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上海生鲜配送送太难了,有没有同行?

文章频道:
卡车论坛:
微信扫一扫下载
微信扫一扫关注
您的当前位置: >
生鲜配送赚钱有多难?羊毛竟出在猪身上
黏性高、重复购买率高、毛利高,但物流成本和损耗居高不下,这是生鲜电商给业界固有的印象。在上周的调查中,南都记者仔细梳理了生鲜电商这“五高”背后的症结。“就目前来说,行业仍无法有效解决生鲜电商高成本问题。”知名电商分析师李成东如此对南都记者表示。或是为了绕开这个难题,近期生鲜电商的风向悄然从B2C向O2O延伸。先是4月份京东将“拍到家”更名为“京东到家”,后有华为荣耀总裁刘江峰辞职创办生鲜O2O平台Dmall,京东到家和Dmall不约而同选择了与超市合作,自己仅“跑腿”做配送。然而O2O是否就能完全绕过以往的B2C模式高物流和高损耗这两大雷区?传统的B 2C模式又将如何与生鲜O2O实现定位的差异化及通过供应链管理有效控制成本?这些都是衍生出来的新问题。● &背靠实体超市的轻模式“生鲜每年零售额有一两万亿,对电商是个很大的市场,目前还未有一个大平台出现。”对选择生鲜电商作为创业方向,刘江峰如此对南都记者表示。Dmall瞄准的是有别于我买网、本来生活、天猫喵生鲜等市场先入者的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我从超市给消费者采购,送到消费者家中,Dmall相当于超市的电商部门。”刘江峰称。其货源来自于超市,并不涉及仓储、冷链环节,因此将生鲜电商损耗这个最大的难题的风险大为降低。而其仅聚焦用户,做“最后一公里”的分拣物流配送及收付环节的交易。刘江峰透露,配送站将以超市为据点,超市或为Dmall配备专门的库房,Dmall在每家超市配备分拣、配送人员。用户在Dmall下单后,驻扎在超市的Dmall配送人员将从超市里拣货,1小时内送达用户手中。京东的“京东到家”也选择了类似的轻模式介入。其定位在满足消费者生鲜食品、生活服务类产品的需求,目前提供的服务除了超市商品的配送,还有外卖和鲜花。其中,生鲜是京东到家的切入口,其上线了“京东一元到家”服务,主打具有高频购买需求的蔬菜水果。南都记者了解,本来生活或也将介入O2O领域的争夺。其创始人喻华峰在5月初的一场主题演讲中曾透露,本来生活将向上游直接整合分散的台湾食品生产商,通过P2B平台直接供应给分散的大陆零售终端,并通过O2O平台将分散的零售商与移动用户连接起来。此外,包括鲁振旺等微博上众多大V在内的O2O平台也陆续面市。对这股O2O热浪,李成东认为有特定的背景。“以前的生鲜电商多数是做线上,比如我买网、本来生活、顺丰优选。但现在大家逐渐会看到这种模式盈利比较难,因为其物流、配送费用高这个根本性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刘成东表示,这转而让资本开始追逐生鲜O2O,以本地化配送大幅降低配送成本。● &配送还是很“重”众多平台的角逐,让生鲜大战向O2O蔓延。但不得不提的是,O2O是否就真能完全绕过B2C模式高成本运作这个雷区?南都记者发现,当前京东到家仅开通了北京、上海两地业务。记者以朝阳区国贸大酒店为收货地址,搜索到了附近有乐天超市、幸福超市、世纪联华、华普四家超市。尽管都能提供酒水饮、米面粮油、日用百货、休闲零食等各种品类,但面对生鲜食品,各家的态度有所差异。其中,乐天仅提供少数品牌的酸奶、速冻食品及冰激凌。而记者结账时发现,虽然平台提供了多家超市,但每家超市的订单却是独立结算和配送。Dm all目前仅在北京有业务,与物美合作为主。刘江峰透露,未来每个城市将选一两家连锁商超合作,比如沃尔玛、华润万家等。在北京市场企稳之后,将南下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这种模式等于甩掉了现在生鲜电商平台在货源采购、仓储上面的重,但事实上也有一些细节上存在着疑问。刘江峰为Dm all设定的模式是以生鲜作为切入口,打造一个生活类的平台,那么生鲜品类在配送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可能要涉及到冷链的问题。