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谈安全生产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哪些职责

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服务,助您不断前行!
京ICP证号&&
京网文[3号&&
Copyright (C) 2018 Baidu以下试题来自:
多项选择题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应负的职责有(
)。A.及时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B.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C.负责日常安全检查D.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E.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A.13周岁的人违法B.16周岁的人违法C.精神病人违法D.19周岁的人违法E.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人2A.建设单位B.项目经理C.监理单位D.监理工程师E.施工单位3A.社会责任主体B.企业责任主体C.中介服务主体D.政府监管主体E.集体责任主体4A.撤销B.改建C.增建D.配置E.技术改造5A.建立防火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B.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C.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D.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消防演练E.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服务,助您不断前行!
京ICP证号&&
京网文[3号&&
Copyright (C) 2018 Baidu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电话:+86-769-
传真:+86-769-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第一国际三期3号楼306/312室
您当前的位置: /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试题
&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安全生产试题
一、填空题(将答案写在横线上的空格内)
1.安全生产方针是指国家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向&&。
2.现行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十二字”方针,明确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地位、主体任务和实现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
3.“安全第一”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在处理保证安全与实现生产经营活动的其他各项目标的基础上,要始终把安全特别是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的人身安全放在&&&首要 &位置。
4.“预防为主”是指把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放在安全生产工作的首位,努力做到&&事前 &防范,而不是事后补救。
5.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责任在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必须依靠&&职工 &&来实现。
6.“以人为本”,首先必须以人的&&&生命&&&为本。
7.“安全发展”是指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各个行业和领域、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和发展,必须把&&&安全&&&作为基础前提和保障。
8.安全生产法津法规是保障社会生产过程中人民&&&生命安全&&&,以及保护国家、集体、人民财产安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我国法律法规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9.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是《安全生产法》的&&&核心 &内容。
10.国家标准的年限一般为&&5&年,过了年限后,国家标准就要被修订或重新制定。
11.行业标准是由我国各主管部、委(局)批准发布,在该部门范围内&&统一&使用的标准。
1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对行政区域内的安全生产实施&&&综合 &监督管理,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如公安部门、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安全生产的&&&监督 &管理。
13.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应自觉接受和&&服从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其进行的安全生产监管。
1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及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 &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15.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要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制度,发生了生产安全事故要对相关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责任追究包括追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16.发生了生产安全事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要按规定立即如实报告有关政府管理部门。
17.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是指因安全生产&&&责任者 &&未履行安全生产有关法定责任,根据其行为的性质及后果的严重性,追究其责任的一种制度。
18.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刑事责任是指责任主体违反安全生产法律规定构成犯罪,由司法机关依照刑事法律给予刑罚的一种&&&&法律 &&责任。
19.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0.《安全生产法》将综合治理概念写入法律,反映了&安全生产&发展的新规律和特点。
21.《安全生产法》强调了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
22.《安全生产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制定本法。
23.《安全生产法》第三条规定,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 ,坚持&&安全&&发展。
24.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责任在&&生产经营单位 &。
25.《安全生产法》第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26.《刑法》对于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情节特别恶劣的,将处以&&&5 &年以上有期徒刑。
27. 《安全生产法》 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安全生产的综合性法律。
28.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初次安全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 &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 &学时,安全培训必须依照安全监管部门制定的安全培训大纲实施。
29.《安全生产法》 第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30.《安全生产法》 第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
31.《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应当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32.《安全生产法》第二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33.《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 &&和管理能力。
34.《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35.《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36.《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37.《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8.《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 治理制度,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如实记录,并向从业人员通报。
39.《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
40.《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和安全操作规程。
41.《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
42.《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应当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 ,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
43.《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立即&&&组织&&&抢救&,并不得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
44.《安全生产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45.《安全生产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46.《安全生产法》第七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相衔接,并定期&组织演练。
47.《安全生产法》第八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接到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迟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48.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安全生产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发生一般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百分之&&&三十 &的罚款。
49.《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经停产停业整顿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予以&&&关闭 &&&。
50.《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发生一般事故的,对负有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51.制定《职业病防治法》的目的是: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52.《职业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53.《职业病防治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 和&&&条件 &&,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54.《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
55.《职业病防治法》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56.《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落实职业病&&&预防 &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57.《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危害&&项目,接受监督。
58.《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七条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59.《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八条规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
60.《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61.《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 &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62.《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63.《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64.《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
65.《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 &&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66.《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67.《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68.《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按照职业病防治要求,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 &中据实列支。
69.《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70.《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71.《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条规定,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该用人单位 &承担。
72.《职业病防治法》第六十七条规定,职业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时,被检查的用人单位应当接受检查,并予以支持配合,不得拒绝和 &&&阻碍 &&。
73.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74.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75.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和状态。
