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员工退休,企业拿着员工的股金还在生产经营每年也不盈利退休员工的利益得不到回报,企业正不给

(会游泳的猫)
(我很自恋)
(会游泳的猫)
第三方登录:国有中小型企业改组为股份合作制的条件  (1)改组的程序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也就是说,原有企业在改组为股  份合作制企业时,应征得企业资产所有者和职工(代表)大会的同意并由企  业提出申请,报主管部门批准。申报的文件符合要求,即实行股份合作制企  业,应向审批部门提供的文件有:申请报告;实施方案;企业章程;职工(代  表)大会的有关决议:企业财产验资报告(凡涉及国有资产的,由国有资产  部门出具资产确认书)。  (2)必须进行企业的原有资产的评估确认。即:原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合  作制时,应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吸收企业出资者参加,组成清产核资小组,  对企业的债权、债务进行全面的清产核资。明确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并把结  果提交股东(职工)大会审定,再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  (3)发起人、出资人和出资额符合规定。按规定,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发  起人只能是自然人,法人不能充当发起人;股份合作制企业在股权设置上分  为:职工个人股(仅指本企业职工个人)、职工集体股和法人股,法人股一  般为优先股。对职工个人的投资,企业应规定每个职工认购的最高限和最低  限。  (4)国有企业在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中没有具体的贤金额度限制。  (5)有符合规定的企业名称和企业章程。按规定改组后的国有企业应在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时,在企业性质栏内注明“股份合作制”。企业  章程必须载明以下事项:企业名称和住所;企业的宗旨、经营范围;企业的  设立方式、股金来源,以及股权设置;企业注册资本、股份总数、各类别股  份总数及其权益;收益分配亏损分担办法;股东(职工)大会的职权和议事  规则;理事会的组成、职权和议事规则;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产生程序及其职  权;劳动管理、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规定;企业终止的条件和程序;企业  章程修订程序。  (6)有企业自己的名称及组织管理机构。股份合作制企业应有自己唯一  的名称且依法进行登记。同时应建立类似于公司的治理机构,即股东大会、  理事会、经理、监事会,它们按照企业章程各负其责。  2. 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组织形式  股份合作制企业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其组织管理形式主要表现为股东大  会和职工大会实行合一的制度,股东(职工)大会、理事会、经理和监事会。  (1)股东(职工)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关,它拥有以下权力:审议、  批准理事和监事会的报告;批准企业年度预算、决算方案和利润分配方案;  对企业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选举或罢免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决  定其报酬及支付办法:对企业的成立、合并、终止和清算等重大事项作出决  议;修改企业章程。  (2)理事会是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常设机构,负责股东(职工)大会闭会  期间的工作,直接向股东大会负责。  理事会行使下列职权:决定召开股东(职工)大会并向大会报告工作;  执行股东(职工)大会的决议;审定公司发展规划,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审  议企业的年度财务预算、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的方案;制订  企业增减注册资本方案;制订企业分立、合并、终止的方案;任免包括经理、  会计主管人员在内的高级管理人员,决定其报酬支付办法;制订企业章程修  改方案。  (3)经理由理事会聘任或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负责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  工作,其行使下列职权:组织实施股东(职工)大会和理事会通过的决议;  提出企业发展规划、生产经营计划草案;提出企业经营方针和管理机构设置  的方案;提出企业规章制度草案;提出企业年度财务预算、决算方案和利润  方案;任免副经理和其他管理人员;决定企业副经理以下职工的奖励和处分。  同时,经理要定期向理事会和股东(职工)大会报告工作,听取意见,接受  监督。  (4)监事会也直接向股东(职工)大会负责,对理事会及其成员以及企  业经理等管理人员行使监督职责,并向股东(职工)大会报告工作。  股份合作制企业不设理事会和监事会,其职权由股东(职工)大会行使。  其有关职责可由股东(职工)大会确定的专门职能人员负责,股份合作制企  业实行民主管理,股东(职工)大会应定期召开,听取理事会、监事会报告,  表决企业议案实行一人一票制。  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程序  按照轻工部、农业部的规定,在兴办股份合作制企业时一般过程为:制  定股份合作制企业章程;申报主管部门批准;依法办理各项登记手续。企业  章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兴办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原则、宗旨、方针、股份的设  置和形成。责任权限,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企业盈利的分配比例和分配形式、  亏损或破产的处置原则及程序等。股份合作制企业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  上一级体改委批准。依法办理工商、税务和企业法人登记。  在实际操作中,主要应把握三个环节,即:确定股权,公平分配,民主  管理。  1.合理确定股权,设置股份  股份合作制企业,应有明确的产权关系,并以此界定相应的股权和一系  列权利义务关系。在股份设置上不要生搬硬套外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模  式,而要从实际出发,创造出适应现实农村生产力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新形式。  目前一般设置四种股份:  a.公股:它包括国家股和集体股。  国家股:是由国家以货币、实物等作为国有资产直接向企业投资所形成  的资产。或按国家政策减免税收等形成的资产。  集体股:是指集体对企业的全部投入(资金实物、劳务等)及其使资产  增值的一部分。集体股在集体所有制企业又分联社股和职工集体股。联社股  是由联社投资及其增值所形成资产。职工集体股是由企业职工历年劳动积累  所形成的资产构成的股份,其股份为本企业全体职工集体所有。  b.企业股:指企业承包后自身积累的资产和现有集体企业在划分财产权  属时,集体留给企业的部分资产。股权归企业,一般不产生股东。  c.职工个人股:指企业职工个人投资的股份和劳动积累股。也包括企业  外的个人股。劳动积累股是指企业按照职工的本企业工龄、岗位职责、工资、  贡献等因素,将企业职工劳动积累的一部分划到职工名下的股份。股权归企  业所有。职工可享受分红,但不能转让和继承。职工离开企业,此股自动消  失,收归企业。职工个人投资的股份又称风险集资股,这种股份参加分红,  还可以转让和继承,但一般情况不退股。  d.法人股(或称社团法人股):指企业以外的国营、集体、私营企业和  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等向企业投入的资金、物资、设备、技术等多种生产要  素所形成的资产股份。股权归入股者所有。  确定股份组建新企业或参与老企业技术改造,可按参股各方所投资产的  价值确定股份:对技术权、发明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要科学合  理地进行评估,一般可以一次性技术转让费为核资标准;对老企业折股时,  一定要进行资产评估。  对不同股份可以有不同的处理办法。集体股、企业股和职工股可实行盈  亏共负,风险共担。社会股可以生死与共,共担风险;也可以保息分红,负  盈不负亏;还可以还本留股,企业盈利后先归还投资方股本金,一定时间内  保留按股分红。这样可以提高社团和群众投资的安全感,稳定感,增强对外  来资金的吸引力。  2. 合理处理积累与分配的关系  企业在完成国家税收后,必须留足积累,减免税款全部用于发展生产,  不得作为盈利用于分配。要及时、足额向主管部门交纳管理费。积累与分配  的比例关系要按轻工部和农业部的规定执行,既保证企业发展有后劲,又调  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3.加强民主管理  股份合作制企业最高权力机关是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  董事会是最高经营决策机构。董事会聘任厂长经理作为企业法人代表,行使  企业经营权。企业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股东。为此应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民主  管理和监督。  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章程(格式)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办好股份合作制企业,根据国家有关  法规和政策,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注册资金:××××  经营范围:××××  第三条本企业是股份合作制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它实  行“入股自愿、股权平等、同股同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坚持  按劳分配为主、按资分配为辅。企业除依法纳税和按规定完成上交外,拒绝  各种形式的乱摊派。  第二章股份的构成与管理  第四条本企业第一期招股金额为×××万元,每股金额×××元,共×  ××股。  第五条本企业的股金由集体股、职工风险股、社团法人股、社会优先股  及××、××股×种股份构成。  一、集体股:每股××××元,共计×××股,股金××××元。  