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加中国移动支付用户数量数量

2017年农村地区移动支付数量1295亿笔 _ 东方财富网
2017年农村地区移动支付数量1295亿笔
中国经济导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1295亿笔  2017年农村地区移动支付数量  新闻源:中国人民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非银行支付机构为农村地区提供网络支付业务共计1417.82亿笔,金额45万亿元;其中,互联网支付122.73亿笔,金额2.1万亿元,单笔金额171.11元;移动支付1295.09亿笔,金额42.9万亿元,单笔金额331.25元。  编者评:与一般人所想的不同,在农村地区,居然是移动支付业务占据绝对优势。究其原因,恐怕一方面在于农村地区银行网点覆盖率仍显不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农村地区银行网点数量12.61万个,每万人拥有的银行网点数量为1.30个,相比2016年的1.39个甚至有下降趋势;另一方面,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移动支付提供了硬件支撑——今年3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最新一次报告显示,农村地区网民使用线下支付的比例已由2016年底的31.7%提升至47.1%。  事实上,移动支付在多国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信用卡支付体系尚不成熟的情况下,移动支付反而得以弯道超车。同时,这也倒逼银行转型。在我国,大银行们发现,曾经引以为豪的网点密集的优势,再密集也比不过人手一部手机的密度。相反,面对移动支付的冲击,大量网点反而增加了银行的运营成本,成为其沉重的包袱。因此,主动裁撤网点、优化现有布局,对用户进行分层服务,提升服务体验,成为银行转型的方向。唯有变才是永远的不变,无论是被迫转型的传统银行业,还是正领风骚的移动支付机构,都应将此存于心,寓于行,方能立于潮头。  42557亿元  2017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  新闻源:根据教育部近日发布的2017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快报,2017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达42557亿元,比上年增长9.43%。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4204亿元,比上年增长8.94%。  编者评:教育,体现着一个民族对未来的态度。重视教育,国之兴可期也。数据显示,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累计接近17万亿元,财政对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全国教育经费快速增长,年均增长达7.9%。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比例自2012年首次超过4%以来,连续五年保持在4%以上。在增速放缓的情况下,2017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速不降反增,比2016年增长近9%,达到3.4万亿元。  一方面关注速度,另一方面也要关注结构。从近年来生均教育经费总支出的分布看,幼儿园和职业学校是增长较快的部分,这也反映出当前的社会需求和政策走向。一方面,伴随着全面二孩效应逐渐显现,学前教育需求大幅增长,冲击着原已存在的“入园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也是目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最前沿,应有相应的投入。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关注当前需求的同时,从长远来看,教育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偏废。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等,同样需要有魄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投入拉动新一轮成长。
(责任编辑:DF134)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2015年以及未来的十大移动支付发展趋势
2015年以及未来的十大移动支付发展趋势
[导读]Apple Pay代表的NFC支付,微信支付宝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支付,中国银联的闪付,还有第三方支付们,都面对着移动支付市场蠢蠢欲动。在此,移动支付网根据 2014年的移动支付事件,总结2015年以及未来的十大移动支付……
& & & &在媒体大肆宣传2014年为元年之后,2015年移动支付该有什么趋势?Apple Pay代表的支付,微信支付宝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支付,中国银联的闪付,还有第三方支付们,都面对着移动支付市场蠢蠢欲动。在此,移动支付网根据 2014年的移动支付事件,总结2015年以及未来的十大移动支付发展趋势。
  HCE崛起 并进入中国
  谷歌在2013年年末发布了HCE之后,Visa、万事达相继开展HCE技术研发及推广,在整个2014年,全球的NFC领域都在为HCE而痴狂。
  HCE技术通过云端支付敏感信息,从而避免了硬件SE安全元件的要求,而SE的掌控又是NFC支付技术最重要的利益纷争点,HCE可以完美的避开如运营商的NFC-SIM卡方案。但是较之eSE和NFC-SIM等方案没有硬件加密的云端技术,始终安全性略输一成,所以在方案采用方面,HCE 能够更多的带来便捷性,但安全性需要Tokenizition技术保障。
  安全性的略低完全不能阻碍HCE的发展:NFC Forum力挺HCE,并且声明鼓励HCE督促权衡安全与便捷;澳大利亚Cuscal推出HCE移动支付试点;新西兰西太银行测试HCE非接触支付技术; 土耳其BKM银行首次在当地推行HCE支付;波兰九家银行推出基于Visa协议的HCE移动支付服务;2014年从年头到年尾,HCE始终成为NFC支付的焦点分支技术,从安全方面的质疑到便捷方面的肯定,缩减了产业链的同时让更多企业有机会参与NFC支付的推行。
  就在最近的达沃斯论坛上,银联总裁时文朝也宣称,银联将积极探索基于HCE的全手机支付。在一些内部PPT中,宇宙行似也正在积极探索HCE技术。所以2015年很有可能将有实际的HCE项目在国内落地。各方都在积极探索HCE,有谁会质疑HCE在2015年的良好发展呢?
