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职场上存在职场经济学 嘉庚

对不起,您要访问的页面暂时没有找到,您可以:职场经济学定律,趣解你以为看得懂的职场行为_中普-慢钱头条
该文章内容可能包含未经证实信息,如您已证实,请点击举报,了解更多内容请查看
职场经济学定律,趣解你以为看得懂的职场行为
职场即市场,也会有需求和供给的匹配,也需要有限资源的合理安置。怎么在职场算清自己的经济账,看懂职场生态的行为模式?噢,职场不只管理,还有经济学!!!
快乐痛苦四原则
一次捡75元,和先捡50元后捡25元,选哪个?一次丢75元,和先丢50元再丢25元,选哪个?实践证明,多数人选分开捡75元,一起丢75元。这就是经济学的快乐痛苦四原则:
(1)n个好消息要分开发布
(2)n个坏消息要一起发布
(3)一个大的坏消息和一个小的好消息,分别公布
(4)一个大的好消息和一个小的坏消息,一起公布
具体来说,就是分开获得,能够使人获得更多的快乐,一起损失,能降低人的痛苦。明白这个道理,或许你就能明白在职场中与人来往沟通的重要技巧,好事分享,可以不一次说尽,但是坏事,长痛不如短痛。
每个人的幸福感都不只是效用的函数,还有关乎个人预期的影响。怎么合适得给人分享好消息,公布坏消息,这不仅仅只是公司HR需要明白的事情,在与同事往来当中,这种智慧的沟通,也是很重要的。那幸福感和效用和个人预期有个什么样的具体关系呢,我们往下看。
让你学会快乐的幸福公式
经济学中有个公式:幸福=效用/期望值。
如果你男友发奖金,拿到1000块,可你期望他给自己买10000块的LV包,1000除以10000,幸福感只有0.1。但如果你的期望是让男友请自己吃顿200块的西餐,1000除以200,幸福感是5,绝对的效用也有可能带来不绝对的幸福感。
幸福公式的提出是来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在这个公式中,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它分为五种层次,从下至上分别是:1.人的基本生理需求;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而效用则是从消费品所的到的满足程度,是对欲望的满足。
我们很多人容易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厌烦情绪,千篇一律的工作和每天都没有差异化的工作环境很容易让人对目前的工作感到疲倦。这正常的,当工作带给你的效用仅仅是养家糊口不得不做的时候,这种负面情绪就会愈发显现,那该怎么调节呢?阿普给你几个重要提示。
(1)提高对休闲娱乐的重视
(2)让桌面永远保持整洁
(3)不要拖延工作,一口气干完
&职场如战场。要想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仅仅学历高、有才华是不够的,还需要明了在职场上特有的一些不成文的规范,如道德的修养、人情的练达、行为的文明、意识的理智等。这些东西无影无形,即属于理智范畴,又属于情感范畴,也就是通常说的“职场伦理”。下面是国际公认的10大职场伦理定律:定律一:自信——隐藏的资本人生许多礼物都是以灾难的形式出现的。所以应该知道,人生起伏跌宕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这需要自信作依托,...&理财?">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身在职场,作为职场小资该如何理财呢?相信大部分年轻人都有这样的疑惑。我们当中有很多人,都无法知道自己该如何迈上理财的征程,在不断探索我们的理财第一步应该如何踏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讨论一下。第一点,你要有清晰的、可以量化的目标,这是你未来坚持的动力。在一开始的新鲜感过去之后,我们会发现理财是一件长期的,甚至有时候有些枯燥的事情,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不断学习、实践,...&民间金融改革的政策和措施的成败,不在于简单地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体系,而在于帮助民营机构克服信息不对称的困难,建立有效的“信用身份识别平台”,为大规模的小额融资提供可靠依据。没有人会泛泛地反对“民间金融改革”,争论都在细节上。最近政府将温州定为“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已经召开动员大会,各种“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也将陆续出炉。总体政策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那些具体的措施,应该用怎样的参考系来评价?...&▼本期精彩内容请下滑1、错误定律别人都不对,那就是自己的错。2、效果定律在伤口上落泪和在伤口上撒盐,效果是一样的。3、嫉妒定律人们嫉妒的往往不是陌生人的飞黄腾达,而是身边的人飞黄腾达。4、方圆定律人不能太方,也不能太圆,一个会伤人,一个会让人远离你,因此人要椭圆。5、口水定律当你红得让人流口水时,关于你的口水就会多起来。6、利用定律不怕被人利用,就怕你没用。7、成就定律如果你没有成就,你就会因平庸...&身在职场,也许对于那些高管来说有很多种可能去创造更多的利益。但是对于基础的职场人来说,不过就是一件件小事,平凡得近乎乏味。可是又不得不承认的是,大部分的职场人,从这些一件件小事中创造自己的升职、登顶之路。  方法1:接受多一点的工作  有职场人抱怨说,年底同事跳槽,公司还没招到新人,工作量都被分摊到了每个人头上,忙得焦头烂额。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多一点”的工作,何尝不是给你多一点的机会体验...&
公众号推荐
中债资信是国内首家以采用投资人付费营运模
向学生发布招聘活动信息,以及与求职就业相
宣讲巢湖故事,传播巢湖声音,汇聚巢湖力量
从事金融研究咨询服务
全球最准确A股走势分析;A股指数走势提前
权威发布,服务民生。
衡阳首个数据分析类型地产公众号,我们用客
铜板街于2012年9月在杭州创立,是国内
庆喆科技,将自身强大的金融业基因以及与互
全铜陵人首选楼市资讯平台!每天为你提供最
违规或不良信息
广告、钓鱼诈骗
内容不完整
手机号(选填)
如有疑问请致电 8安徽人民出版社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客户端购买
立即查看&&
{{if (sku.promotionInfo != "")}}
{{sku.promotionInfo}}
&{{sku.price}}
{{if (sku.promotionInfo != "")}}
{{sku.promotionInfo}}
{{if (i+1)%htmlnum == 0 || (i+1) == skus.length}}
您的云钻暂时不足,攒足云钻再来刮
200云钻刮一次
200云钻刮一次
恭喜获得1张券!
今天的机会已经全部用完了,请明天再来
恭喜刮出两张券,请选择一张领取
小苏正在为您抽奖...
会员打开苏宁易购wap端、PC端、苏宁易购APP端方可参与活动。
活动方式为云钻刮券,每次刮券需要扣除200云钻。奖励分为无敌券和店铺云券两种,100%刮出无敌券,最低2元。店铺券由店铺提供,用户可以根据购物需求,在无敌券和店铺云券之间二选一。如因为网络、用户关闭等原因,造成页面关闭,导致用户没有或无法选择,系统将在5分钟内自动按照获得的无敌券面额发放到用户账户。
每人每天参与刮券次数上限为3次。活动每日限量,如用户参与时已达到活动最高上限,则不能再继续参与,次日可以继续参与。
如会员在刮券时选择了店铺云券,券发至账户后则无法再更改为平台的无敌券;如会员在刮券时选择了平台的无敌券,券发至账户后则无法再更改为店铺云券。
云钻刮券获得的不固定面值的券,会随机获得无敌券:2~2.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无敌券或不同面额的店铺云券。
券是否成功发放,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询。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券使用规则
不同面额的无敌券有不同的使用门槛,2~2.2元、5元、10元、20元、50元无敌券为无门槛使用,具体以实际发放券说明为准。配送方式仅限选择配送使用,不能抵扣运费部分。
用户刮券获得的店铺云券可与店铺内领取的店铺易券叠加使用。
店铺云券使用门槛等具体信息以商家在其店铺内的设置使用说明为准。
无敌券可用于单件商品的付款,也可用于购物车合并下单付款,同时支持在跨店铺订单中使用。店铺云券仅可使用在指定店铺中,注:部分店铺活动商品不支持用券,以订单实际提交为准。
云钻刮券获得的无敌券可以购买大聚惠、抢购、团购、手机专享价,但不可购买闪拍、预售、S码、名品特卖、海外购、秒杀、虚拟产品、法律规定限制产品如一段奶粉(包括但不仅限列出的商品)等、云钻加钱兑及云钻全额兑。
在购物时,点击购买后,页面会提示可使用易购券,只要点击选择易购券即可抵用扣除对应金额。云钻刮券获得无敌券或店铺云券使用时可用于抵扣商品金额,不能抵扣运费、运费险、增值服务等非商品金额。
云钻刮券获得的无敌券或店铺云券可与店铺页面领取的店铺易券叠加使用,付款时默认优先使用力度较大的店铺优惠券,如使用店铺易券后的订单金额仍然满足云钻刮券所获得店铺云券使用条件,可继续叠加使用店铺云券。(举例:店铺在页面设置满199减50元的店铺易券,同时用户在店铺刮券获得一张满20元减20元的店铺云券,如商品订单金额为200元,会员在用已使用领取的50元店铺易券情况下,仍然可以使用云钻刮券获得20元店铺云券)
云钻刮券获得的无敌券或店铺云券不得提现,不得转赠他人,不得为他人付,不得拆分使用。
一个订单最多使用6张易购券。
云钻刮券获得的有效期为:自获得之日起7天内有效(部分活动券可能存在不同有效期,具体详见“我的优惠券”内易购券有效期说明)。
在获取和使用券过程中,如果出现违规行为(如作弊领取、恶意套现、刷取信誉、虚假交易等),苏宁将取消用户的中奖资格,并有权撤销违规交易、收回易购券(含已使用的易购券及未使用的易购券),必要时追究法律责任。
使用易购券的订单若交易未成功或发生退款及售后,在交易所使用的易购券有效期内订单取消完成的,易购券将退回用户账户,退回后的易购券有效期不变。如在使用的易购券有效期之外发生退款,所使用的券退回当天有效,过期不予退还。如发生售后退款,易购券退回当天有效,过期不予退还。
1分钱畅读全场,海量书籍不限量任你看
印刷时间:
开本:16开
装帧:平装
版权提供:安徽人民出版社
&&王桂虎,现任金融界网站首席行业分析师,财经名博,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MBA,CCTV证券资讯嘉宾。著有《涨跌都挣钱:股票逆向获利36招》《裸婚不裸财》。曾经担任CCTV2、BTV5、第一视频等财经频道的特约嘉宾,是《证券时报》《证券市场红周刊》等证券类报刊杂志的主要撰稿人。
&&职场,是我们每个人步入工作圈子之后必须面临的话题。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年代,如何在职场中快速升职加薪、成为重要的少数人就成为每个职场人士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在职场的种种行为中蕴含了很玄妙的经济学原理。只有遵循并且善于运用这些经济学原理,才能够成为职场中的大赢家。本书用通俗的语言总结了各种职场最优策略的经济学依据,并且教会读者如何在职场中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本书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是入职、加薪到升职等职场行为的完美指导手册和经济学读本。本书适合所有的职场人士阅读。
