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帮扶计划和措施措施不够到位的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精准扶贫工作中识别贫困对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精准扶贫工作中识别贫困对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当前的位置: >>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 &&发布人:重庆市扶贫办超级管理员 && 阅览次数:40845次
&&&&&&[] []
  3月上旬,我市抽调16名干部,由4名厅局级领导带队,组成4个督查组,集中对1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县和2个市级扶贫开发重点区县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实地调查了解。通过直接进村入户,采取实地查看贫困村与非贫困村、今年脱贫的贫困村与去年已经脱贫的贫困村、今年计划脱贫的贫困户与去年已经脱贫的贫困户相结合的方式,查阅有关资料、入户实地了解、背靠背召开座谈会,听取区县情况介绍等形式,共走访了48个贫困村、18个非贫困村195个贫困户。总体感到,各区县各乡镇在今年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关键之年,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实事,用脱贫攻坚工作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扶贫攻坚决策部署的认识高,完成年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决心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措施实,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起步早,落实到人到户政策落地行动快。各级更加凝聚共识,强化责任落实;更加突出精准,强化政策落地;更加统筹资源,强化整体联动;更加注重帮扶,强化督查推动;更加创新机制,强化持续增收。纷纷表示,将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有力的举措、更加超常规的行动,立下&军令状&,签订责任书,倒排时间表,坚决限时打赢今年的脱贫攻坚战。同时,也发现当前脱贫攻坚推进中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值得各级关注和重视。
  一、树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基础还有待进一步筑牢。今年,全国正值区县、乡镇和村三级换届,通过与个别区县、乡镇、村支&两委&干部交谈了解,大家对贫困户越线脱贫感到信心十足,但对于贫困户脱贫越线后如何有效的防止返贫的思考不多,对真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三基本&的扶贫理念认识还不足,个别基层干部仅仅满足于算&经济账&、&收入账&,喜好短平快的扶贫效应,而忽视了建立长效机制的&造血式&扶贫。
  二、贫困村的帮扶力量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各区县驻村工作队整体发展不平衡,存在忽热忽冷,重&量&轻&质&的现象。一是结对帮扶人工作还不到位。春节后,少数结对帮扶人还未深入到贫困户家走访;少数已经进村入户的帮扶干部也是做做样子,个别干部甚至有船到码头车到岸的思想,还未厘清2016年帮扶贫困户脱贫越线的办法。二是驻村工作队制度落实不好。少数驻村工作队把派驻工作当成一般性任务,对自身职责、工作任务不了解,没有积极主动同乡镇、村制定脱贫措施,开展工作的能力较弱。有的驻村工作队没有坚持多数时间吃住、工作在村,有的身去心不去,工作重心尚未沉下去。三是第一书记对贫困村脱贫发展思路不清晰。个别第一书记没有真正深入到贫困村贫困户中去,工作存在应付现象,对贫困村的脱贫规划不清、思路不明,对贫困户如何增收的措施还没有深入思考。四是帮扶力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贫困户的帮扶人是本村的村支&两委&干部、村赤脚医生,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让普通农户帮带贫困户的&邻帮邻&情况,帮扶效果不好。
  三、稳定脱贫增收的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做实。一是&输血式&扶贫的多,&造血式&扶贫的少。部分区县依然是&慰问式&扶贫,持续的产业扶持措施少,部分贫困村存在干部&点菜&、群众&下厨&的现象。二是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今年拟脱贫越线的贫困户多为送鸡苗、鸭苗、猪仔的老套路,只注重当前能够脱贫越线的短、平、快种养殖项目,缺乏真正长效脱贫的招数。三是劳务收入不确定性增大。多数贫困户的主要收入依靠务工,往年春节还没结束,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都已经外出。而今年到调查组进村入户时,多数拟外出打工人员还停留在家等盼,他们担心今年务工收入会大幅减少。四是贫困群众技能普遍缺乏。在与拟外出务工的贫困群众座谈中,多数群众无技术,外出务工靠下苦力、收入低,参加培训又担心失去挣钱机会。
  四、对特殊贫困户的关注还有待进一步加大。一是低保兜底一&兜&了之。调查中,少数区县和乡镇对&两线合一&低保群体没有新的增收措施,同时对个别贫困户情况了解不细,机械的套用低保标准、条件,出现了应保未保现象。二是对因病致贫贫困户措施不多。因病致贫贫困户多为重病、大病、特病、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服药,现行农村医保政策报销比例少,许多贫困户又不够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的条件,部分区县对此没有更加具体、更加实在的举措,致使因病致贫贫困户脱贫难度大,脱贫标准低。
  五、动态识别精准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市正按照国家安排进行新一轮动态识别调整,但在督查中发现,从村到乡镇到区县,个别干部对此重视不够,不愿意触及新的矛盾,只愿做减法,不愿做加法,不希望新增返贫人口,致使个别贫困人口得不到及时扶持。同时,为了照顾个别家庭子女入学,对该清理出去的也未及时清退出建档立卡系统。
  脱贫攻坚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各级务必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只争朝夕、少说多干,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进一步凝聚共识、厘清思路、锁定目标,强化责任,坚决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以会代训组织各种类型的脱贫攻坚专题培训。分层次组织党政负责同志、分管扶贫工作领导及部门负责人《提升扶贫攻坚能力》专题培训班,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深化认识,凝聚共识,交流经验,研讨问题,研究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深入推进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的途径和方式。
  (二)层层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将脱贫攻坚目标逐级逐年分解,层层签订年度扶贫攻坚目标责任书,把贫困人口越线、贫困村脱贫的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年度,各个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同时,加大对下一级目标任务推进和完成情况督促检查,加大执纪问责力度,确保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坚决防止和杜绝数字脱贫、假脱贫。
  (三)强化精准脱贫政策落地的督查。去年以来,从中央到各省区市、各区县和乡镇,都围绕脱贫攻坚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措施,但这些政策是否真正落地到贫困村、贫困户手中,还需要各级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的督导力度,随时随地对上年度执行文件精神情况进行 &回头看&,确保精准扶贫政策、尤其是产业、搬迁、教育、医疗等政策到户到人。
  (四)进一步明确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责任。各级结合去年实施脱贫攻坚工作实践中,驻村工作队的职能职责、发挥的作用、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规定,真正确保驻村干部&住得下,留得住,会干事,干成事&。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组)成员职责任务、培训管理、考核奖励等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强化执纪问责,坚决杜绝随意脱岗、工作敷衍、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实的情况发生。
  (五)建立常态化督查工作机制。结合今年区县、乡镇和村三级换届,联合纪检监察、组织部、财政、审计等部门,把执纪问责、督查考核、资金监管等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定期与不定期、专项与综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单独与相关部门联合等相结合的形式督导。既督查今年脱贫的贫困区县、贫困村、贫困人口,也督查去年销号的贫困区县、贫困村、贫困人口,做到工作要求不变,工作力度不减,督查考核结果同等对待,确保高质量地全面完成今年的脱贫攻坚任务。
  (六)及时宣传表彰脱贫攻坚先进典型。通过各类媒体、扶贫信息网站集中宣传脱贫攻坚工作的典型做法和先进经验。结合&10.17&扶贫日纪念动,对近年来、尤其是去年脱贫攻坚以来,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切实营造脱贫攻坚浓厚氛围、凝聚正能量。
&&&&& 人力资源处
Copyright 2013
All . 渝ICP备号-1
重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乡镇脱贫攻坚工作存在问题整改情况报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乡镇脱贫攻坚工作存在问题整改情况报告
总评分3.5|
浏览量3758643
用知识赚钱
&&乡镇脱贫攻坚工作存在问题整改情况报告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精准扶贫应注意的相关问题与建议
我的图书馆
精准扶贫应注意的相关问题与建议