  基于卡的NFC充值及消费应用开始普及
  NFC元年这词,被媒体被业界叫了很多年,但NFC似乎一直是老牛拉车的缓慢前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找到真正的杀手级应用。在2014年,一种NFC应用开始在交通领域推广,那就是通过NFC手机对交通卡进行充值以及消费。
  NFC手机与卡的结合,最早是对卡信息进行读取,国内如碰碰米、支付宝等,最初都是读取公交卡余额。发展到后来,都都宝开始推出互联网终端,对交通卡进行PC端的充值。再后来NFC手机逐渐普及,2014年开始不断的涌现NFC手机与交通卡的各种应用,如小鱼支付、都都宝、通卡宝、速通卡APP等,就在最近,支付宝也开始打入这一市场,开始首批支持六城市的充值。不仅仅是充值,NFC手机拍交通卡进行线上消费也正在成为一个趋势,以闪电刷为例,虽然不能进行NFC充值,但却可以进行豌豆荚应用的支付,还有水电煤Q币等。交通卡一直局限于交通领域,国内城市公司也希望拥有八达通一般的广泛应用领域,也正是这样的野心存在,NFC与卡的结合将成为城市一卡通的发展方向,交通卡的消费领域,可以以NFC为入口,打入互联网,对虚拟产品进行支付,甚至可以拓展到电商。  
  另外一方面,拥有金融背景的企业也会开拓这一市场,最具代表的就是卡卡联,可以对金融进行电子现金的圈存以及主账户的余额查询。银行方面,在未来也将对NFC应用进行开拓。
  微信和支付宝引领互联网POS潮流
  2014年可谓是国内的移动支付元年,这不是一直专注近场支付的NFC推动的,而是微信与支付宝之间的线下拉锯战。微信红包在羊年的开头,就给了支付宝一记重拳,吸引了大批用户在微信绑定银行卡以支持微信支付。还有打车软件大战,疯狂的补贴之下,是微信与支付宝对消费者移动支付习惯的培养,竞争的同时,双方也是共同拓展线下市场。支付宝的双十二活动,更是让大爷大妈都开始使用支付宝进行线下付款。那么为了能够让商家支持微信与支付宝的支付方式,是否需要发展新型POS呢?
  正是在微信与支付宝的线下大战背景下,互联网POS这一概念开始形成。先是风传的微POS,而后各大媒体推广的旺POS,一时间互联网 POS概念开始冲击着传统POS厂商。在最近移动支付网主办的&金松奖&移动支付行业评选活动中,就有不少所谓的互联网POS参加,其突出点都是支持微信以及支付宝的二维码支付,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产品,还有兼容商家原有系统的方案提供。 
  到2015年,互联网POS之风将会刮的更凶,也会不断的涌现不同的问题,其中包括安全问题以及各种支付方式的验证问题。安全问题,互联网 POS大多是安卓系统,开放的安卓环境存在较大的安全问题。支付安全,需要验证,为了支持银联卡的支付,POS厂商需要进行银联,那么微信和支付宝也是需要这么个过程。试想支持多种支付方式的POS需要通过不同的认证,这是否会阻碍市场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网也获悉,银联正在进行TEEI平台技术的研发,未来多种支付方式可以在同一个可信的执行环境进行支付
  无论如何,微信以及支付宝的崛起,会促进互联网POS的发展,传统POS商将面临新概念的冲击,跨界竞争愈演愈烈。
  手机厂商发力 全手机方案让运营商SWP-SIM方案开始思考人生
  2014年移动支付影响力最大的事件是什么?应该很多人会回答苹果Apple Pay的推出,Apple Pay无缝的嵌入到移动支付产业链,让卡组织、银行、用户、商户等多方受益。苹果做的不再是颠覆,而是延续传统的创新。在这一背景之下,国内的诸多手机厂商开始效仿苹果。魅族推出了mPay、华为推出了荣耀钱包,OPPO则与支付宝联手未来公交,雷布斯统帅的小米,则在上海推出了小米卡包,基于eSE的 NFC支付,也有人在风传,小米正在研发自己的小米钱包。种种迹象表明,手机厂商直接参与移动支付竞争,发布移动支付产品的趋势正在形成。