对于涉及到生鲜品类,冷链如何解决,刘江峰仅对南都记者表示会有部分冷链,并未透露更多的细节。鉴于当前两大平台均还未覆盖广州市场,记者难以体验其配送环节。但李成东指出,因为从下单到送货上门时间短,并不需太多冷链。“像樱桃、猕猴桃这些易磕碰导致损耗的产品因配送时间和路径短,往往也不需要特殊包装。”李成东指出,其中的成本要远低于B2C模式。而对于冰激凌这样一些特殊食品,李成东认为,可以通过一些反复使用的保温箱配送。不过,对于生鲜O2O另一个难点或在后端配送上。两小时、甚至一小时送达,对这些平台的配送能力无疑是巨大的考验。李成东表示,O2O的后端模式有两种:一是自建配送团队,二是利用社会闲置人力资源。据记者了解,目前京东到家除了专门招聘全职配送员,也采用了与当下势头正盛的专车、拼车等应用相仿的模式―――众包模式,即让成为兼职配送员,经培训后上岗,配送时间自由选择。此前刘江峰也曾公开透露截至到本月底,会逐渐在北京地区铺设1000名左右配送员。不过其也对南都记者称,会同时辅以第三方物流。一个城市布局千名配送员,如果是自建团队,服务标准化很高,但人员成本将是一个巨大的包袱。而采取众包模式,可以最大程度节省成本和人力,但不可避免地将承受配送管理不可控的风险。● &“羊毛或出在猪身上”目前而言,几大介入生鲜O2O的平台,无论是从产品类别、模式还是配送形式上都颇为相似。想要在O2O领域胜出,最关键的是要快速将体量做到足够大,不断复制到不同的城市和地区,这一点在打车领域和外卖领域早有先例。这意味着在生鲜O2O也极可能爆发出一轮肉搏战。“市场足够大,一家吃不下来。”刘江峰对南都记者称,更多平台参与更容易把消费者培育起来。但无论是京东到家还是Dm all,都是从超市采购商品,从中赚取商品差价的空间要比更侧重于从源头采购的生鲜B2C模式小很多,再加上中间的配送费用,这些O2O平台该如何盈利呢?“互联网思维下的盈利模式都是羊毛出在猪身上。”李成东认为,生鲜O2O的核心并不是希望能通过配送赚钱,而是希望把用户圈过来,然后可以卖其他东西。京东副总裁邓天卓曾公开表示,未来京东到家不排除投资整合垂直O 2O平台,洗衣、家政、按摩、美甲、医药等O2O平台都是潜在合作对象。相较而言,洗衣、家政、美甲等上门服务无疑较生鲜有更丰厚的毛利。● &降低生鲜电商成本仍然无解生鲜O2O来势汹汹,会否撼动当下的生鲜电商的格局?李成东认为,两者的定位要做差异化。“超市的SKU有限且都是常见消费品,但电商SKU不受限制,且可以涵盖线下没有的一些特殊品类。”李成东认为,对于生鲜B2C平台,其要在寻找高附加值和独特的产品上寻找差异化以平衡物流的成本。但目前,生鲜B2C模式如何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和损耗显得尤为迫切。“做生鲜电商普遍的损耗有百分之十几,但不同品类的损耗率不同,比如有些进口水果的损耗可能高达50%。”早在几年前已经开始从进口水果涉足生鲜电商的高佬农业总经理丁谋对南都记者表示,这个损耗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生鲜产品从基地出来到电商平台仓库之间的运输会有损耗;当在仓库开柜提货时,如频繁开柜,一冷一热的次数多了也会让损耗几率增加;在配送到C端时,运输时间、是否有冷链物流、包装情况都会影响损耗;另外,生鲜的保质期短,如流转得快损耗低,流转得慢则损耗增加。”要降低损耗,毫无疑问考验的是平台方对商品选择、分类储藏、销售、配送、售后等整个供应链的运营和管理能力。不过丁谋指出,要降低损耗,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控制货源质量,产品入库前要做好挑拣。李成东也认同这个观点。“首先是要货源好,产品品质好,在运输、配送过程中的损耗就小,消费者的退货率也会降低。”李成东还指出,降低成本其次的做法是冷链物流的改进。虽然行业中有控成本控得比较好的公司,但对整个行业来说,生鲜领域成本高的问题还没有有效解决。在李成东看来,目前成本的下降只能依靠规模效应和订单的密集度来调节。● &相关阅读:注:本文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请尊重版权保留出处,一切法律责任自负。卡车之家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卡车之家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文章标签:
m_temp = decodeURI(m_temp);
document.writeln("");
document.writeln("");
Error processing SSI file
论坛热帖排行想随时吃生鲜? 难呐! 生鲜电商即时配送为何这么难_生鲜电商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22贴子:
想随时吃生鲜? 难呐! 生鲜电商即时配送为何这么难
鲜电商在最近一两年十分火爆,被称为是中国电商下一个千亿市场。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到 260 亿,相较于 2013 的 130 亿整整增长 100%。在市场增长如此迅速的背景下,各大电商以及传统巨头也是动作频频:o 京东 7000 万美元领投天天果园o 阿里巴巴投资易果网o 亚马逊也公布了密谋多时的生鲜馆,包括美味七七、21cake、都乐中国、獐子岛o 苏宁超市上线苏鲜生正式进军生鲜品类o 华润万家上线 e 万家主营生鲜类目o 还包括顺丰的生鲜电商顺丰优选等
第24届上海国际加工包装展生鲜电商将于今年7月11-13日登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为业界带来加工,包装,终端印刷,物流包装,包装材料与制品领域的新型技术.
但是!我们想随时吃生鲜?却还是难。为什么生鲜电商即时配送为何这么难呢?想问生鲜电商的痛点是什么,冷链物流排第二,其他的不敢排第一。根据 2015 中国冷链物流报告显示:国内 4000 家生鲜电商中有 95%的电商无法盈利,而很难盈利的部分原因就出现在冷链运输上,冷链成本占到总成本的 40%,占销售额的 25~40%,远高于销售普通商品的物流运输费用。
 生鲜电商冷链物流的5大痛点
1、保鲜要求苛刻生鲜产品储存保鲜保质很难,由于目前国内很多冷库建设落后达不到标准,因此选择自建冷库。尤其是针对肉类制品,对保鲜的要求就更为苛刻。  肉类制品保鲜要求非常高,因为本身肉类对温度极度敏感。而且肉冷冷链控制的难点在于全程控制,也就是从生产开始,直至店铺甚至消费者的餐桌,整个过程都不能断链。这就意味着,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标准化操作、严格把控。2、物流成本高昂冷链生鲜产品的运输成本比常规运输要高,要做到价格更有竞争力,需要集中采购,但集中采购如果保存不好损耗更大。因此,高昂的成本也是冷链电商需要考量的问题。  对电商来说,生鲜商品的售后退换货是目前最大的难题,“在购买生鲜商品后,消费者有可能不满意生鲜的质量而退货,这无疑会加重运营成本。”  由于冷链生鲜产品高成本问题,华禽网在成立之初就定位做B端集采来降低成本。布局B端,这样有利于保证食品安全,提高配送的效率,也有利于消费者为更优质的产品买单,走一些差异化路线。
3、冷库结构性不足冷链上游的冷库结构性缺失是从业者绕不开的障碍。  “冷库是稀缺资源,冷库的需求量是很大的,远远得不到满足,像我们这种冷库属于中型规模,那些大超市如麦德龙、广百百货都曾和我们洽谈,希望合作。”广州市渔人码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运营总监罗志榕表示。  罗志榕认为,冷库在冷链物流的多个环节中,尤其是中上游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等,都是起着核心作用的设备。  “如果没有配套冷库和冷藏车,白菜超过10个小时就会开始烂根,后果是很难想象的。”很多种植蔬菜的农业基地正是因为冷库缺失,造成一哄而上的集中抢收,又因当地冷库缺失,不能错峰销售避开竞争,出现菜贱伤农、果贱伤农的情况。目前国内冷库建设存在重视肉类冷库、轻视果蔬冷库,重视城市经营式冷库、轻视产地加工冷库建设的问题。