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住房公积金个人查询想在绵阳市提取,不知行吗

教师民间团队。成立于2007年3月30日。首倡者为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进修校副校长谢云。成员以涪城教师为主,以负责任、愿上进、有激情、能时时听从内心召唤者为要。

知行社成员坚信,作为致力于精神培孕、灵魂呼吸的事业,教育始终应有一种向上、向真、向善的召唤声,不断激发和引领自己,向着更新的一天、更新的目标,前进——两年来,他们通过论坛、博客、QQ群等网络平台,通过阅读、反思、交流、写作等方式,在教学现场、互动研讨和自主生成中,更新专业理念,提升专业技能。知行社每年评选一位“年度人物”,每年编印一本“年度作品选”,并不断扩大学习、交流和探讨的范围。

“我们走在一起,想要探究的,包括了知与行两个方面,或者说,如何更好地求知,如何让知更好地引领我们的行,如何让行更好地验证我们的知,最后,就是如何以知行一体,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这既是他们最初的理念,也是正在践行的路径。

我们不能先行,但能做到先醒;

●社训 求真向上,知行合一

●宗旨 展示我们的生命成长和经验,提升我们的教育素养和能力。

●宣言 我们不能先行,但能做到先醒;

我们不是哲人,但有自己的思考;

我们不能扭转季节,但可以营造局部的春天;

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

我们也许还不优秀,但正走在通往优秀的路上。

●誓词 每一个知行社的成员都将是革命者,相对于自己的每个昨天和今天;

每一个知行社的成员都将是经营者,相对于团队和自己的精神发展;

每一个知行社的成员都将是创造者,相对于职业生涯和效力的事业。

不管时光走得多快,我的心像道路默默等待

不管道路延伸多久,我始终坚信自己的爱

我在这里为你守望,你是否明白

我等着你慢慢靠近,今夜你会不会来

无论春天何时萌动,我的心像花儿准备盛开

无论花儿绽放多久,我始终敞着温暖的胸怀

我正向着你走去,你的心是平静还是澎湃

我在这里呼唤,今夜你在还是不在

情若在,爱就在,就像光影里的尘埃

情不在,爱也在,就像沉默着的大海

你若在,我就在,就像心跳时的节拍

你不在,我也在,就像西天边的云彩

我在,我还在,这世界就不会成为苍茫的空白

我爱,我在爱,这世界就会为我们永远地存在

知行社2007年度人物:风来云往

风来云往,本名廖学军,绵阳市成绵路小学教科室主任,语文教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1997年参加工作。

从《奔跑》开始,到《闪亮的日子》,伴随着那大量清新、朴实而不乏诗意的文章,风来云往这个名字,不仅被涪城研修网会员认可,也被广大教师关注。她更以奔跑者的姿势,以积极、主动、勤奋的工作状态,以向上、向真、向善的精神意志,成为知行社的领跑者。她以自己的汗滴、心血和文字,记录着自己的行动和思考,也见证着自己的成熟与成长。她勤谨地书写着她个人的教育史,也真诚地坦露着她精神的成长史。

为此,特颁给她“知行社年度人物”这一光荣称号,以资鼓励。

知行社2008年度人物:霏霏小雨

霏霏小雨,本名孙健秀,绵阳市御营小学语文教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1997年参加工作。

从《边走边想》开始,霏霏小雨以一系列以问号为标题的教育随笔进入我们的视野,而这些问号,大多缘自她对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追问和思考。教师的成长动力,更多的是源自自己的清醒感受和认知,源自对工作和事业的不断反思。霏霏小雨以行动者和反思者的面目,宣告着自己的成长,以自己的行动和思考,书写着她个人的教育史和精神成长史。

为此,特颁给她“知行社2008年度人物”这一光荣称号,以资鼓励。

知行社2009年度人物:冷月星辰

罗红,出生于1970年9月,1989年中师毕业,1993年至今在石塘小学任语文教师。曾获得“涪城区优秀教师”、“涪城区优秀班主任”,“市级语文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并形成了在实践中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喜欢反思和追问自己经历的教学事件,并写下纯属于个人爱好的教育故事和教育随笔。

当罗红被激情的声音唤醒,在教育路上重新出发时,已经30多岁,但她的激情和智慧,她对教育的更深入了解、更炽诚热爱、更长久坚持,影响和感染了我们。她以冷月星辰为名,写下的一篇篇教育随笔,文字虽不老练,激情却很丰沛。更为重要的是,如她所说,也如“知行社”章程所云,她一直在坚持不断地阅读、记录、回顾、反思、审问、追索,伴随这一系列自觉不自觉的读、写、思、行,在教育的征途上,或者说,在知与行的旅程中,冷月星辰最终成为了罗红的思想体现者,精神象征者。