  更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Apple Pay颠覆了电子钱包概念,让电子钱包实体化,不再是随便下载就可以获得服务,而是需要购买该厂商的硬件才能享受服务。或许是这样的观点影响下,国内手机厂商也纷纷推出移动支付服务,吸引更多人购买其手机的同时,增加盈利点和数据收集,拓展产业纵深。 
  手机厂商的直接参与,包括之前所说的HCE崛起,或是直接,或是间接的对运营商的SWP-SIM卡NFC支付方案造成了冲击。运营商的SWP- SIM卡方案一直饱受消费者诟病,其中有体制问题、办理流程复杂问题、服务的职责划分问题甚至使用体验问题等。而今,新兴的全手机支付方案,全都避开了运营商的控制,银联总裁时文朝也说积极探索全手机方案。运营商当初推行NFC支付,很大程度上是学运营商的NFC支付,从而作为一种避免管道化的业务。但邯郸学步,不同国度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使得国内运营商的NFC支付半死不活。
  到2015年,或者更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手机厂商会在移动支付行业持续发力,不再受运营商的限制,而运营商的NFC支付需要进行重新定位,如果不能优化服务,理清与银行之间的职责,边缘化将是运营商NFC支付的一个宿命。
  基于iBeacon的营销模式开始兴起
  iBeacon是苹果公司2013年9月发布的移动设备用OS(iOS7)上配备的新功能。其工作方式是,配备有低功耗蓝牙(BLE)通信功能的设备使用BLE技术向周围发送自己特有的ID,接收到该ID的应用软件会根据该ID采取一些行动。在安卓平台则叫Beacon,都是基于BLE技术,以下就统称iBeacon,起码苹果的技术更具有代表性。
  在iBeacon发布之时,大众普遍认为这是苹果向移动支付进军的一个信号,但是到最后,苹果也仍然是选择了NFC与指纹结合的移动支付方案。然而全球却仍然热衷iBeacon方案在室内定位营销的推行,《Lord&Talor品牌启动北美最大规模iBeacon部署》、《法国餐厅利用 iBeacon对食客进行室内追踪》、《美初创公司Howler试图通过iBeacon颠覆Groupon和livingSoical》、《伦敦机场计划使用iBeacon技术 可自动登机跟踪行李》、《家乐福和Nisa试点Beacon技术 了解消费者购物路径》(以上均是移动支付网新闻,可以查阅)&&全球诸多地区都在推行iBeacon项目。 
  iBeacon可以完成室内定位和信息推送,是良好的营销技术。这并不是直接的移动支付方式,但却是移动支付良好的补充。因为消费者不会为了移动支付而去支付,消费者只能是因为需要获得商品,或者服务才会去支付,而iBeacon技术可以作为支付的发起,由于是移动端技术,可以与移动支付直接对接。
  能够让iBeacon直接入选移动支付趋势的强有力理由是,微信的摇一摇将推出附近功能,使用的就是iBeacon技术,通过iBeacon的摇一摇直接可以摇出企业红包和附近商家优惠券。另外还可以直接搜索附近餐馆。而移动支付网最近也获悉,支付宝也将推出阿里魔扣硬件,诸多专业人士推测,这很有可能就是为商家推出的iBeacon基站。微信与支付宝都入驻,iBeacon必然是2015年的一大竞争重点。
  利益冲突爆发 TSM平台之争愈演愈烈 强强联合并购成风
  早在2013年末,笔者就预测过TSM平台的争夺会愈演愈烈,2014年的确实如此,诸多TSM平台发布,台湾地区中华电信、联合国际、台湾移动支付公司、群信等四大TSM陆续发布。在大陆,金融有银联的TSM,三大运营商的TSM不用多说,交通卡有住建部城联数据的TSM,而在最近,12个省市成立TSM平台,省市包括杭州、苏州、厦门、无锡、成都、重庆、大连、天津、徐州、常州、河北省与吉林省。
