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体育app哪家毒app鉴定可靠吗啊?

体育APP会是互联网下一个富矿吗?_网易新闻
体育APP会是互联网下一个富矿吗?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体育APP会是互联网下一个富矿吗?)
时间回到2008年,北京奥运的盛况依然历历在目,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体育赛事的关注度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既有世界杯、欧洲杯、NAB、中超、CBA、五大联赛等传统大热,也有高尔夫、F1、中网、格斗、电子竞技等冷门运动,体育赛事蕴涵的巨大商业价值不仅仅在于转播权、门票、广告商、衍生周边,更是跨界到文化、旅游、餐饮等行业。无论诸如万达、乐视、腾讯、暴风等巨头大鳄还是怀揣梦想的创业者,都在布局体育产业,一时间钞票飞舞。但是,钱真的能砸出体育产业的未来?真的能创建出体育产业新商业模式吗?当体育产业愈发热闹的今天,这块诱人的蛋糕如何变现,成为摆在巨头们面前的问题。烧钱的IP,到底是烫手山芋还是香饽饽?从2015年开始,巨头们就将目光转向了体育行业,而体育IP成为了他们首当其冲的“猎物”。我们不妨看看这场IP的战争究竟有多么疯狂。2015年1月,万达集团收购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的20%股份,接着腾讯视频斥资5亿美元拿下5年NBA在中国的网络独播权,相当于每年一亿美金,为2013年版权价格的5倍。2月10日,万达集团牵头三家知名机构和盈方管理层以10.5亿欧元成功并购拥有多项国际赛事的市场及媒体版权的盈方体育传媒集团,控股68.2%。5月,天猫国际宣布与德国拜仁慕尼黑达成战略合作,之后皇家马德里海外旗舰店入驻天猫,天猫魔盒独家发布NBA球星科比自传纪录片《科比的缪斯》,这也成为阿里试水体育IP的先声。7月,PPTV体育独立,8月,PPTV体育以2.5亿欧元拿下西甲未来5年在中国的版权。9月22日,乐视体育以27亿元代价获得香港英超年三个赛季英超转播独家权益,而在英超之前,乐视体育已经悄悄地吃下了17类运动项目共计121项赛事的版权。9月25日,体奥动力斥80亿元巨资拿下中超5年版权,每个赛季平均下来的版权收益为16亿元人民币。有数据显示,3年前央视买断中超电视转播权的价格仅有不足800万元。同在9月,阿里巴巴宣布成立阿里体育集团,正式全面布局体育产业。另外阿里巴巴还于9月10日与美国Pac-12达成两年独家战略合作。2016年6月,暴风体育成立,9月获A轮融资2.04亿,同时暴风体育APP2.0上线。11月27日,暴风体育CEO冯鑫宣布,暴风体育2017年目标是成为互联网体育平台第一,活跃度与留存度达到行业第二名两倍。巨头们一个比一个大手笔,体育产业的火爆程度让外界瞠目结舌,体育IP取代影视IP成为投资与普通用户的大热。在体育产业中,巨头们似乎找到了新商业模式的富矿,这场IP大战中,巨头们所能做的似乎就是烧钱!烧钱!烧钱!事实上,判断优质体育IP需要四个维度的考量:一是生命周期,IP的生命周期往往是由用户喜好的迁移来决定,而体育类IP的超强稳定性决定了这是一个拥有比较长生命周期的资源,对于一个体育IP的价值来说是至关有利的因素。二是安全系数,内容IP也一样,对于投资来说,资产本身的安全系数一样重要。三是独特性,体育IP的稀缺性与不可复制性决定了好的体育IP有着极独特的辨识度和难以被模仿的生产能力。四是网络效应,IP本质是粉丝经济,而有粉丝的地方就有口碑传播,就有网络效应出现的可能。如今的体育赛事IP已成为资本、巨头、创业者手里的香饽饽,我们不禁要问IP重要吗?重要,但IP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路径,和焦头烂额的乐视一样,乐视体育也同样面临着欠费、裁员、亏损的境地。互联网体育的正确路径在哪里?体育平台价值何在?