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外贸直播行业下滑滑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形势应对外贸变化?
外贸大环境不好,谁都知道,可是不了解深层次的原因及趋势,你是不会采取任何行动应对的。我最近在沉下心来反思和学习,每天坚持至少30个俯卧撑,调整工作生活和学习习惯,听了吴晓波主题为《关于中国改革史上的2012年》分析,也听了袁岳关于《传统服务业创新模式》的分享,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跟外贸有关的观点。
&&&&&&1998年国家取消外贸进出口管制权,让民营企业参与外贸,使得外贸开始突飞猛进的成长,2001年中国加入WTO,民营企业做外贸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赚钱机遇,从年算是外贸的黄金十年,中国价廉物美的产品极大的满足着全球市场的需求,同时也使得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外贸|投资|消费”中外贸是最给力的,只是在中国同行业间,低价一直是竞争中最主要也是唯一有力的手段,真正利润的大头还是因为低价竞争给老外赚去了。
从2008年开始爆发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影响到出口企业层面有个时间的滞后性,用工成本上升,中国再也不是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国家,而靠人力发展起来的低成本高利润的外贸行业也受到了来自于东南亚地区更低人力成本地区的威胁,中小民营企业大面积倒闭潮正在发生中。
分析一下现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已经彻底熄火,产业经济层面危机后遗症总爆发,股市受实体经济拖累回暖乏力,银行陷入“放贷难、回贷难”的两难处境,2012年是历史上大学毕业生(680万)的最大就业压力,一面是企业招聘不到有实干能力的人,一面是大学生就业不想找起点低的工种。
外贸: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包括外贸企业,解决着全国98%的就业问题,可是在政策上能落到实处享受到支持非常有限还是要靠自己,内部营销管理上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从外贸广告的选择,到人员招募和培养,有着非常多的问题,当外贸还是有利可图时,很多人都为了赚钱而不断扩张发展掩盖了问题的严重影响,可是一旦海水退去,就出现了企业主只能裸奔的现状。
投资:中央授权地方,地方政府以土地置换现金,70%的收入来自于土地出让金,解放房地产,大力期望通过投资来拉动经济,政府债务已超10万亿,楼市车市发展放缓,但是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不减,大量城市基础建设有过度的倾向,你看看高速公路就明白了。
消费:最近三年人民币的消费能力贬值20%,90%千万资产以上的老板开始移民、歇业和缩小产业规模,老百姓手里的钱不值钱,而3.5亿农民工拥入城市也会给城市造成更大的负担,没有享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民营企业要是再裁员,会出现大批无业游民,成为社会主要的不安因素。
2012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四个基本判断:
1.政强民弱:政府性投资仍可能是GDP增长的主力,靠政府做生意的不会差,垄断的生意不会差。
2.西高东低:内陆省份的投资增长远高于东南沿海,很多投资都过度投资在基础建设上,不创造什么直接的效益回报。
3.楼瘟股妖:资本市场成为恢复投资信心和消化货币泡沫的主领域,看题材赚钱不可能有什么大行情。
4.实弱金强:企业减税失去最佳窗口时间,金融创新催热投资市场,地方区域会搞很多金融创新,未来相当长时间里,金融服务行业是中国最好的行业。
虽然大环境有很多不利因素,中国每年约有100万家民营企业破产倒闭,但是伴随着社会价值观都一切向钱看,在没有游戏规则和底线的市场中,没有公平规则创造的竞争依然推动着优胜劣汰,未来投资于自己、进行企业投资及创业仍然是增强获利能力的最佳选择。今年年底淘宝营业额会超过Ebay和Amazon的总和,淘宝上有260万小店主,1.8万家风险投资公司是各位创业者的助力集团,外贸个体Soho会更加多,都会用最低价格去吸引买家,这里面80后90后是天生全球化的一代,成为创业和消费主力,特点是肯花钱,全球化、意识形态包袱小、依托互联网