二、职工风险股:每股××元,厂长××股,副厂长××股,中层干部  ××股,一般职工××股,共计××股,股金××元。  三、社团法人股:每股××元,共计××股,股金××元。  四、社会优先股:每股××元,共计××股,股金××元。  第六条股份的管理  一、本企业的股份一般不得退股,但股权依据有关规定可以转让。股权  转让时,由转让人和受让人提出申请经企业董事会审查后批准和办理过户手  续。  二、个人资产股,可依照国家继承法由继承人继承。  三、企业职工的个人风险股,在其调离、离职、开除又无法办理股权转  让时,或在其死后由继承人申请退股的,由董事会决定是否允许退股。  第三章收益分配  第七条企业按照国家的法规制定本企业内部的财务制度,在现行集体企  业财会制度的基础上,增设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附表。  第八条本企业依法纳税,按规定完成有关的上缴提留。  第九条 税后利润的分配:由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纯  利润中提取生产发展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提取后的剩余部分为  分配给股东的股息红利基金,按各股东所持股份比例进行分配,其中兑付现  金部分不超过本金的20%,超过部分用于扩大原股份留在企业用于扩大再生  产。  第十条 本企业的公共积累不得分割。如遇企业分立、合并或终止时,  依法清理债权债务,公共积累或其剩余部分的处理,可以用于发展新企业,  或作为股份对外入股,或建立职工保障、福利基金等,但不分给职工个人。  第四章 股东  第十一条 投入股份,承认并遵守本章程者,为本企业股东。  第十二条 股东享有以下权利:  一、对自己投入企业的股份拥有所有权;  二、参加股东大会,审议、决定企业经营范围、发展方向、收益分配及  关停并转等重大问题;  三、选举和被选举为企业董事会董事和股东代表大会代表;  四、对董事会的工作及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行监督;  五、按股分红的权利。  第十三条 股东承担下列义务:  一、遵守本企业的章程;  二、按股份分担企业经营风险责任;  三、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  四、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第五章 股东大会  第十四条 股东大会是本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它分为常务会和临时  会。常务会每年召开一次,两次常务会之间最长不超过15 个月;如遇特殊情  况,股东或董事提议,经股东大会半数以上的股东同意,可召开临时会。  第十五条 股东大会的权利是:  一、制定修改本企业章程;  二、选举产生董事会,改选、罢免董事;  三、审议董事会、厂长的年度工作报告;  四、决定企业的经营范围、发展方面、收益分配及关停并转等重大问题。  第六章 董事会  第十六条 董事会是企业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常设机构,成员×××  人,董事长×××人,副董事长×××人。董事会在股东大会闭会期间行使  以下权利:  一、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  二、推选董事长;  三、聘任、解聘企业的厂长,并规定厂长的报酬和待遇;根据厂长提名,  任免副厂长级管理人员;  四、审议批准本企业年度计划、财务预算、决定企业的利润分配;  五、监督企业经营者正确行使职权。  第十七条 董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股东大会、董事会议;  二、检查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决议的实施情况,并向董事会提出报告;  三、在董事会闭会期间,对企业的重要业务活动给予指导;  四、签署出资证明书和其他重要文件;  五、副董事长协助董事长工作,董事长不在位时,代行董事长职权。  第七章 厂长  第十八条 厂长是本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指  挥者。  厂长有以下权利:  一、设置企业的管理机构;  二、向董事会提议聘任、解聘企业副厂长,聘任、解聘企业中层管理人  员;  三、确定企业内部的分配方式和奖罚办法;  四、招聘或辞退企业的职工。  第十九条 厂长必须履行以下义务:  一、执行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执行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的决议;  三、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统计报表及反映有关情况;  四、定期向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报告工作,接受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监督;  五、加强民主管理,接受职工监督;  六、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八章 监事会  第二十条 监事会为企业业务活动的监督机构,成员×××人,其中×  ××人从企业党群组织中产生,×××人由股东大会从非董事股东中选举产  生和罢免。  第二十一条 监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派代表列席董事会议;  二、对董事会和厂长行使职权的活动进行监督;  三、检查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  四、建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第九章 职工  第二十二条 本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择优招聘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第二十三条 企业职工有如下权利:一、在同等条件下,本企业职工有  优先入股权;  二、职工代表大会可评议厂长(经理)工作,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三、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有建议权;  四、享有劳动合同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二十四条 企业职工必须履行以下义务:  一、服从厂长(经理)的指挥;  二、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各项义务;  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四、遵守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第十章 企业的解散、清算  第二十五条 本企业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应予终止并进行清算:  一、企业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解散事由出现;  二、股东大会决定解散;  三、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危害社会公共利益,被依法撤销。  第二十六条 清算时成立清算组。依二十五条一、二款终止时,清算组  的组成由董事会决定;依第二十五条第三款终止的,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组  成清算组,任何人未经清算组批准,都不得处分任何企业财产。  第二十七条 清算组清查企业财产、编造资产负债表和财产目录,提交  股东大会确认后,报财政、税务和企业主管部门处理。  第二十八条企业终止时的财产,一般按下列程序清偿:  一、所欠本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等;  二、所欠税款;  三、所欠债权人债务:  四、按股东的股份比例进行分配。  第二十九条清算结束后,清算组应提出清算报告,并造具清算期内收入  报表和各种财务帐册,经区财政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验证,报区股份合作制  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向区工商局申请注销登记,公告企业终止。  第十一章违章责任  第三十条企业章程由股东大会制订。章程一经订立, 所有股东和企业职  工必须严格执行。有以下行为者可视为违反章程:  一、不履行章程规定的权利、义务;  二、利用职权、假公济私,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三、不按期缴纳股金者;  四、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者。  对具有以上行为者,除应负的法律责任外,应召开股东大会,视其情节  轻重,给予制裁。  第十二章附则第三十一条本章程同国家的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相抵触  时,必须进行修改。  第三十二条本章程由企业董事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本章程自股东大会通过之日起生效。  发起人签章  年 月 日  《分享与分担──员工入股理论与实践》  员工分红入股  台湾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台湾是员工人股制度实行得比较完善、比较成功的地区。分红入股是企  业将应发给员工的红利改发为本企业股票(权证),从而使员工不但分享企  业盈余的红利,而且获得企业的股权。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分红入股的意义  分红入股应可分为“分红”、“入股”、“分红入股”三个层次,兹分  别说明如下:  1. 分红:  a 分红的概念  分红,亦称利润分享,即分配红利的简称。1899 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  分红会议”中指出:“分红是指企业单位提拨一定比例的盈利,分配给该企  业单位一般被雇员工的报酬,此种报酬按自由协约的计划,事先订定提拨的  比率;比例一经决定,即不得由雇主变更”。美国芝加哥大学罗勃·桑纳德  教授对分红定义为:“所谓分红,简言之,是指受雇员工在其正常薪资之外,  分配一部分雇主所得的利润而言”。  “辞海”对分红的解释为:“企业团体于每届决算时,由盈余中提出一  部分分配于使用人或劳动者,谓之分红,亦称花红,含有奖励劳动补助工资  之意”。陆光先生亦有类似的定义:“雇主为通过人性合作,提高生产,降  低成本,因而根据一项自由的合约,将事业单位获得的利润,依照事先订定  的比率,与被雇人共享”。