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取缔余额宝收益率”观点真的错了吗

钮文新“取缔余额宝”观点真的错了吗?_网易财经
钮文新“取缔余额宝”观点真的错了吗?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有些,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是站的立场不一样罢了!
近日,央视评论员因“取缔”的观点引发了业界热议,大部分人对钮文新的观点予以反击和驳斥,也有一小部分人声援钮文新的观点。通过网络上的论战来看,反驳钮文新的一派占据了绝对的上风,普遍的观点认为余额宝应该得以继续存在。
不过我想说的是钮文新的观点未必错误,支持钮文新的人也未必正确。
在阐述我的观点之前,我先讲一个故事:清朝创始人努尔哈赤,经过多年的征战,最终他和他的子孙干掉了大明王朝。
好,我们现在来讨论下“努尔哈赤取缔明朝”这个做法是否正确。如果站在康熙和乾隆的角度来看“我祖先灭亡了明朝为我们的基业打好了基础,他的做法是正确的”。 那如果站在崇祯的角度来看“努尔哈赤以怨报德,灭了我的王朝,他的做法是错误的”。
我们可以思考下,“努尔哈赤取缔明朝”这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事实,但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这两种观点到底谁错谁对?站在康熙的立场上,崇祯的观点是错误的,站在崇祯的立场上,康熙的观点是错误的。
这就向我们昭示了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很多事情本没有对错,只是看站在哪个立场去思考问题!
好了,让我们把思路回到余额宝上来,下面我用两个非常浅显的案例来讨论下“取缔余额宝”的观点正确与否,其他的各位看官自己去思考。
小王的余额宝今天又收益了5元钱,小王在看到钮文新的观点后义愤填膺,大骂钮文新傻X专家,这种专家还不如回家种田。因为,对小王来说,每天余额宝新增的5元够吃一顿早餐,而他对此没有任何体力和脑力的付出,并且他其他方面的利益(小王的工资没减少、保险依然上)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至于余额宝是否影响国家经济运行状况更是和小王没有一毛钱关系,所以他是铁杆的余额宝支持者。小王这样的人也占据了市场的大多数,他们认为余额宝应该存在,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保有这样的观点无可厚非。
王总是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养活着20多号人,企业多年未实现盈利,需要依靠银行贷款勉强存活。后来,随着余额宝的盛行,银行收益受到了一些损失,而银行又不傻,根据市场化的利率变动,银行顺理成章的把贷款利率提高了,损失还会摊派到需要贷款的中小企业身上。“银行的利率又TMD提高了”王总得知这样的消息后,痛不欲生,无法忍受每年超过20%以上的贷款利率,最终把多年拉扯来的企业还是关闭了。王总这样的经常和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在中国也有上千万,王总们认为,余额宝这样的吸血虫早应该取缔!
在以上两个场景中,小王的观点和王总的观点都是正确的,但如果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又都是错误的。
总结:写作这篇小白文,我并不是想表达“余额宝是否该取缔”的观点,主要目的还是借助这篇文章希望大家能够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被网络上流传的一些观点所局限了自我思想的延伸。
(原标题:钮文新“取缔余额宝”观点真的错了吗?)