精准扶贫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精准扶贫,正是扶贫工作科学性的体现,习总书记“六个精准”道出了精准扶贫的丰富内涵,很有现实针对性。根据扶贫现状,我认为目前精准扶贫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扶贫制度。现行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原有的扶贫体制机制必须修补和完善。也就是说要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扶贫必须要有“精准度”,专项扶贫更要瞄准贫困居民,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务必重点用在贫困居民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扶贫要做雪中送炭的事,千万不能拿扶贫的钱去搞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做形象工程不能实现扶真贫。贫困区域的发展,主要应使用财政综合扶贫资金和其他资金。二是扶贫方式。现在大多数地区的扶贫之策采取的是“部门包村”的办法,如果仅仅简单地“一对一”包抓容易犯“一刀切”的错误。因为不同单位职能大小不同,掌握的资源也不同,包抓的力量自然也不相同。建议对扶贫工作进行再进一步的精细化。通过前期摸底,按照村子的贫困程度和扶贫难度进行排序,将包抓单位也按照职能、资源掌握大小进行排序,然后再进行配对进行帮扶。能力强、资源广、人员多的单位就包贫困程度较深、贫困人口较多的村,反之就包贫困程度较轻的村。而当扶贫进行到纵深后,甚至针对某一户的情况制定一个单独的扶贫方案都不为过。“撒胡椒面”式的扶贫难有持久的好效果,而精细扶贫强调更多的是“细节”和“一对一”帮扶,这就要求干部真正扑下身子,真心诚意地和群众一起挖穷根,奔小康。三是扶贫人员。帮扶工作要取得实效,避免流于形式,走过场,就要明确帮扶责任主体,落实干部帮扶责任。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要求,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选派工作,力戒形式主义。要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何为优秀?通知上面说的很清楚,就是政治素质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农村工作;有较强工作能力,敢于担当,善于做群众工作,开拓创新意识强;有两年以上工作经历,事业心和责任感强,作风扎实,不怕吃苦,甘于奉献。在扶贫过程中,只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不摆花架子,不搞形象工程,全国人民一定会共同奔向小康。精准扶贫,可以说是习总书记在扶贫开发史上最为重大的理论创新,是打好未来5年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下面就抓好精准扶贫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  一、关于统一思想认识问题  认识的深度,决定着行动的力度。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首要的问题,还是要统一思想认识,把握精准扶贫的根本方向。  (一)正确判断扶贫形势  一是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习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可以说这是习总书记对我国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形势定下的总基调。李鸿忠书记在十堰会议上强调,现在到2020年只剩下五年多时间,我省还有590万贫困群众,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的目标,任务重、时间紧。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扶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摸清底数、完善规划,建立军事化管理机制、实行挂图作战,倒排时间表,制定路线图,立下军令状,层层压实扶贫责任,加大精准施策力度,以精准扶贫的实际行动、精准脱贫的实际成效,确保我省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确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我省走在中部省份的前列。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我省当前扶贫开发工作形势的正确判断、明确的总基调。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定下了总基调,各地在理论研究、目标确定、政策制定、决策参谋、政策落实等方面,尤其是在抓以脱贫销号为核心的精准扶贫工作上,都要围绕这个总基调,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上来。  二是防止盲目乐观倾向。贵州会议之后,各地党委政府纷纷制定了精准脱贫时间表,绘制了扶贫攻坚作战图,层层签订了军令状,明确了各县市、乡镇、村“摘帽”、“出列”的具体时间明细表和贫困户销号年度任务。对于扶贫事业,这是非常值得庆贺的事,但同时也要注意防止盲目乐观的倾向,避免“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现象。有些县市表态,可以提前完成任务,这是有可能的。然而,有的领导信心满满的讲,扶贫、低保两线合一后,明年就可以宣布脱贫销号,这就很难令人信服了。扶贫、低保两线合一,只是解决了少数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兜底问题,并没有解决贫困人口的“两不愁、四保障”问题,也没有解决贫困地方“一高于、一接近、一扭转”问题,又如何能够做到脱贫销号。不可否认,有些县市总体上的确较富裕,但也存在有的离城三公里,但相差三十年的问题。大家在“三万”活动中会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就是离马路五百米的地方,或者只要是马路上看不到的,都有很穷很穷的,两极化较为严重。如果我们盲目乐观,就可能无所作为,等着到期自然脱贫,到期自然销号,那是很危险的,到时候是无法向中央、向省委省政府交待的。  三是防止盲目悲观倾向。特别是我们从事扶贫工作的同志,看到扶贫搞了几十年,但有些贫困乡村山河依旧,扶贫开发缺钱、缺项目、缺资金、缺人才,困难重重,而上面要求又多又高,真是悲从心中来。这种悲观的顾虑,应该尽量打消。从当前的大势来看,各级领导对扶贫开发工作真的是前所未有的重视,扶贫开发事业的春天真的来了。有的同志还讲,是扶贫开发事业的夏天来了,就是“八七扶贫攻坚”期间,也没有今天这么重视。扶贫系统的很多同志对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精准扶贫的认识程度还没有达到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鸿忠书记用了“四个不是”的否定语,深刻地阐述了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极端重要性。鸿忠书记讲,如果解决不好贫困问题,我们就不是社会主义,就不是共产党,就不是人民的政府,就不是全面小康社会。我想补充一条的是,如果解决不好贫困问题,就不是真正的扶贫干部。我们要相信,有着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我们一定能够如期完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  (二)坚决纠正习惯偏差  当前,我省还有不少地方对精准扶贫重大意义的认识不够到位,办法不多,招数不实,效果也不明显。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习惯性偏差问题,必须坚决纠正,尽快纠正,否则,精准扶贫只会是一句空话。  一是习惯于搞“高大上”项目。对精准扶贫理解不透、认识不深,导致扶贫政策措施难以到达真正的贫困户。一些领导干部认为,搞精准扶贫难以显现政绩,存在可搞可不搞的想法,认为只要把地方经济搞上去了,依靠“涓滴”效应,贫困村的发展和贫困户的脱贫问题也就自然而然解决了,往往把主要精力和投入放在大项目和财源建设上。县级干部希望搞工业项目和财源建设;乡村干部希望搞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条件好的家庭希望搞不分贫富共享扶贫资金的项目;贫困家庭迫切希望提高素质和发展产业。一些干部习惯以“大多数群众要求”的名义反映他们个人的意愿,结果就是在贫困人口缺少话语权的情况下,导致“帮人掏了穷人的腰包”。  二是习惯于搞“粗放型”管理。精准扶贫项目涉及到千家万户,程序复杂,工作繁琐,需要做大量思想政治工作和具体的组织实施工作,工作量非常大。再加上现有到户项目成功率低,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搞精准扶贫是对相关部门权力和利益的剥夺,是一种自我加压。基层干部普遍认为搞精准扶贫吃力不讨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畏难情绪。一些驻村帮扶工作队对贫困户的扶持,依然停留在一般的如春节“送温暖”的形式上,忽视了对贫困户的项目支持和能力建设。再者,扶贫系统编制设置没有到乡镇,使得实施精准扶贫关键的管理层出现了“空挡”。一些人员还没有从项目管理的固定范式中解脱出来,习惯于将项目分出去,不知道项目应当监管什么、如何监管,对乡村实施项目处于放任状态,这样一来,项目资金出问题就难以避免。  三是习惯于搞“普惠性”扶持。初步调查显示,近几年纳入整村推进的贫困村,最为贫困的贫困村只有近4成,大多数最贫困的村没有被纳入扶持范围,也就是说,整村推进政策偏离了目标。而通过扶贫审计之后,大量的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用不出去,与贫困地区企业贷款难、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严重缺乏形成强大的反差。扶贫搬迁、雨露计划、互助资金、小额贷款扶贫贴息等到户项目主要针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设置,而一些地方却在执行时放宽了条件,将一些非贫困户纳入政策范畴。如果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我们还怎么能够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呢?  (三)始终保持旺盛斗志  一是扶贫干部担子重。对于我省这样一个贫困人口比较多、贫困面比较大、贫困程度比较深的中部省份而言,贫困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每一次到贫困地区调研,发现大家都倍感责任重于泰山,倍感任务繁重紧迫,可谓“寝食难安,食不甘味”。张昌尔副书记多次强调,不能按照经济块头配备贫困县书记。红安、大悟县就是成功案例。在房县的扶贫座谈会上,昌尔副书记又强调,贫困乡、贫困村的书记也要配很配强。扶贫系统的干部又何尝不是这样,有为才有位,你不作为,或能力恐慌,或一件事情没办好,让领导不满意,位子就很危险了。特别是一把手,关键的少数,少数的关键,责任更加重大。鸿忠书记讲,扶贫办是一个综合协调部门,担子重,责任大。样样事情都要组织、协调,如果做不好,只能换人。别看扶贫办是个人不多的小单位,也可能要配很配强领导干部。  二是大展宏图正当时。习总书记指出:“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手榴弹炸跳蚤不行。要做到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各地都要在这几个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由此可见,今后五年,将是我们扶贫干部大展宏图的五年。如何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如何做到“三个更加”、“六个精准”?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和把握精准扶贫的深刻内涵,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持之以恒反“四风”,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在“精准”二字上做文章,不断创新方式,加大力度,群策群力,艰苦拼搏,切实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目标和要求,全面夺取扶贫攻坚的新胜利。  三是心底无私天地宽。习总书记讲:“我非常不满意,甚至愤怒的是扶贫款项被截留和挪作他用。”李克强总理讲:“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 项目资金要到村到户,切实使扶贫资金直接用于扶贫对象。对出现的问题要毫不手软、严格问责、严肃处理。”国家审计署也把对扶贫资金的抽查审计变为每年一度的全面审计,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决定在全国开展为期两年的“集中惩治和预防惠农扶贫领域职务犯罪”的专项行动,省人民检察院已对全省行动作了安排部署,将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工作。我们一定要认真履行好扶贫项目资金监管责任,切实杜绝类似问题和其它违纪、违规、违法的问题发生。如果有人感到不踏实的话,要尽快自查自纠。中央对十八大、八项规定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后,仍然违法犯纪的,将严惩不贷、从重处理。总书记、总理讲话之后,扶贫资金项目出了问题,也将会严惩不贷、从重处理。我们一定要做清醒人、明白人、带头人。正所谓无私无畏,只要一心为了贫困的父老乡亲,对扶贫资金项目的审计检查和专项行动,永远都是持欢迎态度的。  二、关于锁定对象与销号问题  思想认识解决以后,接下来的行动,就是要认真识别贫困对象,把真正的穷人纳入进来,把不符合条件的人口剔除去,锁定扶贫对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限期销号,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一)必须坚持精准识别  一是“一号工程”功不可没。2014年以来,我省把精准识别作为扶贫开发的“一号工程”,按照“县为单位、控制规模”的要求,将贫困村、贫困户规模逐级进行分解。各地按照“一高一低一无”的标准、通过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规划、信息采集、数据录入、联网运行、数据更新登程序,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状况,完成了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的识别工作。总体上看,这次贫困人口的识别工作,应该说是我省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史上最为认真、最为科学、最为有效的一次浩大工程,基本上把590万贫困人口都识别完毕,成效十分明显。  