教育,需要智慧,更需要理想、激情和不懈的坚持。罗红的成长,深切地体现着“求真向上、知行合一”的精神。为此,特授予她“知行社2009年度人物”称号,以资鼓励。

知行社2010年度人物:钟锦钰

钟锦钰,石塘小学美术教师,绵阳市骨干教师。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绵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涪城区美术中心教研组成员。执教的美术课《雄奇的羌碉》获四川省美术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组织策划的课题《小学美术“裸课”教学与教师发展的研究》获中央教科所三等奖。曾代表绵阳市参加四川省教师演讲比赛。绘画作品多次获国家、省、市各级奖励。文学作品散见于各级各类报刊。已出版散文集《谁愿意》、《青涩》。

作为美术教师,钟锦钰喜爱文学,并出过两本散文集。从《谁愿意》到《青涩》,她的散文始终让人期待:感觉的纤敏和细腻,行文的通透和闪跳,文字的机趣和张力。这一切,使她的文字如同一枚枚橄榄,在微微的酸涩后面,有绵厚而悠长的美好。

尤为重要的是,当她以这样的双重身份和视角置身教育,关照和审视教育生活,平凡的校园人事,在她笔底闪泛出亮丽的光泽,日常的教育场景,在她的文字里,被赋予别样的意蕴――她以其特有的发现和梳理,让我们感觉到教育生活的美好,感觉到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美好,感觉到开心快乐地活着的美好。

教育是美好的事业,教育也是可以让我们感到快乐和幸福的事业。钟锦钰用她的文字和行动,为我们作出了诗意的诠释。为此,特授予她“知行社2010年度人物”称号,以资鼓励。

知行社2011年度人物:王蓉芳

王蓉芳,网名“竹影清梦”,江油永胜中学语文教师,语文教研组长。绵阳市语文骨干教师,江油市骨干教师,江油市优秀班主任。从教19年,有15年班主任经历,因而自信比较了解学生心理,也能较好地与他们交流沟通。热爱生活,热爱工作,善于在平常中自寻乐趣。因而QQ签名里一直是:“面朝阳光,内心安详”。业余时间喜欢阅读,喜欢文字。偶有文字在市、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

在越清醒越痛苦的时代,越有思想和追求的人,越容易感觉孤独和迷茫,妥协和放弃。少数的坚持者,不得不在荆棘林中探寻,在荒芜路上跋涉。王蓉芳老师即是这样的坚持者,探寻者,跋涉者――作为农村中学教师,她所面对的,是农村孩子,留守家庭,她所承受的,是现实困境,质量压力。

但她并未浑浑噩噩,更未随波逐流。她始终面朝阳光,内心安祥;她不断亲近美好,怀揣梦想。对学生,她以善念和美德引导,以期许和梦想鼓励;对课堂,她以创新和改变拓展,以人性和人文充实。她立足教育,坚持书写,她心系美好,坚持行走。她以从容豁达的情怀,诗意智慧的文字,书写着教育人的坚信和坚持。

即使戴着镣铐,也要坚持舞蹈。王蓉芳老师以她的情怀和文字,见证着美好教育的可能,以她的坚信和坚持,诠释着知行一体的内涵。为此,特授予她“知行社2011年度人物”称号,以资鼓励。

知行社2012年度人物:谭桂珍

谭桂珍,网名“梦醒时分”,广元利州区大石小学语文教师,“生命化教育优培计划学员”。从教22年,有18年光阴在乡村小学蹉跎。2008年调入大石小学后,在阅读中觉醒,在教学中成长,开始自觉追求自身的职业幸福。加入知行社后,广泛读书,勤奋写作,积极交流,建有“1+1”教育博客,写有《四十岁,刚发芽》等文字。她说,既然醒了,就要加倍珍惜光阴,将自己照亮,清醒明白地活着,愿意在平淡中获取刹那的亮光,在琐碎中捕捉瞬间的甜蜜,在学习与实践中慢慢成长。

虽然谭桂珍说她“四十岁,刚发芽”,但正如其网名“梦醒时分”所示,她毕竟清醒过来了,毕竟开始发芽了——她说,既然清醒了,就要倍加珍惜,倍加努力;既然发芽了,就要不断生长,不断向上。自加入知行社以来,她广泛阅读、勤于记录、积极思考、大胆实践。她以激情和智慧点亮教室,以质朴和深度,创造着诗意灵动的课堂。通过课堂变革,她影响着身边的学生,让他们拥有更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通过阅读写作,她影响着身边的教师,让他们走上有爱心、有智慧、有幸福感的教育旅途。

