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一些人装公知大v.发cf怎样怎样好的

宁幸不秀:公知反水央视根源几何?
 自中央电视台曝光了东莞黄色产业链后,主流舆论场和网络舆论场便进入到了新一轮的口水战中欲罢不能。以央视、新华社为主要阵营的主流舆论场,弹药充足自然稳稳当当占据着道德和法律的制高点。以大V和公知为主体的网络舆论场,则沉浸在一片“天佑东莞”、“东莞挺住”的汪洋中。与诸多公共事件类似,此次东莞扫黄风波也基本上按着既定的套路在演变和发展,主要戏码集中于六大主角身上,包括卖淫小姐、嫖客、商家、警方、央视以及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公知。   按照常规逻辑,事件原本应该是停留在小姐、商家、警方这一“铁三角”之内。小姐靠出卖身体挣钱,商家提供场所牟取暴利,警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选择性执法,各得其所,相安无事。央视作为国家喉舌介入后,“铁三角”随即自动解体,警方最先“倒戈”。再加上网络信息时代赋予的便利,被堙没的公知力量蓄势待发,后来者居上。久而久之,戏码的主角从铁三角变更为舆情的操盘手,也即央视和公知,这两者的对立,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东莞扫黄大幕开启,随着最具眼球效应的“选秀”、“裸舞”、“抓嫖”谢幕,风暴也自会由高潮趋于缓和。但此次事件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却值得细细揣摩推敲。卖淫合法化靠不靠谱?央视可不可以曝光明显违法的卖淫和嫖娼窝点?东莞“性都”的黄帽子该怎么摘除?警方曝光前的“不作为”以及曝光后的“大作为”该作何解?公知反水央视根源几何?  一问:卖淫合法化靠不靠谱?  按照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六条之规定:卖淫、嫖娼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在公共场所拉客招嫖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第六十七条规定:引诱、容留、介绍他人卖淫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也就是说,卖淫、嫖娼能否合法化处于“将来时”,从“现在时”来看,还属于违法序列。虽然长期以来意欲将卖淫合法化的呼声不断冒出,但也不能因为有这样的呼声就认定对非法卖淫的惩治是越界的。  从南方报系出走的自媒体人宋石男附议,性交易是否可以合法化,这是争讼已久的问题,牵涉也太多,这里不多谈。如果持实证主义法学观念,那么只能接受性交易非法的现状,如持自然主义法学观念,则极可能会鼓吹性交易合法化。但鼓吹也没用,这里不是瑞士,没有就此问题全民表决的可能。所以咱们不多谈。不过,我个人是支持性交易合法化的,我诉诸的是自然权利、传统风俗与现实需求。  《环球时报》11日刊发社评,将卖淫合法化可能的通道直截了当堵死。作出的预判是,合法化,中国色情业决走不到的彼岸。因为全世界的中华社会都对色情业管理较严,尽管有的地方也有合法红灯区,但社会对市场化性交易的总体看法是负面的,远达不到荷兰那样的“开放”程度。中国大陆社会的主流舆论对性交易更是抵触,这是中国当下围绕色情业治理的真实舆论环境。网上这两天的舆论掺杂了一些人对公权力的泛泛不满,但他们对社会治“黄”态度的反应未必准确。  二问:央视可不可以曝光明显违法的卖淫和嫖娼窝点?  如果单拎出这个问题,很多人的回答自然会是“可以”。但是放在具体语境和情境中,答案却是截然相反。给出不同答案的群体持着这样一个“真理”:你可以做一件事情,并不等同于你做这件事情就是妥当的。言外之意是,刨除可能存在的钓鱼执法、渲染猎奇、配合政治等杂质,央视作为拥有绝对话语权的媒体可以曝光东莞黄色链条,但如何曝光,以及何时曝光,却存在很大的问题。  首先是如何曝光。专栏作家连鹏之所以不满,是因为看了央视对东莞的报道,真是该打马赛克的都没打,不该打的都打了。