4、“最后一公里”待解“冷链是高利润的产业,但如果像京东和阿里巴巴那样做B2C,则困难重重,比如‘最后一公里’和逆向物流就是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  经销商到终端必须用冷藏车,确保冷链运输,才能保证最终的产品质量,但是,由于冷藏车成本高,现在市场上许多经销商用的还是普通车、面包车。  “用冷藏车进行全程配送,必须保证电商的商品比菜市场更便宜,那就只能采取集中采购模式,集中采购的量决定了价格和毛利率。”在食品安全要求很高的背景下,由于生鲜类产品保质期比较短,不能做到快速销售,就可能出现亏损。  电商要做到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就必须解决在社区布点的问题。“现在电商做生鲜拼的是物流,拼的是在各个城市各个社区谁布置的点更多更快,但可以想象的是,每个城市大的社区都布点,这块的资金投入将多么庞大。”5、行业标准缺失在各路资本进入冷链电商领域跑马圈地之时,冷链行业标准缺失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目前,冷链行业准入门槛比较低,经常看到敞篷车运送低温产品,中途有些司机为了省电关掉冷藏设备,半路‘脱冷’等现象还是比较普遍。”京东生鲜配送负责人坦言。现有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尤其是行业标准缺失的问题较为突出。
仓储、冷链物流、正常损耗让生鲜电商成本居高不下,成为限制生鲜电商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解决物流配送难题是生鲜电商迈不过的门槛,解决生鲜电商冷链物流痛点和提升消费者网购生鲜食物体验是生鲜电商的必经之路!冷链物流对生鲜电商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观麦】为什么生鲜配送盈利这么难?_生鲜配送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7贴子:
【观麦】为什么生鲜配送盈利这么难?
在观麦之前的很多推文里都说过了,现在做生鲜配送的新晋小白们,很多都是跨业进入生鲜行业的,没有相关经验。这么长的时间里,进进出出的流动率非常大。为什么本以为是肥肉的市场,结果吃到肉的人却这么少。难道我做的生鲜配送跟那些大佬做的不是同一个层面的问题?不然为啥我盈利怎么这么难?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来好好的分析一下了,其实生鲜行业的问题并非是货卖不出,而是成本太高。那它的成本在哪,盈利企业的秘密又何在呢?一、成本之困理论而言如果一个产品的市场采购价低于市场销售价,这个产品卖出就有毛利润,并且许多大的生鲜企业直接原产地采购,应该来说毛利润可以达到40%左右。人们也正因看到不错的毛利润与市场需求菜开始进入了生鲜行业。但我们忽略了物流链成本,商品要送到客户手中一共经历采购、运输到仓库,仓储保鲜,分拣配送这4个过程。同时生鲜配送商在地推营销、人力支出、边际成本杂费(路费,油费,摊位费等)这三个方面也存在管理成本。这样一来这两个成本的控制实际上制约了利润情况。如果要赚钱,你必须把你的两项成本控制在销售额的毛利润值以下,也就是说假设单位产品100元的东西能赚40元的毛利润,你的单位成本不能高于40元。同时生鲜产品还纯在一个隐形成本,那就是生鲜产品在运输保鲜过程中容易损坏的特性,一旦产品过期损坏了,意味着成本出现。在背负着层层的成本后,你想要盈利就比较的麻烦了。所以生鲜行业亏损的往往在于原因在于:1、缺少必要的系统管理,很多商家生鲜货品的分拣损耗过大,拖垮了企业。2、运输时间太长,加大物流成本,生鲜损耗大。3、产品毛利润过低,利润难以与成本持平。4、销售价格过高,没有价格优势,拉不到客户,导致市场需求降低。但做生意,有人亏就会有人赚,这是自古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在观麦生鲜配送管理系统服务的客户中就有很多已经实现了盈利,现在观麦就为大家介绍3类盈利模式。