&&序/001前言/001引言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职场问题/001一、职场中常见的经济学原理/0031. 出发点:每个人都是理性经济人/0032.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学会计算机会成本/0093. “伤不起”的沉没成本/0144. 哪些职场投资是高附加值行为/0185. 职场背后“看不见的手”——价格理论/022二、测算职场中你的幸福感指数/0271. 你的职场幸福感指数是多少/0272. “实用招数”——提高你的职场幸福感指数/031上篇 学好职场经济学,好工作主动来找你/035三、经济学帮你“卖个好价钱”/0371. 职业生涯设计的经济学法则/0372. 你的职场价值究竟有多少/0433. 跳槽面试时的首因效应/0474. 职场中的马太效应/051四、职场中永不失业的秘诀/0561. 你为什么成为“职场跳蚤”——边际效用的魔咒/0562. 跳槽前看清你的“隐性成本”/0623. 失业,谁动了你的奶酪 /0674. 经济学理论教你永不失业/072五、从找工作到“工作找你”的终极修炼/0761. 人才市场为什么会波动——蛛网理论/0762. 找工作和“被猎”的成本收益大不相同/0813. 核心竞争力决定你的身价/0854. 和“猎头”联系的投资收益比/089中篇 职场经济学帮你快速升职加薪/095六、快速升职加薪的经济学原理/0971. 通货膨胀在慢慢侵蚀你的收入/0972. 你的工资为何总是不涨——内卷化效应/1043. 职业培训的“投资回报率”/1094. 捧好你的“金饭碗”——可替代性/1155. “两招”助你成为职场上的稀缺资源/1216. 老板为何愿意为你的进步埋单/126七、职场人脉关系有助于你升职加薪/1301. 人脉就是钱脉/1302. 职场人最关心的是利益最大化/1363. 稳定的工作更容易带来较多收益/1404. 算好人情投资的账本/1445. 吃亏是一种智慧投资/1496. “职场站队”的收益和风险/1547. 有效激励让下属工作更卖力/1608. 抓住需求,客户才会埋单/1659. 如何和供应商讨价还价 ——分蛋糕博弈/17110. 饭局经济学/176下篇 熟读职场经济学,做职场“不倒翁”/183八、成为职场中重要的少数人/1851. 职场中的最佳状态——帕累托最优/1852.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最优决策/1903. 成为职场中的少数优秀者——二八效应/1954. 建立独一无二的“个人品牌”/201九、学会职场经济学,轻松面对职场/2081. 职场需要长线投资/2082. 经济学理论教你延长职业生涯/212附录 职场人士必须掌握的经济学常识/217一、常见的宏观经济学术语/2191.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指标/2192. 常见的宏观经济学现象/220二、常见的微观经济学术语/2241.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2242. 常见的微观经济学现象/225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抢购价:& 38.00
易购价:& 38.00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看不清楚?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职场经济学_起点中文网_小说下载
扫描下载起点读书客户端
  几年前,我们还欣喜于中国经济的火热盛况,对于中国经济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但是,近两年来,面临着经济转型期的阵痛、欧债危机等压力,中国经济出人意料地迎来了“黑天鹅”(寓意不可预测的重大不寻常事件的发生)。
一段时间内,很多大型企业纷纷裁员降薪,“断臂”以求生存,这无疑给职场人士带来了极大的苦恼和困难。据了解,截至日,已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中,291家公司共计裁员13.37万人,平均裁员比例(裁员人数占2010年员工人数)为8.7%。家电、电子、纺织、汽车和房地产行业成为上市公司裁员的重灾区。
面对这样沉重的裁员压力,职场人士应该如何应对呢?
相信王桂虎先生的这本书将给予你一些有益的指导。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家是如何思考职场问题的,一些职场高手是如何规划职场生活,打破自身发展瓶颈的。应该说,这本书给职场人士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除此之外,我认为本书还具有以下3个方面的特色。
首先,本书是国内第一本探讨职场经济学方面的书籍。职场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如何在职场中生存、发展,并实现自己的梦想,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在市面上看到一本讲解职场经济学的书,王桂虎先生的这本书正好填补了市场的空白。
其次,本书是最通俗的经济学读物。在人们的印象中,经济学是生硬的条条框框,有类似于数理化一样的定理公式等。但是,王桂虎先生的这本《职场经济学》却自始至终用通俗的语言来描述和揭示职场中各种行为的动机和奥秘,将高深的经济学原理讲述得深入浅出,真是难能可贵!
再次,本书除了讲述经济学的原理之外,还列举了大量经常发生在职场中的事例,我们可以在这些事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能够将职场中普通的行为和经济学原理联系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践,这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王桂虎先生是中国金融在线集团的首席行业分析师。作为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著名财经机构,该集团一直在关注国内外经济、职场人士的动向和发展,也对各种环境下理性经济人[理性经济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所谓的“理性经济人”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也即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的抉择做了很多的探索。王桂虎先生在工作之余对职场人士做了大量的调研和沟通,对职场上各种行为和动机有着深入的了解。相信他的这本新书将会有助于职场人士更好地度过自己的职场生涯。
最后,希望读者朋友们通过阅读本书,实现从找工作到让工作主动来找你、快速升职加薪等愿望。更重要的是,通过本书的学习,领悟在职场中的各种经济学原理,找到适合自己在职场生存和发展的最佳策略和方法,提高自己的职场身价。总的来说,这本书非常超值。所谓“开卷有益”,祝愿各位读者成长为职场中的“常胜将军”!
中国金融在线集团副总裁,马令海
  伴随着2013年的到来,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似乎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样乐观。我们更多的是得到了以下的信息:
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5%,这是继去年之后,经济目标再次“破8”;一些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纷纷在裁员……据统计,美的集团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在一年内都裁掉了几万人。面对中国经济转型期这样的阵痛,职场人士高呼“伤不起”。
在这场动辄裁员、降薪的寒冬之中,你是否也感受到了阵阵的寒意?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升职、加薪,或者至少在这场危机中不会遭遇“被失业”。那么作为职场人士,应该如何面对呢?
职场其实就是一个残酷的战场。在这个战场中,有人反复跳槽并越跳越低,最终失去信心;而有人却精于谋划,运用经济学原理寻求利益最大化,逐步蜕变为职场中的风云人物。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大的差别呢?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职场中也是如此,只有善于规划自己,用经济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才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得到最大的满足感。
有的读者可能要问,在职场中,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谁都会盘点自己的成本收益,那么为什么金字塔上面的人永远只有少数几个,而更多的只是普通人呢?
这个问题相对比较复杂,除了每个人的学历、工作经验等背景引发的社会分工不同之外,其实更重要的是每个经济人对于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追求有所不同。例如,有的职场人士追求短期利益,总是追求高工资,导致其频繁跳槽,结果职位不变,一直处于横向发展的瓶颈;而有的职场人士则注重长期利益,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学历和能力,身价也逐渐水涨船高。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正是由于对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偏好不同,造成了职场中每个人的发展轨迹也不同。就像在战争中所表现的一样,有的人当了一辈子兵,注定终生是一名小卒,而有的人却能够成长为决定战局胜负的将军、元帅。
此外,经过调查发现,很多职场人士都陷入了这样一个误区,认为每天踏踏实实工作就可以顺利升职、加薪。其实这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因为升职、加薪是需要技巧的,只有当你成为公司内不可替代的、稀缺的资源时才会有望达成目标。事实上,更多踏实工作的员工都是陷入了原地踏步的“内卷化效应[内卷化效应:意指一个社会或组织既无突变式的发展,也无渐进式的增长,长期以来,只是在一个简单层次上自我重复。”,而有的甚至会在这一波经济危机中被裁掉。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怪悖论呢?