本文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感谢赞赏!给好友秀一下吧
内容棒,扫码分享给好友
放开那条鲶鱼!——驳钮文新建议取缔余额宝
今天(2月21日),央视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首席新闻评论员钮文新发表了《取缔余额宝》一文。倒是不用为支付宝担心,作者不仅和CCTV有关,还敢和为人民挣钱的余额宝为敌,一定会被网民的口水淹没。可钮文新到底为什么错了呢?错在没有照顾人民的感情吗?同样是钮文新,曾在2013年5月发表《金融开放不能无知无畏》一文。从中可以看出,他对我国金融改革持保守态度,认为加速金融开放不仅无法释放红利,还会导致巨大的金融风险。从这样的保守观点延续下来,取缔余额宝的观点并非哗众取宠,只是这种保守态度对利率市场化问题的延续而已。跟随货币市场波动的余额宝,逼着银行引入货基代替储蓄存款、券商引入货基代替空仓资金,已经对利率市场化起到了显著的助推作用。我们不仅应当允许别人认为这样的进展太慢,也同样应当允许钮文新认为这样的进展太快。只有大家都亮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去互相讨论和修正,才能实现多方都能接受的妥协,而不是由少数人含泪或忍痛替大多数人作出决定。我认为,钮文新错在高估了余额宝的破坏力、低估了银行体系的适应能力。余额宝只是一条金融系统中的鲶鱼而已,尽管由于第三方支付做个人金融业务处于三不管地界,仍然只是短期的监管套利,并没有在总量上影响到国家金融体系安全,更何况从近来腾讯微信给予支付宝的压力看,互联网公司同样不能免于被互联网颠覆的风险,没有必要急于对这些尚未深入金融市场的创新做出严格限制。我国货币基金的历史可以上溯至11年前,在余额宝诞生前的十年时间内都没有产生什么大的影响,货基收益率也并不出众。余额宝的诞生恰恰赶上了2013年去杠杆化和收紧货币总量的好时机,就算余额宝没有诞生,收益率全线飙高的货币基金也会吸引更多的储蓄存款,只不过通过支付宝这个便捷的途径让这个效应扩大了。即便余额宝疯狂增长到4000亿,较之46万亿的个人储蓄仍然总量不大,更何况还有50万亿的单位存款。那么会不会像钮文新担心的那样,所有的存款都变成余额宝这样的货币基金呢?实际上这是利率市场化的“果”,并非刻意通过取缔余额宝就控制住的“因”。现在,利率市场化只打开了小小的窗口,尽管货币基金收益率会随着银行间资金市场的松紧而波动,但是商业银行并没有自主为存贷款利率定价的权力。其实银行也不是一直都这么乖,十几年前曾经各种高息揽储也搞过,但后来统统被监管部门牢牢按死了,现在眼看着别人折腾高收益却一点办法没有。这也是日本为什么没有余额宝的原因,并不是钮文新提到的日本当局不允许,而是已经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日本货币市场利率没有吸引力。如果我们取缔余额宝,资金并不会乖乖退回低成本的银行存款,而是更大批量地流入以民间借贷为代表的地下金融系统,对正规金融系统造成更大更长远的损害。但是反过来讲,也并不要认为利率市场化是带来高收益的天使。自己决策,必然风险自担。之所以银行存款保险制度被认为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一步,就是因为不同收益率终将对应不同的风险。现在银行存款被认为是无风险利率,5%左右的货币基金也可以认为基本无风险,再往上10%左右的信托又是刚性兑付,甚至现在15%-20%的P2P网贷也敢宣称自己有担保无风险。这些利率从低到高的金融产品都没风险,可能吗?别看中国存款利率低,但隐含的无风险利率却是太高了。只有小银行倒闭几家、信托赔光几次,才能让利率市场化的另一面体现出来,总不能光享受市场化带来的高利率,不接受高利率对应的高风险吧?更进一步说,钮文新还低估了我国银行体系的适应能力。中国银行的暴利也就不到十年而已,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还被认为已经技术性破产呢,这十几年风浪不也过来了吗。现在中国的银行业不缺钱、不缺人、不缺市场,如果没有相当实力的鲶鱼去搅动一下,到哪里去找当年亚洲金融危机一般的紧迫感呢?不要被银行动辄80%的电子渠道替代率迷惑,那是结算电子化,不是经营电子化,互联网时代中国银行业需要像十年前一样咬紧牙关去做的变革还有很多。如果中国的金融业无法跟上整个中国经济总量提升和海外拓展的步伐,那么结果只能是经济不发展或等着其它国家的金融机构来服务你的经济发展。所以,此时再回头看监管部门对余额宝和其它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监管措施,我认为起码做的不算差,未来的回旋余地也足够大。在我国一行三会的监管体系里(关于监管体系,可参考虎嗅网文章《》),目前找不到余额宝的对口婆家。人民银行可以让支付宝履行反洗钱义务,但货币之外的监管问题不好直接插手;银监会可以不让银行理财登陆淘宝,却也没法管理把理财广告贴到银行门口的互联网公司;证监会可以对基金严加控制确保天弘没有2%的暴利(天弘增利宝的管理费、销售服务费、托管费分别为0.30%、0.25%、0.08%),但也并没法直管第三方支付企业。既然这是目前金融监管体系的一个空隙,而且资金动态又随时在央行监控之内、不会像地下金融那样摸不着看不见,为什么不能给予创新更大的空间呢?