被分配到中国银行做柜台营业员,干的是非常简单的“登记、复印、盖章”三步曲。她工作很出色,不到一年就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奖品是两条床单。之后,她又被提升为副科长。虽然在银行已经工作风生水起,但她对这种状态很不满意,每天骑车上班经过右安门立交桥时,就在心里暗暗发誓,“在桥修好之前,我的生活一定要有变化”。2014年5月,京东在纳斯达克上市。电子商务创业已12载而至今,刘强东身价早已500亿。但你可能有所不知的是,刘强东事业上最至关重要的女人,可能不是奶茶妹妹,而是她!她是刘强东背后最关键的女人,是捧红丁磊的慧眼伯乐,也曾是经常拉着好友一起逃课的坏学生,是投出4位福布斯富豪的女版巴菲特,她就是叱咤中国风投界的VC女王徐新。9年前,她帮刘强东买了一张北京飞上海的机票,在上海签订投资框架,给了1000万美元,之后京东一路狂奔,去年完成在纳斯达克IPO,而她也在刘强东身上赚了160多倍,她的投资大名也被推上巅峰。除了京东,经她之手,还投出了网易、娃哈哈、永和大王、中华英才网、大众点评网、赶集网等一大批优秀企业,造就了丁磊、宗庆后、刘强东等多位中国商界的超级富豪。2015年,在福布斯中文版发布最佳创投人榜单上,徐新名列第二,仅次于沈南鹏。虽已成为中国投资界当之无愧的VC女王,她却说,她并不是什么VC女王,之所以今天做投资还OK,是因为她花了3万个小时专注在一件事上。30多年前,是爱逃课的疯丫头如果时光退回到30多年前,你看到的徐新,可能会是一个满山遍野疯玩的野丫头。那时候的徐新,有一个并不安分的读书岁月。性格调皮的她,很喜欢跟男孩子一起玩。还经常和她的好朋友逃课,去河里摸鱼,一混整个下午的化学课都不上。如果不是因为父亲的一顿狠打和管束,或许如今的投资界会失去一位女王。徐新的初中是在厂办学校上的,厂办学校每年高考升学率都是零。当时初中毕业一共有三个选择:一是读技校,二是考中专,三是考重点高中。徐新所在班有50个人,她排名中游,不大可能考上重点高中。跟徐新一起长大的三个小姐妹都报名读技校,她妈妈也说:“你为什么不去技校啊?一个月有16块5的工资还包分配!”但徐新也不知道是中了什么邪,坚持要考重点高中。于是,父亲请了家教给她开小灶补课。她的成绩提高很快,居然考上了重点高中——南开中学。那三个小姐妹其实都很聪明能干,只是她们都选择读技校,没有考大学,后来当了工人。人生的分水岭就从这次选择开始。南京大学毕业以后,徐新被分配到中国银行做柜台营业员,干的是非常简单的“登记、复印、盖章”三步曲。她工作很出色,不到一年就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奖品是两条床单。之后,她又被提升为副科长。在普华那段日子:玩命工作,玩命学习虽然在银行已经工作风生水起,但她对这种状态很不满意,每天骑车上班经过右安门立交桥时,就在心里暗暗发誓,“在桥修好之前,我的生活一定要有变化”。很快,机会果真来找她了:中国**和英国**联合帮助中国培养英国注册会计师,中国银行为她争取到了一个名额,去参加入学考试。徐新是学英文的,却要跟学会计的硕士、博士一起考会计。当时她根本不懂会计,就把一整本书给背下来了。但幸运的是,她不懂会计但懂英文,那些会计懂会计不懂英文,考试的卷子是英语的,结果她稀里糊涂考了个名列前茅,直接被送到香港普华会计师事务所培训三年。到了香港普华,刚到香港的徐新不会讲广东话,也不太懂会计,都没有人点她的钟让她上项目。每天上班,她坐在大房子里,透过玻璃看到别的同事都一一被点钟点走了,就她待在那儿,没人点钟,心理压力特别大。下班时,看着自己那张空白的时间表,她感到很无助也很没用。后来,徐新急了,找到日本项目经理说:“我不会讲广东话,你的日本客户也不讲广东话,我们就讲英语呗。” 这样徐新就慢慢有了项目做,有了填得满满的时间表。在普华工作的三年,是她进步最大的三年。她学会了工作不仅要努力,那是要拼命的,老板交给的活儿没干完是不可以睡觉的。她利用业余时间,拼命复习,三年考完了18门课,通过了英国注册会计师考试。这也是徐新人生中一次非常重大的转折。曾因发不出工资而压力山大走出普华,普华的上司推荐徐新去百富勤公司直接投资部面试,几个小时就被录取。当时20多岁的徐新经办了娃哈哈与法国达能、香港百富勤的合资案。