项仙君反问,二十年来,对于这个不是新闻的事实,难道不应该有更深刻的反思吗?不过,被众人热捧的一个说法是,东莞只是失了身,央视失了的却是灵魂。出卖灵魂的人一般都瞧不起出卖肉体的,所以才有了这场东莞扫黄风暴。同样的情况,在大V薛蛮子嫖娼被抓时也上演过。  其次是何时曝光。“性都”现实有目共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莞式服务”更是坚持ISO三百年,此次暗访曝光正值地方两会,选择性曝光,却能形成对地方诸侯的个案式羞辱,这种方法已非第一次使用,自然不是最后一次。这一次的“突击”,可能又是因为意识形态的需求,因为反腐也好,整风也好,扫黄也好,无不是在为政治服务,无不是在给“梦”镶上道德金边,以填补业已破碎的意识形态所留下的真空。  更为普遍的大众声音认为,这是一轮舍本逐末、装模作样的东莞扫黄。个中逻辑在于,那些巍峨的娱乐服务和情色消费场所,不是卖淫女有能力开设和经营的。谁是这些畸形繁荣行业背后的推手与庄主呢?谁是操纵、保护和经营这些事业的人物呢?央视对此不敢置一词,却装模作样渲染抓卖淫女的画面,这受到人们鄙视不是很正常的吗?  三问:东莞“性都”的黄帽子该怎么摘除?  事实上,在央视曝光前,“莞式服务”以及“性都”早已成了贴在东莞身上心照不宣的标签。《南都周刊》2009年的报道中如是定义——一个以制造业崛起的珠三角新兴都市,在坊间传说中,这也是一个充满暧昧色彩的娱乐天堂。许多去过东莞的人,都会收到那些富有想象空间的挑逗性短信广告:告诉你,东莞是你梦想中的温柔乡。  如何摘掉这样的黄帽子?2009年,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誓言,“扫黄工作要高调抓,决不能给外界以‘黄色地带’的印象。”时隔五年,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亲自部署扫黄行动,喊出的口号是,“要像全省去年打击毒品一样扫黄”。  除了喊口号,东莞在改观外部形象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外宣主阵地就是央视。2009年一把手刘志庚做客央视畅谈东莞大好形势、2012年以来广泛覆盖掩饰多个重点频道黄金时段的东莞城市形象宣传广告短片、2013年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在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以珠三角“腾龙换鸟”为主题推介东莞转型升级经验……最近一次,也即扫黄风暴前两个月,一则时长为10秒的东莞城市形象宣传广告短片在央视一套《新闻30分》栏目后《今日说法》栏目前、《新闻联播》栏目前播出,前后将持续3个月。这个经过精心策划和精确测算的外宣投放计划,以质取胜,覆盖了央视全天最重要的黄金时段。  可即便如此,黄帽子还是在央视的重磅出击后再次稳当当落在了东莞头上,甚至比以往的色调更浓重、显眼。接下来,且看胡春华怎么给内裤被扒光的东莞重新着装。  四问:警方曝光前的“不作为”以及曝光后的“大作为”该作何解?  从开始的无人问津之“不作为”,到曝光后出动6,000余名警力雷霆扫黄的“大作为”,警方过山车式的急转弯让公众大跌眼镜。一个网友戏谑式的提问不无道理:有着执法机关充当保护伞,商家才有底气向嫖客打包票。谁又能保证,警方不是招嫖队伍的组成部分呢?  《新京报》快评否决了东莞警方在舆论压力倒逼后的“运动式扫黄”,因为很可能误伤无辜者。央视曝光东莞色情活动泛滥,当地数千警力随后投入扫黄。已经证实的消息显示,一堆男女朋友开房,也被误查。东莞色情行业声名远播,要说当地警方不知道,那是贻笑大方。长期熟视无睹,央视一曝光而群起打击,相比色情泛滥,这种“运动式扫黄”不仅难治本,还易误伤。公安副局长所说的那句“一定要将这个门打开”,原本可以成为厉行扫黄的范本,到最后却给运动扫黄留下了一个调笑的尾巴。  问题的核心就在于,如果没有央视的倒逼,执法机关会熟视无睹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曝光后的雷霆扫黄,并不能说明警方的“大作为”,反倒映衬出了央视巨无霸的江湖地位。