为此,特授予她“知行社2012年度人物”称号,以资鼓励。

知行社2013年度人物:张芳军

张芳军,小学语文教师,现就职于绵阳市东辰二小。虽生于70年代末,却有70年代初的脸、80年代末的心,正在朝着更年轻的方向生长。喜爱读书,杂而乱,无广度、无深度;乐于写作,虽少,但多为率性之言。有多篇文章发表于《教师博览》、《福建教育》等刊。

自1998年参加工作,先后在边远农村学校、城市公立学校任教。期间,两度担任学校勤杂工,以“可能的思维方式走着不可能的路线”。半年前调入现在学校,开始专心做正事——教语文、当班主任。2008年3月加入知行社,遇到重要的人,对人生产生重大影响,以至现在对教育仍葆有最初的心。

从教十余年来,张芳军一直在与艰困的现实境遇对峙。徘徊,挣扎,纠结,却始终未被击倒。他不是反抗生活的英雄,但是抵挡生活的斗士。尤其令人感动的是,他在艰难中对教育的“坚执”。他在困惑中阅读,在思考中发现。他把教育视为生命的必然,把文字看成“光明所在”,并始终向着读写结合的方向。他始终保持着清醒和敏感,他的理念和行动,课堂和班级,因此而呈现出难得的明媚、温润、美好。

为此,特授予他“知行社2013年度人物”称号,以资鼓励。

打破教师精神灵魂的隔膜,形成交流与对话的机制,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在追寻这种机制的道路上,由教师自发自愿组成的教师专业成长、精神发展共同体,以其独特的活力与魅力凝聚了一大批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跟随。本期,周刊将带领读者走进四川绵阳,一起感受这样一个成立7年,拥有近200名成员的共同体——“知行社”,并由此开启“民间教师共同体”的探访之路。

“这次你来,恰好与我们一起见证知行社‘小七’的诞生。”说这话的,是知行社这个“庞大”家庭的家长——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谢云。他口中的“小七”,便是6月4日在绵阳市园艺小学成立的“园艺分社”。截至目前,知行社已跨市发展了7个分社,近200名成员。当记者问到具体成员数时,谢云笑说,现在自己也不能确定。这样一个看似“松散”的社团,却每年都在诞生新的成员。有人劝谢云,不要再“生”了,毕竟民间教师共同体运转起来存在许多现实问题。可每次,谢云都无奈地说:“每一个新分社的诞生,都是顺其自然的孕育,瓜熟蒂落的‘分娩’,那种新生命的激情和力量,我是挡也挡不住啊。”

7年时间,7次孕育,对民间教师共同体来说,着实令人惊叹。

有人说,教育是孤独者的事业。这句话放在7年前的谢云身上,比较合适。24岁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谢云一直默默耕耘在教师岗位上,日子过得波澜不惊。喜欢写作的他,文学作品也在当地小有名气。33岁时,谢云调入绵阳市涪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工作。有人说,这下,他更有时间写作了。但是随后的经历证明,文学似乎已经无法给他带来更多的满足感。

正在此时,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一场“轰轰烈烈”的国家级远程网络研修在涪城区开展起来。

谢云现在还记得,那是2006年8月4日下午3点,来自涪城区的200多名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参加网络研修的开班典礼。对于新的形式、新的内容,大家充满极大的热情,全身心投入,认真参与。与其他学员一样,谢云在感慨网络学习的好处、方便之余,也体会到教育是一个深奥和永恒的话题,永远也探究不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研修班,他发现了涪城区教师积极向上的思考力和团结度。

在此之前,谢云认为,教师虽然生活在群体中,但是教育工作的开展,教育生涯的演进,时常需要教师独自面对。“当然,这会导致教师的心灵之门,在很多时候是向他人关闭的,既缺乏思想层面的互动,也缺乏精神层面的慰藉。”

而在此之后,谢云发现,打破教师精神灵魂的隔膜,形成交流与对话的机制,是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作为致力于精神培孕、灵魂呼吸的事业——教育,无论什么时候,都应当有一种积极的,向上、向真、向善的召唤声,不断激发和引领自己,向着更新的目标不断前进。”这种发现让谢云欣喜不已,在他心里,想要成立一个“共同体”的念头挥之不去。但是具体的形式、名称等,谢云一直拿不定主意。