&&&&&这给很多老外贸带来更多的挑战,我们了解这些情况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用更多积极的手段来应对变化,传统企业如果不建立营销系统,依托于现有资源的再利用和深度数据挖掘,借力于网络营销公司品牌和产品并有效管理内部信息,用线上更多的带动线下
传统生意的成交,将直接面临着从外贸行业退出的窘境。
当然网络只是工具,核心还是在于产品的海外市场需求和价值,而非价格,所以依然在外贸行业打拼的企业要更多关注有利润空间和市场需求增长的产品,企业要从小出发不追求大,民营企业的未来模型是: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推广+内部信息化管理)+专业公司+小制造。
&&&&尼采说过:那些没有消灭我们的东西,将使我们变得更强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今日热点】如何看待目前的外贸形势
热情 专业理性
长江产经 产经智库 原创之库
如何看待目前的外贸形势
本周,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教授邀请南京大学马野青教授组织群内专家、学者们,针对“如何看待目前的外贸形势”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我们精选了大家发言中的主要观点发布于这一期推文中,如果你有什么有趣的观点或是希望对文中作者的观点进行补充、评价,都可以在下方给我们留言哦。
马野青(南京大学):
我对目前外贸形势的总体看法是:这几年外贸出口的下降主要是受金融危机以后的国际需求萎缩、贸易保护主义加强、逆全球化与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我国劳动力及生产综合成本上升、国际投资转移、低端产能过剩、脱实向虚对制造业的冲击、国内不合理的分配政策与社会保障体系的缺失抑制了需求的牵引作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我国外贸发展也面临一系列有利的因素或机遇:作为主要贸易伙伴的美国经济稳健复苏、欧盟也逐步摆脱衰退,特朗普的贸易政策也只是更强调双边的公平贸易,并非一味反对自由贸易;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逐步为国际所接受,实行国际产能合作,基于内需、构建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逐步成为现实;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逐步普及,技能劳动力、研发人员的新的比较优势逐步形成,人口红利的结构逐步转换;我国收入水平总体提高、需求结构升级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产业结构及出口结构提升和未来外贸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基础,近年来我国出口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提高概得益于此;庞大的国内需求对国外先进要素的吸引力增强,有利于国内研发创新、摆脱比较优势陷阱、培育充当国际价值链链主的知识资产优势;改革深化释放的制度红利如自贸区建设、外资准入门槛降低等使得国内高端制造业、先进服务业对外资的吸引力增强;国家鼓励实体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措施有助于重振制造业信心、重建外贸发展的基础;特朗普贸易政策的转向给我们提供了参与国际治理的机遇。
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的上升,有些产业、环节向邻近低成本国家、向目标市场国家转移是不可避免的,但另一方面也倒逼传统外贸行业的产业升级、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这方面我可以介绍个我的98届本科生的例子。他所在的江苏汇鸿畜产嘉画文体公司主要从事画材(画框、画布、画笔、颜料等)的出口,进入门槛低,竞争激烈。但经过多年打拼,公司稳步发展,目前出口量居国内前三,今年6月份还创造了单月出口订单500万美元的纪录。其经验是:(1)与国外品牌商合资合作,借助国外品牌、渠道进入品牌商所在国市场,同时积极自主开拓国际国内市场,多举齐下;(2)颜料的自主研发;(3)运用电子商务,线上、线下并举,建立现代化的仓储、物流管理系统;(4)高工资吸引优质人才;(5)在安徽临近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工厂,实业基础能够很大程度上消化成本的上升。目前可以说公司已在传统行业依靠规模优势、品牌优势赢得了竞争优势,公司处于良性循环状态,成为江苏汇鸿集团的明星公司。
孙建波(中阅资本总经理):