尤其是余额宝在总量仍然不大的情况下,作为部分因素切实推动了几大国有行的战略布局,鲶鱼的作用非常显著。至于余额宝等新产品总量上去之后该如何,一来这些起码在阳光下的产品与地下金融规模差多了,不足为惧;二来要相信我国监管部门的实力,不用取缔,几份规范性文件就能收拾得服服帖帖。总而言之,尽管钮文新《取缔余额宝》一文会让很多人本能地反感,但是仍然应当用思考和讨论代替谩骂与口水,否则的话,真是可惜了余额宝这个话题带来的广泛关注度。最后,我作为一个银行小职员想夹进去的私货观点是:钮文新!放开余额宝那只鲶鱼!你想一步到位掐死它,激起的汹汹民意反而成了余额宝身上的软猬甲,以后正常的规范和监管也会成为与人民为敌,面对义和团还怎么搞?所谓正常的金融秩序,难道不该是人人讲理、互相妥协的理性结果吗?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8328.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最多15字哦
后参与评论博亚美迪数码专营店
这个周末不平静,余额宝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事情源起于一篇《取缔余额宝!》的署名文章,作者是CCTV证券资讯频道执行总编辑兼首席新闻评论员钮文新。这篇文章认为,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典型的“金融寄生虫”,是一个“邪恶金融”产品,应该被取缔。
钮文新反对余额宝的理由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余额宝将货币基金的2%的收益放进自己兜里,坐享低风险高利润;第二,余额宝推高了企业融资成本,严重干扰了利率市场。
这种将余额宝视为洪水猛兽加以批判的观点,与此前一拨又一波鼓吹余额宝要颠覆银行的观点,事实上都是出于同一种心理,就是将余额宝神话,以为余额宝的出现会导致中国金融体系的大变革,大洗牌,不管你是否欢迎这样的变革洗牌。
但是,但是,余额宝说白了不就是一款货币基金吗?货币基金在中国市场上已经存在十年有余了,余额宝不过是做了一些购买体验上的创新,它再蹦跶也蹦跶不出证监会对基金的监管范围,真的有必要这样谈余额宝色变吗?
回到钮文新的文章,他主张的两个观点都是经不起推敲的。首先,余额宝管理方所得费用并没有2%之多。支付宝在随后的一份回应文章中表示:余额宝一年的管理费是0.3%、托管费是0.08%,销售服务费是0.25%,总共的结果是0.63%。这个数字是可信的,因为其他货币基金也是类似的水平,华夏基金现金增利管理费为0.33%,托管费为0.1%,销售服务费为0.25%。只有对冲基金相关费用能够达到2%。
其次,余额宝并不会直接推高企业融资成本。余额宝对银行存款确实有侵蚀作用,以往趴在银行账户上利率很低的存款,通过余额宝集中起来,投向了银行间市场。也许由于余额宝的存在,银行不能像以往一样将储户的存款贷出去,而要求助于银行间市场,造成其资金成本提高,但是这一过程正是利率市场化的过程,银行做出一定的让利也是情理之中。
更为重要的是,与47.9万亿的居民存款、103.4万亿的全部人民币存款总额,以及大约10万亿元的银行同业存款相比,余额宝4000亿元的规模并不算大,还远未到影响金融市场,银行体系的地步。
那么为什么余额宝会引起如此高的关注?为什么余额宝规模增长会如此快?不久前我和一位支付行业从业人士聊天,他的看法很有道理,他说,是因为中国长期以来缺乏可信赖的的投资理财产品,银行存款?还跑不赢CPI;股市?现在谁还敢进;楼市?现在谁还买得起。所以积攒的需求在余额宝这个突破口上爆发出来了。
而且余额宝的诞生赶上了央行货币紧缩的好时候,收益率能够高于往年的货币基金。但是长期来看,随着央行货币政策调整,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货币基金收益率会逐步走低,对人们的吸引力就会逐渐下降,而余额宝也将会进入规模增长的平缓期(PayPal货币基金便是很好的例子),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对余额宝的恐惧情绪也好,迷信情绪也好,都将会恢复理性。丁道师:钮文新“取缔余额宝”观点真的错了吗?
09:04:57 &&来源:海外网
在以上两个场景中,小王的观点和王总的观点都是正确的,但如果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又都是错误的。总结:写作这篇小白文,我并不是想表达“余额宝是否该取缔”的观点,主要目的还是借助这篇文章希望大家能够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被网络上流传的一些观点所局限了自我思想的延伸。(本文作者系速途研究院院长丁道师)
(责编:于川)(原标题:丁道师:钮文新“取缔余额宝”观点真的错了吗?)
& ( 09:02:36)
& ( 09:02:10)
& ( 09:01:56)
& ( 09:01:04)
& ( 08:56:4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余额宝取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