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练太极拳最好时胃胀气正常吗

太极拳练习中常遇到的几个问题_太极_爱学艺武术网
> 太极拳练习中常遇到的几个问题
太极拳练习中常遇到的几个问题
分享者:|更新:
  太极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之所以具有养生保健功能,其奥秘在于“一动无不动”的身体活动,能给各组织器官一定强度和量的刺激,激发和促进身体在生理、和形态结构上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使体质朝着增强的方向上转化和发展。对于中老年人及慢性病病人来说,能推迟身体各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上的退行性变化,能有效地起到健身、疗疾、延缓衰老的作用。
下面我们讲解太极拳练习中常遇到的几个问题。  太极拳练习中常遇到的几个问题:    1.太极拳如何放松?  放松是各式太极拳的基本习练要求,甚至练了很久的太极拳习练者,得到老师的指点,仍然被要求继续放松。为什么要放松?如何放松?不少太极拳友对此很是困惑。太极拳是“四两拨千斤”的艺术,说明太极拳很讲究经济用力。在习练过程中,只有放松才能“周身轻灵,节节贯串”而发力精准,只有练得松沉才能感知对方“来脉”,进而快速“转关”。拳谚云:“宁打一根棍不打一条绳。”放松在太极拳中的攻防意义重大。因此洪均生先生在《太极拳三字经》中指出:“每一动,螺旋形,其要求,圆而松。”杨澄甫先生也要求“周身骨节均需自然松开”。  关于如何放松,我的体会是先学会用力,再把力卸掉就可放松。人们往往在一开始学拳的时候太僵,通过我这么多年教拳的体会,我是首先让学员用力。我们练拳的时候如何放松?肯定不是到处都放松,都放松了你就站不住,再松就躺在地上了。我是搞推手出身的,我教拳的时候讲求用劲,哪里用劲?你想让哪里放松你就先让它用劲,用劲以后才知道放松。怎么用劲?百会穴上顶,这个劲要顶起来先用力,一用劲明显升起来了,身体顶起来以后自然身体直了,直了以后你如果用劲,肯定气要向上浮,把这个劲顶住,就像用绳子把它悬起来,头颈顶起来以后从颈部往下一直放松,放松到两个脚腕。脚要有劲踩住地,感觉身体很直,顶天立地,柱子不能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对全身而言,头顶不能因放松而下塌,相反需要“悬”起来,仿佛有一根绳子将头挂在空中,从脖子以下节节松开至脚即可。  有很多人练拳的时候手放松,如果要我讲,练太极拳手法非常多,讲求八法,手不能松手,一松劲就过不去了,所以手的型要保证,我们不是练指力,但是劲一定要让它过去,你的意识要达到梢节。  2.太极拳是否练气?  练气是我国传统养生的精髓,历来为道家所推崇。太极拳是以道家阴阳太极思想为理论基础的内家拳,讲究气运周身,“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但在练习方法上是有讲究的。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据洪均生先生讲,太极泰斗陈发科先生一贯主张自然呼吸,“只要外形做得顺遂,内气自然畅通”。所以,我们在习练太极拳中不宜刻意运气,要注重呼吸自然,久久为功。如果感觉力气不够,加大呼吸量即可。倘若有意识地运气,勉强以呼吸配合动作,弄不好反而憋气,不但无益于练拳,甚至会影响身体健康。  3. 练太极拳要推手吗?  “拳是用来打的”。任何拳术的存在都是要有用,攻防价值是第一位的,强身健体只是它的副产品。现在我们练习太极拳,主要是练习拳架,推手学的不多。洪均生先生讲,推手是检验练架子正确与否的一种功夫,老先生在八十多岁高龄时,仍然比较喜欢和人推推手。因此,如果想让自己的太极拳水平上台阶,就一定要练习推手,无论是平圆推手、立圆推手,还是四正推手等等,通过推手来体会对方的劲力,为太极拳的实际运用打下基础。你拳的内在功力是不一样的,练拳掤劲多大、如何衡量?你实战的方法,劲用多大?捋到什么程度?向里捋还是向外捋?这些都是在实战当中体悟规范出来的。  竞赛套路,是在规格上有规定的,那么传统拳如何规定?它是必须根据一个实战的方法才可以规定动作,否则练拳就变得空洞。不管你练的推手是真正的实战还是彼此交流,都能体现你的功夫。我们的功夫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不一定非得把人打出去,能够真正地跟随对方,在太极拳中也很重要。练拳一定要学一点推手,反过来推手以后一定要练拳,它会充实你练拳的过程。  