76.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认识的危险源和危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
77.综合治理就是&&&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再采取断然措施遏制重特大事故。
78.重大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
79.生产过程中,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正确处理安全生产和工程进度,经济效益等的关系。
80.安全生产风抵押金管理必须做到“专户存储、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挪用”。
81.生产经营单位为了保证安全资金的有效投入,应编制安全&&&技术&&&措施。
82.采购特种设备应当符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使用维修说明、制造监督检验证书等出厂文件。
83.认识并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
84.&生产安全事故主要是人的&&&&过失&&&造成的事故。
85. 生产安全事故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
86. 界定事故是否属于生产安全事故的标准就在于事故是否发生在&生产经营&活动中。
87. 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属于生产安全事故。
88.&事故原因指由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即人的不安全&&行为 &和物(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因素作用下而造成的事故直接原因。
89.事故的发生容易导致&&&不稳定 &&因素的增加,激发社会矛盾和冲突。
90. 发生事故则预示着面临巨大的损失,影响生产,损害声誉,严重者则导致企业破产关闭,相关负责人甚至还要面临&&&法律 &&的惩罚。
91. 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是&&&重大&&&而长久的,甚至是难以弥补的。
92.&防止重大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是&&辨识&&和 确认重大危险源、排查事故隐患。
93.&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并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所必需的安全投入。
94. 存在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报当地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 &&&&备案 &&。
95.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贮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 &&的单元。
96. 危险物品是指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97. 重大危险源可以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98.&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称危险源&&&辨识&&,即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场的特征。
99.&重大危险源控制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任务是对重大危险源的普查辨识登记,进行检测评估,实施监控防范,对有缺陷和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实施治理。
100. 对于已经辨识确认的重大危险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逐项进行登记&建档 &。
101. 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
102. 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10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求,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制度 &&。
104. 《安全生产法》要求,任何生产经营单位都应该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105.&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106.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107. &&&专项&&&预案是针对生产经营企业某种具体的、特定类型的紧急情况的应急而制订的。
108.&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首先要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并由相当层次的&&领导 &担任负责人。
109.&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源,通过危险因素分析对危险源进行辨识,是确定应急预防与应急救援对象的&&&&基础 &&。
110. 应急资源既包括企业内部的应急资源,也包括企业外的,在&评估&&时都要考虑到。
111. 识别企业现有的风险,确定哪些是重大风险,对现有的或计划中的作业环境和作业组织中存在的重大危害和风险进行&&&识别 &&&、预测和评价。
112.&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 &&,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
113.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 &&。
114.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是指针对&&&情景 &&事件,按照应急预案而组织实施的预警、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现场处置与救援、评估总结等活动。
115.按照应急演练的&&&内容 &&,可分为综合演练和专项演练。
116.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 &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117.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118.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
119.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危害项目,接受监督。
120.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 &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
121.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122.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123.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124.《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共十大类&&&&132&&种。
125.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指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其可行性&&论证 &阶段,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有害性与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应急救援设施等进行的预测性卫生学分析与评价。
126.概括地说,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127.建设单位是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 建设单位应组织有关专家对预评价报告进行评审,并对预评价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128.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以及&&&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
129.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定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130.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131.工会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处理,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
132.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报告和依法调查处理。
133.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134.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135.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做出。
136.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应当接受工会和&&&职工&&&的监督。
137.事故调查组组长由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指定。事故调查组组长主持事故调查组的工作。
138.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139.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140.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14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14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14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14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145.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其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信息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报告事故发生地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146.依照《工伤保险条例》,从日起,职工工伤死亡补助金标准调整为按全国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计算,发给工亡职工及亲属。
147.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核心&&。 &&
148.工伤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是工伤保险&&&首要&&的、直接的任务。
149.《消防法》明确规定,消防工作贯彻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
150.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51.&&车间班组 &是企业的细胞,是生产经营单位最基层的组织和作业单位。
152.只有抓好车间班组安全管理,才能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得到真正&&&落实 &&,安全生产基础才会牢固。
153.班组长是企业基层组织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154.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155.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56.《安全生产法》是我国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中唯一设定&&&行政&&责任的法律。
157.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是《安全生产法》的&&&核心&&内容。
&&&&158. &&综合&&治理是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人管、法治、技防多管齐下,并充分发挥社会、职工、舆论的监督作用,实现安全生产的齐抓共管。
159.《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的同一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160.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逃匿的,将被处&15&&&日以下拘留。
161.非公司制生产经营单位,由其&&&主要&&&负责人决定安全投入的资金。
162.“6S”作业现场管理起源于&&日本&&。
163.建设项目中“三同时”的规定不包括&&&同时监理&&。
&&&&164.&&&安全评价&&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得出系统存在的危险点、危险的可能性、危害程度,预测出被评价系统的安全状况。
165.对设备进行&&&清扫&&、润滑、检修是清扫的第四个阶段。
166.在作业现场“6S”管理中,&&&整理&&&就是对生产场所的物品按需要和不需要要区分开,并清除不需要的物品。
167.在作业现场“6S”管理中,&&&&清洁&&&是将整理、整顿、清扫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并贯彻执行及维持。
168.工件、材料应堆放整齐,平稳可靠,不得超过&&&2&&&米高度。
169.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新进员工进行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培训。
170.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的规定,已在岗的班组长每年接受安全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班组其他员工每年接受安全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
17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至少&&&&一个月&&&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172.&&电击&&是电流对人体内部组织的伤害,是最危险的一种触电伤害。
173.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174.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应针对重大危险源每&&&一&&&年开展一次综合应急演练或专项应急演练,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现场处置应急演练。
175.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176.按行政区域可划分,I级应急救援预案属于&&&企业级&&&。
