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没有风投创业计划书联系方式怎么行

为什么办互联网公司都要找风投呢,不找风投赚多少股份都是自己的不是更好?顺问有好创业如何找风投?
我有点不理解,如果你要靠互联网创业,成本可高可低吧。买个vps,买个域名,搞个程序,在家办公。这就上线了,成本一年不超过600块。如果搞大点,可能要多花点钱,例如搞服务器,租办公室,雇程序员(这块费用估计最大),但也谈不上花几百万吧。风投的钱都花哪儿去了???难道都被创业者挥霍了?=========================另外问下怎么找风投呢,因为我有一个很好的idea,类似谷歌或facebook那样的信息创意,用一种更便捷更直观的方式检索信息。我该如何寻找支持呢?先把项目搞出来然后找用户用然后找风投吗?还是拿个点子就能找风投了然后拿风投的钱再找程序员实现创意?流程是什么?
按投票排序
不一定要找风投吧?可能不找风投的人,没出声,所以你不知道罢了。小弟愚见是:能赚钱就先赚钱,能不拿风投就不拿,能晚一点拿就晚一点拿。
有很多大的项目,是明知道做好会有大发展,但是短期盈利很困难。这种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进去,开始圈用户。比如像视频,投资特别大,盈利呢预期很好,但是怕你还没,资金撑不住就死了。如果你做的是个比较小的项目,自己可以用自己的钱。那种大项目,都是千万以上级别的,一般人自己扛不住。
首先搞清楚,风投相对于其它融资方式来说,成本算高的。其次,在项目初期有一笔合适的资金进来可以帮助你达到以下目的:迅速扩展生产力,达到规模效益。采用市场手段挤压甚至并购竞争对手。有些事情,你三个月做出来就是宝贝,一年才做出来就一文不值鸟 ~~~暂时想到的就这么多。
1、你的很好idea不值钱,创业要的是执行。一万个空想家里有9999个觉得自己的idea是全世界最妙的。2、在家办公,你家有多大呀,能放几张办公桌啊3、人很贵的好不好,一个小程序员一年年薪加社保至少就十万了,十个就一百万了。4、有本事能创出个业来,你就一定能遇到风投。前提条件,你先开始做事5、别空想了
免费服务是互联网企业的一大特征,他们的商业模式不是传统的基于成本的商业模式,而是基于用户量这个指标。在用户量达到一定数目之前,所谓的盈利都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前期大量的投入进行用户积累的工作,据说现在一个新的互联网服务的用户到达成本已经到了1元/用户的水平,由此可见前期积累用户的时候需要多少投入了。风投的意义正在于此,前期利用其资金,发展用户,达到盈利水平。
最大的成本是各种渠道的推广,砸钱买用户,砸钱亏本增加收入,以便可以忽悠更多的风投私募进行次轮融资
楼主一方面对为何找风投不理解。一方向又希望找到风投。可以理解为分裂么,求折叠
事实上,娱乐圈的小明星就是需要花钱捧出来。真正德艺双馨自力更生的艺术家能有几个?所以,你觉得你很有才?先求包养吧。
倒不是说所有项目就一定要找风投才能做。漫天遍野的个人网站都没有人投钱还活着呢!找风投的项目,就是那种打算玩了命做大做强的。小而美其实的确不需要找风投,这里说的小,是指能赚钱,但年利润超过不2000万的那种。小而美风投也很难投,因为没有啥退出的可能,这样的项目,最好找个人天使,分红能把投资赚回来的那种。先不解释为什么互联网项目要找风投,先说为什么互联网项目风投愿意投。因为互联网项目的增量大,模式轻,可以通过增加资金投入,很快的有几十倍的放量,当然也可能做不起来,死掉。这样的项目周期能够满足现在多数的风投的基金要求,在5~7年的时间里有退出。互联网项目不找风投会怎样?可以慢慢发展。但是前提是模式稳健,不需要试错,没有竞争对手来抢饭碗,不需要靠钱来为公司成长提速,同时用户成长性不高,不会很快淘汰掉你提供的服务。满足这些前提的项目,还要有可能做大,是神马样滴?
