磅,央行有几个大区对最近最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明示或暗示回应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重磅!央行行长罕见回应大跌!
今日股市头条
没有一丝丝防备,A股上演千股跌停,指数重回2时代;股灾三周年,A股告诉我们,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但A股股民可以!
昨天两市市值蒸发2.5万亿,人均亏损1.75万,贸易战也就500亿美元,一天就拿10倍偿还,厉害了,我的A股!
这种惨烈的日子,不想说沮丧的话,当雪崩来临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面对现在的市场,说什么都太过苍白;只是心太累了,3年前,这种感觉记忆犹新,想不到3年后又重演了!
中国有1.2亿股民,2020年中国要全面奔小康,难道忍心将韭菜抛下?要让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包括1亿股民,就不要再频繁上演股灾了,这是一个投资的市场,不是垃圾企业的印钞机,更不是圈钱的坟场。
一、要闻精选
〇央行19日在开展1000亿元逆回购的基础上又开展MLF操作2000亿元;银行业人士表示虽然临近半年度节点但资金拆借并不困难。
〇据商务部介绍国务院已批准复制推广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29条经验,将很快印发。
〇财部、税务总局近日发布通知,对物流企业承租用于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的土地给予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
〇猫眼数据显示16日至18日的端午档国内电影票房累计9.07亿元,同比增长19.5%。
〇美元指数盘中一度突破95.3创出11个月以来新高,欧洲央行对于首次加息时间保持谨慎的言论促使欧元大跌。
二、重大事件
&两部委联合印发车联网标准体系指南
自动驾驶迎发展新机遇
据工信部网站,日前,工信部与国家标准委联合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总体要求)》、《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信息通信)》和《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电子产品和服务)》,全面推动车联网产业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大力建设融合创新生态体系,促进自动驾驶等新技术新业务加快发展。
点评:车联网产业是依托信息通信技术,通过车内、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车与服务平台的全方位连接和数据交互,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形成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是全球创新热点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大力发展车联网,有利于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构建汽车和交通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促进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发展,提高交通效率、降低事故发生率、节省资源、减少污染、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上市公司中,路畅科技(002813)积极开发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和智能化出行解决方案、AEB、AP产品,先后与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巨头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国内车联网事业及汽车智能化的发展。
公司是百度Apollo计划首批合作伙伴。星网宇达(002829)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的惯性组合导航系统产品已在目前主流的无人车上得到应用,目前公司正在积极开展辅助驾驶相关产品的研制。公司已与百度在无人驾驶方面开展合作。
&中国科研团队创暗物质探测灵敏度国际最高水平
寻找宇宙起源