此外李善励先生所作的定义为:“一个经营业务  的公司,于经济繁荣的年度中,获得盈利,在净得中提出一部分分配给员工,  谓之分红”。又杜功壁先生亦曾指出:“公司每营业年度终了,经过决算,  如有盈余,通例先缴纳营利事业所得税,提存法定盈余公积,提列定率股息  后,余数即为股息及红利,是股东出资的报酬,若让出若干嘉惠员工,即系  分红。”  在台湾公司法规定,公司无盈余时,不得分派股息及红利。但法定盈余  公积己超过资本总额50%时,或于有盈余的年度所提存的盈余公积,有超过  该盈余20%数额者,公司为维持股票的价格,得以其超过部分派充股息及红  利。由此可知分配红利的限制。  b.分红与年终奖金、生产奖金的比较  部分人士误认为年终奖金即是分红,乃因年终奖金与分红,同为员工分  享企业经营的成果。事实上,两者之间仍有不同之处,兹分析比较如下:  第一征税与否:年终奖金可以费用科目出帐,公司不扣营利事业所得税;  而分红系盈余分配,一般均须先扣除营利事业所得税后再行分配。  第二计算基础:年终奖金通常是以若干个月的底薪计算,公司可按月提  拨准备,不论公司年度盈余多寡,员工年终奖金均予发放,对员工而言,相  当于是一笔固定收入;而分红则就年度盈余按员工的职位、工作绩效、年  资⋯ .等多项基准,作为计算依据,多赚多分,少赚少分,不赚不分。  第三发放时间:年终奖金一般均在春节前发放,也有在年度中分次发放;  而分红则因企业多数采用历年制,待公司年度决算、会计师查帐,再经董事  会决定,分红时间总在春节以后。  生产奖金与分红亦不相同:所谓生产奖金系指企业中的从业人员,因工  作效率提升,达成预定产量,改进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或增进服务效  能等方面,有显著成就或重大改进,而使企业获致预计外的利益,基于利益  共享,激励劳动效率的原则,于预计外的利益中,提拨若干作为生产奖金。  由此观之,生产奖金虽与分红均可使员工增加收入,惟前者系依员工工作业  绩,给予个人或团体在工作上的奖励,并无普遍性,而分红则为企业盈余的  分配,凡属该企业的员工,均可享受。  2. 入股  a. 入股的意义  所谓入股,又称股票持有或员工持股,即员工成为所服务企业的股东。  员工人股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别。狭义的员工入股系指公司为使员工取得  所属公司股票而提供各种便利制度;广义的员工人股,则为员工持有公司的  股票系公司依奖励、斡旋、援助等方法,做为推进公司的方针或政策的总称。  陆光先生认为入股意即:“雇主协助被雇人取得本事业单位发行的部分股权,  缩短雇主与被雇人间对立的距离。”杜功壁先生亦指出:“员工以自己的资  财,依计划可选择购置服务公司发行的新股(即现金增资股),或在证券市  场上购买服务公司上市股票,这就是入股”。另丁幼泉先生则认为入股系指  “劳工以其所获得的红利或平时储蓄存款,购入企业单位的股票,使劳工与  企业单位发生休戚与共的关系”。丁氏此说中,劳工以储蓄购入企业的股票,  固属纯粹的员工人股;但劳工以所得的红利购入企业的股票,已有分红入股  的意义。  综合上述定义,所谓员工入股,系指企业提供各种有利条件,使员工取  得所属企业的股票而成为企业的股东。由于股权代表着损益的负担,员工愿  意承担企业经营成败的风险,惟员工入股仅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  b.入股的条件  依据定义,员工入股应符合下列要件:  (1)员工入股,其取得者须为服务企业的股票,既为使员工取得服务企  业的股票,必依公司制度办理。惟就美国实务观察,其为防止股价暴跌及分  散投资的危险,员工入股已不限服务企业的股票,包括公司债券或其他公司  的普通股等。然依台湾施行此一制度的情形,仍仅限于员工取得服务企业的  股票。  (2)参加入股者必须为公司的员工:一般均以公司的正式员工为限,部  分企业则以公司职员在公司服务有一定年资以上的员工为入股对象。至于临  时人员,不在入股之列。  至于员工取得股票的来源,一般系由雇主预付工资协助员工依其自由意  志,照市价或较市价为低的价格,从市场或事业单位购得股权。  3.分红入股  a.分红入股的意义  分红入股系指既分红又入股,将分红与入股两者相连结的一种制度,亦  即企业除将一部分的红利以现金或支票分配给员工外,并将员工应得的一部  分红利,改发企业的股票,使员工不但分享企业盈余的红利,而且获得企业  的股权。基此,可知分红入股兼具分红与入股的特性。  b.分红入股方式:  员工入股成为公司的股东,依现行有关规定,可有下列方式:  (1)公司办理现金增资时保留一定比例股份由员工优先承购  公司发行新股时,应保留发行新股总额10%至15%的股份,由员工承  购。  (2)分配员工红利时以发给新股方式支付  公司于盈余分配时,计算分配员工红利的数额。得以发行新股方式给付,  此即所谓的“员工分红入股”。不论是以现金或发行新股给付员工红利,员  工均应依法申报为所得,因此,公司通常二者搭配,使员工一方面取得价值  较高的股票,亦有现金可支付税款。  (3)员工以股东身份认购股份  公司于办理现金增资发行新股时,如预计保留给员工认购的股份大于法  定最高应保留之15%时,公司亦得由原有股东放弃认购方式,使员工以特定  人员身份承购。  (4)由现有股东移转持股予员工  公司于未发行新股时,如欲让员工加入投资,亦得协调现有股东移转部  分持股予员工。此种方式于家族公司成为公开发行公司时,经常采用。  c. 分红入股的特点  分红入股主要的特点可归纳如下:  (1)企业贡献方面:  手续简便:经由转帐手续即可完成入股,减少交易成本; 提高竞争能力,  工作报酬随着企业营运成果适度调整,增加劳动成本的弹性;降低营运成本,  由于员工向心力增加,以及流动率的降低,可减少新进员工的训练费用,进  而提高生产效率;劳资关系和谐:劳资双方利害与共,根绝劳资纠纷。  (2)员工利得方面:  所得重分配:企业将部分股权透过红利分配方式,转移给员工;社会地  位提升:员工亦为企业的股东,其社会地位提高,并可减少蓝领、白领间的  地位差异。  分红入股的目的  企业实施员工分红入股制度,依其定义与比较,其主要目的包括:  ①使员工与企业有一体感,提升工作意愿(合作方能提高生产力)。  ②促使劳资关系和谐及政治的稳定性。  ③增加股东人数,使股权分散。  ④防止资产持有分配的不平等化,并促进其平等化。  ⑤超额利润与工资差距问题的对应。  ⑥由劳动者购买破产企业的股份。  ⑦破产企业的救济。  ⑧税收优惠(政府如有税负优待时)。  ⑨作为第三种所得,有补充工资、退休金的功能。  ⑩缓和储蓄与资本储蓄的不足。  (11)工资膨胀的自制与国籍竞争力的维持(可以控制名目工资上涨率与  提高生产力上升率)。  (12)就业促进效果。  (13)使分配公平与经济效果同时达成(缓和或克服提高生产与长期工资  增加的两难问题)。  (14)强化劳动者自立功能与解脱无产阶级化。  第一至三项,主要是雇主方面所期待的目的,英美等国个别企业的员工  持股制度,即以此为目标。第四至五项,则属劳动者方面所期待的目的,瑞  典的受雇者基金制度,即以此为目标而设立。第六项以后者,为劳资双方共  同期盼的目的。  分红入股的源起与发展  1.分红入股的源起  18 世纪70 年代,工业革命首先于英国发生,当时各种手工业改为机器  生产,工厂纷纷设立,旧式手工业者沦为工厂的劳工,此一革命持续至19  世纪30 年代,长达70 年之久,最初以英国为中心,后来逐渐蔓延至欧美各  国。工业革命时期,由于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思潮澎湃,藉自由放任古典经  济理论的运作,极力免除政府在经济行为上的干涉,使近代西方各国在经济  制度上走向资本主义的路线,再配合着达尔文“生存竞争,优胜劣汰”意识  的冲击,遂使大多数拥有资本机器坐收利润的雇主,极尽剥削的能事。诚如  一书中所指出:“长工时、低工资、苛刻的工作条件”,在当时是雇主的铁  律,因此当时的一般劳工生活十分困苦,尤其是工厂中的重工,在安全卫生  十分恶劣的环境下,每日工作12~14 小时,工资待遇菲薄,更无劳工福利措  施。但在此时英国纺织厂的老板罗伯·欧文(),他为工人造住  宅,减工时,加工资,组织合作社,办理补习学校;法国巴黎福查奈斯油漆  装潢公司的老板艾密·罗克莱(),他提倡工人互助合作、医疗  卫生、退休、分红制度。1842 年,艾密·罗克莱在其约有100 个工人的油漆  装潢公司实施分红制度,以技术工人和资深工人为分红对象,计44 人,每人  分到279 个法郎,约值美金56 无,甚得工人欢迎。此后,工人更加努力工作,  且该公司未曾发生类似其他工厂所谓的劳资争议案件,该公司百余年来,虽  几经沧桑,迄今仍屹立在巴黎街头,业务兴隆,且依旧实施分红制度。由于  艾密·罗克莱首创此一分红制度,遂被后人尊称为“现代分红制度之父”。  至于员工入股亦创立于法国。1916 年4 月间法国立法机关制定法律,创  出一个近乎分红制度的员工人股制度,规定在股份有限公司中,对员工应给  予一部分股权,员工并可选出代表出席股东大会,所得利息,由员工自行分  配,离开企业者即丧失其股权。  2.分红入股的发展  分红或入股制度系以法国开其端,然后流传到欧陆的英国、德国,以及  亚洲的日本,19 世纪下半叶再传人美国。  德国最早的分红制度创始人为孟斯润先生,在他自己创办的一家房地产  公司中实施分红制度,把每年公司盈利所得与员工分享。孟氏认为一个国家  在经济开发时期,员工除应得薪资报酬外,其努力于事业的贡献,亦应分享  其利益。该公司的分红方式是按固定比率提拨一部分作为现金分配,其余未  分配的部分,则采行递延分配的方式,作为员工将来生活保障之用。  英国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各业推行分红制度,年有增加,至1929  年而达尖峰,其时分红制度约有500 余种,参加员工亦达26.73 万余人,惟  自1 929 年发生经济恐慌后,工业利润普遍减低,员工失业增加,分红方案  有渐形衰退趋势,直至1945 年以后,又重新流行。1955 年,全国共有316  个分红计划,参加员工增至35 万人。英国所实施的分红方案,大都属于现金  分配制。例如著名的Renaute 汽车公司即规定每年现金分配一次,偶而亦采  用股票代替现金分配的方式。  1963 年日本各公司实施分红制度者,仅占全国工商业机构的百分之一。  日本最初所采用的分红制,绝大多数都是现金分红制。近来日本各企业盛行  员工购股节储计划,该计划对于购买股票的员工,雇主又可付给员工高于市  场的利息,相对之下,显然较分红制为优。因此,企业界颇多采行。  美国早期的分红制度,推行得非常缓慢,成败不一,后人将美国推行分  红制度,区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886 年至1900 年,认为只是空有理  想;第二阶段自1929 年起,认为只可解决劳工问题;第三阶段自1939 年以  后认为是实际可行的。  分红或入股制度在工业先进国家的概况已如前述,而在若干开发中国  家,亦正急起直追,以国家立法或减免所付红利的税捐等方法,诱导企业主  实施分红制度。例如:墨西哥在1964 年颁布“利润分配法”,在墨西哥的公  司,必须将其可分配的净利,提出2O%,配与受雇的员工。又如伊朗,亦于  1963 年制订“工业利润分配法”。规定各公私营企业每年所获的盈利,应以  2O%,分配给受雇员工。由此可见,分红或入股制度在各国实施的概况。  至于分红制度在中国起源甚早,农业社会即已开始采行分红方法。地主  对于佃户收成谷物的分配,便是最初之例。不过佃户除分享收成物外,并无  其他报酬,与工商业的分红制,员工除享受一部分的利润外,平时尚有工资  收入者有别。中国旧日的工业也多有采行分红制度,旧的小规模工商业大都  薪水微薄,而从每年所得的盈余,提出相当重要部分分配于职员工,一以补  薪水的不足,再则以增进情感,激励工作。