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和合是动态八卦太极旋转图壮态吗

/ 正文武当太极拳实战 武当太极简介
  武当太极拳是一项调集了太极拳,太极剑、两仪拳、无极功等太极拳体系,并不仅仅单纯的太极拳套路,武当太极拳是一种由外至内,由动至静的一种拳术,还不了解的朋友们跟着视频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武当太极拳为张三丰所创,是一种集功夫养身为一体的精妙拳法,有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四两千斤,后发先制的功夫特色;亦有动如行云流,绵绵不断,刚柔相含,含而不露的功夫个性。
  武当太极拳更有发人潜能,开人才智,充人精力,壮人体魄,去病,益寿延年的共同成效,实为中华功夫之晶体,东方文明之珍宝。
  两仪拳
  又称玄武拳,用来操练手、、身、法、步、及混元劲(暴发力、反弹力)的一种拳术。
  其个性是:快慢相兼,刚柔相成,有行如龙,如虎,闪如电,发如雷的功夫特色,有后发先制的实战作用,是太极门中的必练长拳。
  道曰:“阴阳和合为太极,分隔曰俩仪”此拳或快或慢,或刚或柔,阴阳各见所长,故曰“两仪”。两仪拳法有:武当玄武拳、龙华拳、伏虎拳
  太极拳
  武当太极拳 武当太极拳,内合其气,外合其形,位居其间,形气相含,神形俱妙,容功夫养身于一体,偕称绝妙形而上学。
  武当太极拳法,并非是指现在所见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由俩仪、太极、无极、三种不一样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内,由动至静,从初级到高档,动态联系,表里兼修完好的修练功法。
  是中华优异传统文明实习的结晶。是张三丰承继和发扬了前人的思维、理论、实习而加以总结,然后对比体系地留给咱们的道家精粹、中华珍宝。
  武当太极拳的主旨是经过表里兼修、凝真养性的路径,而达发人潜能、开人才智,亦即证悟大路之意图。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一生达其极顶。
  可是修炼武当太极拳,却能够有一分实习就有一份收成,各得其所。
  武当太极功是由密不行分的两部分构成:一是静功,即相对停止的内功修炼;
  二是动功,即是世人皆知的武当三丰太极拳。
  两者的联系,张三丰总结为:“有必要功拳并练,盖功属柔,而拳属刚,拳属动而功属静,刚柔相济,动态相间,始成太极之象,相辅而行,方足致用”。
  当然,内功修炼,一路现象万千,真修炼者不行不察。
  期望修炼者能放舍身心、不执不着,在为社会群众效劳的日子实习中充分日子的含义。
大熊猫每天吃竹笋,喝露水,却胖的如猪一般,狼每天吃几十斤肉,却瘦的如猴一般,原因不在于吃荤素,而在于狼是奔跑型动物,是运动让狼苗条了起来,所以我们减肥也要多运动。
摩羯座:除了以慎重、自负自重和勤劳著称外,摩羯座或许是黄道十二星座中最尘俗的一个。摩羯人重视的是物质国际,在经济上依托他人是他们恰当憎恶的事。在进步吃苦的摩羯人家里你会看到不少名人列传,或是专业范畴的书本,他们对天然原料有偏心,会挑选石头和木材的原料为修建或家私。喜爱大地的色彩,如灰色、炭灰色、深蓝色。摩羯座尽管最保存但却对形而上学事物非常感喜爱,越是坐落社会上层越重视风水运势对本身的影响。摩羯
摩羯座:2015年关于摩羯座来说一向都是扎根实践开展的他们开端对精力范畴的探究以及心灵形而上学方面感爱好。分外是上半年奥秘的东西分外让你入神。财气上对比值得等待,分外是一些偏财的时机能够掌握,出资方面以及合伙之财都是十分给力的有些。下半年一些摩羯座会挑选走出去,比方有的会想出去游览了,有的会想思考出国。有的会期望自个在学业上更进一步(获得高学历),总归远方对比走运。(完)
健康指数:★★★★☆
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仅仅偶感衰弱。恰当做些户外运动,可增强体质。
开运饮食:
丝瓜是你本周的开运食物。丝瓜有通经络、行血脉、凉血解毒的成效。
健身保健:
练太极拳能开运,还能舒经活络、谐和气血、养分腑脏、强经壮骨。
健康休闲:
约上几个好朋友到生果园摘生果,在休闲中享用丰盈的快乐和高兴。(完)
射手座要害字:言不达意、形而上学
月初开端的水星逆行对这个大条的星座来说更是如厄运通常,有爱表达不出、有情无处可诉,很或许是你们本月实在的描写,或许学习些形而上的疑问反而能减轻实践的囧境;独身的小射手仍是老老实实的去作业学习吧,本月仍是不要自找费事了。
射手的运势的确进入了低谷,这些天然生成的走运儿在本月中也堕入了各种烦恼中,循规蹈矩以静制动为上。
健康指数:★★☆☆☆
身体抵御力低下,收支群众场应采纳防护办法、留意自个卫生,防止流感病毒。
开运饮食:
天天吃点大蒜和生姜,有助于推进血液循环,前进本身免疫力。
健身保健:
练练太极拳,会让你在柔软的招式中增强人体的免疫功用,愉悦心境。
健康休闲:
为了搬运留意力,减轻患得患失的心境,可多找一些搞笑、活跃的书正本看(完)
射手座:都是你让我苦楚不拿手保密的射手,一旦三心二意或是感触冷酷时,约会、电话的次数都会显着的降低,打电话去或是CALL他的呼机也不会回,有大哥大的会常常关机,横竖你们碰头的次数越少,间隔分手的时刻就越近。爱躲避疑问的射手座是打太极拳的内行,只需对这段豪情觉得很苦楚,他必定有本事让你认为疑问出在你自个身上,一般等你清醒过来,再回头已是百年身,醒悟吧!(完)
射手淑女最看不上的男生 - 巨蟹座
射手座的女性正本觉得巨蟹座的男生应当是好男子,但是尖锐又简略看懂人心的的射手女一朝一夕就了解巨蟹男很会打太极拳,尽管人情事故做的很满意,但是太会做外表功夫了,跟每一自个外表都坚持杰出联络,但是私底下又不是那么一回事,表里不一的巨蟹男让射手女觉得很伤风(完)。太极两仪四象八卦?_百度知道
太极两仪四象八卦?
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分别是什么?四象生八卦,八卦还生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竖则为天地。四象生矣。四象即四时。春少阳。夏老阳。秋少阴。冬老阴也。老阳老阴即九六。坤下一阳生震。少阳也。二阳生兑、离。才阳之下生一阴巽。少阴也。二阴艮。三阴坤则老阴矣。六卦备矣,是指少阴、少阳:“是故易有太极。极以西万物终。是为阴仪,指天地未分时的混沌状态、震、老阴、老阳,是四象的表象天文等的综合。八卦。而水火则横互于中。水火者乃交后之乾坤也。三阳乾则老阳矣。离上兑下巽,在筮数中为八、七、六、九,在四时则为春夏秋冬。而楼上诸位所言的青龙之流。东阳西阴。横则为日用。南阳北阴。故四象定则八卦自生,应是四圣兽。阳少于子。老于已。阴少于午。六阳少阴即七八、巽,是故坎下震上艮、坎,两仪,指天地,此处指阴阳二气。四象。极以西万物终。是为阴仪、兑。中即极、坤。从坎至离。南北正中,乾。太极者中。天地定位则阴阳分。两仪也,即太一,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太极《周易系词》。离坎兼四隅。乾坤生六子。而重八卦就是六十四卦。至于其如何转变,《周易尚氏学》中其注解可证:“说文。极栋也。中也。老于亥、艮
采纳率:36%
星辰的“天”;阴气积累构成了有形有质的“地”。天地的形成是宇宙形成的早期阶段,它给万物的形成提供了广袤的舞台,也是生命起源所必需的自然环境条件,宇宙形成之前的状态称为“太极”。 就这样,阴阳之间的不断运动就产生了宇宙、万物以及人类、“互根”、“互生”的关系,即是说阴阳既是对立又是统一的、活跃流动性质的,白色代表阳、夏,两者互相分化互相孕育又互相转化。”
古人把宇宙的形成分成几个阶段。“易有太极”。
“太极分两仪”,即阴阳分化阶段。两仪即是阴阳两极。阴阳之间是“互存”。
“两仪分四象”,即由于阴阳之气的盛衰往复,而形成了春、静止性质的叫做“阴气”。
“四象生八卦”。在“四象”的基础上又进行阴阳的生长变化,从而“四象”就进一步演变成八卦了,这种物质就称为“气”, 这种孕育天地万物的“气”,在运动中逐渐分为性质不同的两种。一种是有清扬上升、积聚。于是《周易·系词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黑色代表阴,叫做“阳气”;另一种具有沉降、凝集、月。那时,在浩瀚无垠的虚空之中存在着一种无形、无色,阳气形成了“悬挂”着日,吉凶生大业,阳气由盛而衰、再由衰而盛,阴气也是盛衰交替循环、秋,八卦定吉凶,四象生八卦,两仪生四象。易学家称四时为“四象”、冬的四时变化。古人认为四时的形成是生命和万物化生的重要阶段。久而久之,阴阳二气逐渐分化。两仪阶段是阴阳二气相互之间永无休止的运动变化阶段,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胜负彼消此长、流动的精微物质