据新华社报道,由清华大学主导的中国暗物质实验合作组利用一种国际首创的高纯锗探测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将暗物质直接探测灵敏度提高到目前国际最高水平。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物理学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
点评:宇宙中分布着约68%的暗能量和27%暗物质,而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普通物质仅占5%。暗物质、暗能量被称为是影响当今量子粒子物理+天体物理的“两片乌云”。为捕捉暗物质粒子湮灭或衰变后留下的痕迹,为寻找宇宙起源,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尽力寻找这些夜空中最“暗”的星。
上市公司中,东华软件(002065)参与暗物质卫星“悟空”地面支撑系统中IT子系统的建设工作,为卫星数据接收与处理、在轨运行服务。苏试试验(300416)子公司苏州广博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提供BGO探测器力学环境模拟试验、BGO探测器热循环及高温老练试验等多项服务。
&个税起征点拟上调、中等以下收入人群最受益
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于19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拟将综合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5000元/月(6万元/年)。";综合所得";是指在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收入的基础上,减去";三险一金";、个人购买商业健康险、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等扣除项。再考虑到税率调整因素,此次改革带来的减税力度超过以往。假定月收入1万元,";三险一金";扣除2000元,不考虑其他扣除项,在现有税制下需缴纳345元个税,改革后降为90元,降幅超过70%;月收入2万元者,个税可由2620元降至1190元,降幅超过50%;月收入5万元者,降幅约20%。
点评:这意味着中等以下收入人群是此次改革的重点减税群体,而对于子女教育和大病医疗等支出的扣除,更能照顾生活压力较大的特定群体。一般来说,收入越低的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此次改革有利于增加这些人群的可支配收入,提升消费能力。从美国和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宏观经济增速换档期的经验看,服装零售、食品售、酿酒行业的涨幅均排名居前。
&易纲就股市接受上证报独家采访
易纲行长就如何看待上证综指单日下跌3.78%的问题回答上证拫独家采访,他表示:第一,金融市场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今天股市出现波动,主要受情绪影响,周边股市也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既然是市场,就会有涨有跌,投资者应该保持冷静,理性看待。第二,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经济增长的韧性增强,总供求更加平衡,增长动力加快转换,今年以来人民帀是少数对美元升值的货帀之一。基于这样的经济基本面,中国的资本市场有条件健康发展,我对此充满信心。第三,近年来,内需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不断上升,贸易依存度已从2006年的64%下降到去年的33%,低于42%的世界平均水平,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例也从2007年的约10%下降到去年的1.3%,我国经济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不断增强。中国是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市场,经济内生潜力巨大,有充分的条件和空间应对好各种贸易摩擦。第四,人民银行始终高度重视外部冲击的影响,我们将前瞻性地做好相关政策储备,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稳定,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夜游经济蓬勃发展、景观照明行业迎来催化剂
名家汇(300506)最新公告,上半年业绩预增156%-185%,盈利1.7亿至1.9亿元,因城市景观照明行业迎来井喷爆发期,城市的大型事件活动为景观照明的持续发展提供催化剂。公司去年全年净利为1.74亿元。