我从人民币汇率的角度,谈谈我对外贸和中国经济质量的观察。3月初在香港拜访投资机构时候,我指出,人民币汇率已经没有多少贬值空间。(1)一个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过渡的历史时期,伴随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本币出现阶段性贬值。但只要未来仍然是出口大国,本币就不会无限制贬值。(2)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不少过去的制造业城市,如东莞、苏州,出现的并非制造业空心化,而是产业结构的升级。随着本国制造业的不断升级,本币有望升值。(3)中国进入高铁时代,高铁运输的是人力资本和消费力,更是高端生产要素和消费需求。高铁将塑造中国全新的以都市圈为特征的产业分工和区域经济格局:从生产端看,科技和人力资源在都市圈内部200公里半径内高效率运转,也在各大都市圈之间形成高效率协作;从消费端看,都市圈内的消费将形成高水平的消费形式。换句话说,生产端的专业科技服务和商业服务,消费端的高水平消费,将驱动中国具备平等参与当前国际竞争的能力,而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代工制造大国。
综合以上观点,我认为,人民币汇率进入稳定阶段,如果未来中国建筑业出现大滑坡,人民币汇率有可能短期跌破7,乃至到7.2。但从中国的都市圈经济格局和产业发展来看,人民币已经告别了过去年长达3年的贬值期,进入筑底阶段。等待建筑业危机释放之后,人民币将进入长期升值通道。
金心异(深圳独立学者):
我个人认为,未来2~3年内影响中国外贸的最大变数仍然是人民币的必然贬值问题。我对人民币的币值稳定性相当不乐观,预期2~3年内可能会到8.3甚至更低。主要依据是国内的人民币增发,是遏制不住的结果,通货膨胀几乎是必然的;另外只要外汇管制松动,会有更多现在的人民币资产持有者(权贵阶层、民营资本及中产阶级、外资出逃)抛售人民币资产等等。
人民币贬值对出口既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单纯的人民币对外贬值有利出口,但是还有人民币对内贬值的影响,其实是双贬值;何况还有许多原材料需要进口。
孙 军(淮海工学院):
中国对外竞争力的源泉是制造业,在各种生产要素价格大幅度上升,房价快速飙升的背景下,制造业的生存压力很大,对外竞争力要想提升有压力。
建议如下:(1)努力提升制造业生产率水平,驱动制造业升级,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冲掉外汇贬值趋势,降低房价控不住的风险;(2)在制造业不能快速升级的背景下,有必要实施一定程度的外汇管制,逐步缓解资金流出、房价下行压力、增强制造业竞争力;(3)放开现代服务业,让包括民间资本的各类资本进入,提升我国实体经济利润空间,缓解资金流出压力,这也能反过来提升我国服务业对外竞争力,降低服务业进口。
宋凌炎(江苏精诚&精缦毛毯):
我以纺织行业谈谈看法。2017年虽然进出口额有微增长,但形势并不是太乐观。首先,国内大批实力企业生产转移东南亚国家,欧美国家对我们国家的贸易壁垒对国内出口企业的冲击非常大。第二个方面,国际上骗子越来越多,加上我们国内企业对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够,自主品牌不多,代工占很大比例。很多贸易的标准也是他国说了算,打起官司赢的可能性不大,吃了哑巴亏。更有一些国际不需要提单原件即可提货,造成贸易的风险性太大;还有一些国家的银行信用体系不好。第三个方面,人民币汇率的不稳定,加之国内原材料价格的不确定因素,本来就微薄利润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白干甚至亏损。第四方面,美国是中国对外贸易大国,川普执政的骨子里有美国商人的风格,讲究贸易绝对公平,将会出台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榨干中国出口企业利润。
建议:(1)国家有关部门多了解并对比东南亚国家与我们国家国际上的贸易差,通过政策制度平衡留守在国内的企业;(2)希望我们国家多参与国际贸易的条例、规则的制定,以对我们出口企业进行保护;(3)尽可能地稳定汇率,打击国内企业垄断原材料操控行为;(4)研究每个国家的贸易规则,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
