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对标支付宝,微信扫一扫推出扫一扫 这次能成功么

银联对标微信、支付宝推出扫一扫 这次银联能成功么?
内容来源:虎嗅
  一方面,就线下扫码付而言,第三方支付在国内市场上领先优势明显,与银联已经不属于同一纬度的竞争。银联和银行系正处于用补贴培育用户支付习惯的阶段,要做的是加大二维码产品对用户的渗透率;而对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而言,用户习惯已经养成,用户渗透率也没有太多的空间可挖,并无与银联“争锋相对”的必要。  另一方面,跨境支付已经成为支付巨头的新战场,具有战略上的重要性,也的确无暇他顾。今天,我们就着重谈谈跨境支付,主要侧重战略层面的解读。  跨境支付,事关天花板突围  对支付巨头而言,在国内市场“小额、普惠”的监管定位已经明确。就普惠领域而言,无论是用户数还是小额支付场景,第三方支付的渗透率都在快速贴近天花板。既然对增长的要求是永恒的,唯有出海一途,就像当年国内智能手机纷纷布局境外市场一样,尽快拿下跨境支付的战场便具有了战略层面的重要性。  具体而言,布局跨境支付市场,对支付巨头而言至少有三个故事可讲:  一是利用海量用户基础和当前中国出境游客“买买买”的好名声,抓住布局境外支付场景的好时机,可以率先在国人热门旅游地区和城市打开突破口。而跨境支付网络的建立反过来又能提升国内用户的支付体验和粘性。  二是随着对境外支付场景的布局完善,在支付工具本地化渗透上也有了故事可讲。毕竟,有大量的支付场景在手,拓展境外本土用户时自然会顺利得多,支付工具有望提升在境外本土市场的渗透率。  三是支付工具作为账户基础,对本土用户的渗透,可以为后续信贷、理财等金融业务的国际化提供基础。从这个意义上看,支付出海只是金融集团出海的前站而已,整个集团的国际化才是长期目标。  基因相关,跨境支付拓展的两种打法  与制造企业出海直接把产品卖给外国人不同,金融企业的出海往往采取跟随战略,跟随国内客户走出去,然后慢慢在境外扎根。就第三方支付企业而言,大的战略层面也是如此,但在具体打法上又有不同。  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为例,在整个跨境支付业务的推广战略层面,两家企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也是各自的产品定位差异决定的。  支付宝本质上属于一款金融服务平台,也是一个支付工具,在跨境支付业务推动过程中更追求支付本身,目的更纯粹,那就是追求支付市场份额的扩大和本地化渗透。  除了推广自家产品外,考虑到监管等各方面因素,也更愿意选择并购入股的方式与本地支付工具合作。整体上,是一种“推广自身APP+并购本土支付工具”双线推进的模式。可参照下表,为腾讯科技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的资料。  微信支付则一直是微信生态内的支付工具,早在2014年8月,微信支付就公布了“微信智慧生活”全行业解决方案,即以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为基础,帮助传统行业将原有商业模式“移植”到微信平台,通过移动电商入口、用户识别、数据分析、支付结算、客户关系维护、售后服务和维权、社交推广等能力形成整套的闭环式移动互联网商业解决方案。  之后,微信支付的布局基本沿着这个思路展开。腾讯发布2016年第二季度综合业绩时,总裁刘炽平就曾提到“支付业务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我们的目标是让它为腾讯生态系统中的成员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可看作一个佐证。  因此,就微信支付而言,在跨境支付业务推动过程中,某种意义上,也是围绕“微信生态”展开的,其目的可看作是为了给微信用户提供更好的支付体验,伴随着微信的国际化而国际化。从策略上看,更多地也是跟随国内用户跨境游来推动跨境支付业务的布局。  相较之下,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这两种策略其实没有明显的优劣差异,只是基于各自产品定位下的最优选择。  支付工具只有融入消费场景和生态中去才能被用户使用,支付宝本质上仍然是一款支付工具,在拓展境外属地化用户时必然会面临如何融入当地消费场景和生态的问题,作为一款外来支付工具,被属地化消费生态体系所接纳面临监管和使用习惯上一系列问题,于是并购就成了相对而言最便捷的方式。  