177.生产经营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按预案的适用&&范围&&进行分类,多采用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的形式进行编制。
178.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粉尘属于&&物理因素。
179. 劳动中高温因素影响不属于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
180.如果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停止或心跳停止,应试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181.化学因素是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一种,它的产生主要有工业毒物和生产性&&粉尘 &等。
182.根据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职业病目录&的通知》,尘肺病共有&13&种。
183.根据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职业病目录&的通知》,属于职业中毒种类的共有&&&&56&&&种。
184.触电事故中,绝大部分是人体接受电流遭到&&&&电击&&导致人身伤亡的。
185.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应每&&&一&&&年申报一次。
186.《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规定,用人单位的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应当在竣工验收之日起&&&&45&&&日内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187.《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
188.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三级。
189.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一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190.&&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191.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60&&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192.《安全生产法》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或者举报。
193.从实际发生的事故中可以看到,70%以上的事故都与&&&人为 &过失有关。
194.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195.特种作业人员在操作证有效期内,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无违法行为,经考核发证机关同意,操作证复审时间可延长至&&&6 &&年
196.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197.对颜色有较高的区别要求的场所,宜采用&&&白炽灯 &&。
198.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
199.《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规定,用人单位的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应当在竣工验收之日起&&&45&&&日内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200.所有的事故隐患都是可以&&&控制&&&的。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写在括号内)
1.《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作出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应当听取( A )的意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A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B 经营决策机构以及分管副职。
C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D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2.《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 A ),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
A 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B 职工个人档案。
C建立安全生产教育档案。&&&&&&&&&&D建立安全生产培训档案。
3.《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二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 B )。
A 安全生产宣传标语。&&&&&&&&&&&&B 安全警示标志。
C 安全标志。 &&&&&&&&&&&&&&&&&&&D安全出口。
4.《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 A ),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
A 经常性维护、保养。&&&&&&&&&&&&B 派人专人负责管理。
C 安全管理。 &&&&&&&&&&&&&&&&&&&&D 日常管理。
5.《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 A )的出口。禁止锁闭、封堵生产经营场所或者员工宿舍的出口。
A 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畅通。&&&&B 安全距离。
C 标志明显。&&&&&&&&&&&&&&&&&&&&&&&&&&&&&&&&D 保持畅通。
6.《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 B )、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A 安全因素。&&B 危险因素。&&C 职业危害。 &&D 事故隐患。
7.《安全生产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进行( A )的经费。
A 安全生产培训。&&B 事故隐患整改。&&&C 安全维修。 &&D 安全文化。
8.《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以及( A )的事项。
A 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B 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
C 从业人员职业健康。 &&&&&&&&&&&&D 从业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9.《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 B )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A 安全生产知识缺乏。&&B 生产安全事故伤亡。&&C 工伤。 &&D 职业病。
10.《安全生产法》第九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不依照本法规定保证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致使生产经营单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责令限期改正,提供必需的资金;逾期未改正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 B )。
A 停产停业整顿。&&B 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检查。&&C 停工。 &D 整改。
11.《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受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 A )不得担任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A 终身。&&&B 十年内。&&&C 十五年。 &&D 二十年。
12.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本法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 B )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A 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B 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C 五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D 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
13.《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本法规定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或者未定期组织演练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 B )的罚款。
A 二万元以下。B 五万元以下。C 十万元以下。D 二十万元以下。
14.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 A )的罚款。
A 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B 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
C 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D 十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
15.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八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未登记建档,或者未进行评估、监控,或者未制定应急预案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 B )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A 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B 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C 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D 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
16.《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未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责令立即消除或者限期消除;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 A )罚款。
A 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B 十万元以上四十万元以下。
C 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D 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17.《安全生产法》第一百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 B )的罚款。
A 三倍以上五倍以下。&&&&&&&&B 二倍以上五倍以下。
C 一倍以上五倍以下。&&&&&&&&D 三倍以上十倍以下。
18.《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两个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可能危及对方安全生产的生产经营活动,未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未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 A )的罚款。
A 五万元以下。B 十万元以下。C 十五万元以下。D 二十万元以下。
19.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二条规定,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内,或者与员工宿舍的距离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 B )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A 十万元以下。B 五万元以下。C 十五万元以下。D 二十万元以下。
20.《安全生产法》第一百零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降级、撤职的处分,并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处上一年年收入(&A&)的罚款。
A 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一百。&&&&&B 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九十日。
C 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九十日。&&&D 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九十日。
21.《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 B ),并妥善安置。
A 辞职。B 调离原工作岗位。C 开除。D 观察。
22.《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 A )和中文警示说明。
A设置警示标识。B该设备使用说明。C 设置逃生出口。D 设置安全标志。
23.《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 B )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A&考核鉴定、学籍职称材料、政治历史问题、奖励和处分、职业卫生情况。
B&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
C 劳动者的职业史、学籍职称材料、政治历史问题。
D 考核鉴定、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24.《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病人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 &A )报告。
A卫生行政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B人社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 卫生行政部门。&&&&&&&&&&&&&&&&&&&&&&&D人社部门。
25.《职业病防治法》中所称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 A )
A 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B 环境因素。
C 不安全因素。 &&&&&&&&&&&&&&&&&&&&&&&&&&&D 不安全行为。
26.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没有存档、上报、公布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 B )的罚款。
A 二十万元以下。&&&&&&&&&&&&&&&&&&&&&&&&&B 十万元以下。&