罗立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在全球化全球价值链时代,汇率贬值一方面会降低出口价格从而提高出口竞争力,但是同时也会提高进口价格从而提高出口价格而降低出口竞争力。如果仍然按照之前中国的“加工贸易占重要地位”的出口模式,即使是全球化时代需要进口原材料,人民币贬值应该仍然是有利于中国整体出口的。因为撇开所有复杂因素,中国的出口更多的是“中国劳动力的虚拟出口”,所以人民币的贬值有利于提高中国劳动力的国际价格竞争力,还是有利于出口的。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在经历动能和优势的转换。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主的出口新优势”,这些几乎全都具备“规模经济效应”和“边际报酬递增”的特点,也都要以“本地市场”为基础。所以,中国对外贸易正在经历从“以传统比较优势为基础”向“以本地市场效应为基础”的阶段转变。
刘建森(徐工集团):
今年上半年工程机械出口向好的原因:(1)一带一路基建投资的需求带动;(2)亚太地区经济温和复苏;(3)高附加值产品,如大型矿山机械出口;(4)卡特彼勒关掉了欧洲和日本工厂,从中国卡特工厂向全球调拨产品,增幅在60%以上;(5)中国产品质量、成本、交货期、服务网络具有提升。
从工程机械与矿山设备来看:(1)矿山开采业的复苏,该领域投资信心在增长,全球1~4月份矿山设备销售增长,矿卡同比增长74%;(2)中国工程机械出口1~5月份增长29%,徐工出口增长94%,下半年增长预计放缓,但全行业增幅在20%以上;(3)国际贸易底部应该是2015年6月~2016年6月这个时间段。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经近10年,我认为应该进入一个缓慢复苏的经济周期;国际贸易也进入复苏阶段,最低点在2016年1月份(BDI指数317点);(4)从区域看,中东乱局与美洲乱象,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对国际贸易有负面影响。但是,受一带一路带动,亚太地区政治经济相对稳定,发展势头良好,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战场。
中国过去依赖进口的核心零部件正在逐步被国产化代替(包括大量外资品牌在中国建厂)。徐工过去轮式起重机的吊臂钢材都是进口瑞典Welldox的,现在100吨以下起重机均采用宝钢的;小吨位挖掘机液压阀采用自制的液压阀,而不再进口日本的,市场反应很好。起重机、挖掘机、装载机油缸均采用自制油缸,而且还出口澳大利亚力拓集团,替代日立大型挖掘机原装油缸。一般的工程机械发动机采用潍柴、上柴、杭发(大型矿山机械除外)。
中国工程机械能在国际市场有一席之地,主要是技术水平和产品可靠性提高、海外销售与服务网络完备、厂商与经销商并肩作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与自主品牌、国内强大的供应链、中国制造能力保证了供货周期。这两天接待阿曼Sinan公司的老板Sinan先生,他对吊车非常内行,自己拥有多种品牌的大型吊车,一辈子都在从事吊装行业。根据他的说法:徐工650吨全地面起重机、650吨履带式起重机已经具备了世界领先水平(而我们的技术人员自己竟然没有意识到)。他指出:如全地面起重机第二节臂回收后,线路出现故障,徐工提供的解决方案,完胜美国马尼托克、德国利勃海尔的方案!徐工履带吊的底盘一体化运输(65吨)优于格鲁夫拆分三块的设计,因为现场拼装太难,第二次转场后再装就更难啦。他认为徐工650吨履带吊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设计。他还指出在塔式副臂全配的工况下,徐工650吨履带吊比竞争对手轻105吨。他在展厅看到我们500吨全地面的伸缩臂油缸的样品,认为比利勃海尔的设计更耐用,卡簧更合理。(由于我们埋头盯着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不可能把所有的竞争对手的车都买来拆解研究,这次阿曼的客户指出来,我们才发现,其实我们已经走的很远啦)。阿曼客人非常激动,中午饭都不吃,坚持技术交流,临走时,对我说:World No.1!Exactly Right!在制造业艰难的时候,一些企业咬紧牙关,寻找出路,探索转型升级之路。我认为,一旦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中国制造业的规模优势一定会进一步彰显,从而带动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有质有量的新层次!
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的能力还是非常强大的,中国制造业强大制造能力和规模优势已经在世界市场竞争中凸显,Capacity of Delivery to Market成为竞争优势。如我最近接待的中东客户,他刚刚接了一个合同,日要吊装,现在要一台650吨履带吊。如果德国利勃海尔,至少要他提交30%预付款,等待2018年6月交车,可是客户需要日进场吊装。前不久签署的183台大型履带吊(最大的1250吨吊车),8个月全部交付,这就是客户需求。而这对于欧美企业来说,绝对办不到的!
