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发展与城市创新发展和振兴家乡建设的融合

当前位置:&&&&&&
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核心区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京海发〔2014〕10号&
各街道工委、镇党委(地区工委),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地区办事处),区委区政府各部委办局,区国家机关,各人民团体及企事业单位:
  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将《关于进一步加快核心区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快核心区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部署和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调整对核心区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一)加快核心区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根本途径。抢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迫切需要核心区跟踪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因势而谋、应时而动、顺势而为,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强化创新引领和辐射作用,努力由全球科技创新“跟跑者”、“同行者”向“领跑者”跨越转变。
  (二)加快核心区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落实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定位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科技创新作出了系列重要战略部署,对首都城市核心功能作出了新的重要指示,尤其是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赋予了核心区新的战略职责,对核心区提出了新的要求。核心区既要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担当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更要服务首都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当好首都科技创新的领头羊。核心区必须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加快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和首都核心功能的优化调整提供重要支撑。
  (三)加快核心区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核心区自身实现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当前核心区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内部空间资源约束趋紧、先行先试政策优势逐渐削弱,外部竞争压力加剧,再造核心区发展新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亟待核心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新飞跃、产业发展水平实现新提升。
  二、总体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服务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线,以充分发挥市场对创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对创新的引导作用,明确支持方向、聚焦支持领域、创新支持方式、优化支持力度、细化规范支持标准为原则,以把核心区打造成为各类高端创新创业要素聚集辐射中心、最具吸引力的创业中心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为目标,构建聚焦化、特色化、普惠制、结果导向型的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体系,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创业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将核心区打造成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更加完善、高端创新创业要素有机集聚、创新创业人才加速涌现、创新创业活力持续迸发、产业结构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沃土创业热土,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三、重点任务
  (一)全面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打造最富吸引力创新创业高地
  1.强化科技创新服务支撑。支持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强化技术创新供需对接和技术研发基础支撑服务,加快构建网络化、特色化、专业化的科技创新服务支撑体系。鼓励大学科技园、孵化器、专业园区等各类创新载体建立“创新导师”队伍,按市场化方式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专业服务,拓展企业端创新前瞻性。
  2.完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创新型孵化器、加速器、集中办公区等各类创业服务载体和整合创业服务资源的公共平台。支持各类创新型孵化器与加速器、大学科技园、产业园等各类创业服务载体合作对接,加快构建面向创业全过程的服务支撑体系,同步形成高成长性毕业企业跟踪筛选和落地机制。
  3.优化创新创业的金融支撑。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发展,鼓励引导科技金融特色机构面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加快建立支持科技创新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促使金融机构加大对早期创新项目的金融服务力度。支持企业上市挂牌、融资交易及并购重组,鼓励企业积极运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壮大。
  4.营造优质的知识产权服务环境。支持知识产权服务与技术转移平台建设,鼓励平台面向企业、高校院所、产业联盟等创新主体,提供信息发布、竞价交易、服务支撑等基础服务。支持企业购买知识产权高端服务,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水平。加速优质知识产权服务和技术转移机构聚集,支持知识产权服务和技术转移机构发展。
  5.加快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企业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搭建开放的互联网信息查询应用平台和专业数据分析系统,为营造诚实守信市场环境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加快推动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发展,逐步构建以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市场信用服务体系。加快信用产品在政府采购、专项资金申报、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信用融资等领域推广应用,鼓励企业购买信用中介机构的信用产品或服务。&
  (二)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培育支撑核心区持续发展内生动力
  1.加速存量创新资源聚变。与高校院所合作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联合社会资本撬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支持符合核心区产业发展方向、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鼓励拥有科技成果的科研人员或团队“带土移植”、“带技创业”,充分激发创新人才的创业活力。鼓励驻区高校院所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职岗位或专门机构,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专业化水平。支持驻区高校院所开展知识产权权属清晰界定,对购买专业服务的费用给予补贴,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储备库。
