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就该熬夜大数据如何创业

近期移动社交平台陌陌通过大数据发现,不少网民已经熬夜成自然。其发布的《中国网民熬夜报告》里展示了熬夜族的地域、行业、年龄等不同维度的分布情况。数据显示,00后已经成为熬夜最严重的人群,熬夜人群占比达45.7%,其次是90后占比40.9%、而60后占比39.9%,竟然排名第三位,有分析认为,60后在中年时期感受到网络世界的新奇,多熬一会也不难理解。但是60后现在就要开始为健康安详的老年生活打好基础,坚持熬夜确实很不应该。

湖南省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刘春雷建议,熬夜对于很多人来说都难以避免,如果熬夜后吃上一粥一茶一果,可以降低熬夜对身体的危害并尽快恢复身体的机能。

抗疲劳:来碗人参糯米粥 熬夜时大脑的需氧量及耗氧量均增加,容易缺氧而产生疲劳感,这时可以吃上一份补益元气、抗疲劳的人参糯米粥。

具体做法是:人参10克切成薄片后,与山药、 糯米各50克一起下锅熬粥,等粥熬好后再加入适量红糖,趁温服用,每天吃一次就可以了。吃的时候不要喝茶和咖啡等饮料。

防眼干:泡杯枸杞明目茶 在电脑前“挑灯夜战”的熬夜族因用眼过度,耗损肝血,容易出现眼睛干涩、视物模糊、头晕目胀等症状,这时可以泡上一杯枸杞明目茶来防眼干。将一小把枸杞子 和3~4颗红枣放入玻璃杯中,然后注入沸水冲泡饮用。如果同时伴有口干舌燥、牙龈肿疼的症状,还可以加入5~6朵白菊花同时泡。

提记忆:做份水果沙拉 熬夜后容易出现头晕、记忆力下降等症状,香蕉、葡萄、橙子、苹果、猕猴桃等水果有利于消除大脑的酸性代谢产物,缓解大脑疲劳,提高记忆力。熬夜后可以吃上 一份水果沙拉,先将以上水果切成小块后放入碗中,加入少量沙拉酱及适量的核桃、松子、芝麻等补肾益脑的食物。

}

原标题:熬夜真的死得早!不论男女,不论年龄,大数据告诉你真相

每个人都有自己偏爱的睡眠时间,我们称之为生物钟。有人是“早鸟”,有人是“夜猫”,也有人介于两者之间。这些统称“睡眠节律模式”。而研究人员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一个问题:生物钟跟社会不同步的人会怎样?

也就是说,在这个早鸟当道的世界中,夜猫子们会怎样?

科学家们传播着一个令人忧心的答案:晚睡型节律模式(后半夜才睡觉,起床时间也相应推迟)会对健康造成实实在在的负面后果,甚至会增加早死的风险。

最近,美国西北大学和萨里大学的研究人员联手,在《时间生物学国际》(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期刊发表大型研究。研究针对43.3万名英国成年人展开了平均6.5年的跟踪调查,并发现晚睡型人士死亡的可能性较早睡型高出10个百分点。该结果适用于各年龄段的研究对象,并对男女均适用。

对于死亡风险类实验,有一点必须指出:10个百分点是死亡风险相对升高的情况。在任意给定年份,个人的实际死亡风险都很小。在43.3万名研究对象中,只有一小部分人——1.05万人,约占2%——在实验期内去世。这些结果并不是说,夜猫子的早死风险迫在眉睫。

但担心还是有的。作者们写道:“任何”死亡风险上升的情况都“值得注意”。分析显示,晚睡型人群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胃肠疾病和心理问题的风险也偏高。

这些风险的相互作用很难辨析清楚,对于晚睡为何存在健康风险,目前也无明确答案。

但有一个假设颇有说服力:当个体生物钟与社会生物钟不同步时,个体生物钟就会紊乱,使其生活中方方面面都承受更大的压力。极晚睡模式就好比始终处在倒时差状态,从而对身体造成负担。

时间生物学或能帮我们过上健康的生活,最不济也能帮我们认识到,有些人就是喜欢比别人晚一点睡,而且这样做并无不妥,我们还应加以接纳和尊重。

每个人偏爱的睡眠时间就是睡眠节律模式

就好像两米以上的人寥寥无几,凌晨3点以前睡不着的人也不多见。

睡眠节律模式是一条钟形曲线,处在中段的约有一半人。他们的平均睡眠时段在11点到7点之间,上下浮动一小时。

2017年,《PLOS One》期刊发表了一项研究,该研究调查了53,689名美国人的睡眠节律模式,下图是结果之一:X轴为人们睡眠时段的中位时点。数值为0代表睡眠时段的中间时点为午夜;数值为4,则代表此中间时点为凌晨4点,以此类推。

男性的睡眠节律模式比女性更加分散。不过这只表明,女性拥有“平均态”睡眠节律模式的可能行略高于男性,由上图最高的数据柱可知。

但极端睡眠节律模式在男女中均有存在。只有约为0.2的成年人——每500人中有一人——患有睡眠相位后移症候群,即长期无法早入睡。这种人通常在3点以前难以入眠。这种状况在青少年中更为普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睡眠时间会逐渐前移。