但中国新工商业最早施行普遍分  红制度的机构,首推上海商务印书馆。1903 年,该馆即订有“同仁奖励金分  配章程”,实施分红制。  至于中国的员工入股制度,则始于大同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自1946  年,即首创实施“工者有其股”制度,鼓励员工认购公司股份,并以赠股或  无息贷款方式,使员工成为股东,亦即由“家族公司”迈入“同仁公司”。  分红入股的类型    类型直接给付制递延给付制混合给付制  一、实施方式  企业盈余的若干成,直接以现金、支票或股权给付企业盈余的若干成,存入各员工帐户,延至离职、退休或死亡等事故时给付。企业盈余的若干成,一部分采直接给付制,一部分采递延给付制。  二、优点  1.具有实质所得,立即发生激励效用。  2.现金或支票可以自由支配。  3.对现行购买力有实质助益。  4.分配作业较为单纯。  5.员工较易了解。    1. 红利采累积制,  长期激励作用较大。  2.可处理意外事故等多种福利措施。  3.可享受免税效果。  4.员工心理较有保障。  5.较不受年度经营成果的影响。  并具直接给付制与  递延给付制的优点。  三、缺点  1.直接给付;易于立即花费。  2.无盈余年度较为难过。  3.必须有所得税负担。  4.无法满足老年退休或意外事故的需要。  1.缺乏具体的实质所得。  2.分配作业较为繁复。  3.与员工意见沟通较难。  1.分配二者的比例较难决定。  2.处理作业最为繁复。  3.员工满足度较低。  此三种类型中,无论直接给付制、递延给付制或混合给付制,均各有利  弊,已如前述,至于实际采用依赖企业的政策或员工的意见而定。在美国、  加拿大,递延给付制特别盛行,其主要原因是美、加企业界,不愿承诺固定  金额的退休给付,而愿采递延给付方式;于景气年度的盈余中提成分红,但  不立即分配,而以储存生息,并订定规章,于员工退职、离职、残疾或死亡  时发还。同时美国政府特别在税制上予以优惠条件,以奖励此制的推行,遂  使递延给付制加速地成长。  不过,单纯的递延给付制可能无法满足员工的需要,为顺应员工的实质  感受,宜兼采直接给付制与递延给付制。  《分享与分担──员工入股理论与实践》  企业内部筹资与员工入股  员工入股是企业内部筹资的一个重要方式。  员工入股是企业内部员工投入资金给本企业以作为生产发展资金,从而  成为企业股东。因此,员工入股是企业内部筹资的一个重要方式。  企业内部筹资:员工入股  1.企业内部筹资的意义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筹集充足的固定资金,用来购置和建造厂  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同时,企业还必须筹集足够的流动资金,用于购  买原材料、燃料,支付动力费、工资费用及其他管理费用和推销费用;另外,  企业还必须持有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购买专项物资,进行专项工程建  设,发放职工福利基金和职工奖励基金等。而企业内部筹资是取得这些所需  资金的一条重要渠道,它对于增强工人的参与意识,提高资金利用效果和整  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a.企业内部筹资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之一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一般分为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三个阶  段。在供应过程中,企业用货币购买原材料,形成材料储备,为生产作好准  备,在这个过程中,资金从货币形态转化为储备资金;在生产过程中,企业  把供应过程购买的原材料投入生产,通过工人利用机器设备进行加工,制造  出产品来,在这个过程中,从储备资金开始,依次转化为生产资金和成品资  金;在销售过程中,企业把产品销售出去,收回货币资金,在这一过程中,  货金又从成品资金转化为货币资金。这样,工业企业的资金从货币资金开始,  通过供应、生产和销售三个过程,分别采取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  成品资金和货币资金的形式。这种从货币资金开始,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的  运动形式,称为资金循环。资金循环周而复始,不断重复,形成资金周转。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必须想方设法筹集到充足的资金,并把它合理分配到供  应、生产和销售三个过程。否则,企业的资金循环和周转就会中断,企业的  再生产就很难连续进行。而企业内部筹资是企业筹集所需资金的一种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弥补外部筹资的缺口。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相互配合,  共同保证再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  b. 企业内部筹资可以增强本单位员工的参与意识,培养员工以厂为家的  精神  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内部股票的方式筹集所需资金。企业在筹集所需资金  时,一般要发给投资者相应的书面证明,以承认其对企业若干股的投资以及  因此而应该享有的权利。此项书面证明即称为股票,股票的持有人不论所占  股份的多少,都成为企业的股东。在企业生产经营较好的时期股东可以取得  较多的股利收入;在企业经营状况不好时,股东取得的收入就会减少;而当  企业因生产经营不善而宣告破产时,股东只能收回股本的一部分或者不能收  回股本。这样,股东个人利益和整个企业的经济利益休戚相关。企业发行内  部股票,使本单位的员工成为股东,必然会使员工更加关心本单位的生产经  营情况,增强本单位员工的参与意识,积极为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出谋划策,  培养员工以厂为家的精神,爱护企业财产,减少人为浪费,提高员工工作积  极性,以尽可能少的物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品,最终提高整个企业的  经济效益。  2. 企业内部筹资的原则  为了正确组织企业内部筹资活动,加强对企业内部筹资的管理,保证内  部筹资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实用性,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a. 企业内部筹资应遵循自愿的原则  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员工收入水平不等,相同部门的员工因其生产能力  的不同,收入也会产生差异。即使收入相同的员工也会因为他们家庭人口数  量的不同和家庭中有收入来源的人数不同而出现生活水平上的差异性。企业  在内部筹集资金时,不能忽视这一点而搞“一刀切”,“一刀切”的结果必  然会损伤一部分员工的感情和工作积极性。对于员工来说,首先要能满足家  庭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如果还有节余,才可以用于投资,如果连基本的生  活需要都满足不了,更谈不上投资。所以,对于人均收入较低的家庭,在内  部筹资时,切不可使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搞硬性摊派。  b.企业内部筹集的资金,必须是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  企业在内部筹集资金时,可以筹集到货币形态的资金,也可以筹集到生  产所需要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厂房和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还可以筹集  能使企业长期受益但没有实物形态的无形资产,如专有技术、专利权、商标  权和土地使用权等。但是,不管是哪一种形态的资金,企业都不能盲目筹集。  当企业确实急需资金而靠银行贷款或外部筹资在经济上又不合算时,企业才  应考虑内部筹资。  c.企业内部筹资,要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规定进行,发行内部债券和  股票要经过国家有关金融管理机构批准  3.在企业内部发行股票筹集资金  股票是筹资企业发给投资者以承认其对企业投资的股数和应享有权利的  书面证明。企业可以通过在内部发行股票的方式取得所需资金。  企业在发行内部股票筹资以前,必须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  将其发行内部股票的种类、股数和股本总额以及股票的每股面值及设定发行  价格等情况,事先报经证券管理机构批准。经证券管理机构批准的发行股票  的股本总额称为核定股本,企业可以在核定股本总额范围之内一次或分次发  行内部股票。内部股票的发行价格和股票面值可能相等,又有可能高于或低  于股票面值,形成股本溢价和股本折价。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使新旧股东  能在实际上享有同等的权益。股票的内部发行价格要合理确定,如果价格偏  低,就会使原有股东的权益受到侵犯,如果价格过高,股票就会难以出售。  所以,合理确定股票的发行价格,是企业在通过发行内部股票筹资时必须解  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  但是,企业通过发行内部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这种方式本身存在较多  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a.发行不公平,容易助长以权谋私,影响干群关系  企业发行内部股票,一般要由企业上层决策人员进行充分地酝酿和分  析,发行的内部股票的收益情况,干部是应该比较明了的。对于收益率较高  的内部股票,企业的有些干部可能会以权谋私,多买一些,以便多分些股利,  而普通员工知之较少,再者,购买股数有时也会受到限制,因而所分红利就  会相对少一些。这种情况会助长某些领导干部的以权谋私的因素,造成干部  和群众关系激化,引发不稳定因素。  b.有些企业将企业资产按比例分给员工作入股股份,等于私分国有资产  有些单位还没有进行股份制规范化改造,企业资产也未作评估,所以发  行股票的股本总额就很难确定。更有甚者,有些企业把企业资产按比例分给  本企业员工作入股股份,员工并没有掏钱或者掏钱很少,这实质上等于变相  私分国有资产,这种行为影响了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规模,同时也会逐渐掏空  企业家底,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c.内部股票发行后,企业内部职权问题变得复杂化  我国企业中员工的权力是工会行使,一些对企业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的  问题,要由职工代表大会作出决定。发行内部股票以后,员工成了股东。