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买几份商业医疗保险保险,养老,医疗,

有问题 @ 爱问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如何挑选合适的商业养老保险
如何挑选合适的商业养老保险
  商业养老保险是以获得养老金为主要目的的长期人身险,它是年金保险的一种特殊形式,又称为退休金保险,是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充。  商业性养老保险的被保险人,在交纳了一定的保险费以后,就可以从一定的年龄开始领取养老金。这样,尽管被保险人在退休之后收入下降,但由于有养老金的帮助,他仍然能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  商业养老保险,如无特殊条款规定,则投保人缴纳保险费的时间间隔相等、保险费的金额相等、整个缴费期间内的利率不变且计息频率与付款频率相等。
/bbs/908578.html
&  误区一:商业保险不如社会保险保障   社会保险保障是广覆盖、低保障、保基本的政府行为,它是一个生存工程,而非生活工程。   社会养老保障不具备人身保障功能(人身遇到风险后只能领取个人账户部分),受政策因素影响很大,各种新闻报道曾经报道出各种消息,例如社保中的个人账户由原来11%下降到现在的8%,个人账户作空、退休年龄可能会延迟到65岁等;而商业保险则是一个经济合同,不受政策影响,拿多拿少只和你当初的投保金额以及你所选险种的收益相关。   商业保险最大的特点:一是它具有其它任何投资手段都不具备的人身保障功能,被保险人身故家人可以获陪当初的投保金额,用于家人在还贷、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经济延续。二是它相对稳定,期满时的保额储备是一笔相对稳定的养老储蓄来源。   所以商业保险在风险时是保障,平安时是储蓄,这是社保所不能具备的特征。   误区二:我现在还年轻,以后再说!   如果按照城市人口人均寿命为80岁计算,我们自六十岁退休以后有20年的时间。假如每年的基本生活开支是三万,二十年的生活费总额最少就是六十万。   我们计算一下,假如我们   25岁就开始储备,则有35年的准备期,年均1.7万的储备力度;   30岁再开始储备,则有30年的准备期,年均2万元的储备力度;   35岁想起来储备,还有25年的准备期,年均2.4万的储备力度;   40岁才开始储备,只有20年的准备期,年均3万元的储备力度;   50岁不得不储备,只剩10年的准备期,年均6万元的储备力度;   早储备好,还是晚储备好?结果一目了然,不言而喻。   误区三:我会多挣钱用于将来的养老!   三十岁到六十岁期间有三十年的时间,这三十年中间的变数何其之大,可谓河东河西,谁能确保不发生变故?   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每个人的愿望和实力,但没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愿望就一定带来实力,也不相信这种实力的持续性能满足所有人的长期发展。所以这个世界上金字塔顶尖最终只能站上极少数的成功者,塔腰和塔座永远都是多数的小资产者或者无产者。   我们必须要有这样一种紧迫感:储备养老金和个人的发展以及能力没有必然关系,因为每个人都需要养老,区别只在退休生活水平的高和低。   挣钱多,就要多储备养老金;挣钱少,就只能阶段性的递增储备养老金。永远拿出收入的20%左右来储备你未来资金的需求,才能让我们未来的养老生活水平不至于因退休而陡然下降。   当我们抱着多挣钱的愿望,在一二十年后发现心有余而力不足时,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积累财富所需要的时间!这多少会有些&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遗憾啊。   所以,我们不能等钱挣够了再来储备,正如同我们不能等着中国的保险健全了在来买保险一样!   误区四:我有自己的企业,不准备考虑养老保险!   