点评:我国当前城镇化率已达58.52%,逐步向发达国家水平靠拢。天风证券认为,参考发达国家城市进程,装扮城市,增加夜景,增加夜游经济是城市化的必经之路。此外,2018年至2022年的一系列庆典活动,将持续推动景观照明行业增长。中信建投指出,多地政府纷纷出台夜景建设规划,有力拉动景观照明市场需求。此外,城镇化率的提升以及商务新区、工业新区等新型开发区的落地,进一步为景观照明打开了市场空间。
上市公司中,华体科技去年完成工程项目安装业务0.94亿元,同比增214.84%,主要得益于景观照明业务的快速增长;利亚德主营业务由LED显示扩展到显示、景观照明等领域,去年新签夜游经济订单31亿元,同比增172%。
三、政策、行业指向热点&&&&&
&&三星或暂缓DRAM存储器扩产计划
DRAM存储器概念股:雅克科技(002409)、兆易创新(603986)、紫光国微(002049)、太极实业(600667)
&&两部委联合印发车联网标准体系指南,自动驾驶迎发展新机遇
自动驾驶概念股:路畅科技(002813)、星网宇达(002829)、中海达(300177)、索菱股份(002766)
&&动力煤价格延续上涨
煤炭股:兖州煤业(600188)、陕西煤业(601225)、中国神华(601088)、郑州煤电(600121)
&&夜游经济蓬勃发展
景观照明概念股:名家汇(300506)、华体科技(603679)、利亚德(300296)
&&中国科研团队创暗物质探测灵敏度国际最高水平,寻找宇宙起源
暗物质概念股:东华软件(002065)、苏试试验(300416)
四、个股淘金
【重大事项】
乐金健康:实控人筹划股权转让比亚迪创始人吕向阳或入主
三聚环保:重大事项停牌
【增持与减持】
康德莱:股东建银医疗基金拟清仓减持不超8.44%股份
华凯创意:股东文旅基金减持公司2%股份
华业资本:拟5亿至10亿元回购股份 三份增持计划齐发
山鹰纸业:控股股东拟斥资2亿至10亿元增持
天银机电:实控人拟增持不低于1亿元
财信发展:控股股东拟增持不超3%股份
兴业矿业:拟回购不超3.4亿元股份
合众思壮:部分高管拟增持合计不低于2亿元
柏堡龙:拟回购至多2亿元股份
安信信托:控股股东承诺二年内不减持16.75亿股限售股
钜盛华:12日减持万科A逾4700万股 5月21日以来减持1.22亿股
荣丰控股:控股股东拟增持至少1%公司股份
均胜电子:已累计回购公司1.17%股权
宇顺电子:控股股东的一致人中植产投增持1.44%股份
国风塑业:控股股东拟增持不超3540万股
天壕环境:实控人今日增持126万股
三棵树:控股股东拟增持不超2%股份
江南水务:大股东一致行动人拟增持1600万元至2000万元
万顺股份:实控人增持142万股
远大智能:控股股东增持65万股
捷成股份:实控人再增持454万股 拟继续增持
河北宣工:控股股东拟增持不超2%股份
中储股份:控股股东增持573万股 拟继续增持
拓斯达:董事长增持42.9万股
新朋股份:董事长拟增持不超1000万元
大连圣亚:迈克集团拟斥资1000万元增持
群兴玩具:董事长增持12.2万股
哈尔斯:实控人增持45.9万股
金麒麟:实控人增持53万股 拟继续增持
中 关 村:高管增持5万股
广信材料:董事增持5万股
旷达科技:拟回购5000万-3亿元股份注销 实控人增持1500万股
康旗股份:拟回购5000万-1亿元股份
劲嘉股份:回购302万股公司股份
旭光股份:已累计回购公司2.939%股权
正裕工业:员工持股计划买入2.47%股权
【定增&重组】
富春股份:拟收购福州畅读77%股权 实现全资控股
华西能源:拟逾37亿元收购唐山境界实业57%股权 股票停牌
金冠电气:停牌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其他事项】
民盛金科:股东所持1%公司股份遭遇平仓 导致被动减持
桂林旅游:第二大股东质押股份触及补仓线
邦讯技术:实控人及其一致人部分质押股票违约可能被动减持
迪威迅:控股股东质押股份触及平仓线存在平仓风险
豫金刚石:控股股东、实控人及持股5%以上股东质押股份出现平仓风险
赤天化:更名为“圣济堂”
川润股份:预计将获得逾2亿元土地房产征收补偿金
五、停复牌消息
【今起停牌】无
【今起复牌】天齐锂业、中航重机、国中水务&
已投稿到:来自雪球&#xe6关注 财政专家回应央行徐局不专业,且看如何开始新一轮撕逼?
最近,央行研究局的徐z像一门大炮,炮口对准了财政部。 这本来也没什么奇怪,他就是这风格。而且,上个月底他在一个公开论坛的演讲,也已经开始把火烧到了财政部。当时市场的关注度不高,(见《去杠杆争论第二波:球,踢给了财爷!》)。 但我没想到的是,才隔了十来天,他的火力更猛了,央行和财政的混战明显升级。 半个月前,他的主要出发点其实等于是为央行挡子弹,也就是去杠杆给市场的压力越来越大,市场呼吁央行货币放松,但是他把火烧到了财政部。 现在,他的最新的文章,显然不仅仅是“烧”到财政部,而几乎是对财政全面开战,对财政政策的许多问题提出了批评,包括减税、预算管理等等。 那么,这半个月里发生了什么?为何混战升级?这一轮央行和财政部的混战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本文试图逐一解读。 1 要理解这轮的央行和财政部之争的纷争,必须要回到去年底。 