二是存在问题不可忽视。在当前精准扶贫的形势下,一些地方在运用这些数据时感到有些信心不足。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地方党政领导重视不够,工作经费安排缺乏,主要靠扶贫系统的同志单打独斗,工作力量严重不足,在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出现不少问题。如有的县市确定贫困村时,局限于省定的贫困乡镇内的村,造成最为贫困的村未被列上贫困村;有的县市担心贫困村外的贫困人口无资金扶持,使得一些本该列入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未被纳入扶持范围。  三是动态管理势在必行。贫困村、贫困户能不能调整?我认为要实事求是,必须按照标准、条件、步骤、程序进行核查。贵州省的有“四看”,我省有的地方是“五看”、“六看”。这次在十堰会议现场看到的贫困户实行“一户一档”,非常值得各地学习。贫困户“一户一档”的档案中,包括贫困户人口状况与精准脱贫明白卡、贫困户自评申报书、群众互评记录、精准扶贫“五评”审核表、贫困户脱贫方案、干部帮扶承诺书、结对普访记录表、干部入户走访照片等八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在农村智慧网上一目了然的看到,如此不仅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搞得清楚,而且对精准脱贫也是一种保障。  当前有些地方的党政领导亲自部署,正在组织各方力量,对这些数据进行核查确认。这是做好精准扶贫的基础性工作,“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还没有安排建档立卡数据信息核实的县市应该抓紧汇报,安排部署;正在进行核实的县市,也要抓紧时间,确保如期完成。  (二)必须坚持精准扶贫  一是要坚持瞄准穷人。2014年以来,我们按照全国扶贫开发信息化要求,建立覆盖了全省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该系统包含了贫困状况监测,致贫原因分析,因户施策分析,扶贫资金、项目、政策到户统计等大量信息内容。这些情况不应该只是统计员的信息统计工作,更应该是各级扶贫系统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出台政策的重要依据。必须充分的依靠它、研究它、利用它,而最为重要的是,要通过信息系统让资金、项目、政策落实到具体的贫困村、贫困户。不过,从现实的情况,效果并不理想,有的地方还十分让人堪忧。有的县市,要么对贫困户扶持的补助不公示,要么对贫困户、非贫困户均进行相关补助。有的同志讲,省里不了解地方的实际情况,不了解群众的攀比心理,十分担心在精准扶贫中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关于这个,一定要宣传清楚,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当然,有的地方,采取普惠制加特惠制的办法,也是很不错的。对一般群众采取用非扶贫资金来扶持,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用扶贫资金来叠加,可以减少群众的怨气,得到群众的理解。这样做要有前提,那就是必须精准识别,群众公认。  二是要坚持精准发力。从我省贫困人口分布上看,大的概念是,贫困县的贫困人口占比60%,非贫困县的贫困人口占比40%;贫困县与非贫困县的贫困村各占比50%左右;贫困村内的贫困人口占比40%,贫困村之外的贫困人口占比60%。对此,我们不仅要对贫困县的贫困村,采取极贫重扶的办法,对非贫困县的贫困村和贫困村之外的贫困人口,也要按照有贫必扶的原则予以扶持。如果只是扶持了贫困县的贫困村,那只是扶持了占总贫困人口20%的穷人,是不可能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目标的。  三是要坚持分类施策。从我省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上看,建档立卡的191?5万贫困户中,有122?8万户(占比64?14%)贫困户因病致贫,50?5万户(占比26?83%)缺资金,35?6万户(占比18?57%)贫困户缺技术,28?2万户(占比14?74%)缺劳动力,19?7万户(占比10?29%)因残致贫,16?7万户(占比8?71%)因学致贫,11?8万户(占比6?16%)自身发展能力不足,9?1万户(占比4?77%)交通条件落后,9万户(占比4?72%)因灾致贫,5?9万户(占比3?08%)缺土地,3?2万户(占比1?66%)缺水,还有14?1万户(占比7?38%)因其他原因致贫。对此,我们要因户施策,有针对性的开展N个一批扶持工作,实行分类扶持。对有劳动能力的330万贫困户实行开发脱贫,对40万18岁以下的贫困人口实行扶智脱贫,通过实现扶贫搬迁安置脱贫解决90万贫困人口的住房问题,通过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对220万农村低保、五保供养条件的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保障兜底。  (三)必须坚持精准脱贫  现在大家非常关心脱贫的问题,特别是那些拟定在明年整体脱贫的县市,更加关心这项工作的一些政策和要求。上月底,省委、省政府刚刚出台了精准脱贫的文件,明确提出了我省精准脱贫的总目标是:到2019年底以前,全省59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8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7个贫困县全部退出。  一是脱贫标准要量力而行。目前,很多人十分关心脱贫标准问题。这个问题,中央层面正在抓紧研究,可能要出一个全国统一的标准。各地当然也可以制定自己的标准,但不应该低于中央的标准。关于贫困人口的脱贫的收入标准,估计到2020年最低不应该低于4000元。我省提出,贫困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幅,收入水平超过同期国家扶贫标准。在具体量化指标上,我们也曾提出了力争达到当地平均水平的70%以上的初步设想。一些同志认为这个标准太高,很难完成。他们提出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的50%,就应该算脱贫。对此,省级层面取消了这个指标,也包括其他一些量化指标。各地在研究制定贫困户、贫困人口的具体脱贫标准的问题上,也要量力而行,既要做到上接天线,又要做到下接地气。在贫困村的脱贫标准问题上,只提出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要求,对集体经济收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只有定性的要求,而在贫困县的脱贫标准上,也重点强调了贫困人口、贫困村的脱贫问题,对其他的要求也基本上处于定性层面。各地在制定本地具体量化标准时,也应该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二是脱贫销号要严格程序。省里文件规定,贫困户的脱贫程序,要严格遵循脱贫初选、逐级核查、脱贫销号三个步骤。包括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按照贫困人口脱贫标准,逐户评估脱贫情况,省、市州、县乡三次抽样核查,本村内公示,省市县媒体公告,贫困人口数据更新和脱贫销号等,程序严格、要求公开透明。同样,贫困村、贫困县都有严格的脱贫程序,必须严格遵循。文件还要求,对提前脱贫的贫困县,对其党政主要负责人予以嘉奖,并作为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对于未能如期脱贫的贫困县,全省通报批评,取消有关评先资格。各市州县市也可以参照此类做法,对率先脱贫的贫困乡、贫困村予以奖励。一定要防止“拔苗助长”式的脱贫,在脱贫过程中,凡发现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玩忽职守等行为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取消各类评先表优资格,并依法依规依纪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如果因此影响了“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任务的进程,那后果将更加不堪设想。  三是脱贫之后要巩固提高。据了解,国家重点贫困县郧阳区即原来的郧县,国家每年给予的各项财政补助高达23亿元左右,县改区后,扶持政策是否不变?在得到国务院扶贫办明确支持意见后,才开始启动县改区方案。省里明确规定,对销号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政策支持力度不减。我认为,脱贫销号,应该是在建档立卡数据库里,对已经脱贫的贫困人口进行标识,而不是将脱贫的人口踢出建档立卡数据库之外。为什么?因为省里已经建立扶贫对象精准脱贫激励机制,对提前脱贫的农村贫困人口、贫困村和贫困县,“扶上马、送一程”,到2020年前,扶持政策不变,投入力度不减,对口帮扶单位不撤。也就是说,今年纳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如果年底脱贫了的话,明后年仍然可以享受贷款贴息、搬迁补助等政策支持。贫困县和贫困村的扶持力度也不会减少。  三、关于扶贫项目安排精准问题  扶贫项目安排精准,是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的重要一环,是我们扶贫部门从事专项扶贫工作的重要职责,也是确保扶贫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重要保证。项目安排精准,除了要求扶贫项目的安排,直接瞄准贫困村、贫困户外,还要根据项目的不同类别,加强相应的监督管理和措施手段,提高项目安排的精准度。鸿忠书记在十堰会议上讲,各地各部门,在安排任何工作、任何项目时,都要考虑是否有利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一)贫困村整村推进重在倒排工期  按照要求,到2019年,全省4821个贫困村,包括这些贫困村的贫困人口,都必须脱贫销号出列。但从目前的进度来看,行动相对迟缓。29个贫困县的2353个贫困村,2015年实施了489个,而且当年难以达到脱贫销号出列要求,照此进度,贫困县的贫困村脱贫销号任务就很难完成。据了解,非贫困县的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进展更慢,投入力度也更小。虽然贫困程度相对较轻,但由于资金相对不足,压力更大。建议各地根据党委政府安排计划,倒排工期,确保贫困村如期脱贫。  一是要提速贫困村整村推进进程。要对照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计划,尽快调整整村推进贫困村项目实施计划,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在各地明确的脱贫时间节点完成贫困村脱贫任务,并按照程序,逐级审查、脱贫销号。有的县领导讲,要把本县所有的村,包括贫困村和非贫困村,都开展整村推进项目实施工作,一并解决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的贫困面貌和贫困人口脱贫销号问题,比如说竹溪县,计划将所有的贫困村和非贫困村同步推进,到2018年所有的贫困村、贫困人口要销号出列,这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国务院扶贫办把旅游扶贫作为一个重要抓手,并明确了我省5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开展试点,这些村是经过国务院扶贫办、国家旅游局备案的,所以各地务必在2016年前全部启动这些村的整村推进工作。  二是要加快贫困村规划编制实施。各地要按照精准脱贫标准、进度,按照参与式的方法,编制并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规划。整村推进规划提出的目标,要符合精准脱贫的标准和当地的实际,要“跳起来摘桃子”,力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编制规划时,要切实对标,找准差距,缺啥补啥,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提出的建设项目一定要征求行业部门的意见,与行业部门的规划对接,确保项目可落地、能落地。  三是要加大创新资金整合机制力度。不容置疑,整村推进是我们整合资金最有效的平台之一。省里出台的《关于创新建立贫困县资金整合机制实施精准扶贫的意见》提出了要求。怎么去落实,我们首先可以在整村推进方面去探索。我们要按照“规划是基础、精准是关键、依法是前提”的原则,大力推行规划引导统筹、重点项目主导统筹、奖补资金引领统筹的方式,科学制定整村推进资金统筹方案,明细统筹资金来源渠道、使用平台、资金额度、内容进度、责任单位等,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资金流向清晰、责任分工明确。切忌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让贫困村背上沉重的债务;在声势浩大的脱贫洪流中,让贫困村被脱贫。当然,整合资金要按照文件要求去整合,不能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特别是扶贫资金,一定要瞄准扶贫对象。  