我们相信每个人的经营能力,但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所遭受的不仅仅来自本国的经济环境,还更来源于来自全球的竞争风险。   经营同样也是有风险的。如果我们今天能挣到钱,拿出一部分来用于储备,那么我们根本不担心二三十年后家族企业万一遭到全球经济或者区域经济的负面影响而让自己的养老生活受累。   切记:如果你的家族企业今天就能构筑未来的养老生活,就不要让你家族企业在你六十岁的经营业绩来决定你退休生活水平的高低。退休时家族企业经营好固然无所谓,如果你不能确保经营上的万无一失,这种落差就应该在现在来弥补。   我们很多家族企业老板总是将赚来的钱进行经营上的再投入,以为这就是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最大考虑,却忽略了企业万一遇到来自自己经营策略失败,或者大小经济危机时血本无归的残酷。而适量留取自足资金用于未来生活的铺垫,是经营上的一种策略。   事实上,拿出家族企业总资产的1-2%来构筑未来养老(资产总和越大,自留比例越少),并不会影响你的企业经营,这正是亚洲巨富李嘉诚已经做了和一直在做的事情。   误区五:中国保险不健全,我不想考虑中国的保险   不健全不代表不考虑,那样损失的将会是你自己!   站在发展的角度上看,国外保险的今天如果和它的明天相比,同样也不健全,国外今天领取保险金的外国公民都是在三十年前买的保险,那么他们当初购买保险的依据是什么呢?   我们决不能等到健全的时候才去购买,今天永远比明天落后,那是不是说我们就永远都不要购买了呢?不购买养老保险,对谁的损失最大呢?   误区六:我们单位已经给我买保险了,暂时不考虑个人再买!   这个问题不用多解释,只需要我们换个位考虑。   如果你是老板,你会给自己的员工买养老险吗?如果买,你准备为你的员工买多少?你是否会为你的员工考虑足够的养老储备吗?   如果单位不是给你买了意外险,就是给你买了商业医疗补充,虽然那也是保险,但那并不是全部!而且是你在这个单位就有,离开这个单位就没。等你离开后你再想买,年龄和身体条件将会首先阻碍你的投保。   老板,只会考虑员工在职期间发生意外的经济风险转移!至少在今天的中国企业是这样。否则,中国企业也就不会出现过滤40岁以上的大部分员工,而着手28岁新员工的招聘了。   误区七:通货膨胀会抵消我存入的钱,所以保险并不可靠!   没错,我们生活在一个货币一定贬值,但经济一定增长的星球里。但是,谁能告诉我,钱放在哪里会不贬值?谁如果能告诉我,我把我总投资的50%送给他!   当然,这并非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用于养老金储备的保险是分期付款,标准状态下是二十年期缴。这就意味着,如果第八年出现货币贬值,我们第九年所缴纳的钱本身也已经不值钱了。至于前面已缴保费,会随着后来最终的经济增长而弥补,这毋庸置疑。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发达国家的公民每个人并非一张保单保终生的原因。   误区八:我先给孩子买保险,我自己的以后再说!   保险的第一大功能是人身保障功能,只要确定了投保额,无论缴费多少,人身遇到风险后,其家人都可以按照投保额支取现金,而不是按照缴费多少支取现金,这就是保险与银行储蓄、证券、房地产不同的主要特征。   孩子的未来,是以父母身体健康为前提的,子女的保费支出,也同样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先保大人还是先保孩子,是我们需要冷静考虑的一个问题。   有个父亲对孩子说:孩子,只要爸爸在,你以后的教育就不成问题!如果这个父亲这么说:孩子,只要你在,你以后的教育就不成问题!前者是以父母的存在作为前提的,后者是以子女的存在为前提的。这两种说法,你选择哪一个?   误区九:我现在没有钱,等有钱后再说!   理财的钱是从一分分钱开始的,我们不可能等到自己坐拥几十万后再去考虑养老。那不是敷衍别人,而是敷衍自己。检查一下自己每月的开支,有多少钱你是报不出帐来的?你的流水账应该不会少于你开支的20%不知道用到哪里去了。   当你25岁月收入为3000元时,按照收入的15%进行准备,每月就当少拿450元的工资。切记,如果你不把这450元存起来,这450元也不会给你带来丝毫的财富。