国际贸易的优势:成本、质量、服务、交付能力。
王修志(广西师范大学):
(1)外贸转型发展逻辑:“问题+目标”导向的复合逻辑。外贸转型既缘于危机以来严峻形势下的被动转型,也是十八大以来着眼于新常态、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顶层设计。(2)外贸转型发展条件:“硬实力+软实力”。硬实力主要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市场需求的提质升级,以及国内不少产业、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由此从供需两端为外贸转型提供直接动力;软实力主要是指市场微观主体和政府的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转型意识等观念的强化,在开放中求发展日益成为国人共识,并由此形成推动外贸转型的主观动力。(3)外贸转型发展思路:“以内为基,内外联动”。外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为此要构建“国内区域价值链——国家价值链——国际区域价值链——全球价值链”的复合型分工机制,最终形成内外联动的新格局。
周 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经济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变就是面临科技的飞速进步,技术改变了传播模式。文化产业尤其是艺术产业发展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带动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提升产业的收益和竞争力。产业与传播互动发展需要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将“实”的艺术产业链与“虚”的互联网络结合起来。无形的资源平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区域艺术产业的国际影响力,两个路径更好的实现将传统文化传播出去。(1)“互联网+”下重塑和优化艺术产业链。从纵向上看,互联网可以实现艺术产业从内容创作、营销推广到文化消费的产业链上游、中游、下游的结构优化。从横向上看,互联网打破艺术产业壁垒,推动各产业要素的流通和跨界融合,将创意、人才、资本、技术等资源进行充分整合,打造成跨地域、跨领域、协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大平台。(2)艺术市场的全球化营销。艺术市场的全球化,不会导致所谓物理距离减弱的重要性。相反,这里的全球化会导致重视区域文化联系和物理距离的重新评估。全球化营销给艺术提供了许多新的机会,并有可能导致艺术市场的民主化。在传统的画廊模式已经建立和稳定的时代,全球化的艺术市场需要更多的关注艺术价值和艺术的经济价值。经销商、艺术家和收藏家之间密切的社会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全球市场及其关键机构(包括艺术博览会、互联网和拍卖)也要走向密集的社会互动, 形成有效的商业行为。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这也必然要求我国的本土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遵守世界规则,而在国际化大背景中又不能丢失了我国传统文化特色,因此必须处理好艺术传播过程中的全球化营销。
刘志彪(长江产经研究院):
今年以来,中国的外贸形势确实有所好转,各项数据很给力。5月5日闭幕的广交会也见证了外贸回暖:采购商与会19.6万多人,来自213个国家和地区,同比增长5.87%;累计出口成交2063.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
但是从中短期看,对于外贸的持续增长态势并不乐观,压力很大:(1)世界经济并没有进入持续的上升期,外需回升的基础并不稳固;(2)过去的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经济全球化正受到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影响,“贸易保护之剑”高悬于全球贸易头上;(3)中国国内要素成本高企,新一轮产业过程并不顺利,与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亚等新兴经济体,以及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竞争更加激烈。
从中长期看,目前中国出口占国际市场的份额已超13%,进一步提高出口的世界市场份额的空间并不大。比较可行的解决办法是尽快实施基于内需的经济全球化战略,利用中国庞大的内需优势虹吸全球先进生产要素,顺势而为发展创新驱动经济。
另外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是要在努力巩固住这一较高出口水平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在沿线构建以我为主的GVC对稳定中国外贸乃至全球贸易的巨大作用。未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潜在能力和快速增长的可能性,将进一步推动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参与方实现贸易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但是现在这一战略的顺利实施,正面临着中国外汇管理措施趋严的严峻挑战。
总之,个人认为未来中国外贸有3个“变”:(1)外贸发展的基本面会出现根本的改变,由出口导向的全球化转向扩大内需的全球化;(2)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关系会出现基本的变化,由产业间互补性贸易占据优势,转向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差异化竞争并存的态势;(3)对外贸易的主动性、动力机制、区域和方向的结构,也会发生较大的改变,由中国发包的订单进口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沿一带一路倡议的出口会越来越大;以我为主的GVC创造的贸易量占全球贸易的份额也会越来越大。
