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资产重组股票、借壳

投行圈传出巧避借壳重组新规的新招术,42家公司年内变更实际控制人    ');新规明确要求,上市公司自控制权发生变更之日起60个月内,向收购人及其关联人购买资产,导致上市公司发生以上根本变化情形之一的,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报经中国证监会核准。
  对于借壳重组引发的“炒壳”行为,监管部门祭出了“史上最严”重组新规。然而,严厉的借壳重组新规似乎也被钻了漏洞。根据券商中国记者对投行人士的采访了解,至少有两条“妙招”可避开借壳新规。
  根据日前修订后付诸实施的并购重组新规,借壳上市认定指标主要有二:控制权变更和总资产变更,两者同时发生变化即判定为借壳上市,就会受到严格的审查。但如果两者先后发生变更,而非同时发生变更呢?对,这就是目前投行圈流行甚广的规避借壳妙招。
  借壳上市的界定标准拓宽
  根据9月9日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监管部门对构成借壳上市,即“重大资产重组”的认定有两个指标,一个是资产的变更,一个是实际控制权的变更。
  实际控制权变更无需赘述,也比较容易认定。对于资产变更的认定,新规前的规则主要是总资产变更,不过新规将资产变更由总资产一个指标延伸到了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等五项指标,具体如下:
  一)购买的资产总额占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前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达到100%以上;
  二)购买的资产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所产生的营业收入占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前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100%以上;
  三)购买的资产在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所产生的净利润占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前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净利润的比例达到100%以上;
  四)购买的资产净额占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前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期末净资产额的比例达到100%以上;
  五)为购买资产发行的股份占上市公司首次向收购人及其关联人购买资产的董事会决议前一个交易日的股份的比例达到100%以上;
  六)上市公司向收购人及其关联人购买资产虽未达到本款前五项标准,但可能导致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发生根本变化;
  七)中国证监会认定的可能导致上市公司发生根本变化的其他情形。
  新规明确要求,上市公司自控制权发生变更之日起60个月内,向收购人及其关联人购买资产,导致上市公司发生以上根本变化情形之一的,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报经中国证监会核准。
  巧避借壳重组新规出新招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监管部门对借壳重组的认定,只有在实际控制权和资产100%同时发生变更时,才构成借壳重组。
  “这其中就存在很多可钻的空子了。”北京某投行并购业务部总经理介绍,理论上来讲,只要在上述两个指标变更时间上略做变动,就至少有两个方式可以破解借壳新规:一是先变更实际控制权,但总资产暂时不变;二是先变更总资产,但实际控制权不变。
  一位投行资深人士介绍,上述两种规避借壳新规的办法,在具体操作中还可以演变出很多具体的办法。
  比如说第二种方式,新资产注入方可以先不做大股东,但可以先到上市公司中做二股东,持股比例只需比大股东略少一点就行,但上市公司管理层全部由二股东来任免,具体经营也由二股东实际把持,只需等过了5年,原大股东再转让一点股份给二股东,二股东就成了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这里还可以衍生出‘抽屉协议’等行为,甚至代持等,只要法律上没构成实际控制权变更,就符合新规中不构成借壳。”上述投行人士介绍说。
  根据券商中国记者的统计,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发生实际控制人变化的上市公司就多达42家,有心人不妨等5年后再看,这些公司哪些会接着发生资产变化,变更实际控制权的“庐山真面目”也会彻底一览无余。