做出来,然后自己用着玩?你怎么吸引别的用户来用你的网站?做的好看好玩就有人用?你怎么在短期内让用户数突破百万?找风投,最重要的是能让风投相信你能做好,能做大,能在短期内让你的idea的价值呈指数型增长,这不光是idea的问题,每个人都有idea。赚钱不是靠IDEA,靠的是拼命,经验,团队。。。找风投真没那么容易,做出idea也没那么容易
自己玩怎么做大?你这样的成本只能搞个政府网站,而且还是不需要维护的那种
互联网很多领域只有第一和别的公司,比如搜索只有百度和别的,B2C只有淘宝和别的,IM只有QQ和别的,微博只有新浪和别的。第一公司占市场份额在初期可能是89成,中期也在5成左右。所以只有第一能吃肉,别的有汤喝就不错了,扫地关门也很正常。引入风投的作用就是在别人反应过来之投入足够的资源前抢到本领域的第一,至少在市场接近饱和之前做到前三,要不只能黯然出局,事实上第二第三名只能算勉强维持。道理很简单,投入同样的资源,一个服务1亿人的公司,肯定比服务1千万人的公司更好平滩开发费用。
楼主想法天真,鉴定完毕.
把你当个厨子,你手里的资金就是你手头的资源。生鸡蛋五毛一个,你煮一下能卖1块,煎一下就能卖2块,炒一下买5块。从产出的角度来讲:1.你的项目是有市场前景的;2.你的团队是有创造利润的潜力的;3你打造了一个价值输入和输出的平台,你可以用“输出/输入”衡量它的效能;So,每个组织都是拿钱生钱的机器,输入的资本越多,产出的自然会更多。
纳斯达克那些互联网企业都是这样烧钱的:30%的收入用来买服务器,30%的收入用来做市场推广,30%的收入用来做研发,其他还有一些行政办公支出,所以好多企业上市之前都是亏本经营的,上市的公司也有负利润的,没有风投的钱哪里能活的下去
风投有自己的渠道,资金,人脉。还有专业的团队评估。在种子期的项目得到风投是对项目本身的一个考量,且创业初期个人承担风险的能力与团队协调等问题都可借助风投帮助少走弯路。
初创企业很多都没有足够的资金链,刚开始很少能马上盈利的,获得了风投就能有钱去支撑了,产品单做出来了还不行的,要推广,市场调查,产品更新提升用户体验等,这些不是几百块就能完成的。好像还有天使投资人的,先获得了天使投资,产品做得有点起色了,再找风投。但是你的产品要能留住用户,能盈利,这才是重要因素
一般刚创业的人 都觉得创业其实不难 我自己就能写程序 自己就能干嘛干嘛 但是这些事情如果想做大 你就会捉襟见肘 就跟前面提到的 现在随便搞个项目 搞点人 搞几台服务器 一年都得上百万 你说的可高可低不太现实
免费提供使用以得到用户数量,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盈利的产品,但是这个免费的阶段如何维持呢
按照你的见识和理解度 劝你还是不要创业了
还是先工作几年锻炼锻炼吧两次创业都引来风投,为啥都没成功_新浪新闻
  记者 石青川 摄影 李一鸣
  几乎所有创业者都在期盼一个人,风投。对他们来说,风投就像天使。然而真的有风投就意味着成功吗?在高然(化名)看来,在第一次创业的那一段时间,风投的加入带来的并不是成功,反而埋下了“失败的隐患”。
  “不能说之前的项目不好,只是投资人的思想还是太传统,干涉了太多。”高然对于自己曾经的项目依然抱有一丝惋惜,“风投不都是长了翅膀的天使,它也可能是绳子,弄得不好,它会捆住了你创业的手脚”。
  第一次创业:
  研发与数据分析
  投资人:
  “大咖”组成的团队
  做系统,换思路,又做系统,又换思路……
  “全是‘大咖’的团队肯定要出问题”
  说起来,高然也是个有不少创业经历的人。除了经常看到别人从失败到成功,从成功到失败。自己也亲身经历过很多挫折。
  第一个兼职项目是广告平台
  高然第一个项目是兼职做的,那是在2008年。
  高然说,当时考虑到大数据的前景后,他购买了多个高流量网站的广告位置,做了一个广告平台。由于是兼职,并且随着pc端互联网逐渐式微,自己就停下了这个项目。
  第一次真正创业就引来“大咖”
  他的第一次真正创业是在2009年,因为对于大数据的精通,当时一个“大咖”组成的团队找上了他。“那个团队绝对牛,有微软中国区的高管,有sap的管理层,有国际投行背景的投资人,还有很多人脉关系特别硬的。”
  “高大上”团队让高然觉得自己完全是个小兵,忐忑地负责研发与数据分析这一块。但仰慕了一段时间后,高然发现了问题。“虽然过去了这么久,但到现在我也认为,一个全是‘大咖’组成的团队绝对是会出问题的。”