为什么很多人难以升职、加薪呢?
主要的原因在于,公司的领导和老板也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在时刻盘算着你的身价,也就是你为公司付出的劳动究竟值不值你目前的工资收入。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你能成为公司内不可替代的员工,那么你就会成为公司的“香饽饽”。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帮助你在职场中时刻处于清醒的状态。
那么,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具体怎样做才能避免“被失业”,或者顺利升职、加薪呢?
本书将提供给你满意的答案。从职场中普遍存在的经济学原理,到适合于找工作、升职加薪等各阶段的具体方法和策略,本书中都有详细的案例和阐述。另外,本书还列举了很多真实的职场案例,用来解释职场中的一些规律性的现象,让读者可以更加轻松地洞悉职场中的各种复杂现象和行为。
本书是我和周围朋友、同事多年思考的结晶,我们认为,具有良好的经济学理念和方法,就相当于拥有了通向职场达人的“路线图”,而掌握职场经济学的理念和方法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读者朋友们通过阅读本书并结合自己的判断、思考,最终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职场路线,进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在此,我要感谢著名财经评论员牛刀老师、中国金融在线集团副总裁马令海先生、开源证券研究所所长田渭东先生、民族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徐一钉老师、第一财经《市场零距离》主持人曹巍和广州电视台《经济珠三角》主持人金子楠的鼎力支持和真诚帮助。同时也感谢为本书的写作提供资料和数据的闫冬梅、栾海涛、王会、刘瑞凯、刘洪春、张啸尘、杨用霞。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读者朋友们通过阅读本书,得到的将不止是职场中的升职加薪、快速成长,而是一种使自己幡然醒悟的职场智慧,以及在职场中运筹帷幄的信心和策略。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职场问题
曾几何时,经济学是普通人望而生畏的概念,而在如今的职场中,却成为职场人士最为需要的学问。在职场中,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我们也常会听到身边的同事、周围的人们都在议论着这样那样的经济话题,这些话题与他们的经济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战场”中,存在着各种各样与经济学相关的行为和现象,如机会成本、沉没成本等。你在职场中的幸福感指数是多少?你能洞悉职场上的经济学原理吗?要想成为职场中的大赢家,你就需要像经济学家一样来思考职场问题。
一、职场中常见的经济学原理
职场中的种种行为都蕴含着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每个人都是理性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机会成本,“伤不起”的沉没成本,职场背后“看不见的手”等。这些经济学原理虽然听上去有些拗口,但是它们无处不在。只有深刻认识和理解这些原理,才会明白一些职场行为的真实目的。
1.职场中的每个人都是理性经济人
老家在河北的刘女士是广州一家外企的财务总监,年薪超过70万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金领”。虽然刘女士的收入非常高,但是她总是高兴不起来。原因是喜欢投资期货的她总是赔钱,连续两年的薪水都打了水漂,还欠了近50万元的外债。
田小姐自小就生活在广州,大学毕业之后还是回到广州发展。她在一家外企上班,月薪超过1万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白领”。虽然田小姐的收入水平在富豪云集的广州显得很一般,但是田小姐的生活却非常快乐。因为田小姐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开了一家网店,由于她善于经营,一个月也有几千元的收入。
很巧的是,田小姐是刘女士的下属,她发现这位女上司很少露出笑容。起初,田小姐认为刘女士太过威严,后来在公司待久了才知道,原来刘女士是因为投资期货亏损才这样。
随着两个人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田小姐和刘女士逐渐变成了一对无话不谈的好姐妹。随后,两个人谈论起了期货投资的事情。不久,两个人的第一次合伙投资就有了结果——血本无归。不过由于两人都只投了一点钱,因而都不是很在意。可是,田小姐却在遭受第一次损失之后决定自己再次投资期货。因为她发现她们第一次的投资就是太过于缺乏经济学知识,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根本把握不准,才导致失败的。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田小姐一直坚持去听一些投资讲座,学习一些经济学知识。经过认真准备的田小姐在接下来的投资中获利颇丰,并且将刘女士的损失也挣了回来。
作为回报,刘女士给田小姐升职加薪,让她的薪资上涨至每月2万元,而且职位升至了主管。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如果不懂得经济学知识,就会在这个经济趋势变化极快的时代失去手中的财富。相反,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够将自己的成本在同类级的比较中控制到最小,他的收益就最大——生活就比别人富足,比别人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活就像一场交易,谁能够将自己的成本控制到最小,谁就能获得最大的幸福。
职场中的很多行为中都蕴含了经济学的道理。经济学是建立在公理上的一门科学,这个公理就是“理性经济人”。可以说,整个经济学都是从理性经济人的公理出发,推出一系列的定理,构筑了现代经济学的大厦。它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假设之一,和“资源稀缺”假设一起构成经济学分析的理论起点,类似于数学里面的“公理”,被人们普遍承认而无需证明。
理性经济人,又称“经济人假设”,经济学正是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下研究资源既定时的利益最大化问题。对个人是收入和效用最大化,对企业是利润最大化和企业资产价值最大化,对国家而言就是GDP(国内生产总值)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换句话说,经济学认为所有人都是理性经济人,就是指一切行为的目标只为个人利益最大化。
很多年前,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国富论》中的一段话就对理性经济人有着较为清晰的阐述:
“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我们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好处。”
亚当·斯密的这段论述表明了在社会的交换和实践中,消费者、商家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理性经济人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理性经济人假定:西方经济学家在做经济分析时关于人类经济行为的一个基本假定,意思是作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充满理性的,即所追求的目标都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每个人都是理性经济人,即不懈地追求自身最大限度满足的理性的人。它包含两层意思:人是自利的,同时人又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每个人做事情都是为了有利于自己,并且每个人都知道做什么事情和怎样做事情才能有利于自己。
显然,经济人都是自利的,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作为自己的追求。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选择的机会时,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机会,即总是追求利益最大化。
经济人的理性思维,就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都会用最好的办法去实现自己的利益。趋利避害既是每个人的本能,也是理性使然。在经济活动中,人人都是理性经济人。例如,人们都希望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绝不会希望买到“质次价高”的商品。因为在经济活动中,人会保持自利性和理性。
在上面的案例中,田小姐和刘女士也是理性的经济人。田小姐帮助刘女士在期货投资上挣回了本金,她自己的收益是升职、加薪;而刘女士的收益是挽回了自己期货的亏损。这两个人都实现了各自的利益最大化。
同样,在职场经济学中,理性的经济人也是指时刻盘点自己的成本与收益、追求对自己最有利的人。从经济学角度讲,在职场中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因为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那么,职场中理性的经济人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具体来说,职场中理性的经济人具有以下5个特征。
(1)多数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
(2)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责任,而心甘情愿受别人指使。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的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的而工作。
(4)多数人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促使他们努力工作。
(5)这些人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符合上述特征的人(多数);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并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类人一般应担当管理者的责任。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理性的经济人或者具有逃避工作的惰性,这样可以追求闲暇[闲暇:闲暇是作为劳动时间之外的时间来运用的,它被视为一种消费品。人们选择闲暇,是因为他们认为闲暇能比工作带来更大的效益。带来的满足感;或者为追求金钱和地位才努力工作。事实上,我们周围的每个人都具备理性经济人的特征。例如,每个人在职场中都追求升职加薪、追求自己的薪酬最大化,而绝对没有人追求自己付出最多的劳动,而要求得到最少的薪酬。
掌握了理性经济人的概念之后,就会明白为什么有人会在职场中频繁跳槽,因为有人认为“跳槽是加薪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就会明白为什么有人在一家大型企业工作十年以上,因为他在这里找到了最大的利益和满足感等。这一切,都是基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来考虑的。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职场中的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那么会不会出现雷锋?”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雷锋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我们都是理性经济人,所以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看付出多少成本和获得多少收益。而要获得收益,就必须进行成本与收益的分析,如果成本大于收益,一般都是不会去做的。或者可以这样认为,雷锋所做的一切助人为乐的事情,也是迎合了他内心满足的最大化。