这时开始,她逐渐有了自己的中国投资理念。1998年年初,徐新转投霸菱投资集团,正式进入风险投资业。据说她是霸菱亚洲的第一位员工。在她的主导下,霸菱对网易投入了500万美元。1999年,徐新考察招聘网站的时候,发现了中华英才网。由于规模太小,风险太大,中华英才网不吻合公司要求。但是,徐新觉得中华英才网的商业模式是“良性循环”,而且只需要50万到60万人民币,她又非常喜欢这个行业,于是拿出自己的钱投了进去,变成了天使投资人。这是她人生中第三次重大选择。但不巧的是,很快中华英才网就遭遇了互联网寒冬。本来她和老公两个人都是投资人,日子过得很潇洒,周末打打高尔夫、看看电影,每年到欧洲度假2次。可是创业以后,他们俩每个周末都在工作。两个人经常相对无语,担心各自的公司,都是钱快烧光了发不出工资,“好像头上悬了一把剑,随时都会掉下来,心理压力很大”。当时,徐新不仅要把家里的存款拿出来给几百号员工发工资,而且要在自己都不知道答案在哪里的情况下,硬着头皮跟员工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2005年,徐新在霸菱的工作有了“七年之痒”。当然,从投资中华英才网之后,她也有了自己创业的想法。离开霸菱后,她拉上AIG的温宝马和曾为霸菱同事的俞忠华,创办了今日资本(Capital Today)集团。这是一家专注于中国市场的国际。随后徐新任职百富勤直接投资部,继而辗转至投霸菱投资集团,正式开启了自己的风险投资之路。也是在这个阶段,徐新找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李松。2005年,徐新离开霸菱投资,自立门户创办今日资本。之后,她就在风投行业一路高歌猛进,渐渐朝着我们如今熟知的“VC女王”进化。坚定投丁磊,源于他的自信16年前,29岁的丁磊执着于互联网,徐新交给他500万美元,于是出现了网易。三年前,刚成立的中华英才网还只有五个员工和一张手写的商业计划书,作为天使投资人,徐新给了创始人张杰贤7万美元,今年1月,这家公司的市值为5000万美元,她的回报是100倍。她回忆第一次见到丁磊的情景,她主动找上门去的。“很年轻的一个孩子,那时他们公司十几个人,搞技术的,都很害羞,就他比较大方地过来跟我握手。”这个照面让她从直觉上感到丁磊多少有点与众不同。当时谁都知道网易在业内排第三,但问及丁磊此事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第一,“我那时觉得他很自信也很有上进心,而不是吹牛——是有实质的自信。”徐新说。“1999年我们投他的时候5块钱一股,上市涨了15块钱,最高涨到30块,互联网泡沫时掉到6毛钱。那一年我给丁磊过生日的时候,问他,你为什么还不结婚,他回答说,我一生只有一个愿望,我要建立中国最成功某一个网站,第二个我要帮股东赚到钱,那时正是最困难的时候,我很感动,难成这样,他还想着要为我们风险投资赚钱。当时就觉得,这个人是值得我们长期持有的。”徐新又笑起来。 她的信任最终没有落空。2004年,网易的股票以八倍的投资回报套现。至今留给徐新的遗憾是“我对我们投的企业啊,卖得太早了。”话语间掩饰不住对自己眼光的得意。 她对于自己看人的独门秘技毫不隐瞒:第一看创业者的头脑,有没有对生意的直觉。比如丁磊,他第一个进入短信业务,第一个开发网络游戏。别人看不到的商机他能看到,别人放弃了他能坚持,别人都跟进他能退出。第二看业绩,徐新一般只投行业前五名,中国竞争这么激烈,能做到前五名,肯定有独到之处。第三,看创业者会不会管人。很多公司规模到了100人,就管理不下去,创业者反倒成了瓶颈。为了考察这一点,徐新喜欢观察他的副手,如果副手能力很强,而且跟随他很多年,说明这个人的领导力不错。另一点是创业者的品格应该是透明而诚实可靠,这一点最不能忽略,“如果一个人发自内心想要做大事,有事业上的追求,就决不会只图谋那些钱而把我们给害了。”被刘强东的狼性打动,获160多倍回报除了发掘了网易丁磊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徐新是电商巨无霸——京东的第一位投资人。2006年徐新第一次见到刘强东,两人聊到了凌晨两点,徐新当即订了机票,在第二天把刘强东带回了上海。刘强东要200万,徐新给了1000万,从见面到资金到账,不过24小时的时间。