首先,体育平台一定要在移动端发力,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用户对内容的需求愈加多元化,甚至可以说是苛求。目前大部分中国的体育类App,已经聚合了个性化新闻、视频、直播、资料数据、实时排名等功能,体育APP站在了移动互联网的前沿,而移动互联网也不遗余力在向体育领域进军。在碎片化的互联网时代,谁把握住用户对于体育内容的痛点需求,谁用花样百出的内容俘获高粘度体育粉丝,谁就会在这场战争中胜出。其次,内容依然为王,不仅仅是IP资源,直播、互动、社交等方式借助移动端解决了用户碎片化和个性化的体育资讯需求。除了赛事直播,用户可以通过搜索、订阅和推荐,来获取项目赛程、运动员周边和竞争对手等相关价值链条内容。当下,用户获取内容的渠道已悄然发生变化,关注点的迁移、场景的改变、使用习惯的变化,都对体育APP提出了新的挑战和需求。移动互联网从热点、精准、功能、内容和数据洞察等多维度对用户价值的挖掘,将会大大提升体育APP的价值。事实上,无论趋势如何变化,用户对内容的需求不会改变。根据猎豹数据提供的中国体育APP排名中,前十名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是有版权、有内容的综合性平台,乐视、腾讯、暴风、聚力;二是资讯、社区类,懂球帝、虎扑体育、章鱼体育、新浪体育、A8、直播吧。从这份榜单中,我们可以看出,腾讯以用户为核心,其巨大的用户基数让腾讯体育在布局上事半功倍;乐视虽说烂事一堆但凭借着丰富的资源与产品实力不容小觑,而后发制人的暴风体育仅仅上线三个月就登上TOP10,着实让人意外,依靠“以用户为核心的独立体育平台
,深耕内容”的理念,暴风体育成为榜单中的黑马,这也符合体育平台未来发展的方向。另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方向值得关注,那就是技术,这也是互联网+体育的未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人工智能;第二,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崛起;第三,体育与科技的结合需要场景,VR体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第四,VR、AR技术的发展,除了硬件外,最重要的当然仍是内容的展现;第五,以此为基础,将给B端的企业用户和C端的个人用户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与消费体验。在暴风体育看来,国内的体育APP已经在开始尝试引入和结合新的技术,比如腾讯用AR方式打造栏目直播,而暴风体育则将VR直播引入赛场。体育平台路在何方?可以说,互联网+体育锁定了用户对体育内容的需求,中国体育投资并没有因为“资本寒冬”而降温,巨大的市场需求,互联网投资者们敏锐的嗅觉意识到了体育APP的价值,进而开始发酵,在互联网+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推波助力下,体育类APP像一夜春风,吹响了一片蓝海市场。方向是正确的,正如暴风联合光大证券直接斥资10亿美金收购了MP&Silva65%的股权。当然,暴风体育作为刚步入行业的新人,虽然理念已经清晰,部署已经妥当,但是要达到既定的目标,还需要快速彻底地实现“连接”,使服务与产品能够加快成熟,并在数据优化与商业模式的支持下,获取用户并产生用户粘性。
投资大鳄万达王健林曾把体育产业分为三个端,A端为体育产业的国际性组织,B端为体育产业中的转播权、营销权、或者品牌赛事,C端为具体的单一项的体育比赛的赛事。中国体育投资者看中的正是在B端的资源,也是独立体育APP发力的重心。近些年来我们都在感叹互联网的发展是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体育也一样。从守在电视机旁边狂吼,到酒吧里与陌生人一起看球,到电脑、ipad、手机端观看比赛,体育随着科技进步陪伴着我们的生活。随着体育IP的商业版图越来越明晰,在未来,投资者与体育APP之间的故事会更精彩。
(原标题:体育APP会是互联网下一个富矿吗?)