职场中随处可以看到理性经济人的例子。一名在某大型外资IT企业工作了多年的资深经理人,在业内已经小有名气,经常有一些IT圈内的其他企业向他抛来“橄榄枝”。其中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总非常看好他,除了想让他担任公司的营运总监之外,还许诺给他一些期权当作激励。此时此刻,这位资深经理人该何去何从?这时,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他要分析是继续留在外企,还是到民营企业寻求发展,在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企业中,自己未来的发展空间如何,自己更偏好哪种企业文化,还有不同的薪资水平以及期权究竟靠不靠谱等。这些因素都被全面分析之后,他将会做出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最有利的抉择。
除此之外,由于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会根据利害关系而对各种激励[激励:经济学中认为,理性人会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所以他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作出相应的反应。如果有足够强烈的激励,人就会去做常人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去做的事情。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用经济学原理解释就是,只要价格合理,就可以购买到各种商品,包括做各种事情的劳务。
在职场中也是如此,老板为什么心甘情愿为你升职加薪,为下属的进步埋单?下属怎样才能兢兢业业地工作?他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老板为下属升职加薪实际上是一种激励手段,是看到了下属的身价确实匹配较高的薪水,下属升职加薪后能够给他带来更多的利益;同样,如果善于运用激励,下属为了得到更多的薪酬或者较高的职位,也会努力地工作,从而间接给老板带来利益。
总而言之,理性经济人是经济学的基础,职场中的每个人也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如果不能明白这一点,就不能正确认识职场中的经济学规律,也就不能客观看待职场中的各种行为。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如果你时刻做出清醒的决定,那么很多时候都会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同样,如果你能够克服内心的惰性,用理性的观点来分析职场中的问题,那么你就会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2.职场中“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机会成本
张小姐是一个公司的业务主管,公司的业务部经理调职了,于是公司决定在几个业绩比较好的业务主管中选择一个来担任业务部经理。张小姐就在后备人选中。她非常高兴,心想自己一定要好好表现。
张小姐擅长弹古筝。正好这段时间有一个朋友告诉她有一个兼职家教的工作——教一个孩子弹古筝,工资也比较高。她认真盘算了一下,教一个星期挣的钱就快赶上她半个月的工资了,便一口答应了。
刚开始几天还好,公司也不忙,教孩子的东西也比较简单。可是没几天,公司的业务量加大了。她每天不得不白天跑业务,晚上教古筝,回家之后还要做白天在单位没完成的工作。一个星期过后,她由于工作状态不好,业务量越来越少,做的业务单子也总是出错。而且她晚上教孩子学古筝的时候也提不起精神来,有一天居然睡着了。
一个月以后,不仅单位升职的名单里没有张小姐,她还因为工作中的一些失误被扣了很多工资。而她在兼职家教时也常因为精神不佳,被孩子的家长看到,所以挣到的钱并没有预计的那么多。
到了此时,张小姐才懊恼自己太贪心,什么都想得到,最后却得不偿失。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像张小姐一样,总是想得到更多,却因此失去了大好的机会。贪心的人总是希望鱼和熊掌都能同时得到,但往往因为这样,他们就更容易失败。
众所周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出自孟子《鱼我所欲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喻: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对于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人们所津津乐道的鱼和熊掌的选择性问题同样值得深思。任何时候,选择都是有代价的,做任何事情都意味着要放弃某些东西。这时就涉及经济学概念中的“机会成本”。
在经济学中,我们把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失去的东西称为机会成本。例如,选择鱼就必须放弃熊掌,放弃的熊掌就是得到鱼的机会成本。人们经常说“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就是指任何选择行为都存在着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因选择行为而产生的成本,也称选择成本。可见,机会成本决定人们某种选择的方向。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要放弃的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经济学以研究社会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为己任。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1)人类欲望的无限发展与多样性。
(2)用以满足人类欲望的资源数量与其可能用途的有限性。
(3)人类欲望的部分满足及非充分性。
资源的稀缺性使得人类对资源的使用不得不小心谨慎,因为任何形式的资源使用都必须以牺牲其他欲望的满足为代价。
机会成本所要反映的,正是有限资源与无限欲望之间的这种矛盾性。就其本质而言,机会成本是指一定资源由于被用来满足特定欲望而放弃对其他欲望的满足,但由于资源很少能直接用来满足人类复杂多样的欲望,而需要经过加工转化为特定形式的产品。因此人们所看到的是资源被用在各个方面,最终以产品形式表现出来。由此,机会成本可定义为一定资源由于被使用在特定用途上而放弃在其他各种可能用途上所能获得的社会产品。
现实生活中,机会成本广泛存在于任何个人、企业、政府的决策过程之中。在运用机会成本进行决策选择时,应该坚持机会成本最小的原则,以实现经济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对于个人而言,机会成本往往是我们做出一项决策时所要放弃的东西,而且常常要比预想中的多。以攻读硕士研究生为例,现在的学校普遍收费过高,那么,一年的学费、生活费和书本费之和是不是就是入学成本呢?当然不是,还不仅仅是这些。机会成本还必须包括用于学习的时间的机会成本。如果你将学习时间用于工作,你将会得到一笔可观的收入,只是你因为学习占用了时间所以不得不放弃这笔可观的收入。这样,我们就会发现读研的机会成本实际上就是“实际的花销”再加上“放弃的收入”。如果你在读研之前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就会发现你读研的机会成本将变得更大。
  再如,在大学里,一般情况下,有的学生刚毕业就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得到一个比别人大的机会成本。由于不舍得放弃,就不得不背着机会成本大的包袱,“守”着那份好的工作,成为一个辛辛苦苦的中产阶级“白领”。而那些不太出类拔萃的学生,刚毕业由于找不到好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因此其机会成本很小甚至等于零。这样,他们不得不冒险,结果,这些并非一流的学生中却涌现了一批一流的成功人才,大企业家、大政治家也大多出自其中,他们反过来去雇用那些当年在大学超过他们的一流人才。这些就是一流学生为机会成本所付出的代价。
同样,在职场中,这种机会成本也是广泛存在的。最典型的就是在你选择跳槽时的机会成本。如果跳槽,则意味着你放弃原来企业的所有升职和加薪的机会,而新企业能否在这上面对你有所补偿,很多情况并不明朗。因此,跳槽前,一定要对自己的岗位变动情况有所分析和了解,盲目跳槽或许就会丧失很多机会,而这些机会自然也不会重来。
职场中有很多跳槽不算“成功”的例子,主要的原因是跳槽之后得到的收益不如机会成本大。
金先生在一家大型的外企工作了3年,职位是产品主管,目前的薪资是每个月8000元左右。时至年末,有一家规模稍小的民企来“挖”他,承诺的薪资是每月1万元。但是,原来的单位马上要发年终奖了,每年的年终奖金3~5万元。作为理性的经济人,金先生果断拒绝了民企的邀请。因为,一旦入职了民企,虽然每个月薪资涨了2000元,但是却损失了年终奖,机会成本要比收益高得多。
关于年末跳槽的机会成本,我们曾经做过专门的计算。一般来讲,年末跳槽有如下成本:换工作的时间成本损失,年终奖的成本及适应新工作的成本等。综合来看,年末跳槽的机会成本大约是4个月的工资。
当然,职场中的机会成本,不仅仅表现在跳槽、离职方面,还有很多方面都存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机会成本。例如,你周末加班时放弃了做兼职的机会,努力工作时放弃了闲暇带来的满足感等。
事实上,一个人如果想要在职场中获得最大利益,就要懂得取舍。有舍才有得,才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收益最大的事情上。如果你总是希望能名利双收,那不仅是痴人说梦,更可能让你在职场中得不偿失。
那么,面对职场中难以取舍的机会成本,应该怎样选择才能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呢?我们不妨采用以下3个原则。
(1)选择最重要的事情
最重要的事情或许在现在看来并不那么重要,但却可能在你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选择最重要的才是最聪明的,这就需要搞清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也需要你对自己的职业前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选择最急需的事情
在职场中的一个时期内,我们总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那么,什么能够帮你解决问题,什么是你最急需的,那么它就是你应该选择的。
(3)选择最想要的事情
或许我们想要的东西很多,也就是欲望非常多,但是,必须强制自己选择一个最想要的,只有这样你才能甄别出内心真正的需求,不至于最终后悔。例如,如果你本科毕业工作几年后想再度进修,是选择在职读MBA(工商管理硕士)还是脱产读硕士?哪个是你最想得到的,那么它给你带来的满足感也会最大。
在面临权衡取舍时,相信以上3个原则会帮你做出正确的、符合利益最大化的抉择。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们在职场中会面临很多的选择,有选择就需要计算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一个对于任何人都很重要的经济学概念。因此,在做出决策前,我们一定要好好计算机会成本,再做出相应的行动,这样才能获得最大收益。
3.职场中“伤不起”的沉没成本
一次,一位高尔夫球员赢得了一场球赛,拿到奖金的支票后准备驱车回俱乐部。就在这时,一位年轻女士走到他面前,悲痛地向他表示,她自己的孩子不幸得了重病,因为无钱医治正面临死亡。这位高尔夫球员二话没说,在支票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将它送给了年轻女士,并祝福她的孩子早日康复。
一周后,高尔夫球员的朋友告诉他,那个向他要钱的女子是个骗子,她不但没有病重的孩子,甚至都没结婚呢!这位高尔夫球员听后惊奇地说:“你敢肯定根本没有一个孩子病得快要死了这回事?”朋友给了肯定的回答。高尔夫球员长长出了一口气,微笑着说:“这真是我一个星期以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为什么这位高尔夫球员明明被骗走了一张支票,表现却是如此的“淡定”呢?因为无论是不是被骗了,他签的那张支票都是已经支付、无法回收或者被补偿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那张支票是这位高尔夫球员的“沉没成本”,是不能再回收的成本。