而对于微信支付而言,微信本质上就是一个互联网生态,微信支付是这个生态中唯一的支付工具,境外的属地化用户只要成为微信的用户,在微信这个生态中就必然成为微信支付的用户,因此,只要微信被境外属地化居民接纳,微信支付就会被接纳。  相比较之下,并购的方式虽然快,但存在产品改造和协同的问题;依托于微信自身生态,看上去慢,相对而言比较稳扎稳打。长期来看,优劣难分。  银联跨境付地位遭挑战,三大巨头初现雏形  在第三方支付“染指”之前,跨境支付市场一直是银联的天下。自2004年启动国际化战略以来,沿着港澳—亚太—欧美市场的路径,跟随中国游客走出去,成绩斐然。  截止2016年10月,银联卡受理网络已经覆盖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的3600万家线下商家,有200万台ATM可以使用银联卡取现。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消费者可以在欧洲近220万家商家刷卡消费,占据欧洲主要旅行目的地商户的七成左右;美国几乎所有的ATM都可以用银联卡取现,80%以上的商家可以刷银联信用卡消费。  继在国内线下支付市场逆袭后,第三方支付开始布局跨境支付市场,无疑又动了银联的奶酪。值得注意的是,前几日发布二维码新品时,银联着重强调了其跨境布局,即“境内境外通用,银联国际正积极推动香港、新加坡、泰国、印尼、韩国、澳洲等多个境内持卡人经常出行地区的二维码业务。”  这次,银联的反应无疑是迅速的。只不过,在支付巨头全力推动跨境支付之时,银联正在推动二维码产品的境内境外双线布局。  未来的跨境支付市场格局如何演变,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毫无疑问的一点是,三大巨头已经初现雏形。  
[精彩推荐]姜还是老的辣?银联推出云闪付对标微信支付宝,特有功能亮瞎眼!_36氪
市场合作,请您联系: media_
品牌广告合作,请您联系: media_
企业创新合作,请您联系: corp_
地方合作,请您联系:
满足以下场景,获得更高通过率: 1. 新融资求报道 2. 新公司求报道 3. 新产品求报道 4. 创投新闻爆料
36氪APP 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为你推送和解读最前沿、最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集全球最优秀的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正统”出身的银联能反击成功支付宝、微信吗?
#文章来自创业家,原标题《银联的反击》,作者郭娟。
注:日,中国银联在上海成立。今天,银联正好成立16周年,数据显示,中国银联已与境内外2000多家机构展开广泛合作。不过随着支付宝、微信共占国内移动支付90%以上的市场份额,“掉队”的银联开始了反击,例如推出云闪付APP。同时,相关政策的出台也成了“助攻”,比如人民银行成立“网联”,结束第三方支付的直连模式,以及将于4月1日执行的静态二维码支付限额500元新规。到底“正统”出身的银联能成功反击吗?
“移动支付”头顶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光环。过去几年,这个市场的“主角”一直是中国的两家互联网巨头,按照“金融始于支付”的理论,这无疑给有“金融血统”的中国银联以打击。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上,支付宝和财付通(微信支付)市场份额分别为54.5%和39.8%,合计94.3%。除了市场份额,艾瑞的数据还显示,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27.1万亿元,同比增长95%,环比增长20%。
2017年年底,银联终于发起“反击”,高调宣布推出云闪付APP。显然,这是一款对标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产品。但吐槽者却不在少数,问题主要集中在线下网点比较少,使用时用户对奖励红包是线上用还是线下用“傻傻分不清”,此外,还有APP加载过慢,转账延迟、给电话卡充值延迟等等问题。
在随后的2018年春节,银联在云闪付上发起了送红包活动,最高可得2018元。春节期间,共有14000名用户获得2018元的红包,云闪付APP用户2月份环比增长超400%,日均活跃用户超200%。