  让高然感到困扰的是,由于每个合伙人都在自己的领域很牛,所以他们都有一套自己的看法与想法。
  “掌舵的人由于人脉特别广,接触东西特别多,思路就变得非常多变。突然就会让你两个星期搞个数据系统,这项任务本来就搞不完,但更糟的是不多久后他马上可以换个思路,让你再做一个。”
  做一个系统,又换一个思路,又做一个系统,认为团队难以磨合,没过多久,高然选择了退出。
  第二次创业:
  餐饮大数据分析
  投资人:
  赚了钱的地产老板
  招人,裁员,又招人,又裁员……
  “开拓市场等不得这样反复变化”
  但高然是幸运的,又遇到一个地产商愿意为他投资。由于高然是做数据分析出身,加之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对方便找上门来。高然抓住了这个机会,推出了第二个创业项目:餐饮大数据分析。
  高效率带来高速扩张
  “当时比较看重商圈上班族的吃饭问题。如果能帮他们解决送餐问题,肯定是个机会。同时运用大数据,根据对餐饮数据的分析,得出用户的消费习惯,对商圈的商业模式也有很大价值。”
  项目很快上马,作为CEO的高然很快就找到了创业的感觉。招人,做方案,推市场。几乎没有什么空闲时间。投资人看到项目效率这么高,也非常开心,准备扩大规模。
  陷入招人裁人的怪圈
  “从项目成立开始算,只用了3个月时间,公司就迅速扩展到六十几人的规模。”投资人认为开支过大,要求减少员工,但高然想得更多——刚招人就裁员,被裁掉的员工怎么想?留下来的员工怎么想?
  最终裁员计划还是施行了,可是慢慢随着市场拓展,人又多了起来,于是投资人再次要求裁员。一来二往,高然怕了。“虽然我们当时无论后台数据系统还是服务都做得比别人要强,这样反复下去迟早要失败。”
  经过两三次的人员结构大调整,公司已经日渐走了下坡路。高然不得不提前退出了这个项目,将一张不那么完美的答卷交还给了投资人。
  “餐饮项目其实也不算是失败,现在也还存活着。”高然拿出自己现在的项目,“我现在做的这个项目依然是餐饮,但资金方面的合伙人以及负责落地的合伙人都是我亲自去找的。互相契合度很高,我相信这个项目会成功。”
  ▲▲专家点评
  木兰创投合伙人 黄潇莹:
  风投选择你时,你也可以选择它
  投资是所有创业者都想找的,看中的不光是钱,还有投资人背后的资源。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投资人是不是参与到运营中来。如果参与,对于创业者来说好处是投资人的资源会让创业者使用,这是所有创业者都看到的。但是不好的层面,很多创业者没看到。
  有经验的投资人还好,可以为创业者提供更多角度的见解,但这种跨行业的投资人就无法达到了,甚至会“帮倒忙”。所以创业者在选择投资时一定要慎重,并不是所有钱都去要,“风投选择你时,你实际上也可以选择它”。  (原标题:两次创业都引来风投,为啥都没成功)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记者发现酒店清洁人员用同一块“万能抹布”擦脸盆、浴缸、杯子和马桶。
近年来一般公务用车超编超标配置、被部级以下官员公车私用等“车轮腐败”屡见报端。改革后交通补贴或成替代,其会被计算在公车运行费、还是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的津贴补贴中,目前在各部门预算中并未说明。
人口老龄化给日本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与此同时,高龄犯罪也引起了日本社会的关注。
“新通道”的建立,更像是一座耻辱纪念馆,让居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个别部门的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到底有没有真的把人民群众的需求当回事……如何联系到马云或者其他风险投资机构,我有一个创业的想法。。。本人在校大学生~~_百度知道
如何联系到马云或者其他风险投资机构,我有一个创业的想法。。。本人在校大学生~~
我有更好的答案