何况东莞市五个分局出动了6,000余警力,总共对42个场所进行清查,却只抓获了67名涉嫌色情交易的人员。何谈“大作为”?  《新京报》11日社评即点破了警方这种“大作为”背后的虚假成绩。纵观近年一些典型的“扫黄”案例,都在“天上人间”们被关闭、多少“小姐”被抓获的“大团圆”中进入尾声。然后,往往就没有然后了。而“剧终”之后的故事,才是真正要关注的重点。遗憾的是,真正的故事乏人问津,各方也很少继续深入挖掘。  五问:公知反水央视根源几何?  事实证明,危机四伏的数字支撑着的这个金属怪兽,开始面临新一轮的考验,那就是被央视除名的王青雷口中的基本公信力和影响力。所以当新闻联播自诩为最受欢迎节目时,招来的嘲讽和漫骂多过鲜花和掌声。当薛蛮子和陈永洲出现在央视新闻画面中时,对当事人个人作风不堪的攻击,也远远逊色于对媒体审判的控诉。当央视“3·15”雇佣猪一样的队友来黑苹果,以假打假的做法让自身公信力丧失殆尽。当央视站在老百姓立场上批评星巴克搞价格歧视时,公众不会感恩戴德,而是反诘这家国家电视台的不专业、不入流。  这一次,公知的集体反水,也是这种情绪的纵向延伸。舆论之所以异口同声地调侃,源于竞争存在市场分割,当“公对公”迟迟缺位,“共对民”自然引起反扑。按照政情分析人士的见解,央视以官方舆情棍子手的身份,对许多人喜闻乐见的性产业高举高打,而它本身又未必流淌着道德的血液,自然激起人们的反弹。更何况,这种反弹又是一种不自由的言论状态下民间言论的无奈回应。人们不可以去骂执法者,也不可以去骂立法者,只能把情绪宣泄到棍子手身上。要说人们真有多同情乃至滥情对待东莞性工作者,也许是个误会。人们之所以声援被打击者,其实只是因为痛恨打击者本身而已。  央视原本就承担着教化、引导、政治动员、娱乐、商业等诸多职责,它的道德界限清晰明确,绝不可能越雷池一步。所以,当这样的骂声涌来,作为官方喉舌的它只能原地待命。公知们却可以退而求其次作出选择,比如选择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骂当政者,选择什么样的措辞将央视的道德优越感拉低。说到底,公知反水央视,真正反的对象不是央视,而是其背后庞大的不容挑战和质疑的公权力。对于那些强行被绑架到舆情台上的“娼”们,只是公知们握在手里的把柄。有了她们的苦难史,有了她们抱头蜷缩在角落的悲惨机遇,公知们才更有底气对话央视,也才更能聚拢起人气。  人类已经无法阻止互联网发展和信息传播了,就像主流舆论场无法强行霸占乃至决定多数人的所思所想一样。东莞扫黄与网络吐槽的二重奏,已经成了公共事件发展的“标本”。当吐槽成为一种副业,如同政治成为人们的副业一样,对央视来说,要做的不再仅仅是“听党的话”、“听党指挥”,也要多听听吐槽声,吃一堑长一智后,才可能降低被继续反水的力度和频率。黎阳发表最新檄文:“公知”们又露馅了 看到“美国之音”一则报道:“习近平为何只吃包子不吃面这是一个暗示”、“今天(12月26日)北京官媒普遍报道了习近平在北京庆丰包子铺排队、买包子、结帐、“光盘”的新闻。有政治嗅觉灵敏的网友把包子和毛诞联系了起来,认为习近平吃包子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称习近平今天去庆丰包子铺,是为了提醒大家,别等了,我不会吃长寿面。”   这“政治嗅觉灵敏的网友”的政治嗅觉可真够灵敏的,连习近平吃包子都能跟反毛扯上。就凭这份胡搅蛮缠的能耐就可以知道,即便习近平吃面照样能找得出话题攻击:你不过是模仿“拜登吃面”,连吃的内容都一模一样,完全是猴子学人——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   照此逻辑,那两年多前的美国副总统拜登吃面岂不也能挑出罪名来?——不早不晚,专门挑毛泽东第一次检阅红卫兵的8月18日跑出来吃面,是不是也可以扣上“为文革吃长寿面”、“纪念毛泽东接近群众”的帽子?  当然,这种指责肯定不会发生——冷嘲热讽习近平吃包子的人从来“耗子扛枪——窝里横”,只敢对中国人鸡蛋里跳骨头,对洋大人只会卯足了劲舔腚,即便是无名肿毒杨梅大疮,也会形容为“红肿之时,艳若桃花;溃烂之处,美乳酪”,决不敢有半点不敬——拜登吃炸酱面闹得天翻地覆:网民“小魔女”在微博抱怨:“中午来鼓楼这边吃饭。坐635在宝钞胡同下车。结果杯具了。