  2.聚焦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强化创新创业人才激励,鼓励各类人才在核心区创新创业,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给予多方位支持,吸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落地生根。强化创新创业人才服务,支持各类人才服务机构发展,鼓励人才服务机构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创新创业服务,加快构建全天候、全方位的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体系。面向全球遴选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或团队,形成企业引、社会评、政府跟进配套支持的人才服务新机制。
  3.优化初创和高成长企业发展土壤。设立海淀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重点支持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领域的创业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初创期股权投资基金作用,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优化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的发展土壤,打牢区域创新发展的微观经济基础。
  4.支持国际化品牌化的创新创业活动。支持区内企业举办、申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大赛和重要科技会议、产业论坛、行业国际会展等专业交流活动,依托重大创新创业活动不断发现、筛选和储备一批未来的种子企业和项目,为实现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储备创新生力军。
  5.完善需求拉动创新机制。加快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探索建立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新机制新模式,积极运用定制、首套购买和示范项目等政府采购方式推进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
  (三)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核心区的创新竞争力
  1.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并形成良好经济效益的企业给予支持。鼓励企业面向社会重大需求开展研发,重点支持企业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化解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难题开展创新。引导龙头企业面向技术创新需求,搭建一批专业领域的产业技术研发平台,促进上下游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组织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的能力。
  2.强化企业协同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产业联盟共建研发机构和开展研发合作,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构筑“学术教授+专职产业研究教授+产业科学家+职业经理人”的协同创新模式,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和前沿先导技术支持。鼓励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发挥平台作用,促进创新资源共享和供需有效对接。支持企业参与重大军工项目研发和产业化,支持社会机构搭建军民对接平台和提供军民对接服务,促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
  3.提升企业技术标准和品牌竞争力。鼓励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投资,帮助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产业技术联盟和行业协会合作建立专利联盟或专利池,增强高新技术企业市场话语权。支持企业、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等积极参与重点产业领域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提升行业技术标准竞争力。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开展自主品牌经营,鼓励企业创建和培育知名品牌。
  4.提升企业整合全球创新资源能力。鼓励企业通过人才引进、技术引进、合作研发、委托研发、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参股并购海外研发机构等方式开展国际创新合作,汇集全球创新能量助推核心区创新发展。
  (四)聚焦支持重点产业,构筑质量效益导向产业发展新格局
  1.加快构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联合社会资本、共同设立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支持移动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导航和位置服务、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打造具有内生创新动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支持核心区具有发展基础和竞争优势的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抢占未来战略制高点。支持知识产权运营、专利战略布局等智力密集型科技服务业发展,加快建立标准化、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规范化、高端化的现代科技服务体系,优化核心区产业发展格局。
  2.强化重点企业引进和服务。统筹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和治理“大城市病”,在重点企业引进过程中强化人口、用地、水耗、能耗、环境影响等综合评价,制定严格准入和动态退出机制。吸引国内外战略性新兴领域的龙头企业、总部型企业和总部机构入驻,做好重点企业的协调服务。鼓励各类科技金融要素和主体入驻,支持总部金融机构和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发展,引导各类科技金融要素支持企业创新,强化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撑。
  3.推动重点产业功能区建设。深入推动中关村科学城、北部科技生态新区等重点功能区,“专精特新”产业园和北部乡镇产业园建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空间支持,持续增强核心区产业承载能力。
  4.加快推进产业区域转移和结构升级。坚持政府牵线引导、园区紧密对接、企业主导运行、区域合作共赢原则,加快推动核心区生产、加工等环节跨区域转移布局,推动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打造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专项资金统筹协调。加强区委区政府对本意见及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综合督查或专项检查,纳入全区绩效管理体系。加强预算管理和项目统筹安排,建立跨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确保专项资金错位支持、领域互补,避免多头支持和重复支持,使专项资金更好地发挥作用。加强专项资金申报统筹管理,加强对申报支持项目的知识产权前置审核,完善“统一预算安排、统一支持方向、统一申报平台、统一审批权限、统一管理流程”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规范申报程序,更加便于企业申报。加强产业园区综合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综合服务水平。
  (二)强化资金支持绩效考核评价。加强对支持项目的科学化、规范化评价和绩效考核。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化、标准化评价机制,在专项资金支持项目选择评价、实施跟踪及绩效考核全过程引入第三方标准化评价,确保技术创新始终面向市场需求,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和效力。
  (三)加强支持政策的社会宣传。创新政策宣传方式,综合运用新闻发布会、政策宣讲培训会等方式加强宣传,灵活运用微信、微博等现代社交媒体精准推送,探索与各类重大活动和日常调研走访相结合等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提高政策宣传的及时性、可及性、有效性和精准性,帮助企业用好用足各项支持政策。-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梅州:聚焦产业项目建设 创新攻关引航振兴
来源:南方日报作者:
  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何森垚 摄
  近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对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创新发展工作进行全面系统部署。2月19日,猴年新春伊始,梅州市委、市政府第一场大会就是召开“一区两带”项目建设推进会,贯彻落实全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精神。