然而,在以上中国银联给创业家提供的数据中,只有业绩增长的百分比,而没有支撑百分比的具体数值。在获得数据增长之外,银联到底投入了多少钱,语焉不详;还有一层,冲着红包“薅羊毛”的用户不在少数,他们经常在活动结束后便卸载APP,最终的留存用户是多少,也是个未知数。
但好在,银联还是迈出了这一步。云闪付APP的推出,让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从“二强对峙”有可能变为“三国杀”,也让移动支付这个领域出现了“血统纯正”的金融面孔。多位接受创业家和i黑马采访的业内人士均表示:比较看好银联布局移动支付。
日,上海,中国银联成立。这是一家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支付的形式经历了从现金到存折、支票、银行卡,再到移动支付的发展,而银联最辉煌的历史与银行卡在中国的发展相关。
一位长期关注支付的人向创业家和i黑马描述,曾经在商场、饭店的收银台上,摆满了各大银行的POS机,银联出现后的几年里,实现了一个POS机协同各家银行卡的支付方式,银联也是各大银行卡达成互联互通的关键所在。
20世纪80年代,银行卡在我国起步,当时的国有商业银行为主的发卡行以省市分行为单位进行行内系统建设,各自发卡以及布放终端。这种独立的“体内循环”发展模式,导致了行与行之间的卡片标准不一,授理终端重复布设,也出现了上述“一柜多机”的现象。
为了提高支付结算效率,促进银行卡的联网联合成为必然。1993年,央行启动“金卡工程”,到2000年,陆续建立了18个城市银行卡交换中心和一个总中心,部分实现了当地城市的同城跨行通用和部分城市之间的异地跨行通用。
随着联网通用的推进,社会接受银行卡的程度越来越高。2002年,经国务院同意,在中国人民银行的直接组织领导下,各商业银行联手,在合并原有各家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的基础上,中国的银行卡联合组织——中国银联成立。
十六年来,银联的确成绩斐然。2018年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银联已与境内外2000多家机构展开广泛合作,其网络遍布中国城乡,并已延伸至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的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但此时,对银联来说,银行卡支付已经过气,第三方支付频繁走到线下才是最大的挑战。
就在中国银联成立一年后的2003年10月,淘宝为了保障交易推出支付宝:买家付费给卖家,这笔钱暂时交由支付宝保管,等到双方确定交易后,才从支付宝划给卖家。尽管这一方式一出现就曾遭各方质疑,但从客观上根本解决了网上购物的诚信问题,也助推了淘宝日后的快速发展。
彼时的支付战场,线上线下泾渭分明。阿里依附于电商业务,支付主战场在线上,而银联则几乎垄断了所有线下POS机入口,两者并无冲突。
但到了2015年,12岁的支付宝开始提出场景消费,直指线下。其实为了布局线下,马云也曾于2012年3月投入5个亿升级中国电商COD(货到付款)系统,该系统通过引入整合刷卡与货单信息管理功能的支付宝POS终端设备,实现电商COD资金与物流信息的实时匹配,但未取得预期效果。
事后,此轮失败的原因被归结为:“线下POS业务硬件设备的改造成本较高,同时需要投入大量人力,那时的支付宝还没做好准备”。
支付宝提出场景消费后,瞄准了银联之前忽略的中小微商户,餐饮就是其中一个领域。在记者早些时候的采访中,支付宝通过免费的方式给山东某地的餐饮商户装POS机;为了吸引更多的商户,降低费率也是一种“打法”——以往,银联费率为12.5‰,支付宝把它降低到了6‰(2015年的数据)。
2017年4月,以支付宝为主导的第三方支付提出“无现金社会”——彻底摈弃POS机,重新发掘二维码的价值。按照蚂蚁金服的说法,“布设一个POS机的成本在几百至一千元,二维码则几乎免费”,而且,蚂蚁金服免费给小微商户打印“收款码”,工作人员将物料送到店面、摊儿上。
此时的腾讯也没闲着。2014年,腾讯推出微信支付,关于原因,有两种说法:一是当时的微商群体在微信平台上有交易,为了在交易时不再借助支付宝以及各大银行,腾讯推出自己的支付工具势在必行;二是在腾讯的策略里,阿里以支付起家的金融服务不断壮大,而腾讯则在这块有空缺,借势支付做金融,正好补足这个短板。
不管哪种原因,微信支付一直将自己定义为“一个企业级产品”。约在2015年,微信支付负责人耿志军向记者描述:“由于微信支付底层系统的开放,可以在任何场景里使用,餐馆、咖啡厅、影院、购物场所,这种场景叠加让微信支付之上形成一个生态。”
