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房屋建在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区域内了,是经村镇领导同意后建的,属危房

您的位置: &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和村镇建设规划区稳定发展农业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上)
优质期刊推荐基于GIS技术的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与数据库建设研究--《新疆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基于GIS技术的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与数据库建设研究
【摘要】: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基本农田又是耕地的精华部分,是国家粮食生产的基础。我国人口多,耕地资源少,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衡,人均耕地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了解决好人多地少的尖锐矛盾,国家把保护耕地纳入我国的基本国策,要求长期贯彻、执行,并进行了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对耕地资源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县的叶城县,开展了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工作。本文以叶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叶城县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成果为基础,按照喀什地区下达给叶城县的基本农田指标,采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基本农田数量、空间布局的划定和数据库建设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有:(1)本文选取自然条件、区位条件、村镇辐射影响三大决策因素共11个决策指标,构建基本农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评价因子赋值并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在MATLAB中计算综合值,最后运用综合排序方法,将综合值进行排序,确定耕地综合质量并按照质量等级制作耕地综合质量分值图。(2)以叶城县为例,进行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的实证研究。对基期年基本农田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基期年基本农田的数量和空间布局。将耕地综合质量图、新增建设用地图和基期基本农田图进行空间叠置分析,划出基期耕地质量差和建设占用的基本农田。然后结合叶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和耕地综合质量图,将质量高、格局好的耕地进行划入,确定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布局。(3)制定数据库建设方案,构建数据库框架,阐述基本农田建库基本步骤,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对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行严格保护。综上所述,本文以叶城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课题为基础,理论结合实际研究了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布局并建立基本农田数据库,明确了保护责任,设立保护牌,提出了基本农田保护具体的方法、措施,为叶城县基本农田管理提供了指导。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P208;F323.21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锐;陈毓龄;;[J];测绘通报;2011年05期
石英,程锋,朱德举;[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5期
张蕾娜;刘晓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4期
陈莉;;[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25期
聂庆华,包浩生;[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穗;张川;彭尔瑞;张建生;郝莉莎;余建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展湘淏;吴克宁;王瑶;赵华甫;田芳翠;任丽超;;[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4期
刘宁;俎晓静;郝莉莎;张建生;刘淑霞;余建新;;[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2期
张燕;王有强;;[J];北京农业;2011年12期
高小琴;贾琇明;;[J];测绘科学;2008年S1期
高小琴;贾琇明;;[J];测绘科学;2008年S3期
林孝松;[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程锋,石英,朱德举;[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3期
唐宽金;郑新奇;姚金明;吴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6期
冯新伟,吴克宁;[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珍贵;;[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赵爱华;杨凤海;雷国平;刘晓光;;[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贾旭飞;孟超;耿志阔;孙景璐;;[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赵华甫;吴克宁;路婕;汤怀志;高硕;梁思源;;[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季青;余明;武国胜;;[A];科学合理用地 人地和谐相处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赵小敏;;[A];中国土壤科学的现状与展望[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丽丽;[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单娜娜;[D];浙江大学;2010年
王利敏;[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钱凤魁;[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陆张维;[D];浙江大学;2012年
刘燕;[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李贻学;[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聂艳;[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鲍文东;[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张全景;[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菊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黄丽霞;[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张梨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程乾生;[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程乾生;[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杨生德;李翔;张志山;;[J];测绘通报;2010年09期