去年底,在财新的年会上,已经到全国政协的前著名市长黄其帆突然开炮,炮火对准了央行。 他讲的是一个老问题,也就是外汇储备管理的问题。前些年,因为顺差扩大、人民币升值,热钱也不断流入中国,外汇储备越来越多,简直可以说是多得不得了。 因为当时还是要求强制结汇,企业的外储都是央行一家买,央行则通过吸收外汇储备,释放基础货币。这种被动的释放基础货币的方式,导致国内货币政策受到干扰,于是小川发明了个“池子论”,也就是用央票,把这些多发的货币存起来,不让其流到市场。 其实这几乎可以说是“上一个时代”的事了,因为外汇占款飙升的年代早已结束,连小川的池子工具“央票”也基本没有使用。相反,因为外汇占款带来的被动释放基础货币的数量不足,所以央行才创设了一系列的SLO\MLF\PSL等工具。 黄其帆说得有道理,也就是说,外储的管理不当,严重干扰了中国的基础货币的释放,严重干扰了中国的货币政策的运行。太多,或太少都带来了干扰。 这个问题讨论多年,并不新鲜。但是黄提升了它的高度——金融改革,“不仅是金融监管体制要改革,而且外汇储备体制也要改革,如果不改革的话,会造成中国通货膨胀、金融乱象、脱实就虚源头的源头的源头。” 也就是说,他认为这是各种乱象的源头,上纲上线了。黄给的药方就是把外储归到财政部去管——美国也是这样。他讲了四点好处,当然包括减少对货币政策的干扰。 所以,这次徐忠的文章在第一小节就开宗明义说了一句话,“思考财政问题,一定要站在国家的高度而不能是部门的立场。中国的财政部喜欢与美国财政部对比,强调自己的权利太小。”这句话显然是有所指的,指的是财政部学美国想扩权。黄对外储管理权的开炮,其实是财政部扩权的一个信号,放出来试试市场的反应。 但这是动央行根基的大事。要知道,上一轮银行改革,财政部是拿不出钱的,所以央行组建了“汇金”公司,来对银行进行大改组。为什么叫“汇金”,汇就是外汇的意思。 成立汇金公司,持有国有银行的股份,这是央行的设想,也是央行的操作。可是到了2007年,财政部发一笔特别国债,就把央行这单子给抢了过去。从此汇金归了财政,央行被砍了一只手臂。 现在纷争再起,黄其帆要动的根基不仅仅是汇金,而是直接把所有的外储都要纳入到财政部来管理,这还得了! 所以,黄的言论一出,当时在现场的徐zhong就马上进行了回击,说黄市长的言论,看起来逻辑很美好,但现实很骨感。此后,外管局陆磊的发言也对黄的观点进行了反驳,社科院老余也参与了这场混战的讨论。 如果说这轮混战是徐zhong首先开的炮,这显然是不对的。这一轮的纷争,首先开炮的是财政而非央行,只不过徐的发言现在传播得广,被注意到了,所以外界以为央行要干涉财政的事。 2 徐zhong时隔半个月,先后对财政发言,这期间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也就是金融国资统一管理的文件在上周发了。 针对这个文件,当天晚上本公号也进行了解读。这个文件的动作非常大,其目标其实并不是针对央行,而是针对其他的系统,比如国资系统、发改系统,包括地方政府等等,因为这些部门都直接掌控了大量的金融资产,今后全部都要划到财政口了。(见文章《深夜重磅:金融改革背后开刀 财政部统领调整布局》) 徐zhong在最新的文章里也多次提到了这个文件,称“写得非常好,关键在落实”。但是,他的本意显然并非去赞颂这个给财政部大扩权的文件,而是将财政部一军。 徐说履行出资人职能,一是要充实资本金。二是提高金融机构治理水平。然后,徐还不忘反讽地说,“如果光是派人、给国有金融机构当‘婆婆’,不能改善公司治理,我估计将来中央可能需要出另一个文件,授权人民银行或其他部门来履行出资人职责。” 按道理,中央汇金归到财政部都已经十多年了,可是为什么徐又跳出来说事呢?并且直接提到央行呢? 这涉及到早年的恩怨,也涉及到当前银行业要面对的问题。早年的恩怨指上一轮对银行业的重组改制,将濒临破产边缘的银行救回来,财政可是一毛不拔啊。 当时,财政发了特别国债,可是这个特别国债银行买,然后财政再把这笔钱注入银行资本金。这纯粹是一个空手套白狼的行为,财政没有拿一分真金白银。到现在,这个钱部分还挂着账,因为最后还是靠银行来自己来吸收。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银行业面临类似的问题,虽然资产质量比那时好很多,也没有那么高的坏账率,但是因为非标回表等原因,银行补充资本的压力越来越大。据估算,至少需要5000亿资本补充,有的估算甚至更高,未来数年可能要八九千亿。不同的银行面临的具体压力各不相同,但整体来看,这是银行业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既然有这么大规模的资本缺口,那么怎么办?央行可是在积极行动,今年3月份,央行联合三会和外管局专门发了一个文《关于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意见》,里面没有财政部。 现在,你财政竟然厉害,你履行出资人职责,这时候该你发挥作用了,你是不是该拿出真金白银来注资?徐zhong当然知道,这谈何容易,上次银行业那么危险的时候都一毛不拔,现在怎么可能呢?所以徐提前打预防针,不要搞得最后财政自己一毛不拔,然后还是金融系统自己消化,当然这种消化没有央行的帮助是不可能的。 虽然表面上看,徐提醒的是在补充资本这个环节。