有些配送企业是基地直营模式,他们的菜品可以直接从农庄到客户手里。这样一来,他们可以:(1)保证毛利润,由于是自己生产的产品,可以完全去掉中间的价格环境,达到与市场销售价的最大差额。一般而言的基地直营可以50%的利润。(2)无采购成本,由于产品都是自己产的,自然没有采购环节。(3)低仓储库存压力,由于可以采取订单直销的方式,可以大大减少不必要的库存,压缩储藏保鲜的成本。(3)低生鲜产品损耗,从农庄直接到客户手里,中间渠道越少,损耗越少。 必须说减少中间环节永远是一个压缩成本提高利润的法宝。另外一种就是特色小众模式,小而美的模式可以很好的做到盈利。 一般这种配送商他们的渠道相对固定,对于配送的客户来说他们是质量的保障。另外在成本减少的情况下,找到合适的中高端配送客户,只要你的产品和服务做的好,客户的粘度会很高,这样非常有利于经营发展。 这样拥有自己渠道,又有属于自己稳定信任的客户群体,是保证利润的关键所在。但目前我国生鲜配送者大部分是单体商户,他们之中接受过系统农副产品知识教育的非常少。很多连使用观麦系统的意识都没有形成,你跟他们说生鲜行业痛点,观麦系统溯源功能,运营报表管理他们根本不理解,这样又怎么能做到适应行业发展,实现盈利呢?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生鲜电商:真蓝海还是伪命题
  随着电商的发展,足不出户解决吃喝玩乐已成当今消费趋势,各大行业也在加大“互联网+”的步伐。若要在电商领域寻找“蓝海”,生鲜电商市场或许算是一个。不过,与众“玩家”的火热激情相比,该市场的盈利现状着实令人担忧。有分析人士指出,网购生鲜的气候还远未形成,需要大力进行市场培育,而这尚需时间。
  随着电子产品、服装和玩具产业在“互联网+”的道路上渐行渐远,另一类与消费者生活紧密相关的产品也加速了与互联网共舞的进程,那就是生鲜产品。
  生鲜电商的出现,看似无声无息,却已在业内形成一股风潮。
  日前,有外媒报道称,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已悄然铺开自己的生鲜电商业务。据说,与亚马逊等网络竞争对手提供有偿配送服务不同,沃尔玛主要负责替下订单的消费者挑选商品并打包,然后在店外停车场把商品交付给消费者;近日,国内水果专营企业百果园对外宣布,获得天图资本领投的4亿元A轮融资,这是水果零售行业迄今为止获得的最大一笔投资。
  不过,与众多参与者的热情相比,生鲜电商这碗饭并不容易吃。事实上,许多公司虽然做出了大量的努力,但由于生鲜电商领域目前依旧存在很多壁垒,盈利微薄一直是生鲜电商的发展瓶颈。
  与传统的零售商品和3C产品不同,生鲜市场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启动起来极其缓慢。目前,国外专注做(生鲜)食品的电商如FreshDirect、PeaPod、Ocado、AmazonFresh等,都算不上成功。相比之下,国内各大玩家的境遇更是令人堪忧,基本都处于摸索与试错阶段。
  有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生鲜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但近1/10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就连少数几家生鲜巨头也是如履薄冰。
  德迅咨询IT分析师张青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把超市生鲜区琳琅满目的商品全部放入网店,这本身已经是一项极大的挑战。
  “它涉及的问题,不仅仅是物流和货源问题,因为是生鲜产品,它还涉及到保鲜问题。不过,就像其他产业一样,生鲜电商的发展仅仅是时间问题。只要消费者能够认可并且接受生鲜电商的存在,它的未来就是光明的。”张青说。
  只有1%赚了钱
  在业内看来,在如今的电商领域,要寻找“蓝海”,那么生鲜市场算一块。
  只需稍微了解一下这个圈子里的主要玩家就会明白,生鲜市场是多么“炙手可热”:京东7000万美元领投天天果园;阿里巴巴投资易果网;亚马逊公布生鲜馆,拉拢美味七七、21cake、都乐中国、獐子岛等生鲜电商抱成一团;苏宁超市上线苏鲜生,正式进军生鲜品类;华润万家上线e万家,主营生鲜类目;步步高高调打造云猴生鲜……