有的成年人则处在另一个极端。约有1%的人口患有睡眠相位前移症候群。这些人习惯在8点左右睡觉。

你可以通过做问卷的方式,找到自己的睡眠节律模式。基本问题就是:如果可以随心所欲地安排日程,你会什么时候睡觉,想什么时候醒来?(英国那项研究就使用了一个简化版的问卷,只提了一个问题。)

研究人员还发现,人们的生物钟受基因的影响,而且极难改变。若你不是“早鸟”型,你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变成“早鸟”型——至少在年龄的影响显现以前。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物钟会使我们醒得越来越早。

爷爷为什么5点就醒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睡眠节律模式会不断提前。

不论何种睡眠节律模式,人们大致都需要7小时或以上的睡眠。晚睡人群的睡眠时间不一定比早睡人群长——只是偏爱的睡眠时段不一样。

有些人睡觉自然而然地就比别人晚,要理解个中原因,我们就要弄明白昼夜节律系统

如果说身体是一个管弦乐团,每个乐器都管一项必不可少的功能,那么昼夜节律系统就是乐队指挥。

关于昼夜节律系统,我们最需要知道的一点是,它控制的不仅仅是何时犯困。“体内每一种神经递质、激素和化学物质的循环都跟着日常节律走,” 201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睡眠研究员、临床医生菲利普·杰尔曼(Philip Gehrma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仅仅是人类;每一个单细胞生物都遵循一种昼夜节律。它很像是生命的根本属性之一。”

身体运行如此紧张有序的日程,是为了跟上我们的行动。人们一般早起就吃早餐,因此早上,人体分泌的胰岛素是最多的。你还没吃早饭,身体就已进入代谢早餐的状态。这样会更有效率。而不论是早鸟还是夜猫,其昼夜节律系统控制的一切都不再与社会同步。

虽然人体有节律,但这节律并不完美。“人体生物钟的周期并不是刚好24小时,”杰尔曼分析道。它更接近24.3小时。所以每天,我们的生物钟需要回扳一点,以便保持住节奏。

这大部分是由太阳掌控的。在亮光的刺激下,脑部的主生物钟——视交叉上核——会把那多出的十几分钟调回去。

在夜猫子身上,这个重置过程受到以下多方面的干扰。

1)基因:视交叉上核是人体的主生物钟,但不是唯一生物钟。人体每个细胞内都有生物钟基因——一天之中,这些DNA片段随时开关。和人体的整体生物钟一样,细胞的新陈代谢也是向效率看齐的。生物钟基因调节着细胞内其他基因的表达,被调节的基因占到5%到20%。

据信,这些基因的行为会向身体的主生物钟提供反馈,参与设定主生物的时间。科学家发现,这些基因的细微变异会导致动物的昼夜节律推后,在人体中,能产生类似影响的基因正逐渐被发掘出来。

2)又或许,夜猫子的生物钟周期比普通人长一些。这个周期越长,视交叉上核的调节任务也越重。要是不能调节,睡眠时段就会不断地推后。

3)夜猫子们也许对夜间的光亮更加敏感。一天中任意时间的亮光都会告诉身体,现在该清醒了。古时候不存在这个问题,太阳一落山,当天的光线就告终结了。现代社会中,计算机和电视机的亮光使一些夜猫子熬得越来越晚。

当然,真正的答案也许综合了上述三个原因,或者还有新的原因有待发现。

社会时差导致睡眠减少,最终有害健康

对于个体生物钟与社会生物钟不同步的情况,科学家有一个名词:“社会时差”。就拿周一早上来说:由于周末晚睡晚起,周一的起床时间要比周末提前几个小时;就好像穿越到了另一个时区。如果你每天都是这样的感受,身体就会承压,导致健康受损。

在一项严格控制条件的实验室研究中,24名健康参与者按照要求,每天将睡眠推迟1小时(模拟时差现象),经过三周的试验,他们开始出现前驱糖尿病的症状,静止代谢率降低了8%。研究得出结论:“假设活动量或食物摄入量不变,这相当于一年增重5.7公斤。”该研究于2012年发表于《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

面对社会时差,人们常试图在周末偿还睡眠债。但这样做只会进一步扰乱生物钟,使周一早上更难醒来。

2012年,欧洲的研究人员分析了6.5万名欧洲人的自我报告数据集,并发现“存在社会时差的人被归入超重人群的可能性显著增加。”还有一些相关性研究则表明,夜猫子出现抑郁、涉足吸烟等风险行为的机率也可能更高。

对于这些负面结果,各研究假设的原因不是睡眠节律模式本身,而是睡眠节律模式跟实际作息的不匹配。

2015年的一项研究对447名中年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追踪,也发现了这一堪忧的规律。该研究发现,社会时差跟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前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偏低、高甘油三酯偏高、腰围偏大、身高体重指数偏高都相关。即便调整了锻炼、吸烟和饮酒等因素后,这些相关性依然存在。