在今日资本之前,刘强东其实已经跟一个人民币签了合同,但对方觉得京东老是亏钱,不再继续投资。当时徐新要求看一下投资合同,刘强东却因为合同有保密协议坚持不肯拿出来。徐新说:“刘强东当时非常缺钱,但又非常倔强,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企业家气质。刘强东和团队对事业‘只做第一,不做第二’的决心和他身上所具备的创业家的狼性打动了我,这也是我为什么会选择让步并增加投资金额的原因。”依靠今日资本的第一笔投资,京东的商品迅速延伸到数码相机、手机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包括京东在扩品类,做仓储期间,徐新也一度担心钱不够花,然而刘强东迎难而上的决心最终赢得了徐新的认同,到如今,徐新也承认刘强东“真的眼光挺好的”。一般来说,跟创业者从第一次见面到最后打钱,快的话两三个月可以决策,长的话要半年。别的风险投资为了降低风险,一次投一点钱。徐新的做法却是:投资京东时,刘强东要200万美金,徐新给了1000万美金。8年后,随着刘强东在纽交所敲响了开市钟,持有京东7.8%股份的徐新大赚22亿美元,投资回报率高达160多倍!2014年5月,京东在纳斯达克上市,徐新与刘强东一起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徐新就是这样,可能会花很多的精力去分析一家公司,一旦认准就会坚决果断,绝不手软。每天工作14个小时,坚持了20年徐新的成长历程是自由且天然的,也许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她在以后的投资里比其他人更重视价值规律,重视企业自身的成长,重视对企业和创业者的陪伴和信任。20年来,她每天工作14小时,她说:“我还是挺勤奋的,每天工作14个小时,我很热爱我的工作。如果说我做得还算ok的话,是因为我很专注,已做了20年了。”徐新用这3万小时的积累,换来了5分钟就能判断是否投资的眼光和魄力,换来了成就伟大的投资理念,这样的理念在网易股价跌到6毛钱的时候没有变过,在京东市值突破400亿美元的时候也没有变过。当很多人要求企业更快发展的时候,徐新会要他们慢一点,打好基础才是第一步,成长是一个过程,哪怕失败。“一个优秀的风险投资家必须具有像杀手一样的直觉。”徐新这样形容自己对风险投资家的理解。所谓杀手一样的直觉,她的解释是:一是目光敏锐,要看对人,选对行业;二是出手要快,下手要狠。她说,自己就像一个精挑细选目标对象的狙击手,不轻易开枪,但力求每一枪都能命中。在朋友眼中,赚钱女王是一个只会挣钱不会花钱的人。她对珠宝、化妆、美容等女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毫无兴趣,能带给她乐趣的只有投资这件事。“做投资可以熟悉了解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家,很有意思。”她说。来源: 创业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那些月入10万的90后,都是干什么的?》 精选六套用邓公的话: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而作者的表述是:现在的教育,要适应他35岁,也就是2040年时的社会。对于70、80后来说,进名校、入外企、做公务员,不管出身如何,通过个人的拼搏,总是有机会踏上父辈们期待的那种——中产阶级生活轨迹。而我们普通人家的孩子,他们面临的环境和竞争,会远远超出我们这一代人的经验可以理解的范畴。未来是一个高度关联、无孔不入的智能世界。以往依靠智商和经验的工作岗位,早晚会被计算机和机器人替代。无限存储和3D设备,已经走进家庭。想搜索一下要通过技术克服人类语言之间的障碍,需要多少年,才发现今年已经诞生了可以实时翻译的手机工具……一、什么是教育?在一开始,我先来谈一个问题,就是教育的英文单词Education是怎么来的。我在新东方讲过词汇,这个单词是苏格拉底发明出来的,是三个词根的拼写,前面那个“E”是向外的意思,“duce”是引导,“tion”是名词,引导出来。