  不过,也有投行人士对此表示了不同看法。“理论上的确存在这样的漏洞,但5年时间可发生的事情太多太多,风险根本无法保证,如此寻求上市而规避借壳的办法压根称不上‘妙招’。”一位在投行打拼了15年,今年却远离了投行的保代评述说。
  42家公司年内变更实际控制人
  最后,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瞅瞅这些有据可查的变更实际控制权的上市公司吧。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2016年以来共有42家上市公司宣布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或将发生变更,其中有4家为ST公司(发布公告时)。
  细究这些变更实际控制权的上市公司的变更公告,会发现实控人的变更类型多样,或是国资持股划转,或是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或是原实际控制人减持或转让股权,或是原实际控制解除了一致行动协议,也有实际控制人去世而引起变更的例子,的确不能简单将实际控制人变更视为有“借壳”或资本运作动机。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42家发生实控人变更的上市公司普遍具有“市值小”和“利润低”两大特征,且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和化工板块。而在上一轮“炒壳”大潮中,这些公司也的确是市场追捧的优质“壳资源”。
  具体而言,截至今日收盘,上述42家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只有103.01亿元,中位数市值只有67.79亿元,其中有15家公司的市值不超过5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在9月9日曾发布提示公告,宣告实际控制人发生将变更,截至目前该公司的市值只有26.94亿元,在42家公司中市值最小。
  公告显示,陈华以1亿元受让公司原控股股东之控股股东北京灵光50%股权,交易完成后,陈华将间接控制上市公司4046万股,持股比例为20.23%,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
  在业绩方面,上述42家公司的2016年上半年平均净利润只有0.31亿元,中位数净利润更只有0.12亿元,其中有14家公司在上半年期间出现亏损。在6月1日发布了权益变动公告及实际控制人变更公告,实际控制人从唐山市国资委变更为北京市国资委,而该公司上半年共实现9.28亿元亏损,在42家公司中亏损规模第一。
  此外,在行业分布上,上述42家公司中有6家来自机械设备,有5家来自化工板块,同时家用电器、国防军工、纺织服装、电气设备和传媒各有3家公司。
6148゜15671゜24847゜34452゜41907゜51870゜61682゜71641゜81434゜91345゜1029620゜126460゜226128゜325875゜425802゜525466゜625108゜720014゜818421゜917853゜10
C轮 金额未透露 融资Pre-A 2160万人民币 融资B轮 金额未透露 融资天使 金额未透露 融资
市场及媒体合作林小姐010-10.cn投稿邮箱.cn
投资界微信
(C)清科集团版权所有京ICP备号-2重大资产重组和借壳是两个概念_精达股份(600577)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重大资产重组和借壳是两个概念
高锐不是借壳高锐不是借壳高锐不是借壳重要的话说三遍资产重组是指企业改组为上市公司时将原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合理划分和结构调整,经过合并、分立等方式,将企业资产和组织重新组合和设置。狭义的资产重组仅仅指对企业的资产和负债的划分和重组,广义的资产重组还包括企业机构和人员的设置与重组、业务机构和管理体制的调整。目前所指的资产重组一般都是指广义的资产重组。借壳上市是指某公司把资产注入一间市值较低的已上市公司(壳,Shell),得到该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权,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资产得以上市。通常该壳公司会被改名,即借壳上市也叫买壳。
这就是传说中的重大利好
尾盘还能再起飞
感觉还不够,开盘后还会更加给力的
这就是传说中的重大利好
重组后就是不一样
赶紧把这个帖子顶上去
明天一定会涨的,再买1000股
应该有专业人士解读一下
这就是传说中的重大利好
唐国海有一套,有希望
感觉还不够,开盘后还会更加给力的
今天怎么那么安静,都去默默买入
好的,静候佳音!