但是可能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财政部在金融系统的强势扩权明显。从23号文就可以看出这样的端倪,现在这个预防针,不仅仅是针对补充资本的问题。 后面存在争议点的问题还很多,比如财政部统管,未来是不是人事任命的权力也要管起来?还比如,对金融基础设施类机构,要保持绝对的控制力,那么财政部在这类机构中有什么权力?这可能是正在博弈的焦点。 这背后需要关注一个重要人物,也就是去年到任的财政部掌管金融事务的大将王yi,出身央行副司长,到温州挂职,然后到guo办巡视员,然后再到金融司担任司长。财政系统人员的专业性导致封闭性比较强,这位出身央行,按道理说财政系统的外来户。但他是一员猛将。 在上述财政统管金融国资的文件出台之后,他发表了一篇解读文章《国有金融资本的基石——的历史性意义》。 财政系统来了一个强人,这个强人出身央行。央行和财政的混战才刚刚开始。 3 徐的文章指出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地方债务整顿中,财政系统在甩包袱,将财政问题推给了金融系统,这个矛盾正越来越激烈。 这涉及比较复杂的三个方面: 第一,徐zhong延续了小川之前在美国演讲的观点,即中国的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问题,表面上是企业的问题,但实质上相当多的部分是地方平台的问题,只不过是统计上表现为企业负债。 那么,既然是地方平台的问题,就是财政部应该负起责任的问题,而不能只算自己的账,然后说,“政府杠杆率不高”。徐说,原因很清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背后往往隐含着政府信用担保和兜底预期”,实质上属于准政府债务。” 他认为,财政现在的做法就是将隐性债务划出去——“将一些隐性债务划到政府债务之外,一推了之,这对化解风险本身没有帮助。这种做法可能引发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偿债意愿降低,将财政风险转嫁金融部门”。说到底这是一种耍流氓的行为。徐代表金融系统说了句公道话。 这样的案例已经有了。前些天,湖nan常d的那个会议发言瞬间传遍金融业,然后当地马上出了声明,说是会按规矩来,但据说会还是开了。那个传言很野蛮,如果地方都那么做,那么金融机构没法活了。 确实,现在财政系统对于地方平台的问题,就是一句“切割”了事。这样做会带来很大问题,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平台根本不可能切割,没有地方的支持,平台就是空壳。财税体制不作深层次的改革, 地方平台这个脓包还会始终存在,这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第二涉及到23号文,在之前那篇公号文章也分析过,财政部出的问题,板子打到了人家家里的孩子身上。本来是管地方乱融资的,结果你让借钱的债主不要乱借钱了。 徐说,“由于财税改革落实不到位,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金融机构管不住地方政府的违规融资行为。” 这等于是财政系统在推卸责任,自己的孩子管不住,却来给金融系统打板子。接着,他指出了地方财政的一连串问题,比如预算透明度、地方po产、预算软约束对利率不敏感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靠金融系统背去杠杆的责任,金融肯定背不动。 另外就更复杂,因为地方债很多并非财政系统惹的祸,更多地方平台直接归一级政府或者国资,财政根本插不上手。现在统统要财政来背锅,确实也挺冤。(见《深夜重磅:金融改革背后开刀 财政部统领调整布局》)这就扯远了,战火也许还会继续往下烧,责任总会越辩越明白。 附件:财政专家隔空回应央行徐忠:质疑财政假注资很不专业 财政政策为谁积极?如何积极? by 青尺 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博士日前在财新网发表专栏文章,认为积极财政政策不够积极,财政对防范金融风险有更大责任,并要注意一些问题。总的来看,不少观点是值得借鉴的,但是可商榷之处也有很多,有的引起了较大争议。本文简要进行几点探讨。 01 积极财政政策等于提高赤字率吗? 财政赤字通常理解就是收支差额,但是各国财政收支的口径有一些差别,赤字口径因此亦有所不同。简单地用赤字率衡量积极财政政策,可适用于一般经济评论场合,但对于专门研究财政体制和政策来说,是不够严谨的。 媒体、学术界和金融机构对中国财政赤字口径的讨论由来已久,一些“看不懂财政报表”的人大代表和财经研究者也提出过计算赤字的修正方法,得出过不同的“实际赤字率”。