在经济学中,“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要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还要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并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称“沉没成本”。在经济学和商业决策制定过程中经常会用到沉没成本的概念,代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没成本常用来和可变成本作比较,可变成本可以被改变,而沉没成本则不能被改变。
沉没成本(Sunk Cost):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
事实上,在中国古代就有关于“沉没成本”的故事。西汉时期有个读书人朱买臣,家境贫寒,但他仍然坚持读书。几年时间过去了,他的妻子实在受不了贫寒的生活,决定离开他嫁给一个家境比较殷实的人。
几年后,朱买臣出人头地,做了太守。当他衣锦还乡时,很多人挤在街道两旁,他的前妻也在人群中。当她看到朱买臣穿着官服、戴着官帽,威风凛凛地走过来时,她不禁为以前离开他而自责,主动上前要求和朱买臣复婚。朱买臣叫随从端来一盆水,泼在地上,对前妻说:“泼出去的水,是再也收不回来了。”
后来,“覆水难收”就被用作成语,比喻一切都已成为定局,不能更改。其实,这里的“覆水难收”就是一种沉没成本。
再如,你购买了一个手提包,已经付了款并且不能退货。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你突然不喜欢了,此时你付的钱已经不能收回,手提包的价钱就是沉没成本。
此外,在西方国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一瓶牛奶不小心被打翻了,此时最要紧的就是忘记它,专心做下一件事情。因为牛奶已经流光了,无论怎样后悔和抱怨,都没有办法再取回。如果事先想一想,加以预防,那瓶牛奶就不会被打翻;但是打翻之后,如果还为它劳心费神,分散精力,是没有一点用处的。著名诗人泰戈尔的诗提到:“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泪了,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了。”用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讲的也都是沉没成本。
同样,在职场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沉没成本。职场人士所经历的、投入的、失去的、错过的,其实都是沉没成本。例如,单位做的一个项目,已经投入财力和精力,结果不尽如人意,是继续做下去,还是选择放弃?从事管理,如果下属是你一手提拔的,但目前业绩不佳,是继续留用还是另请高明?再如,你不小心得罪了人,这个人和你的关系闹僵了,再怎么努力弥补也挽回不了了……这些都是职场中“伤不起”的沉没成本。
现实的职场中,很多人投资的人脉、项目等经历了一段时间后,便感觉进入两难境况,不知该坚持下去还是果断放弃。有人说坚持才能胜利,有人说该放手时要放手,如何判断这些投入是否已经成为沉没成本呢?这时候,应该问自己以下两个问题。
(1)能不能继续坚持
从长远方向看,要看这件事情是否符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如果方向正确,遇到的并不是致命问题,只是前进道路中暂时的困难,就可以坚持下去。
相反,如果当时的决策原本就是“拍脑门”决策,或是客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是遇到不可抗拒力,已无力挽回,就应该壮士断腕,毅然结束。否则,就会产生南辕北辙的负作用,永远达不到目标。
(2)值不值得继续坚持
有时候水已烧到99℃,再坚持一下就开了,也就是说在付出较小代价就能突破时要坚持下去。此时,需要结合经验、胆略、直觉做出正确的判断,坚持下去就会获得利益最大化。
但是,很多时候,为了做成某件事,投入的成本超过预期的收益就得不偿失了。在此时,沉没成本的多少已失去意义,100元和100万元都是一样的,这时就需要坚决止损,放弃这些项目或事情。
相信以上两条原则可以帮你判断沉没成本,那么,如何面对这些沉没成本呢?大多数经济学家们认为,如果你是理性的,那就不该在作决策时考虑沉没成本。例如,你购买了手提包,就算你不喜欢,也不能再退货了,与其思考这个手提包值不值,还不如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做更有意义的事。同样,在职场中,你花费的时间、精力都是不可以回收的,与其为过去的事情烦恼,还不如把握好当下,为未来的失业做好准备。
作为理性的经济人,面对沉没成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要想尽办法尽可能降低损失
一些职场人士在失败后往往会很不冷静,急于甩手,眼不见心不烦。这样往往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2)要善于总结所失所得
付出总不是白费的,至少要“吃一堑长一智”,下次能够避免更大的损失也是好事。
事实上,不计沉没成本也是反映了一种向前看的心态。对于整个职业生涯来说,我们以前走的弯路、做的错事、受的挫折,何尝不是一种沉没成本。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总想着那些已经无法改变的事情只能是自我折磨。
李先生是一个单位的策划部经理,他为人非常豪爽,并且非常喜欢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陈先生也是这个单位的一个小领导,但是经常向同事借钱。半年之前,陈先生向李先生借了5万元,理由是买车急用,李先生非常痛快地就答应了。一个月后,陈先生拿着自己凑的和借来的钱买了一辆十几万元的车,并承诺很快会把钱还给李先生。但是,让李先生想不到的是,陈先生没多久就离职了,以后李先生再给他打电话也不接,陈先生就这样人间蒸发了。
从上面的故事中可以看出,李先生借给陈先生的5万元是沉没成本,这些是无法回收的。与其抱怨这件事情,不如总结经验教训,把眼光向前看。
总体来看,沉没成本是我们在职业生涯中不可以避免的代价,每个人在职场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失败。我们应该承认现实,把已经无法改变的沉没成本视为经营职业生涯的“坏账损失”(企业确定不能收回的各种应收款项)。忽略沉没成本,总结经验教训,将自己的精力集中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这样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4.哪些职场投资是高附加值行为
老耿是一家投资咨询公司的资深研究员,在业内也小有名气。他每天按部就班地上班,完成工作任务,唯一的遗憾就是工作好几年了,工资却一次都没有涨过。
有一次,单位和电视台合作,需要一名上镜的人选。领导选来选去,找老耿谈话:“这份重要的工作非你莫属了,你是咱们单位的门户。”老耿心里却想,给我安排了这么重要的工作,却不给我涨工资,我才不去呢。于是,他找借口说不去。领导一时之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再三要求老耿去试镜。没想到两个人越谈越僵,老耿最后说了一句:“非让我去上镜,我宁愿辞职。”领导最终没办法,找了经验不足的小刘去试镜。
虽然小刘年龄比较小,但是他明白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于是,他准备得非常充分,在节目上表现得非常得体。不久之后,小刘在电视上的评论就受到了国内观众的追捧,小刘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业内的知名人士。单位领导非常高兴,给小刘涨了工资。而这时的老耿,一边哀叹当时没有抓住这个成名的好机会,一边觉得自己和领导没法相处了,提交了辞职申请。
为什么老耿和小刘在上电视节目这件事情上,最终的结果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原因在于在电视台上镜,是一种比较高端、能够带来很大影响的行为,用经济学的观点分析,就是“高附加值”的行为。
附加值:附加价值的简称,是指在产品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即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
对应附加价值的概念,产品附加值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通过企业的内部生产活动等创造的产品附加值和通过市场战略在流通领域创造的商品附加值。
相应的,“高附加值”是指投入产出比较高。例如,一些产品由于其技术含量、文化价值等比一般产品要高出很多,因而市场升值幅度大,获利高。一般来说,“高附加值产品”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概念,它应当是投入少、产出多、功能价值比较合理得当的产品。而且,高附加值产品也不能等同于高科技、高消费、高档次产品,后者只有成为高效益产品时,才能称高附加值产品。
现在是品牌化生存的时代,没有品牌,普通的产品就很难能有高的附加值。例如,在超市买普通的白酒一斤只要十几元,但是品牌的高档白酒,如茅台、五粮液,动辄价格上千元。为什么这些白酒的成本相差并不大,但是价格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主要的原因在于,当茅台、五粮液等成为奢侈品的代名词时,品牌本身就已经超越了白酒本身的功能价值,也就具备了超出本身的附加价值。
同样,在职场中有些行为往往也具有高附加值,即投入产出比很高。例如,去电视台上镜这份工作,就是高附加值的行为。因为付出了时间和精力等成本,得到的回报却不仅仅是薪酬,还有名声等无形资产。小刘正是牢牢抓住这次有高附加值的机会,迎来了领导给他的加薪。
如果把职场看作一场投资,那么这种投资包含学历投资、经验投资和人脉投资等,认真分析投入产出比,就会发现,投资中有的是沉没成本,有的是可回收成本,有的则是具备高附加值的投资。那么,哪些职场投资是高附加值的行为呢?下面来盘点一下。
(1)学历投资
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个人拥有的专业知识是个人最重要的资产之一。现代企业在寻找高级人才时,研究生学历已成为基本条件,其中国外知名学府的学历较为热门。另外,跨领域的学历,尤其是理工背景的MBA是诸多单位当前的最爱。
(2)证书投资
权威的数据统计显示,有职务相关领域证书者,将优先获得面试机会。因为认证制度除了能检测求职者的专业能力外,也可以展现求职者对于该行业的认同与投入程度,为企业后续的用人、育人与留人策略提供更好的基础。可见证书也是提升职场人士专业价值的优良资产,可以给职场人士带来高附加值。
(3)工作经历投资
  一般来说,投资经历往往不需要付出金钱,但需要投入时间与精力。想累积更多更有价值的经历资产,最好的方法就是积极争取那些高难度的所谓“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加以完成,进而打造自己“无所不能”的职场形象。
此外,在积累工作经历时,一定要专注于高附加值的工作。因为工作时间、数量的多少并不一定与工作成果成正比。老板或是上司关心的是你的工作效率及工作品质,工作时间和数量并非重点。因此,聪明的员工,一定想办法找出对达成工作目标及绩效标准有帮助的活动,这样才能获得升职加薪的好机会。
(4)人脉投资
人脉好比是一座金矿,拥有了人脉,就等于拥有了取之不尽的财富。你的人脉资源越丰富,事业的发展也越顺畅。一个人的成功,85%归功于他的人脉关系。有良好人脉关系的人,总是能呼风唤雨、左右逢源。当你的人脉无处不在时,你就已经迈出了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就能获得最大限度发挥才能的机遇。也就是说,你的人脉资源越丰富,你所拥有的能量就会越大。
人脉资源是职场人士成功的不二法门,是一笔无形的资产。有人脉的人总会左右逢源、四通八达,而没有人脉的人,总是如履薄冰、寸步难行。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荣誉、成功之路的门票。
陈先生是一家外企的业务主管,每月收入大约1万元。虽然不能和一些高薪的人士相比,但是对于工作经验只有4年左右的他来说,已经是颇为难得了。在去年的一次大型联谊活动中,他认识了一个资深的“猎头”。本来他对猎头不是特别感兴趣,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和“猎头”聊了聊。从那以后,他们的联系逐渐多了起来。几个月以后,这位资深的猎头推荐陈先生到另外一家外企工作,薪资是每月2万元左右。经过面试之后,陈先生顺利入职,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的收入已然翻倍。
综合来看,学历投资、证书投资、工作经历投资和人脉投资往往会包含高附加值行为,而职场人士一定要专注于这些高附加值的行为,这样才能让你的身价快速增值,迎来升职加薪的机会!