今年上半年,省里组织人员赴河南省兰考县学习考察扶贫项目资金权力下放的经验做法,形成了《走向精准最为深刻的变革——兰考纵深推进打通扶贫资金项目“最后一公里”管理改革的调查与思考》一文,并印发各市州县扶贫办。河南兰考经验的核心就是扶贫项目资金实施“村级决策实施、乡镇统筹审批、县级监管备案”。这样做,扶贫资金到位更快,扶贫项目更接地气,老百姓更欢迎,基层干部更有积极性。我们学习借鉴兰考经验,做好扶贫项目资金的权力下放和资金整合工作。  (二)扶贫搬迁项目重在抓住机遇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安置脱贫一批的重要内容。目前,这项工作,明确由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负责,有关的支持政策、顶层设计正在协商落实中,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力争取得突破性成效。  一是积极争取搬迁政策支持。在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人口实施扶贫搬迁中,总的来讲,将会实行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来推进,对现有各类搬迁政策进行叠加整合,按照差异化扶持的办法,提高补助标准,积极探索易地开发、公租房安置、基地安置等模式,对贫困户在城镇落户就业给予政策支持。国家危房改造资金将集中用于贫困户,加大扶贫搬迁资源整合力度,实现贫困户危房改造补助标准翻番,在扶贫搬迁资金补贴及贷款贴息上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实现建房贷款全额贴息,实现应搬尽搬、应补尽补、应贴尽贴。对此,全省各地,包括未有搬迁计划的县市,必须重新摸清有搬迁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数和建房规模,抓紧编制扶贫搬迁规划和年度计划,积极争取国家扶贫搬迁政策的支持。要牢固树立规划先行,杜绝“不在未规划的地方建房、不建未经设计的房子”。房子的大小规模要控制,要实事求是,不能建设超出贫困户自身能力的房子,尽量减少建房成本,防止因建房而返贫。  二是积极争取政府债券支持。为支持易地扶贫搬迁,财政部拟安排地方政府债券作为资本金,并发行金融债券用于贴息,拉动包括银行贷款在内的社会资本投入易地扶贫搬迁。国家易地扶贫搬迁的方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1、易地扶贫搬迁的规划编制、资金筹措、组织实施等工作由各地自主负责;2、地方可组建或利用现有项目公司,项目公司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易地扶贫搬迁投资建设;3、专项债券作为项目资本金,注入项目公司。地方债券纳入预算,由地方政府在今后年度预算中统筹偿还;4、项目公司向银行贷款,筹资弥补易地扶贫搬迁的资金缺口,贷款执行优惠利率,贷款由项目公司偿还,不列入地方政府债务;5、地方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将相关支出逐年列入财政预算,并按协议要求向项目公司支付费用;6、地方政府在购买服务时,要充分利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统筹相关土地出让收入,整合现有财政资金,依法通过补足资金本、财政补贴、注入资产、PPP模式改造等措施,支持项目公司构建稳定的现金流。中央财政通过增加中央基建投资易地扶贫搬迁资金规模、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对银行贷款试点贴息、增加有关银行发债计划、额度和信贷规模等方式,对地方给予支持。搬迁户也应承担一部分支出。这是易地扶贫搬迁一项重要的措施。省扶贫办将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尽快编制上报易地扶贫搬迁实施方案,同时,省财政厅会同省发改委,尽快对接政策性金融债,争取国家支持。  三是积极争取政策性贷款支持。今年5月份,省农发行与省扶贫办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省农发行承诺在2019年前,向全省贫困地区发放政策性贷款不少于300亿元。截止目前,已在46个县市达成易地扶贫搬迁意向性贷款协议330多亿,已发放易地扶贫搬迁贷款18亿元。省农发行易地扶贫搬迁贷款遵循“政府主导、精准扶贫、专款专用、条件特惠、保本经营”的原则,贷款主要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建设以及相关的水、电、路、气、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对象必须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期限是一般不超过20年,最长不超过30年。贷款利率:分情况,在37个片区县,区域单个项目中贫困人口占易地扶贫搬迁人数的50%以上的,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下浮20%以内;对其他区域单个项目中贫困人口占易地扶贫搬迁人数的50%以下的,按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下浮10%以内。一般采取担保贷款的方式,可通过保证、抵押、质押组合担保的形式,地市级公司客户承贷项目15亿元以下,县级公司客户承贷项目8亿元以下的由省分行审批。  (三)扶贫贷款贴息项目重在扶持穷人  一是贷款贴息项目必须扶持穷人。2014年,审计部门对扶贫资金进行了审计,扶贫贷款贴息项目资金管理上出现的问题较多,部分单位、个人受到党纪、政纪和刑事责任处理。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是,这些项目扶持穷人不够,辐射、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不够,或者说贴息与否,与带动、帮扶贫困人口无关。部分县市,在与企业签订扶贫协议书时,所有文本内容一个模式。有的县市,甚至没有与享受扶贫项目贷款贴息企业签订扶贫协议书。有的签订的协议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按照协议所签订的条款予以落实,对贴息项目实施情况跟踪问效不够。所查企业没有制定帮扶措施,没有建立帮扶带动贫困户档案。  二是贷款贴息企业必须履行责任。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带动作用,鼓励其在贫困地区建立农副产品基地,探索贫困户通过土地入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补助参股等形式与之结成利益共同体,利用市场主体带动群众增收脱贫。据了解,一些企业在参与整村推进、村企共建、解决贫困户就业等方面还不够,仅停留在流转了一部分土地、吸纳了少部分留守农民务工的层次上,对于产业扶贫与精准扶贫如何衔接、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如何联结等问题研究得不深、办法还不多,机制还不完善。有的企业为了享受扶贫项目贷款贴息政策,为贫困村突击办了点事,但帮扶关系不长久,贫困群众增收不稳定,贫困户增收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各级扶贫部门应该制定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履行扶贫责任的具体实施办法,对采取什么方式、带动多少扶贫户脱贫等予以明确,并具体安排到村到户到人。对享受扶贫项目贷款贴息政策的企业,要加强扶贫责任履行情况的检查督办,督促企业按约履责、精准帮扶。  三是贷款贴息项目必须规范管理。不少县市均存在扶贫贷款贴息项目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对此,我们要加强与财政、金融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共同解决扶贫项目贷款贴息的规范化管理问题,特别针对存在的骗取、套取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等突出问题,要建立由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扶贫项目贷款贴息工作平台,推动扶贫项目贷款贴息工作有序开展。做好项目库建设工作,要及时对项目库进行动态调整,建立企业扶贫责任考核机制,将不履行扶贫协议的企业列入“黑名单”,不得享受扶贫项目贷款贴息政策。严格执行公告公示制度,加大对贷款项目的巡视和检查力度,发现违规问题及时中止项目并收回贴息资金,确保贴息资金运行安全、规范。  (四)扶贫小额信贷重在强力推进  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是我省今年专项扶贫的重点工作之一。省里已与省邮储银行、人寿保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打造“政银保”合作平台。接下来,省里还将与省农信社签订合作协议。2015年也是我省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起步之年,抓好今年的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意义尤为重要。  一是必须建立风险补偿金。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原则上提供10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抵押、免担保”信用贷款,前提条件是要安排风险补偿金。总的要求,37个片区县政府要统筹安排资金,安排不少于总数2000万元的风险补偿金,插花地区县市区要达到1000万元以上,这是硬指标,也是硬任务。各合作金融机构按照1:5—10的比例进行放贷。年,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实际贷款需求,对风险补偿金进行年度补充调整。鼓励各地探索互助资金用于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的途径和方式。关于风险的分担问题,一般按照政府和银行7:3的比例分担,政府的部分从风险补偿金中扣除;也有的县按照8:2或9:1分担,鼓励银行多放贷;还有的县按照3:7比例分担风险,严格控制风险。这些情况,我们都不反对,问题的关键是在适度控制风险的情况下,要加快放款速度和规模。  我们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基准利率放贷,贷款利率最高不超过银行基准利率上浮30%。有的地方,贷款期限只有1年,1年一签信贷合同;有的地方,贷款利率按基准利率放贷,有的严重偏高,几乎是基准利率的翻倍;有的地方,还在实行几户联保。如此等等,都不符合文件要求,必须尽快纠正。  二是必须开展贫困户评级授信。各县市区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领导支持合作金融机构做好贫困户评级授信工作。召开有村“两委”干部参加的动员大会,发动由村“两委”干部、乡镇联村干部、驻村干部、群众代表和合作金融机构信贷员组成村级风险控制小组,迅速开展评级授信工作。村级风险控制小组,按照贫困户诚信度(占比50%)、劳动力(占比20%)、劳动技能(占比20%)、人均收入(占比10%)四项指标,开展评级授信工作。其中评级以村级社区为主,授信以合作金融机构为准。原则上凡分数在60分以下的不授信,60—69分授信限额2万元,70—79分授信限额3万元,80—89分授信额度4万元,90分以上授信额度5万元,具体授信限额由各地各金融机构自定。评级授信后,由合作金融机构发放贫困户信用贷款证。贫困户评级授信工作要在县政府统一安排下,争取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力争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评级率达100%。如此同时,稳步推进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信用档案建设。  三是必须加快审批放贷工作。按照文件要求,2015年我省要努力完成全年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0亿元以上的规模,其中每个重点县要达到1亿元以上,插花地区要达到1000万以上,十三五期间争取达到250亿元的信贷规模,任务相当艰巨。建议各合作金融机构针对评级授信的贫困户,打造专门的金融信贷产品,鼓励通过发放信用卡等形式,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利率优惠”政策,真正提供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为了贷款人按时偿还贷款本息,村级风险控制小组要做好跟踪服务。同时,根据“先收后贴、分期补贴、应贴尽贴”的原则,将贴息资金分期(1年为期)通过“一卡通”直补到贫困户。鼓励各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给予全额贴息。加快扶贫小额信贷发放进度,确保完成当年贷款规模。  目前,我省各地完成任务的进度非常不平衡。有的县市,特别是一些金融扶贫示范县,领导高度重视,行动迅速,预计可以超额完成全年任务。但极少数县市,对此项工作很不重视,行动缓慢,无所作为,风险补偿金没有着落,贫困户评级授信没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工作还没有真正启动。这将严重影响我省全年信贷任务的完成。