C十五万元以下。&&&&&&&&&&&&&&&&&&&&&&&&&D三十万元以下。
27.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未按照规定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 A )的罚款。
A 十万元以下。&&&&&&&&&&&&&&&&&&&&&&&&&&&&B 十五万元以下。
C二十万元以下。&&&&&&&&&&&&&&&&&&&&&&&&&&&D三十五万元以下。
28.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未按照规定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或者未对劳动者个人职业病防护采取指导、督促措施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 &A )的罚款。
A 十万元以下。&&&&&&&&&&&&&&&&&&&&&&&&&&&B 十五万元以下。
C二十万元以下。&&&&&&&&&&&&&&&&&&&&&&&&&&D三十万元以下。
29.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未按照规定及时、如实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项目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 B )的罚款。
A 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B 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C五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D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
30.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时,未告知劳动者职业病危害真实情况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B&)的罚款。
A 十万元以上四十万元以下。&&&&&&&&&B 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C 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D 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
31.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未按照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或者未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 B )的罚款。
A 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B 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C五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D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
32.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隐瞒本单位职业卫生真实情况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并处(&A&)的罚款。
A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B 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C五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D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33.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擅自拆除、停止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或者应急救援设施的,隐瞒本单位职业卫生真实情况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并处( B )的罚款。
A 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B 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
C 五万元以上四十万元以下。&&&&&&&&D 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34.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安排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未成年工或者孕期、哺乳期女职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禁忌作业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并处( B )的罚款。
A 五万元以上四十万元以下。&&&&&&&B 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
C 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D 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35.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违章指挥和强令劳动者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并处( B )的罚款。
A 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B 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
C 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D 五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
36.从安全生产的角度,(&&A&&)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A.危险。&&&B.危险度。&&&C.危险源。&&&D.重大危险源
37.(&A&)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A.安全。&&&&B.安全生产。&&&C.安全卫生。&&&D.安全条件
38.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A&&)安全培训,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A.接受&&&&&B.拒绝 &&&&&&&&C.随意对待&&&&&&D.不能接受。
39.(&&B&&)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A.职工。&&&B.生产经营单位。&&&C.主要负责人。&&&D.安全管理人员。
40.(&&A&&)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A.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B.安全管理人员。&C.职工。D.个人。
41.从业人员超过(&&A&&)人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100。&&&B.200。&&&C.300。&&&D.500。
42.生产经营单位(&&D&&)对重新上岗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A.不必 &&&B.应该 &&&&&&&&C.不强求 &&&&D.必须
43.(&&&A&&)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A.厂长经理。&&&B.职工。&&&&&C.车间主任。&&&&&D.班组长。
44.下列不属于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的是(&&&C&&)。
A.劳动中紧张过度。&&&&&&&&&&B.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
C.劳动中高温因素影响。&&&&&&D.不良工作体位。
45.造成30人以上死亡的事故属于(&&A&)&&&。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46.从业人员经过安全教育培训,了解岗位操作规程,但未遵守而造成事故的,行为人应负(&&&C&&)责任,有关负责人应负管理责任。
A.领导 &&&B.管理 &&&C.直接 &&&&D.间接
47.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命安全的(&&A&&)。
A.工艺、设备 &&&&&&&&&&&&&&&&&&&&B.替代产品 &
C.本质安全的原材料 &&&&&&&&&&&&&&D.技术资料
48.生产经营单位对新录用和老员工,要制定详实的教育和培训计划,经费由(&A&)安排。
A.生产经营单位 &&&&&&&&&&&&&&&&&&B.县安全生产管理局
C.从业人员 &&&&&&&&&&&&&&&&&&&&&&D.政府财政部门
49.对验收不合格的安全设施,生产经营单位(&&C&&)。
A.可以部分先投入生产和使用 &&&&&&B.边整改边投入生产和使用
C.不得投入生产和使用 &&&&&&&&&&&&D.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后可以使用
50.企业所设置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指(&&B&&)。
A.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事务的部门 &B.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C.生产管理或技术管理机构 &&&&&&&&&D.以上都不对
51.生产经营单位对(&&B&&)应当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应当采取的紧急措施。
A.事故频发场所 &&&&&&&&&&&&&&&&&&&B.重大事故隐患 &&
C.重大危险源 &&&&&&&&&&&&&&&&&&&&&D.以上都不对
5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D&)、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A.危险因素&& &B.事故隐患&& C.设备缺陷 &&&&&D.以上都对
53.生产经营单位建立的规章制度中最重要的规章制度是(&&A&&)。
A.安全生产责任制 B.安全检查制度 C.安全操作规程 &D.岗位责任制
54.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有主动投入和被动投入,下列属于被动投入的有(&C&)。
A.防灭火工程费 & B.劳动防护品费用  &C.赔偿费用 &&&D.以上都是
55.事故往往有突发性,这种突发性属于事故基本特性中的(&D&)。
A.固然性  &B.必然性  C.偶然性 &&&D.潜在性
56.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指的是生产经营单位(&D&)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的内设机构。
A.主要 && B.重点 & C.专门 &&&D.全面
57.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是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承担的(&B&)。
A.任务  &&B.法定义务  &C.职责 &&&&D.责任
58.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具备安全生产(&B&)方能进行生产。
A.资格  &&B.条件  &&C.规章 &&&&D.安全
59.(&B&)是指在劳动过程中能够对劳动者的人身起保障作用,使劳动者免遭或减轻各种人身伤害或职业危害的各种用品。
A.防护用品  &B.劳动防护用品  &C.安全帽 &&&D.特种劳动防护用具
60.在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前,要对其(&D&)进行必要的检查。
A.硬度  &&B.质量 & C.防护性能 &&&&D.安全性能
61.安全生产委员会(&B&)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
A.每月 &&&&B.每季度 &&&&C.每年 &&&&&D.法规
62.安全文化素质的基础是(&D&)
A.安全技能知识 &&&&&&&&&&&&&&&&B.心理应变,承受适应能力 &
C.道德,行为规范的约束力 &&&&&&&D.安全意识,法制观念
63.(&B&)是生产经营单位工作的先行官,是实现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的根本保证。
A.安全生产责任制 &&&&&&&&&&&&&&B.从业人员选用与配置
C.安全教育培训 &&&&&&&&&&&&&&&&D.安全检查制度
64.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指对本单位生产经营负全面责任,有生产经营决策权的人员.具体指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的(&B&)。
A.厂长 &&&&B.董事长,总经理 &&&&&C.厂长 &&&&D.经理
65.调查事故最基本的原则是(&C&)。
A.“四不放过”原则 &&&&
B.第三方的原则 &&&&&
C.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事故是可以调查清楚的 &&&&&
D.依靠专家,依靠科学技术的原则
66.安全监督系统主要是由(&A&)组成的安全防线。
A.安全委员会 &&&&B.全体员工 &&&&&C.工会 &&&&&D.企业负责人
67.(&A&)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A.企业主要负责人 &&&B.安全管理人员 &&&C.工会 &&&D.企业负责人
68.厂长经理应负责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充实(&A&)安全技术管理人员。
A.专职 &&&&&B.兼职 &&&&&C.一般 &&&&D.精干
69.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C&)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A.撤离设备 &&&&B.撤离现场 &&&C.组织抢救 &&&D.撤离环境
70.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对象是企业的(&B&) 。
A.生产资源 &&&&B.员工 &&&&C.设备 &&&D.环境
71.劳动保护的对象首先是保护(&A&)。
A.从事生产的劳动者 &&&&&&&&&&&&&&&B.企业的领导 &&&
C.企业的安全管理者 &&&&&&&&&&&&&&&D.企业的生产管理者
72.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生产经营单位中专门负责(&D&)的内设机构,其工作人员是(&&D&&)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A.安全生产管理;专职或兼职 &&&&&B.安全生产管理;专业
&&&&C.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专业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专职
73.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很规范,是(&A&)的延伸。
A.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B.安全生产理念
C.安全文化 &&&&&&&&&&&&&&&&&&&&&D.安全生产技术
74.某建筑施工单位在起重机检修过程中,检修工具从高处坠落,砸中一名在起重机下方作业的建筑工人,导致该工人重伤。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该事故类别属于(&C&)。
A.高处坠落B.机械伤害 C.起重伤害 &&&&&&D.物体打击
75.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估以及等级划分,下述关于重大危险源管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