这  时,股东大会、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之间的权利不容易划分,往往造成多角  摩擦甚至冲撞。  企业内部发行股票筹资  1.股票的性质与特征  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发给股东作为其投资入股的证书和索取股息  的凭证,也是持股人拥有企业股份的书面证明。作为一种有价证券,股票具  有以下基本特征:  (1)权利性  股票所代表的股东权,是一种综合性权利,它包括参加股东大会、股票  表决、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参加股份公司剩余财产的分配等各项权利。其  权利的大小,取决于拥有公司股票的多少。  (2)流通性  股票可以随时转让,进行市场交易,即股票持有人随时可以卖出股票换  成现金或其他实物等。在健全发达的股票交易市场,持有现金和持有股票几  乎没有什么区别。这也是会计上把股票列为流动资产的原因之一。  (3)股票价格与股票价值存在着差异  股票作为买卖对象,与其他商品一样,也有着自己的价格,它的价格取  决于股票收益和市场借贷利息率的对比关系。此外,股票价格还受经济的、  社会的、政治的等诸因素影响。所以,股票价格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股  票的市场交易价格与其票面价值的悬殊,为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和投机者提供  了必要的活动条件。  (4)非退还性  在购买股票后,持有者不能退股要求公司退还本金。股东要想收回投资,  只能把股票卖给他人。这意味着公司股东的改变,但并不减少公司的资本。  只要公司存在,它所发行的股票就存在,并给持有人带来收益或风险。  (5)风险性  购买并持有股票,是为了获取利益,但是否能够如愿以偿,则基本上取  决于企业的盈利状况和股票市场的行情。企业盈利多则多分,盈利少则少分,  无利则不分。企业破产倒闭时,股东要承担资本损失。所以,企业经营状况  不佳时,其股票的价格会跌落,使股票贬值。  2.企业发行股票的意义  (1)发行股票可以筹集资金组建新厂  在股份制企业新成立时,通常是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股东资本的。企业即  靠购股者交纳的股金组建公司并开展业务经营。在组建方式上,公司企业有  两种组建形式:一是由发起人发起成立,发起人要承购全部股票;一是通过  招股来成立,发起人只承购一部分股票,其余部分通过招股由其他人认购。  公司企业筹集的这种资本是其自有资本,不必偿还,可以长期使用,它代表  着公司的实力,对公司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发行股票可以筹集新资本来扩大经营  公司为了上新项目、购置新设备来扩大生产规模或筹措周转资金,也要  发行股票来获取所需资金。人们一般称这种追加资本为增资。如果拟发行的  股票在核定的资本额度之内,需经董事会批准,如果超过了核定的资本额度,  则需召开股东大会重新核定资本额,尔后在新确定的资本额内增资。增资需  呈报政府有关机构,在手续齐全后才算增资完成。增资时原先股东一般有权  按股份份额优先购买。  (3)通过发行股票可以收购其它公司(企业)  在收购其它企业时,增发股票进行收购是一种好办法。例如:A 公司准  备拿一笔资金来收购B 公司,此时,A 公司可发行本公司的普通股票来更换B  公司股东手中持有B 公司的股票,从而完成收购行为。原B 公司的股东将换  有的A 公司的股票卖出,也可以保留A 公司的股票从而成为A 公司的股东。  (4)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可以代替现金给股东分红  企业可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批准,将超过资本总额的股东资产转化为资  本金,将这部分资本金按增发股票方式无偿地交与股东,其实质是给企业股  东分红。  (5)通过发行股票可以提高企业的自有资本比率,健全企业经营机制  对于企业来说,自有资本比率的高低是衡量其经营安全度的重要指标。  如果比率过低,企业主要靠负债经营,则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不利于企业经  营的稳定性。因此,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需要不断增发新股以提  高自有资本占整个资金来源的比重。  3.发行股票筹资的优缺点:  企业通过发行普通股票筹资具有下列优点:  (1)普通股息没有限定支付的义务,与银行借款不同,只有在公司有盈  利时,才发股息。  (2)股票不象债券或借款,有固定的到期日。企业可长期使用,只要不  倒闭,可以永远使用。  (3)发行普通股票,可增强公司的偿债能力,提高企业的信誉。  (4)普通股票较易发售,因为股息通常高于其他投资手段。在通货膨胀  情况下,股票可以减少货币贬值造成的损失。  企业发行普通股票具有下列缺点:  (1)增发新股票,使股权分散化,老股东权利受到削弱。  (2)股份增加后,每份分配的利润额减少。  (3)由于股票的购买人比较分散,故发行成本高。  (4)股息通常在税后利润中列支,而其他筹资方式的成本多在税前利润  中列支。  《分享与分担──员工入股理论与实践》  员工入股  由于有了员工个人股的参与,就打破了传统国有企业所有制的结构,使  企业财产由一元所有转变为混合所有。  由于有了员工个人股的参与,就打破了传统国有企业所有制结构,使企  业财产由一无所有转变为混合所有。由于职权配置进一步分散,从而为建立  现代股份制企业提供了可能。  个人股的意义  个人股,在我国股份有限公司中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企业员工个人股,  它是由本公司内部员工个人投资形成的股份;另一是社会居民个人股,即由  本公司以外的社会居民投资形成的股份。个人股的设置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  革和股份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设置个人股,是形成多元所有企业财产制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而,  也是形成股份制企业运作制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股份制企业中,由于有了  个人股的参与,就打破了传统国有企业所有制结构,从而使企业财产由一元  所有变为混合所有。当法人股作为股份参与企业财产制度之后,原有企业财  产的权力结构进一步发生变化,股权的配置进一步分散。正是有了分散化的  股权结构,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建立符合股份制企业运作的企业其它权能  结构,才能从根本上摆脱企业对国家的依赖,从而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彻底  转换。  (2)设置个人股,既增加了资金融通渠道,又发展了个人资产构成多元  化的选择,从而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的选择,所涉  及的不仅是融资本身,而且是金融体制变化的结果。中国传统的金融体制,  是资金调拨制,改革过程中,银行体制本身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总的说来,  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融资市场远未形成,而资金市场的发展是整个市场经济  中各类市场的枢纽。个人股的设置促进证券市场的完善,无疑使资金运动向  市场化方面转变迈出有意义的一步。个人股的设置,还加大了个人资产构成  的自由选择。在经济发展中,个人收入的提高,是一个必然的现象,而个人  收入的提高又要求资产结构的多元化,这是人作为经济主体来实现自己价值  的重要选择,股份制形式的出现,为这种选择提供了渠道。  (3)个人股的设置,有利于强化企业的经营管理。以个人股东来说,选  择股票时,就有一个投资方面的分析过程,一般说来,企业产品有市场的、  企业管理阶层有能力的、企业员工队伍水平高的企业。往往被股东选中。在  股票交易过程中,个人股东往往会根据股份制企业的盈利与否,盈利大小来  分析并决定是否保留、购买、抛售公司的股票。个人股东的这种行为方式,  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外在的压力,迫使企业不断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由于  个人股设置中,含有本企业员工持有股票,这就使本企业员工更关心本企业  的生存与发展,从而从内在动力上增强本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增  加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作为股东,员工不再是被管理者,他们有可能通过股  东大会,或者是通过董事会来行使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权。此外,员工作为股  东代表,还可以通过股市运作迫使本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所以,员工个人股  的设置,在员工与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共兴衰、共存亡的利益关系,强化了  员工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  (4)个人股的设置,促进了资源配置的流动性。对于传统体制而言,个  人股的设置给企业资金的筹措提供了新的渠道,一般说来,企业筹措资金无  非是为了壮大自己、发展自己,而企业通过资金的流动,带动了经济资源的  组合。当然,对于企业本身发展来说,由于融资渠道的拓宽,使得它本身增  添了把握机会的机会,在这个意义上,个人股的设置对企业来说,具有更深  远的影响。  员工入股的性质  本企业员工从内部购买股票,持有本企业的股份,称为本企业员工个人  股。它们是合作经济性质的,主要有下述理由:  (1)这是本企业劳动者入股,他们的收入以按劳分配为主,按股分红为  辅,这符合合作经济的性质。  (2)本企业员工持股是普遍入股,小额入股。普遍入股是指从厂长到工  人每人都入股;小额入股是指平均每个员工持有的股份只占该企业总资产的  很小比重。这也与合作经济的原则相符。  (3)虽然每个员工所持有的股份很少,但员工作为一个集体,可以选出  自己的代表,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这与社会个人持股不一样。社会  上个人持有的股份很少,凭个人持股难以进入董事会。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认为本企业员工个人股具有合作经济性质。合作经  济是公有制经济的一种,所在本企业员工个人股也应归人公有经济一类。  员工入股的模式  通过员工人股,以产权关系为基础,以直接经济利益为纽带,可以把员  工与企业、国家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即可以保持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又  可以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劳动积极性。