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云强势崛起,阿里,华为手机大全报价还坐得住么

马云离职的热度还没下去,运营了一年的支付宝小程序在微信小程序的强势下迫不及待秀出了肌肉。

9月12日北京蚂蚁开放日活动上,支付宝小程序搞了个专场活动,官方宣称支付宝小程序的数量已经达到2万+,累计用户数量达到3亿+,日活跃量为)创始人,互联网观察员,数十家科技媒体专栏作者,微信请联系net1996,转载请注明版权】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做不大的支付宝小程序,逃不脱的付钱关系》 相关文章推荐三:张小龙连接线下的初心未改,支付宝小程序却也打起如意算盘

最近这两天,阿里系有两件大事:一是教师节这天,马云教主提出了最新的接班人计划,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表达了退隐江湖的意思,一时间各种传言和猜测齐飞。二是昨天,支付宝在北京召开发布会,传言已久的支付宝小程序终于正式上线。

在此之前,支付宝小程序一直是谜一般的存在,创投圈里人人皆知支付宝要推小程序,可谁都看不到多少风声。发布会上,支付宝表示小程序已经进行了一年的公测,这测试期真是够长,长得已经足够人们遗忘。而且据说已经有了2万小程序、1.2亿日活,虽然大多时候用户并不知道,自己用的其实是小程序。

蛰伏了一年之后,支付宝小程序终于像人们期待的那样,一上来就直指微信。

准确地说,是直指张小龙的初心。

怎么说?细心的人一定记得,曾几何时,微信小程序正式发布那天,张教主曾经说了一个“所见即所得+用完即走”的故事:春运的时候,你到车站要买票,直接拿微信扫一扫,调出小程序即可。

这是他心中小程序的理想形态,张小龙肯定没有想到,在日后小程序真正开始流行的时候,满屏都是拼多多的“帮忙砍价”,或者各种小游戏的分享复活。他是真心想做线下的,举的例子都是线下交易场景。

他可能不会想到,当支付宝小程序正式发布的时候,打的也是这么一个线下交易场景,仿佛产品负责人管仲正含情脉脉地说:

小龙,你没做成的事情,我们来帮你完成。

这一点,从发布会内容看尤其明显。

二、此小程序非彼小程序

听罢支付宝的小程序战略,第一个直观感觉是:此小程序非彼小程序。虽然都叫“小程序”,但支付宝小程序和微信小程序大相径庭,定位完全不同,几乎可以说是两种“生物”。

怎么说?微信小程序发展到今天,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像是“app迷你版”。从小游戏到美团携程,从社交电商到公众号插件,微信小程序最核心的,就是在微信上实现了其他app的局部功能。

支付宝小程序则更像五星级酒店的服务总台,你一个电话打过去,找接线员要各种服务。支付宝小程序要打造的是“交易服务场景的集合”,从家政到健身,从租赁到担保,要在阿里系的app上实现了各种本地商务和服务的闭环。

这也是因为两家完全不同的基因,微信更重c端,玩起社交流量来往往更6。支付宝的专注点就是b端,通过释放各种能力,帮各种商家在支付宝平台上实现生意(服务)的体验升级,本质还是马云的“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一是奔着钱而去,聚焦本地商务和服务,紧紧围绕钱的流转,打各种交易场景。很多创业者都在问支付宝小程序开发内容付费、小游戏、社交产品如何如何,不好意思暂时让你失望了。这些线上流量的品类,一开始不在人家的考虑中。

二是为商家赋能,做交易升级。比如,有了“信用分”上,你就可以做信用免押金啦,还能迅速识别谁是优质高信用客户。商家想要支付能力(预授权、代扣)、金融服务(花呗、信贷)、信用分、人脸识别、营销风控、同城配送、地图室内导航、供应链服务……支付宝统统给你。

三是高门槛。想要野蛮生长的创业者要失望了,支付宝很严格很封闭。毕竟,付钱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支付宝做过社交梦,结果在之前的校园圈子事件中吃够了亏,所以他们审慎了许多,小程序一上来就强调严肃安全品质。想玩点野路子?不好意思人没给机会。

四最关键,流量问题。这是饱受质疑的,很多人认为支付宝不像微信、没有流量红利,但这回阿里系是放了大招,小程序全平台分发,手淘、天猫、高德地图……等等阿里系app上都可以复用和触发。如果真的做到,想想看也是心痒痒的,同时支付宝内部也有43个入口。

五是打造行业模板,联合第三方开发了门店、预约、医药、城市、车后等标准化模板,把开发成本降低到0,商家开发小程序就是搭积木。

六最直接,撒币,十亿投资,来孵化。

支付宝小程序的“终局”目标很清晰:有一天,但凡线下涉及钱的,涉及交易和服务的,用户都会走支付宝,至少首选支付宝。

让微信小程序去玩小游戏和社交裂变吧,我就做你一直想做却没做好的——线下!