宁夏的盐池县,在搞好评级授信和准备了充足的风险补偿金后,今年一至五月份发放信贷资金多达15亿元,其中贫困户贷款达3亿多元,我们可以学习借鉴。  四是必须建立创新管理机制。下一步,我们要建立扶贫小额信贷保证保险机制。省扶贫办已与人寿保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各地要积极开展政策性涉农保险、扶贫小额保险、意外伤害等保险,探索建立“政府+银行+保险”的风险分担机制,鼓励贷款贫困户积极购买,按照“财政出一点、扶贫出一点、贫困户自己承担一点”的原则,实现“应保尽保”。省级要建立扶贫小额信贷月统计季通报制度,各级扶贫部门要会同合作金融机构进行系统和数据对接。建立扶贫小额信贷公开公示制度,将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规定、贴息资金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开。县级政府要在本地门户网站或主要媒体公告公示贷款发放和财政扶贫贴息资金扶持对象名单,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建立扶贫小额信贷考核评估制度,将各地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情况纳入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并将其作为对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扶贫小额信贷约谈制度,对工作不力、完不成任务的县市实行约谈制度。  四、关于驻村帮扶工作问题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将其定位为实施精准扶贫的管道、桥梁和载体。习总书记要求,要像解放初期选派土改工作队一样选派扶贫工作队,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鸿忠书记强调,要建立帮扶机制,成立专门的扶贫工作队,工作队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瞄准贫困户进行帮扶,限时完成脱贫任务。  (一)驻村帮扶作用不可低估  一年来,全省共派出工作队12666个、干部24891人,帮扶1647个乡(镇)、11365个村,实现了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全覆盖,这将是全省推进精准扶贫的主力军、尖刀连。  一是精准扶贫的有力管道。驻村帮扶可以将有限的资源真正用到贫困村、贫困户身上,将以往的大水“漫灌”扶贫方式改为精准“滴灌”,是确保各类扶贫资源直接传递到贫困村、贫困户的重要管道,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关键环节。  二是培育干部的有效途径。习总书记指出,“不了解农村,不了解贫困地区,不了解农民,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民就不会真正了解中国,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中国,就不可能治理好中国”。“要把贫困地区作为锻炼培养干部的重要基地,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考核干部重要内容”。开展干部驻村帮扶活动,为机关党员干部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到贫困地区锻炼作风、增长才干、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实践平台。  三是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纽带。开展干部驻村帮扶活动,是转变机关作风,推进机关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重要举措,可以促使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了解群众所急所思所忧所盼,促进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党群感情,密切党群关系,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二)驻村帮扶问题不可忽视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地方领导还不够重视,未对驻村帮扶工作进行部署安排,选派驻村工作队不及时。多部门管理,权责不够清晰。部分工作队对帮扶任务认识不够,不能坚持长期驻村,存在走读现象。有的工作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工作上有畏难情绪。有的工作不深入,没有真正深入到村到户摸实情、听民意,工作浮在表面。  二是组织管理不严格。部分县级没有制定驻村干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对工作队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没有做到统一要求、统一管理、统一考核。有的县级扶贫部门对驻村工作队工作指导不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不够,对参扶单位联络协调和督促服务不到位。  三是帮扶措施不得力。少数帮扶单位及驻村干部没有将扶贫的重心放在对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精准帮扶上,只注重于对贫困村的帮扶,精准到户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帮扶形式多为“输血式”,有的认为只要给村上跑个项目给点钱就算完成任务,给贫困户一定的慰问金或解决一些眼下的突出问题,缺乏系统性和长效性,在帮助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扩宽致富渠道、增强致富能力等方面还欠举措,“造血”功能不强。驻村工作队在整合行业资金、社会资源上,手段和力量有限,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后劲不足。  (三)驻村帮扶力度不可松懈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干部驻村帮扶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管道、桥梁和载体,各地要争取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强化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举措,形成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近期,省委、省政府将要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通知》,整合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三万”活动工作组、脱贫奔小康工作等各类帮扶力量,加大驻村帮扶工作队的选派力度,强化精准帮扶工作。各帮扶单位要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要求,挑选精兵强将,组建驻村工作队。  二是要提高精准到户率。针对当前帮扶工作队不住村、精准到户帮扶率不高的现象,各级要进一步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将贫困户作为脱贫施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贫困户帮扶任务分解到具体的责任人,落实帮扶责任,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引导贫困户增收脱贫,实现精准脱贫。驻村帮扶工作队要与原单位脱钩,一年坚持吃住在村的时间不得少于180天。帮扶责任人应积极履行帮扶责任,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积极协调落实帮扶措施,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要强化考核管理。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本地区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将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纳入各级目标责任管理考评内容和本地党委政府当年重大督办事项,促使各地、各部门把驻村帮扶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制定更切实有效的工作举措。要建立健全驻村帮扶工作组织协调、选拔培训、岗位定责、经费保障、督查通报、激励奖惩等日常管理机制,明确帮扶单位、帮扶工作队、帮扶工作队队长和队员等职责,对驻村帮扶工作进行规范,加大对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督办检查力度,进一步强化干部驻村帮扶工作的日常管理。  (作者系湖北省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 &项克强)扶贫莫忘扶志 脱贫莫忘脱愚精准扶贫工作对策及建议白银市平川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随着中央、省市区各级扶贫工作会议的召开和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的出台,各地均拉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扶贫攻坚战。各帮扶单位群策群力,努力寻找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快速脱贫的最佳途径。近日,省委、省政府又制定了“1+17”精准扶贫方案,这一针对脱贫工作打出的“组合拳”,从金融支持、社会救助、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17个方面做出了安排,也进一步明确了单位职责,为确保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扎实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从基层干部的调查摸底情况和已完成了对贫困户的准确识别及建档立卡工作情况来看,大多村民将致贫原因归结为缺少致富门路、缺少发展资金、缺乏劳动技能、赡养老人负担重、子女上学负担重等8个方面,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是缺乏脱贫致富的经济意识或干事创业的决心和能力,这种剖析法是相当可怕的。大家都知道,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内因才是致贫的最终原因,一味的将贫困原因归结为是客观因素的制约,这是不够科学、不够合理的。试问,作为社会中人,谁没有上学子女、谁不尽赡养老人的义务、谁天生就是百万富翁不缺少发展资金,只是各自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不同而已,最终导致了完全不同的经济状况。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通过发放扶贫资金、从免除子女学杂费等方面入手,而不扶志、不脱愚那只会事倍功半,要实现让困难群众脱贫,进而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那将会难上加难。我认为,政府在扶贫攻坚中,主要承担的责任应该是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为实现地方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另外就是要将为贫困户输血与激活他们自身造血功能相结合,通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扶贫方式,切切实实的扶起贫困村和困难群众的“志”与“智”,进而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决心和意志。因为过多的“输血”,有可能会养成部分农户过多的依赖性和惰性,或产生等、靠、要的错误思想,我们应该坚决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我们举全力搞精准扶贫,绝不能忽略对“志”和“智”的扶持,要积极果断的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要努力培养和造就他们敢于直面困难、勇于迎难而上的信念和意志,也绝不给擅于钻国家政策空子投机取巧者给任何机会。