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是CCTV几

以专业财经信息为核心内容,以生活服务和消费时尚为辅助内容,1987年2月1日正式开播,现已实现全天24小时播出。

以专业财经信息为核心内容,以生活服务和消费时尚为辅助内容,1987年2月1日正式开播,现已实现全天24小时播出。

联系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

}
0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1号
播映电视节目,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电视节目制作  国产影片制作与发行  电视节目播出  电视节目转播  电视产业经营  电视研究
}

  早年中央X套的完整说法是:“中央电视台第X套节目”。后来比较完整的说法是“中央电视台第X套 XX频道”。相应的中国大陆地区的广电行业大致都习惯了这个称呼。

  最早的电视和电视台,和现在的网红直播或者校园广播很像,是定时定点的,每天定时播几次,并不是一天24小时都播出。但是电视要想作为媒体和广播、报纸竞争,就要形成定时定量的收视习惯。因此要有成套的,相对固定的节目编排。

  最初的电视节目要么直播,要么用电影胶片拍摄后播放。制作成本非常高。因此早年的电视节目大多是电视台自办自制的,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高度绑定,形成天然垄断。这样的制度称之为“制播一体”。其难点是制作和编排,而非传输和接收。所以节目成套编排很重要。

  而“频道”作为承载电视节目的物理概念,其实没有那么关键。电视信号的传送频点一般不需要像广播那样特别记忆,而是以机械旋钮、内置电子记忆体、EPG菜单的方式保存排序。而且电视录制和播控技术相对发达以后,就已经实现同一套节目分语种、分地区、分时区在不同或相同物理频道上传输。每套电视节目各地对应的频点、接收方式也不一样。这一点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和境外生活的朋友们应该不陌生。现代电视行业把“频道”视为电视台运营的组织中心,“频道”的价值才会变得不一样。

  而电视台开一套新频道,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播出技术的变化,二是节目量增加。大抵都是制播一体的产物。因为播出技术变化,就需要以相应的技术标准建立一套制作、播控体系和节目编排。彩色电视、卫星电视、高清晰度电视、数字电视、3D电视、4K电视等技术出现的时候,都会小范围开播试验频道。也就有了一套新的节目编排。CCTV-13套新闻频道在对外播出高清版之前,内部也经过大量试验,提前制作储备了一些高清节目。也有一些电视频道因为受众定位、技术不合时宜等原因被淘汰。比如CCTV-12西部频道、高清综合频道和3D试验频道就停播了,这些频道的停播仅仅是节目编排层面,对应的物理频道现在传送的是社会与法频道,体育赛事频道和4K超高清频道的节目。

  而节目量增加也很好理解。从1958年央视前身北京电视台成立开始,因为电视制作成本高,受众少,长期都只有一套节目。直到1973年,CCTV-2才作为中国彩色电视试验频道播出,面向北京观众,以教育节目为主。1983年1月1日,频道正式开播,面向北京观众。这才算有了第二套节目。1987年转型为播出经济节目。直到90年代中国家庭电视机普及,才具备分众化开办电视节目和电视频道的条件。也才有足够的节目量来支撑一个频道的日常运营。

  此后大致上央视的频道背后实际对应一个部门(中心),策划、制作、播出、广告赞助招商都以部门(中心)和节目组为单位。因为电视节目制作门槛很高,产量也不大,所以早期电视频道的时段不容易填满,一套节目里有很多的重播时段,日播节目首播时偶尔也要重播旧的节目补天窗。还有类似“请您欣赏”这样的风光片来填补零星时段。

  以CCTV-7为例,当时军事、农业、少儿科技节目混排在一个频道里,交替滚动播出。分别由三家不同的单位负责制作。其中央视总编室负责少儿和社科类节目。每一类播出前,都有一个专门的呼号片段“第7套卫星电视少儿(军事、农业)节目”。这个现象一直到2019年军事频道和农业频道分开为止,期间CCTV-7呼号调整为“中央电视台第七套 军事(农业)节目”。而当时CCTV-7的少儿节目只有《东方儿童》一档,每天只有一个小时,早中晚各重播一遍。为了填满时段,农业节目的语速都非常慢,有一些非农业节目也放在农业节目的时段播出。比如我曾经在CCTV-7《科技苑》栏目连着几个月看到很专业的客车制造技术纪录片。以至于20多年后我还是可以凭借这些记忆写一些客车制造相关的回答。