  TSM掌控着重要的交易信息,谁掌握了TSM,谁就掌握了整个移动支付生态链顶层,所以哪一个有实力的企业都不愿意被别人所操控。 2014年或许是各种TSM的发布之年,而到了2015年,拥有实力的企业都已经成立TSM,没有实力的或许抱团成立TSM之后。吸引更多参与者加入其 TSM,壮大势力会成为一个趋势。古时诸侯纷争的年代,如何选择可以依附的集团体是重要的。游离在TSM平台之外的企业,如果没有合抱的觉悟,为了长久的发展,会选择TSM平台进行合作并入驻。各大TSM平台对这些未加入平台的企业,将爆发一场争夺战。
  此外,利益的争夺也不仅仅是在TSM平台,在2014年,移动支付企业强强联合和并购趋势开始凸显,行业蓝海变成红海的过程,洗牌在所难免。前段时间,美国运营商背景的Softcard,就传言要被谷歌收购,而手机刷卡器鼻祖Square的被收购传闻一直没有停止过;欧洲的丹麦,市场第二的 Swipp收购了第三的Paii,对抗当地市场龙头Mobilepay。国内,快钱与万达的合作,支付宝微信与各大线下商超的合作,都凸显了强强联合的趋势。到2015年,国内或出现比较大的并购潮,并且集中在面临转型的第三方支付行业。  
  免密支付成趋势
  免密支付不仅仅是2015年的趋势,最近几年都在讨论安全的移动支付认证方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导致了账号的无限泛滥。而银行发卡量的增长,虽然金融IC卡一直倡导多应用,但人们手中的卡却越来越多。人们要记住银行卡密码、互联网应用密码等非常的麻烦,免密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如何在没有密码的情况下进行安全的认证成为了迫切的问题。
  诸多学者也提出了&无证之证&的讨论话题,任何证件都存在复制的风险,人所制造的证明,仍然有可能被人所复制,如何在没有人所发行证件的情况下证明自己,如何确保证件的唯一性等问题,让人们思考更缜密的认证方式。于是人们想到了,指纹、人脸、虹膜等生物认证方式开始逐渐从小众认证,拓展到大众支付应用。 
  2014年,Apple Pay的推出,NFC结合,引领了免密支付的新趋势。随后国内厂商魅族推出mPay,银联也传言要推出基于指纹识别的AndroidPay。当然,在国内支付行业,不能少了支付宝的身影,支付宝在声波支付、指纹支付等方面都做出了测试,支付宝钱包登录界面的手势密码,也可以说是一种免密手段。
  国际上,PayPal的CTO詹姆斯&巴雷斯在国外媒体,就一直惊悚的预言&密码将死&,PayPal方面也一直在做免密方面的尝试。Visa 欧洲最近也做了一次英国年轻人对生物识别的态度,76%的人认可生物识别的支付方式,赢得年轻群体的青睐,就是赢得未来。无论是国内支付大佬,还是国外年轻小伙,都在青睐生物识别,未来有什么理由不火。
  当然,免密支付,并不全指生物识别的支付。许多小额支付仍然有多样的免密支付方式,如NFC支付、二维码、蓝牙支付等。2015年,将有更多的免密支付方式推出,以此助推移动支付的发展。
  穿戴式设备与移动支付结合
  2014年可谓是穿戴式设备的元年(读者朋友莫怨念,媒体们真的很喜欢用元年这词),传言已久的苹果手表也在2014年发布,并在2015年正式上市。功能上,穿戴式设备一般会有健康、运动等元素添加,在穿戴式设备发展过程中,企业发现消费者对穿戴式设备并不那么感冒,&戴不起来&是一个共通的问题。
  企业开始思考,为穿戴式设备添加哪些功能,才能让消费者每天都能戴起来。人们每天都是需要进行交易和消费的,于是支付功能成为了穿戴式设备发展的新方向,特别是交通领域的支付应用。  
  英国巴克莱银行一直是一个脑洞非常大的银行,在2014年,巴克莱大举推广bPay支付手环,手环集成了金融芯片,可以进行非接触支付。不仅仅是手环,巴克莱还推出了非接触支付手套,在冬天里,也可以不下手套进行支付。虽然体验似乎还不太好,但是创意还是非常好的。德国 Wirecard近期也发布了手环,支持HCE支付。甚至咖啡大佬星巴克也推出了穿戴式的应用,让穿戴式设备下载之后,可以在星巴克进行支付。国内小米手环,最近也推出了小额免密的支付功能。