所谓的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成自己的样子。我讲个故事,去更好得阐明“leadingout(引导出来)”,这样一个好的想法。一个美国的联邦大法院,前边坐着两个人,一个是4岁的黑人小姑娘,一个是她的母亲。他们很高兴地举着这张报纸,上面写的字是:最高法院今天,禁止了在中学里面发生的种族隔离制度。这张照片拍于1956年,在那一年,小姑娘想去自己社区里面的白人学校被拒绝。因为当时白人学校和黑人学校,是不能混合的。她的父亲是一名律师,愤而起诉。官司一直打到了美国的联邦大法院,6位大法官坐到一起来讨论,把黑人和白人隔离开来,到底是否违背了美国的宪法。这也是心理学第一次作为测量学科被引证。通过实验看到,当把白人和黑人隔开来之后,虽然孩子只有,4岁,依然可以清晰地认识到,白人比黑人好。于是这些大法官就做了一个定论,这也是美国很着名的1956年教育法案。这个法案的执笔人叫布朗,布朗法官第一次清楚地在法律文件中,阐明了教育的观点:教育是帮助一个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寻求自己的幸福,(注意:是他本人的幸福,不是他家的,不是他们学校的。)而教育不是为社会机器塑造一个合适的螺丝钉。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热泪盈眶,终于有一个人告诉我:我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不是为了成为一个社会机器的螺丝钉,而是为了leadingout,让我心里那个最好的自己,走出来。教育应该是倾听孩子的声音,帮助他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在未来生活中,找到他要的幸福。二、未来的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现在我们的所有教育,都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我要问的是,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各位有没有意识到,今天的小学生真正在人生的顶峰,最需要小学所教的能力,是什么时候?其实不是高考的时候,而是35岁的时候,这一辈子他在职业最顶峰的时候,最需要运用到一些:从小到大学习的人际技能。所以今天所讲的人才,是要适应他35岁,也就是2040年的社会,而不是适应16、18岁高考时候的人才。那么未来的世界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今天的孩子到那个时候在追求怎么样的生活?有没有可能其实每一个小孩都没有输在起跑线上,而未来其实是一场游泳比赛呢?我们努力让他拼命往一个起跑线上奔跑,但是其实未来就不需要跑步,可能出现一个全新的规则。三、2040年的职业环境应该是怎么样的?第一个从信息时代转向概念时代。在过去20年间,在信息时代的很多重要工作,在未来20年会极大程度的被电脑所取代,而到那个时候,做这些工作的人有可能失业。比如柜员,五年、十年之后,这个职位就会越来越少,如果你没有别的技能,会非常尴尬。逻辑分析能力是信息时代的核心,而概念时代是什么呢?是高概念化、高感性的人才。举个例子,麦肯锡是全世界最大的企业咨询公司,1993年员工有67%是MBA,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降到了41%。现在10年过去了,还在继续往下降,那么是什么人,填补了麦肯锡这些头脑一流的MBA呢?是麦肯锡增加了很多MFA(Masterof fine art),就是艺术硕士。麦肯锡意识到,他们的调查报告,必须要用艺术的方式来表达,于是很多MFA慢慢替掉了MBA。更加好玩的是,有几个公司最近很火吧,一个是苹果,苹果靠什么,靠程序员,靠工程师吗?不是,靠的是好的理念,是不是靠概念取胜的呢?第二个小米,小米靠什么?小米背后没有很雄厚的产品工厂,但最核心的是依靠很雄厚的粉丝营销和参与感,是不是靠感知来运作的,是不是靠逻辑呢?再比如海底捞的服务。