本文来源:楚北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16被浏览4,595分享邀请回答2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排名第一的体育APP,你值得拥有
7月5日,《互联网周刊》发布了2016年上半年度APP分类排行,涉及15大领域的66个分类榜单。其中, 乐视体育占据体育APP排行的榜首,央视体育、直播吧、新浪体育、腾讯体育分列二至五位。同一时间, 乐视体育创始人兼CEO雷振剑也被中科院《互联网周刊》、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评为“2016体育互联网行业最具领导力人物”。
自2015年5月上线以来,乐视体育APP经历了多次大的版本升级。6月下旬,乐视体育APP3.0版正式上线,同时,乐视体育HD iPad版也升级到2.0版本。新增的乐视体育游戏板块标志着乐视体育用户实现了在移动端边看边买、边看边猜、边看边玩的完整互动体验。用户可以登陆苹果App Store、应用宝、搜狗等各大应用商城下载乐视体育APP最新版本。
作为体育类APP的领头羊,除了完整的互动体验之外,强大的直播功能也是乐视体育能够在众多APP中成功突围的重要原因。涵盖中超、欧冠、世预赛12强赛、温网、ATP、F1、环法等顶级赛事资源的310余项,每年16000余场赛事版权,只要一个APP,全球赛事零距离呈现。而为了让用户更快速地定位自己所爱,新推出的3.0版全面升级定制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对赛事频道进行定制,打造专属于自己的“直播神器”。
△ 乐视体育首席技术官张旋
除了海量赛事直播之外,乐视体育还推出了一系列原创精品栏目,由刘建宏、高晓松、黄健翔、詹俊、苏东、刘语熙等一众体育娱乐大咖坐镇,包括聚焦中超的《超级比赛日》, 针对欧洲杯、奥运会特别推出的《新三味聊斋》、《牛到里约?冠军面对面》、《超级对决》、《熙游记?女神欧洲杯》等等,在内容呈现以及互动方式上都全面互联网化,实现了收视与口碑的双赢。用户只需点击“发现”,进入“节目中心”版块,即可轻松尽享。
同时,拥有了乐视体育APP也意味着用户将不再“缺席”任何重大体育事件。通过“精彩专题”版块,用户将获得全球热点体育事件的实时报道,无论是C罗与贝尔的欧洲杯半决赛之争,还是王治郅的传奇谢幕,又或者是杜兰特转投勇士,在这里,你都能得到最及时、最深度的解读。
而强大内容的呈现也离不开强大技术实力的支撑。高清、流畅的视频内容呈现得益于乐视云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的680个CDN节点以及20Tbps出口带宽,随时随地保障乐视体育APP用户的观赛需求。
在用户观赛习惯逐渐向移动端倾斜的当下,乐视体育APP的诞生与升级可谓恰逢其时。里约奥运即将打响,2008年北京奥运见证了新媒体的强势亮相, 2012年伦敦奥运则成为一场社交媒体的狂欢。可以预见的是,在里约赛场之外,一场移动互联网的“战役”也将同步上演,而乐视体育无疑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点击底部链接阅读原文,排名第一的乐视体育APP给你最全的赛事最快的直播最贴心的服务,欢迎你的加入!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你现在用的跑步APP是什么?
点击关注,中国最专业、有趣的运动健康自媒体
说我们平时跑步,使用频率最多,除T恤、短裤、跑鞋,就属纪录数据的手机APP。
随着国内跑步人群增多,类似APP层出不穷,但大浪淘沙,它们之间的战争早已结束,剩下的不多。
跑步APP的江湖,曾经是什么样的呢?
如果在APP商店中键入“跑步”,会蹦出数以百计的应用,绝大多数APP的功能重复,不值一提。
按照市场占有率的大小以及功能侧重点的不同,最具代表性的跑步APP主要有咕咚、悦跑圈、Strava、Runtastic、Nike+ RunClub、Movescount!
在如此众多的跑步APP中,到底哪个最符合用户需求?哪个才可以被称之为最强?下面勇气君就逐个深度分析这几款最常见的跑步APP,帮大家选出其中最强!