看到好多特警,还有警车。特警不让过。我说我要过去吃饭。特警说你去别的地儿吃饭吧。要不就去绕。我问他出什么事儿了,还不告诉我,说执行任务。我想是不是抓坏蛋呢!后来才知道,特警叔叔正在出勤务,警卫吃炸酱面的美国首长”——连美国人自己不好意思否认这番表演实在扰民:“下午两点半,美国驻华大使馆又发了一条微博,总结这次吃饭的消费情况。‘拜登副总统在结账时对店主说,给你们带来了许多不方便。’”——注意这句话:“给你们带来了许多不方便”——正常顾客到餐馆正常吃饭是财神上门,只有被称为“惠顾”的,怎么扯上了“带来了许多不方便”?这句话不打自招扰了民——为了演出一顿79元的炸酱面,又是特警、又是警车、又是“不让过”,这是“亲民”还是“扰民”?难怪要道歉“给你们带来了许多不方便”了。这些特警、警车的开销止不止79元?在不在那79元饭钱之列?是美国人掏腰包还是中国老百姓付帐?公知吹捧拜登在店里吃炸酱面“低调、朴素、谦和、平易近人” :其实外面戒备森严   如此警备森严如临大敌、又是特警又是警车里三层外三层的“吃面”却引起“公知”们近乎疯狂的肉麻吹捧:“他的低调、朴素、谦和、平易近人等品格给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以实际行动为中国人上了一堂活生生的政治课,比其他外国政要在北大、清华的演讲,更具震撼力和教育意义!”“对美国人来说,这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事,他们这个平民化副总统,平时就经常到超级市场购物,而且跟其他‘师奶’(大婶)一样乖乖的排队,绝没什么特权。但对中国公众而言,拜豋的作为实在太震撼了,当他这些故事被中国传媒报导出来,立即在网上被广为传颂,为他喝采,更有不少网民以反讽方式表达对中国官僚铺张浪费的不满”、“拜登同志的炸酱面让大家看到一个朴素务实自信的美国形象”、“这充分说明了哪个社会的官员是真正为人民的公仆,哪个社会的官员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看了全球最有实力的国家的政治家是这样亲民的,我们的国民竟会如此惊讶和感慨”、“美国佬也许不是故意来羞辱我们的政治家的,他只是平常为之,一直就是如此的”……“政治炸酱面”发生在日。仅仅三天,“公知”就来了篇热情讴歌“政治炸酱面”的文艺作品“美国孔乙已吃面记”,“炸酱面”一下子就成了“政治体制大是大非”的代表(见附录一:陈有西:美国孔乙已吃面记):  中国“公知”们为了肉麻吹捧外国政客“低调、朴素、谦和、平易近人”,不得不“忽略”一些事实,编造许多“理由”,比如:  ——小布什访华连饮用水和食品全部从美国空运,洋奴们惊叹美国的富有之余更不忘嘲笑中国的一切都不干净。如今嘴巴一翻又是他们有理——空运矿泉水是富有强大,吃炸酱面是节俭为民:美国人浪费也有理,节约也有理,里外里都是中国有毛病。)  ——拜登访问使用的不仅仅是一架总统专机,而且是一个庞大的机群,因为还要运送直升机、防弹车和各种专用设备,而且除了重要官员和记者,还有几百名包括特勤局保卫人员在内的随行人员,一次各种花费几百万美元甚至更多。 &...  ——拜登访华,女儿孙女一齐随行。  习近平吃包子有拜登吃面时的那种戒备森严、如临大敌吗?对拜登吃面肉麻吹捧、对习近平吃包子冷嘲热讽的人为什么对此半个字也不吭呢?如果中国领导人带着女儿、孙女一道乘专机出国访问,中国“精英”们将如何?如果这“女儿、孙女”不是代表团的成员、纯粹以亲属的身份蹭专机出国,一定会被骂成“假公济私”、“公款旅游”。如果这“女儿、孙女”是代表团的成员呢?那就一定会被骂成“官二代、官三代”、“官僚世袭”。现在碰到美国人如此这般,“精英”们对此个个装聋作哑,不但仿佛就没这回事,而且照样马屁如潮:“低调、朴素、谦和、平易近人”、“以实际行动为中国人上了一堂活生生的政治课,比其他外国政要在北大、清华的演讲,更具震撼力和教育意义!”“绝没什么特权”……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把“公知”对拜登吃面的肉麻吹捧和对习近平吃包子的冷嘲热讽一对比,他们是什么东西一目了然。   