信息时代向概念时代推进的时候,那些原本仅靠知识和逻辑工作的人,基本逐渐就会被电脑所替代,越来越贬值,而那些只有人能做的工作,才能够真正的做起来。计算可以被电脑完成,但是创意不能。第二个改变就是改变会更多、更猛,更快、更不可测。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7年,世界五百强是40年,而世界一千强是30年,而你们的职业生涯有多长呢?如果25岁参加工作,65岁退休,那就是40年。这意味着如果你一毕业就创业,一创业就创成了世界五百强,那么在你退休的那一年,公司正好倒了。所以当世界五百强都只有40年寿命的时候,你就会更明白,未来的孩子不可能不换工作,他这一辈子,一定会至少换5到7份工作,而且换2到3个行业。其实不仅公司命短,行业的命运也如此。一辈子在一个公司,一个行业会变得越来越难,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还教他在大学期间,做好一个专业,你觉得是不是有可能是对他的诅咒和害他呢。第三个改变,是以幸福与自我实现为核心的生涯。中国和美国的GDP,2008年中国人均GDP是3400美金,2013年人均6470美金。预计到2016年的时候中国人的平均GDP到八千美金,2025年中美的GDP就会接近,2040年就会持平。四、2025年,中美GDP接近为什么美金,这两个数据这么重要?因为在***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发现,3000美金是一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界限,意味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挣脱了贫困,开始过得小康和幸福,所以中国大概是2008年的时候过了小康。8000美金也是***上公认的一个拐点,在这个点之后,幸福和经济收益,没有显着的正相关,也就是说再过一两年,我们不管怎么挣钱,都不会过得更加幸福。我们的幸福感,不会随着我们的收入开始上升了。所以我想下一代人,一定不会像我们这代人,追求房子,追求安全感,追求生存,追求赚钱,而是为了追求什么?他们会真真正正的代替我们,开始追求幸福,我们这一辈子觉得有点小奢侈的话题。这其实也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分成3个:底层的生存、中间的社交和高层的自我实现。人的主要需求,是出现在14到18岁这段时间,他的需求会慢慢固化下来。60后主要是什么需求?他们的童年经历了很多困难,所以这拨人最核心的,就是生存需求和尊重需求。70后不太一样,70后前半段的人,存在着理想主义,因为那时候谁都穷;但后半段的人就开始下海了,开始追求成功,所以70后是中国最纠结的一代人,他一会儿特别浪漫主义、诗人,一会儿又挣钱挣钱,是最纠结的。90后完全不一样,90后有没有安全的感受?没有。有没有被认同的需求呢?90后是第一批公开在网络上承认自己是脑残、屌丝,承认对方是女神。心理学上,一个人的内心要极其的强大,才敢自贬到这个样子。90后早就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人天团天天关注,认同感已经爆棚了。所以90后就呈现出强烈的自我实现需求,虽然这很困扰着我们,但是从好的方面来看,如果把整个家族,作为一个人来看,其实90后是实现了整个家族,从开始的安全感走向自我实现、被认同的需求,虽然有一点稚嫩,但他们去追求个人成长和存在感,是历史趋势,与外界的环境完全符合。讲到现在,你觉得你的教育,符合这个年代吗?就你对于孩子的教育,真正能够让他们胜任这么一个年代吗?胜任这么一个理性减退、概念增加,专业、行业、职业都迅速变化,真正追求幸福,而不是追求成功的年代,你的教育胜任吗?五、未来世界的主人翁,需要什么教育?那么接下来,我谈谈如何能胜任的方法。未来主人翁需要什么?第一个从理性到感性。着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宜人贷提前还款怎么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