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丽波特曼变丑了 经纪公司

> 娜塔丽·波特曼获奖记录
简介:娜塔丽·波特曼(Natalie Portman),日出生于以色列耶路撒冷,美国演员。13岁时,她出演《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女主角,开始了一边读书一边拍戏的生涯。1999年,波……
娜塔丽·波特曼明星动态
娜塔丽·波特曼最新图集
中国内地明星人气榜
Natalie Portman
国籍:美国
客户端下载:
Copyright (C)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凯铭风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娜塔莉·波特曼:她是影后和学霸,可也曾经自卑
娜塔莉·波特曼:她是影后和学霸,可也曾经自卑
近日,火华社长刘烨在微博上晒出与娜塔莉·波特曼的合影,提到自己用法语说了句你好,波特曼就嘟噜嘟噜用法语说了好些,火华哥只好“用一阵哈哈哈大笑化解尴尬”。要知道女神可是精通英语、法语、日语、德语、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妥妥的语言天才,况且俩人都有法国伴侣,社长可要努力了~社长:两倍的脸……此次出席北京国际电影节,是为宣传她的导演处女作《爱与黑暗的故事》。女神在影后、学霸、辣妈身份之外,又添了一项:新晋导演。娜塔莉·波特曼从小到大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人生履历完美的典范。但是她也如所演的“黑天鹅”一般,有挣扎有痛苦,最终赢得救赎与蜕变。01 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为之努力娜塔莉·波特曼,1981年生于以色列耶路撒冷,是家中独女。3岁时移居美国,4岁时学习芭蕾,并在当地舞团表演。10岁时接到露华浓经纪公司邀约做儿童模特,换做一般孩子早就开心疯了,但是波特曼拒绝了。因为她想做演员,决定全心投入。波特曼曾在采访中表示:“和其他小孩很不一样。我比较有野心,我知道我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所以我很努力。我是个很稳重、认真的孩子。”这个早慧的孩子,13岁就参演人生第一部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当年,她并不是导演吕克·贝松心中“玛蒂尔德”的首选,觉得她年龄实在太小了,试镜时,她坚持再演一遍,才得到机会。当年的试镜影片上映后,票房、口碑、影评都……很不好。是的,你没看错,你心中的最佳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当年的各项指标烂到爆。21年后,波特曼受母校哈佛所邀做毕业演讲,说“至今我仍能一字不差的复述《纽约时报》对我的评价:波特曼小姐摆造型的功力比演戏强很多。”波特曼小姐没有丧气,随之参演多部佳作。1995年《盗火线》1996年《美丽佳人》1996年《人人都说我爱你》波特曼的童星之路走的很顺畅,但17岁时,她毅然拒绝了《洛丽塔》和《罗密欧与茱丽叶》两部大片,选择出演话剧《安妮日记》。后来两部片子替代出演的女主都爆火,许多人都为她可惜。可波特曼清楚得很,她不愿意继续强化“萝莉”的标签,长大的她需要转型。1999年,波特曼出演《星球大战》前传,饰演帕德梅·艾米达拉女王,再次获得全球声誉。接着出演《管到太平洋》,获得金球奖最佳女配提名。此时她才18岁。年方十八,前景美好,换做谁,都会想趁机好好搏一把,获得更大的声名。但是以全A成绩入学哈佛的波特曼选择息影,专心学业。她说:我不关心这是否会毁掉我的事业,比起当电影明星,我更喜欢当聪明人。哈佛求学整整大学四年,波特曼仅仅客串过几部戏,连《星球大战》系列都是趁暑假时拍摄。她总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懂得取舍,一旦选定,就全力以赴。02 曾经自卑,释然后愈发美丽很难想像,波特曼这样的完美小姐,竟然有自卑的时候。或许有时候,真的是知道的越多,越觉得浅薄。波特曼很注意自己的隐私,几乎没有使用任何社交软件,关于她的“自卑”,源于她2015年回母校哈佛为毕业生做演讲时的“自爆”。一个聪明又谦虚姑娘的救赎之路,值得一看。摘录几句,女神曾经也自卑脆弱,如你我一般:高中时,同学都不太在意我演员的身份,我在学校出名是因为我的背包比我的人还大,而且我满手都是修正液,因为我不喜欢笔记本上出现划掉的痕迹。毕业年册中我被评为“最可能成为智力竞赛选手”的人,换句话说,就是最呆的书呆子。