  2003年成立少儿频道以后,央视在动画部和青少部的基础上成立青少中心,原来的一些零星的节目板块就可以做成一个比较长时段的节目。比如《智慧树》《动漫世界》《芝麻开门》《音乐速递》《银河剧场》等节目陆续从《大风车》《东方儿童》等节目中分化出来,《中国动画》《动画乐翻天》也从《动画城》分化出来。农业、军事频道分立以后,也是照此办理。

  长期以来CCTV-7、CCTV-14都是央视为数不多非天候播出的开路卫星频道,一方面是深夜时段没有收视率,另一方面是没有足够的节目量。CCTV-7的广告内容被人诟病也在于其广告招商是独立的,所以很多辣眼睛广告也能上。

  日后的CCTV5+体育高清赛事频道和CCTV9央视纪录频道也是同样的道理。由于全球体育赛事节目资源和广告商资源都很丰富,但央视当时只有一个体育频道,导致时段安排非常紧张。到奥运会和世界杯的时候尤其明显。于是2013年将CCTV22高清频道改为CCTV5+。早年央视的纪录片分散在CCTV多个频道播出。主要是CCTV-7和后来的CCTV-10。随着国产纪录片在质与量上的提升,配合国际宣传的需要。于是就地将CCTV9改为纪录频道,专播纪录片。

  同样的,这两个频道开播初期也出现过节目编排上的一些小插曲。两个频道开播早期因为收视率数据不完整,广告招商不充分,所以节目间隙时段只能反复播频道呼号片和形象片。或者赛事集锦、纪录片精彩片段来填满播出时段。CCTV-9甚至因为节目储备不足,播出头几个月要么播进口纪录片,要么只有《舌尖上的中国》。随后也招来了8848、小罐茶这类一言难尽的广告主。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技术上单纯开一条“频道”不困难,特别是数字电视和OTT技术出现以后,频道资源远远比节目资源丰富。但是要编制播“一整套”能填满频道各个播出时段的电视节目,要有宣传影响力、新闻公信力、群众喜闻乐见,还要要确保这一套电视节目在商业市场能够生存(收视费或者广告收入)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所以在电视行业,编排和制作比播出要重要,于是习惯上绝大多数人对电视的定义是“套”而不是“频道”。当然,很多国家和地区有一个专门播《生日快乐》歌的有线电视频道。只用一个节目就能播24小时,这类电视节目就不叫“一套”节目了,不过因为这种节目属于刚需,成本也很低,反倒生存无虞。

  其实最近十几年,央视也一直在走“频道化”的战略,这里的“频道”是组织架构层面。这些年也相应在公开场合淡化了“X套节目”“中央电视台XX部(中心)”的说法。一方面央视节目量多量,广告招商日益成熟,多数频道都能填满,各个时段的广告都不难卖出去。

  另一方面随着“制播分离”模式的成熟,广电节目制作社会化,节目量已经供大于求。央视原有的各制作部门力量很多已经分布在中视旗下各家公司,央视只挂出品方名。而央视作为播出平台也大量对外采购外台(公司)制作和出品的节目。相应的时段资源也就需要按频道为中心,而不是以部门为中心统筹安排。所以这年头已经很少看到“请您欣赏”,也很少看到同一期节目反复播的情况。而在新冠疫情期间,因为节目产能骤减,连CCTV-1都有许多王牌日播节目不得已停播了,倒是看到不少老节目重播。

  对于频道来说,节目编排也就变成收视率高,台里重视,广告效益好的节目,都可以尽量放CCTV-1(主频道)播出,其他节目放对应专业频道播出。但这背后实际上还是离不开节目编排中“成套”的概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总台和央视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