在C端,微信用户近9亿,很容易转化,最有效的方式是春节收发红包——用户想要收发微信红包,就需关联自己的银行卡号到微信。其实约在2015年前后,微信用户要进群,一个必要条件也是“必须绑定银行卡”。
据联合国环境署下的无现金联盟统计,首次春节红包活动(约在2015年),微信就吸引了800万个用户开通微信支付,微信后台新增的银行卡号达到数百万。2017年春节,微信用户一共发出460亿个红包,比2016年春节高出43%。
正是因为有了互联网巨头在金钱、技术、精力、人员上的不断投入,才让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快速崛起。英国《金融时报》2017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移动支付规模是美国的近50倍,跃然领先于世界。
无现金联盟发布的报告认为,中国移动支付爆发式增长,“一个原因是中国并未进入信用卡时代,刷卡支付并未普及,这使得中国消费者可以跳过信用卡,直接进入了手机支付时代。而在欧美市场,刷卡支付相当便捷,消费者认为手机支付相比刷卡,并未有明显的用户体验增长,不值得去麻烦和尝试。第二就是中国人找到了二维码这种方式。”
零售企业大润发的董事长黄明端曾经说过:“我战胜了所有的对手,却被时代淘汰。”这句话用来形容银联的状态再合适不过。
当第三方支付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占线下之时,银行卡支付已经不适应移动互联网的消费习惯。“第三方支付属于蓝海,卡支付已经退化为传统模式,并且市场在逐年萎缩。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中国电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董毅智告诉创业家和i黑马,“并且,移动支付的用户体验优于卡支付,这是银联转身做云闪付APP的原因。”
“银联是做支付起家的,现在转身做移动支付也有功底,在我看来,它的技术不次于阿里和腾讯。”董毅智说道。
与AT借助二维码布局线下不同,银联一直在移动支付领域推进NFC技术应用。2015年与Apple Pay达成合作,在每一个苹果手机里,Apple Pay都可以将实体银行卡变为虚拟卡存放。虽然那时人们已经习惯了AT的路子,市场并未有多大的起色,但循着这一思路,银联与华为、小米、三星等手机厂商联手,将银行卡装进各种Pay里,实现用户掏出手机就能使用银行卡。
“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已经被阿里和腾讯培养起来,先入为主,这一波的尝试对银联来说并不成功,反倒是银联用的NFC近场支付技术值得称赞。”长期关注支付市场的咨询师麻策告诉创业家和i黑马。“近场支付的用户体验非常不一样,交互速度快,安全系数高,银联的技术采取的方式不是去存储用户大量的信息,用户的资金安全、信息安全比较有保障。”
目前,云闪付已支持工、农、中、建、交、招、中信、兴业、华夏等43家银行的安卓NFC手机闪付一键开通,想用“开通即支付”的功能继续将各种实体卡虚拟化。
除了实体银行,创业家和i黑马还发现,云闪付的阵营里有一家互联网公司——京东金融。京东金融副总裁、支付事业部总经理许凌告诉创业家和i黑马,“与银联联手赌的是支付的未来”。银联一直在做的NFC支付,也叫“近场支付”,实质是物联网的概念,“由于政策、安全性方面的问题,未来物联网支付超过码支付不是没有可能”。
许凌所说的“政策”指去年年底央行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在这个通知及配套的政策中,“静态二维码”支付被划为ABCD等级的D级(最不安全等级),每天限额500元,央行规定,自今年4月1日起,这一条例就要正式推行。
在移动支付的场景中,静态二维码就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免费推到商家的“收款码”,动态二维码则是指消费者打开手机的二维码,商家仍然用扫码枪完成支付。显然,动态二维码不在500元限额之列。创业家和i黑马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商户端知道此规定的并不多,但听到限额500元的规定时,都表示不能接受。对一些生意火爆的小贩来说,提高自己每天的收款限额,意味着要在收银端装扫码枪,廉价推广的二维码支付的时代即将结束。