常见跑步APP面面观
我们按个说说这些APP。 咕咚是国内最早一批跑步APP,今年中旬再次获得5000万美金融资,是国内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跑步APP之一。从其产品角度观察,其一级目录包括活动圈、发现、运动、商城、我的共五个版块,其中“活动圈”中设置有跑步相关话题内容精选和关注人物动态,“发现”中设置有赛事、活动、运动团和俱乐部。
从这些设置中可以看出,咕咚最重视的是内容运营和社交,其中社交以话题和帖子形式实现,主打线上社交平台搭建。 悦跑圈是国内另外一家具有鲜明特色的跑步APP,其一级目录包括我的主页、精选+专栏、开始跑步、跑友圈和更多。
其中包含功能最多的一级目录是“精选+专栏”和“跑友圈”,“精选+专栏”中设置有精选专栏和活动、精选话题、精选状态,专栏设置有跑步相关知识的介绍版块,这部分与咕咚类似,主要是以话题加帖子的形式运营内容。
“跑友圈”中主要设置有跑友动态、我的跑团、赛事活动、排行榜等,这部分承担的功能是社交平台搭建,方式为线上活动,最主要活动是线上马拉松。 与上述两个主打内容运营+社交平台的跑步APP不同,乐享动主要满足的是跑友另外一部分需求。乐享动的一级目录包括我的、动听、发现、俱乐部、开始运动。
其中的一级目录“动听”中包括运动歌单、电台推荐和本地播放,当页面停留在“动听”中,完全可以将之视为一款音乐播放器,这就是乐享动的特色,用自制音频内容和预设的歌单满足跑者运动时要打发无聊的需求。 Strava是国外市场占有率极高的跑步APP,但在国内却很少人用。从产品本身来看,Strava可以说是跑步类APP的标杆。
其一级目录包括状态栏、搜索、记录、个人资料和更多。其中状态栏和搜索是核心功能体现区,“状态栏”中主要是加入俱乐部、关注好友、参加挑战、记录消息流,记录又包括活动记录和路段两部分,路段的主要功能是比较你与曾经跑过相同路段的跑者之间的成绩,并形成排名,并可以据此获得成就,类似勋章,这部分主要发挥社交的功能。
“搜索”中设置有特色俱乐部推荐、俱乐部、挑战,可以选择加入挑战和俱乐部。Strava的功能非常清晰且全面,运动记录、数据分析、社交性、竞技性,可以说几乎满足所有跑者的需求,这也是Strava能在国外如此成功的原因。 与Strava在国内受到的冷遇不同,Nike+ RunClub则很受欢迎,除去2006年便进入中国的先发优势外,出类拔萃的UI设计和庞大的社区是其始终占据跑步APP一席之地的主要原因。 另一款在国外普遍受到欢迎的跑步APP是Runtastic,借助涉及生活、健康和训练的APP矩阵,通过不同APP间的数据共享来覆盖更大范围的跑者用户,与其他的跑步APP发展思路不同。
还有Suunto旗下的Movescount,主要是配合品牌可穿戴设备使用的APP,其中轨迹生成3D视频的功能比较有趣,但Movescount并不算跑步APP。 从产品角度分析,现在存在于国内市场的跑步APP,都已经不再是简单具有运动记录功能,这其中主要原因是记录功能更加专业、详细和准确的GPS手表的普及,如果继续坚持简单的运动数据记录,很快便会被市场淘汰。 为应付这种变化,Strava的做法是主动增加导入GPS手表数据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增加社交功能。国内的跑步APP,在这方便相对创新的加入内容运营,并在简单的留言、点赞、圈子等社交功能呈现方式之外,增加了线上活动来增加社区的活力,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悦跑圈CEO梁峰曾经说过:
悦跑圈CEO梁峰
“体育运动的魅力主要有三个:一是参与感,二是成就感,三是胜负。虽然不少跑步软件做了很多记录跑步距离、测试跑步的系统,却没有解决本质问题:如何让用户真正跑起来?”