股份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可以使公  司法人按照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规则运转,而与出资人(持股者)本身的  身份和性质无关,把这种组织形式移到社会公共占有为主导的所有制基础  上,就可以创造出公有制的新的实现形式。  内部员工人股的股份制企业,是只由企业的内部员工出资认购企业的股  份。而不是由其他企业法人和事业法人认购股份,更不是由社会个人认购股  份。因此,这种企业内部员工人股的股份制企业,持股范围单一,股份管理  简化,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1)企业内部员工人股的股份制试点,采用记名股权证形式,不印制企  业内部股票,当然也不向社会公开发行股权证。  (2)股权证严格限定在本股份制企业内部员工持有,企业外部不得持有  该股权证。  (3)不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公司在转为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时,  其内部员工持有的股权证,应换发成股票,并可以按规定转让和交易。  (4)转化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内部员工所持有股份可以转为“员工合股  基金”,以“员工合股基金”组成的法人成为本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该基  金组织不得向社会办理金融业务。  《分享与分担──员工入股理论与实践》  员工持股  员工持股是指企业内部员工认购本企业的股份,委托社团法人托管运  作。  员工持股是指制度而言,指企业内部员工认购本企业的股份,委托社团  法人托管运作,社团法人代表员工个人进入董事会参与按股分享红利的新型  股权形式。  员工持股的基本内容  1.员工持股制度的特征与意义  员工持股制度是指由企业内部员工认购本企业的股份, 委托工会或职代  会作为社团法人托管运作,工会或职代会代表员工个人股进入董事会参予按  股分享红利的一种新型股权形式。这种形式也是近年来各地进行企业改革尤  其是对原公司进行规范改造而探索出来的一种改革形式。  员工持股制度的特点,一是认购者必须是在本企业工作的员工;二是所  认购的本企业的股份不转让、不交易、不继承;三是持股资金来源分三块,  一部分从奖励基金(“两则”后为公益金)中提取作为内部持股的红股,一  部分由企业划出专项基金贷给员工作为认股资金,一部分则由员工以现金方  式认购;四是以社团法人名义依法享受公司利润分配,由专职机构(员工持  股管理会)再按员工个人持股数进行第二次利润分配。  从各地企业改革的情况看,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或由于对外招商引  资的难度较大,或出于员工参与改革的积极性高等多种原因,所以大都选择  了通过实行内部员工持股制度改组为有限公司的方式。实践证明,通过实行  员工持股制度,使员工同企业形成财产关系,将企业利益(国家利益)与个  人利益有机地捆在一起,有利于切实增强员工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切度,  调动员工关心企业发展和参与企业管理与监督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  健康稳定的发展。  2.股份设计  一是企业总股份的设计。实践中有三种思路和做法。一是以截止企业改  制时净资产数为准作为总股份数,将其中部分资产作价卖给内部员工;一是  “扩股式”,即在保持企业原有净资产规模不变的条件下,再吸收内部员工  投资,用原有净资产数和内部员工认购数之和为总股本。一是既卖部分净资  产给员工,又通过员工持股适当扩大股本规模。具体选择哪种做法,应视企  业资产状况、员工认股积极性、企业未来发展计划等因素综合考虑。  二是员工股份占总股份多大比例为好。目前各地差异很大,并且即使是  同类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差异也很大。员工持股份额一般不超过企业总  股本的30%,个别需超过此限额的,属特批之列。但最低也不得低于企业总  股份的1O%,因为比例太低、份额太少,则对企业改制和企业发展无多大实  际意义。具体如何定,应考虑如下因素:原产权所有者对改制后企业的控股  权的认可态度;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注册资本规模;员工持股  资金来源的保证程度;企业未来年度分红回报率分析;等等。  3.员工认股资金来源  为了吸引员工持股和考虑员工持股的承受能力,员工持股资金来源可以  由下列三部分组成:员工个人以现金方式认购公司股份;为鼓励员工持股,  由企业划出专项资金(即贷款),贷给员工作为认购持股股本。贷款的本利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偿还期限,在分红中扣除;从企业奖励基金(“两则”  后为公益金)中提取一定比例,奖励给优秀员工,作为内部持股的红股。  第一,将奖励基金(公益金)作红股奖给员工如何控制的问题。一般要  求是,计提时须满足下列条件:截止资产评估基准日,企业净资产帐面值为  正值的企业,才能计提;计提比例最高不得超过截止资产评估基准日“公益  金”余额的60%,并且计提总额不得超过员工股份总额的30%。扣除弥补下  列因素有净资产的企业,才能计提;企业各种潜亏损失;企业离退休人员、  遣散人员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遣散费等;截止改制资产评估基准日企业  已购进(或自建已交付使用)但尚未房改的职工住宅。  第二,计提出来的奖励基金(公益金)如何具体分配的问题。按理奖励  的对象应限制在经民主选举产生的优秀员工范围内,但实际工作范围包括所  有员工,一般基于这样的认识:历史积累下来的奖励基金是所有员工创造和  “应分未分”的,应该人人有份,只是应承认有所差别而已。至于具体分配  办法,企业可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这里介绍一种简单方法,即“打  分法”。一般设计如下标准:  职务计分标准(按本标准分配计提奖励基金的3O%):董事长6 分;党  委书记6 分;总经理6 分;副总经理5 分;三总师5 分:部门经理3 分;业  务主办2 分;一般员工1 分;工龄计分标准(按本标准分配计提奖励基金的  40%);本企业工龄每年计2 分;非本企业的其他连续工龄每年计1 分。  贡献计分标准(按本标准分配计提奖励基金的3O%):突出贡献分(8  —12 分);较好贡献分(4—7 分);一般贡献分(1—3 分)。贡献分一般  由职代会或工会组织民主评定。  通过以上打分,最后统计出总分值和计算各标准分配系数,然后计算出  各员工按所得分应分得的“股份”。  4.员工持股条件  非本企业的员工不得持有本企业的股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搞成  非法集资。但对本企业可持股员工的认可存在差异,一种做法是仅只限于在  企业工作一年以上的员工,并且不包括离职退休员工和遣散人员:一种做法  是包括两部分人员:一是在企业工作一年以上的员工,二是虽在企业工作未  满一年,但属上级任命或按法定程序选举的经营班子成员。以上两种做法以  后者较多,也更为合理。很显然,若新来的经营班子成员不持股,则不利于  调动其参予企业改革和关心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尤其对那些效益差的企业来  说更是如此。  5.员工持股额度  在既定的员工股份总额内,扣除用计提奖励基金持股因素,其他部分需  采取现金或贷款方式认股。  a. 持股原则  在实际工作中有两种现象比较突出:效益好了、预计回报率高的企业员  工争着认购;相反,效益差、预计回报率低的企业员工不愿意认购。此外还  有一种情况是,企业改制时不愿认购,但后来看到企业效益好了、回报率可  观了又闹着要认购,甚至力争多认购,等等。若不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则势  必导致员工之间的不平等和影响员工持股制度的规范运作。总的原则是:  第一,凡实行内部员工持股制度的企业,原则上所有符合持股条件的员  工都认购一定份额的股份,以体现公平和避免日后可能发生的有关纠纷,凡  不按规定认购的,则不享受奖励基金红股分配。  第二,按职务(岗位)设置“认购比”,并且原则上效益好的企业经营  班子与一般员工的认购比例不宜拉得太大,一般为一般员工平均认购额的一  至三倍。相反,对效益差的企业则应拉大认购比例差距,一般为一般员工平  均认购额的三倍以上,注重增强经营者的责任。  b.认股贷款的分配  按照目前通常做法,为解决员工出资认股的困难,先以企业名义从银行  借回一笔款,然后贷给符合持股条件的员工,贷款期限一般为5—8 年,贷款  利率减半计算。正由于有此优惠,须采取妥善办法进行处理。常用的办法有  两种:一是奖励基金红股分配的“打分法”;二是不考虑区别对待,按持股  对象人均数分配。  c.交现金认购办法。  由员工交现金认购在大多数企业是最主要的形式。因为不少企业没有奖  励基金积累,完全靠交现金和用贷款形式认购。但为了及时筹措资金和增强  改制的力度,一般又规定,贷款认购总额不得超过用现金认购的总额。  效益好、员工认股积极性高的企业,为避免无谓争执,一般通常采取“打  分”的办法来确定员工认股数。  效益差、员工认股积极性不高的企业,往往采用带有一定强制性色彩的  定额分配法,即设置不同级次的员工类别和认购起点,该起点必须认购任务  额,不完成此任务则不具备其他认购条件。然后再酌情考虑按工龄或其他标  准认购。见下表。 EMBED Word.Document.6 \s  认购起点的确定。常用方法一是根据企业员工经济条件(出资能力)酌  情确定一个基数;二是计算出一般员工最低认购起点,然后再分级“加码”。  计算式如下:  个人最低认购起点= 计划现金认购股份总额÷员工人数工龄认购定额的  确定。计算式如下:  个人工龄认购定额=(现金认购股份总额-最低认购起点合计数)÷员工  工龄合计数×单个员工工龄数  诚然,在具体操作中,企业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更妥善的办法。  员工持股的规范运作  在规范管理方面,主要内容包括:  1.持股条件的确定必须规范。  a.非本企业员工不得持有内部员工股份。  b. 新调人员一年后可按改制时既定的标准认购相应的股份。  c. 内部员工个人股不转让、不交易、不继承。  d.员工个人持股额度如何确定应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后民主确定。  2.管理机构及其运作必须规范。  a.员工持股由工会或职代会作为社团法人托管运作。工会或职代会应设  立员工持股管理会专司员工持股管理职能。该专职机构应建立健全有关的基  本规章制度。  b.员工持股管理会负责人受托作为全体员工持股股份的股东代表,依照  法律程序进入企业董事会,按公司法规行使董事职权,承担责任和义务。  c.员工持股管理会的重大事宜应由持股员工讨论决定。  d.从员工持股的股本分红中提取一定比例,设立员工持股管理基金,作  为员工持股管理会的日常活动经费,专款专用。  e. 