  一时间,国内生鲜市场可谓风生水起,波诡云谲。这些大佬争相布局的共识便是,在生鲜市场的开始O2O玩法。
  不过,这样的商业模式,也只是看起来很美,在生鲜市场上始终不见起色。据报道,全国有4000多家生鲜电商,只有1%实现了盈利,绝大多数还在亏损或持平。
  然而,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2014年全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到260亿元,相较于2013年的130亿元,增长了100%。而今年上半年,全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就已经达到320亿元,今年全年交易规模有望达到500亿元。那么问题来了,有着如此高的增长率、30%-50%毛利率的万亿市场,怎么只有1%的企业赚钱呢?
  对此,相关机构认为,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微博、SNS(社会性网络服务)的兴起,用户的兴趣变化越来越快,尤其是网购大军,更多时候眼睛只盯着打折、优惠、秒杀、抢购,对相应平台没有任何留恋,更别说用户粘性了。
  “另外,当前生鲜电商平台获取一个用户的成本在60元到100元之间,这还不包括有时候线下社区、办公区的扫码赠品,成本之高可想而知。”在张青看来,成本高的同时,生鲜电商平台的产品选择也成为了其发展之路上的障碍。“比如消费者在购买了牛排之后,就会需要相应的调料,如果平台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就会让用户感到‘很麻烦’,购买欲望也会下降”。
  更让人担忧的是,中国电商在追求疯狂扩张的生死时速之时,冷链物流的配套体系却没能跟上。
  据业内人士估计,目前我国冷链运输的应用率只有19%,在针对客户端的运输上仍然处于待培育的阶段,这就增加了利用社会化物流配送的难度。物流成本降不下来,冷链物流的费用占据了生鲜电商运营成本的四成,用户体验也不好。即便是以物流横扫电商圈的京东,都没能逃过六六的质问。而另一边,自建冷链的成本又非常高,没有多少生鲜电商能承担得起。
  消费者是大对手
  一家生鲜电商平台的相关负责人曾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抱怨,做生鲜电商比做普通电商难多了,“消费者的要求更加严苛,似乎很难让他们满意”。
  其实,对于众多生鲜电商来说,消费者不买账是一个共同难题。甚至有观点指出,生鲜电商的最大对手不是同行,而是消费者。
  在很多人看来,生鲜是刚需产品,消费群体是“全民”,加之电子商务这些年来已经培养了庞大的消费群体,网上买衣服、数码产品、化妆品等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按理来说,生鲜电商应该很受欢迎才对。
  但有媒体观点指出,这样的逻辑显然是不全面的,因为消费者有网购习惯并不等于有网购生鲜的习惯。有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只有24.5%的调查对象网购过生鲜,严重落后于其他品类。而27.4%的调查对象直接将网购生鲜打入了“冷宫”。
  对此,物流行业分析师李盼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虽然生鲜是高频率消费品,但生鲜消费高频不等于网购生鲜高频。“其实,在家中掌控食材采购的人都知道,买菜,还是要亲自去市场看看。因此,线下渠道目前依然是消费者选购生鲜产品的主流渠道,这与生鲜的即时需求、就近消费习惯有着极大关系。而这一采购习惯,不是短短几年就能够改变的”。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说,生鲜产品的特殊性非常突出,其对产品的主要诉求在“鲜”上。网购虽然便捷,但缺少体验场景,光靠浏览图片和文字说明很难感知产品的品质。尤其对新用户来说,想要尝试需要很大的勇气。网购生鲜还没有成为常态,偶尔购买的情况占据多数,尝试的成分非常突出,复购率很低。