如果一款跑步APP确定自己是在为跑者服务,就应该努力满足跑者对参与感、成就感和胜负的需求,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存活,这也是悦跑圈、咕咚和Strava能够存活,并活得很好的原因。
咕咚是款好产品吗?
在问答社区知乎中,有许多关于跑步APP的问题,其中有不少是对比咕咚与悦跑圈,把所有答案从上到下看过,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夸悦跑圈,贬损咕咚。
2016年5月末,咕咚召开主题为“一起跑,更美好”的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已经完成C轮融资,金额为5000万美金。2016年末,咕咚创始人申波在接受懒熊体育采访时说:“从咕咚这个产品的数据上说,用户量已经超过7000万。” 一边是大型社区中几乎一边倒的差评,一边是资本市场的备受追捧,以及超大的用户量。这不禁让人迷惑,是什么原因让咕咚处在如此矛盾的位置? 2010年,申波与好友自筹50万,从硬件着手,并辅以网站,做关于健康和运动的互联网公司,同时推出名为“健身追踪器”的手环设备和“咕咚网”,前者收集健身数据,后者做数据分析和社交分享,软硬结合。
咕咚创始人申波
此时的咕咚主要依靠生产销售硬件设备实现营收,月出货量在1000台左右,申波说“当时公司的状况,养活4人团队不成问题。”咕咚网存在的价值主要是辅助硬件销售,为购买用户提供后续服务。 成立1年后,咕咚获得来自盛大的2200万人民币天使投资,做硬件出身的申波计划用这笔钱增加硬件产品线。据统计,咕咚在获得融资后数月间,在全国各地开设超过10个分支机构,产品线增加到10数条,从自行车智能码表、只能体脂秤,凡是跟健康和运动相关的数据,咕咚都有对应的产品能够测量,并实现线上的分析和分享。 2012年初,咕咚逐渐意识到使用数据线上传数据的老式“健身追踪器”已经过时,借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无线实时连接手机端的“智能手环”更加符合用户需求。而手机端能随时接受数据的工具是什么呢?就是咕咚APP。 在智能可穿戴设备发展最为热烈的2013年,已经实现千万级营业额的咕咚手环,就被申波砍掉,他的理由是:“消费电子在中国就是价格战主导的市场,咕咚的目的是提供服务,而不是做硬件本身。”
虽然砍掉硬件的研发和生产,但并不是放弃多年在硬件上的技术积累。 在确定咕咚APP为主营产品,并将主要精力放在运动社交产品的开发、运营和升级外,咕咚用开源的方式转变为“可穿戴式数据服务平台”。 “在智能硬件领域,咕咚不再推出消费类新的硬件产品,而且通过咕咚的硬件开源方案、咕咚ROM(含咕咚运动算法)以及咕咚APP和第三方硬件公司合作,给他们提供方案以及数据服务,打造自己的运动大数据平台。所以咕咚现在已经是已经一家懂智能硬件的软件互联网公司了。” 将主要精力放在运动社区运营的咕咚,在2013年底便实现APP近1000万用户量,并在2014年3月完成A轮6000万融资,随即在2014年11月份完成3000万美金的B轮融资,达到2000万用户量的目标。 在运动社区打造上尝到甜头的咕咚,在2015年决定在全力打造社区的同时,增加更多的赢利点,据新经济100人报道: “2010年创办的咕咚,原本研发销售可穿戴设备咕咚手环,从2015年开始全面转向另一套做重、做深的路径:通过运动社交聚拢相似爱好的人群,再运营赛事IP,以及电商。” 2016年初,咕咚实现6000万用户量,电商业务月销售额也增长到数百万元。在2016年中旬,完成5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
完成C轮融资后,申波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时说:
“在完成C轮融资后,我们实际上将做三个方面的事情,第一是将组建多支独立团队,负责将社交平台扩展到多个运动种类;第二是打造自己的各种赛事活动,包括线上和线下的马拉松比赛;第三是对已经有的活动做服务。” 在5月31日的与分众传媒达成战略合作的新闻发布会上,申波还说: “咕咚将继续专注全民运动社交领域,通过扩展更多运动品类、产品和服务,围绕“数据+内容+赛事运营+增值服务”全面服务运动健身人群,打造闭环的“全民运动生态系统”。” 从咕咚整个发展过程来看,运营发展策略经历了从硬件生产销售,到移动互联网运动社区打造,再到现在的全民运动生态系统的建立;盈利模式经历了从最初的硬件销售单线收入,到现在的线上马拉松活动、线下自主IP赛事运营、售卖广告和电商平台搭建等多元收入。 整个脉络极其符合一个健康的互联网公司发展轨迹,加上用户基数大、平台和流量入口打造的理念、多种卓有成效的盈利模式,自然备受资本市场青睐,获得大额融资不在话下。 但是,正如前文所言,咕咚处在一个非常矛盾的位置,备受资本青睐,却在用户中饱受批评,同时拥有7000万的庞大用户群体。 用户直接面对产品,他们不管产品所属公司估值多少,是否为资本市场宠儿,如果产品无法满足需求,自然给出差评,并弃之不用。
咕咚之所以备受用户诟病,问题还是出现在产品上,众多知乎用户在评价咕咚时,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点: “咕咚没有反作弊系统,总能在跑量排名中看到动辄500公里以上月跑量大神;线上马拉松的运营,咕咚做的不好,邮寄奖牌需要1个月;定位不准,使用体验不好;APP体量过大,耗电严重;增加关联性不大的运动模式。”
从用户反馈来看,咕咚在产品层面真的存在诸多缺陷。但为什么他能实现用户量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呢? 从前文中或许能知晓一二,借助先发优势,咕咚在市场处于空白的时候,加上手环的销售,积累大量的种子用户,在接下来的3~4年内,咕咚在国内跑步APP领域没有像样的对手,自然稳步累积用户,且大部分用户养成使用咕咚的习惯,这是咕咚能在随后竞争对手出现的情况下,却依然没有出现用户大幅度流失的主要原因。随后的咕咚,开始布局全体育,自行车、登山,甚至冰雪运动,凭借咕咚APP的强大流量,吸引到更多空白用户。 另外有一个大家可能没注意到的细节,在完成B轮3000万美金融资后,创始人申波表示相当部分资金用于市场推广,而年间,恰好是咕咚APP用户量大幅增加的时间段。 当然,咕咚不断改善的产品设计也不能忽视。 正因如此,咕咚在备受用户吐槽的同时,依然能保证用户的稳定快速增长。 作为跑步APP,咕咚或许并不是吸引力最大的好产品,但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它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并值得资本注入。 咕咚,这看似矛盾的混合体,在未来的相当长时间内,将依然占据跑步APP的重要位置。
悦跑圈杀出重围的几大杀招
“悦跑圈杀出重围的几大杀招”,在敲出这个题目之前,按照“知乎”精神,我们先不要着急问“为什么”,而是看看“是不是”: “12月14日2016创业黑马社群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备受关注的创业黑马top100强榜单也全面揭晓,成为各领域关注的焦点,成为此次唯一上榜的跑步类APP。” “在《2016上半年中国App分类排行榜》中,运动App跑出一片天。悦跑圈仅次于小米运动排在运动类榜单第二位。” “一年半的时间内,粉丝井喷式的增长近1000万用户,日活跃用户数达35万,在中国董事局网、中国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中国市场最具影响力体育品牌50强”榜单排名36位,悦跑圈成绩斐然。”
那在几百个运动类AAP中,悦跑圈凭什么杀出重围了呢?悦跑圈CEO梁峰最开始精准地分析了市场和用户需求: “梁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团队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混迹各大跑步聊天群,他们发现,跑步群里有三个话题是聊得最多、最热门的:第一是晒跑步轨迹,第二是有漂亮的美眉穿着漂亮的衣服在拍照,第三是跑步者在风景如画的马拉松赛道拍照。”