5.职场背后“看不见的手”——价格理论
最近几个月以来,李先生在工作上的表现有些飘忽不定,心不在焉。周围的朋友和他聊天时,他有时会透漏一些信息:“现在的工作就如同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啊!”原来李先生所在的单位近期进行了改制,原本是大型国有企业,结果被一家民企收购,变为国企和民企合资的企业了。这样一来,由于民营股东不停追求效益,之前的高福利、奖金等都被取消了,因此,单位中很多员工都开始跳槽。
李先生也尝试着在各种大型的招聘网站上投递自己的个人简历,在工作之余也去各种各样的单位面试。作为原来单位的部门主管,他的薪资是每月8000元左右,他的期望值是寻找一个每月1~1.2万元的工作,职位最好能够再升一级,达到部门经理的级别。
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他参加了不下10个单位的面试。有几家小的民营企业提供的职位是部门经理,但薪资只有6000元左右,他果断拒绝了。还有几家提供的职位不变,待遇也是8000元,他犹豫了一段时间,最终也选择了放弃。最后他重点关注了两家,这两家都是规模不小的企业,一家给的待遇是每月1.1万元,但职位也是部门主管;另外一家开出的薪资是每月1万元,但职位是部门经理,每月不用记考勤、可以报销等。经过慎重权衡取舍之后,他最终选择了最后一家,每月1万元,但是职位是部门经理,因为他认为这样他的利益达到了最大化。
从李先生跳槽、更换工作的事件中可以看出,李先生根本不关心企业的竞争情况、在行业中的排名等,他只关心他自己的薪资待遇、福利水平等。他最想了解的是,哪家单位给他提供的职位会给他带来利益最大化,当然,用人单位通过聘用李先生,也取得了一定的收益,不然他们也不会设置这个职位。
是什么样的力量推动李先生最终选择了满意度最高的企业呢?这背后就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即价格理论在操作,使他做出了理性的决策。
价格理论是在长期价格实践中逐渐孕育出的理论,目前已经形成和发展为系统的价格理论体系。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古代价格理论的萌芽和形成、欧洲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马克思主义价格理论这3个大的阶段。现在,价格理论仍在不断发展。
“看不见的手”,最早是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来的。这一命题的含义是: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在力图追求个人满足,一般说来,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但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社会利益,并且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的效果更大。这只看不见的手实际上就是人们自觉地按照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自发调节着自己的行为,并实现消费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
对于社会来说,劳动分工的依据是绝对优势[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A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B国家在这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则A国该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两国按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生产分工并参与贸易,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种贸易利益来自专业化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绝对优势就是自己与其他人相比,能力比别人强,效率比别人高。这个命题告诉我们,市场价格是衡量生产者绝对优势的一个指标,而且随着价格变动,生产者的优势也在变动,有时增强,有时减弱,有时也会从优势变为劣势。生产者就会根据市场价格来改变自己的生产结构和生产要素的流向与变动。也就是说,生产要素会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改变流向,这就是要素的重新配置。生产要素怎么流动,完全受制于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市场价格机制。亚当·斯密就把这种价格理论称为“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之所以提出了这一命题,主要的依据是认为人们都有“利己心”。正是“利己心”驱使着人们去获得最大利益,每个人都得到了利益,那么整个社会也就得到了利益,因为财富是所有国民对必需品[必需品:在经济学概念中,被认为是缺乏弹性的需求,受价格变动影响较小。奢侈品的概念正好相反。和奢侈品的消费。这就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实质。
在生活中,这种“看不见的手”,即价格理论无时不刻起着各种调节作用。例如,一位农村的老太太去菜市场买菜。这一天,她打算买一斤猪肉,因为她想晚上包猪肉馅的饺子。老太太走进市场,来到了一位卖猪肉的小贩面前,问道:“猪肉多少钱一斤?”小贩回答道:“15元。”老太太什么也没说,继续向前走。每经过一位卖猪肉的小贩,她都要询问一下猪肉的价格。最终,她在其中一位小贩那里以每斤13元的价格买了一斤猪肉。
在这个故事中,老太太关心的并不是市场的竞争情况,她关心的只是买猪肉的成本价格,怎样以最低的价格买到质量差不多的一斤猪肉。但正是市场中每个人出于利己的心理来寻求利益最大化,使得整个菜市场的利益也得到了最大化。
在职场中也是一样,也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整个职场的运转,这只“看不见的手”同样也是价格理论。明白了价格理论就很容易理解职场中的一些普遍现象:为什么有些人热衷于跳槽,根本原因是他们认为自己的市场价格和付出的劳动不匹配,或者说是想涨工资;为什么有些企业对于实习生、兼职人员感兴趣,是因为他们觉得实习生、兼职人员工资低,属于“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为什么老板同意给你涨工资,原因在于他觉得你的身价确实符合涨工资之后的价格等。这些现象无一能摆脱价格理论的操纵。
那么,对于职场人士来说,价格理论有何指导意义呢?当然,价格理论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因为它告诉我们如果想在职场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就必须快速提高自己的身价。只有身价提高了,用人单位才愿意支付高的薪水和高的福利,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满意度。
究竟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身价呢?一般来说,提高身价的途径有多种,不论哪一种,都需要努力和付出,以形成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身价可从3个层面努力:一是了解自己的喜好,二是了解行业和市场,三是了解自身的竞争力。找出真正喜欢做的事,努力使自己在这个行业做出成绩,其他的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此外,提高身价还有其他途径。
(1)利用职业兴趣,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培养自己成为专业领域里的专家。
(2)进入快速成长或高回报的行业,从而带动身价提升。
(3)选择高绩效的企业,可以帮助自己身价大涨。
(4)增强国际化的专业技能,扩大知识范围,努力成为企业不可替代的人。
(5)寻找“含金量”高的职业或职位,争取不断深造,如考取证书、学历等。
总之,在职场这个大的“人才市场”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即价格理论在背后操纵着,使得职场顺利、有序地运转。在职场中,每个人都有“利己心”,因为每个人都想得到利益最大化,但正是在每个人追求利益的过程中,整个职场也得到了最大的利益。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身价,这样才能获取最高的满意度。切记,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从现在开始努力,那么多年后你的身价将不可限量!
二、测算职场中你的幸福感指数
  在追求高生活质量、高消费的今天,“幸福感指数”已经成了社会上一个时髦的话题。我们经常说的“幸福”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而“幸福感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你在职场中的“幸福感指数”究竟是多少?下面来测试一下吧!
1.你的职场幸福感指数是多少
如今,“幸福感指数”已经成为生活、职场中被人们越来越多讨论的话题。例如,人的一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工作,但是权威部门的调查发现,只有81%的被调查者幸福地工作着。
经过调查发现,在职场中认为“很幸福”的人占了23.64%,认为“比较幸福”的占了58.18%,这两者相加起来大约有81%;而其余认为“一般”、“不太幸福”、“很不幸福”的人则占了19%。
(Well—BHappiness):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那么,究竟什么是幸福感指数呢?我们首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讨论这个话题。
几十年之前,美国的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提出了一个幸福方程式:效用/欲望=幸福感指数。
在这个公式中,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它分为5种层次,从下至上分别是:(1)人的基本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而效用则是从消费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是对欲望的满足。
判断一个人幸福与否,可以从公式中得到答案:以1为分水岭,得数比1小就证明不幸福,得数等于1或者比1大就证明是幸福的。
简单来说,如果我们的欲望指数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来的幸福感指数就小于1,那就说明生活状态不好,我们感觉不幸福。而不幸福的严重程度也是用数字来衡量的,数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欲望高,得出的数值就比1大,那就证明你是个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数也是如此来判断的,数字越大就证明越幸福。
需要注意的是,效用是一种内心感觉,它的有无与大小完全是一种主观感受。而欲望是求得满足的愿望,它是由一个人的观念决定,每个人的欲望因观念的不同,所期望的层次也不同。因而同处一种环境中,幸福与不幸福因人而异。因此,这个方程式得出来的结果也是因人而异的。也就是说,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不是客观的分析。
在职场中也是如此,你的效用和欲望直接决定了你的幸福感指数。你想知道你在职场中的幸福感指数是多少吗?那么来做一下测试吧!