  “而且,因为生鲜电商的成本高企,这些成本可能会加注于产品价格上,这与消费者的低价理念显然是相悖的。”张青说。
  因此,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网购生鲜的气候还远未形成,需要大力进行市场培育。而市场教育、消费者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有漫长的路要走。这对于行业内的企业来说,都是一场巨大挑战,不是靠一两家公司一朝一夕就能突破的。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生鲜电商依然需要抱团发力。垂直生鲜电商深耕某一领域或某一地域,能够以点带面,各大电商的加入则可以加快大气候的形成,最终引爆市场。
  靠“小而美”破局
  可以说,99%的生鲜电商不挣钱原因是类似的,但赔本赚吆喝并非长久之计,他们显然需要破局之道。
  专业人士认为,如今的生鲜电商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小而美”,即特色小众、尝鲜新奇。
  据了解,在生鲜电商产业盈利的多集中于淘宝、天猫、微商、美食社群中,他们基本只专注于一个小众群体,做的是特色的小众市场,比如应季地标农产品、国外有机食品代购、美食爱好圈子等。此类卖家的经营优势在于规模小、人员少,所经营的生鲜食品对于消费者来说,很难通过线下渠道买得到。另外,出于尝鲜、品味地道美食等心理,以及被生鲜食品创始人的故事、情怀、个人魅力所打动,愿意掏钱支持他们的发展。而且,这类消费者一般忠诚度很高,基本都是“铁粉”,粘性和复购率很强,想不盈利都难。
  与此同时,做电商,产品的质量非常关键,尤其是生鲜电商,产品是入口的食材,更需要注意产地和新鲜程度等问题。
  据悉,很多发展较为成功的生鲜电商,基本都是特色“地标性”农产品的原产地直供,或者是做CSA农场(周末农场)的会员制消费,这类生鲜电商的产品大部分是初级农产品或者浅加工农产品。
  “产地基地直供,首先保证了毛利润率,一般至少是50%。此外,一般这种基地农场的经营管理成本也很低,基本也就是10人以下的规模,便于管理和控制成本。”一名行业内人士对记者说。
  此外,生鲜电商平台还可以通过与城市周边的消费者互动,比如结合乡村游、周日游、亲子游、农耕体验等方式,与后者建立亲密的伙伴关系,只要产品质量有保证,大部分都能盈利。
  除了盈利模式的突破,对于生鲜产品来说,降低损耗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生鲜电商的规模化销售能力与快速的清仓能力将成为下一阶段的竞争重点。因为,生鲜电商不比3C,或者服装产品,属于高损耗以及保质期有限的品类,一旦周转率低,就会造成大量的库存,最终只能处理掉,对运营效率有很高的要求。
  阿里巴巴集团零售事业群总裁张建锋在媒体采访时曾透露,“无规模不经济。当年天猫在卖美国车厘子时,其他平台一般没法操作。做云南松茸时,天猫一次性就能卖出100多吨。”
  因此,降低损耗和提高利润与生鲜电商的运营密不可分。控制不好损耗,就做不好生鲜电商。
  此外,有媒体观点认为,生鲜电商还应该寻找机会打破低客单价(平均交易金额),以多元化经营持续提高购买率。即使不和3C电商相比,和服装类比,生鲜也属于客单价较低的品类。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生鲜电商界有个共识,只做高端和进口,不然做低端,再怎么便宜也无法低过门口的菜市场。不过,这其中又似乎存在着一个悖论,高客单价与高频购买互为反向指标,因此,生鲜电商不间断地要靠打折促销、赔本赚吆喝的方式来维持购买热度。
  当然,这并非长久之计。业内人士建议,目前市面上有迹可循的做法只有一个,即建立一站式的购买平台,增加品类的多样性,甚至从原生态的生鲜扩充至半成品的食材配送,以提高用户粘性,建立持续性的购买行为。
  先做大,再分享