  “一区两带”是梅州市的重大发展战略,是梅州城市经济、新型工业、文化旅游、休闲健康等产业的重大平台,也是实现振兴发展的重要载体。市委书记黄强强调,要切实把基点放在创新上,使创新成为经济发展最强大的动力,更要落到实处,聚焦产业项目建设,结合产业发展需要抓好创新攻关。市长谭君铁要求,要增强项目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依托“一区两带”重大平台,集中资源、集中力量推进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带动大投入,以大投入推动梅州加快振兴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唐林珍
  A.创新引领
  “一区两带”建设成效初显
  春节刚过,在梅州火车站附近,总投资10亿元的义务小商品批发城又进入繁忙建设中,该项目预计2017年竣工,届时可提供岗位1万多个,成熟期年交易额可达5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商业中心。
  义务小商品批发城是梅州依托“一区两带”规划引进大项目撬动大发展的成果之一。
  近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传承创新,提出构建“一区两带”发展格局的新思路。嘉应新区起步区建设,集中体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着力解决中心城区“小马拉大车”的问题;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建设,集中体现整合资源、集聚要素,着力解决工业短板、产城分离的问题;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集中体现坚持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着力解决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的问题。
  “梅州市委市政府构建的‘一区两带’发展格局,体现了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工作思路、方式方法和平台载体的创新。”嘉应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博士、教授何应龙说,“一区两带”体现了以理念创新、载体创新推动发展方式创新。
  2015年,围绕“一区两带”建设,梅州完成了年度投资121.5亿元的30个城市扩容提质项目,义乌小商品批发城等32个项目落户中心城区,东汇城、锦绣国际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建成,促进了产城融合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准实施,上升为省级发展平台;综合保税区和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工作正有序推进;以广梅产业园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带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园区承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带累计引进了联邦快递、创新创业孵化园等480个项目。
  此外,梅江韩江流域内特色旅游资源进一步整合,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产业加快发展。去年全市旅游总收入、接待总人数,分别比增23%和20.2%。特别是今年春节黄金周,梅州接待游客达369.15万人次,比增8.3%;旅游收入12.08亿元,比增13.5%。
  “我们注意到,这两年来,梅州通过深入实施‘一区两带’战略,抓重点项目建设,充分激活了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发展基础越来越扎实。”梅州市委党校副教授丘东涛说。
  B.创新动力
  引进拿得出叫得响大项目
  在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的核心区梅州市高新技术园区,保税物流、高铁商务区、空港经济区和创新创业孵化园、联邦快递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逐渐拉开产业发展新格局。
  作为梅州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集聚带近两年引进项目累计480个,去年全市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49亿元。需要指出的是,项目虽多,但拿得出、叫得响的大项目、高新技术型项目却寥寥无几。
  “截至2015年底,梅州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6家,其中新认定企业13家,这个数据在粤东西北地区虽然不算落后,但与珠三角地区相比,差距还是很大。”梅州市科技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项目是发展的载体,“一区两带”建设能否早日拉开架构,做大规模、发挥效应,能否取得实实在在成效,根基在于项目建设,在于一批优质项目的支撑和带动。
  在全市推进“一区两带”项目建设工作会议中,记者获悉,2016年全市共敲定重点项目395项,总投资4662.29亿元,其中预计列入省重点项目73项,总投资2250.87亿元。
  “这些项目就是完成年度投资增长30%的重点所在、着力所在、创新所在。”黄强指出,在“一区两带”的建设中,要以高新区为载体,瞄准高新技术项目、瞄准有利于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瞄准有利于转化资源优势的项目,创新项目策划,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把高新区乃至产业集聚带打造成为梅州创新发展的增长极。
  梅州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吴尚伟表示,为促进优质项目的聚集,今年高新区将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在年初制订总投资约1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的基础上,近期将全面启动建设,力争今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约12.6亿元。同时全力促进产业集聚带内的学校、医院、商业等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促进从业人员生活便利化,集聚人气,逐步实现由工业园区向工业新城转变。
  “作为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的主战场,五华今年将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培育主导产业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五华县委书记范宜军说,为引进好项目,五华今年将做好在外乡贤企业家的信息收集,挑选符合产业布局的乡贤企业,安排领导干部“一对一”跟踪对接,对有意愿回乡投资的乡贤企业绘好项目落地“路线图”,着力引进带动力强、功能性转移的大项目、好项目。
  C.创新驱动
  增创发展新优势
  走进广东云山汽车有限公司宽敞的厂区,刚刚下线的新能源纯电动汽车让人眼前为之一亮。
  云山汽车有限公司是目前粤东唯一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省重点建设项目,于2011年被省政府认定为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去年8月通过了新能源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审核,并顺利获批4款新能源纯电动车生产。
  “去年公司完成了400辆新能源纯电动汽车订单的生产,其中200辆已交付使用。今年公司计划生产辆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公司技术负责人丘子彬告诉记者,近两年来,公司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去年仅特种车的销售收入就达3亿元。
  云山汽车有限公司的发展是梅州近年来加大实施创新驱动的一个缩影。
  作为山区,梅州目前经济发展主要还是靠传统产业叠加投入和基础设施投入的拉动,总体上走的是一条依靠低成本生产要素的跟随式发展道路。但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面临发达国家先进生产力和发展中国家低要素成本的“双重挤压”,跟随式发展道路越来越艰难。