因为它会被消费到一个你可能都记不起来的地方。   当你28岁月收入为5000元时,按照收入的20%的比例进行准备。因为收入的增加,并非让生活费也同比例增加,而是余钱增加。   当你30岁月收入为一万以上时,20-30%的,如果你有其它的投资,可以让养老储备的比例保持20%左右。如果你没有其它的投资手段,可以将养老储备比例增加到30%以上。   我们绝对不能等到收入达到一万以上再去储备,而是应该从你工作一开始就开始,按收入分阶段分比例进行加保。这就意味着,我们的保单不应该只有一张,而是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收入阶段拥有不同保额的保单。   如果给你机会选择,未来你的养老命脉选择掌握在谁手上?国家社会保障?单位企业年金?还是你日常的养老储备?   养老生活的资金来源,主体上应该来自于自身的积累,社会养老保障、企业年金(如果你单位有的话)为辅。如果你希望未来的养老生活能够&锦上添花&,那么请记住,来自于你自己的储备是&锦&,其它的资金来源才是&花&!任何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误,到最后都不会有机会让我们再来改正。
&五大原则:   1、定额:养老金的保额   市民在选择养老类产品时,必做的一项功课当然是确定保障额度,主要是综合考虑未来的养老资金需求缺口和自己现在的经济承受能力。   每个人对退休后的资金需求是不同的,主要取决于自己对未来生活的安排。是否要每年出门旅游,是否需要保姆照顾等,都直接影响到养老金的总需求。退休后一共需要多少养老金还取决于寿命估算和通货膨胀的预测。   退休后的收入来源包括社保养老金、固定资产投资收益(如房租)、股息分红和其他固定投资收益、子女赡养费等。   养老资金缺口其实就是&退休后资金需求送去退休后可获得的收入&,按月或按年计算都可以。算出了养老资金缺口,并确定其中商业保险金在填补这个缺口中占到多少比例,就可以直接反推出自己每月或每年需要领取多少商业养老金,也就能马上找到对应的保额了。   2、定式:定养老金领取方式   对于不同的人群,领取方式也是有讲究的。目前商业保险养老金的领取方式分为趸领和期领两种。   趸领是到了约定年限时,保险公司一次性支付一大笔到期保险金给投保者。这种方式很适合打算退休后进行二次创业、成为&老年职场新鲜人&的人,不有希望退休后实现一个愿望(如周游世界)的人,或者是对自己的寿命预期不够乐观者。   期领则又分为年领和月领,这也要看个的需求情况。若是普通生活的老人,月领比较合适。若是每年有一两笔特别大的不规律支出者,则可以选择年领。   3、定养老金领取年龄   消费者在选择时还应确定领取的年龄。养老金领取年龄可与保险公司自由约定,一般人都会选择与退休年龄衔接,男性60岁,女性55岁,这样在退休之后就立即有养老金领取,生活上不会出现较大的波动。   但这个&与退休年龄相衔接&的一般性原则,还得与领取年限的条款匹配起来,做适当调整。   4、定养老金领取年限   因为目前市场上的养老年金险在领取时间限制上通常有两种。一是保险期间为终身,但没有最低领取年限保证,被保险人活得越长这一险种越划算。在这种条款下,养老金的开始领取年龄自然是越早越好。而且,由于存在通货膨胀因素,养老年金领取还是早点开始为好。   另一种条款下,保险期间是定期的,比如只能保到80岁或100岁,但同时会设定一个保证领取的年限,可能是10年,也可能是20年。这样一来,从什么年龄开始领取,实际领取的总金额并不会有太大影响。   正由于不同的产品规定领取年限规则是不同的,有家族长寿史的人应该选择无限制型产品为佳,以便解决寿命太长靠储蓄难以支撑的养老风险。   5、定型:定养老险产品类型   传统型养老险的预定利率是确定的,一般在2.0%-2.4%,日后从什么时间开始领,领多少钱,都是投保时就可以明确选择和预知的,这一类型产品适合于没有良好储蓄观念、理财风格保守,不愿承担风险的人群。   分红型养老险通常有保底的预定利率,但这个利率比传统养老险稍低,一般只有1.5%-2.0%.但分红险在预定利率之外,还有不确定的分红利益可以获得。   其分红又分为现金分红和保额分红两类,现金分红每年可直接兑现,保额分红从长期积累的角度看保障作用更为明显。这类产品适合长期利率看涨、对通货膨胀因素特别敏感的人群。   