这些分析各有一定道理,归纳来看,这些“实际赤字率”和官方赤字率的差别主要在于:第一,官方赤字沿用一般公共预算(原称公共财政预算)新增债务规模的口径,这个口径是比较小的;第二,由于中央和很多地方财政设有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有些地方有年度间结转资金,通过净调入这些资金可弥补一部分收支差额,可以视为不同年度之间赤字的调剂,减少了官方赤字的波动;第三,预算法修订后按照“四本预算”(即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规定,广义上赤字还应考虑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收支差额(即地方政府专项债务)。此外,以前地方政府在预算之外的举债融资,常被认为应计入广义上赤字,但是很难追溯和准确统计。 查阅2018年预算报告,我们可以看到有关线索:“统筹收入、赤字、专项债务和调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上述表述说明,虽然官方赤字口径未发生变化,但财政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已统筹考虑多种渠道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力度,因此不能将赤字规模与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简单等同起来。 02 财政注资金融机构是虚假的吗? 徐博士文中有一个很吸引眼球的论点是,“现有国有金融企业的国有资本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真实的。之前的历次注资,财政并没有真正掏钱。特别国债实际是在央行的帮助下财政发债银行买、银行自己为自己注资”。这种说法恐怕让海内外投资者大跌眼镜,甚至产生误解。 事实上,财政当局的资产负债表扩张是受限的,举债安排的支出与通过财政收入安排的支出都是掏出真金白银,除了对举债形成的支出往往要增加一些限制之外,资金本身并无区别;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伸缩度极大,由于存在印钞稀释货币的能力,对其“慷慨掏钱”则需要高度警惕。只要中央政府没有穷到打白条挂账的地步,质疑中央财政没有真正掏钱,这种说法是很不专业的。 1998年全国财政收入只有9800多亿元,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不是一个小数。回过头来看,当时设计出一整套合乎市场经济规律的注资方案,是值得称道的。放到今天来看,财政发债注资商业银行,举债的同时形成收益率较高的资产,同时央行释放流动性,缓解资金面紧张,实属十分正常的协同操作。只不过20年前市场主体和手段有限,定向发行国债、降准备金率和被注资的对象都同为四大行而已。 当年财政注资银行,就是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力度的重要体现,后来财政对于商业银行股改的支持也是毋庸置疑的。从一直存续的特别国债及付息,到后来银行不良资产转为优质债权,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钱和权益,最后承担者是全体纳税人,岂能转身一笔勾销变成了靠银行自己和央行“帮助”呢?进一步设想,若1998年不采取这个注资方案,解决问题还有几种可能:央行直接“放水”当出资人,财政挤掉大量民生支出用于注资银行,财政以高息举债注资而后用更多的财政收入偿还;如果采取这些做法,最终利益受损的是谁呢? 03 金融机构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受害者吗? 徐博士文中认为,将一些隐性债务划到政府债务之外,一推了之,可能引发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将财政风险转嫁金融部门;同时,金融机构对地方政府处于弱势,由于财税改革落实不到位,金融机构管不住地方政府的违规融资行为。笔者认为,上述说法有失偏颇。 首先,金融机构在地方债乱象中,很大程度上扮演着“共谋”或“从犯”的角色,绝不是只会产生幻觉和弱势的“傻白甜”。地方政府不规范举债的各类形式、各个环节,几乎都有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参与,其包装操作之复杂,远超出基层财政部门的工作水平。在以前地方举债处于灰色地带的情况下,不可能在像发行政府债券一样明面上公平竞争,金融机构在帮助地方政府融资时,自然设计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既要确保刚性兑付,又要将自身收益最大化。考虑到地方政府融资冲动十分强烈,难说双方究竟孰强孰弱,甚至在预算法修订和地方债清理规范之后,还有金融机构强势要求地方政府违法违规对非政府债务进行担保。 在地方政府债务野蛮生长时期,金融市场产生了大批“高收益、低风险”的产品,扭曲了市场定价,挤占了投向实体经济的金融资源;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是对这种扭曲的强力纠正,不可避免给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带来阵痛。