A.根据危险程度将重大危险源划分为三级,一级最高
B.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已满三年的,应当重新进行辨识、评估和分级
C.根据危险程度将重大危险源划分为三级,三级最高
D.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3人以上受伤的,应当重新进行辨识、评估和等级划分
76.生产经营单位应对安全生产投入进行预算管理,并经审批后按预算实施投入。以下关于安全生产投入的描述中,正确的是(&B&)。
A.对于股份制企业,其安全费用的投入由董事长予以保证
B.对于个体工商户,其安全费用的投入由投资人予以保证
C.对于个体工商户,其安全费用的投入应由职工承担
D.对于一般国有企业,其安全费用的投入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予以保证
77.甲公司为一家机械加工企业,有职工52人,配备了一名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钱某,并委托具有安全评价资质的乙公司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乙公司派遣注册安全工程师丁某负责甲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按照有关规定,负责甲公司安全生产职责的是(&B&)。
A.钱某 &B.丁某 &C.乙公司 &&D.甲公司
78.事故调查的职责之一是通过事故调查分析,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按照责任大小来承担责任的不同。事故责任认定可分为(&A&)。
A.直接责任、间接责任、管理责任
B.技术责任、行为责任、领导责任
C.直接责任、主要责任、领导责任
D.直接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
79.安全生产检查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下列依靠安全检查人员的经验和能力,检查结果直接受安全检查人员素质影响的安全检查方法是(&C&)。
A.常规检查法 &B.安全检查表法
C.仪器检查法 &&D.数据分析法
80.安全生产检查一般分为检查准备、检查实施和数据分析三个阶段、下列工作中,属于检查实施阶段的是(&A&)。
A.了解被检查对象的工艺流程 &&&&&&B.确定检查组成员的职责分工
C.交流检查所发现问题与整改意见 &&D.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级分类
81.安全带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在使用前应进行安全教育,下列关于安全带表述中错误的是(&B&)。
A.安全带应组件完整,无短缺,无破损
B.安全带的安全标志的编号应表示使用授权年限
C.安全带与安全网的安全标志的尺寸规格不同
D.从业人员应严格按照安全带的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
82.某化工储料库发生事故,造成3人死亡,6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6500万元、依据《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该事故等级(&C&)。
A.特别重大事故&&B.重大事故&&&C.较大事故&&&D.一般事故
83.某铸造厂生产的铸铁管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裂纹,为从本质上提高铸铁管的安全性,应在铸造的(&A&)阶段开展相关完善工作。
A.设计 &&&&&&&B.安装 &&&&&C.使用 &&&&&D.检修
84.安全文化由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精神文化组成。安全文化建设是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引导员工主动遵章守纪,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是(&C&)。
A.全员参与 &&&&&B.以人为本 &&&&&&C.持续改进 &&&&&&D.综合治理
85.某企业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和评先评优等多种形式安全活动,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该企业每年度开展安全岗位标兵表彰活动,主要发挥了企业安全文化的(&C&)功能。
A.辐射 &&&&&&&B.凝聚 &&&&&&C.激励 &&&&&&D.同化
86.根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某商场的建设项目设备设施布置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设备设施中,属于安全设施的是(&D&)。
A.照明电气间、燃气管道间、滚梯
B.温度监测系统、排风管道、锅炉房
C.保安室、自来水管、冰场管理室
D.防火栓、灭火器、烟气监测系统
87.某建筑公司数名电工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即将到期。根据国家对特种作业人员的要求,电工的操作证需要申请复审或延期复审。复审或延期复审前,其培训内容主要有相关安全法规、标准、事故案例及(&A&)等知识。
A.电气作业安全管理 &&&&&&&&&&&&&&B.特种作业操作证管理
C.电气装置及电气作业安全要求 &&&&D.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
88.某公司员工甲在工作中发生轻伤,休工30天后又回到原工作岗位继续工作。在复岗前甲需要接受(&A&)安全教育培训。
A.公司级、车间级、班组级&&&&&&&&B.车间级、班组级
C.车间级 &&&&&&&&&&&&&&&&&&&&&&&&D.班组级
89.甲某被一木材加工厂招收为电锯工,其工作环境有噪声、飞溅火花、钢屑等危害因素。木材厂应为甲某配备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是(&C&)。
A.手套 &&&&&&&B.呼吸器 &&&&&&&&&C.防护眼镜 &&&&&&&&D.耳塞
90.生产经营单位为职工配备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三证一标志”。“三证一标志”是指(&B&)。
A.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检验合格证和安全标志
B.生产许可证、检验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标志
C.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安全标志
D.产品合格证、检验合格证、安全鉴定证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标志
91.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形式多种多样,按照监督时间逻辑可以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种,下列属于事前监督管理的是(&B&)。
A.监督检查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B.审批安全生产许可证。
C.监察事故责任追究情况。&&&&&&&&&&&D.监察特殊工种的作业。
92.甲公司新建办公楼,与乙建筑公司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为确保工程的质量,乙建筑公司将管理工程分包给丙公司,丁监理公司负责该工程的监理。下列关于施工现场承包商安全管理的描述中,错误的是(&C&)。
A.各方面参照发包工程安全协议的有关要求清晰界定安全管理责任
B.乙公司应在危险性较大的区域设置专职的安全监护人员
C.甲公司负责丙公司和甲公司的组织管理
D.丁公司负责对包工程的安全监理工作
93.生产经营单位发生液氨泄漏致人中毒事故后,应急求援的首要任务是抢救中毒人员和人员疏散,另外一项重要任务是(&D&)。
A.堵塞液氨泄漏点&&&&&&&&&&&&&B.冲洗液氨泄漏点
C.调查液氨泄漏事故原因&&&&&&&D.监测周围空气氨的浓度
94.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后,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现场应急救援工作。下列任务中,属于现场处理的是(&A&)。
A.救护受害者和保护事故现场 &&B.对现场材料进行技术鉴定
C.联系保险公司理赔 &&&&&&&&&&D.统计工作损失价值
957.承包商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承包商队伍进入作业现场前,应接受消防安全、设备设施保护及社会治安方面的教育,组织教育的责任主体是(&B&)。
A.承包商 &&&&&&&&&&&&&&&&&&&&&B.发包企业
C.建设行业行政主管部门 &&&&&&&D.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96.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主要包括:一是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二是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评估事故的危害区域、危险性质及危害程度。三是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四是查清事故原因,评估事故危害程度。为完成第三项基本任务,应迅速采取的措施是(&B&)。
A.隔离、减弱、监测、评估 &&&&&B.封闭、隔离、洗消、监测
C.疏散、隔离、减弱、监测 &&&&&D.封闭、减弱、洗消、监测
97.应急预案能否在应急救援中成功地发挥作用,不仅取决于应急预案自身的完善程度,还依赖于应急准备工作的充分性。下列工作范畴中,属于应急准备的是(&B&)。
A.接警通知 &&&&&&&&&&&&&&&&&&&B.应急演练
C.伤员救治 &&&&&&&&&&&&&&&&&&&D.事故调查
98.应急演练实施是将演练方案付诸行动的过程,是整个演练程序中的核心环节。下列内容中,属于应急演练实施阶段的是(&C&)。
A.演练方案培训、演练现场检查、演练执行、演练结束和领导点评
B.现场检查确认、演练情况说明、演练执行、演练结束和现场点评
C.落实演练保障措施、启动演练执行程序、结束演练和专家点评
D.介绍演练人员及规则、演练启动与执行、演练结束和预案评审
99.下列开支哪些不属于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B&)。
A.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支出。&&&&&B.接待费支出。
C.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支出。&&&&&&&&&&&&&D.安全生产与评价支出。
100.下列开支哪些不属于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D&)
A.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
B.安全技能培训及应急救援演练支出。
C.其他与安全相关的支出。
D.购买职工节假日礼品支出。
101.某职工在皮包加工厂负责给皮包上拉链,工作时间从早上八点到下午四点。工作一段时间后,该职工感觉作业单一、乏味,没有兴趣,经常将拉链上错。根据安全人机工程原理,造成失误的原因是(&C&)。
A.肌肉疲劳 &&&&&&&&&&&&&&&&&&&&&&&&B.体力疲劳
C.心理疲劳 &&&&&&&&&&&&&&&&&&&&&&&&D.行为疲劳
102.典型火灾事故的发展分为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减弱期和熄灭期。所谓的“轰燃”发生在(&A&)。
A.初起期 &&&&&&B.发展期 &&&&&&&&&C.最盛期 &&&&&&&&&D.减弱期
103.为解决加热炉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应优先采取的措施是(&B&)。
A.调整作息时间,由白班作业改为夜班作业。
B.改进加热炉隔热材料,降低作业环境温度。
C.加装降温风扇,加强现场通风。
D.配备防护用品,发放高温补贴。
104.生产性危险有害物质以多种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对人体危害各异。下列关于生产性危险有害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生产性毒物只能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
B.粉尘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多数为10~20μm。
C.烟的直径大于0.1μm的悬浮于中的固体微粒。
D.生产性毒物可以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
105.局部排气罩是对有毒气体实施控制,防止毒物扩散的技术装置。按其构造分为3种类型,这3种类型是(&D&)。
A.开口罩、密闭罩、通风橱。&&&&&&&&&&&&&B.开口罩、通风橱、侧吸罩。
C.开口罩、密闭罩、风帘。&&&&&&&&&&&&&&&D.侧吸罩、通风橱、上吸罩。
106.在生产中,由于机器转动、气体排放、工件撞击与磨擦所产生的噪声,称为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下列措施中,不属于以技术手段控制噪声危害的是(&D&)。
A.消防或降低噪声、振动源。&B.消除或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
C.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D.明确噪声作业场所负责人、劳动者和监督人员的职责。
107.在公路运输事故中,相对交通强者的车辆正面部分与他方接触的事故为(&A&)事故。
A.碰撞&&&&B.刮擦&&&&C.碾压&&&&&D.翻车
108.工人操作机械时。要求穿着紧身适合的工作服,以防(&B&)。&&
A.着凉& &&&&B.被机器转动部分缠绕& C.被机器弄污&&&D.美观
150.在剪切机械造成的事故中,伤害人体最多的部位是(&A&)。&&
A.手和手指& B.脚& &&&&&&&&&&&&&&&C.眼晴&& & D.头发
109.机械在运转状态下,工人应(&C&)。&&&
A.对机械进行加油清扫& &&&&&&&&&&&&&&&&B.与旁人聊天&
C.严禁拆除安全装置&&& &&&&&&&&&&&&&&D.缓冲
110.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
A.操作机床时,戴防护手套。& &&&&&&&&&&&B.戴褐色眼镜从事电焊。&
C.借助推木操作剪切机械。&&& &&&&&&&&&D.使用胶手套。
111.噪声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是(&C&)。&&
A.心跳加快& &&&&&&&&&&&&&&&&&&&&&&&&&B.血管痉挛&
C.头脑皮层兴奋,抑制平衡失调&&& &&&D.脸色涨红
112.安全帽应保证人的头部和帽体内顶部的空间至少有(&C&)毫米才能使用。&&
A.20& &&&&&&&B.25& &&&&&&&C.32&&& &&&&D.24
113.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尘毒危害最重要的措施错误的是(&D )。
A生产过程密闭化 &&&&&&&&&&&&&&&&&&&&&&B自动化 &&&&&&&
C远距离控制。&&& &&&&&&&&&&&&&&&&&&D.加湿
114.噪声级超过(&C&)分贝,人的听觉器官易发生急性外伤,致使鼓膜破裂出血。&
A.100& &&&&&B.120& &&&&&&&&&&&&C.140&&& &&&&&D.160
115.人如长时间暴露在(&B&)噪声环境中,将导致永久性的听力损伤。&&
A.100分贝& &B.120分贝& &&&&&&&C.140分贝 &&&&&&&D.160
116.工人在存在噪声危害的环境内工作时,其单位应首先考虑(&A&)方法来改善。
A.采用工程控制,降低噪声。&&&&&&B.提供合适的听觉保护器。&
C.支付听力测试和诊治的费用。&&&&&&D.加强培训。&&&
117.发现有人受重伤时,用人单位首先应(&C&)。
A.带伤者到急救站。&&&&&&&&&&&&&&&&&&&&&&&&&&&B.安慰伤者等待救援人员赶到&
C.保持镇静,立即派人通知负责人及急救员。&&&&&D.让伤者喝生理盐水。
118.在空气不流通的狭小地方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可能造成的危险是(&B&)。
A.中毒& &&&&&&&B.缺氧 &&&&&&&&C.爆炸&&& &&&D.坠落
119.安全防护装置如发现损坏,应怎样做? (&B&)
A.将它拆除& &&&&&&&&&&&&&&&&&&&B.立即通知有关部门修理&
C.不予理会&&& &&&&&&&&&&&&&&&D.自行更换
120.防止毒物危害的最佳方法是(&C&)。
A.穿工作服& &&&&&&&&&&&&&&&&&&&B.佩戴呼吸器具&
C.使用无毒或低毒的代替品&&& &D.吹风扇
121.在下列环境中工作,(&B&)最易中暑?