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易经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系辞传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天地、日月、雷电、风雨、四时、于前午后,以及雄雌、刚柔、动静、显敛,万事万物,莫不分阴阳。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经络、骨肉、腹背、五脏、六腑,乃至七损八益,一身之内,莫不合阴阳之理。这一理论建立至今凡两三千年,仍在为人们描述万象。 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 先贤从用兵和较技中认识到一条真理:天下有常胜之道日柔,上善若水,柔可以克刚,避实以击虚,持后而处先。 《易经》等中国古典哲学、道家养生理论、中医经络学说、兵法和其它武学丰富的理论与经验构造成中华沃土,太极拳在这方沃土之上萌发和成长并非偶然。太极拳之所以不断发展而有今日之壮大,也端赖数百年来历代大师们的巨大贡献和无数英锐心血的灌溉。四海之内,有史以来,尚没有哪一拳种有着如此复杂而完善的理论。数百年中,太极拳向外流传,自中原至大河以北、长江之南而渐至偏远,尤其是自上一世纪五十年代始,太极拳得以迅速传播。在传承与创新之中,便衍生出诸多流派。各式太极拳的开山大师;无一不是武术界殿堂级人物,他们都以自己对太极拳的理解诠释太极拳。各种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标志着太极拳的丰富与发展。 太极拳之理虽屡有阐发,但纵横以观之,习者芸望 明师绝少。那掩关自守者有之;将那精微所在深自秘惜,学子皆不得见;功力所限;对拳理精意管窥蠡测者有之,以此类孔见为据修炼则误已,倘竟以此传授则误人;于拳理懵然不知者亦有之,却说玄弄虚,言不及义,则更是贻害无穷。 陈式太极拳宗师陈公发科、心意六合门宗师胡公耀贞两位武术大师,以其毕生的精力和智慧体悟和实践着太极拳之真。冯志强先生得天独厚师从两位大师,将两位大师的倾授融会贯通,以自身对太极拳的深刻理解,对传统的陈式太极拳成功地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创立了深刻反映万物本象的心意混元太极拳(简称混元太极拳)。混,取万物万象意;元,为初始根本之意。冯先生将自己的真知灼见,贯彻到功法和拳法之中,以造福人类之心,毫无保留地奉献于世。我们的世界,是运动的世界。亿万年来,自然界中,日经月行,星环辰绕,莫不循圆以为轨道;水滴而形珠,石磨而状卵,石滚水注,莫不符合圆的规律;禽兽的扬降与走跃,也莫不留下圆弧之轨迹。人类发展了科学技术,而察今日飞机之螺桨,车辆之转轮;电动之机械,乃至物质之微观结构,同样无一脱离圆的运动。直线是无限大的圆之一段,点即是无限小的圆,螺旋则是国与其它因素的合成。圆运动乃是万物运动的本质,乃是乾坤大道。 人身之阴阳,往往不得其平,则血气滞而疾病生。作为内功拳,混元太极拳以功为本,为拳为母,以养为主。作为其内功修炼之道,混元功一系列功法疏通经络、平谧阴阳,培补内气,增长内功。 练拳须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混元太极拳之走架,动静相兼,内外俱练,性命双修。其多种拳架以陈公发科之拳架为基发展而成,始自无极;现有机而生太极,分而成阴阳,动则螺旋曲折;阴阳相生,开合折叠;最后归于无极,彻底地反映出万物的运动规律。其拳架之形势,环圈层叠,螺旋缠绕,动静相兼,刚柔相济,内外相合,形意相任,开满合严,松沉浑厚,充分体现了太极拳的特点,而且观之自然流畅,如龙如川 , 十分美观。混元太极拳以行拳走架为活桩;注重练意,要求静心慢练,会练善养,有助于达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虚至虚灵之境界。同时,通过对缠丝功的练习,在走架时令内气充分缠绕运行于肌肤骨节,敛入骨髓而形成刚柔相济的内劲。 混元内功和走架的修炼,旨在培养混元一气。这一过程,也使修炼者得到中国古典哲学的滋养,对修炼者的身心健康和养生有着巨大的补益,对习练推手散手者,也因修炼所获得的真气、生物磁和生物电的能量而使自己的技击能力得到飞跃。 练拳须明理,理通拳法精。祝广大混元太极拳爱好者明白以上道理;从修炼混元功法、拳法和养生之法中获益。
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太极
太极就是那个阴阳鱼的图,两仪就是那两条鱼,四象就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八卦就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还可以再生64卦,好比“否”卦就是上乾下坤。
两仪:阴阳四象: 东青龙 西白虎 南朱雀 北玄武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两仪四象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谈所谓“阴阳鱼的太极图”的来源
谈所谓“阴阳鱼的太极图”的来源
一般所谓“的”,最先见于明初赵撝谦的《》,称作“天地自然河图”。其后,章潢收入《》,并更名为“古太极图”。至清初高雪君编篡《》时,把进一步演变而来的《》辑入卷末“周易采图”(见下图中的最后一图)。
“阴阳鱼的太极图”的来源,清代张惠言于《》中说得很清楚。他说:“为此图者,盖由朱子发《》,用周元公《》之法,圆而入之。”
朱震的《纳甲之图》是八卦初爻画于外之图,而杨甲《》中的《伏羲》也是八卦初爻画于外之图。今以是图“圆而入之”,即得《》。如果,从杨甲《》推衍到《心易发微太极之图》,要使结果完全与之吻合,关键在于三个同心圆半径的比例。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内同心圆的半径正是外同心圆半径的二分之一,中同心圆半径是外同心圆半径的四分之三。推衍的过程是:
1、将杨甲《伏羲八卦图》的爻画符号代之以黑白弧形块,作三个同心圆,八分为八个扇区。三白者为乾卦,……三黑者为坤卦。是为第二图。
2、以反“∽”曲线依次中分六个扇区中的黑白弧形块。是为第三图。
3、有去、有补而成第四图。
4、将“离卦上爻”和“坎卦上爻”的扇形变画作水滴状的“鱼眼”,抹去内二同心圆线。是为第五图。
5、将黑白“水滴”状“鱼眼”变画作黑白圆点,抹去八分线。是为第六图。
6、将八卦原本符号标于相应位置,再加上有关文字。是为第七图。
这一推衍过程,笔者早在六年前就已完成,并有文章发表在孟津县郭校等先生所办《》内部刊物上。今天之所以要“老声”常谈,是因为在“孔子2000”网站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周吉善)。周先生说“阴阳鱼的太极图”:“是先民们就以圆表示宇宙整体或现实生活中的任一事务。……为了表示一切都在变易的动态模式,又在圆内加了一条S曲线,形成被称为阴阳鱼的太极图。这就是中华先贤对世间万象及宇宙本身作出的最高抽象,即一切动变皆源于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用代表两种符号推演出必然出现8种本质不同的态,太极图周围又加添了八卦符号。”接着,又进一步说:“华夏先民以阴阳作为最高的抽象;负阴抱阳的一体化宇宙及宇宙中的事务,都是阴阳有序、和谐互补的有机整体;阴阳一体、此消彼长的过程即是展现在眼前的纷纭万象;演化过程可以分为8种不同状态(或称模式)棗这就是易图中包含的哲理。”周先生的这一议论,说到底应该是就杨甲的《伏羲八卦图》而发。而杨甲此图却是来源于北宋邵雍的《》“乾坤纵而六子横”之说。如果单就《伏羲八卦图》而发议论,恐怕是得不出如此深邃的“哲理”的。
由近年来人们就所谓
“阴阳鱼的太极图”而发表的议论,笔者想到的是:有些议论固然高明,然而搞好基础研究更是重要!如果基础的东西还没有弄明白、搞清楚,那么所发议论也将是“空中楼阁”,势必成为无根之谈。&
&&&&&&&&&&&&&&&&&图三
&&&&&&&&&&&&&&&&&图四
&&&&&&&&&&&&&&&&&图六&&&&&&&&&&&&&&&&&&
注:将七图中的“阴阳鱼”圆图去掉,即是杨甲《六经图》所列《伏羲八卦图》。由七图外画之八卦,即可演变成内画之“阴阳鱼”圆图。可知,所谓的“阴阳鱼的太极图”原本是一幅初爻画于外的“八卦”圆图。以黑白块替代卦爻符号作易图,始见于宋代。朱熹先作了横图,其弟子林至进而作了圆图(见《》)。
“太极”一词从字面上来解释,即“根本、终极”之意。它意味着把握事物的总纲和完全之体系,而非局促于某一点某一处。它示意练习者要随时保有初学者的心态与开放的思想,初学者的心,无偏见,不狭隘,它将通往无穷无尽的未知境界。
太极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无极即道,是比太极更加原始更加终极的状态,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太极一词最早见于《》。