万能型寿险作为一种长期的理财手段,由于偏重账户累积,而且部分提取账户资金的手续便捷灵活费用也低,因此也可以用作个人养老金的积累作用。   这一类型的产品在扣除部分初始费用和保障成本后,保费进入个人账户,个人帐户部分也有保证收益,目前一般在2%-2.5%左右,有的也与银行一年期定期利息挂钩。此外当然还有不确定的额外收益。由于万能险保额可变、缴费灵活的特点,比较适合收入缺乏稳定性的中高收入人群。   投资连结险是各型产品中投资风险最高的一类,当然风险与收益同在,也是最有可能获得较高收益的一类。它是一种长期投资的手段,但不设保底收益,保险公司只是收取账户管理费,盈亏由客户全部自负,被喻为&披着保险外壳的基金&。   投连险可以客户设立不同风格的理财帐户,其资金按一定比例搭配投资于风险不同的金融产品。投连险投资性较强,风险高,适合风险意识强、收入较高的小部分人群。
&购买注意事项:   现在很多人意识到商业养老保险在自己养老规划中的重要性,可面对市面上众多的养老产品却又不知所措,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呢?沃保网保险专家提醒,在当前银行利率走低的背景下,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应注意四个方面。   一是可适当缩短缴费期限   商业养老保险有多种缴费方式,除了一次性趸缴外,还有3年、5年、10年、20年等几种期缴方式。&对于商业养老保险,缴费期限越短,缴纳的保费总额将越少。&沃保网保险专家说,在银行利率走低的背景下,消费者可缩短缴费期限,这样所需缴纳的保费总额将会减少一些。   二是购买20万元左右的商业养老保险比较合适   商业养老保险的领取时间最好与退休年龄衔接起来。&商业养老保险提供的养老金额度应占到全部养老保障需求的25%-40%,因此在有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考虑到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和物价等因素,投保人购买20万元左右的商业养老保险比较合适。& 沃保网保险专家介绍到。   三是最好购买具有分红功能的商业养老保险   沃保网保险专家说,商业养老保险可以分为传统型养老险和分红型养老险两种,分红型养老险将固定利率转变为浮动利率,其实际分红和结算利率视寿险公司的经营水平而定,不受保监会规定的年预定利率不超过2.5%的限制。 养老险是长期的储蓄型险种,在银行利率走低的背景下,消费者应尽量选择具有分红功能的养老险。   四是早买比晚买好   沃保网保险专家说,对于商业养老保险,保险公司给付被保险人的养老金是根据保费复利计算产生的储蓄金额,因此,投保人年龄越小,储蓄的时间越长,缴纳的保费就相对较少。此外,消费者投保商业养老保险,年龄最好在50周岁以下,因为投保年龄超过50周岁,需缴付的保费比较高。   提醒:哪些人群也不适合购买投连险:   一是只有保障需求的人不适合购买投连险。   沃保网保险专家说,投资者购买投连险后,交付的保费按照保险合同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进入保险账户,给予投资者寿险保障;另一部分进入投资账户,即按照约定的管理费委托给保险公司进行投资运作,投资者通过投资账户净值增长实现收益。因此,只有保险保障需求的人不适合购买投连险,而应从规划人生中的疾病、意外等风险保障开始。   二是短期需要动用资金的人不宜购买投连险。   三是老人不适宜购买投连险。   当前,投连险已成为不少投资者居家理财的一个主要理财产品。但是,沃保网保险专家提醒,投连险允许保险公司将客户资金中的95%投向股票、基金等收益、风险&双高&类产品。   加上购买投连险需要支付初始费用、保单管理费、资产管理费、手续费等费用,投资者需要承担为数不小的收益损失风险,因此,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弱的老年人不宜购买投连险。大家都在搜:李久凯律师
微信扫一扫 免费问律师
手机扫一扫 法律兜里装
&&安徽咨询&&&
对于买商业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哪个好?