杜运苏(南京财经大学):
今年出口形势有所好转,但也不容乐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内原材料上游国有企业垄断程度在去产能过程中不断上升,下游出口企业利润受到挤压;(2)很多国家对中国崛起越来越警惕,贸易保护问题不可忽视;(3)这一轮环保整治对很多行业有冲击;(4)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部分企业控制汇率风险能力较弱。
建议:(1)将双边自贸区作为“一带一路”推进的重要举措,双边双赢是深入合作的重要基础;(2)密切关注英国脱欧,寻求机遇;(3)去产能中的有些不合理措施要及时纠正,并为企业境外采购原材料提供便利;(4)稳定汇率。
方 勇(南京大学):
(1)2014年起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占当年全球货物贸易的12%;这一格局由中国制造业供给能力决定,只要全球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不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占世界货物贸易比重12~14%的格局也不会发生重大变化。(2)短期内中国外贸形势主要受OECD国家为主导的国际需求变化的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主要影响成本已到极限的边际企业。(3)从长期看,中国的外贸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节点,正在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出口为主过渡到资本-劳动密集型产品(环节)出口为主,少量企业实现了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制约外贸结构调整的关键因素是国内制造业的供给结构调整。(4)从价值链角度看,我们正在从低端要素供给者和低端环节生产者转变为中段的供给者和生产者,正在挤压发达国家的边际产业,这将使我们和发达国家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和复杂,未来贸易摩擦甚至经济摩擦会更加突出,并以各种意想不到的形式出现。中国外贸结构调整中的曲折和困难也将主要从贸易摩擦和经济摩擦中产生。(5)塑造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是摆脱困境的一个可能出路,但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看,是否具有强大的最终需求以及能否控制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或核心环节,是塑造并治理价值链的重点。
因此,中国需要在扩大内需上下功夫,提升最终需求的规模和质量,以进口带动制造业走出去,以进口带动一带一路国家在价值链上依附中国的最终需求。
战岐林(山东工商学院):
一、在2008年之前,中国外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这不是常态。(1)外贸在年担负着以开放促改革的任务,因此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年取消政策障碍之后,劳动成本低、政策优惠大和环境管制松等带来的中国产品低价优势全面爆发,再加上良好的世界经济形势,中国外贸迅猛增长并形成事实上的重要。
二、回归常态的外贸,应该服务于国民福利的提高。(1)失去年的条件之后,中国外贸失速是正常的、可接受的,因为那三个造就中国产品价格优势的因素同时阻碍了中国国民福利的提高;(2)基于国民福利优先的考虑,应该充分发展国内市场。对出口企业的政策倾斜应该克制,对国内企业的降成本应该强化落实。让中国人跑到外国去买中国生产的产品,这背后是国家总体福利的巨大损失。
三、外贸促进政策建议:(1)在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兴起的背景下,应该强化双边贸易谈判,加强自贸区建设;(2)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对发达国家产品的需求相似,沿线国家对中国优质产品也有需求;(3)加强对稀土、焦炭等产品的出口管控,以期获取较充分的国家利益。
孙国民(南京大学博士后):
一、外贸经济呈现的几个特点:(1)一般贸易进出口保持较高的比重,对外贸增长具有带动作用;(2)出口单月的正增长使得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负转正;(3)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较快、比重较大(约占58%),带动效应明显;(4)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增长较快,特别是对俄罗斯、巴基斯坦、波兰、哈萨克斯坦和印度等国的出口。
二、外贸经济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1)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企业的结汇和报价产生一定影响;(2)“一年一兑现”的外向型经济扶持政策兑现周期太长,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财务成本;(3)重点出口行业的资金压力大,主要表现为资金周转周期长、收汇风险大、融资成本高等;(4)劳动力丰裕的周边国家替代性出口贸易以及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对中国出口形成较大的压力。
三、外贸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1)重点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贸增长潜力,着力拓展外贸新兴市场和新兴产品出口领域;(2)继续推动转型升级,特别是在高附加值产品上,要形成定价权,形成以我为主的市场链、产业链和创新链;(3)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积极拓展外贸市场;(4)创新贸易渠道,最大限度带动外贸发展;(5)未雨绸缪,进一步深度激发国内市场消费需求,特别是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和创造消费需求,让内需在保增长、促发展中多做贡献。