A.没有空气调节的地方& &&&&&&&&B.酷热并潮湿的环境&
C.干燥的地方&&& &&&&&&&&&&&&D.不干净空间
122.根据作业环境的不同,安全帽的颜色也不同,如在爆炸性作业场所工作宜戴(&A&)安全帽。
A.红色& &&&&&&&&&B.黄色& &&&&&&&&C.白色 &&&&&&&D.橙色
123.安全带适用于(&A&)。
A.高处作业& &&&&&B.悬挂& &&&&&&&&C.吊物& &&&&&&D.密闭空间作业
124.国家规定一顶安全帽的重量不应超过(&A&)克。&&
A.400& &&&&&&&&&&B.500 &&&&&&&&&&C.600&& &&&&&&D.700
125.“ 安全第一” 是要求我们( &&D&&&)
A、安全第一、生产第二 &&&&&&&&&&&&B、安全第一、效益第二
C、生产必须安全&&&&&&&&&&&&&&&&&&&D、生产必须安全,不安全不能生产
126.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其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信息报告后应当于( &&A&&) 内报告事故发生地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A、1小时 &&&B、6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127.事故发生单位( A&&)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A 负责人&&&B 安全科长&&&C 安全主任&&&D 保卫科长;
128.只有抓好车间班组安全管理,才能使( B )的方针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得到真正落实,安全生产基础才会牢固。
&A、“质效相关,努力拼搏” &&&&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C、“劳逸结合,生产第一” &&&&D、“服从安排,以厂为家”
129.( &B &&)强调了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
A、《劳动合同法》 &&B、《安全生产法》&&&C、《消防法》 &&&D、《突发事件应对法》
130.( &C &)是企业基层组织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A. 职工&&&&&B. 个人 &&&&C. 班组长 &&&&D. 安全管理人员
131.( &A &)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A.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B. 安全管理人员
C. 职工     &&&&&&&&&&&&&&&&&&&&&&&D. 个人
132.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 &&C &)&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A.三年以下 &&&B. 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C. 五年以下&&&D. 五年以上
133.《安全生产法》是我国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中唯一设定( &B &)责任的法律。
A. 刑事 &&&&&&&&&&&B. 行政 &&&&&&&&&&C. 民事 &&&&&&&&&&D. 综合
134.生产经营单位的( &D &)是《安全生产法》的核心内容。
A. 预防为主 &&&&&&B. 安全第一 &&&&&&&C. 综合治理 &&&&&D. 安全生产保障
&&&&135.( &C &)是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人管、法治、技防多管齐下,并充分发挥社会、职工、舆论的监督作用,实现安全生产的齐抓共管。
A. 预防为主 &&&&&&B. 安全第一 &&&&&&C. 综合治理 &&&&&D.时刻准备
136.《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的同一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不得给予( &B &&)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A. 一 &&&&&&&&&&&&&B. 两 &&&&&&  &&&&&&C. 三 &&&&&&&&&&&&D.四
&&&&137.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逃匿的,将被处( &C &)日以下拘留。
A. 5 &&&&&&&&&&&&&&&B. 10 &&&&&&  &&&&&&C. 15 &&&&&&&&&&&&D.20
138.非公司制生产经营单位,由其(&&B &&)决定安全投入的资金。
A. 决策机构董事会 &&&&&&&&&B. 主要负责人 &&&&&&C. 股东 &&&&&&&&&D.单位
139.( &A &)是对系统存在的危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得出系统存在的危险点、危险的可能性、危害程度,预测出被评价系统的安全状况。
A.安全评价 &&&B.工程监理 &&&C.事故调查 &&&D.安全检查
140.以下选项中,哪一项是清扫的第四个阶段?( &D &&)
A. 将地面、墙壁和窗户打扫干净 &&&&&&&&&&&&&B. 划出表示整顿位置的区域和界限 &&&&&
C. 将可能产生污染的污染源清理干净 &&&&&&&&&D. 对设备进行清扫、润滑、检修
&&&&141.在作业现场“6S”管理中,( &B &&)就是对生产场所的物品按需要和不需要要区分开,并清除不需要的物品。
A.清扫 &&&&&&&B.整理 &&&&&&&C.整顿 &&&&&&D.素养
142.在作业现场“6S”管理中,( &A &)是将整理、整顿、清扫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并贯彻执行及维持。
A.清洁 &&&B.素养 &&&C.安全 &&D. 整扫
143..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新进员工进行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培训,其中“三级”不包括( &D &)。
A.厂(矿)级 &&&&B.车间(工段、区、队)&&&&&C.班组 &&&&&&&D.岗位
144.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已在岗的班组长每年接受安全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 &B&)学时。
A.16  &&B.24 &&&&&C.36 &&&&D.48
&&&&145.设备操作人员要求做到“三好”、“四会”、“四项基本要求”、“五项纪律”和“润滑五定”。其中,“三好”不包括( &B &)。
A.管好 &&&&B.检查好 &&&C.用好 &&&D.养好
146.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的( &C &)是消防安全责任人。
A.股东 &&&&B.安全管理人员 &&&C.法定代表人 &&&D.安全负责人
147.燃烧的三要素不包括( &D &)。
A.可燃物 &&&&&&&B.氧化剂 &&&&&C.引火源 &&&&&&&D.灭火剂
148.下列关于发生火灾时现场处置原则不正确的是( &A &)。
A.发现火灾后应先想法扑灭,不必立即报警。 &&&&&&B.救人第一。
C.先控制、后消灭。&&&&&&&&&&&&&&&&&&&&&&&&&&&&&D.先重点,后一般
149.下列关于初起火灾扑救方法说法错误的是( &A &&)。
A.根据火情可以采取边扑救、边报警的方法。
B.在场群众不能参与灭火工作,只有消防人员才能进行灭火。
C.人被包围的情况下,应首先救人。
D.要采取先控制后消灭的方法灭火。
150.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在未断电的情况下,不能使用( &B &)进行灭火。
A.1211灭火器 &&&B.化学泡沫灭火器 &&&C.干粉灭火器 &&D.二氧化碳灭火器
151.下列关于火灾时进行逃生和自救方法错误的是( &D &&)。
A.利用疏散通道进行逃生。
B.逃跑时应低头弯腰,必要时可以爬行。
C.身上着火,不能奔跑,应就地打滚压灭火苗。
D.火灾时,可以通过阳台窗户跳下。
152.火灾现场寻找被困人员的方法不包括( B &&)。
A.询问知情人 &&&&&&&&B.让刚脱离火险场所人员返回火场内寻找
C.主动呼喊被困人员 &&D.救援人员专业进行搜寻
153.下列不属于机械伤害的是( &B &)。
A.绞伤 &&&&&&&B.高处坠落 &&&&C.物体打击 &&&D.压伤
154.按行政区域可划分,I级应急救援预案属于( &D &&)。
A.国家级 &&&&&B.省级 &&&&&C.县级 &&&&&D.企业级
155.生产经营企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按预案的适用范围进行分类,多采用( &A &&)的形式进行编制。
A.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B.综合预案、现场预案、桌面预案。