 「太极」一词,兹引录国际君友会王爱君「太极大义」于下:初见于「周易系辞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汉儒郑玄作「周易注」,以为:「极中之道,淳和未分之气」盖「太极」一方面为最高至当之理,即所谓「极中之道」。一方面又为天地未判之前混一之元气,即所谓「淳和未分之气」。其符号,最初作「一」,天地万物,皆源于此。故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一」云「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三国吴人虞翻「周易注」亦云:「太极,太一也。」此皆太极之初义。其说与老子所言:「道生一,一生二。」相若。晋人韩康伯作「周易系辞注」,云:「夫有必始于无,故太极生两仪也。太极者,无称之称。不可得而名,取有之所极,况之太极者也。」盖本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之说以释太极也。宋儒周敦颐作「」云:「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盖以为「极」者,宇宙万有之终极,亦即「绝对」。绝对乃遍在,初无形体可言,亦无名相可依,故曰「无极」。然亦不妨其为普遍、绝对之终极,故曰:「无极而太极」也。「太极」属本体界,永恒之中,涵有动静两潜能,而其外貌是静。至其发生功能,则入于现象界。其始为动,动之反为静,静又复动,如钟摆然,彼此相续,无有已时。「互为其根」:即指此义。盖中国传统哲学,自「易以道阴阳」以还,即欲以一最高原理,说明宇宙现象之变化。而最简单直捷之方法,莫若以两相对待之现象,如动静、刚柔、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出于同一本源,为能挈要提纲,而有条不紊。周敦颐以太极涵动静二力而生阴阳,即其比较详明而有系统之说也。朱熹形上之学,以周敦颐「太极图说注」为根本。尝作「太极图说注」,以为:「极是道理之极至,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又释「无极而太极」之义云:「太极云者,合天地万物之理而一名之耳。以其无器与形,而天地万物之理,无不在是,故曰,无极而太极;以其具天地万物之理,而无器与形,故曰:太极本无极。」是以「无极」为形容词,为无器形之义;「太极」则为名词,乃天地人物之终极原理;亦即天地人物之理之总体。此终极原理落于天地人物,则天地人物各有其极。故朱子又云:「太极只是个极好至善底道理,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朱子「语类」亦云:「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在天地言,则天地中有太极;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太极。」太极之义,于兹大明。
  1.“太极”一词在文言文中是表示“太空的中心”的意思。代表着上古华人对宇宙大爆炸之后状态的抽象理解。现代科学认为:大约135亿年前,无极的混沌状态起波澜。不知名的物质相互碰撞,碰撞使不知名的物质产生磁性。磁性又使不知名物质相互吸引,不停地聚集在一起。
太极(白上黑下 顺时针方向)
聚集在一起的不知名物质继续相互碰撞,碰撞使到不知名的物质产生了高温。体积和温度不断提高,体积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高。终于,温度和体积到达了极限,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宇宙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时,在相互的作用力之下,大部分极高温度的物质被瞬间推向外部,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虚无空间,古圣先贤在文言文中把这个空间称之为“太虚”。
  “太虚”就是现代人所认识的“太空”。“太空”指的是一个极度巨大的虚无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已经可以区分出上下,左右,前后。
  古圣先贤把“前后,左右,上下”称之为“六合”或者“宇宙”。
正,反宇宙创生-太极图
宇宙大爆炸时,在相互的作用力之下,小部分高温的物质被挤压在爆炸的中心点上。这个中心点亦即是“太虚”的中心点,古圣先贤文言文中把这个太虚的中心点称之为“太极”。
  在“太极”中物质继续相互碰撞,相互吸引,产生着高温,散发着光芒。它就是万物之源,我们赖以生存的“太阳”。
  宇宙由没有中心点的混沌状态变成了有中心点的太空,古圣先贤称之为“无极生太极”。
正,反粒子产生-太极图
2.《》:“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3. 宋代理学家则认为“太极”即是“理”。《》卷七五:“太极只是一箇浑沦底道理,里面包含阴阳、刚柔、奇耦,无所不有。”
清王夫之《》:“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谓太极也。”
  4.谓天宫,仙界。三国魏阮籍 《》之七二:“时路乌足争?太极可翱翔。” 晋葛洪《》:“园囿拟上林,馆第僭太极。”《》卷八:“太极有元景之王,司摄三天之神仙者也。”
  太极这一概念影响了儒学、道教等中华文化流派。《》和《》谈到太易、太始、太初、
太素、太极,宇宙五阶段说法。宋儒周敦颐在《》开篇就说:“无极而太极。”这把《》中提到的无极一词注入了理学含义,也就把无极的概念与太极联系在一起。清代乾隆年间太医院汇编的《》则采用了五阶段说法(聂文涛谈《》):“无极太虚气中理,太极太虚理中气。乘气动静生阴阳,阴阳之分为天地。未有宇宙气生形,已有宇宙形寓气。从形究气曰阴阳,即气观理曰太极。”
  《》又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意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却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滋生依存的关系,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
  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万物。天地、日月、雷电、风雨、四时、子前午后,以及雄雌、刚柔、动静、显敛,万事万物,莫不分阴阳。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长养百骸。经络、骨肉、腹背、五脏、六腑,乃至七损八益,一身之内,莫不合阴阳之理。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极之理,
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
朱熹理学的基础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行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周敦颐的“太极”,一方面回复到将太极说成是气,另一方面又提出
“太极”本于“无极”,“太极”的“有”产生于无极的“无”。周敦颐的宇宙生成论就是一个从无极至太极,至阴阳、天地,至五行、四时,至万物的发生形成过程。程颐和程颢则将太极等同于无极,“太极者道也。两仪者阴阳也。阴阳一道也。太极,无极也”,“散之在理,则有万殊:统之在道,则无二致”。认为无极、太极、道和理是无二致的;朱熹也将太极说成是理,称“太极只是一个理字”;“太极非是别为一物,即阴阳而在阴阳,即五行而在五行,即万物而在万物,只是一个理而已”。同时,朱熹又称“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朱熹的“太极”、“理”和“道”,内涵虽然各有侧重,但实际上也是相同的概念。由于朱熹的理学受到官方推崇,宋代以后的儒家哲学中,太极就成为天地万物的根柢和枢纽,是决定一切和派生一切的精神实体。“太极”成了朱熹理学的基础。
  太极图是
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象,它包含了天地万物的共通规律在内,所以有人说它是宇宙的模式,是科学的灯塔。但太极图由于阴阳两面方位的移动和变换,而又出现了不同的图象.&图,坤震离兑居左,坤为母,离再索而得女,兑三索而得女,三卦皆阴,只震一索而得男为阳.
故太极图左面用黑色表示属阴,黑中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乾巽坎艮居右,乾为父,坎再索而得男,艮三索而得男,三卦比阳,只巽一索而得女为阴,故太极图右而用白色表示属阳,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
本图而绘制的太极图则恰与图的太极图方向相反."太极元气,含三为一",为什么呢?
从太极图可以得出结论,太极图这个圆圈,就是代表的一,代表的宇宙,代表的无极. 太极是有限之天,无极是无限之天; 太极是有,无极是无;
太极是三,无极是一. 图象的黑白二色,代表阴阳两方,天地两部; 黑白两方的的界限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
白中黑点表示阳中有阴,黑方白点表示阴中有阳. 道生一,就是无极生太极; 一生二就是太极生两仪; 二生三,就是阴阳交感化合;
三生万物,就是太极含三为一,因万物由阴阳而化生,故万物各具一太极,也就是说,太极不仅包含了阴阳两个方面,还包含了划分阴阳的界线和标准在内.
若分而言之,每卦有三爻,也是代表天地人三才,这也是含三为一之象.
又天有阴阳,地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之阴阳加上划界标准,构成了含三为一的太极之象; 地之阴阳加划界中点构成含三为一的太极之象;
人部阴阳,如男女雌雄亦各有它的划界标准,所以万物也各有一太极,也都是按照含三为一的规律而存在的.宇宙有无限大,所以称为太极,
  宇宙又是有形的,即有实质的内容.
按易学的观点,有形的东西来自于无形,所以无极而太极.太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即宇宙在运动,动则产生阳气,动到一定程度,变出现相对静止,静则产生阴气,如此一动一静,阴阳之气互为其根,运转于无穷.
自然界也是如此,阴阳寒暑,四时的生长化收藏,即万物的生长规律,无不包含阴阳五行.
就人部阴阳而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阴阳交合,则化生万物,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已,故变化无穷.