当然,对于因病、因残或年迈等致贫的困难弱势群体,我们可以给予必要的照顾或补贴,而对于贫困人群的大多数,则要通过扶智、励志的途径加以解决张劲松: 关于实施精准扶贫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共同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履行领导职责,创新思路方法,加大扶持力度,善于因地制宜,注重精准发力,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能动作用,扎扎实实做好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着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通过基层的实践操作,我们认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以下几方面来开展。 (一)强化评议手段,实施分类扶贫。根据每户村民上年度收入情况,组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进行民主评议。具体为:以村为单位,按照每户家庭经济收入情况,结合本村贫困人口指标数,从低到高进行分类排队,然后选择确定贫困户。操作过程中可以将贫困村、贫困农户进行分类:一是将贫困村分一、二、三类进行优先扶贫开发投入建设发展。第一类是开展以通路、通水、通广播电视和电话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扶持;第二类是以发展“一村一品”为重点的产业基地建设进行帮扶;第三类是以科技培训为重点的脱贫能力建设进行扶贫。二是对贫困农户再进行分类管理。第一类是低保特困户。智障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的,大病大灾造成生活困难而无力翻身的,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民政部门按当地农村低保标准进行复核,并负责建档立卡,列为救助对象,加大救助力度,把他们从扶贫对象中剔除出去。第二类是除特困户外上年收入在全区确定的贫困标准以下,且有脱贫致富意愿和能力,政府扶持一把就能很快脱贫的农民。针对各自的脱贫意愿,有针对性地选择致富项目,最好一个村选择一个比较共同的产业,形成比较优势。第三类是上年收入超过全区确定的贫困标准的农户。政府要帮助这类农户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出现。要从扶持政策、金融贷款、信息提供等方面给予支持,调动他们进一步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二)落实帮扶方式,全面推进“六个到村到户”。一是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完成对贫困村、贫困户的登记造册,建档立卡,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户制定帮扶计划,明确挂牌帮扶责任人,确定具体的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一家一户调研摸底、一家一户一本台帐、一家一户一个扶贫计划、一家一户结对帮扶、一家一户回头跟踪扶贫效果”,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贫困户应扶尽扶。二是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引进产业附加值高,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安排扶贫对象劳动力就业和辐射带动周边扶贫对象发展生产,吸引劳动力回乡就业。通过土地流转,统一规划,以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扩规模,提档次,集中力量整合产业项目,打造地区产业品牌。改变农户个人自产自销、粗放经营的低竞争力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农户收入。三是教育培训到村到户。通过实施“雨露计划”等培训工程,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的工作进程。改进“雨露计划”实施方式,以贫困家庭和进城进园安置贫困户劳动力为重点,集中扶持贫困户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和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四是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对贫困村长期患重病、重度残疾、年老体弱的低保户、贫困户开展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实施危房改造计划,并将补助资金拨付到位。五是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对于确实过于偏远的农户,要灵活运用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等扶贫政策。将农户调整集中安置到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居住。迁入地要积极为搬迁户协调解决宅基地、土地以及上学、卫生等必须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并积极为搬迁户规划产业发展,确保搬迁户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六是基础设施到村到户。对贫困户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的问题,加强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 (三)落实扶贫资金,实施精准投入。一是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全面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对80个贫困村,要充分借助各单位、各部门的力量,强化资源整合。建议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加快贫困村项目建设进度,出台硬性文件规定。要求全区各部门在编制规划上报建设项目时重点倾斜安排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等项目建设,建立“三位一体”(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扶贫格局。二是认真做好扶贫贷款和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农户积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要有计划地发放扶贫到户贷款,兑现贴息资金,计划申请龙头企业贴息贷款;按计划申报互助金试点贫困村。三是围绕精准扶贫工作,将“雨露计划”、扶贫培训、互助金试点、社会帮扶等扶贫项目精准扶贫到贫困户和贫困村。开展贫困户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贫困户劳动力转移技术培训等。通过各种扶贫培训,使贫困户劳动力掌握种植养殖技术和外出务工技能,以提高贫困户劳动力生产技能达到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的目的,为贫困户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当前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日前,金寨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扶贫开发工作调研。从调研中了解到,金寨县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不动摇,以扶贫规划编制为引领,积极推进“5+1”项目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发挥广大干群的积极性,创新工作机制,不断丰富工作内容,注重整体推进与精准发力,逐步形成了多方合力、互为支撑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农村低收入人口从2011年到2013年减少6.5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元增加到元,年均增长14.7%。但具体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全县贫困村多在深山、库区一线,群众居住分散,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用电质量不高,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到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居住条件差等问题比较突出。从调研中了解到,一些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如燕子河镇有22个组不通公路,部分村民组依赖霍山县台区供电,村小学教学条件差,道路坡陡弯急、通而不畅,电压不稳、供电质量差,教学设备差、师资力量弱,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桃岭乡金桥村20个组居住库区一线,生产生活资料相对匮乏,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难以发展产业。(二)投入不足,持续发展能力弱。一是资金投入难以满足群众需求。现有的贫困村基础条件和资源条件都较差,多在深山库区一线,基础设施建设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成本高,且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愿望迫切,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缺口大。扶贫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标准难以达到规范要求,影响了扶贫项目建设效益的发挥。如贫困村扶贫资金补助每年只有50万元,只有15%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解决稍大点的工程需要,成效不显著;产业开发补助每户平均元,可谓杯水车薪。二是部门资金整合难。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大多各自为阵,撒胡椒面,难以发挥整体效益;互助资金量少且使用面小,发挥的作用有限。三是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弱。多数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土地抛荒严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有限,持续增收能力不强。农村留守人员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贫困总户数比例高。思想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生产经营能力较低,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抵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脆弱。四是制约产业发展要素多。市场、技术、信息等制约要素作用明显,农技人员少,普及农业技术不到位,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难以推动产业发展。精准扶贫项目难实施,扶贫到户产业需求项目零乱,小而散,一些养殖业项目属于短期效应,难以形成支柱产业。群众“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单打独干难以发展一体化产业项目,且收入构成不合理,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比重较高,缺乏收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 &(三)扶贫工作长效机制有待健全,返贫现象较为突出。扶贫开发工作与农村其它建设项目缺乏有效衔接,工作联系、项目对接、资金整合相互之间协调不够,社会帮扶体系还未完全形成。部门之间合力不够,不少是各自为阵,统筹协调能力弱。部分行业、部门和单位对扶贫开发的思想认识、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不同,实际效果差异性也较大,存在不平衡状况。因病因教致贫返贫现象较为突出,贫困人口脱贫与返贫相互交织,因重度残疾、重大疾病、年老体弱致贫占40%以上,如燕子河镇金冲村高血压患者多,且因中风、偏瘫使家庭贫困。“因教返贫”的现象仍是常态,中高等教育费用在农村家庭经济支出中仍占相当大的比例,贫困人口脱贫抗风险能力弱。同时,自然灾害、市场风险致贫等也占很大一部分。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户是病残、精神障碍和无劳动力户,基本难以脱贫。