程锋,石英,朱德举;[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3期
陈逢珍,林文鹏;[J];地球信息科学;2002年02期
刘水杏,曲波;[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年03期
杨建波;王国强;王莉;胡纪鹏;;[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6期
杨建波,王令超,王莉,杨建锋,田燕;[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年05期
林芳;[J];福建地理;2005年01期
唐景新,范雪蓉;[J];国土经济;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永红;[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郧文聚;[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文鹏;[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鹏;张继权;严登华;蒋新宇;包玉龙;;[J];灾害学;2011年03期
张镠;蔡灏;;[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1年06期
沈忠环;[J];甘肃科技纵横;2005年02期
蒋友严;黄进;;[J];干旱气象;2013年01期
蔡洪春,张春明,姜绍飞,陈为公,寇大明;[J];地质与资源;2003年02期
邵尧明;[J];测绘通报;2005年11期
罗尚昆;黄家越;;[J];采矿技术;2005年S1期
孙颖;赵小阳;;[J];科技资讯;2009年01期
王媛;刘佳;杨娜娜;闫小珍;李伟;黄克磊;;[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06期
江春发,王仁谦;[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德辉;;[A];2007'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信息网成立3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7年
刘德辉;;[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一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吴新林;吴能友;;[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隋明祥;张志华;王卫京;彭涛;李培培;翁敬农;;[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邢世和;罗文光;韦红;谢钊;马丹;;[A];“科学合理用地,推进海西建设”——福建省土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阮鹏高;何练民;何娟;;[A];纪念’98抗洪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优秀文集[C];2008年
白光星;;[A];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首届中青年优秀科技论文集[C];2001年
张桂荣;殷坤龙;陈丽霞;;[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帅细强;汪扩军;黄晚华;;[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刘耀林;刘洋;刘敏;兰泽英;;[A];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家耀;[N];中国测绘报;2001年
徐家成;[N];中国测绘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月娥;[D];新疆大学;2010年
卢燕宇;[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康建锋;[D];新疆大学;2015年
李国杰;[D];山东大学;2006年
左飞航;[D];西安科技大学;2011年
宋旭;[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何凯;[D];兰州大学;2009年
钮键;[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周传艳;[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刘利萍;[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苏盼盼;[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王光琼;[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淤地坝水土保持作用及效益研究--《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淤地坝水土保持作用及效益研究
【摘要】:
本研究选择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两个典型小流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土壤侵蚀理论、流域降雨径流泥沙理论、泥沙运动学理论和有限元技术,采用实地观测及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淤地坝淤积信息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进而结合有限元技术研究了小流域坡沟系统随坝地淤高其稳定性和滑坡侵蚀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坡沟系统在稳定系数最小时的应力场与位移场的分布规律,最后从当前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规划、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结合小流域历史资料和当前状况分别分析了黄土高原淤地坝的三大效益和淤地坝增长小流域农村经济的潜力及途经。本研究对定量化评价小流域淤地坝的减侵蚀作用与综合治理效应,科学调整规划设计方案、关键技术配置、治理措施优化布局等宏观决策,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研究得出的主要成果如下:
(1)通过淤地坝分层取样和干容重测定分析,得知坝地淤积物中各淤积层的干容重在淤积层厚10m以内时基本保持稳定,但当坝地淤积物深度超过10m后,淤积物的干容重有明显的递增趋势。
(2)通过室内颗粒分析试验,得出坝地淤积物中各淤积层土样的颗粒级配组成规律。结果表明,坝地淤积物的粒径主要分布在0.025mm-0.1mm之间,各淤积层淤积物的颗粒级配呈不均匀分布,且淤积物颗粒组成沿深度无明显变化。
(3)基于有限元技术,通过建立王茂沟典型坡沟系统的概化模型,分析了随淤地坝坝地的逐米淤高坡沟系统的稳定性和滑塌量均符合二次函数的变化规律,得到了两者的相关方程分别如下:①稳定系数:y=-0..4:②滑塌量(m3/m):y=10.441x2-88.476x+832.67,两者的精度均较高,可用于该沟道重力滑坡侵蚀的预报、滑坡侵蚀的定量计算。
(4)从坡沟系统的力学稳定和受力破坏的角度,应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坡沟系统的应力场和位移场进行了仿真分析,指出了稳定系数最小坡沟系统濒临滑坡侵蚀时的最大应力和位移分布区域,分别如下:①X方向的最大位移:沟坡边缘813节点至825节点之间垂直向坡体内10m的范围;②Y方向的最大位移:从峁顶第58节点向左向右各延伸20m左右的扇形区域;③拉应力最大值区域:从峁顶到沟坡坡脚的整个坡缘线在峁坡向坡体内延伸10m左右、在沟坡向坡体延伸4m左右的带形区域。这些区域是坡沟系统最容易发生侵蚀的危险区域,在配置坡面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时候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防护,以使坡沟系统的土壤侵蚀降低到最低限度。