我父母是农村户口,只有我这一个女儿,今年他们快50岁了,母亲有心脏病,父亲有高血压,我想为他们今后考虑,给他们买份,可父母身体都不好,又想买商业医疗保险,我很纠结对于商业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买那个比较好?
安徽&芜湖|
社保问题咨询
1分钟提交法律咨询 2000多位 信的过的好律师 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其他人都在看
010-(咨询请说明来自律师365)
地区:四川&成都
|解答问题:18760条
养老保险对应的是将来年老体弱,没有收入来源,无法应对老年生活的风险。医疗保险对应的是伤风感冒、病魔缠身、花费大量的风险。这两个保险都非常重要,也非常实用,都需要配置。
从父母的角度来看,医疗因为有了新农合可以抵挡一部分风险,所以他们更偏向于配置养老。从你的角度来看,他们的身体素质较差,养老还尚需时日,所以你更看重医疗。
从经济能力来说,你只有能力给他们配置医疗保险、意外险和少量的重疾险,而你父母才有能力给自己配置养老保险。
所以,我觉得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你给他们配置医疗险和意外险,他们自己给自己配置养老保险,有能力再给他们加上重疾险。这是我个人对商业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应该买那个的理解,仅供参考。
(咨询请说明来自律师365)
地区:广西&
|解答问题:19309条
不管是商业医疗保险还是养老保险,想要有“比较充足的保障额度”,都需要较高的费用预算;
单纯的比商业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这两项是没有可比性.
如果是商业医疗保险和社保的、医疗相比可以这么说:
社保的养老:保障每个参保的公民最起码的生活水平。
商保的养老:根据退休前交费的多少,可以确定的知道退休后能拿多少。在预算足够的情况下,可以保证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满足自身的需求。
社保的医疗:终身性质的,但有报销上限这个限制,而且只报销和疾病有关的医疗。
商保的医疗:有年龄限制(根据保险公司的不同,上限年龄略有不同,如60周岁、65周岁等),但可以作为社保的补充,比如将社保不报的部分(如门槛费、急诊、门诊等费用)再次按一定比例报销。另外,商保的重疾部分一般属于给付性质(即:确诊重疾,一次性给钱而不需要保户先进行治疗)。
养老保险对应的是将来年老体弱,没有收入来源,无法应对老年生活的风险。医疗保险对应的是伤风感冒、病魔缠身、花费大量医疗费的风险。这两个保险都非常重要,也非常实用,都需要配置。
(咨询请说明来自律师365)
地区:浙江&杭州
|解答问题:17788条
关于买商业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那个好的这个问题,我觉得,如果有社保,那普通的商业医保就不用买了,因为普通医保只报销社保报销过后的部分。至于大病险,如果经济可以承受,大病险是按保额返还的。可以和社保搭配使用。
至于所谓养老险,个人不建议购买,保险公司的养老险就是个坑,收益低,期限长,而且中间取不出来,不如自己把钱攒起来。
吉安社保问题律师
解答个咨询
擅长,个相关案例
社保问题最新问题:
相关法律咨询
热门社保问题法律百科
我们都知道,女职工只要生育了小孩,就可以依照劳动法享受产假的,这一点在我国法律上也是有明确规定的。那么大家知道国家规定的产假是多少天吗?这个问题,律师365小编来为大家解答。
社保问题相关知识
社保问题最新专题
周边专业律师
律师365,优质法律服务平台
400-64365-00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六8:00~22:00
||||网站地图|
Copyright(C) 成都六四三六五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
扫描二维码
更多惊喜等着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业医疗保险现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