宋文阁(江苏省国资委):
以某省国资委监管企业为样本,谈几点看法:(1)外贸规模单体偏小,经济增加值偏少。(2)企业经营风险高,资金杠杆率高。传统的代理业务,其实就是资金业务,总体资产负债率都在90%左右。(3)主业不突出,管理链条长。(4)乱担保突出,员工激励混乱。(5)转型升级力度不够,僵尸企业多,表现在新业务、新业态、新亮点不多,纺织服装行业整体产能过剩。(6)集团管控模式落后,过多依赖公司+个人管理机制。过多突出个人作用,造成应收外汇账款,存货等资产风险很高。如刚刚发生的货款被骗约2亿多元,正在诉讼中。
巫 强(南京大学):
一、出口数据要保持过去的高速增长基本不太可能。从外贸的发展阶段来看,2015年中国在世界出口中的比重为13.8%,在这么巨大的出口规模基础上,显然不可能继续保持过去的高速出口增长。所以,对未来中国出口增速的预期应该是低速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
过去中国依靠融入全球价值链,承担加工制造环节来实现出口增长,未来中国出口提高附加值依然要依靠全球价值链。(1)在现有西方跨国公司主导的价值链内实现附加值的提升。从当前来看,这种攀升必然遭遇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阻击,我的猜想是继续做强做深制造组装环节,推动制造组装环节的不断创新;我国本土制造企业如果最终能成为特定全球价值链在制造组装环节上无法被替代的角色,那在该全球价值链的价值比例分配过程中就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自然就能获得更高的附加值。(2)构建本土企业所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尤其是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来推动构建本土企业主导的全球价值链。虽然一带一路涉及很多法制不健全、政治风险较高的国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完全不能和这些国家做生意,关键是风险的评估和控制。而且一带一路更多是一种新的开放观,是要从面向西方发达国家开放拓展为向全世界开放。
张明之(南京政治学院):
谈一点当前外贸形势下更值得注意和警惕的情况:(1)准确判断外贸在当前结构转型中的定位。外贸的数据转好,并不意味着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功,也不意味着中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更不是表明我们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2)外贸的倒逼机制在削弱。外贸形势好转,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固化和强化所谓的低端竞争优势,不利于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制度建设。(3)外贸趋好与贸易摩擦的矛盾依然存在。国家的关注点太多,贸易摩擦经常会被置于后位,受制于既有国际秩序,双边和多边贸易谈判成本增加,外贸面临的风险与压力不容忽视。(4)外贸趋势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当前的数据反映的趋势是否能够持续,一带一路是否已经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尚需观察。
综上,只有以外贸结构的改善牵引国内产业转型,以国内产业升级促进外贸持续发展,才能进入一个良性状态。
张少军(厦门大学):
(1)中国外贸占世界比重约14%,继续增加外贸额难度大,成本高;目前的重心应该是如何提高外贸对国内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即提高贸易增加值。(2)外贸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的起点,需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才能建设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但目前国内货币超发带来的严格资本管制,制约了中国走出去的战略。(3)贸易引领产业,产业夯实贸易,贸易的竞争力来源于产业的竞争力,故中国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中国外贸能否行稳致远的关键。
唐德淼(无锡环研中心):
囯际贸易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值得重视:(1)反全球化的趋势加重;(2)贸易壁垒被重新建构,包括技术壁垒和规则壁垒;(3)贸易国际区域合作被打破,在试图建立新的区域贸易平衡;(4)跨境电商对传统国际贸易的影响。
盛文军(人行杭州):
(1)对外贸易要与人民币国际化结合起来,在鼓励人民币跨境结算的同时,推进在国际市场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畅通人民币回流渠道和机制。(2)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合作,创建人民币离岸市场。(3)外需和内需协调发展,统筹发展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出口重点应关注其能否带动和提升国内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提升国家或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4)加快并购重组,尤其是国际并购,通过完善金融支持、服务和配套等支持和发展中国的跨国公司,进而成为百年老店。
程 鹏(江苏巨和实业有限公司):