从传承、弘扬太极拳文化的角度讲,通过认真盘架子,练习推手,充分继承、发展太极拳的技法,是推动太极拳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防止太极拳沦为太极操的有效方法。我就要求我的学生,不论男生女生,一定要练习推手。  4.练架子和推手之间有什么关系?  以前练架子都是觉得练了架子以后要推手,架子就是体用结合,练架子是为了保留一些基础的东西。我是这样理解的:前人把架子给我们留下,留下的是什么东西?我们要考虑一下,为什么把拳架给我们留下?后人在教的时候教的是拳架,还有一部分叫拆招。你学的这个拳老师要给你拆,你才会有你的功夫、方法。只有能够拆拳,才能达到一定的功力。我们这次来的很多学员都练传统拳,我认为传统拳的拳法就像藏宝图一样,如果你要理解它,就要理解每个动作都有实用价值在。  传统推手和竞技推手的区别?  传统推手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有个什么样的模式?这是我们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传统推手大多数是不以胜败为目的,而是以交流为主,这种交流不会产生很多对抗、较力。我们大家应该有这样一个划分:传统推手的方法相对来说比较丰富,推手当中可以用拿法,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打法、摔法,在竞技推手当中有些方法是不能用的。现在竞技推手和以前的竞技推手还不同,前面搞了竞技推手以后,大家争议很多,有人说像“顶牛”,有人说像“摔跤”,还有人说是“相扑”,看法不一。真正的竞技推手能不能把太极拳带起来?竞技推手如何与传统推手融合?竞技推手对太极拳的发展有什么好处?我认为,如果有这么个平台,太极拳就可以更加丰富,不会很单调,会成为一个又能健身又能竞技的拳种;提到太极拳时,人们就不会再误解它是一个老年人的拳种。竞技推手如果发展得好,绝对会把太极拳带起来。大家都在一个平台上交流,交流就肯定能够促进技术提高。竞技推手一定会推动太极拳的发展,也一定会推动太极拳技术和实战技术的进步。  5.如何看待太极竞技推手的现状?  太极竞技推手是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着力推广的一项运动,旨在传承国粹的同时,力争让太极拳进入奥运会,更好地弘扬中华武术。我很幸运参与了太极竞技推手工作,主持和参加了规则制定、比赛设计等关键环节,并在今年带领北京体育大学推手队在全国首届传统武术大会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破解“顶牛”、不必要的损伤等难题,现行太极竞技推手设计了相应的比赛规则,例如手不允许插入对方腋下、被推出限定区域即为输掉等等。  从目前情况看,各方面的反映都很好,我们对太极竞技推手的明天充满信心,同时也希望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关心、关注太极竞技推手,共同为传承太极拳、弘扬太极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6.练太极拳如何保护膝关节,避免膝关节的损伤?  所有运动中,太极拳运动对膝盖的损伤是最小的。我们练太极拳大多是中老年开始,说句实在话,你就是不练太极拳也会膝疼的,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身体机能在退化。  如何保护膝盖,我有一些方法,没有经过科学的验证,但是我自己十几年一直在用,方法既简单也很好,大家要是愿意我可以分享给大家。天冷的时候,应该保护膝盖,首先要多穿点衣服,然后就是训练中学会保护膝盖。我们大多数人练的时候从来不活动,来了就开始练,膝关节是凉的,应该先预热。把手搓热,敷在膝关节上,手上下搓,不要太过使劲,慢慢通过外力,把里面的滑膜预热,这样就不容易受伤了。  然后是要注意练拳姿势的正确,膝盖要与脚尖的方向保持一致并防止出现跪膝现象.即膝盖超出脚尖。  注意循序渐进练拳。不要一开始就把身法下得太低,特别是体弱、年长的习练者要先练高架,待身体健壮后再进行低身法练习。  膝关节如果磨损了,是不可修复的,所以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少做绕环,或不做绕环的动作。
论文写作技巧
本文标题:
本文地址:
猜你可能喜欢的
推荐太极专题
太极热门文章
太极最新内容学太极拳一段时间后有气在体内冲_百度知道
学太极拳一段时间后有气在体内冲
我有更好的答案
自然而然的练拳便是,如果没气感反而不对,不要刻意控制和导引正常反应