给自己一个月的时间,总结自己对下列问题的应对情况。一个月过后,再根据自己的选择结果来评定自己的职场幸福感指数。
(1)觉得手上工作太多,无法应付。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2)觉得时间不够用,因此要分秒必争。例如,中午吃饭的速度会很快。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3)觉得没有时间进行消遣,终日记挂着工作。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4)遇到挫败时很容易发脾气。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5)担心别人对自己工作表现的评价。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6)觉得上司和家人都不欣赏自己。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7)担心自己的经济状况。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8)有头痛/胃痛/背痛的毛病,难以治愈。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9)需要借烟酒、药物、零食等抑制不安的情绪。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10)需要借助安眠药入睡。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11)与家人/朋友/同事的相处会令你发脾气。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12)与人倾谈时,打断对方的话题。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13)上床后觉得思潮起伏,有很多事情牵挂,难以入睡。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14)工作太多,不能把每件事做到尽善尽美。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15)空闲时轻松一下也会觉得内疚。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16)做事急躁、任性,而事后感到内疚。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17)觉得自己应该享乐。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18)经常有想跳槽或辞职的冲动。
A.从未发生,B.偶尔发生,C.经常发生
计分方法:选A,从未发生,记0分;选B,偶尔发生,记1分;选C,经常发生,记2分。
0~10分:精神压力程度低,但可能显示生活缺乏刺激,比较简单沉闷,个人做事的积极性不高。
11~15分:精神压力程度中等,虽然某些时候感到压力较大,但仍可应付。
16分或16分以上:精神压力偏高,应反省一下,找出解决办法。
做完以上题目,测试得到的结果或许是你这个月的精神状态,或许就是你一直以来的精神状态。现在你就可以通过测试,来检查你的幸福感指数了,测试一下你在职场中是快乐的,还是不快乐的。
2.“实用招数”——提高你的职场幸福感指数
李女士刚入职广告公司的时候,对她即将从事的工作充满期待。那时她感觉这份工作很有新鲜感,会接触许多不同的人和事。但是,在这家公司工作几年下来,李女士却发觉自己变成了“工作机器”,对所有的人和事,程序几乎都是一样的:每天的工作内容无非是开会,写方案,再开会,与客户交流……周而复始。
近半年来,李女士感到工作非常枯燥,下班回到家后也是闷闷不乐。家人问起她心情烦躁的原因,认为工作没有新鲜感的她抱怨说:“这与流水线上的工作并无不同,就像给瓶子贴上标签一样,不同的只是,我给每一个瓶子贴上了不同颜色的标签。”
父亲在一旁劝说道:“你不妨在工作中寻找一些新鲜的内容,为自己增加一些乐趣。毕竟现在正是经济萧条的时候,好的工作非常难找,你就自己苦中作乐吧!”李女士一听也对,既然改变不了自己的工作环境,不如改变自己。第二天,她到了办公室,先把自己的办公桌清理了一下,然后又在网上购买了几本自己很早就想看的书,打算改善自己的心情。没想到日子不再枯燥乏味了,她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不久前还得到了领导的表扬和一笔小小的奖金。
在现实职场中,像李女士这样的人不在少数。有的人因为对工作兴趣并不大,只是为了养家糊口才从事某项职业的;而有的则是因为工作内容千篇一律,导致兴趣越来越薄,用经济学的理论来分析,就是工作给他带来的边际效用(在一定时间内为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新增效用)递减。
但是,作为理性的经济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工作中能够动力十足,而对工作热情饱满的背后要有幸福感来支撑。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职场人士才会容易具有幸福感呢?
通过权威的采访和调查,我们发现那些在工作中产生幸福感的人,都是对工作具有很大的热情,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且愿意投身于这样的工作中的人。正是因为具备这种动力,他们做多少工作都不会厌烦,因此,他们做起工作来才会充满激情和信心!对于他们来说,工作常常不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而是升华到了一定的“事业”高度。
当然,职场中的幸福感指数还与人脉关系、企业环境等相关,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在于职场中的自身调节。例如,有时,你觉得自己的工作很轻松,每天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日子过得很快,而你也没有获得满足感。事实上,充足的工作也能让自己的心情快乐并幸福起来。
幸福感指数: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而幸福感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幸福感指数”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
如果你在职场中幸福感指数确实不高,那么下面3招会帮你提高幸福感指数。
(1)提高对休闲娱乐的重视
良好的工作习惯并不仅仅指工作习惯。在处理工作任务的同时,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也需要好好“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每隔一个小时就站起来放松休息一下,我们的能量会得到恢复,思维会更加清晰,身体机能也会更好地进行运转。采用稳定的工作步伐去完成任务,同样对你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心情很有帮助,并且对提高工作效率大有帮助。
(2)让桌面永远保持清洁
这件事可以说是最容易做到的,但又是最难坚持的。桌面上杂乱的文件、记事本,电脑上厚厚的尘土,乱丢的签字笔,这一切让人看上去都毫无头绪,负面情绪因此逐步累积,便勾起了人们的惰性。
办公室里总有一些人把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桌面上永远一尘不染,连鼠标都闪闪发亮。这些人往往是办公室的精英。他们的高明之处在于:坐在如此整洁舒适的“小天地”里,一种对工作的依恋之情便会油然而生,这种干净、清洁的环境可激发工作状态。
(3)永远“现在进行时”
有时候,对你来说,完成一件一小时之内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可能不如望向窗外发呆一小时来得有趣。可能你会这样想:这件事情今天必须做吗?明天再说吧。
这个时候,绝不要给自己任何理由,说服自己把工作安排到下一个小时。永远以“现在”这两个字来思考问题,把“明天”、“后天”、“下星期”彻底抛在脑后,做个“现在就要开始工作”的人。工作在“此时此刻”,这样才能保持战斗欲望的行动力。
成功,就是达到自己设定的短期目标,在实现终极目标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你的参照物只有自己,与他人无关。即使只进步一点点,其中也包含着无数辛劳汗水,同样弥足珍贵。为实现自身目标而努力,将负面的思想全部丢掉,幸福感指数就能提高!
希望以上3招可以帮助你提高幸福感指数,帮你在职场中成为很幸福的人!
  你是否为不能得到一份心仪的工作苦恼过?是否为失业的恐惧而辗转反侧、彻夜难眠过?相信职场中的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本篇将为你解除找工作、担忧失业等常见的烦恼。从职业生涯设计到面试,从提高核心竞争力到“被猎”,这一系列的过程在本篇中都会用经济学的原理去阐述,帮你实现从找工作到“工作找你”的角色转换。此外,本篇还解释了失业的根本原因,教你永不失业的秘诀,实现在职场中的利益最大化。
三、经济学帮你“卖个好价钱”
每个人都希望在职场中拥有一个较高的身价,这样才能证明自己在职场中的价值,以及被人认可的程度。但是,要想做到这一点也是需要技巧的,这个技巧就是要符合经济学中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无论是职业生涯规划,还是跳槽面试的首因效应[首因效应: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无一不体现了这种经济学原理。本章不仅解释了这些行为背后的经济学理论,还解释了为何富者更富、穷者更穷及你的身价的计算方法等,相信对你会大有裨益。
1.职业生涯设计的经济学法则
1984年,在日本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在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在其次。他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在意大利米兰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山田本一又获得了冠军。有记者问他:“上次在你的祖国比赛,你获得了世界冠军,这一次远征米兰,又压倒所有的对手取得第一名,你能谈一谈经验吗?”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记者的仍是上次那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道时没再挖苦他,只是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团终于被解开了,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这么说:“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以后轻松地跑完了。”
在上面的故事中,我们看到山田本一把马拉松全程的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目标,最终实现了夺冠。
在生活中,很多人做事会半途而废,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距离成功太遥远。他们不是因失败而放弃,而是因心中无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乃至倦怠而失败。如果我们懂得分解自己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也许成功就在眼前。
事实上,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并能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和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人们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同样,如果把每个人的职业生涯比作一场马拉松,也需要做好规划、设计,这样才能顺利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目标以及对一项职业和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
职业生涯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经历,它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职业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连续性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一生中职业、职位的变迁及工作、理想的实现过程。
那么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要遵守什么样的经济学法则呢?下面来分别探讨一下。
(1)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方向