我害怕大家以为我只是靠名声才进了哈佛,担心他们觉得我配不上这里严格的智力标准。而我每次开口说话时,都必须要证明我不只是个白痴女演员而已。19岁,初次因分手而心碎,吃了有问题的避孕药,后来因为导致抑郁的副作用而停产,而且冬天几个月不下楼,看不到阳光,合在一起造成了很黑暗的时光。尤其是在我大二那年,曾经几次在跟教授会面时失声痛哭,不知自己该怎样努力而崩溃,连早上从床上爬起来都成问题。女神更是非常拼:我拍了外国独立电影《戈雅之灵》,为此我学习艺术史,连续四个月我每天研读戈雅和西班牙裁判所。我拍了动作片《V字仇杀队》,为此我学习了所有自由战士相关的东西,他们也被叫做恐怖主义者。我拍了大麻喜剧《王子殿下》,我连续笑了整整三个月。我可以决定我自己的价值,而不是让票房或名声来决定。但是女神没有沉溺于心碎,更没有自暴自弃。她一边努力完成学业,一边思考救赎。她的矛盾之处在于:出身书香世家,认为演戏是“轻佻无意义的”,甚至刻意去学习最难最严肃的课程,自我否定与自我怀疑,差点毁掉她。但是,波特曼小姐苦苦求寻,“花了四年时间,来寻找其他的东西来让我开心”,可最终发现,“我真是等不及回去拍更多的电影了。”2003年,波特曼取得哈佛心理学学士学位,随后,她又回到故乡耶路撒冷,在希伯来大学进行研究生课程。不再为了“严肃而严肃”,而是接受自己热爱演戏。解除心结的波特曼,绽放得更加美丽。2004年,出演电影《偷心》,获得金球奖最佳女配。2006年,出演《V字仇杀队》,不惜剃成光头。2010年,出演《黑天鹅》,大力特训芭蕾舞,原本就纤细的身材,又暴瘦近20斤,以符合剧中人物。而这部电影,不仅使得波特曼“三十而后”,还觅得人生伴侣,舞师本杰明·米派德。俩人2010年12月订婚,2011年6月就迎来爱情结晶,2012年8月,二人正式结婚。03 去做热爱的事,不断挑战事业登顶,家庭美满,而波特曼迸发了新的热情,去做导演。她说,做演员是实现导演的梦,而做导演,她能实现自己的梦。而她第一次到片场,就想过以后要做导演。这部处女作《爱与黑暗的故事》,她前后琢磨了10年之久,自编自导自演,而且坚持使用希伯来语。她认为,原汁原味的语言更能体现角色。而且,她说过,尽管“很爱这片土地,但我的心属于耶路撒冷。那里才是我的家。”与原著作者合影娜塔莉波特曼是个典型的能力超群者,任何事情似乎都能做到最棒。冲破曾经捆缚她的自卑后,活得愈发恣意闪亮。或许我们不能像她那般超群,但是我们可以学习她的坚韧与努力。连波特曼传授成功秘诀时,也只有努力二字。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发表评论:
馆藏&23023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一个身份重置的娜塔莉·波特曼
作者 | mumudancing
独自面对电脑毫无灵感的夜晚,把娜塔莉波特曼的哈佛演讲认真看完了,用“心潮澎湃”形容也不为过。
很多人从《这个杀手不太冷》就喜欢她了,而我真正的喜欢她,就是在她功成名就之时,30岁演《黑天鹅》,拿到了奥斯卡影后。
并非因为奥斯卡的荣誉给一个演员下了最好的定论,而是我看过她那么多部电影,当她交出《黑天鹅》这部作品时,我发现这个演员,已经完全释放甚至超越了自我。——她值得封后。
正如娜塔莉波特曼在哈佛演讲中所说,她在拍《黑天鹅》时,感到了自己刀枪不入,不再在意这部影片最后是否卖座,不再害怕观众的吹毛求疵评头论足,她在演出这个角色的过程中,建立了自己价值的真正核心,不再被外人的反应影响。
我认为这就是最难的事。
和“智商最高的好莱坞女星”那个title相比,我更关注的是,她在《这个杀手不太冷》释放了天赋之后,如何选择了诱惑重重的人生。
如果她不自恃这个天赋放任自流,就一定会被这个身份困惑,甚至产生自我否定,害怕大家从此就对她定论,“噢演那个杀手不太冷的女孩”——如果是我,也一定不希望自己被永远定义在13岁,哪怕我之后的人生多么努力,我尝试了许多新的身份,也害怕人们最终把一个“丰富的自我”,永远定格在了因侥幸的天赋获得身份的13岁。
——当然,对一般人来说,“13岁成名”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但是对那个女孩来说,她要面对更复杂的选择。
她可以凭恃自己的美貌,不停的接广告接商演,一直混迹于名利场;
她可以只用这一部IMDB排名前50的电影,借着吕克贝松和让雷诺的名义,炒作一辈子。
她可以做一个秀兰邓波儿,永远停留在13岁。
如果为了财富、名望,她可以做的事太多了。
可她偏偏说:我要回去读书,电影不能阻止我读书。
这是娜塔莉波特曼让大家真正刮目相看的地方。
明明可以选择侥幸的人生,却选择更加倍的努力,去重新定义一个新的自我。
选择做“哈佛大学学生”,比一个“11岁开始演戏星途坦荡演了7年的演员”,要难多了。
她说进哈佛前,别说写100页的paper,就连50页、10页她都不知道怎么写。