  梅州要加快振兴发展,更要突出创新驱动的重要作用,把高新技术创新作为经济复苏、应对下行压力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以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管理服务为重点和突破口,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推动全市经济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不是只搞高新技术,忽视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作用,而是要高度重视创新这一动力要素,在创新领域集中其他发展要素,逐步实现发展动力的切换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黄强强调,今年,“一区两带”的建设要围绕创新驱动的重点领域,突出培育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通过搭建专业化投资促进平台,深入实施“乡贤回归投资兴业工程”,大力引进一批投入大、带动力强、技术含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进一步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效益,“今年要力争新签合同项目计划投资额500亿元以上,当年完成实际投入200亿元以上,其中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内项目投资占六成以上。”
  谭君铁要求,要认真落实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发挥创新型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和创新主体作用,全面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各类创新,培育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吸引更多更好大企业、大项目落户梅州。
  2016年梅州全市共敲定重点项目395项 总投资4662.29亿元
  其中预计列入省重点项目73项 总投资2250.87亿元
  封面纵深
  创新驱动发展 山城如何发力
  AⅡ02—04版〉〉
  AII01版—AII04版 策划:雷贤辉 编辑统筹:郑幼智 版式统筹:张芬
欢迎关注“南方新闻网”公众号(微信上长按二维码识别 )
编辑:唐林珍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2015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九 关注家乡建设展现巴蜀风采(76张)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15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九 关注家乡建设展现巴蜀风采(76张)
上传于||文档简介
&&21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九​ ​关​注​家​乡​建​设​展​现​巴​蜀​风​采​(6​张​)
大小:286.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答案】(1)新兴产业经济效益高,能耗低,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分)(2)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该市根据当地实际走出了一条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稳步增长的科学发展道路。(2分)②综合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实行强制性整体退出;发挥财政作用,投巨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3分)③坚持创新驱动战略。该市支持传统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3分)④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该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传统工业技术改造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三大产业的协同发展。(3分)⑤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该市发展循环经济,重视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3分)(3)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具有社会历史性。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反映并维护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了广大人民崇尚美好建设美丽中国的心愿,(3分)做到了价值观念与时俱进。(1分)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能够对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发展新型产业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概括和总结能力。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把信息描述出来并指出原因。通过阅读不难发现,新兴产业经济效益高,能耗低,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读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本题为措施类主观题,回答本题要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该市的具体做法中概括出基本的经济学原理。通过阅读材料,考生可以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家的宏观调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回答。(3)本题知识指向明确,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包括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以及判断标准等知识。结合材料,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实现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的表现, 也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发展规律,所以要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本题难度不大。考点:本题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家的宏观调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以及判断标准等知识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政治
题型:阅读理解
回眸“十一五”,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即将开启的“十二五”,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实现包容性增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市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发展模式,重国际市场、轻国内需求;重低成本优势、轻自主创新能力;重物质投入、轻资源环境;重财富增长、轻社会福利水平提高。这样的发展方式难以实现质与量的统一、快与好的统一、物与人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于是,该市发动全市各行各业的力量,为实现科学发展而献计献策。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通过“市长热线”、“X市网亊”、“X市短信”等途径,短信纳言,网络问政,对人居环境整治、城镇化建设、完善城乡医保社保等方面,积极提出建议和批评。政府也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监督,一旦非法扰民,领导就公开道歉,及时整改。正是政府与市民之间的这种良性互动和相互包容,该市经济社会特色凸显,成功实现科学发展。
材料二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为此该市通过科学论证,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上调。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扩大内需;但最低工资标准是一把双刃剑,提高得过慢过少,会影响低收入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水平,甚至出现用工荒;提高得过快过多,会加重企业负担,可能导致企业裁员,从而不利于稳定和扩大就业;因此,对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必须适时适庋。具体如何“适时适度”,普遍认为,对于发达地区来说,提高的幅度可以适当快一点,提高幅度大一点,不会给企业带来过多压力,还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对于欠发达地区,幅度则可以适当小一点、稳一点,因为当地企业承受能力不强,如果人工成本偏高,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当地的就业。
材料三:2010年前、后某市经济发展基本状况对比
(1)结合材料,用国家制度的相关知识说明该市市民与政府之间是如何良性互动的?