员工离开公司或者死亡的,其所持股份由员工持股管理会按当时的股  本价值含量(一般以上月末净资产值)购回,股本价款归还员工本人或其继  承人。员工持股管理会购回的股份,留作新员工认购。  3.员工持股分红必须规范。  a. 按照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原则,员工个人股由员工持股管理会以社  团法人名义依法享受公司利润分配。  b. 员工持股份额依法分得的利润,按照下列顺序分配:按规定比例提取  员工持股管理基金;按员工个人持股份额分配股利。  c.对以贷款形式购股的,员工个人所分得的股利,首先应用于偿还贷款。  实行员工持股制度的工作程序  1.立项申请  企业全体员工对本企业选择的改制形式形成共识后,企业向产权主管部  门提出改制申请。报送以下文件:  a.《关于××公司实行内部员工持股制度的请示》。主要内容应包括:  企业基本情况简介;改制计划要点;可行性分析等。b.截止立项申请日上月  企业资产负债表。c. 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待产权主管部门批准后,向政府主管企改审批的部门提出改制立项申  请。报送以下文件:  a.产权主管部门同意企业改制的文件;  b.上项所列文件。  2.组织改制  收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文件后,开展以下工作:  a.组织资产评估。主要内容包括:申请评估立项;组织清产核资与产权  界定;申请评估结果确认。  b.制订《企业改制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企业改制的  原则与目标;股份(本)的构成及其依据;企业发展计划;组织机构的设置;  改制后企业的重要管理制度简介;改制工作安排等相关内容。  c.制订《内部员工持股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改制的目的与意义:  员工持股份额和持股额度分配办法;员工股利的分配原则与方式;员工持股  的管理机关与运作办法。  d.制订《章程》即根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关于有限责任公司或股  份有限公司的有关规定,制订企业章程。主要内容包括:公司名称和住所;  公司宗旨和经营范围;注册资本;股东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各股东认缴的  出资额、出资期限和出资方式;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公司组织机构的设置、  职权和议事规则;法定代表人的产生程序和职权范围;财务和会计制度;董  事和监事的任期;利润的分配办法;股东股权转让的条年和程序;公司章程  的修改;终止与清算;其他应载事项。  3.复审确认申请  向批准改制立项的主管部门提出复审确认申请。报送以下主要文件:关  于审批改制方案和章程的请示;公司改制方案;内部员工持股实施方案;公  司章程;经国资主管部门确认的《资产评估报告》;第一次股东会决议及董  事会成员名单;第一次股东会决议及监事会成员名单;第一次董事会决议及  经理名单;公司董事长选举任职书;公司总经理聘任书;其他有关文件(如  立项批文等)。  4.工商登记  获主管批准部门复审确认批文后,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报以下主要文件:  重新注册申请书;主管部门复审批文;公司章程;经确认的《资产评估报告》;  中介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原公司营业执照原件及复印件;其他有关文  件。  附:员工持股制度的规范程式  ××公司改制方案(格式)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  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公司长远发展,根据国有企业  改革的有关政策、精神,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企业概况(略)  二、改制的基本原则  (一)维护国有资产合法权益,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增值。  (二)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组织机构及其运作办法。  (三)从企业实际出发,调动员工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四)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规范改制行为。  三、改制目标与定位  (一)公司改制为由内部员工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  (二)公司名称为:×××  (三)公司法定地址为:×××  (四)公司改制后,原公司债权债务关系不变。  (五)公司改制后,国有股产权隶属关系不变。  (六)经营范围为:×××  (七)经营方式为:  (八)注册资本为人民币×××万元。  四、股份设置  总股本××元,其中。  国有股:×股,占×%;  法人股:×股,占×%;  内部员工股:×股,占×%(含预留×%)。  (一)关于国有股的说明:  1.本方案所指国有股,是指由国资局或政府部门授权区资产经营公司代  表政府持有的本公司股份。  2.国有股的来源与构成:  ①截止资产评估基准日原有国有资产净资产××元;  ②配合本次改制,追加投资××元,包括:A××元,B××元。  3.国有股确定的依据是:  ①以本公司改制为目的进行的并经国资局确认的《资产评估报告》  ②×××  ③×××  (二)关于法人股的说明  1.本方案所指法人股,是指除上述国有股外的其他企业法人所持有的本  公司股份。  2. 法人股的来源与构成:  ①截止评估基准日原占有公司净资产份额××元;  ②配合本次改制,追加投资××元,包括:A××元,B××元。  ③法人股确定的依据是:  A 本次改制经国资局确认的《资产评估报告》:  B 本次改制时中介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  (三)关于内部员工股的说明:  1.本方案所指内部员工股,是指按本公司《内部员工持股实施方案》有  关规定,由员工所持的本公司股份。由公司工会或职代会作为社团法人托管  运作。  2. 内部员工股的持股来源与构成:  ①公益金提取××元:  ②贷款解决××元;  ③现金出资××元。  3.内部员工股确定的依据是:  ①公益金设员工股部分:国资局关于资产评估的确认批复。  ②贷款部分:公司财务部门统计与收存的“员工持股贷款凭据”。  ③员工交现金部分:公司收到“员工持股管理会”交来现金的财务凭证。  五、发展计划与经营预测:×××  若无重大变故,公司未来三年将实现如下表所示的发展计划:  额单位:万元  项目1997 年1998 年1999 年  产值  销售额  利润  总资产  净资产  六、组织机构设置  (一)公司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设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  1.股东会。由国有股东、法人股东和工会或职代会社团法人股东组成。  ①国有股东代表由国有股产权主管部门以授权方式确定。  ②法人股东代表由投资企业推荐确定。  ③工会或职代会社团法人股东由企业工会民主选举产生。  2. 董事会。由五名董事组成。设董事长一人,副董事长一人,董事三人。  ①法定代表人由董事长担任。由董事会选举产生。  ②董事会中经理人数不超过董事总数的1/3;非股东董事不超过董事总  数1/3;职工代表董事不超过董事总数1/3。  3.监事会。由三名监事组成。人员包括:  ①法人股东代表1 人;②国有股产权代表1 人;③员工代表1 人。由公  司职工民主选举产生。  其中设监事会主席一人。由公司党委书记兼任。  (二)公司内部职能机构设置  1.×××主要负责:  2.×××主要负责:  3.×××主要负责:  4.×××主要负责:  5.×××主要负责:  七、公司重要经营管理制度  (一)《公司章程》  (二)《董事会工作暂行规定》  (三)《经理工作暂行规定》  (四)《监事会工作暂行规定》  (五)《重大经营问题议事决策制度》  (六)《内部员工持股实施方案》  (七)《人事管理制度》  (八)《财务管理制度》  八、改制工作安排  (一)成立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由××任组长,成员由各职能部门负责  人组成。负责本企业改制工作的组织与领导。  (二)聘请有关专家指导企业改制,负责拟定企业改制各有关方案及重  要管理制度,以保证改制工作顺利和规范地开展。  (三)整个改制工作计划在×年×月×日前完成。  ××公司(公章)  法定代表人:  ×年×月×日  ××有限公司员工持股实施方案  为了规范试行员工持股制度行为,根据《关于员工持股制度的若干规  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规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  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与意义  员工持股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之一。实行内部  员工持股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员工持股,使员工同企业形成财产关系。与企  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对企业资产的关切度,调动  员工关心企业长远发展的积极性,提高员工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参与度,加强  员工对企业运营的监督,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资本运作机制,激励员工高效率  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二、企业总股本与员工持股份额  (一)为适应公司增资扩股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的需要,总股本按“国  有股”、“法人股”、“内部员工股”三要素进行设计。该三要素释义如下:  1.国有股:特指本公司历史形成并直接占有的国有资产份额;  2. 法人股:指除本公司外的其他企业法人实际投入的份额;  3.内部员工股:指在本公司工作且符合本方案认购资格的员工出资认购  的股份份额。  (二)总股本数额为“动态数”,为一定时点国有股、法人股、内部员  工股实际到位数之和,并作为公司注册资本登记或变更登记以及利润分配之  依据。  (三)内部员工持股份额总额按最高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O%设计与控  制。  (四)截止本次改制资产评估基准日×年×月×日,经国资局确认的国  有资产净值为××元;经中介机构验证的法人资产为××元;内部员工权益  ××元。  总股本及各股东份额如下:  总股本××元。  