她要在一周内读完1000页的书,而身边的同学,都是从名高中毕业,各个都是擅长学习的天才。
她难免不否定自我,“一个愚蠢的演员”凭着侥幸来到了哈佛,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家要看她是不是真的有两把刷子,配在这所最好的学校学习。
她说她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时光,每写完一份作业,告诉自己“D not
good”。做完了,但是不好。每写完一份,都告诉自己,“我做完了;但是不好”。
“完成”已经是难事,况且还要再在“完成”的基础上追求“好”——可以想象她的努力和痛苦。
也正如她引用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哲学家所说
——“生存还是毁灭,这不是问题;问题是,怎样生存,怎样毁灭。”
但如果她一开始就知道,学习要面临这么多困难的话,也许轻易就选择了放弃,因为恐惧,保护自己不受自卑的折磨;然后轻易就选择了成为演员的人生。
但正因对自己的不自知,无知者的无畏,恰恰会带领一个人去闯荡某个新的领域。
也许对学霸们来说,擅长学习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她选择抛弃过去已经成功的身份,在这个高深莫测的领域从零开始——我对这样的同龄人钦佩。
奇妙的是,当娜塔莉波特曼的求学生涯结束后,她获得了对自己价值的重新认识。
她发现,与读书相比,她更爱的是电影。与选择严肃的希伯来语和神经学相比,她更想去扮演不同的人生,诉说不同人的故事。
于是,她重新上路了。
不再是那个肆意释放天赋的13岁女孩,而是在走完一段崎岖坎坷的路程之后,明明到达了终点,却更明白了起点的意义。
我喜欢这样的娜塔莉波特曼。
喜欢这个更坚定、更自信、更懂得自己想要什么的女生。
当她抛弃了自我否定再去演一个芭蕾舞者时,她已经知道了,如何在角色中通过不断练习达到炉火纯青,更知道了角色的意义不是“成为那个人”,而是“成为她自己”。
即便演电影是她最适合去做的事,但做的方向已经有很大不同。
13岁时,她在意《纽约时报》上的一句对她的评论,甚至会记得一辈子;
30岁时,她觉得票房、影评和名声,都不是决定她价值的最终表现。
她有了自己的价值评判体系,她知道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什么,收获了什么,精进了什么。
当她完成这件事时,就已经实现了自我价值。任外界再如何评判,她都不会再有对那个“侥幸的自我”的否定了。
我喜欢这样内心强大的娜塔莉波特曼。
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向“更好的自我”努力的人。
对每个人来说,不管演讲这个历程的人是不是奥斯卡影后,这都是个启示。
人的一生选择去做自己所热爱的事已经很难,但更难的是,凭着天赋的热爱,还是努力过后的热爱?
我相信1%天赋的力量,更相信99%努力后,再去试那1%天赋更强的力量。
——努力比天赋更有意义。
而当你再看到那个站在哈佛演讲台上的娜塔莉波特曼时,有什么不同?
也许你还是会说,那个演“杀手不太冷”的天才女孩啊;
但你更会说,噢她是娜塔莉波特曼——我真的记住了她的名字。
*本文来自豆瓣用户mumudancing 的日记,感谢作者为豆瓣贡献优质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本文版受法律保护。除非评论正文中另有声明,未经合法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 豆瓣App -
汇集一亿人的生活趣味
-识别二维码下载-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娜塔丽?波特曼代言DIOR最新广告曝光 美貌如出水芙蓉
娜塔丽?波特曼代言DIOR最新广告曝光 美貌如出水芙蓉
  国际在线娱乐报道 奥斯卡影后娜塔丽?波特曼最新代言Dior香水的广告出炉,“黑天鹅”诠释了不一样的法式性感和浪漫。广告中的娜塔丽?波特曼从水中钻出,露出了如出水芙蓉般娇嫩的容颜,现场的场景更是美轮美奂。
国际在线独家稿件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1
相关文章v&& 11:05:25v&& 10:26:25v&& 09:59:50v&& 14:42:23v&& 17:03:17v&& 14:12:03
24小时热图
24小时热文
•&•&•&•&•&
全球娱乐热势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娜塔丽波特曼13岁照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