从事一项你所喜欢的工作本身就能给你一种满足感,你的职业生涯也会从此变得妙趣横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成功之母。经过权威的调查后发现,兴趣与成功的几率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因此,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一定要考虑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职业。
是职业规划时的定位分析,我们在做职业规划时必须要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等做全方位的定位分析,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是重中之重。
(2)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
任何职业都要求从业者掌握一定的技能,具备一定的能力条件,而一个人一生中不可能将所有技能全部掌握。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或许你已经掌握了多种技能,但所有技能中,总有你最擅长的那一项。有些人善于与人打交道,有些人则更适于做研发。因此,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一定要选择有利于发挥自己优势的职业,即择己所长。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比较优势”原理。
举例来说,在美国,每单位投入能生产25千克小麦或8.3米布,而世界其他地区,每单位投入能生产10千克小麦或8米布。显然,美国在小麦上的生产能力超过其他国家,拥有比较优势,而在布的生产成本上与别国相似。那么美国究竟应当生产哪种产品才能获得最大收益呢?从理论上来说,美国在小麦的生产方面优势更大,美国应当将资源用于生产小麦,从他国进口布匹。美国与他国通过小麦与布的交换满足其自身需要,这样,社会总产品最大,各国之间通过选择生产相对生产能力较强的产品,都获得了最大收益。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同样,比较优势原理也适用于职业生涯设计。当你的长处较多时,不妨观察一下周围人群,研究一下别人的短处,如果你的长处也正是别人的长处,不妨放弃这个选择。你应尽量寻找一个你占有优势,而别人却感到棘手的职业,这种选择往往让你快速升职加薪。因为在这一领域内,很少有人能和你竞争,那么,你就会成为不可替代的人。
(3)符合社会的需求
众所周知,社会的需求在不断地变化着,旧的需求不断消失,新的需求不断产生,而新的职业也应运而生。因此,在设计我们的职业生涯时,一定要分析社会需求。最重要的是,目光要长远,能够准确预测未来行业或者职业发展方向,再做出选择。不仅仅是有社会需求,并且这个需求最好长久。
当然,选择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就需要对经济形势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如经济周期、通货膨胀以及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等,这些都需要学习,才能预测未来经济走势和热门的行业。
(4)个人利益最大化
职业对我们来说,仍然是一种谋生手段,是谋取人生幸福的途径。通过职业劳动,在谋取个人福利的同时,也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创造了社会财富。但我们选择职业的动机却都很简单,就是要使个人生活的幸福感得到满足。谁都期望职业生涯能带给自己幸福,因此利益倾向支配着我们的职业选择。
在我们择业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预期收益,这种预期收益要实现最大化的幸福,也就是使我们的利益最大化。通过在职业领域内的奋斗,社会将赐给我们由收入、地位、自我实现等结合而成并贴上幸福标签的“劳动果实”。
因此,聪明的职场人士大都会以利益最大化原则权衡利弊,从一个社会人的角度出发,在一个由收入、地位等变量组成的“函数”中找到一个最大值。
以上4种法则就是我们在选择职业生涯规划中应该遵守的经济学法则。根据不同的情况,我们可以制定一个整体生涯规划,作为一个纲领性长期规划;或者制定一个3~5年的生涯规划,作为一个发展的中期规划;或者制定一个1年的生涯规划,作为一个可操作性强,变化较小的短期规划。
可以说,有了职业生涯的规划,就有了在职场中奋斗的方向和动力。但是,职业生涯规划一定要遵守上面4条经济学原则,这样才会使你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最大的满足感。
2.你的职场价值究竟有多少
今年35岁的韩先生在澳大利亚某药业公司工作,他在这家外企工作已经有6年多了,可以说对公司所有的流程、规章制度都已熟悉了。可是,有一段时间,他经常感到非常郁闷。
有一次,妻子问他为什么发愁,他这样回答道:“钱嘛,的确不少,至少比市民平均工资高出好几倍。不过,我现在已经35岁了,在公司里已经不出色了。新进的年轻人都是研究生毕业,他们学历高、干劲足,公司把他们看作有潜力的培养对象。相信不出几年,他们就能赶上我,估计我没多长时间就会被公司淘汰了。”
望着头顶的玻璃天花板,韩先生越来越忧郁。谁都没想到的是,半年后他的身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为了一家民营企业的副总经理,薪水翻了三番,手下员工多达百人。
为什么韩先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原因在于,在外企长期的工作经历是韩先生跳槽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外企工作过的人,往往眼光更开阔,更容易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外企的工作氛围、规范化的管理和培训机制,也能给人的综合能力带来质的提升。在某种程度上说,外企是中国当代管理的“黄埔军校”,其独具特色的培训方式和企业文化,塑造、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管理人才。正是出于这一点,韩先生受到了民营企业的追捧,薪资、待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从韩先生的故事中可以看出,韩先生的价值在外企中和在民企中是不同的,主要的原因是外企具备品牌影响力,而韩先生在外企的努力也得到了民企的承认和重视。
那么,什么是职场中的价值呢?在经济学中,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是构成商品的因素之一,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那么,职场中的价值则是指你在职场中值多少钱,也可以引申指一个人的身份或在社会中的地位。
价值(Value):人类对于自我发展的本质发现、创造与创新的要素本体,包括任意的物质形态。
高薪、高职位,是职场中每个人的梦想,但究竟能挣多少钱,得由你的职场价值决定。一个人的职场价值不仅指薪资、奖金、福利等显性报酬,还包括职场口碑、参与过的项目,所在行业或企业的美誉度、知名度等隐性因素。你的职场价值究竟有多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态势,当然,最关键的要看个人的努力和积累。
在职场中,有着各种各样关于职场价值的事例。例如,有的人起点并不高,既非名校毕业也没有学过很热门的专业。但是,他们拥有正确的职场发展规划。几年后,他们的职场价值就超过了当初起点比他们高的人。
某大型公司的财务总监汪女士,她是专科毕业。她虽然学历不高,但是在十几年的财务生涯中,她的职位从出纳、会计、财务经理到财务总监,每个脚步走得都是非常扎实。而不少和她同龄的本科生、研究生也没有做到这样的成绩。正是由于她努力工作,付出了辛苦的劳动,最终获得了和市场价值匹配的薪酬。
相反,有一些高学历的职场人士价值并不是很大。有的人进了国企、政府机关后就一直消磨时光,没有得到发展,转行的成本也越来越大,这些人在职场中就很难有所作为。
当然,作为职场中理性的经济人,每个人都渴望提高自己的职场价值,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呢?我们在此总结了以下3种方法,读者们不妨试一试。
(1)通过跳槽提升职场价值
一般来说,跳槽是提高职场价值的最通行的做法。据相关调查显示,接近85%的职场人士认为通过跳槽可以实现自我提升,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跳槽的过程中,只要精心包装过去的工作成绩,充分展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么,提高自己的职场价值并非难事。不过,跳槽增值的基础是跳对方向。跳槽者要在充分了解职位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自身实力,如果发现自己和岗位的要求不太相符,就要当机立断,选择放弃。就个人发展而言,还是应该稳扎稳打、厚积薄发,等个人能力真正达到一定层次后,再寻找升值的机会。可以说,跳槽是一把打开提升职场价值大门的钥匙,但不是万能钥匙。
(2)通过晋升提高职场价值
职场价值有多高,不一定非要拿到市场上去衡量。如果方法得当、职业定位清晰,不需要太大变动也可以实现更高的职场价值。也就是说,在公司内部寻求晋升,提高公司对你的价值预期,也会令你的职场价值大幅增加。
利用内部晋升达到升值的目的,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其基础是才华出众、综合能力强,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想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职业定位;然后构建一个身价坐标图,分别制订出短期、中期、长期发展计划,从知识、技能、人际关系等方面提升自己。总之,你在职场中的本领越高,就越值钱,这是跑赢其他人的前提。
(3)利用证书来镀金
考证恐怕是当今职场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因此,证书不仅是进入职场的敲门砖,也是提高职场价值的另一捷径。用权威、知名度高的证书为自己镀金,是时下很多求职者偏爱的方式。而企业对求职者能力的判断,很大一部分也是以证书为依据的。
王先生是国内一所知名大学的会计学硕士,过去8年里一直从事财务工作,虽然已是部门主管,但工作表现一直平平。看到昔日的同学已经是某外企的财务总监,王先生心里既羡慕又伤感。同时,部门里的新人也给了他很大的威胁和压力。王先生很苦恼:自己好歹是会计学硕士、资深员工,对公司的财务流程也非常熟悉,可到而立之年,仍然只是部门主管,薪资待遇也不见涨,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事例中,王先生是会计学硕士,应该在专业领域里有所建树,这样职场价值才能跟着提升。但是,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财务是注重经验和证书的职业,如果没有一两张权威证书,就很难出人头地。事实表明,同等条件的两个人,招聘单位一定青睐拥有专业资格证书或者其证书含金量更高的人选。
在职场中,你的价值究竟有多少呢?通过阅读本节内容,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职场价值并不高,不妨采用以上3种方法,来快速提高你的职场价值!
3.跳槽面试时的首因效应
由于申请加薪没有被领导批准,最近刘先生心里非常不快,打算换一份工作。他在网上投递简历之后,有几家单位打来了笔试和面试的电话。其中有一家大型的国有企业是刘先生最心仪的,他心里暗想一定要争取到这个职位。
  事情进展得比较顺利,刘先生先参加了这家单位的笔试,在笔试中他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周以后,用人单位打来电话,通知他参加面试。在面试的过程中,招聘经理说道:“请你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刘先生一看时机到了,一定要好好表现,于是侃侃而言:“我在大学时成绩优异,多次在演讲比赛中得奖。我有着丰富的实习经历,有一家大公司曾想和我签约,但我觉得在该公司升迁缓慢,不利于我的个人发展……”自信满满的刘先生在面试时,充分展现自己的口才,希望可以捞足“印象分”。
招聘经理眉头一皱,继续问道:“请你告诉我一次失败的经历。”刘先生略微思考之后,回答道:“我想不起我曾经失败过。”招聘经理又问:“那你有何优缺点?”“我可以胜任一切工作。”刘先生信心十足地回答道。
最终,外形、能力出众的刘先生被招聘经理拒之门外。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的原因在于,他并没有给招聘经理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更重要的是,刘先生的高谈阔论,可能使招聘经理对他的印象非常糟糕。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你永远没有第二次机会树立第一印象。”在面试或者聚会时,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场经济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