地方政府处置存量债务风险,的确应当分类妥善处理,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对划入企业债务、未纳入政府债务的存量债务,应积极稳妥采取措施,加快融资平台公司转型,提高经营水平,增强偿债能力。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即使一些地方政府有意压低纳入政府债务的存量债务,也更多出于政绩考核和风险指标的考虑,而不是有意赖账不还,等着违约。因为基于中国国情和政治现实,特别是突出防范重大风险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是不愿意看到辖内任何企业发生债务违约的,无论融资平台公司、国有企业,哪怕是民营企业。 真正需要防范的是另一种倾向,就是站在金融机构的立场上,以防范金融风险为借口要求地方政府兜底,对不该担保或救助的隐性债务提供保护。这种做法延续了对金融市场的扭曲,不利于打破刚性兑付。尤其是提供保护的潜在手法,同样能给新增隐性债务打开方便之门,刺激金融机构继续“创新”,助长地方违规举债融资。这种现象更为隐蔽,危害更大。 04 如何向大国财政与大国央行转变?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制定者都面临着重大挑战,主要是如何从小国赶超视角转向大国主动视角看待问题。 财政方面,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从现代国家治理的角度做了很大的努力,很多重大改革举措已经拟定了路线图,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推进改革和规范制度的过程中,用财政资金支付一些成本是合理且必要的,但财政资金绝不是弥补部门和地方既得利益的“唐僧肉”,不能认为过去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对地方债务控制后,财政政策不可能积极,所以要增加中央赤字”、“金融去杠杆导致金融机构资产从表外回归表内,就要财政加大注资力度”,上述政策建议逻辑上显得草率。即使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力度,投向地方政府搞基建和向金融机构注资是不是优先选项,也需要慎重研究。 央行方面,虽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积极推进,央行在全球货币政策协调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滞后于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利率、汇率市场化水平与国内外期望还有不小距离。比现实差距更为重要的是理念差距,即决策思路上仍然属于小国央行的特征。 诚然,中国实施货币政策有很多客观困难和约束条件,央行有不少苦衷可以理解。可让人遗憾的是,一些内部专业人士主观上对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缺乏足够重视,在徐博士的此篇文章中多处可见这种思维痕迹。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中注意到“财政部门集中统一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却有些忽略前半句“按照权责匹配、权责对等、权责统一的原则”,还提出“授权人民银行或其他部门来履行出资人职责”。了解上世纪90年代商业银行呆坏账历史的人,可以体会到《指导意见》中这一句原则的来之不易;也知道央行控股商业银行意味着多大的倒退。 总而言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应当紧密配合,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协调制定政策和确定力度。在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阶段,财政和央行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法治化和市场化的框架下,各司其职,权责匹配,自己不乱作为,也不要求对方乱作为,这才是对人民根本利益负责任的做法。 来源公众号前沿观察
扫一扫,快速关注我!
··························································· 推荐 名称:区块链指南者 微信号:financecase 简介:专注区块链技术,分布式数据存储,数据库账本,数字货币,人工智能等行业前沿知识干货! 扫一扫快速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央行有几个第三方支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