(5)通过小流域淤地坝历史资料的综合分析,得知淤地坝在拦蓄泥沙、淤地造田、防洪保收等方面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现状调查,结合当前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规划、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综合分析了黄土高原淤地坝增长小流域农村经济潜力及途经,得出了在坝系流域所在的村镇,应充分利用坝地的增产效益,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建设淤地坝,增加坝地在基本农田中的比例,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同时依靠坝地巨大的增产效益,建立坝系经济区,面向国内市场,打出品牌,充分利用农产品资源建立小型加工厂,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其经济附加值,在现有淤地坝增产的基础上使已有农产品走出局部小市场,走依托资源优势的经济发展致富新路,积极发展小流域农村经济。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理工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S15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协康,方铎;[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刘高焕,蔡强国,朱会义,唐政红;[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陈章霖;[J];地理学报;1966年01期
陈浩;[J];地理学报;2000年03期
景可,陈永宗;[J];地理研究;1990年02期
吴家兵,裴铁璠;[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年01期
黄正荣;梁精华;;[J];工业建筑;2006年06期
龚时旸,蒋德麒;[J];中国科学;1978年06期
许炯心;[J];泥沙研究;2004年02期
方学敏,曾茂林;[J];泥沙研究;1996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佑发,王一功;[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3期
熊敬;张建海;;[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何建平;王新文;;[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周资斌,章青,吴锋;[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王晓东;陈守龙;;[J];安徽建筑;2011年01期
杨新笋;张琳;程航;周宏;黄钺;雷剑;张似松;;[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5期
冯晓东;常丹东;;[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史兴民;;[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李登航;王立;黄高宝;郭鹏丽;;[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陈加莉;尹浩;;[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楚键;唐晓松;郑颖人;吴相超;;[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刘元雪;谢锋;蒋树屏;周家伍;陈忱;;[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徐明毅;郑惠峰;吴余生;陈胜宏;;[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潘健;朱姣利;陈红兵;;[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尹锡杰;晏鄂川;孙兆来;;[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张玉成;杨光华;胡海英;张有详;;[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吴春秋;肖大平;;[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杨光华;张玉成;张有祥;;[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王瑄;尚佰晓;李占斌;王莉;;[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高强;邹翔;赵健;;[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席本强;[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穆振侠;[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丁晓东;[D];浙江大学;2010年
胡文英;[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高茂盛;[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傅晏;[D];重庆大学;2010年
刘力;[D];天津大学;2010年
孙阳;[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马晓;[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曹卫东;[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晓安;[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贾海啸;[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杨家旺;[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程艳辉;[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崔普伟;[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汪国华;[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李克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马永力;[D];郑州大学;2010年
杨素娟;[D];郑州大学;2010年
陈丽刚;[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尚毅,时卫民,郑颖人;[J];地下空间;2001年S1期
刘高焕,刘俊卫,朱会义;[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罗来兴;[J];地理学报;1956年03期
刘高焕,朱会义,蔡强国,甘国辉,Ferko Csillag,Virginia M[J];地理研究;2002年01期
张信宝,D.L.赫吉特,D.E.沃林;[J];地球化学;1991年03期
栾茂田,武亚军,年廷凯;[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郑颖人,赵尚毅,张鲁渝;[J];中国工程科学;2002年10期
杨立文,李昌哲,张理宏;[J];河北林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汤立群;陈国祥;蔡名扬;;[J];河海大学学报;1990年06期
王治华,黄联捷;[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2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文元;穆天亮;;[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1986年04期
王英顺;田安民;;[J];中国水土保持;2005年12期
杜锋;张胜利;;[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文翠玲;[J];甘肃农业;2005年11期
;[J];治黄科技信息;2004年03期
高春河;卜崇德;蒋得江;;[J];中国水土保持;2009年10期
张荷琴;;[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年04期