社交和娱乐,这一鲜明特点至今也是悦跑圈千变万化不离其中的要诀。在此基础之上,他们首先突破了一些跑步类APP一直无法解决,或者说大家一直没有用心在做的事情,防作弊: “其中一个措施依靠体现为 app 中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的功能——防作弊。中国老百姓的心理导致极少数人会选择通过作弊来实现相对出色的成绩,悦跑圈在第一个版本的 app 就将这个功能内嵌了进去。到现在,防作弊功能已经能够排除 98% 的作弊行为,这对于一个需要公平公正公开气氛的体育社区来说很重要。” 防作弊机制在一开始不仅成为了悦跑圈有别于其他跑步APP最鲜明的特色,也为悦跑圈拉拢了最原始的用户,更是为下一步社交需求做了重要的铺垫。 放眼国际跑步app,线上马拉松并不是悦跑圈的独创,国际知名运动累类APP Strava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在欧美地区大范围内应用,但“线上马拉松”在国内,绝对是被悦跑圈一手炒起来的,也是他的第二大杀招: “兼顾工具性和社交性,让悦跑圈已经超越了普通的体育 app。但真正让悦跑圈显得与众不同的,还是“线上马拉松”的出现。很多同行跑的概念在 2013 年甚至更早就已经出现,但悦跑圈首先将这个概念引入了马拉松中。” 线上马拉松精准地抓住了马拉松报名难的现状,以及马拉松爱好者奖牌控的消费心理,一经推出,立即点燃了2015年的跑步市场。“悦跑圈的粉丝井喷式增长发生在2014年1月。结合厦门马拉松,悦跑圈开展起线上马拉松,结果,其用户以日均三万的速度在飞速增长”。
“线上马拉松”因此成为了2015年跑步圈的关键词。悦跑圈联合创始人齐宇表曾经示: “有人会担心我们跟线下马拉松有竞争的关系,但实际线下马拉松组委会非常支持并且热衷和我们合作。而且由于体验的不同,我们还是引导和推荐用户有机会还是去参加线下的马拉松。” 熟悉悦跑圈的朋友,还有一部分是从悦跑圈高调跨界宣传、整合营销中,从别的“圈”被吸引过来的: “可口可乐、宝洁、雷克萨斯、宝马等这些国际大品牌正在和悦跑圈进行合作。但是梁峰并不认为这些大牌是他的客户,他把它们称之为“战友”。悦跑圈在线下拥有众多“跑团”这一精准的用户群体,加之还拥有线上线下越野赛事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这对有宣传需求的商家来说极具吸引力,而悦跑圈与大品牌联名露出,“傍大款”吸粉的威力也是不容小觑。” 梁峰曾经透露过这种玩法的商业模式: “比如与可口可乐、海底捞这种注重跑步文化的企业,赞助完成活动,会有一些广告植入, 在这样的跑团活动中,悦跑圈会设立中转站台,合作商家入驻,完成该环节马拉松的跑者可以消费食品、饮料,包括装备补充,按摩等服务,持续纳入到悦跑圈的奖励机制中来。以上活动频率在一月一次,最终,会回归到线上。” 综上所述,“防作弊机制”最开始打开了悦跑圈的差异化市场,“线上马拉松”是真正让悦跑圈登上角逐爆款运动APP的舞台,而整合营销、联名跨界再次把悦跑圈推向了更广阔的领域。当然,悦跑圈还有更多的玩法,比如每场大型马拉松的“悦跑客栈”,悦跑圈的内容栏目“悦跑说”等等。 我们回过头来再仔细分析下“悦跑圈”的名字:悦——娱乐,好玩;跑——跑步运动;圈——社交属性。其实它的战略一开始不就是蕴含在这个名字里了吗!
跑步APP之间的战争已经结束!现在留在用户手机中的那几款,以咕咚和悦跑圈为代表,都是满足了用户或对记录、或对音乐、或对社交一种,甚至多种基本需求!
如果你还记得第一次看到悦跑圈、咕咚时,它们的样子,经过无数次迭代,它们早已不是原来的它们,或许就在你看这篇文章时,它们已经再次更新,这就是科技产品的江湖,疯狂的成长,否则必将被淘汰。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荷包app可靠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