谢云最先想到的,是邀约一些兴趣相投的人,搞个读书协会或沙龙之类的活动。但这个想法,似乎连自己都没感觉。直到“知行”这个词语突然跳出来,让他如电击一般,一下子就有了激情。“知与行,既是哲学文化命题,也是社会人生命题,更是教师教育命题。正如我一直坚持的观点,教师应当既是行动者,也是思想者。这样的教师,才是教育的希望所在;这样的教师,才是我愿意与之为伍的。”决心已定,谢云很快付诸行动。

2007年3月17日,谢云在涪城区教育研修网站论坛上发布了一则“知行社成员征召令”。起初,谢云对知行社成员有自己的限定,不超过12人。有人说,这个数字有点宗教情结,仿佛耶稣的12门徒。谢云坦言,确实有点,但是不敢效仿,只是希望大家能够带着一点朝圣教育的心灵前来,保持内心清净。

“征召令”发出后,谢云其实“很忐忑”。在物质浮泛的时代,有多少人会对“知行”二字和它背后的东西感兴趣?在被急功近利气氛笼罩的教育界,有多少人会愿意参加这样一个无利可图的纯粹的民间团队?“我们所能给予这个团队的,只有激情和梦想的动力,只有交流和展现的机会,只有学习和思考的空间,只有提高和发展的平台。”在“征召令”里,谢云特别说道。

但报名的情况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大家的兴趣和热情让他吃了一惊。原本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报名者居然有50人之多。就像那句诗所说的:“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大家的激情感染了谢云,也让他“被迫”改变了初衷。原本只想邀约12个人,但名额一再突破,规模扩大到21人,仍有一多半的人,不得不被关在门外。

2007年3月30日,知行社正式成立。谢云略感欣慰,但心里却更加不安,肩上的责任和压力也更大了。“大家的加入,是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知行二字的追索,同时也是基于对我和这个团队的期待和信任。我没有理由让大家失望。”

早在“征召令”发出前,谢云便对知行社的基本运行有了清晰的想法:集结一帮有职业使命感的志同道合者,通过论坛、博客等平台,通过教育沙龙、对话访谈、经验分享等方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联系和交流,在互动研讨和自主生成中,影响和造就一批有思想、有个性的优秀教师。

平台、空间、机会、动力,这些承诺,要真正体现出来,不是字面上这么简单。“好在大家踊跃、齐心。QQ群、博客圈、论坛专栏、沙龙聚会……事情在一件件落实;阅读、反思、写作、交流、分享……我们在一点点进步。”谢云说。

思考改变状态,行动改变命运。成立之初,知行社确立的宗旨是“展示我们的生命成长和经验,提升我们的教育素养和能力”。7年多来,他们所有的工作都紧紧围绕着这个宗旨。

成绵路小学教师李丹还记得,知行社成立那天,21个骨干成员坐在一起,讨论团队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及相关的期望和要求。“尽管希望大家以自愿自发的形式参加,但是我们这批首创者还是激情满溢地制定了一些基本的活动纲领和制度规范。因为寻找最真实的自己,是我们当初形成的共识。”李丹说。仪式最后,知行社成员共看了一部电影:《死亡诗社》。看完后,大家深有感触,便顺势组织了一次共写观影感受的笔会。

虽然线上、线下的交流活动很多,但是谢云一直要坚持的,就是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盛大的周年庆典活动,而这一提议,得到了全社的支持和肯定。很快,知行社便迎来了第一次周年庆典。庆典活动选在周末,那时候,多在线上交流的知行社成员们,心里既紧张又好奇。

谈起当时的感受,张芳军笑说,“当时我心里还在想‘花蝴蝶满天飞’该是一个怎样的美女呢?却不想一个帅哥直直站在了我的面前,好不让人失望呦!”