其中:  国有股××元;占×%,(股东为××)  法人股××元;占×%,(股东为××)  内部员工股××元,占×%,(股东为本公司工会或职代会)  (五)为了适应公司发展,在内部员工股总额不超过总股本30%的前提  下,可采取“预留×%股份”的办法,满足以后新员工认购。但预留部分须  全部以现金方式认购,不享受公益金及贷款优惠。  三、持股条件和持股额度  (一)下列人员为公司内部员工持股对象:  1.在企业工作一年以上的员工(含全员劳动合同制、劳务合同制工人,  不包括临时工);  2.虽在公司工作未满一年,但属任命的或按法定程序选举的经营班子成  员;  3.配合公司改制需要,按有关要求招聘、招调并作为员工持股管理会专  职工作人员的员工。  已离退人员和遣散人员不作为认购股对象。  (二)“公益金”提取部分分配办法  1.改制时经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批准作员工产权的数额为××元,人均约  ××元。  2.分配比例(计算分配系数的依据)  ①员工工龄占40%(工龄指连续累计工龄);  ②1996 年工资总额占40%;  ③中层以上骨干占20%。  3.计算式如下:  工龄分配系数=员工产权总额×40%分配对象工龄之和  ——①  某员工按工龄分配所得份额=某员工工龄数×工龄分配系数  ——②  工资分配系数=员工产权总额×40%/分配对象96 年工资总额之和  ——③  某员工按工资分配所得份额=某员工96 年工资数×工资分配系数  ——④  职务分配系数(人均份额)=员工产权总额×20%/中层以上骨干人数之  和  ——⑤  某员工所得总额=②+④+⑤  (三)“贷款”部分分配办法  1.改制时企业以贷款形式分配给员工的数额为××元。  2.按持股对象人均数分配。  3.贷款期限为8 年,利息按企业该专项贷款利率的50%计算。  (四)交现金认股办法  按规定,凡实行员工持股的,原则上所有员工都应认购一定起点的份额,  以体现公平和避免日后可能发生的有关纠纷。具体认购起点由企业根据总股  份及股权设置结构的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员工、中层干部(部门经理)、经  营班子(经理级)的认购比例原则上定为1:2:3,可高不可低。凡不按规  定认购的,可对其进行调换工作岗位、或退职或调出处理。  根据上述原则,本公司规定如下表:  员工类别认购起点(元) 工龄认购标准备注  1.董事长、总经理/年  2.董事、副总、三总师 元/年  3.部门经理 元/年  4.业务主办 元/年  5.一般员工 元/年  在起点和可认购总额内自愿认购。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四、员工持股的管理组织和运作  (一)员工持股由工会或职代会作为社团法人托管运作,工会或职代会  设立员工持股管理会。该管理会是工会下属的专门从事企业员工持股管理运  作的工作机构,对全体持股员工负责,其日常工作受工会领导。  (二)员工持股管理会的成员均为持股员工,其负责人由工会或职代会  主席兼任,另设两名专职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应具有企业管理经验和证券投  资操作能力。  (三)员工持股管理会的负责人受托作为全体员工持股股份的股东代  表,依照法律程序进入企业董事会,按照公司法规定行使董事职权,承担责  任和义务。在参与企业决策中应充分代表持股员工的利益,反映持股员工的  意见和要求,以保障企业资本的安全增值,保障持股员工依法取得收益。  (四)设立员工持股管理基金。其来源为从员工持股的股本分红中提取  1—3%,作为员工持股管理会的日常活动经费,专款专用。  (五)员工持股管理会的基本职责是:  1.接受员工个人购股或“退股”申请和有关咨询事项;  2.设立员工个人持股股本帐户,准确、及时地记录员工个人购股、“退  股”、分红事项;  3.建立健全员工个人持股档案管理;  4.设立专门帐目,合理使用员工持股管理基金,每半年向持股员工公布  一次;  5.拟定有关工作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经持股员工会议讨论决定的有关  计划;  6.每半年一次向持股员工报告工作情况及有关重大事项。  (六)下列事项为员工持股管理会的重大事项,由工会或职代会召集持  股员工讨论决定:  1.管理会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的产生与更换;  2.员工持股条件和购股标准的确定与调整;  3.员工持股管理基金提取比例与开支范围的确定与调整;  4.员工持股份额所分得利润(或负债)的分配事项。  五、员工股利的分配原则与方式方法  (一)按照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原则,员工个人股由员工持股管理会  以社团法人名义依法享受公司利润分配。  (二)员工持股份额依法所分得的利润,按照下列顺序分配:  1.支付按规定比例提取的员工持股管理基金;  2.按员工个人持股数额分配利润。  (三)员工个人所分得的股利,其中60%以上先用于偿还个人认股贷  款,40%以下用于现金分红。贷款偿还完后,则全部为现金分红。  六、持股的认股程序  (一)由员工按规定向员工持股管理会提出个人购股申请(填写表一)。  (二)由工会审查该员工持股资格,确定其持股额度。并张榜公布。  (三)员工向持股管理会交付认购资金、贷款凭据(表二)。  (四)由员工持股管理会设立员工个人持股股本帐户;并向认购者出具  “内部员工股权证”(表三)。  (五)凡内部员工个人股不转让、不交易、不继承。除科技人员所获赠  奖的股份外,员工离开公司或者死亡的,其所持股份由企业(员工持股管理  会)按当时的股本价值含量(上月末每股净资产值)购回,股本价款归还员  工本人或继承人。企业购回的股份, 留作新员工认购。 EMBED  Word.Document.6 \s  说明:(一)申购份额每1000 元为一个单位;  ( 二) 工龄指连续工龄。  【表二】员工持股贷款凭据 编号  贷款人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  任职部门职务工龄  贷款数额(大写) (小写)¥  本人自愿向公司申请并获得了(大写)人民币 元的贷款,  已用于认购公司内部员工持股股份。  此据  贷款人(签字):年 月 日  注:本凭据一式三联。第一联财务会计凭证;第二联持股管理会存根;  第三联员工存根。  【表三】员工持股股权证  发证日期: 年 月 日 编号:  姓名身份证号码  持有股份(大写) 股每股价格人民币壹元  认购金额人民币(大写) 拾 万 仟 元 整  此证为取得分红的依据  此证不得转让或赠予他人;但按规定可由本公司员工持  股管理会购回。  发证单位(签章): 董事长(签章):  总经理(签章): 工会负责人(签章)  注:本权证一式二联。第一联持股管理会存根:第二联员工存根。  ×××公司第一次股东会决议及董事会成员名单  经股东会研究,作出如下决议:  (一)同意××公司通过试行内部员工持股制度,工会或职代会代表员  工,以社团法人形式参股,将公司改制为××有  限公司。公司股份设置及认购办法以《认股协议书》为准。  (二)设立董事会。由五名董事组成。股东代表各二人,经理人选一名。  (三)按法律、法规规定及本公司董事会工作暂行规定的程序和办法产  生的第一届董事会成员名单如下表: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职称备注  股东(签名):  ×年×月×日  ×××有限公司第一次股东会决议及监事会成员名单  经股东会研究,作出如下决议:  (一)按法律、法规设立监事会,并按本公司监事会工作暂行规定运作。  (二)监事会由三名监事组成,股东代表各一名,另由工会或职代会推  选一名员工代表参加。  (三)名单如下表: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职称出任职务备注  股东(签名):  ×年×月×日  ×××有限公司第一次董事会决议及经理名单  经董事会研究,作出如下决议:  (一)选举×××任董事长,×××为副董事长。  (二)原则按本公司经理工作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任免经理,以及按该  规定有关要求考核经理。鉴于改制中上下衔接的具体情况,个别人事任免重  大问题另行专题请示股东产权主管部门决定。  (三)公司设经理一名,副经理×名,见下表。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职称出任职务主要分管业务  总经理  副总经理  副总经理  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  ×年×月×日  公司董事长选举任职书  根据本公司章程第××条规定,董事会选举×××为董事长,公司法定  代表人。董事长任期三年,自×年×月至×年×月。  董事长:×××  副董事长:×××  董事会成员签名:  ×年×月×日  公司总经理聘任书  根据本公司章程第××条规定,聘任×××为公司总经理,总经理任期  三年,自×年×月至×年×月  经理:×××  副经理:×××  董事会成员签名:  ×年×月×日  认股协议书  甲方:×××  乙方:××× 公司工会或职代会(社会法人)  丙方:×××  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甲、乙、丙三方就×××公司通过试行内部员工  制度改组为×××有限公司的认股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改制后的×××有限公司的股本设置如下:  总股本×××万元。其中:  甲方占××万元,占总股本的×%;  乙方占××万元,占总股本的×%;  丙方占××万元,占总股本的×%。  (二)认股办法具体如下:  1.甲方认购×元,其中:  ①以改制时×××公司的净资产(经×××确认的资产评估报告数)×  ××元为出资额。  ②以_______形式投入××元。  2.乙方作为改制后×××公司员工股东代表,以社团法人名义认购××  元。认购办法:  ①用经批准提取的公益金认购××元:  ②用公司贷款给员工的形式认购××元;  ③员工交现金认购××元。  3.丙方作为×××公司的法人股东认购××元。(三)本协议书一式×  份,自×方签字之日起生效。甲方(公章):  甲方代表(签字):  乙方(公章):乙方代表(签字):  丙方(公章):  丙方代表(签字):  签字日期:×年×月×日  《分享与分担──员工入股理论与实践》  员工入股的利益分享与风险分担  员工在享受红利的同时,必须对公司或企业承担有限责任。  员工入股是员工作为股东拥有公司或企业的股份,从而享受红利的新型  投资方式。员工在享受股利的同时,应该而且必须以其出资认购的股份对公  司或企业承担有限责任。  利益分享与风险分担原则  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有限责任原则以及股票的  流通性,使投资风险分散,有助于保护股东利益,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股  份合作制企业是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由千千万万个股东组成,  利益大家有份,风险众人承担,通过利益和风险机制把股东们包括员工股东  和企业紧紧连在一起。股份合作制的一个显著特征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员工股份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