为此,建议: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促进产业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创新资金运管机制,建立逐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规范扶贫开发互助资金管理制度,综合运用多种政策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统筹各类资源,优先解决贫困地区道路不畅通、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电力质量不高、信息化落后等突出问题。要加快发展八大农业产业化项目,支持蚕桑等见效快、持续增收的产业化项目,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质量和综合效益。将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劳动转移培训结合起来,科学规划、整合资源、联合共建、分步实施,解决少数发展养猪等功利产业项目、产业项目资金分散、效益不高的问题。探索建立贫困户参股、入股或与龙头企业、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社合作发展产业项目,解决贫困户技术资金不足、产业发展单打一的问题。二要分类指导,坚持精准扶贫。一是做好项目精准。集中项目资金,投入到适宜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薄弱、有发展前景的地区,实行连片集中帮扶。要善于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方法,加大贫困户产业项目扶持力度,集中投入,有序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提倡贫困户与龙头企业、能人大户捆绑经营收入,促进产业到户做大做强。二是强化精准到户。认真开展贫困人口界定和统计工作,摸清现有贫困人口规模、分布、构成和特点等基本情况,因户制宜,分类指导,逐村逐户地制定帮扶措施,切实把“精准”落到实处。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建立健全运作激励机制。集中力量优先扶持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提高扶持标准,引导和鼓励发展见效快、能持续增收的好项目。因残疾、疾病致贫或无劳动能力、劳动能力低的贫困户纳入社会保障,并与农村低保、医疗救助、危房改造、就学资助和应急救助等结合起来,确保住有所居、病有所救、学有所教。加强教育和引导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致贫的贫困户,激发、激活他们过上好生活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其生产生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增收致富。三是加强精准培训。要以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为需求,与厂企联合、与就业从业相结合,点到点指导,增强实用性,解决培训大呼隆、学习大众化的问题。四是精准配置资源。充分用好建档立卡成果,建立社会扶贫信息供求对接平台,探索建立能人大户、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源到贫困村投资兴业、带动产业发展就业增收的优惠制度,引导扶贫资源准确投向,促进社会资源精准化配置。三要进一步完善扶贫机制,促进扶贫措施落到实处。一是完善机制。要进一步履行领导职责,积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充分发挥整村推进、结对帮扶的引领作用,调动群众参与积极主动性,多元培育社会扶贫主体,引导资金、技术和管理向扶贫村倾斜,形成帮扶与协作、输血与造血、制度建设与项目实施相结合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健全组织机构,加强扶贫队伍建设,充实、稳定扶贫力量,增强扶贫工作统筹协调能力。二是加大争取力度。要紧紧抓住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加快争取生态补偿力度,让发展的成果实现共享。加大向上级争取扶贫各项资金争取力度,明确投入重点,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发挥资金的整体作用,给予贫困地区更加优惠、灵活的政策,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自身造血功能。三是强化结对帮扶。建立健全驻村帮扶机制,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作用,帮助制订具体的帮扶规划,加强资金、项目和政策的谋划支持和对接。帮扶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协作,统筹各项产业政策,集中力量,形成帮扶合力,真正让好的政策发挥出好的效益。四是提高宣传广度深度。要积极宣传推广扶贫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事业,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活力,让扶贫事业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刘永刚)广元市优秀干部和人才递进培养计划第三期培训班科级干部一组广元市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战场,在精准扶贫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克服和解决。一、“全面推进精准扶贫”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今年,党中央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决战全面小康,全力精准扶贫,以务实之举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就广元而言,必须按照“五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要求,每年推进150个贫困村脱贫解困、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万人以上,到2020年底前,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实现29.61万贫困人口和因病因残因灾返贫人口全部脱贫,739个贫困村和7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覆盖,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二、当前精准扶贫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近年来,广元在精准扶贫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许多难题和困惑,具体如下:(一)贫困信息锁定与及时动态的矛盾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基础工作,建档立卡贫困识别工作主要采取县培训、乡指导、村上具体操作,按照贫富排序、站位排队、确定贫困户名单并公示,进入贫困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但是在实际识别过程中还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和矛盾。一方面,农户参与度不高。有的农户外出务工,没有参加识别活动;有的农户对此不太关心,根本就不主动参与。另一方面,贫困信息锁定之后,没有被识别的部分农户因病、因灾、因残致贫,但是不能及时进入贫困人口信息管理系统,造成信息锁定与及时动态的矛盾。(二)精准扶持与整体发展的矛盾在精准扶贫的要求中,一方面扶贫资金是针对贫困户个体设置的,这类资金主要用于个体层面的经济行动与项目推动,但事实上,贫困户所在村的基础设施等整体性贫困问题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过分强调对个体的扶持,实际上会弱化村级组织统筹发展村庄经济的能力。另一方面针对全市通过“一高一低一无”标准识别出来的739个贫困村来讲,每个村目前正在进行基础信息采集,也就是即将启动每个贫困村万元的关于基础设施和主导产业的规划,这样一来,贫困村的资金投入将大幅提高,贫困村的面貌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而与之条件差不多的一般村来讲,发展差距就会越来越大,新的矛盾和不平衡就会发生。(三)驻村帮扶参与度与实效性的矛盾驻村帮扶工作队的主要目的是为贫困户与贫困村争取项目资金、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规划。但是现在选派的驻村扶贫干部、“第一书记”都有本职的工作,他们无法全身心投入到驻村扶贫工作中去。驻村干部争取相关项目和资金到自己联系村进行帮扶,需要依靠驻村干部个人的关系资源,所以一些驻村干部并不积极。按要求驻村扶贫干部的主要任务是做好贫困村与贫困户的帮扶工作,但是与原单位并未完全脱钩,很多驻村扶贫干部仍是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原来的工作上,这也就出了驻村扶贫干部“身在村庄心在机关”的现象。三、几点工作建议针对精准扶贫在实际推进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1、突出宣传引领。一是要强化政策宣传。持续加大精准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把各级党委政府对贫困人口的关心宣传到千家万户,让大家感恩社会和国家。二是突出业务知识普及。要围绕精准识别、扶贫搬迁等扶贫专业的业务知识进行普及和教育,着力为精准扶贫工作营造了浓厚的氛围,提高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强扶志宣传。通过扶德、扶志等主题宣传,教育群众特别是建卡贫困户既要感恩社会和组织,更要树立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等意识。2、实现动态管理。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和教育引导力度,要通过“扶德”增强群众的主体意识,提高群众主动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要进一步强化乡镇和村组干部责任,切实搞好建档立卡数据的核查校正工作。三是上级主管部门对建档立卡信息管理系统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对贫困人口信息真正实行动态管理,并不得人为设置增减比例,真正建立能出能进的模式。3、整体协调推进。一方面是项目设置要有主次。首先应解决制约整体区域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问题。扶贫项目设置要重点体现在路、渠、塘、网络等基础设施上,这也是绝大多数贫困户的期盼。其次是对建卡贫困户的技能培训、个人教育、产业扶持,真正实现贫困村及贫困户真正的脱贫致富。另一方面是平衡贫困村与非贫困村投入。当前针对全市739个贫困村即将启动每个贫困村万元的投入,贫困村的资金投入、产业培育、基础设施都将迎来大幅改善和提高。但是绝大多数的非贫困村就不能享受到这种投入。鉴于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差异较小,因此建议应当以乡镇为单位统筹资金的使用和安排,坚持“以乡镇为单位,资金总量不突破,以贫困村为主,非贫困村为辅的投入机制”。4、凸显帮扶实效。一是要选准人,把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热爱基层工作的同志选派下去,不要随便叫人顶数。二是要措施实。帮扶单位一定要结合自身单位优势和其他资源优势,对帮扶村有的放矢,制定有效的帮扶措施,突出实效。三是要奖惩明。严格对驻村帮扶的考核、监督和管理,强化帮扶结果的运用,对帮扶效果好、群众满意的单位和个人要奖励,对个人要提拔重用,确保帮扶实效。关于文化精准扶贫的思考与建议 &我认为:按照“扶贫先扶智、精神物质一起抓”的思路,主打“集团作战”,文化精准扶贫路线图一定会愈发清晰。文化精准扶贫关键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满足农村文化生活中寓教于乐地把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的思想引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初步思路是:1.把创作,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传递到贫困村作为中心环节。坚持深入与贫困村群众的联系,首先必须研究了解贫困村农民生产生活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需求,创作,宣传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扛鼎之作,充分满足贫困村群众的文化需求,大力推动贫困村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要发展贫困村青年农民入党,解决农村95%以上人口不是党员的问题。2.文化精准扶贫必须扶贫先扶智。