此外,第三方支付也面临着清算最强监管。在传统的清算方式中,“卡组织、发卡行、收单机构、商户”四方模式为最重要的特征,但第三方支付此前的野蛮生长中,“四方模式”变为“直连模式”,支付机构承担了直接转接清算角色。按照相关法规,清算资质不是什么机构都能具备,直连的壮大给监管带来麻烦,于是人民银行决定成立“网联”,结束第三方支付的直连模式。
在央行对第三方支付的规范和监管中,银联具有最合规的身份,且“网联”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的角色,类似于银联线下的卡联盟。银联与银行的关系比阿里腾讯要“亲密”,董毅智认为,银联在反击第三方支付的过程中,不妨从B端入手,“因为大家都觉得银联的收费过高,而这两年,阿里和腾讯在B端也在涨价,不妨把补贴给C端的钱拿一部分出来补贴B端。”
但在移动支付市场,头部玩家已经出现,消费者和商户的习惯也早已养成。尽管银联有正统的身份、高净值用户、质量不错的金融数据以及央妈的支持,这场反击结果如何,还很难说。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玩转股权众筹 就上大股东
10个玩众筹,9个上之家
今日搜狐热点对标支付宝微信扫码 银联正式推出二维码支付标准
来源:新华网
  [导读]对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借“扫码支付”扩大收单市场,银联并未坐以待毙。  对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借“扫码支付”扩大收单市场,银联并未坐以待毙。昨日,银联发布银联二维码支付标准,这是继央行承认二维码之后,中国唯一的卡组织发布的合规扫码标准。银联正在立起旗帜集结数家发卡行及第三方支付,反扑被支付宝和微信此前牢牢把守的线下扫码支付市场。  银联进军扫码支付  2014年3月,央行叫停支付宝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以及虚拟信用卡业务,理由是线下二维码支付存在一定的风险。经过技术上的改进,今年8月份,央行发布《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变相承认了二维码支付的合规性。  昨日,银联推出二维码支付,还特别强调以支付安全为底线。银联表示,其二维码支付产品将是“云闪付”产品系列之一,作为现有非接支付类产品的补充。只要监管认可、产品技术较为成熟,安全风险可控,且通过相关检测认证,未来还可能会有更多的交互方式,纳入“云闪付”的产品体系。  从POS终端格局来看,以前是银行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各家银行都有自己的收单POS机,第三方支付也会在线下铺设POS机。现在,银联就整合了线下的POS终端资源,包括原来占据大头的银行系统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一起来发展二维码支付。
相关搜索:.........支付宝AR红包成功偷袭腾讯 红包成为AR应用新市场
稿源:ZOL.COM.CN
昨天中午整个办公室几百人到处窜,平时午睡的也不睡了,打游戏的也不打了,原因只有一个,大家都在找支付宝的AR红包,红包金额未必多,但重在乐趣,所以大家找的不亦乐乎。当然,藏的人也不亦乐乎,往哪里藏的都有,藏到老板门口的,藏到金鱼身上的,然后大家围着鱼缸敲,想让金鱼回到原来的位置,更有甚者给藏到同事身上的,于是我们就看到一个奇怪的场景:站好了站好了,手再往上一点,头往下低一点,再向左转一转,不对不对,手里还得拿着手机,好了保持住别动。
虽然VR市场一片萧条,连带着AR也都开始被怀疑,但新版支付宝的一个AR红包,让大家突然认识到,原来AR技术离我们这么近。Pok&monGO刚上线时,也确实有些人在玩,但用户量远远不及这次支付宝AR红包。
一、腾讯坐不住了
在抢红包的时候,坤鹏论就和同事们说,微信红包团队要么正在加班,要么正在挨骂,然后稍晚些时候,我们就看到QQ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公告,说LBS+AR红包是他们在11月份的时候就提出来了。然后呢?要等到明年1月份的时候才可以开始玩。这多少有点矫情的意思。
你有了一个想法,然后和大家说我是这么想的,但我还没开始做,这个时候别人做出来了,你再站出来指责对方,说这个想法是我先想出来的,你这是剽窃我的创意,这是一个不太高明的做法。该不会是腾讯相关团队被骂晕了吧。
坤鹏论确实相信,不管是QQ还是微信,他们也都在开发AR红包,因为缺少参考,所以研发慢一点可以理解,被竞争对手抢了先,咱们最应该做的是审视自己的产品设计和开发进度,然后进行适当调整。