“我们证明了:理想情况下,最好尽可能地将工作、醒来等日常作息跟我们的生理倾向匹配起来,”参与论文的实验室研究员帕特里夏·王(Patricia Wong;音)在2015年的一次访谈中表示。

试图早醒的夜猫子们常会面临双重打击——除了与社会失去同步,给身体施压,还有睡眠不足的问题。该研究更加明确地指出:睡眠时间短似乎是心脏病、代谢紊乱、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重大风险因素。

2016年,笔者采访了多名睡眠相位后移者,他们是夜猫子里最极端的一群,凌晨两三点以前很难入睡,并喜欢睡到中午前后。他们的睡眠并没有问题,只不过时段被后移了。

因为一种无法轻易控制的行为,而被别人指手画脚,这使他们无奈至极。如果睡眠模式难以改变,也许社会应该更加包容他们。我们往往想当然地以为,夜猫子都是游手好闲的人,连基本的作息规律都无法保障。当时的采访对象们表示,这些成见很是伤人。

寻找解决方案时,我们应该跟着常识走。身体需要什么时候睡觉,我们就什么时候睡觉。考虑到忽略生物钟有可能带来的健康危害,尝试一下或许未为不可。

造就:剧院式的线下演讲平台,发现最有创造力的思想

}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改革已经在逐渐影响老师们的教学方式,但是“上课教师讲,学生记笔记,课后做作业,教师批作业”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依然统治着课堂。在看似高效教学的背后,老师们常常有着这样的困扰――

“学生到底懂了多少,我不知道。”

“上课听不懂,‘后进生’干脆上课睡觉。”

“好学生不听就会,差学生听了也不会,‘因材施教’难以实施。”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传统教育中,老师在课堂结束后很难立即判断学生是否掌握知识点,只能从作业和考试的结果中获知,但也不全面。其次,在一个班级整体中,老师的教学难以兼顾到每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常被忽视。

为了更客观、更有针对性地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和特点,老师需要做好学生的“学情分析”,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指明基本方向,真正实现个性化教学。通常情况下,老师们往往采用和学生谈话、收集学生数据或调查问卷的形式来分析学情。在我国,大多数中小学老师要带2个以上的班级,按照1个班级50个学生计算,老师们至少要制作100个学生的学情报告,无疑会加重老师的教学负担。

如今,信息化教学设备在全国中小学校园的普及率很高,老师可以借用课堂互动软件来完成教学和学情分析。这类软件可以记录每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随堂作业及课后作业的准确率,方便老师一键生成学情分析报告,更好地指引日常的教学。今天,就以一款老师们常用的教学软件101教育PPT为例,向老师们介绍使用工具完成学情分析的方法。

101教育PPT是一款专门服务于老师的备授课软件。除了支持海量免费课件下载、课堂多元互动外,它还配备了班级管理学情分析功能,可以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精准还原学生学习行为轨迹,用大数据协助老师进行教学全景分析、促进“因材施教”

一、自动记录课堂表现 学情报告一目了然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课堂表现的反馈数据能够让老师及时知道自己的教法是否适应学生的能力,学生是否理解了讲授的内容,学生对教学的兴趣程度等。老师可在课堂上适当地提问、组织团队PK互动,也可以通过课堂互动软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如点赞、送花、鼓掌。这些课堂互动的数据都会被记录下来,形成“班级学情”报告。

在101教育PPT个人中心界面,点击“班级学情”,在班级学情界面,通过上方筛选时间段,可以查看某个时间段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也可以点击左侧学生姓名,查看具体某个学生的活跃程度。

、作业数据汇总 找准盲点对症下药

作业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一方面能立即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对知识点的疑惑和误解,一方面也能起到巩固学习的作用。在课堂上,老师可借助101教育PPT的习题库对学生进行随堂测验,再根据测验结果,作出准确判断,随时调控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活动始终在预定的教学目标轨道上有序进行。

“课堂作业”“作业”数据分析页面,老师可以清晰地查看到作业的答题情况,通过课上发现、课上解决的方式,达到“急学生之所急,答学生之所疑”的教学效果。老师也可以具体查询某位学生的作业情况,了解该学生的学习态度、检查学习效果,以便及时为该学生查缺补漏。

三、班级错题管家 高效复习的好帮手

“错题本”是反应学生答题情况的利器。错题的收集,能够帮助老师发现学生在日常作业答题中的出错原因,从中挖掘和分析出学生在知识点掌握、答题习惯甚至是学习心态上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高知识掌握水平。

在101教育PPT的“错题”数据中,每个学生答过的题目都有耗时统计,还能根据错误率将错题分类显示。老师可以把错误率高的习题整理成为错题本,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复习计划。

当然,了解学情的途径和工具有很多,不仅是101教育PPT备授课软件,还有许多类似的班级管理软件能够辅助老师分析学情。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还是要真正走近学生、关心学生,只有努力认识、悉心研究,知之准,识之深,才能教在点子上,教出好效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轻人就该熬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