  交通领域,在智能穿戴式设备没有兴起的时候,早就有内置异形卡的手表手环推出。而穿戴式设备概念兴起之后,智能与支付的结合,让交通支付有更大想象空间。移动支付网主办的&金松奖&移动支付行业评选活动中,就有不少具备支付功能的穿戴式设备参与。握奇具备空中发卡功能的Sharkey,内置交通卡芯片可计步兑现的刷刷手环,专注健康运动的体记忆。
  2015年,有理由相信穿戴式设备与移动支付的结合将成为一大趋势,而且随着Apple watch的推出,诸多跟进的企业会推动市场的发展。科技与支付的结合所碰撞出的火花,也将映射出不少问题,毕竟支付行业错综复杂,利益纠葛太多。
  Token技术普及
  Token技术可以翻译成标记化或者信令,是国际三大卡组织(VISA、MastarCard和美国运通)针对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支付账户信息容易泄露的问题而推出的,2014年3月份国际芯片卡化组织EMVCo正式发布规范,随后应用在苹果发布的Apple Pay中。
  简单的说,Token是一种加密手段,让明文的银行卡信息通过加密后的Token来交易,Token由发卡方发行并且读取,在交易过程中,即使截获了Token也无法进行交易。这让饱受银行卡信息盗取的支付行业看到了技术带来的安全曙光,并且广泛的应用在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交易中。 
  说Token技术在2015年快速普及并不是没有根据,银联总裁时文朝在最近的达沃斯论坛中,就点名了Token技术,未来银联会积极探索该技术的业务模式。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业界一直风传银联与Apple Pay的合作,但是阻碍二者合作可能性的因素之一就包括Token的技术支持,移动支付网从专业人士了解到,如果银联POS需要支持Apple Pay就需要进行一次升级,但并不是硬件的升级。
  Token技术的诞生是为了确保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支付安全,在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现在,360和腾讯安全管家天天软文移动支付不安全的现在,在Apple Pay要风行全球的现在,2015年有太多Token技术发展的理由。
  Apple Pay的全球普及
  在讨论这个趋势之前,需要澄清下,笔者没有收苹果广告费。2014年秋季苹果发布之后,Apple Pay迅速攀升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移动支付应用,到1月16日,美国已经有110万信用卡激活了Apple Pay,用户数量不断攀升。并且苹果正努力的推广欧洲和亚洲市场,银联、支付宝、八大银行等风传的消息,Apple Pay进入国内似乎已经指日可待。  
  在欧洲,英国银行巨头现正与苹果公司探讨引入 Apple Pay 服务,该项服务最早将在 2015 年上半年进入英国市场。虽然现在英国银行十分担忧苹果公司会通过 Apple Pay 来获取用户隐私,但Apple Pay的魅力似乎比诱惑亚当和夏娃的还大,银行巨头们难以抵挡。
  鉴于Apple Pay对移动支付的银行巨大,Apple Pay的全球普及值得关注,虽然面对不同地域不同国度的金融规范限制,但在2015年,Apple Pay会势如破竹的侵入许多国家和地区,外来入侵带来的本土竞争,也会是2015年移动支付行业值得关注的地方。
  综述:
  移动支付的发展有很多趋势,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笔者从市场、技术、事件等方面对2015年或者是未来短期的移动支付发展进行分析,也是个人角度,不喜请和笔者私喷,交流才有见解。
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千家智客微信公众号(qianjiacom),随时随地知晓智能行业天下事!