这些内容提出了立天之道,立地之道,立人之道三纲领,也就是三才之道,所谓"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关于太极图起源的学说。太极图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数层组合图式,一类为阴阳鱼互纠图式。
  关于数层组合太极图渊源,有多种说法:
  1.北宋周敦颐所作。北宋潘兴嗣:“(周)尤善谈名理,深于易学,作太极图、易说、易通,数十篇。”(《》)朱熹持此观点(《》)。
  2.传自陈抟。南宋朱震:“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陆九渊:“朱子发谓濂溪得太极图于穆伯长,伯长之传出于陈希夷,其必有考。”(《》)
  3.来自佛徒寿涯。宋元之际刘因:“而或又谓周子与胡宿、邵古同事润州一浮屠而传其易书。”(《》)这个“浮屠”,就是寿涯。
  4.源自陈抟刻于华山石壁的,经魏伯阳、钟离权、吕洞宾传给陈抟,陈刻之华山石壁,后来又通过种放、穆修传给周敦颐,周把它改造成了太极图。(《》)陈抟刻华山石壁之事宋金元明无一人道及,此说可疑。
  5.源于《》。清毛奇龄:“或云其图在隋唐之间,有道士作《》者,先窃其图入《》中,为太极先天之图,此即抟之窃之所自始,且称名有‘无极’二字,在唐玄宗序中。”(《》)又说:“此在陈抟授图之前已行世者,是抟所为图,一本于《》,一本于圭峰《》,而总出于《》,是真脏实据。”(《》)《真元品》即《》。现代冯友兰、张岱年、侯外庐等许多学者赞成此说。近有人提出《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乃是周敦颐以后的著作,其后两品及后序也不是唐代作品,唐明皇御制序亦为伪造。(王卡《》、李申《》)所据不一,尚有争议。
  关于阴阳鱼互纠太极图渊源,也有几说:
  1.得之于蜀之隐者,或武夷君。宋末元初袁桷说:“朱熹嘱其友蔡季通如荆州,复入峡,始得其三图焉”。(《》)后为谢仲直所获。此三图传自彭翁,彭翁传自武夷君。明初赵撝谦《六书本义》最早记载阴阳鱼太极图,赵氏认为:“又天地自然之图&&&&&&世传蔡元定得于蜀之隐者,秘而不传,虽朱子亦莫之见,今得之陈伯敷氏,当熟玩之。”(《六书本义》)清朝渭引宋濂说:“罗端良作阴阳相含之象&&&&&&言出于青城山隐者。”(《》)
2.源于《》。朱熹:“先天图传之希夷,希夷又自有所传。盖方士技术用以修炼,《》一百)胡渭则从阴阳盛衰之数推晦朔弦望之气而知其理,以证朱熹此说。(《易图明辨》)尚有另说,此略。
太极图太极图据说是宋朝道士陈抟所传出,原叫《》。陈抟是五代至宋初的一位道士,相传对内丹术和易学都有很深造诣。据史书记载,陈抟曾将《》、《》以及《》、《》传给其学生种放,种放以之分别传穆修、李溉等人,后来穆修将〈太极图〉传给周敦颐。周敦颐写了《太极图说》加以解释。现在我们看到的太极图,
就是周敦颐所传的。
黑白二色, 代表阴阳两方,天地两部; 黑白两方的的界限 就是划分天地阴阳界的人部。 白中黑点 表示阳中有阴, 黑方白点 表示阴中有阳。 太极图是研究周易学原理的一张重要的图象。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以上是太极二字的含义。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化合而生万物。 宇宙有无限大,所以称为太极,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即有实质的内容。按易学的观点,有形的东西来自于无形,所以无极而太极。太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即宇宙在运动,动则产生阳气,动到一定程度,变出现相对静止,静则产生阴气,如此一动一静,阴阳之气互为其根,运转于无穷。 自然界也是如此,阴阳寒暑,四时的生长化收藏,即万物的生长规律,无不包含阴阳五行。就人部阴阳而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阴阳交合,则化生万物,万物按此规律生生不已,故变化无穷。这些内容提出了立天之道,立地之道,立人之道三纲领,也就是三才之道,所谓"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太极图概念
  太极图,实际有很多种,诸如周敦颐太极图、先天太极图(原名“天地自然之图”,俗称“阴阳鱼图”)、古(先天太极图周围配以八卦符号)、来知德太极图以及清朝端木国瑚太极图。历经流传至今,各图唯有先天太极图以及古图人尽皆知,因此,现代人所称的“太极图”即“阴阳鱼图”或“天地自然之图”,现代人所称的“太极八卦图”即古太极八卦图范式,甚至往往将“太极八卦图”简单的称之为“太极图”。
  本词条采用现代人习惯,将单纯的阴阳鱼图称之为“太极图”,将附带八卦符号的阴阳鱼图称之为“太极八卦图”。
太极图究源
  太极图较之八卦符号图像,出现为晚。八卦符号出现于周朝之前,相传为上古伏羲氏所作,而“太极”一词最早见于《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何谓太极?“太”有“至”的意思;“极”有“极限”之义;“太极”就是至于极限,指的是宇宙演生阶段中阴阳尚未分化的最初形式。故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阴阳鱼形环转相抱的太极图,并不是用来表达太极形象的图,倒是其原名“天地自然之图”(表达阴阳二气自然流转)比较贴切;而想要表达太极形象,一个空空如也的灰色圆形似乎就足够了。
  杭辛斋(1869年—1923年)在《》中写道:“赵撝谦《六书本义》曰‘天地自然之图,伏羲氏龙马负之出于荥河,八卦所由以画也。世传蔡季通得于蜀隐者,秘而不传。赵氏得之于陈伯敷氏,熟玩之有太极函阴阳,阴阳函八卦之妙。自明洪武以后,此图遂盛传于世’(按:蔡氏晚年得此图未久即病卒,故朱子亦未之见也。蔡死后秘藏于家,至其孙始传布之,已在宋亡之后。胡元一代,尚鲜称述。至明初刘青田取以绘入八卦之中,遂风行海内,几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有太极图矣)。
朱子发(朱震)云‘陈抟以《先天图》授种放,三传而至邵雍’。则康节之学,实出自希夷。所演《先天图》,阴阳消长,亦与此图悉合,故又谓之《》。其环中为太极,两边黑白回互。白为阳,黑为阴。阴盛于北,而阳起而薄之,故邵子曰‘震始交阴而阳生’。自震而离而兑以至于乾,而阳斯盛焉。震东北,白一分,黑二分,是为一奇二偶。兑东南,白二分,黑一分,是为二奇一偶。乾正南全白,是为三奇纯阳。离正东,取西之白中黑点,为二奇含一偶,故云‘对过阴在中也’。阳盛于南,而阴来迎之,故邵子曰‘巽始消阳而阴生’。自巽而坎而艮以至于坤,而阴斯盛焉。巽西南,黑一分,白二分,是为一偶二奇。艮西北,黑二分,白一分,是为二偶一奇。坤正北全黑,是为三偶纯阴。坎正西,取东之黑中白点,为二偶含一奇,故云‘对过阳在中也’。坎离为日月,升降于乾坤之间,而无定位。纳甲寄中宫之戊己,故东西交易,与六卦异也。八方三画之奇偶,与白黑之质,次第相应,深得阴阳造化自然而然之妙。但既有黑白之分,备阴阳之用,已非太极之真相,不当称之为《太极图》。今北方俗呼此图为‘阴阳鱼儿’,‘鱼’字实‘仪’字之误。称之曰‘阴阳仪图’,或曰‘两仪图’,斯名实相符矣。”
  阴阳鱼环转相抱的太极图既然为古代隐士所画,又几经曲折秘传,原图的作图原理与含义已湮失不复,则太极图的命名与解释,则都是后人据成图而理解,并不完全可靠。如上面所引邵雍、杭辛斋所讲,最明显的一点,太极八卦图周围各八卦符号各对应八等分的扇形区域,八卦的阴阳比例都能符合相应扇形区的阴阳比例,坎卦、离卦两部分所对应的太极图扇区,可以理解为“离正东,日渐东升,内爻谓之阳始长阴始消,故阴中有阳,为阳爻。
坎正西,日渐西落,内爻谓之阴始长阳始消,故阳中有阴,为阴爻。”
  20世纪80-90年代曾邦哲从综合系统论(结构论)提出“太极图是元气本原、阴阳变易、卦序组织和道、器观念的综合”,认为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一种同型、同构数学模型的图式逻辑体系,涉及到宇宙的本原论、演化论与建构论,以及“道”的精神与“器”的物体观念的模型化逻辑思维方法。
  1.太极图的思想渊源可上推到原始时代的阴阳观念,但原始时代的有关图形、符号都不是也不能直接推衍出“阴阳鱼”太极图。
  2.太极图与道教有关,宋元及清代胡渭的部分有关观点基本可信,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内丹、阴阳等思想观念上。“水火匡廓图”与“三五至精图”同样也不能直接推衍出“阴阳鱼”太极图。
  3.关于陈抟或薛翁、蜀之隐者、青城山隐者创作或始传“阴阳鱼”太极图的观点,因无以考证,只能存疑,不能轻易否定,也不能简单肯定。
  4.现存文献中最早一张太极图出自南宋张行成的《》。此图不是清康熙以后人窜入,这一点从《翼玄》、《》的文字内容中可以得到证实。
  5.现存最早的实物为熙宁(北宋时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元年:1068年 -
末年:1077年))重宝背太极图折十铁钱。
  6.太极图经明初赵撝谦改造(简化),定型于明末赵仲全。之后出现的由两个半圆合成的太极图(包括以左右半圆排列、以上下半圆排列等)都与本义不符。
  先天圆图中间加上“阴阳鱼”图形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阴阳鱼”形正是对六十四卦方位圆图的形象说明。《翼玄》中已用了先天图“右行”、“左行”的字眼,除以上引文外,卷十还说:“易先天爻象图,自乾坤始者,阴阳之象,上下皆右行;自复遇始(当为“垢”之误)者,阴阳之象,上下皆左行,列于二也。”阴阳鱼”的左行、右行不正是卦爻的左行、右行吗?“列于二”如不是指阴阳——黑白二色的排列,那又是指什么呢?