那不可能。可能是练错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太极拳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说真的,看完这些,你真的还认为练太极拳会产生内气吗?说真的,看完这些,你真的还认为练太极拳会产生内气吗?爱美跟我百家号初学者在学拳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自己的身体有一些细微的变化,就是一种通体舒畅的感觉。很多人只是觉得这样很舒服,却不知其原因,其实呢这是练出内气的初始阶段。在练太极拳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改造着我们的身体。现在我们更多的是讲内气,内功,内劲,古代人是讲导引和吐纳。正雷太极书院张晋僖老师拳照初学者究竟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是否练出内气和内劲呢?不妨可以和以下的迹象和自身的感受进行对比以下,这样就会了解一些。一、双手十指发麻、发胀、发红这种感觉在站桩的时候 也许感觉更多一点。我们练习太极拳的时候,在大脑意识的支配下,做着有规律的运动,使我们的肌肉得到充分的放松,慢慢地我们肌肉所产生的僵劲,硬劲就会得到充分缓解。肌肉放松之后有利于毛细血管的扩张,从而会促进全身血液的循环。特别是在“气“达四梢的时候,人体末端的毛细血管开放,十指乃至手掌就会发麻、发胀、发红。二、呼吸缓慢并加深加长在练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求全身放松,气沉丹田。所以,我们的膈肌下降,肺活量增加,使得呼吸加深加长,特别是在定式时,呼气缓慢且深长。三、口生津液、下腹排气在练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求我们舌顶上腭,再加上我们呼吸变缓,导致清气上升浊气下降,这样就会使我们口生津液,下腹排气。四、贯通感陈式太极拳以丹田为中心,以任督为主导,以缠丝劲为统领,连接四肢百骸。气息出入丹田,内劲上下贯通,浑然一体。体内犹如铺设内气管道,自由往来,穿梭往复。五,轻灵感太极拳经开篇就说: &一举动,俱要轻灵,尤须贯串&。在我们初练太极拳的时候,肯定是很慢的,会细心领悟招与招之间连接之处,慢慢地就会快,而快的表现即为轻灵。练拳者出现以上现象即产生内气,反之如果练了一段时间还没有如上感觉,可能就是方法方式的问题,需要仔细思考一下。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爱美跟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祛痘养颜护肤,我们是认真的。相关文章太极球解决腹胀问题,将我的“吃货”人生进行到底!
困扰我的身体问题一直有两个,一个是十多年的骨头疼痛,一个是比这一疼痛还要早的胃胀问题。这就是我迷恋中医和养生功法的原因,甚至我还迷恋医术精湛的中医大夫和调理师。
我不知道,大家对于“吃货”是怎样定义的,有的人为了追求美味,不辞辛苦、不远千里的去寻找各地的特色饮食;有的人生活很讲究,每天会花费大把的时间,为自己和家人准备各种花样,每天无肉不欢。我很欣赏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但在我看来,这些人只能算得上是嘴馋而已,跟“吃货”无关。真正的“吃货”应该是像我这样的,不管什么食物,对我来说都是美味佳肴。我可以好几个月吃着同样的饭菜,不会觉得乏味,只要差不多按时按点吃就好,吃什么并不重要。不管我心情好还是不好,哪怕是在自己生病时,都不曾说过自己没胃口。这也导致我身边的人,说我缺乏生活的乐趣,其实他们不懂,我自己乐在其中。
唯一不好的是,我经常一不小心,就会饮食过量,从而增加了脾胃的负担,导致多年胃胀。来到上海后,又有太多我喜欢的糕点,不仅胃胀,而让体重增加了十多斤。当然,胖点没事,最多让别人看着碍眼,但胃胀却难受的是自己。我在养生馆上班,平时调理师之间会相互做腹部推拿、艾灸等外治法,自己也会经常敲打胃经,效果都很好,但只限于当天,第二天又会饭后胃胀。
去年冬天我遇到了太极球,刚开始一周大概会练两次。太极球功法,会让习练者的肩背得到很好的拉伸,在全身不断的绞裹中,增加了肠胃的蠕动,没练几次,胃胀消失,脸色变好,就算吃多了,也会很快消化,不会因为没管住嘴而让体重增加了。以前我用的中医外治法,只是促进了消化,所以当天效果会很好,并不持续,而习练太极球,却是改善了各脏腑的功能,彻底的解决我的胃胀问题。