从文化层面解决贫困地区民众思想观念的问题,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领域多发力,贫困村文化阵地建设非常关键,帮助贫困村里修建标准的文化大院,配齐图书、锣鼓等文化物资。一定会成为村中男女老少的新去处。加强对贫困村文艺队伍的辅导、文化遗产的保护、群众文艺创作的扶持等,基层群众精神生活面貌一定会焕然一新。3.进行全面的文化扶贫攻坚战,必须科技力量介入。建议:政府制定:《文化精准扶贫“互联网+文化产业”行动方案》和时间表。提出:启动“创业创新孵化行动”,在全省贫困村建设10个以上文化产业孵化器,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孵化器、开放式创新等,推动各类文化要素资源聚集贫困村,只有开展扎扎实实的扶贫攻坚战才能真正达到精准扶贫的目标。&4.研究出台切实措施,为精准扶贫提供文化动力。政府各个部门,各个企事业单位应该与贫困村结对子,出资金,为贫困村农民提供并且逐步满足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推出文化精准扶贫的措施建议:(1)精准扶贫从“输血”向“造血”转换,开展乡村儒学精神扶贫,对基层村居负责人大范围培训,学习“互联网+”新概念。乡村儒学精神扶贫。建立乡村、社区儒学讲堂,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滋养作用,深入实施乡村儒学和社区儒学推进计划,弘扬孝亲敬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化群众互帮互助,营造文明习俗,为脱贫致富集聚精神力量。(2)通过扶持贫困地区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红色、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造就 “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扶贫局面。扶持贫困村发掘特色,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帮助贫困村挖掘,创建非遗传承基地;组织文化专家帮助贫困村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精品村;&(3)文化人才下挂扶贫。组织省直文艺单位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基层服务。通过结对帮扶、辅导培训等措施,培养一支“永不走”的文化人才队伍。为农村建设文化室和文体活动小广场;组织放电影,演出活动;让每一个贫困村都有乐队、村村都有文化小广场(4)组织艺术家采风创作一批好作品,反映精准扶贫的成就;选拔派驻文化志愿者进村,辅导村民文化小分队,文艺演出队;组织专家为农村设计卡通形象;(5)组织村民办好 “村晚”,争取让贫困村的节目进省、进京演出;逐步实现“一村一戏”的目标,把优秀的文艺节目送到田间地头。当前精准扶贫存在的腐败风险及对策建议作者:赵宗政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不断创新扶贫机制、思路和模式,将扶贫重心下移到特困村,准心调校到特困户,坚持“极贫重扶”,探索实施“市帮扶、县主导、乡把关、村实施”四级联动机制,为每个村整合资金上千万元,集中解决饮水、交通、住房、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五大突出难题,掀起了新一轮扶贫攻坚大决战。当大量的资金、项目、工程集中高强度投入到一个村时,腐败风险便大大增加,防控工作尤为重要。  一、精准扶贫面临的腐败风险  (一)项目安排风险。为了实现每个村投资上千万元的目标,项目安排上存在三个方面的风险。一是项目与当地发展实际不对口。帮扶部门通常要以部门既有资源落实项目,资源内项目充分安排,往往会超越规定,违背条件,资源外的且群众需要的项目调控能力弱,甚至无法安排。二是项目与贫困户不对口,贫困户最该享受却没有能力享受政策,如危房改造项目,贫困户户平扶持6000元,绝大多数极贫户无力实施;搬迁扶贫户平扶持20000元,极贫农户也无力实施。但这些项目扶贫资金对于一个贫困村的所有农户来说都是有巨大诱惑的,拿项目做人情、送亲朋的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项目建设风险。精准扶贫重点村的确定在各部门规划之后,项目与规划衔接不充分,致使扶贫村实施的项目有的没有进入规划的笼子,有的虽然进入了规划笼子但与实施计划时间冲突,为了实现精准扶贫攻坚决战决胜,一方面要调整项目计划,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四制”管理也存在困难和问题,一些投机企业会利用这个机会,大肆进行腐败活动,拉拢引诱干部在工程建设中予以照顾,使有限的项目资金大量地进入投机企业手中,存在腐败风险隐患。  (三)资金运行风险。资金投入大,要求高,又高度集中,致使有的资金比项目先到,有的资金到农户帐户后手续尚不完备,村干部被动做假手续,补假资料,资金运行安全隐患大。一是产业扶贫项目空转,没有真正扶持产业,而是扶持有关系的种养殖户。二是到户资金落空。加大社会帮扶是扶贫的重要措施,所有帮扶人不可能全部到户帮扶,只有通过地方政府、村委会及帮扶工作队落实,不同部门、不同资金来源具有不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标准,在没有准确区分贫困级别的情况下,实行差别式帮扶会导致群众心里不平衡,导致新的社会矛盾,极易造成帮扶资金流失。三是基础设施项目还债。贫困村的贫困是历史形成的难题,也是重要贫困对象之一。为保运转,村委会想方设法,东拼西凑,拉钱负债,有的用于日常运转,有的用于救济救灾,有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有的用于兑现历届村干部口头承诺的事项,日积月累,形成了大量的债务,少的几万元,多的几十万元,甚至更多,有了资金,会不会用于偿还债务而导致该建的项目落空,是资金监管的重点。  二、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统筹规划,科学安排项目。对于贫困村的扶贫项目应结合村级发展实际,由县、乡、村三级共同研究决定建设项目和工程内容,分部门落实项目。项目确定应采取扶贫牵头、科学指导,自下而上、以下为主,集体决策、结果公开,部门落实、监督实施。从而把扶贫项目与部门规划有效对接,部门职能与责任公开运行,避免为解决项目落实难题而滋生腐败。  (二)加强纪律约束,尊重项目决策。扶贫攻坚重点村项目建设方案一旦确定,各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服从,自觉主动安排项目计划,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这一条应当作为严肃的政治纪律,用来指导部门履行职责,也要作为评价部门履职尽责的标准之一,以减少部门内耗,提高工作效率。  (三)加强民主监督,发挥主体作用。在完善项目建设“四制”管理的同时,要大力鼓励和支持贫困群众参与脱贫攻坚行动,切实提高其自我脱贫能力,依靠自身力量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鼓励引导外出务工人员积极参与扶贫工程项目建设,特别是产业发展项目,培养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员。大胆启用本地农民参与项目建设民主监督工作,每个工程建设项目都要明确一名或几名农民担当监督员,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和干部清正廉洁监督。  (四)加强审计监督,注重责任追究。对扶贫攻坚重点村的项目建设要开展专项审计,注重过程监督。审计部门要对所有扶贫重点村的资金进行年度审计,明确专门人员,从项目建设开始到项目建设结束,进行全过程审计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涉及领导干部清正廉洁的问题线索要及时移交相关部门立案查处。项目主管部门在对重点村的项目建设验收的同时,要建立廉政清单,保证干部廉洁和项目干净。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16:57&】 【来源:&四川政协网&】一、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  (一)思维行为离精准扶贫有差距。  (二)政策价值离精准扶贫有差距。  (三)投入力度离精准扶贫有差距。  (四)动态调整离精准扶贫有差距。  二、对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县为主体,分级负责。各级成立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县为主体,分级负责,有序开展建档立卡各项工作。  (二)公开、公平、公正、公认。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参与,通过村民自治,引入第三方监督,实行公告公示,确保政策公开、规则公平、结果公正、群众公认。  (三)程序统一,精准识别。严格按照规定的工作流程,认真开展农村扶贫对象识别认定,做到结果精准,群众满意。  (四)尊重群众意愿,精准扶持。摸清农村扶贫对象帮扶需求,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制定到村到户帮扶方案,落实帮扶措施,实施精准扶持。  (五)建“同一本账”,扶“同一批人”。精准识别农村扶贫对象,将户建卡、村造册、乡立簿、县归档的扶贫对象全部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确保建档立卡和扶持对象上下统一。  (六)进出有据,动态管理。建立农村扶贫对象动态调整机制,脱贫则出,返贫再进,实现有出有进,进出有据。及时更新农村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 秦之凤关于巴中实施精准扶贫的几点建议【日 09:24:31】【来源:】满谦 刘洪斌&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空口号,也不要好高骛远的目标,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想方设法,把现实问题一件件解决,探索可复制的经验。这对于巴中深入推进扶贫工作,走出一条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巴中全域扶贫点面结合的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这只是万里长征刚迈步。为此,实施精准扶贫,确保扶真贫、真扶贫,集中力量打赢扶贫攻坚战,创建“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精准识别,瞄准贫困扶真贫&  摸清底数、精准识别是搞好扶贫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这样扶贫工作才能实现重心下移,扶贫开发任务和措施才能落实。从以往扶贫来看,一些地方存在贪大求洋、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甚至少数人利用关系挤进“贫困行列”,占用扶贫资源,戴上“贫困帽子”的现象,引起部分真贫困群众的不满。开展精准扶贫,必须首先要精准识别贫困户,然后才能因人而异制定具体帮扶措施,做到扶真贫。&  (一)核定扶贫对象。精准识别贫困户,必须建立在统一标准、全面调查、严格程序、公正公开的原则基础上。为此,要抓好三项工作:一是规模确定。在识别规模上,按照省上统一发布我市贫困人口数作为基本识别规模,以户为单元,整户识别,实行规模控制。目前,各县区已经确定了识别规模,基本控制在20%左右的规模,如通江县唱歌乡有1168户、4505人,全乡已准确识别出贫困户319户、991人。二是精准识别。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健康、教育、住房等情况,通过村民自治、群众参与、民主评议、逐级审核和公示公告等方式,按照农户申请、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村委会审查公示、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公示、县(区)人民政府审定公告的流程精准识别。三是登记建卡。对识别出来的扶贫对象和低保户,建立规范的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力求做到“户有卡、村有簿、乡有策、县有档”。&  (二)因户因人定策。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必须逐个分析致贫原因,号准“脉”,找准症结,选好“药方”,解决“怎么扶”的问题。通过调研发现,造成贫困的原因,从主观方面讲,有思想懒惰、身体残疾、技能缺失;丛客观方面讲,有生存环境恶劣、因病因灾致贫、缺少政策资金支持等。因此,要逐户制定帮扶措施,有针对性的予以扶持。例如,对于生存环境恶劣的贫困户,鼓励其搬迁移民,如居住在通江县平溪镇大干溪村的部分困难群众,居住海拔达1200多米,发展致富途径非常有限,搬迁移民是最好的扶贫举措;对于有创业想法而无资金的贫困户,要想办法通过农信、小额贷款等金融渠道解决其资金来源,鼓励其创业并带动其他贫困户就业;对于没有住房的贫困户、五保户,可以为其提供廉租住房,南江县黑潭乡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贫困户帮扶计划和措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