附录一:陈有西:美国孔乙已吃面记  附录二:“法律党”与“政治炸酱面”的戏中戏   附录一:  陈有西:美国孔乙已吃面记  1:45:32  http://www.ynlawyers.org/newLawyerSite/BlogShow.aspx?itemTypeID=22266bbe-3ccf-4432-9ccb-9bf500a49dbd&itemID=eb9bcf51--b6b9-9f&user=10420  [陈有西按]给此文加按,本觉得没有必要,因为此文如果点透,反而会冲淡了幽默。但是如果不加,确实有一些不知道背景的朋友会一头雾水,权为续貂吧。  看了全球最有实力的国家的政治家是这样亲民的,我们的国民竟会如此惊讶和感慨。这是因为我们看多了凝固的政客笑容和听厌了空洞无物的背稿。对外开放给我们带来的,不单单是资金和技术,还有更多的人文的东西。美国佬也许不是故意来羞辱我们的政治家的,他只是平常为之,一直就是如此的,但是骆家辉的“背包客上任”和拜登的“吃炸酱面”,确实让中国人民看到了我们那些装腔作势的政治人物的恶心与可叹。谁才是真正的代表人民的政治家,在这种比较下,任何的灌输和宣传都是苍白无力的。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net"  另一个要转此文的动因,是因为“此土有人”。一个民间网络写手,到现在我都不知道这个作者的真名是谁,能够如此得鲁迅文章三昧,通近代文白,又通英文,而且能够写出如此深意的调侃文字,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中国有人!如果中国能够开通言路,打破党内“台阶论”的新的门阀制度的枷锁,不要把政权都垄断在红色后代手中,能够“继绝世、举逸民”,吸收各类社会精英到体制内做事,做到野无遗贤,选贤任能,何愁国中无人,中华不兴!何愁中国产生不了同国际人物能够平等对话、互相理解的人物?  奥巴马早晚是要下台的。但是奥巴马、拜登们代表的他们这个国家的精神,将会长久地传承下去,而且会被全球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因为他们有不是靠宣传和灌输的全民的真正的认同。这是国力的真正源泉。  拜登吃面  (孔乙己版)  帝都炒肝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碉堡的大铺子,铺子里面预备着凉菜,可以随时上桌。挨踢民工,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掏出五角大钞,买一碗炒肝——这是二十多年前帝都太学生被世祖咔嚓之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六元——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吃了休息;倘肯多花十元,便可以买一碟豌豆黄,或者炸灌肠,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三十元,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汗衫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西装打领带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吃。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帝都鼓楼脚下的姚记炒肝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我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西装领带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外面的汗衫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卤煮从锅里舀出,看过碗底里有三聚氰胺没有,又亲看将火烧放在卤煮里,然后放心:在这严重监督下,减料也很为难。