今年出口局面虽有了一定的改观,但下半年的进一步发展受制于全球经济复苏并不强劲的大背景,不能掉以轻心。中国作为经济上的一个超级大国,增长的根本虽最终取决于内需,但任何时候出口对于我们都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持出口的适度增长,人民币保持适度的贬值而不是高估,就是必要的;但贬值速度过快时,应当适当调低退税率来缓冲贸易条件的迅速恶化。
我们要实现出口的长期健康发展,现行出口退税的政策作用必须要降低。由于出口的激烈竞争,很多出口企业的贸易毛利也就3~5%,如果出口退税率能有13~15%,那就意味着这个企业100块进来的东西,90块就卖给外商了,只有等退税下来,出口企业才能真正实现盈利。这就意味着出口企业能否盈利,取决于国家能不能及时给其退税!如果国家一时准备不出这么多退税资金,出口企业就要出大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九十年代中期出口出现过全国性的急刹车,年间全国的出口企业都面临资金困难,都是因为国家的退税资金出现了困难。
林学军(暨南大学):
一、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成绩:(1)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出口比重大幅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大幅上升;(2)在工业制成品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
二、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问题:(1)出口贸易国际市场集中度过高,近几年世界经济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衰退,使贸易保护主义死灰复燃,贸易摩擦明显增多;(2)近年来外资企业成为中国外贸发展的主导力量,出口占比超过50%,中国民营企业出口规模仍有较大差距,并受到品牌、人才、税收、反倾销、技术壁垒等制约,出口贸易主体可持续性不强;(3)加工贸易方式占比过高,使中国处在国际贸易分工价值链低端,贸易失衡加剧;(4)出口贸易商品结构层次和技术水平较低,国际竞争力不强。
三、优化中国出口贸易结构,推动贸易强国进程的几点建议:(1)开拓新市场,推进贸易区域结构多元化。采取有效措施克服贸易壁垒的同时,利用“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努力寻求新的出口市场,走市场多元化战略。(2)稳定人民币汇率,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一方面要稳定人民币汇率,避免人民币汇率的大幅波动;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不断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3)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组织,掌握国际贸易主导权。增加中国在世界经济的话语权,参与制定国际规则,为国际贸易和投资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4)引导支持民营企业出口发展,优化贸易主体结构。鼓励民营企业提高劳动生产力,并投资于高科技产业,注重从数量价格竞争向质量品牌竞争转变,以提升其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核心竞争力。(5)鼓励对外投资,构造全球价值链,争取国际分工的有利地位。开展对外投资,加强与周边国家、地区的产能合作,转移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延长产业的价值链,优化配置全球的生产要素资源,提高中国产业的全球竞争力。(6)努力发展服务贸易,改变服务贸易逆差的不利局面。我国服务贸易情况欠佳,与美国相比有很大差距;通过支持软件产业发展承接软件外包项目、大力发展中华文化产业和扩大电影音像出版物出口、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增加医药出口、拓展海外金融保险市场服务出口及外向型企业、加大创新力度扩大技术服务贸易数额和比重、吸引国外游客增加旅游收入等扭转服务贸易逆差的不利局面。
郑江淮(南京大学):
当前外贸形势判断要考虑世界贸易增长结构性放缓趋势。日本银行2016年一份研究报告实证分析得到与IMF2014年类似的结果:全球贸易增长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持续放缓,其中有一半的原因可以从周期性因素来解释,另一半因素归结为结构性因素。后者使得贸易和GDP长期弹性降低,从年时期的2.18降为1.31。从地区来看,美国的贸易与GDP长期弹性系数同时期从2.85降为1.4,欧盟从3.11降为1.83,中国从2.35降为1.16,其他新兴和发展中地区从1.69降为1.27。这意味着全球范围内贸易放缓呈现出全球范围各地区相互影响和牵制的格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全球价值链呈现缩短的趋势,中国企业的国内增加值在持续上升,美国货物进口比重从2002年持续下降。如果从贸易品构成看,世界服务贸易与GDP弹性系数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意味世界贸易放缓主要是制造业产品贸易放缓。通常认为贸易保护是影响贸易放缓的一个结构性因素,但是实证结果并不支持这个因素在发挥作用。与之相关的因素是世界各国贸易自由化进程放缓是一个明显的作用因素。
综上所述,中国对外贸易状况短期变化不能独善其身,如果要持续地改善对外贸易,除了加强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之外,就继续强化一带一路战略,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到世界各国投资,全球范围内有优化资源配置,这就要求政府在汇率、外汇储备和海外投资之间采取更为灵活、宽松的政策。
文字整理:闫东升
每周一、四推出独家观点
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
热情 专业 理性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播行业下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