编辑:凌巧兰
100/100字符
全部评论(0)
千家智客APP
千家智客客户端
在这里,读懂智能行业!移动支付的前景如何?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234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6分享邀请回答47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7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保证移动支付安全性的几个有效方法
[摘要]智能手机不仅是人类沟通的重要工具,甚至开始承担起支付的重任。基于移动平台的在线支付工具已经非常普及。
腾讯数码讯(Lotus) 智能手机不仅是人类沟通的重要工具,甚至开始承担起支付的重任。基于移动平台的在线支付工具已经非常普及,包括国外的PayPal、Venmo,国内的支付宝、银联钱包等等,而、、谷歌等巨头目前专注于手机接近式移动支付,旨在代替传统的现金和信用卡。但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便是安全性。近日国外媒体报道称,国外社交+支付应用Venmo对其安全性不足的问题进行了道歉,事件起因在于一位用户投诉称,有人黑入其Venmo账户并转账了2850美元。这位用户马上向大通银行反应,迅速得到了退款,而Venmo的支持团队则在两天后才与其联系。显然,移动支付的安全性似乎面临一些质疑。一份报告显示,即便是以指纹支付验证为基础的 Pay,黑客也能够通过一些手段绕过其验证系统。那么,究竟有什么有效的方式能够保护手机钱包、手机支付应用的安全性呢?不妨参考下面几个重点:1. 双重身份验证双重身份验证的好处在于,即便用户登录了手机支付应用,输入密码后,仍需输入验证码才能完成支付。也就是说,如果有人知道你的支付账户和密码,希望通过网页进行支付,没有验证码依然是无法实现的;而即便手机被盗,小偷基本上也不会知道你的密码,所以无从下手。2. 使用官方应用商店的支付应用显然,越狱后的iOS设备及Android设备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于非官方验证的应用。所以,不要从任何非官方应用商店下载安装支付应用,因为它们都可能存在盗取用户信息的恶意代码。3. 加强设备本身安全性如果你的手机内置指纹传感器、同时支付应用又支持指纹验证的话,那么一定要开启这项功能;如果不支持,最起码要设置一个额外的锁屏密码。另外,安全专家还建议用户查看手机的隐私设置,确保应用程序访问权限的合理性。4. 使用信用卡而非借记卡如果使用手机支付应用购物,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将信用卡绑定到支付应用中,而非借记卡。主要原因在于,一般银行的信用卡都拥有补偿条例,比如用户遭到盗刷时可补偿一定金额,但借记卡往往没有。5. 使用可信任的因特网连接如果是在咖啡厅、餐厅等公共区域,建议不要使用公共WIFI进行支付。因为一些黑客往往喜欢潜伏于此,通过骇入安全性较低的公共无线网络来获取用户信息。即便你的支付信息是加密的,也有可能被手段高超的黑客破解,从而获得支付账户、卡号、密码等信息。6. 设置账户更改警报通常来说,支付服务都拥有一些账户改变警告的通知设定,比如改变密码、支付行为、绑定手机终端等等,将这些服务都开启,有助于我们即时了解支付账户的变化。同理,信用卡也广泛支持消费短信、微信提醒服务。7. 确定转账人信息这个部分其实不仅仅适用于手机支付,任何线上、线下的转账,都应该首选确定好转账人的信息。不要轻信一些所谓“房东”、“好友”,一定要在充分确认对方身份时,再进行转账。来源: 查报价,看新品,尽在腾讯数码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数码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数码”或“qqdigi”,获取更多数码资讯。
[责任编辑:yannwang]
还能输入140字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数据】移动支付这么火,为啥人均持有银行卡突破5张?
记者|刘倩茹编辑|田芳毓
中国人民银行昨天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银行卡发卡量持续增长,全国人均持有银行卡的数量更是突破了5张,达到了5.04张。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看来,居民获得的金融服务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这也加速了银行业的竞争。
鲁政委:数据反映了金融的深化和居民获得金融服务的多样性大幅度增加。这5张银行卡可能来自不同的银行,所以就是市场化的竞争到现在,银行的竞争比较激烈,提供的产品的差异化也开始逐渐地显现。金融机构争取客户,同时客户还有这些卡,其实是双方选择的一个结果,也反映出现在金融业的竞争非常的激烈。
今年一季度,我国移动支付业务量稳定增长,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395.9亿笔。面对移动支付的挑战,我国人均持有银行卡数量为什么反而不断增加?对此,鲁政委认为,这与银行卡有着无法替代的功能有关。
鲁政委:其实是网络支付和银行卡的支付形成了补充,也就是说,在小额领域网络支付更为便捷,但是在一些大额的对公领域,银行的渠道还是有它的优势,比如报销合规凭证、大额支付等,此外,有形的卡有时候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也是一种消费心理。这些,网络支付可能就不一定能满足了。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去年首破万亿元大关,说明了什么?
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去年,我国2754家上市公司的分红金额合计为10705.7亿元左右,首次突破了万亿元大关。此前,一些上市公司因为长期没有现金分红而饱受市场诟病。不过,在2015年到2017年间,持续高比例分红的上市公司不断增加。其中,现金分红比例持续保持在30%以上的上市公司有660家。鲁政委认为,国家提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反映出了我国对公司治理的要求正在逐步提高。
鲁政委:这几年分红比例在各方的要求下有所提高,这是监管层采取的一种保护投资人的举措,其实反映了对中国公司治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如果企业找不到更好的投资渠道,却又不分红,那这个时候其实就是对股东权利的一种损害。我相信,未来,我们真正解决了股东和内部人的控制之间的问题之后,管理层和不同股东之间的利益会自动求得一个平衡。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移动支付用户数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