  张行成在另一专著《易通变》中,载十四图,其中第一幅图即“有极图”,“有极图”即“先天图”。此图实为方圆合图(圆图变形为八边形)。其中对圆图的解释可见看出“阴阳鱼”图的蕴义。“太极包含万象,以为有而未见,以为无而固存。……天地之象已具乎浑沦之中,太极之全体也。”(卷一)“圆图右行者,六变未有一之卦也;左行者,五变已有一之卦也。”(卷一)“先天图自一阴一阳六变各至于三十二,是为地之一柔一刚,复垢代乾坤以为父母,刚柔承阴阳以成变化,而天下之能事毕矣。”(卷一)以阴阳爻的变化解释六十四卦圆图的排列,而“阴阳鱼”图形恰好准确而形象地反映了这种卦爻变化。
  在太极图图形中,右上方“白鱼”左行由大到小,依次为乾、兑、离、震(包括由这四卦作为下卦的4X8=32卦),表示阳爻逐渐减少;左下方“黑鱼”右行由大到小,依次为坤、艮、坎、巽(包括由这四卦作为下卦的4X8=32卦),表示阴爻逐渐减少。而阳爻减少的同时,阴爻在增多;阴爻减少的同时,阳爻在增多,所以用“黑白鱼”互纠表示。两个“鱼眼”则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其中“白鱼”中的“黑眼”表示离卦,“黑鱼”中的“白眼”表示坎卦。
  在《翼玄》先天图中,以黑白小方格表示的六十四卦爻位变化图,乾、坤分别为六个白格、六个黑格(为大父母),复、垢分别为一白五黑、一黑五白(为小父母),阴阳变化自复姤开始,由复左行,由垢右行。如果按黑白格的多少组合起来(不考虑位置的高低),那么恰恰就是一幅“阴阳鱼”图。张行成在找到六十四卦爻变规律的基础上,做出阴阳鱼互纠图,应当是顺理成章的事。郭或说“阴阳鱼”图只有“在黑白各半圆图的基础上应时衍变而产生”,有点武断。
  张行成之后,似乎没有人直接提过他作有这么一幅图,袁桷在讲太极图流变时,曾提到过他,“薛(季宣)授袁(溉)时尝言:河洛遗学多在蜀汉间,故士大夫闻是说者,争相购之。后有二张,曰行成精象数,曰縯通于玄。最后朱文公属其友蔡季通……”(转引自胡渭《易图明辨》卷三)从张行成的生平看,他是临邛人,“乾道间,由成都府路钤辖司干办公事丐祠,杜门十年。”(黄宗羲《》),他杜门著书,共七种,七十九卷。以邵雍之学为归宿,“取自陈希夷至邵氏所传先天卦数等四十图”(《》作“十四图”,为确。)“敷演解释,以通诸易之变,始若殊途,终归一致。”“先是康节之学有所传十四图者,世莫之传。先生得于蜀中估籍吏人之家,因演解之,以为象数之用。”(《》)据此说,张行成以在蜀中之便,完全可能在蔡元定(季通)以前得到这幅图。
  除了张行成,宋代还有没有人作过“阴阳鱼太极图”呢?据文献记载,至少还有两个人作过这类图。一个是早于张行成的郑东卿(少枚),一个是晚于张行成的罗愿(端良)。郑东卿传“古先天图”:他作有《》,自序说:“东卿自学《》以来,读易家文字百有余家,所可取者,古先天图、扬雄《》、关子明《》、魏伯阳《参同契》、邵尧夫《》而已……四家之学,皆兆于先天图。先天图,其《易》之源乎?复无文字解注,而世亦以为无用之物也。今予作方圆相生图,为先天图注脚,比之四家者为最简易。”郑东卿提到的“古先天图”至少早于扬雄,并不是他自作,他只是作了一幅“方圆相生图”为它作注脚。“古先天图”到底何样,不得而知。从名称上推测当是外套先天六十四卦一类图(当时冠以“先天图”名称者,全是指这类图,只是中间图形有“方形”与“阴阳鱼”形的区别)。
  罗愿作“河图”:据明初宋濂介绍:“新安罗端良愿作阴阳相含之象,就其中八分之,以为八卦,谓之河图;用井
  太极图的演变
  文界分为九宫,谓之洛书。言出于青城山隐者,然不写为象。”(转引自胡渭《易图明辨》卷三)罗愿的这张图也说是从四川青城山隐者那里得来的,为阴阳相含之象,中间“八分之”,只是仍不称“太极图”,而称“河图”,不过图象也没有流传下来。胡渭认为就是后来赵仲全“古太极图”的样子。罗愿与朱熹是同乡(同是新安人,今安徽徽州),又是挚友,因而可能朱熹在托蔡元定入蜀寻找三图之前,就看到了罗愿这张图,只是不重视,或不赞成(朱熹认为“河图”是十数图,而不是这张图)。
  宋代张行成、郑东卿、罗愿的这类先天太极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郑、罗的图以至于散佚。)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代初年。明代一反过去,人们开始真正关注这类图。
  明初,赵伪谦在《六书本义》中载有太极图,这张图过去被学者认为是第一张“太极图”,看来这个结论应该改写了。不过当时仍未称“太极图”,而是称“天地自然河图”(胡渭引用时称“天地自然之图”)。赵撝谦解释:伏羲时,荥阳一带的黄河中有龙马背负这张图浮出水面,所以被称为“河图”,《周易》说“河出图”,《》说“河图在东序”,就是指这张图,而不是指九数图或十数图。
  赵撝谦图与张行成图有一些不同:(1)赵图外圈为先天八卦,张图为先天六十四卦。(2)赵图“鱼头”棱角分明,“鱼眼”为偏长的泪痕状;张图“鱼头”线条柔和,“鱼眼”为圆形。
  到了明末,赵仲全作《》,书中载有“古太极图”,这是现存文献中第一次将这张图称为“古太极图”的。与赵撝谦图比较,在“阴阳鱼”上加了四条线,划分为八个区域。(胡渭认为罗愿当年的阴阳相含之象的“河图”就是这种样子。)这就将卦爻阴阳位数与“阴阳鱼图”黑白变化度数更严格地对应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后世干变万化的太极图(以两个半圆合成的太极图最为流行),都是不对的,都不符合与卦爻位数严格对应的本义。其后在对这张图的称谓上,基本统一,此图最终确名为“太极图”,一直延用。
太极图--创作与卦象
  太极图创作来由历来众说纷纭,而以邵雍、杭辛斋等为代表的对太极图中卦象含义的经典理解,却存在重大缺陷。 
  “阴阳鱼太极图最初是怎么得来的?经本人反复研究,认为最直接的一种可能是,将伏羲八卦卦象(如下面图中最上面八卦各象)改画成同心扇形、聚列而连之,或将一圆均分八等分而分别画成八卦,总之可以先成大体规则,再以曲线改画而成。此法可以称之为‘八卦相连法’。照此法,太极图直接依八卦而来,自是各区与卦象之间相互对应,顺理成章、圆融无碍。‘八卦相连法’,如下图所示,明显可见八卦连续排列时,循环形成黑白鱼形,而且白鱼之黑眼正是坎卦之上爻、黑鱼之白眼正是离卦之上爻。
进而使八卦卦象按相应方位聚合成圆,则古太极图立现矣!此法,只可得到如下的古太极图原图”。
  “‘八卦相连’成太极图,则八卦次序必须符合各自对应的方位,如此就只能得到一种太极八卦图,不仅太极图是顺时针的,而且八卦卦象只能头朝里。如果‘八卦相连’果真是古太极图的创作依据,那么也就说明邵雍、杭辛斋乃至其他人对于太极八卦图的理解都错了;而其它的太极八卦图,哪怕是卦象朝外但次序正确的太极八卦图,则都不是符合伏羲先天八卦的先天太极八卦图。当然,这并不妨碍,诸如用到后天八卦,可以在中间加一个太极图。只是需要明白,这个太极图并不是为了对应后天八卦卦序而画,而实际是先天八卦卦象的顺次相连”。
  于是,八卦与各自正对太极图扇区之间,是直接一一对应的关系;尤其坎离二卦,完全不是如邵雍所言分别针对“对过阴在中也”、“对过阳在中也”。
  又,易学研究者郭彧先生对于类似太极图构成方法亦早有论述,其启发虽不是从“八卦相连”而出,却是异曲同工。郭彧先生在《》一文(详见本词条扩展阅读部分)中说到:“对于
“阴阳鱼的太极图”的来源,清代张惠言于《易图条辨》中说得很清楚。他说‘为此图者,盖由朱子发《纳甲之图》,用周元公《太极(图)》之法,圆而入之’,朱震的《纳甲之图》是八卦初爻画于外之图,而杨甲《六经图》中的《伏羲八卦图》也是八卦初爻画于外之图。今以是图‘圆而入之’,即得
《心易发微太极之图》……所谓的‘阴阳鱼的太极图’原本是一幅初爻画于外的‘八卦’圆图。以黑白块替代卦爻符号作易图,始见于宋代。朱熹先作了横图,其弟子林至进而作了圆图。”郭彧先生的方法并无将八卦连续排列的分析,而是直接以八卦聚合成圆,如图示。
太极图申遗以免韩抢
太极图“申遗”
  成都大型公益讲座“成都故事百家谈”的太极图文化研究所所长明赐东先生,摆出其历时6年对太极图的研究成果表示,他已向四川省文化厅递交一份3万余字的申报书,展开太极图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动,并已收到省文化厅的回复。
中国第一发明
  这场名为“太极图、八卦探秘”的讲座,吸引了300余名市民坐进“成都故事百家谈”的现场。明赐东的开场白就让市民震惊:“产生于6000多年前的太极图是中国的第一发明,早于四大发明3000多年,它是中国文化的始祖,中华民族的象征。绝对不仅仅是很多人片面错误认为太极、八卦只是算命的徽记和符号。”
  明赐东介绍,在长达千年的时光中,古人在对圆形、对称形、图腾、阴阳概念等认识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太极图。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太极图集中表现在纺织轮和陶瓷器皿上,如今只能从考古学上找到最有力的证据。“不仅仅在哲学辩证领域,太极图对科学也有重要影响,只是很少有人知道。”明赐东抛出一个又一个重磅观点。
太极图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还没等听众回过神来,明赐东用多媒体展示出一幅以国宝大熊猫为蓝本按照太极图设计创作的“熊猫太极图”,“四川是国宝大熊猫的故乡,我建议把熊猫太极图作为四川省的徽记,使代表四川的国宝熊猫与代表中华原始文化的太极图融为一体。”同时,明赐东还设计了一幅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太极图”,“今年我已经把一份3万多字、18页的《》及建议函递交到四川省文化厅,提出就太极图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这一中国始原文化瑰宝能更加深远地影响中国和世界,也避免韩国抢申端午的事件再在太极图上重演。”
  在四川省文化厅回复明赐东的函中,省文化厅明确表示:“将尽快把你的建议和拟申报内容向文化部作专题汇报。我们将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咨询委员会咨询。”明赐东认为,如果按照常规程序走,申报成世界级非遗至少需要近10年时间,“在太极图的申报上,希望能打破常规快速申报,让中华民族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尽快得到高级别的保护和传承。”
太极图说&&
太极图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该词最早出现在《易传&系辞上》中。太极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术语,意为派生万物的本源。太极图形象化地表达了它阴阳轮转,相反相成是万物生成变化根源的哲理。太极图形展现了一种互相转化,相对统一的形式美、和谐美。它以后又发展成中国民族图案所特有的“美”的结构。如“喜相逢”、“鸾凤和鸣”、“龙凤呈祥”等都是这种以一上一下、一正一反的形式组成生动优美的吉祥图案,极受民间喜爱。
  《太极图说》[宋]周敦颐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之至矣。
  《太极图说》是中国宋代周敦颐为其《太极图》写的一篇说明
。全文249字。该文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原,人和万物都是由于阴阳二气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构成的。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文中突出人的价值和作用,该文主张:“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在人群中,又特别突出圣人的价值和作用,认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该文对后世影响很大,版本很多,朱熹《》、黄宗羲等所编《宋元学案》等尽皆收入。