前段时间,由于自己伤到了尾骨,有一段时间不能练太极球,平时也只能练练静功,恰逢中秋节,我又没管住嘴,吃了很多月饼,又开始了胃胀,当尾骨快要恢复好时,我又继续习练太极时,虽然每天练的时间不长,但困扰我的胃胀问题又一次得到了改善。我知道由于对电子产品和依赖和平时繁重的工作,很多学员朋友,是为了解决肩颈问题来坚持习练太极球的,这也是当下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但太极球最吸引我的是,它能够快速改善脾胃的功能,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体的中轴,只有脾胃升降气机顺畅了,身体的其它问题都会得到很好的改善。
当然,并不是说习练太极球就可以解决所有的脾胃问题,引起胃胀的原因很多,或湿邪外侵、或浊饮内停、或肝郁乘脾、或脾肾气虚等等,但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在您选择中医调理的同时,再加上坚持习练太极球,一定会有一个很好的改善。对于像我这样“妥妥的吃货”又患有“懒病”的人来说,是不需要什么治疗,坚持运动就够了,感谢遇见太极球,让我成为一个又懒又有实力的“吃货”。
长期坚持练功是件很枯燥的事情,喜欢很重要,但需求更重要。我们的太极球学员,有的肩颈问题得到了改善,有的在减肥方面看到了惊喜,有的协调性变好,有的从来不运动的人也喜欢上了太极球功法。每个人的锻炼的目的和对自己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相同的是每个人都有个自的收获、都很享受。我们静静的转着太极球,不取悦别人,只快乐自己,这就足够。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太极拳练出内气的十大现象
我的图书馆
太极拳练出内气的十大现象
&&&&&& 现如今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渐渐提高,人们也越来越注重于锻炼身体,其中的健身项目就有。那么下面小编就来为你介绍一下关于练习太极拳式内气的表现,一起了解一下。
  太极拳的内气表现:
一、双手十指发麻、发胀、发红
  在大脑意识的支配下,由于长时间的有规律运动,长时间的放松及经络、神经有规律传导,会在人体肌肤中形成一个循环的传导路线。当这个路线遍及全身的时候,就是打通了全身的“气路”。此时人体在普通运动中肌肉所产生的硬劲、僵劲就会被消化。这种经络与神经在全身的传导,会明显地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会使传导路线中的毛细血管打开。特别是在“气“达四梢的时候,人体末端的毛细血管开放,十指乃至手掌就会发麻、发胀、发红。
二、小腹沉实
  由于太极拳要求全身放松,气沉丹田,所以,胸膈下降,引起内脏下沉,使小腹沉实。
三、呼吸缓慢并加深加长
  由于长时间气沉丹田,胸膈下降,使肺活量增加,致使呼吸加深加长,特别是在定式时,呼气缓慢且深长。
四、产生腹鸣
  由于呼吸配合动作的开合而鼓荡,使腹腔运动加大,尽而促进肠的蠕动,产生腹鸣。
五、口生津液、下腹排气
&&&&&& 由于舌顶上腭,缓慢调息及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会使口生津液,下腹排气。
六、腰眼发热
  由于腰脊旋转,命门穴受到刺激,使两肾血液循环加快,进而两腰眼发热,即拳论中提到的:“两肾如滚汤。”
七、流动感
  由于长时间的意念导引,会使身体有一种沉实的感觉。由于动作节节贯穿的运行,使意念所到之处,在胸腹以及四肢有随动作而发胀并节节传递的流动感觉。
  练拳者出现以上现象,说明已经产生了内气,并且内气已开始在体内运转;反之,如果虽经长期锻炼却没有以上感觉,说明内气没有打通,就要及时调整锻炼方法。
八、贯通感
  陈式太极拳以丹田为中心,以任督为主导,以缠丝劲为统领,连接四肢百骸。气息出入丹田,内劲上下贯通,浑然一体。体内犹如铺设内气管道,自由往来,穿梭往复。
九、沉稳感
  太极拳练习时,立身中正,八面支撑。头顶百汇和裆底会阴上下对应,不偏不倚。陈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长兴(杨露禅的师傅)被称为“牌位大王,多人拥挤却丝毫不动,稳如泰山。
十、轻灵感
  “ 一举动周身须轻灵”,“迈步如猫行”,“如履薄冰、如临深渊”都是讲太极拳练到高级境界后,沉而不僵,轻而不浮,圆滑如珠,应物自然。极柔软又极沉重,如绵里裹铁,外似处女,内似金刚。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练太极拳有什么好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