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上炸酱面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洋大人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拜登是吃炸酱面而穿西装打领带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红润脸色,一头乱蓬蓬的花白的头发。穿的虽然是西装,可是既不像阿玛尼又不像私家高级定制的模样,似乎不像堂堂一国的副大统领。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hello, &yes,叫人半懂不懂的。  拜登一到店,所有吃面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拜登,你财政又添上新赤字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来碗炸酱面,不加鸡蛋的。”便排出十枚大钱,都是十dollar的硬币。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借了人家的债了!”拜登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在电视上看到米国国会为了债,吵起来。”拜登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大美利坚不能算穷……民富!……民主国家的事,能算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democracy”,什么“economic”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美利坚原来也曾富裕过,但听了甚么劳什子凯恩斯的主义,每每借钱开支,终于没有把持住借债的瘾,又不会强拆又不会卖地搞地产业,更不会加税;于是愈过愈穷,弄到拜登来本朝讨饭了。幸而搞得一笔知识产权这玩意儿,便卖与人家,换一碗饭吃。拜登虽然赤贫,但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美利坚国副大统领的名字。 &...  拜登吃过半碗面,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拜登,米国当真是世界第一富吗?”拜登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们怎的连外债都快还不起了?”拜登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financial &deficit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拜登,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拜登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学过英语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学过,……我便考你一考。炸酱面的炸字,怎样拼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拜登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拼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单词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掌柜也从不将炸酱面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f-r-y, &fry么?”