天真的小孩子。你先试着说服一下你父母,他们如果同意,你再试试寻找马云或者风投。你以为有想法就可以了吗?你这样的人,太多了。风投的门你都敲不开的。风投的前台姑娘都掌握着多你几倍的“创业想法”
希望和你合作。
跟我谈谈吧
可以联系一下我,QQ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马云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市场及媒体合作屠晶晶010 09.cn
风投女王徐新:创业者本来就是孤独的 VC不要那么在乎价格
摘要创始人团队,一个是产品导向,一个是消费导向,我愿意选择产品导向,消费导向可以学,可以招人。华为、阿里都是请人来的,产品导向是要有天赋的。
  老板要有凝聚力,关键是要打胜仗
  徐新认为,老板的风格是可以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但老板要有人格魅力,要有凝聚力,关键是要打胜仗。乔布斯性格很不好,喜欢把笨蛋找出来的,当场骂你,让你辞职。但是他凝聚力超强,因为他不断打胜仗,不断出好产品。
  小公司成为行业第一的三个关键
  第一,要有好名字。伟大的公司从好名字开始。好名字要接地气,简单,容易记。第二,要舍得花钱打品牌,一旦机会出现要迅速做大。打品牌要记住三个一:一句打动人心的话;一幅画;一个15秒的视频。85后和90后,只靠照片和文字刺激不了他的购物欲望,还要拍视频,有人物,有爱,有产品,还要搞笑。
  投资人不要那么在乎价格
  徐新说自己很后悔错过了两个投资,而之所以错过,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她觉得这些创始人开价太贵。现在这两个公司都非常成功,让她深刻感受到:“觉得行业好就投,觉得创始人好就拿下,价格不是那么重要。如果公司失败,反正打水漂了;如果公司成功,你当时投资贵还是便宜差别很小。”
  有机会做第一,要迅速舍命狂奔
  中国还有很多创造行业第一品牌的机会。现在从大类上说,任何事情可能巨头都在做了,如何在竞争充分和剧烈市场迅速做大?要聚焦一个特别细分的市场。所有行业的第一都有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这个品类的先行者,甚至是开创者。
  如果你正在做一个这样的细分市场,时间是你的朋友,赶快先做。一个细分领域第一的机会来临的时候,你要迅速舍命狂奔,你的市场占有率要在30%以上才安全的,不要顾及利润和投资回报,要迅速得到用户。在你成为第一之前,最重要的是你的用户成长的数量,不是你的收入。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先行者的效益是非常巨大的,传播成本比较低。
  与之相应的案例是:徐新第一次见到京东刘强东时,京东一分钱广告不打,每个月比上个月成长10%。徐新认为生意模式,于是决定投。当时,刘强东向她要200万美金。但徐新主动给了刘强东1000万美金:让他去烧钱做广告,打品牌。
  微创新是开创细分市场的重要途径
  不要因为一个东西已经有人做就觉得没有机会。你换一种方式去做同一个东西可能就会创造出新机会。乔布斯做手机的时候,诺基亚已经很强大,乔布斯看到自己的手,想到可以用手指输入,这就是创新,微创新很管用。
  平台类企业已是二元法则的市场
  我们观察如果你做平台类的企业,基本上是二元法则,打到最后,第一跟第二打价格战的时候,第三就先死掉,第四第五就不见了。平台类的企业是很残酷的,要么做大,要么出局,没有中型的企业。
  价格战是硬道理
  在战略选择的时候,价格很重要,价格要订对,靠价格取胜。价格战是硬道理,因为你便宜,用户体验好,所以买你的。价格战他打,你不还击,他肯定长大,谁便宜谁肯定长大。你现在不打他,将来他起来你再打,要付出更多时间和钱。所以,一旦有新的对手出来,马上就要打他,要把他抹杀在萌芽状态。
  唯品会开始价格定到200元,一直火不起来。淘宝的客单价就是70、80元,后来就把价格拉低,把第一次客户的门槛降下来,就是客单价降下来,一下子量就上来了。
  价格低不代表不赚钱
  赢利有很多方式,这个不赚钱,其他的可能赚钱。沃尔玛的毛利就是20%,他打的是组合拳,生鲜赚眼球,感觉很便宜,靠干货是赚毛利的。小米的手机非常便宜,但配套产品很赚钱的,它打的是一个组合拳。