C.专项预案、现场预案、桌面预案。&&&&&&&D.综合预案、专项预案、桌面预案。
156.以下不属于应急演练的基本类型的是( &C &&)。
A.桌面演练 &&&&&&&&&B.功能演练 &&&&&&&&C.全面演练 &&&&&D.综合演练
157.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下列属于物理因素的是( &&D &)。
A.工业毒物 &&&&&B.辐射 &&&&&C.炭疽杆菌 &&&&&D.粉尘
158.下列不属于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的是( &C &)。
A.劳动中紧张过度。&&&&&&&&&&&&&&&&&&&B.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
C.劳动中高温因素影响。&&&&&&&&&&&&&&&D.不良工作体位。
159.下列不属于职业性皮肤病的是( &A &)。
A.炭疽 &B.黑变病 C.痤疮 &&D.接触性皮炎
160.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应每( &B &)申报一次。
A.半年 &&&&B.一年 &&&C.两年 &&&D.三年
161.《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规定,用人单位的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应当在竣工验收之日起( &C &)日内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A.15 &&&&&&&&&B.30 &&&&&&&&&&&&&C.45 &&&&&&&&&&&&&D.60
162.《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在发生变化之日起( &&A&&)日内向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
A.&15 &&&&&&&&&B.30 &&&&&&&&&&&&&C.45 &&&&&&&&&&&&&D.&60
163.下列不属于高温作业的是( &B &)。
A.炼焦作业 &&&B.洞口作业 &&&&C.锅炉作业 &&&D.烘房作业
164.下列不属于头部防护用品的是( &A &&)。
A.耳罩 &&&&B.防护帽 &&&C.防寒帽 &&&D.防水帽
165.下列不属于防坠落护具的是( &D &)。
A.安全带 &&&&B.安全网 &&&C.密目式安全立网 &&&D.安全帽
166.造成30人以上死亡的事故属于( &A &)。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167.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一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 B )。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
168.( &A &)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A.特别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244.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B &)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A.30日 &&&&B.60日 &&&&C.90日 &&&D.120日
169.《安全生产法》规定,任何单位或者( &B &)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
A、职工 &&B、个人 &&C、管理人员 &&D、班组工作负责人
170.《安全生产法》立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止和减少( &A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A、生产安全事故 &&&B、火灾、交通事故 &&&C、重大、特大事故 &D、一般、较大事故
171.按国际和我国标准,( &D &)线只能用作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线。
A、红绿双色 &&&B、蓝白双色 &&&C、绿白双色 &&&D、黄绿双色
172.从实际发生的事故中可以看到,70%以上的事故都与( &C &)有关。
A、技术水平 &&&B、人为的情绪 &&&C、人为过失 &&&D、设备的损坏
173.特种作业人员在操作证有效期内,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无违法行为,经考核发证机关同意,操作证复审时间可延长至( &A &)年
A、6 &&&B、4 &&&C、10 &&&D、8
174.特种作业人员未按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上岗作业的,责令生产经营单位( A &)。
A、限期改正 &&&B、罚款 &&&C、停产停业整顿 &&&D、吊销生产营业资格
17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C &)。
A、生产条件 &&&B、工作条件 &&&C、安全生产条件&&&&D、环境条件
176.《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规定,用人单位的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应当在竣工验收之日起( &C &)日内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A.15 &&&&&&&&&B.30 &&&&&&&&&&&&&C.45&&&&&&&&&&&&&&D.60
177.下列不属于劳动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的是(&&C &)。
A.劳动中紧张过度。&&&&&&&&&&&&&&&B.劳动强度过大或劳动安排不当。
C.劳动中高温因素影响。&&&&&&&&&&&D.不良工作体位。
178.电流对人体的热效应造成的伤害是( &A &)。
A、电烧伤 &&&B、电烙印 &&&C、皮肤金属化 &&&D、灰质化
179.生产安全事故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C&&)发生的,伤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损坏设备设施,或者造成经济损失的,导致原生产经营活动暂时中止或永远终止的意外事件。
A瞬间&&&&&&&&&&&&&&&&B有时&&&&&&&&&&&C突然&&&&&&&&&&&&&D偶然
180.只要存在生产经营活动就会有发生事故的( B )。
A必然性&&&&&&&&&&&&&B可能性&&&&&&&&&&C偶然性&&&&&&&&&&&D一般性
181.认识事故的必然性可以使我们在预防事故工作中争取主动,防止内外因的(&A&),排除内外因结合的条件,防患于未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A形成和发展&&&&&&&&B形成和结合&&&&&&&C形成和发生&&&&&&&D形成和结果
182.认识和掌握事故的周期性,对于提高(&A&)工作的时效性和预见性,讲究科学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A预防事故&&&&&&&&&B事故预警&&&&&&&&&&C预防措施&&&&&&&&&&D减少事故
183.安全事故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意识、不安全行为和物质的不安全条件及自然界的不安全环境影响等因素的交织而产生,是诸多因素(&D&)的结果。
A相互作用&&&&&&&&&B共同作用&&&&&&&&&C相互影响&&&&&&&&&&&D综合作用
184.近几年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表明,因从业人员文化素质等原因造成事故的占(&D&)以上。
A.90%&&&&&&&&&&&&&B.60%&&&&&&&&&&&&&&C.70%&&&&&&&&&&&&&&&&D.80%
185.工作环境不良、设备(A)等原因造成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也应归为过失行为。
A.隐患&&&&&&&&&&&B.老旧&&&&&&&&&&&&&&C.老化&&&&&&&&&&&&&&&D.简陋
186.生产安全事故其界定标准,一是它必须发生在生产经营单位,二是它必须发生在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C&)&。
A.工厂&&&&&&&&&&B.车间&&&&&&&&&&&&&&&C.场所&&&&&&&&&&&&&&&D.仓库
187.生产经营单位所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中,从业人员因机械设备而受到的伤害占(&B)
A.60%&&&&&&&&&&B.70%&&&&&&&&&&&&&&&&C.80%&&&&&&&&&&&&D.90﹪