换个角度讲,被抢先也未必全是坏事。
首先,验证了用户对AR红包的兴趣度,同时也培养了用户抢AR红包的习惯,就像当年微信红包培养了用户习惯,也间接为支付宝用户抢红包培养了习惯。
其次,支付宝AR红包在推出的第二天就被一群设计师破解了,坐在家里足不出户就可以抢到所有自己能看到图片的红包,这显然是一个非常大的bug,或者陆续还会有其他bug被发现,这些都为自己产品和技术的提升和改进提供了参照物。
第三,坤鹏论一直认为支付宝在产品设计上的功底不如腾讯,特别是这次支付宝AR红包功能藏的很深,以至于网上有很多网友都在百度支付宝AR红包怎么玩。当一个新功能推出以后,很多人在查这功能要怎么玩,至少说明产品设计没那么成功。支付宝先推AR红包,相当于先把自己产品形态暴露给腾讯,这种情况下,腾讯反而可以从容应对,将自己产品打磨的更好,给用户一种超忽相像的感觉,凭借QQ和微信用户活跃度,只要该功能推出时间别压后太晚,超过支付宝AR红包问题不大。
与其花时间和精力矫情,不如加班加点把更好的功能提供给用户。
二、腾讯、阿里红包之争已有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腾讯对标淘宝做了拍拍,对标支付宝做了财付通,但都不成功,以至于腾讯在日入股京东时,拍拍作为嫁妆一同送给了京东,财付通被腾讯保留。在这次电商的交手中,腾讯完败。于是腾讯转道开始攻击阿里核心业务——支付。对于没有支付基因的腾讯来说,微信红包立了大功。2014年春节,微信拜年红包的推出一下子就让微信支付火了,从除夕到初八,超过800万用户参与了微信红包活动,微信一夜激增的千百万移动支付新客户,有网友说,微信一个晚上干了支付宝8年的活,而且还不花腾讯一分钱,可见微信红包对支付宝的打击有多大。从那以后,每年看春晚的时候支付宝和微信都会上演红包大战,大家又多了一个动作——摇红包。红包不在多,一分也是爱。记得去年春节之前,坤鹏论还写过一篇抢红包攻略的文章。
在此之前,支付领域基本上已被支付宝统一,其他支付像什么拉卡拉、连连支付之类的第三方支付,与支付宝根本不是一个量级,至于官方的支付比如银联,市场占有率与支付宝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直到微信红包的成功偷袭,让帮助微信培养了大量绑定银行卡的用户,使得微信支付与支付宝有了可以一争高低的本钱。据Analysys易观的数据,2016年第1季度,支付宝在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上出现下滑,以63.41%的市场占有率继续占据首位,微信支付背后的财付通位列第二,为23.03%。到了2016年第2季度,支付宝市场份额又下滑至55.4%,而财付通上升到32.1%,凭借微信和手Q两大神器,大有超过支付宝的势头。而这其中,红包功能立下了汗马功劳。
抢红包功能很普及,大家也都常玩,但明眼人都可以看到,这个功能已缺乏新意,大家抢红包更多是为了“红包”,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支付宝率先推出AR红包时,让大家突然眼前一亮,玩的不亦乐乎。
三、AR红包会更有市场
如果说之前的微信红包、支付宝红包是基于熟人,那AR红包更多可以基于陌生人,比如商场、线下店,为了吸引更多用户,可以建立AR红包,开放给所有用户来抢,特别是一些新店,这是一个低成本吸引用户非常好的办法。也省得大家绞尽脑汁策划各种活动吸引用户了,红包是最简单、直接的营销方式,当然也是最有效的营销方式。
就在昨天晚上逛超市的时候,坤鹏论找到商场里一个商家的AR红包,商家正在装修,想通过这个方法刷一下存在感。
除商场、线下店以外,其实很多基于线下的活动也可以通过AR红包吸引用户,比如一些展会的展台。各大公司年会也有了更多乐趣。
虽然支付宝AR红包在推出的第二天就被设计师们破解,但这并不会影响AR红包的普及,说不定经过这次“破解”炒作以后,支付宝AR红包普及率会更快。
支付宝赶在这个时候推出AR红包功能,坤鹏论认为,确实有赶圣诞节和元旦的嫌疑,各大商场正可以好好利用一下AR红包,支付需要的不就是更多应用场景么,赶在平安夜前一天推出,微信即使眼红,也很难在一天时间内推出同类功能,可以算得上一次成功偷袭。
有人会说,那为什么不赶在春节的时候推出呢?像上次微信红包突袭支付宝那样。
腾讯已经说要在1月份的时候推出AR红包,真等到春节,可能就不是支付宝偷袭微信,而是微信偷袭支付宝了。
所以支付宝在这个时间当口推出AR红包,一定是精心策划出来的偷袭计划。
校园圈子偷袭没成,这是一招不成又来一招呀。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