  持续的激情才有成绩
  现在核心的团队是85后和90后,不好管,他们要绽放,什么叫绽放?我们投的一家企业是卖零食,每次去的时候就像打鸡血一样,每年去了又开始high,我就在观察,持续的激情才有业绩。今年去,他们搞了一个新的活动叫我的青春我做主,人人都是经营者,叫店长承包责任制,今年超额的部分拿20%,搞得很绽放。第一我这个店长是竞选上岗,再就是赚到钱了,再赚上一把,站在讲台上演讲,让赚到一万元的店长在上面说话,又绽放了一把,把店长放在微信平台上,天天PK,他们干的很high。然后我们看数据,没有承包的增长5%,承包的是25%,20%是靠绽放赚来的。所以我们还是很相信在这个时代要让员工绽放,特别是80后和90后,光靠钱是不行的,是要靠绽放,要感觉。如果你的团队已经有人跟不上时代,老气横秋,不能绽放,你首先给他机会,还是不行,给他钱也要请他离开,不再指望他能改变。
  老板的时间要花在产品和服务上
  老板的时间都花在哪里,我相信一个定律“二八定律“,20%的时间决定了80%的回报。乔布斯每天早上起来照着镜子,跟自己说这段时间都花在哪里去了,他一直拿命在做产品,他的时间全部花在时间上,所以能做出极致的产品。我自己觉得,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创始人一定要花很多时间聚焦用户洞察和产品体验,这里面最值得学习的公司是马化腾,就是用户体验和产品体验抓在手上,其他都下放了。
  京东的老刘,很多细节都是他想到的。刚开始没有很强大的物流配送,货物下单之后,老刘给大家发一个短信,三次呵护让你很放心,每一次短信都是一次广告,他还给你反馈,给你出主意,用户跟粉丝互动是非常重要的,老板要花很长的时间在里面。还有松鼠的老爹,每天早上醒来只看两件事,早上起来看用户评价,第二看销售排名,把这件事抓住,也不用整天去选址,给员工打鸡肉,这些都不用了。
  创始人团队,一个是产品导向,一个是消费导向,我愿意选择产品导向,消费导向可以学,可以招人。华为、阿里都是请人来的,产品导向是要有天赋的。
  好老板一定要杀伐决断
  没有瓶颈的企业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个公司老板特别狠,他可以拿下小白兔。价值观好和业绩又好的人,要给他很多爱,给他很多钱,让他绽放。业绩不好,价值观很差,一定要让他走人。还有对小白兔,工作勤勤恳恳,就是不出业绩,很多老板不知道对这种人怎么办,对待这些人的态度决定老板的高下。老板如果不能拿下这些人,造成最大的麻烦:就是大部分的员工是墙头草,随风倒的。你不把小白兔赶走,小白兔就有力量把你的牛也变成大白兔,不出业绩,只来上班。
  凡是把小白兔拿下的老板,公司一路前进。凡是不拿下小白兔,公司很快就会遇到瓶颈。尤其创业公司,一定要把位置让出来的,让能干的人上去。
  现在是融资时代,融资要快,金额要大
  现在,在中国很好拿钱。只要项目稍微好一些,就有资金追。资本足够,因为资本在过去,在中国都赚到钱了。但是,创业者如果决定融资,速度要快,金额要大。切忌,既没有拿到多少钱,还稀释掉不少股权。如果是竞争性行业,价格战最终不可避免,最后还是要充足的资本。创业是很艰苦的活,失败的概率是很高的,既然这样你就去创新,做细分市场第一,你去创造品类,不要害怕失败,创业者本来就是孤独的,所以要勇于孤独,敢于伟大。
4396゜13848゜23519゜32407゜41336゜51119゜61065゜7932゜8861゜9810゜10
29410゜117749゜215893゜312165゜410545゜55991゜65791゜75645゜85367゜94842゜10
Google更新了公司的Logo,有的人可能会觉得新logo看上去有点幼稚,但是Google可不是今天...
以“性价比”著称的红米成为了目前为止是小米销量最大的主力机型,虽然背负着“饥饿营销...
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国内外一些互联网公司CEO的办公桌的模样,CEO们的办公桌各有特色,也有共性,火眼金睛...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业找风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