拜登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fry有四种同义词,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拜登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我家老板冷笑道:“我告诉你,我是身经百战了!见得多了,美国的名记者华莱士到我这店里吃炸酱面,我和他谈笑风生!他那阔绰,比你拜登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所以说,你作为副总统,你还是要提高自己的这个收入水平!识得唔识得啊?我看你吃个面连蛋都不敢加,我真是替你们美利坚捉急啊!真的,你拜登有一个好,吃面比谁吃得都快,但是吃来吃去的消费水平啊,都图森破,奶一捂”那拜登囧得无地自容,悻悻地说:“我先前不是比你阔气?这一百大元,不用找了!剩的权做小费……”说完急急忙忙地擦了嘴,在众人哈哈一片哄笑声中,一溜烟走了。  打那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拜登。到了诺和平奖颁奖一年的时候,掌柜取下粉板说,“拜登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5月35日,又说“拜登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了之后的腊肉升天节却没有说,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奥巴马大约的确是下台了。  本文素材源地址:  新京报报道:  炒肝店火了食客流传“副总统套餐”  美国副总统拜登光临后,小店食客增多,一些游人慕名而来  本报讯(记者张乐姚瑶)因前日美国副总统拜登的光临,带火了位于鼓溇旁的姚记炒肝店。一些食客根据网上流传的“副总统套餐”,按79元消费。  昨日17时,鼓溇“姚记炒肝”店内食客排起长队,最后一位食客已排到门口。“前天拜登副总统来用餐后,顾客更多了,还有人要点‘副总统套餐’。”姚记炒肝店收款员说。  拜登前日中午在姚记炒肝店用餐后,食谱在网络流传,5碗炸酱面、10个包子、拌黄瓜、糖拌山药、凉拌土豆丝、玻璃瓶可乐,共79元,被网友称为“副总统套餐”。店主姚女士说:“昨晚还真有人来点‘副总统套餐’,并特地要了收银条拍照留念。”昨晚,不少网友来店里用餐,也特地点了79元的食品。对于网友所说的“副总统套餐”,店主表示,没有考虑过推此类套餐。  昨晚7时,22岁的赵先生照例在周五来到姚记炒肝。赵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我十来岁时,父母就带我到这儿吃炒肝。”赵先生说,每周五下班后到姚记吃炒肝是他的固定“节目”。但这次来,他发现吃炸酱面的人多了。“这次来,每张桌子上几乎都有人吃炸酱面。”  除了北京的老食客,也有慕名而来的食客。来北京旅游的刘先生说,昨天看到美国副总统拜登来此用餐的新闻,所以特地赶来品尝一下。  网络流传的“副总统套餐”食谱:5碗炸酱面、10个包子、拌黄瓜、糖拌山药、凉拌土豆丝、玻璃瓶可乐,共计79元  ■回访  拜登孙女进炒肝店提前占座  昨日,炒肝店伙计回忆:“他来得很仓促,老板和食客都不知道。”昨日,美国驻华使馆新闻官包日强说,之前选择了几家中国餐馆,“基于日程和方便考虑,决定去这家。”  前日13时30分,拜登在驻华大使骆家辉陪同下,一行抵达姚记炒肝店。由于小店只有7张桌,人满为患,骆家辉的妻子莫娜及拜登的孙女在拜登到来前,提前几小时来到店内“占座”。  美国使馆工作人员介绍,跟拜登访华的有个美国媒体团,他们也发布了吃饭的情况。相关报道显示,大家坐定后,骆家辉问拜登想吃什么,拜登说“面条和饺子”。拜登还让学中文的孙女点菜,但孙女没点。  虽然事先安排了菜单,但拜登还是走到柜台前亲自点菜,每位随行人员都点了肉包子、炸酱面和黄瓜。店内伙计回忆,虽然这里主打炒肝,但他们没点,最终消费为79块钱。   伙计们回忆,“他吃饭时用了筷子。”这顿饭吃了20多分钟,拜登付款后,一行人离开。 附录二: “法律党”与“政治炸酱面”的戏中戏 黎阳 2011.8.24. 