(2)用所学知识,分析该市对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认识是如何坚持矛盾分析方法的?(10分) (3)结合材料三,用经济学知识,分析该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3届湖南省望城一中、长沙县实验中学高三10月联考政治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1)材料一:某市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城市,在金融危机中面临更大的挑战。在实现包容性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转型过程中,无论是改造传统产业还是发展新兴产业,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改造传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都会出现下岗工人和失业工人,因此有人说发展该市经济中存在着两大难题:一是钱从哪里来?二是人往哪里去?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对该市解决“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这两大难题提出建议。(6分)(2)材料二:2011年10月,温家宝在浙江温州考察时强调,一要提高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的容忍度。二要明确将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支持专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三要加大财税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延长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期限,研究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力度。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生产、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群众生活、吸纳私人资金、扩大就业、增加财税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具有全局和战略性的重要意义。民营经济的主要构成部分就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属于非公有制企业。我国应该继续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结合材料二,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只有民营经济的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发展”这一观点的合理性与严谨性。(9分)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1届四川省南充市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文综政治卷
题型:综合题
回眸“十一五”,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即将开启的“十二五”,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实现包容性增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市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发展模式,重国际市场、轻国内需求;重低成本优势、轻自主创新能力;重物质投入、轻资源环境;重财富增长、轻社会福利水平提高。这样的发展方式难以实现质与量的统一、快与好的统一、物与人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于是,该市发动全市各行各业的力量,为实现科学发展而献计献策。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通过“市长热线”、“X市网亊”、“X市短信”等途径,短信纳言,网络问政,对人居环境整治、城镇化建设、完善城乡医保社保等方面,积极提出建议和批评。政府也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监督,一旦非法扰民,领导就公开道歉,及时整改。正是政府与市民之间的这种良性互动和相互包容,该市经济社会特色凸显,成功实现科学发展。材料二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为此该市通过科学论证,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上调。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扩大内需;但最低工资标准是一把双刃剑,提高得过慢过少,会影响低收入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水平,甚至出现用工荒;提高得过快过多,会加重企业负担,可能导致企业裁员,从而不利于稳定和扩大就业;因此,对于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必须适时适庋。具体如何“适时适度”,普遍认为,对于发达地区来说,提高的幅度可以适当快一点,提高幅度大一点,不会给企业带来过多压力,还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对于欠发达地区,幅度则可以适当小一点、稳一点,因为当地企业承受能力不强,如果人工成本偏高,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当地的就业。材料三:2010年前、后某市经济发展基本状况对比(1)结合材料,用国家制度的相关知识说明该市市民与政府之间是如何良性互动的?(10分)(2)用所学知识,分析该市对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认识是如何坚持矛盾分析方法的?(10分) (3)结合材料三,用经济学知识,分析该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12分)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4届吉林省吉林市高三摸底测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某市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状况对比
&&&&&&&&&&&&&&
某市部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发展状况
占企业比重
材料二& 该市根据当地实际,积极响应十八大号召,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鼓励支持传统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实行强制性的整体退出;还根据本地实际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投入巨资恢复植被、修复生态,建设森林公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稳步增长的科学发展道路。
材料三& 该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提升本地的文化竞争力,利用本地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开发文化旅游业,推出一系列文化产品并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加了财政对图书馆、电影院、社区健身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还组织了“建设美丽家乡”的大讨论,让每一个市民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参与建设美丽家乡。
从材料一中的信息可以看出该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原因。请说明。(4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该市是如何实现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稳步增长的。(16分)
(3)结合材料二、三,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该市政府在建设“美丽家乡”中应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2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兴产业园两化融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