韩好学;王学礼;;[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年04期
梁滨;;[J];山西水利;2006年05期
滕耀宏;;[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曰鑫;;[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王略;;[A];全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潘建平;;[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张智忠;宋军;张春;祁莲芝;;[A];发展水土保持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6年
张金慧;徐立青;;[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邹兵华;朱永刚;李占斌;袁洁;;[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李勉;姚文艺;陈江南;丁文峰;王文龙;;[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C];2005年
贾爱卿;;[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综合利用专题论坛文集[C];2008年
张勤生;宣慧玉;华绍祖;张智民;;[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金双彦;徐建华;蒋昕晖;;[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 王永霞;[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记者 王恩瑞 通讯员 范小艳;[N];山西日报;2003年
孙爱霞;[N];中国水利报;2008年
本报记者 武年丰;[N];中国水利报;2011年
王恩瑞;[N];山西日报;2006年
青海省水土保持局;[N];中国水利报;2008年
李建国;[N];中国水利报;2005年
胡文波?吴建东;[N];山西日报;2008年
王洪斌;[N];中国水利报;2005年
本报通讯员
王洪斌;[N];山西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培培;[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魏霞;[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马晓;[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马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蒋耿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余叔同;[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张艳杰;[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张莹莹;[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薛凯;[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叶俊道;[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绿满城乡o美丽潍坊!潍坊全面启动国土绿化行动
3月8日上午,潍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林业局局长、党组书记刘跃东,副局长张云葆、韩瑞东,介绍我市“绿满城乡·美丽潍坊”国土绿化行动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刘跃东介绍,为完成以上任务目标,潍坊今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宜林荒山荒滩绿化。山区县市结合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南部山区森林生态屏障建设工作要求,加快建设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高效防护林。全年完成造林6.9万亩。
二是退耕还果还林增绿。在确保完成全市耕地保护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对15度以上陡坡耕地等实施退耕还果还林。全年完成退耕还果还林3万亩。
三是沿海防护林建设。北部沿海各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施“南红北柳”生态修复,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快沿海绿化步伐。全年北部沿海绿化2万亩。
四是农田林网建设。围绕提升基本农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科学选择建设模式和树种,构建高标准综合农田防护林体系。全年新建完善农田林网化面积12 万亩,完成新造林2万亩。
五是森林生态廊道建设。对全市境内铁路、公路、河流两侧适宜绿化区域进行全面绿化。已建成道路及河流两侧林带进一步提升绿化、美化、彩化水平。全年新建完善绿色廊道800公里。
六是森林质量提升。按照生态公益林、特色经济林、速生用材林等不同培育目的,加强森林抚育管理,对老化、退化和低效林分进行改造提升。全年完成森林抚育8万亩。
七是城市森林建设。按照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依托现有滨河公园、生态林场和市级以上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着力打造郊野公园。
八是森林村镇建设。全年重点绿化美化1402个村庄,造林7.4万亩,四旁植树1300万株。
刘跃东表示,围绕推进“绿满城乡·美丽潍坊”国土绿化行动和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今年将突出强化四项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将至少确定1处国土绿化主战场,并成立国土绿化行动指挥部,连同年度造林任务、国土绿化重点工程一并挂图作战。
二是强化改革创新。找准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路子,坚持国土绿化与发展林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建设一批林果基地、用材林基地,助力行业精准扶贫。大力扶持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合作组织发展。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森林康养产业,有效盘活我市森林资源。
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力争在沿海盐碱地综合治理、荒山瘠薄旱地造林、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森林可持续经营、名优种苗花卉培育、高效经济林栽培等方面取得突破。着力发挥我市作为全省种苗花卉大市的优势,积极引导有关生产经营主体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强苗木良种培育,强化种苗保障。
四是强化资源管护。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各项工作,严管严控,严防死守,确保全市森林防火形势持续平安稳定。扎实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抓好重点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确保不发生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严格依法治林,加强林地和林木采伐审批管理,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查和林业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执法工作,坚决打击涉林违法行为。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本农田保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