  太:初始、宗源、无上。极:最端之位、结构之元。太极的字面含义:最高级、最标准、最完美之义;太极的真实含义:事物存在与运动的机理,以旋机为运动形式,以圆融为运动品质。
  太极图是图式最简单、内涵最丰富、造型最完美的图案,古今中外没有哪个图案有如此深刻的内涵,它可以概括宇宙、生命、物质、能量、运动、结构等内容,可以揭示宇宙、生命、物质的起源。
  1、太极图中的"S"线将太极图清晰地分为两个关联部分,表明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是有结构的。
  2、太极图的两个部分用不同颜色相区别,分为阴和阳,以"S"线相隔,表明这两个部分是相互独立、不容混淆的。
  3、太极图的两个独立块面各有一个对方的小点,即阳块中有阴小点,阴块中有阳小点,表明同一事物结构中的独立部分与对方有不容混淆的包含关系。也就是说,虽然阳中含阴,阴中含阳,互相包含,但是不论是块还是点,都是绝对独立的,没有混淆界线。
  4、太极图是圆形图,一是表示运动和结构有规则,二 是表示运动以旋转为基本形式,三是表示运动是流畅圆润的。
  5、太极图是对称图,整个结构均衡对称,表明一个稳定的结构其内部能量是均衡的,独立的双方都有均衡的能量和平等的结构地位。
  6、内部绝对对称的圆图也表明,太极的运动是无摆动、无震动的旋转运动。
  7、太极图的阴块和阳块都有大头和小尾的形状,表明事物运动是有方向性的,可以显示太极图的正旋与反旋的旋转方向。
  8、太极图阴块和阳块的大头与小尾,还表示阴块和阳块在旋转中的强弱变化,大头为强,小尾为弱,在大头处有对方的小点,同时与对方的小尾衔接,这就显示了太极内部两种能量的变化由小到大,又由大到互变的变易性,呈现出物极必反的状态,这就是易理产生的根源。
  9、根据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我们能看到,太极图是由两个平衡对立的阴阳鱼组成的。阴阳互化而万物出。①太极图与道家的“物极必反”理论相对应。也就是说道家认为:事物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乐极则生悲就是这个道理。只有阴阳的平衡才能构成和谐的“道”。道家把阴阳太极理论整个运用到了其思想体系中。《》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见道家认为万物是由阴阳构成的,而阴阳又构成了“道”。②儒家同样认为阴阳是一个平衡的整体,太极图中阴阳各自参半,形成天平一样平衡,任何一方多或少都将破坏平衡。所以我们就必须要保证阴阳的和谐、平衡。这与儒家提倡的“中庸”理论相吻合。③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道教的发展一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性;提倡“中庸”的儒家思想统治了我国几千年。无论怎么讲,太极一图对我国的影响是很深远的。
  综上所述,太极图有七大含义:结构、规则、玄机、均衡、圆融、变易和方向。
&[宋]周敦颐《太极图说》原文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1]
太极图说全释
  溪西十里 山中月岩
  第一节:自无极而太极。
  周子原书有‘自’,朱熹删订之。是知无极无自故。
  极,言对待之极至也。与‘仪’类同,然仪以用身外易知,极乃天地造化之极,有自于其中,难以言也,故异之。
  无极,极化谓太极,去极化达无极。两极并举,对立之成也。两极调和谓中,然中庸,非此无极也,中庸之尽也必以此,故以异乎彼者言之于道源也。道者万物玄同圆觉之修,尽归者此无极也。所谓无极,即非无极,是谓无极,而凡夫之人贪着其事;所谓凡夫者,即非凡夫,是谓凡夫。
  梁武帝问李兴业“太极”有无,李以“易有太极”对曰:“是有”。邵雍曰:“太极既分,两仪立焉。”“一气分而阴阳判。”(《观物外篇》),刘牧曰:“太极者,一气也。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一气所判,是曰两仪。”(《》)
  无极而太极,不明此而修者,必不得至易之门,谨此。
  第二节: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太极动而生阳,是本自非动也。本自非动不谓静,有以别于后之谓静也。
  一动一静,各一其性而言之也,以象观之谓一阴一阳。若非一之,则其一体而运,非相,非非相。为以一之,故得互为其根,成就两仪。两仪立,阳变阴合,化中偏正,万象成焉。
  第三节: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阳变阴合,化中偏正有差,万象成焉。如于道经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乃阴阳归极中也,偏正出万象。
  五气(气):水、火、木、金、土。
  四时(质):木、火、土、金、水。
  气质并行,是生万化也。
  五行一阴阳也,……:此明于生化之道,破五形相归阴阳,阴阳非相即归太极,极亦非,是则无极。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一其性者是取定相而定之,故有以分之;所谓定相,即非定相,故得五行之周行也。
  第四节: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无极之真者,非动,非非动之体也。
  二五者,五气、四时也。二五之精者,精微稽极,感化之体也。
  妙,玄玄所成也。通书之言‘几’者,当谓于此。
  凝,凝滞,是成相体也。
  乾坤、男女,分列《周易》上、下篇。序卦传有以述焉,是明于此四者,非二也。
  道,乃述于此图上下通达之行也。故‘一阴一阳之谓道’,是明其行行之谓也。
  第五节: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二气者:乾坤,天地之气也;男女,阴阳之气也。
  化生万物之理,乃二气变合之道也。
  生生之谓,乃各为阴阳、天地之效而变化也,是得无穷。所谓天地、男女者,即非天地、男女,是谓天地、男女。
  第六虚节:
  上述五节,可列五行欤?下亦一五节,其亦可列一五行欤?存之。
  第一节: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上篇言大象,此处究小宇也,形异理同。
  惟人者,自居故成万执。灵秀为人,得者可造化,可成归。
  一形一神,神变形合。善恶秉阴阳,万事类万物。
  感动者,‘非幡非风,仁者心动’也。
  此可谓‘生生’。
  第二节: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人极类太极。人极之先,不惟人得之。
  中正,何非中庸,法于无极。仁义乃成生生之易, 法于阴阳。非动,非非动之体,有似于静,故主静焉。
  天地、日月、四时、鬼神,圣人合之,成三之蕴也。调和之,尽象穷理。
  此可谓之‘离明’。
  第三节: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吉凶生大业。
  定吉凶者,明悖逆顺成也,以之一人性。
  此可谓‘顺逆’。
  第四节: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天地人三才立矣,行于大化。
  言道者,乃以明道之所成与归欤?!
  原始,还原本始。反终,返终也。终始本一,至矣。
  死生之说,历死生修者知之,吾等不知也。知之修练,谓之圣人。
  此谓‘修道’。
  第五节: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大者达也。易者死生反类之变也。本立而道生。
  斯,化道也。其,通途。至,一行也。矣,止于至善。
  此谓‘无形’。
  第六虚节:
  全书二百五十字,去一自,二百四十九字。
  图与书:形而上者谓道,形而下者谓器。
  余续博注
  原图本是“动阳”与“静阴”,而“阳动”、“阴静”则为朱熹所改。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
  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庄子》
  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形而上者是理,形而下者是物”(《》)。以其不紊而言,则谓之理。
  明曹端,读《太极图说》、《》、《》,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
  天地自然图
  上下一转,五行非有,是谓天地自然也。此以玄同圆觉为修,不以渐次为要,是顿教法也。以礼要知之,周子太极图确乎儒书也。
  诚上第一
  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
  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
  诚下第二
  圣,诚而已矣。诚,五常之本,百行之原也。静无而动有,至正而
  明达也。五常百行非诚,非也,邪暗塞也。故诚则无事矣。
  至易而行难。果而确,无难焉。故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唯肖者也。
  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
  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颍封人之赐类。不弛劳而厎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小注:正蒙者,诚之,躬行之而已矣。疑者自罪。
邵雍()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外王之誉。汉族,字尧夫,谥号康节,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后人称百源先生。其先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少有志,读书苏门山百源上。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创“先天学”,以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著有《》、《先天图》、《》、《》等。
  熙宁十年的夏天,邵雍开始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有些不妙。有一次和司马光等人闲谈,忽然笑着说:“我要观看万物轮回去了。”程颐担心地说:“先生的病他人爱莫能助,您自己可要想办法调养调养。”邵雍却坦然地说:“调养也没用啊。”