为了调动气氛,谢云当时将成员分成A、B两组进行PK式交流,这可忙坏了大家。“霏霏小雨”孙健秀在《知行社周年庆典轶事》中写道:“分出AB两组后,A组深情演唱《在路上》,就在社长即将拍板将其定为社歌时,B组使出浑身解数,摇摇摆摆地大唱《找朋友》,使社长顿有还童之感,大叫:只有先找到了朋友,才能一起在路上行走!”到最后,大家不得不“怪”社长谢云太博爱,“不够公正”。

随着日益增长的成员人数,知行社的活动很多时候有了场地的限制,尤其“诞生”了各大分社后,活动也主要由分社领衔。但是,每年3月30日的年度庆典,一直雷打不动。

而近期,最让知行社成员难忘的便是2013年12月31日举办的以“再不疯狂就老了”为主题的跨年晚会。知行社成员和编外人员共200多人参加了这次历时12个小时的聚会。有意思的是,全程坚持下来的人数,正好是知行社成立时的21个。在这样一个值得总结与展望的日子里,他们歌唱、舞蹈、吟诵,他们相互鼓励、学习,甚至很多人激动得泪流满面。正是这次聚会,《我在》这首被大家公认的“社歌”正式发布。

此次跨年聚会的地点,正是如今的“小七”诞生地——园艺小学。聚会之后,园艺分社的成立也被提上了日程。对此,作为“园艺分社”编外人员的园艺小学校长曾安宁,给予了知行社最大的支持。

当然,像曾安宁校长这样的编外人员还有许多,知行社每一个分社的成立都离不开这些编外校长的支持,知行社7个分社中,5个是以学校为单位成立的,另有1个广元利州区分社是以区教研室的名义成立的,他们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当地的教育生态。

教育,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回归到它的起点——人。知行社也是如此,无论是活动也好,交流也罢,最终,它的发展,都离不开知行社每个人的参与。而这每一个人,对于庞大的知行社团队来说,并不简单。如何保持这种成长的激情?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个团队在7年内“高速”发展?或许我们只能通过知行社中个体成员的成长来说明。

从2007年到现在,知行社坚持每年编印一本“年度作品选”,从《正在上道》,到《在路上》、《风景无边》……再到《一路知行》,7年7本年选,一百多万字的篇幅里,无不流露着“知行”二字与教师职业的内在联系。

此外,知行社坚持每年评选一位“年度人物”。谭桂珍,便是其中之一。她来自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大石小学,虽人在区外,却成为2012年知行社年度人物。这个荣誉,在知行社成员心中,不仅是每年庆典时的几本书、一束鲜花、一个拥抱、一纸颁奖词。它更代表了这群充满理想与激情的教师们心中发展的方向,是大家公认的榜样。谭桂珍的发展代表了很多教师的心路历程,她常说自己蹉跎了几十年岁月,到了40岁,才刚发芽。

谢云笑说,她这一发芽,便一发而不可收了。仅2012年,谭桂珍就写下了近200篇随笔和反思。线下,跟随知行社,谭桂珍参加了在北川县举办的新教育开放周活动,参观了绵阳园艺小学的“梦想书屋”,绵阳吴家小学的“爱的书库”……更重要的是,谭桂珍还把“知行合一”落到了实地,在本校发起成立教师“北极星”读书社;与同事一起组建学生的“春芽悦读乐园”;在班上买童话光盘,讲生命故事,分享诗词,印发美文……“虽然自己做得微不足道,但我相信,我们对自身的任何一次‘微革命’,都可能造成身边小世界的大改观。”谭桂珍说。

相对于谭桂珍对知行社的“相见恨晚”,许多年轻人庆幸自己“来得正好”。但有一个人例外,他开始是有点“稀里糊涂”加入知行社的。他就是去年的知行社年度人物张芳军。2008年,在谢云主持的教育论坛里,张芳军实名发布了一个帖子,观点虽然尖锐,思想虽然青涩,表达虽然生猛,但的确,让人眼前一亮。“人年轻,有朝气,心性高,很想做些事情。”是谢云对张芳军的评价。

张芳军很快加入了知行社,并成为重要的一员。当年10月,谢云争取政策,带了知行社几个成员到南昌学习,其中就有张芳军——他说,自己都没料到,幸福会来得那么突然。毕竟,他刚到涪城区一年多时间啊。这样的看重,对张芳军的工作状态有很大影响。用他后来的说法,他仿佛“又开始了一场热恋”:“从教9年,从未有过如此澎湃的心。那段岁月,心始终和有思想、有追求的灵魂交流,愈显明亮。”

在张芳军身上,有过挣扎与痛苦。他因优秀脱颖而出,也因优秀而限于“行政的琐事”之中,但是随后,他发现,只有真正把教育当成自己生命的必然,才能从苦恼中独辟一块纯净之地。

在知行社里,从“风来云往”廖学军、“霏霏小雨”孙健秀,再到“冷月星辰”罗红、“格子yuyu”钟锦钰……虽然每个人的成长路径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又都清晰地知晓,在教育生命的行走途中,始终要沿着“知行合一”的道路,走向远方。

  • 2. .一加一[引用日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住房公积金个人查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