明天一定会涨的,再买1000股
我觉得这个不错
应该有专业人士解读一下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您当前的位置:&&&&&&
热点问答——什么是“类借壳”重组和“反制”条款
  来源:  原创内容
  一、“类借壳”重组&
  “借壳”通常是指“借壳上市”,即非上市公司参与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将自己的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以取得该上市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权,从而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
  “类借壳”就是非上市公司为了绕开创业板不得“借壳”上市的监管规定,使直接注入上市公司资产达不到《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借壳”标准,但通过设计并购重组交易结构等办法取得对上市公司控股权,从而实现在创业板市场借壳上市的目的。&
  下面是2016年8月11日,上海证券报发表的新闻报道《监管深究盈利可实现性金刚玻璃“类借壳”方案被否》的类借壳案例。&
  2015年5月,广东金刚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停牌筹划重大事项。投资人罗伟广入股金刚玻璃成为第一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同时金刚玻璃推出重组方案,拟通过一系列交易安排最终持有OMG新加坡100%的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证监会对其反馈意见中,对“是否规避重组上市”的问题提出疑问。2016年8月10日,证监会并购重组委以“标的公司盈利预测可实现性及评估参数预测合理性披露不充分,不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四条相关规定”为由,否决了金刚玻璃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案。&
  二、“反制”条款&
  近期资本市场上“万科股权争夺战”备受瞩目,部分上市公司感受到二级市场收购的威胁,希望通过修改公司章程,设定限制外来资本收购的条款,也就是“反制”条款。“反制”条款虽然能夠保护公司原控制人和管理层,但是过度限制新股东权利可能违反《公司法》和《证券法》的立法原则和相应规定,“反制”条款制定应当在合法合规合理的基础下进行。&
  下面是2016年8月11日,上海证券报发表的新闻报道《上交所追问伊利股份章程修改合规性 大股东滥用“反制”条款遭监管》的与 “反制”相关的案例。&
  为防止外来资本恶意收购,伊利股份欲对公司章程进行大面积修改。其中包括“股东持股达3%须通报”、“更换及提名董事会、监事会成员以及修改公司章程的提案,须连续两年以上单独或合计持有公司15%以上股份的股东才有权提出”等一系列的“反制”条款。上交所对其拟修改的相关章程内容是否合理、合规发出问询函。&山东墨龙重组预期强烈有可能被借壳 附张恩荣动态-齐鲁财富网
山东墨龙重组预期强烈有可能被借壳 附张恩荣动态
业绩大幅变脸、实控人突击减持,山东墨龙(002490)迎来了最新消息,股票名称自4月7日起变为*ST墨龙(以下还称山东墨龙),调出港股通股票名单。,山东墨龙目前被实施风险警示,为避免退市风险,上市公司重组预期强烈,或注入新的资产。此外,也有观点认为,山东
  业绩大幅变脸、实控人突击减持,山东墨龙(002490)迎来了最新消息,股票名称自4月7日起变为*ST墨龙(以下还称山东墨龙),调出港股通股票名单。受此消息影响,*ST墨龙A股复牌即跌停,报7.12元;而港股遭到抛售,股价一度下跌12%,创5年来新低。截止发稿,山东墨龙(00568)下跌11.50%,报1.770港元。
  齐鲁财富网了解到,山东墨龙曾预计公司2016年净利润在600万到1200万元之间,但时隔不久,公司下调业绩预告,预计亏损4.8亿元。后来,山东墨龙在3月31日公布了2016年年度报告显示,上市公司亏损6.18亿元,同比下降一倍。
  在此期间,山东墨龙实控人张恩荣、张云三作为一致行动人在卖出山东墨龙股份达到5%时,并没有披露相关公告,可以说是偷偷摸摸的大规模减持。证监会对上述两人给予立案调查,张恩荣对此回应,称减持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公司的运营发展,不是为了个人利益。
  目前来看,山东墨龙被提示退市风险后,如果今年业绩还不能扭亏的话,将被暂停上市。不过,受行业业绩下滑的影响,山东墨龙保壳压力很大。
  齐鲁财富网从相关市场人士了解到,山东墨龙目前被实施风险警示,为避免退市风险,上市公司重组预期强烈,或注入新的资产。此外,也有观点认为,山东墨龙有可能被借壳。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目前ipo不断提速,壳资源不再吃香。另外,监管层对资产重组以及借壳上市提高了门槛,山东墨龙未来不容乐观。(齐鲁财富网)
责任编辑:王飞
齐鲁财富网移动客户端
48小时点击排行
要将齐鲁财富网设为上网首页吗&&&&&&&&
要将齐鲁财富网添加到收藏夹吗
齐鲁财富网,
门户( qlmoney.com) 服务于大众的财经信息网,部分资讯引用互联网金融信息,如有侵权,我们将立即删除!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 鲁ICP备号重大资产重组,借壳,,,有区别吗_转发(zf)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重大资产重组,借壳,,,有区别吗
重大资产重组,借壳,,,有区别吗
是作为平台整合,还是借壳?按目前的管理模式,借壳,应早有痕迹,前期一波理应继续上。那么剩下整合的可能性较大,这样的话,空间不大,市场中只有双赢,三赢很少见到。那估计只有二十到三十的空间。当然也有可能是坏消息,可能性可以忽略。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产重组是利好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