  张青认为,生鲜电商的未来是美好的,但需要更多时间去打磨、去学习。而国内市场对于生鲜电商的接受度,也需要时间去培养。
  可以预见的是,生鲜O2O的兴起,满足了消费者购买便捷的需求,改善了消费体验,传统生鲜电商所面临的一些难题正被逐渐破解。而零售商的加入,也让生鲜电商平台更加多元化。
  对于沃尔玛做生鲜电商的举动,电子商务平台MyWebGrocer首席执行官里奇·塔兰特(Rich Tarrant)表示,这是一种巨大的优势。“沃尔玛的零售店与美国几乎所有住宅的距离都只有几英里。沃尔玛能够比其他竞争对手更快地配送产品。而且沃尔玛的配送业不需要增加资本支出和运营支出”。
  其实,在国外,不乏一些生鲜电商的成功者,他们的经营模式值得国内同行学习和研究。
  记者了解到,著名的Farmigo就是凭借独特的商业模式,在竞争激烈、举步维艰的生鲜行业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据悉,Farmigo被很多媒体誉为“创新在线农产品销售平台”。从模式上看,Farmigo是连接消费者和农场的中介。对于农民而言,Farmigo则是一个在线平台,一个新的销售渠道,农民可以通过它管理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及配送。对于消费者而言,Farmigo是一个在线的市集,消费者通过它可以直接从农民手中购买优质新鲜的农产品。
  一个十分重要的现象是:Farmigo专注于高端食品市场。如今国内很多生鲜电商平台也在模仿这一运营方式。
  不过,在张青看来,这些学习Farmigo的电商们忘记了一点——高端食品市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当地生鲜市场的销售模式和消费者购买理念决定的。
  业内人士认为,Farmigo与众不同的地方是跳出了商品思维,是以人为核心的真正的社会化电商思维。这种思维可以总结为“私人定制”。Farmigo创造性地打造了“食物社区”的概念,即将地理位置相近的消费者以“食物社区”为单位和当地中小农场连接起来。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Farmigo其实是典型的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电商。Farmigo为每一个社区制作专门的购物网页,然后带头人就可以把农场的产品添加到社区来。带头人需要邀请至少20个朋友或者邻居加入食品社区,食品社区人数没有上线。带头人每两周要发布一次食品需求征集信息,社区销售的10%会作为带头人的奖励。此外,还有食物的折扣,让带头人有积极性去发动周围的人加入社区。
  如此看来,Farmigo的营销模式更倾向于团购,仍属于O2O的范畴。Farmigo有一个商品的销售要求,就是至少要达到20人消费才会有折扣。
  “这就是它把握销售量的手段,之后的折扣是基于销售量产生的结果。这与打价格战的行为是有很大区别的。”张青说。
  与此同时,这种团购的方式,解决了食品电商最大的问题——物流成本和仓储费用。
  “国内很多生鲜电商平台,也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并且逐步学习国外成功同行的营销模式。我认为,生鲜平台百家齐放的局面一定会到来,只是这需要时间。”李盼说。
  目前,生鲜电商面临的共同挑战是如何做大市场蛋糕,满足消费者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李盼说,生鲜市场足够大,而且还是一片蓝海,因此没有哪家企业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吃下并消化。
  “个人觉得,在没有完全形成气候之前,生鲜电商只有通力合作、深耕市场,先把蛋糕做大,然后才能分享蛋糕。”李盼说。(记者 夏妍)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鲜配送与冷链物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