188.如果属于能够(&&B&)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因生产经营单位防范措施不落实、应急救援预案或者防范救援措施不力,由自然灾害引发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那么该事故属于生产安全事故。
A.预报或防范&&&&&B.预见或防范&&&&&&C.预报或避免&&&&&D.预见或互救
189.无证照或者证照不全的生产经营单位(&B&)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发生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可以认定为生产安全事故。
A.组织&&&&&&&&&&B.擅自&&&&&&&&&&&&&C.开业&&&&&&&&&&&&D.开展
190.由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属(&D&)伤害。
A.机械&&&&&&&&&&B.坠落&&&&&&&&&&&&&C.碰撞&&&&&&&&&&&&D.物体打击
191.生产过程中因火焰引起的烧伤,高温物体引起的烫伤,放射线引起的皮肤损伤,或强酸、强碱引起人体的烫伤,化学灼伤等伤害事故属(&B&)伤害。
A.高热&&&&&&&&&B.灼烫&&&&&&&&&&&&&&C.腐蚀&&&&&&&&&&&&D.化学
192.人体接触裸露的临时线或接触带电设备的金属外壳,触摸漏电的手持电动工具,以及触电后(&A&)和雷击等事故属触电伤害。
A.坠落&&&&&&&&B.死亡&&&&&&&&&&&&&&C.休克&&&&&&&&&&&&&D.中毒
193.机械零部件、工件飞出伤人,切屑伤人,人的肌体或身体被旋转机械卷入,脸、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等属(&C&)。
A.设备事故&&&&&B.工伤事故&&&&&&&&&C.机械伤害&&&&&&&&&&D.工具伤害
194.由于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的(&B&),如果属于不能预见或者不能抗拒的自然灾害(包括洪水、泥石流、雷击、地震、雪崩、台风、海啸和龙卷风等)直接造成的事故,那么该事故属于自然事故。
A.原因&&&&&&&&&B.定性&&&&&&&&&&&&&C.后果&&&&&&&&&&&&&&D.风险
195.控制与操纵系统的(&B&)、标准化不良而使操作者产生操作失误属人的不安全行为之一。
A.可靠性&&&&&B.识别性&&&&&&&&&&&&C.稳定性&&&&&&&&&&&&&D.统一性
196.机械的不安全状态,如机器的安全防护设施(&A&),通风、防毒、防尘、照明、防震、防噪声,以及气象条件等安全卫生设施缺乏等均能诱发事故。
A.不完&&&&&&&B.不规范&&&&&&&&&&&&C.不全面&&&&&&&&&&&&&D.不可靠
197.人为的使机器处于不安全状态,如取下安全罩、切除(&C&)装置,属于人的不安全行为。
A.控制&&&&&&&&B.停车&&&&&&&&&&&C.联锁&&&&&&&&&&&&&&&D.接地
198.&各级监管责任(&&C&&),认真履行职责,安全生产工作抓得紧,事故就少,反之事故就多。
A.认真&&&&&&&&&&B.细致&&&&&&&&C.到位&&&&&&&&&&&&&&&&&D.落实
199. 违章作业、冒险作业、侥幸作业等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属人的(&A&)造成的事故。
A.过失&&&&&&&&&&B.盲目&&&&&&&&C.鲁莽&&&&&&&&&&&&&&&&&D.蓄意
200.操作旋转设备时(&C&)戴手套。
A.应该&&&&&&&&&B.必须&&&&&&&&&C.不得&&&&&&&&&&&&&&&D.可以
201. 对于某些动作顺序不能搞颠倒的零部件应装设(&A&)装置。
A.联锁&&&&&&&&&B.保护&&&&&&&&&C.防误操作&&&&&&&&&&D.倒顺
202. 坍塌是指建筑物、(&A&)等倒塌和土石塌方引起的伤害事故。
A.堆置物&&&&&&&B.隧道&&&&&&&&&C.涵洞&&&&&&&&&&&&&D.起重
203. 触电(包括雷击)伤害是指(&A&)流经人体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A.电流&&&&&&&&&B.电压&&&&&&&&&C.高压&&&&&&&&&&&&&D.低压
204. 重大危险源的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且边缘距离小于(&B&)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A.1000m&&&&&&&&B.500m&&&&&&&&&C.100m&&&&&&&&&&&&&&D.50m
205. 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场所、设备、设施等的不同,重大危险源分为(&D&)。
A.八大类&&&&&&&B.十大类&&&&&&&C.六大类&&&&&&&&&&&&D.七大类
206. 危险与安全之间经常在于量的差别,同一种危险源,其数量不同,危险的(&&A&&)也不同。
A.程度&&&&&&&&&B.大小&&&&&&&&&C.频率&&&&&&&&&&&&&D.风险
207.&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C&),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A.停产整改&&&&B.停产整顿&&&&&C.停产停业&&&&&&&&&D.责令关闭
208. 事故隐患成因包括人、(&D&)、管理、环境等方面。
A.操作&&&&&B.作业&&&&&&&&C.制度&&&&&&&&D.物
209.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B&)的隐患。
A.解除&&&&&B.整改排除&&&&C.理顺&&&&&&&&D.治理
210.&一般事故隐患:可能造成一次死亡(&&B&)或一次重伤3~9人,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事故隐患。
A.1人&&&&&&B.1~2人&&&&&C.1~5人&&&&&&D.1~6人
211. 较大事故隐患:可能造成一次死亡( &A &)人或一次重伤10~29人,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事故隐患。
A.3~9&&&&&&B.2~5 &&&&&&&&C.1~3 &&&&&&&&&D.3~5
212.&重大事故隐患:可能造成一次死亡( &A &)人或一次重伤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事故隐患。
A.10~29 &&&&B.3~10 &&&C.5~19 &&&&&&D.10~19
213. 特大事故隐患:可能造成一次死亡(&A&)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
A.30人&&&&&&&&B.10人&&&&&C.50人&&&&&&&&D.40人
214. 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B&),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建档监控等制度,逐级建立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
A.参与主体&&&&&B.责任主体&&&&C.落实主体&&&&D.经济主体
215. 生产经营单位应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全,建立资金使用(&D&)制度。
A.财务&&&&&&&&&B.固定&&&&&&&&C.保证&&&&&&&&D.专项
216. 生产经营单位应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建立事故隐患(&B&)档案,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A.排查&&&&&&&&B.信息&&&&&&&&C.治理&&&&&&&D.等级
217. 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事故隐患监督检查职责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C&)。
A.应付和敷衍&&&B.怠慢和消极&&&&C.拒绝和阻挠&&&&&D.不报和谎报
218. 对于(&&A&&)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组织整改。
A.一般&&&&&&B.较大&&&&&&&&&C.重大&&&&&&D.特别重大
219.&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B&)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
A.安全专职管理人&&&&&&&&&&&&&&&&B.主要负责人
C.注册安全工程师&&&&&&&&&&&&&&&&D.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
220.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安全监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有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