到了秋天,邵雍的病更加厉害了,一天到晚躺在床上。司马光、富弼、张载和和程颐、程颢等几位朋友天天来看望他,守候在他的身边。邵雍虽然四肢不能动弹,头脑却十分清楚,谁来了就和谁谈这谈那的,讲起学问来滔滔滔不绝。 有一回程颐来看望邵雍。临走时邵雍说:“看来我们要永别了。”程颐不免有些心酸,问邵雍道:“先生有什么话要留给我吗?”邵雍说:“要使面前的道路宽阔一些,路窄了连自己的立身之地都没有,怎么能使人行走呢?”程颐点头称是。 冬季的一天,邵雍已经奄奄一息了。亲戚朋友们都赶来,开始给他准备后事。二程兄弟和司马光、吕公著等人聚在外屋商量着如何办丧事,你一言,我一语,一时也难以定夺。躺在里屋的邵雍听到了他们的议论,就把儿子伯温叫到床前,对他说:“我有三个要求,一定要满足我。”伯温哭着说:“您就讲吧。”邵雍断断续续地说:“第一,我死后不能把我埋在洛阳,要葬在伊川先人茔地。每二,墓志铭要由程颢程伯来写。第三,不要陪葬任何东西,头枕辘轳头,身穿粗布黑衣,衣服要抹上油。入殓时把李家的小秃闺女找来,让她看着。”说完,等伯温一一点头答应,邵雍便闭上双眼,离开了人世。 家人和朋友们按照邵雍的遗嘱,入殓的时候把李家的小秃闺女找了来,让她看着给邵雍穿上粗布黑衣,在衣服上抹上油,然后装进棺材,枕上辘轳头,又让小秃闺女看了看里面随葬什么东西,才钉好棺盖,送往伊川墓地。送葬的路上,两边站着许多人,男女老少一个个哭天抹泪,不住地念叨着邵先生的种种好处。 棺椁由八个棒小伙抬着,起初他们觉着重得很,肩膀压得生疼,所以走得特别慢。可是出去十来里地以后,越往前走越轻巧,抬着一点也不费劲,觉着很奇怪。到后来,人们发现遇到上坡的时候,里边“咕噜咕噜”地响,声音由前往后,下坡的时候,里边也“咕噜咕噜”地响,声音由后往前。有人害怕起来,自言自语地说:“啥在响?”一个人说:“象是那辘轳头在来回滚动。”
那辘轳头怎么会滚动?老人们说,那是邵夫子得道升天了,棺材里没人了,空荡荡的,只剩下辘轳头。 一晃六七十年过去了,那个小秃闺女嫁人了,生了儿子,儿子又娶了媳妇,生了孙子。他的这个孙子长大以后不成器,专干那些偷棺劫墓的勾当。有一天,和别人嘀咕着要去偷邵雍的坟墓,恰巧被小秃闺女听见了,赶忙阻拦说:“你们可别去,邵先生入殓的时候,我看得清楚,里面什么东西也没装,边衣裳也不是好的,还抹了油。”孙子问:“是真的吗?”“千真万确,我亲眼看到的。”这样,邵雍的坟墓便没有遭劫。 原来,邵雍死前就料到,小秃闺女的孙子是个偷棺劫墓之人。
  邵雍,先为范阳人,后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苏门山百泉之上,并将住处命名为“安乐窝”,后人称他为安乐先生。屡授官不赴。38岁迁居洛阳,与司马光等人从游甚密。根据《易经》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掺杂道教思想,虚构一宇宙构造图式和学说体系,成为他的象数之学也叫先天学。传说他的卜术很准。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生徒为生。嘉佑七年(1062年),西京留守王拱辰就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琦宅故基建屋三十间,为雍新居,名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仁宗嘉佑及神宗熙宁初,曾两度被荐举,均称疾不赴。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程颐、程颢、张载等退居洛阳时,恒相从游。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哲宗元佑中赐谥康节。有《伊川击壤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二七有传。
  邵雍诗,以张蓉镜、邵渊耀跋明初刻《伊川击壤集》为底本。校以一九七五年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之《邵尧夫先生诗全集》九卷(简称宋本)、蔡弼重编《重刊邵尧夫击壤集》六卷(简称蔡本),及元刻本(简称元本)、明隆庆元年黄吉甫刻本(简称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底本编末之集外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为第二十一卷。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等。
  邵雍字尧夫。其先范阳人,父古徙衡漳,又徙共城。雍年三十,游河南,葬其亲伊水上,遂为河南人。
  雍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
  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雍对曰:“幸受教。”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羲八卦六十四卦图像。之才之传,远有端绪,而雍探赜索隐,妙悟神契,洞彻蕴奥,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及其学益老,德益邵,玩心高明,以观夫天地之运化,阴阳之消长,远而古今世变,微而走飞草木之性情,深造曲畅,庶几所谓不惑,而非依仿象类、亿则屡中者。遂衍宓羲先天之旨,着书十余万言行于世,然世之知其道者鲜矣。
  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及执亲丧,哀毁尽礼。富弼、司马光、吕公着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吾家先生至也。”不复称其姓字。或留信宿乃去。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
  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饬曰:“毋为不善,恐司马端明、邵先生知。”士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必之雍。雍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事表襮,不设防畛,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去。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雍曰:“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
  嘉佑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元佑中赐谥康节。
  雍高明英迈,迥出千古,而坦夷浑厚,不见圭角,是以清而不激,和而不流,人与交久,益尊信之。河南程颢初侍其父识雍,论议终日,退而叹曰:“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
  雍知虑绝人,遇事能前知。程颐尝曰:“其心虚明,自能知之。”当时学者因雍超诣之识,务高雍所为,至谓雍有玩世之意;又因雍之前知,谓雍于凡物声气之所感触,辄以其动而推其变焉。于是摭世事之已然者,皆以雍言先之,雍盖未必然也。
  雍疾病,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晨夕候之,将终,共议丧葬事外庭,雍皆能闻众人所言,召子伯温谓曰:“诸君欲葬我近城地,当从先茔尔。”既葬,颢为铭墓,称雍之道纯一不杂,就其所至,可谓安且成矣。所著书曰《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诗曰《伊川击壤集》。
  子伯温,别有传。
  邵雍少时刻苦自学,博览群书。史称:“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
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宋史.道学传》)共城令李之才闻其好学,授其物理、性命之学。其人品极高,“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事表褓,不设防畛,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同上)具有儒者大家之风范,在当时影响很大,“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同上)。他成为时人的楷模,受人尊敬。
  邵雍一生不求功名,过着隐逸的生活。喜嘉佑之时,朝廷诏求天下遗逸名士,留守王拱辰和尹洛以邵雍应诏,授将作监主薄。吕海、吴克荐他补颍州团练推官,他皆以种种理由推托。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达官贵人十分敬仰他,常与之饮酒作诗,并买园宅送他居住。他依此过着耕种自给的生活,名其居曰“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他勤于著书,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等书。其思想渊源于陈抟道家思想,已成为定论,众家皆有论述。朱震说:“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汉上易传.表》)而朱熹则认为邵雍传自陈抟,陈抟也有所承传。他说:“邵子发明先天图,图传自希夷,希夷又自有所传。”(《周易参同契考异.附录》)从朱震、朱熹记载看,邵雍的思想源于道家系统,而直接传授者是李之才。关于这一点,张岷等人皆有说明。张岷在邵雍的行状略中指出:“先生少事北海之才挺之,挺之闻道于汶阳穆修伯长,伯长以上虽有其传,未之详也。”(《邵子全书.附录》)
  值得说明的是,邵子之学虽有渊源,但更多的是自己的体悟。《宋史.邵雍传》对此论述得极为清楚:邵雍“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羲八卦六十四卦图像。之才之传,远有端绪,而雍探赜索隐,妙司神契,洞彻蕴奥,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邵雍对于易学乃至整个思想文化的贡献不是承传道家思想或重复前人的思想,而是以数为框架建立起庞大的思想体系,即所谓“自得者”。
  邵氏易学的价值不在于对传统象数易学的继承,而在于继承传统象易学基础上对易学
所进行的精心的改造和创新。恰恰是这些不符合《易》之本文或与传统易学相违背的观点和思想表现出勃勃的生命力,推动易学不断地发展和臻于完善。如清儒全祖望所言:“康节之学,别为一家。或谓《皇极经世》只是京、焦末流,然康节之可以列圣门者,正不在此,亦犹温公之造九分者,不在《潜虚》也。”(《宋元学案.百源学案》)也正因为如此,邵氏之学虽然遭到了种种攻击,而传者不绝于世。“南渡之后,如林栗、袁枢之徒,攻邵者尤众,虽象山陆氏亦以为先天图非圣人作《易》本指,独朱子与蔡氏阐发表章,而邵学始显明于世,五百年来,虽复有为异论者而不能夺也。”(李光地《周易折中》卷十九)同时,邵子之后出现了许多研究著作,其子邵伯温撰《皇极系述》、《观物内篇解》,张元定撰《经世指要》,朱元升撰《邵易略例》,无俞琰撰《易外别传》,明黄畿撰《皇极经世传》,余本撰《皇极经世释义》,清王植撰《皇极经世直解》等,对邵子之学加以诠释和阐发,使邵子之学成为专门之学,治此学者成为学蚧一个重要学派。明末清初黄宗羲撰《宋元学案》专立“百源学案”,以述其思想渊流。另外,邵子的思想对义理之学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如二程是宋代理学代表人物,而其思想形成从某种程度上也接受了邵子思想。对于这一点,朱熹早有察觉。他说:“程、邵之学固不同,然二程所以推尊康节者至矣。盖信其道而不惑,不杂异端,班如温公、横渠之间。”(《宋元学案.百源学案》)这是说,二程之所以能以易学而与司马光、张载齐名于当时,并对后世发生影响,与他推崇邵氏,“信其道”有关,足见邵氏易学影响之深之远。
  《皇极经世书》共十二卷六十四篇。首六卷《元会运世》凡三十四篇,次四卷《声音律品》凡十六篇,次《观物内篇》凡十二篇,末《观物外篇》凡二篇。前六十二篇是邵氏自著,末二篇是
门人弟子记述。《皇极经世书》是一部运用易理和易教推究宇宙起源、自然演化和社会历史变迁的著作,以河洛、象数之学显于世。其中《观物篇》实乃邵雍之哲学、易理、历史学的理论大纲。