看了“普世精英”对“拜登炸酱面”如醉如痴如颠如狂的讴歌,我不禁想起萨苏在《中国厨子》中讲述的关于周总理的故事:(http://blog.sina.com.cn/s/blog_0009vs.html) ——“陆师傅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有点儿意外。那是六十年代早期,三年困难时期刚过,快过年的一天餐厅来了一批冻猪肉,上边让能空出手的都去帮忙卸车,于是大家便都去扛冻肉。卸车的地方在后院,陆师傅正走到后楼门边,有一个人推门走了出来,看见他扛着半片冻猪而来,便向旁边一让。陆师傅走进去,向那个人点点头致谢,冷不丁发现这个人是——周恩来!陆师傅说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简直不知道该做什么,扛着半片子猪,也不能撂下找总理握手吧?要不说点儿什么?可说什么呢?这时候总理已经继续往外走了。当时周恩来身边居然既没有秘书也没有警卫。这显然是一件不正常的事情,怎么会放那么大的中国总理一个人‘自由行动’,陆师傅至今不得而知……”——“以后见面就多了,他发现周恩来在北京饭店十分随便,和厨子甚至服务员都很熟悉,有时候工作忙了就在饭店叫个菜吃。他吃饭都是自己付钱,但点菜的水平相当不错,味道好,有特色,还经济。可是周恩来事情忙,身边总是有人找他汇报办事,络绎不绝,在公共场合见到他一个人‘自由行动’的场面可谓绝无仅有。”——“北京饭店的厨子们掌握周恩来吃饭的规律,他们发现总理虽然平易近人,但在吃饭上性子相当急,再好的东西如果做着复杂他也不愿意吃,最好是一说吃马上就能入口才合他的心意,他爱吃炒的青菜,而且,喜欢有一点稀的。陆师傅掌握了这个规律,总是给准备好一点儿挂面之类的东西,同时弄好一个菜准备着炒,从来没有误过事。对于总理这个‘性急’,他有自己的解释,因为周恩来的时间太宝贵了,他等不起。”——“总理爱吃焦熘头尾,是萨爹告诉我的。”“焦熘头尾,并不是一道名贵的菜,大概朋友们都有品尝的经历。比较讲究的用鲤鱼的头尾,家常就是胖头鱼,陆师傅做的焦熘头尾的确好吃,炸酥的鱼头鱼尾浇上红橙色的芡汁,酸甜适口。不过我个人还是更欣赏他做的松鼠鱼,毕竟鱼头鱼尾巴没有太多可吃的东西嘛。然而,萨家每次请客,这道菜总是少不了。那就不是陆师傅的手艺了,而是科学院数学所食堂的大锅菜。萨爹不大做菜,我们家就在数学所的后面,到中午饭点如果客人还没有走,萨爹就会到数学所食堂买两个菜来,他的朋友多半是搞研究的,不讲究挑剔,有肉丝炒洋白菜就可以对付。而只要食堂有,萨爹就会买一个焦熘头尾回来,还会很殷勤的劝客人多吃一点,补上一句:——这个是总理爱吃的菜阿。”——“萨爹怎么知道总理爱吃焦熘头尾呢?原来,六十年代前期周总理曾到科学院数学所视察,讲话完了,就在数学所食堂吃饭。周恩来吃饭从来不讲排场,‘一直在看’曾经写到总理和飞行员们同桌吃饭,在数学所总理更随便,拿个饭盆就跟着排队打饭!”——“陆师傅说你爸爸说得没错,周恩来喜欢和大家一起吃饭,你说他平易近人可以,我看还有一个理由,总理喜欢热闹。” ——“现在公司过年,老总也有下来和大伙儿一桌吃饭的,我的看法这时候大伙儿往往更觉得别扭,想与‘民’同乐的,往往是自己也乐不了,‘民’更乐不起来。可萨爹回忆总理和科技人员一起排队打饭,大家只觉得高兴快乐,气氛热烈,却没有拘束的感觉,这可能就是个人魅力的不同了。世界上有多少个老总?周恩来,可只有一个。说不激动是假的,最激动的就是总理身后排的那个白面书生——那就是萨爹!”——“总理对这种场面好像挺习惯,他一边数着排队的人,一边和周围的人聊天,还问萨爹哪个菜好吃。哪个菜好吃?!萨爹的脑袋背圆周率到一百位一口气便能下来,对这个问题愣是反应不过来了。他答非所问地说:‘总理,六零年您接见过我。’”——“总理好奇的看看萨爹,科学院象他这样戴个眼镜的太多了——总理忽然若有所悟:——记起来了,你,是北大的,手特别长能打篮球的那个?这样一说周围的人都好奇起来——总理,你怎么知道他会打篮球阿?——萨爹个子不高,他会打篮球好多同事都不知道。总理笑了,说:——我记得他,六零年我和陈老总接见过他们,他的姓比较怪,所以我就记住了。小伙子干得怎么样?周围的人都点头,说不坏不坏。萨爹的脸就红的一塌糊涂了——那是幸福的。六十年代北大清华每次学生毕业,周恩来都亲自接见,萨爹当时因为姓比较怪,弄得总理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