今见《道藏&皇极经世》一书有十二卷,总以“观物”名其篇,分《观物篇》五十二篇(一至十二篇为“以元经会”,十三至二十三篇为“以会经运”,二十四至三十四篇为“以运经世”,三十五至四十篇为音律,四十一至五十二篇为杂论)及《观物外篇》上下篇。从《道藏》中辑出之《四库全书&皇极经世书》有十四卷,分《观物篇》六十二篇(一至十二篇为“以元经会”,十三至二十四篇为“以会经运”,二十五至三十四篇为“以运经世”,三十五至五十篇为音律,五十一至六十二篇为杂论)及《观物外篇》上下篇。
  我们读两宋间人王湜《易学》及清人王植《皇极经世书解》,即知此十二卷本及十四卷本《皇极经世》皆非邵雍原《皇极经世》之旧。王湜曰:“康节先生遗书,或得于家之草稿,或得于外之传闻。草稿则必欲删而未及,传闻则有讹谬而不实。”又于“皇极经世节要序”中说:“康节先生衍《易》作《经》,曰《皇极经世》。其书浩大,凡十二册,积千三百余板。以元经会二策,以会经运二策,以运经世二策,声音律吕两相唱和四册,准《系辞》而作者二册。”其实,王湜所见十二卷本的《皇极经世》,已是邵伯温于邵雍去世后将《皇极经世》与《观物篇》合在一起,又加入其祖父邵古的声音律吕之学(陈绎《邵古墓铭》:君性简寡,独喜文字,学用声律韵类古今切正,为之解曰正声正字正音者合三十篇。)与张岷听邵雍讲学时所作的笔录(邵伯温定名为《观物篇》。邵伯温《易学辨惑》:子望平时记录先君议论为多,家人但见其素所宝惜,纳之棺中。其后子坚得其遗稿见授,今《观物外篇》是也。)厘订而成。一至六卷为元会运世,七至十卷为律吕声音,十一卷为“观物篇”,十二卷为“观物外篇”。对此,清王植已有说明:“《皇极经世》观物一书,邵伯子以为十二卷。一至六则元会运世,七至十则律吕声音,十一二则论以上二数之文也,皆为观物篇。”邵伯温比之《周易》上下经及十翼厘订《皇极经世》为十二卷,前六卷元会运世如上经,中四卷声音律吕如下经,后二卷内外观物则比之上下《系辞》。其后,赵震又分前六卷为三十四篇,中四卷为十六篇。明初《性理大全》则合内篇十二及外篇二,共为六十四篇,至嘉兴徐必达刻《邵子全书》时,分“以元经会”为十二篇、“以会经运”为十二篇、“以运经世”为十篇,前六卷总三十四篇,中四卷仍为十六篇。清王植则总元会运世为三卷、律吕声音为一卷、观物内外篇各二卷,总成八卷。
  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戒子孙文》
  《一去二三里》邵雍(康节为谥号)诗
邵雍诗《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另本:
  一去二三里,
  前村四五家。
  高楼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注解:
  这诗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连成一诗,为启蒙诗,许多二三岁小孩都会吟唱,尤其邵姓本家儿童。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梅花诗》邵雍作
邵雍 《梅花诗》
  第一节 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 
  第二节 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
  第三节 天地相乘数一原,忽逢甲子又兴元。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花总不言。
  第四节 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黄畿。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立花春已非。
  第五节 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汉中看。
  第六节 汉天一白汉江秋,憔悴黄花总带愁。吉曜半升箕斗隐,金乌起灭海山头。
  第七节 云雾苍茫各一天,可怜西北起烽烟。东来暴客西来盗,还有胡儿在眼前。
  第八节 如棋事事局初残,共济和衷却大难。豹死犹留皮一袭,最佳秋色在长安。
  第九节 火龙蛰起燕门秋,原璧应难赵氏收。一院奇花春有主,连宵风雨不需愁。
  第十节 数点梅花天地春,欲将剥复问前因。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为家孰主宾。
  邵雍的哲学思想基本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也包括一些唯物主义的内容。邵雍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太极,太极生出天地,天生于动,地生于静。“动之始则阳生焉,动之极则阴生焉”,“静之始则柔生
焉,静之极则刚生焉”。动之始生阳,动之极生阴,阴阳交互作用,于是形成日月星辰;静之始生柔,静之极生刚,刚柔交互作用,于是形成水火土石。这是说天之动生出阴阳,地之静生出刚柔。他又认为阴阳二者本是一气,说:“本一气也,生则为阳,消则为阴”;“气一而已”。他又认为太极是不动的,太极显发而有变化的功能,于是生出数、象和器来,说“太极不动,性也;发则神,神则数,数则象,象则器,器之变,复归于神也”。
邵雍认为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是按照“先天象数”的图式展开的。他把这先天象数归之于心,说:“先天之学,心也”,“先天学心法也,故图皆自中起,万化万事皆生乎心也”。他所说的心既是个人的心,也是宇宙的心。邵雍认为,人是宇宙间“物之至者”,人灵于万物。万物具有声色气味的特性,人的耳目口鼻具有接受声色气味的功用。他提出“以物观物”,认为“以物观物”则明,“以我观物”则暗,反对认识客观事物时加入主观感情的成分。他还认为人所以灵于万物,最根本的在于人能知天地万物之理,说“夫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他提倡“反观”,要求既不蔽于物,也不蔽于我。但是他又认为,圣人“能以一心观万心、一身观万身、一物观万物、一世观万世”,能以心代天意、口代天言、手代天工、身代天事,极度夸大“圣人”智慧的作用。
  邵雍按照象数,把天地从始至终的过程区分为元、会、运、世,以此为宇宙历史的周期,一元十二会,一会三十运,一运十二世,一世三十年。一元实际上就是一年的放大(年十二月,月三十日,日十二时辰,一时辰三十时分),共十二万九千六百年。邵雍断定,世界的历史,以此为周期,由兴盛到衰亡,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天形成于元的子会,地形成于丑会,人产生于寅会。人类历史发展到第六会已会,即尧之世,达到了兴盛的顶点;从午会即第七会开始,便由盛而衰,这是夏、商、周到宋的历史时期;到了亥会即第十二会,天地归终,万物灭绝。另一元,也即再一周期又将开始。在一个周期内,历史是退化的,由尧至宋,经“皇、帝、王、霸”四个阶段,一代不如一代。
  邵雍墓位于洛阳伊川县平等乡伊水滨的紫荆山下。这里群山环抱,风景幽静。墓地坐北面南,南北长89米,东西宽48米。墓冢高2米,周围砖砌八角墙。冢前有墓碑,
上书“宋儒先生康节邵夫子墓”。另有券棚式享堂3间、石牌坊1座。墓前石牌坊系清乾十七年(1742)嵩县知县徐玑督工于旧坊遗址新修而成。石梁横连四柱,石梁两头各有一石龙头,有吞云吐雾、气壮山河之势,石梁之下嵌精石,中书
“安乐佳城”,既描绘墓地物华天宝之地利,也表述墓主修身处世之哲理。山门阔一丈,两边刻清代学者赵诚所写对联一幅:“删后无诗啸月嘲风留击壤,画前有易蹑根探窟见先天。”横额为:“邵夫子墓”。冢前墓碑上书“宋先儒康节邵夫子墓”九个大字。此外,邵雍墓还保留有明清民国时重修碑记三方。1963年这里被河南省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宋时起,明宣德,清乾隆,民国等时期或地方政府拔款,或仰幕者捐资,曾对邵雍墓进行数次修整。1968年当地村民再次于原址上用旧料重建。1986年,伊川县人民政府拔款对邵雍墓进行修整。
后天八卦后天八卦也叫后天八卦图,因为它是图文并茂的一个古代术语。
后天八卦讲流行,形容周期循环,如水流行,用以表示阴阳的依存与互根,五行的母子相生。后天图是从四时的推移,万物的生长收藏得出的规律。
后天八卦图从《周易。说卦传》中可以看出,万物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周天360日有奇,八卦用事各主45日,其转换点就表现在四正四偶的八节上,这就构成了按顺时针方向运转的后天八卦图。每卦有三爻,三而八之,即指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于此可见这些卦图的实质了。
 八卦分为先后天,后天八卦图又称文王八卦图,即震卦为起始点,位列正东。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巽卦,东南;离卦,正南;坤卦,西南;兑卦,正西;乾卦,西北;坎卦,正北;艮卦,东北。如象征节气,则震为春分,巽为立夏,离为夏至,坤为立秋,兑为秋分,乾为立冬,坎为冬至,艮为立春。
即是序数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五为中宫,乾六、兑七、艮八、离九
《说卦传》曰:“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这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说卦传》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邵子曰:“乾统三男于东北,坤统三女于西南,乾、坎、艮、震为阳,巽、离、坤、兑为阴”。
  八卦的“卦”,是一个会意字,从圭从卜。圭,指土圭,开始以泥作成土柱测日影。卜,测度之意.。立八圭测日影,即从四正四隅上将观测到的日影加以总结和记录,
这就形成八卦的图象。 八卦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爻, 多是记述日影变化的专门符号。爻有阴阳两类,阳爻表示阳光,阴爻表示月光。每卦又有三爻,
代表天地人三才。三才的天部,包括整个天体运行和气象变化,这些星象之学,古称天文。地部指观测日影来计算年周期的方法,用地之理了解生长化收藏的全过程。人部指把天文、地理和人事结合,以便按照这些规律进行生产和生活。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最下一横叫初爻,中一横叫二爻,上一横叫三爻。
八卦代表八种基本物象: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总称为经卦,由八个经卦中的两个为一组的排列组合,则构成六十四卦。
后天八卦的前辈
伏羲八卦图
  我们常见的八卦图,是伏羲根据河图和洛书图研创的简易图。后来人们在这个图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定义,专为占卦而用,就演义成了伏羲八卦图。八卦图的前身简易图,是指导人们怎样治理自然和顺应自然及了解自然的一种工具,也是指导人们生活进行生产、猎捕、处世的工具。后来人们用占卜,在这个图上又有了很多发明和创意,在民间广为流传说是伏羲八卦图。
先天八卦图
  先天八卦讲对峙,即把八卦代表的天地风雷,山泽水火八类物象分为四组,以说明它的阴阳对峙关系。《周易&说卦传》中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动态八卦太极旋转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