三、两种假设,一场豪赌

说到这里一切清晰了,微信向左,支付宝向右,虽然微信小程序有堆积如山的条条框框,但支付宝小程序其实更保守和严格。

从这个角度说,微信小程序就像一个艺术园区,我把基本的生产工具和游戏规则做好,剩下认你发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支付宝更像恒隆k11太古汇这样的高端商业地产,你的品牌想要入住,ok请按我的规格档次和服务标准来。嗯,马云也说过他做的就是商业地产。

微信小程序打的是一个广度,无为而治所以有了各种可能。支付宝小程序打的是一个纵深,弱水三千但我一上来就打商家线下,我的所有资源都往这里积累。

这是“无形的手”与“有形的手”之间的较量。微信的无为而治对支付宝的高标准严要求,其实背后是两种逻辑。

1、腾讯系善于做通用工具,所以他只要做符合需求最大公约数的“基础设施”就行了。腾讯系不需要懂商家,也不需要懂线下交易,因为他们相信,小程序平台开放出去,就会有更懂商家和交易的开发者到来,或者商家自己也会开发小程序——他们当然更懂自己的需求了。所以无为而治就像是辟出了一片草原,只要给出足够的光和热、各种调理,符合商家线下需求的小程序就会自己长出来。

这个逻辑乍一听很有道理,但这却是非竞争模型下的理想状态,明显忽略了一个问题:如果其他平台先长出了更符合商家线下需求的小程序,进而整个土壤环境都更吸引商家呢?

2、阿里系则是另一种逻辑,我更懂商家线下需求,我更知道怎么和商家沟通,我的每一种资源、能力和资源积累都直指商家的线下场景而去,所以我直接高标准严要求加10亿引导基金好了。这么做看起来更封闭保守,但是优点是也更加便捷高效。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线下场景这样一个小程序的兵家必争之地,是无为而治自然而然地长出来更好,还是强力聚焦高标准严要求“教化”出来更好呢?

至少从短期看,微信的线下小程序长得不大顺利,为什么会这样?

张小龙可能必须得承认,他最适合做的是线上,是c端,而非线下、b端。

微信小程序打到今天,最大的红利点出现在了小游戏和社交电商上,原因只有一点:微信的社交流量红利,公众号、社群、分享裂变机制,产生了微妙的化学反应。

一开始,微信始终不肯放开线上流量,结果就是门庭冷清、半死不活。后来稍微放了那么一部分,就有一堆小程序爆发了。

如果说,app的红利在于用户向智能手机的迁移,那么小程序的红利就在于用户使用习惯向微信的集中。app的下载和调用太麻烦,小程序用起来多方便。

但是这一切,如果放到线下商家那里,就是另一回事了。

首先,线下远比线上复杂,也更加非标。很难有一种通用方案,能迅速抓住每一个线下商家的痛点和刚需,因为每家都不一样。

其次,b端商家和c端用户完全不一样,他们更讲金钱利益而非需求满足,会一分钱一分钱和你算;他们每一户的需求都各不相同,是需要你推和谈的,甚至是要一户一案的。而这明显不是腾讯擅长的,他们更喜欢的是作出一个牛逼产品,你自然会送上门来,否则爱用不用。

再次,o2o的浪潮、新美大等的广泛覆盖,已经可以满足商家线下交易的基本需求,所以为什么要为了所谓的方便,专门花钱去开发一套小程序呢?没有这个迫切性呀!

三大原因制约了微信在线下的扩张,尽管我并不认为微信小程序生态不能出现牛逼的线下爆品,比如喜茶不排队这样,但是这个过程还是太慢了。

眼下这个节点,最浪费不起的就是时间。

伴随着经济环境的不妙,互联网大公司之间战云密布,新的大战似将到来。

18年以来,“丧文化”从年轻人那传导到了商业圈。如同经济中的寒冬到来一样,阿里和腾讯也有点流年不利,直观体现在股价上。

而同作为孵化产品的支付宝和微信,似乎都有点更年期的烦恼,真是一对好cp。

经历了社交大战和红包大战,支付宝从高歌猛进走向低调折服。但是整个阿里体系,正面临三大压力:

  1. 微信小程序社交电商的侵袭,拼多多们开始分食传统电商app的流量。
  2. 微信支付的压力,从红包的空袭珍珠港开始,微信支付似有后来居上之势。
  3. 国家政策的管制,**限制了支付宝上金融产品的想象空间。

电商、支付、金融,这可是三大主营业务。

但是另一边,腾讯的日子也不好过。

一方面,赢利的大头——游戏被国家狙击,两款吃鸡空有流量无法赢利。

另一方面,作为核心竞争力的社交流量,正面临“时间危机”,更多的时间被抖音们吸走。再比如最近的子弹短信,虽然根本不可能动摇微信的江山,却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也透出某种情绪:大家不爽微信久已。

从这个角度说,微信必须做小程序,因为他们的社交娱乐基因是相对单一的,需要更多的合作者来补充其它基因,比如拼多多;另一方面,他们需要更多的场景,不仅仅是扩充支付的地盘,更重要的是抢占和维持更多的用户时间,以防被抖音们分流。

只是,小程序体系做了起来,也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国家总得监管,很多东西做着做着就可能触雷;更可怕的是苹果公司,据说是组织了上百人的特别纵队,对微信小程序逐一排查,发现虚拟支付或者应用商城,都立刻严正交涉。

同样的道理,支付宝也必须做小程序。

时间倒退回一年前,如果支付宝不做小程序、不深挖线下场景,情况会怎样?

当时的微信支付宫格,已经覆盖了打车、充值、缴费等主流的支付场景,和支付宝区别不大。两者高度相似的前提下,微信支付打开更方便,因为当时用户大多数时间都在微信中。

微信打时间,那么支付宝只能去打空间,利用强大的地推力量,去直接拿下更多的线下场景。但是这样一来,两者非常容易陷入拉锯战,因为功能真的太像了,就是一个“付”。

支付宝小程序要做的,就是改变这种红海局面,让整个支付过程“升级”。我不仅是付,我还提供商家需要的种种:信用、系统、资源、交易技术……

这样一来,战争就从人有我优的“量的竞争”,变成了一种人无我有的“质的竞争”,我提供的是一整套服务体验的升级,而不只是一个支付动作,以服务升级对简单支付、这是全新维度,是降维打击。

你微信支付使用更方便是吧?我支付宝+小程序让商家更爱用,他们直接引导用户。毕竟,我提供的能力太诱人,按照支付宝给出的数据,引入花呗分期能力后,销售额平均提升23%。

很显然,支付宝要把这场战争变成一场围绕b端的战争,b端战争是市场销售战争,而不是产品流量战争,需要实打实的线下沟通推进。

可是,这个算盘有那么好打吗?事情也许没那么简单。

其一,如果支付宝想给每一个商家赋能升级,就必须面对一个基本事实:稍微成熟点的线下商家,基本都有自己的it系统,不论是财务收银还是进销存,支付宝怎么整合?微信做不到的事情,支付宝要做也没那么轻松。

其二,支付宝要想逐步覆盖各个线下交易场景,肯定首先得罗列好各个细分赛道,然后在每个赛道物色和培养“典型案例”,通过他们的成功树立旗帜,吸引同类其它商家,逐步渗透占领线下每一个交易场景。但是,高标准严要求、较强的计划性,最终可能是一个功能的聚合,而很难形成一个独立自然生长的生态。这就注定了它的扩张很可能是线性的,日拱一卒,很难呈现几何级数的爆发。

其三,信用分这样的功能,开放程度究竟能有多大呢?用户在小程序上的行为,可以反馈到信用分上吗?如果不能就只是一个参照,而非激励约束。

其四,小程序的很多功能口碑也能实现,如何解决他们的关系和矛盾呢?

无独有偶,就在几天前,qq的小程序内测上线,虽然只支持安卓v7.8.0,但可以通过界面右上角的加号进入,已经在不错的流量地。更早的时间,百度也推出了小程序战略,并加上了“智能”两字。

人们期待着,或许有一天头条也会推出小程序呢?网易也会有呢?最终每个大流量的综合平台都会推出自己的小程序,小程序成了社交聊天和内容信息流那样的标配?

吃瓜群众乐见其成,大家伙们大打出手肯定又是一出好戏。创业者们也希望这一点发生,神仙打架,没准就会大家一些宝贵的发展时机。

如果小程序成为大公司标配,那么小程序公司是否可以像自媒体大v那样,狡兔三窟、雨露均沾?每个地方都有你,你就成了ip,成了流量之源?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因为每个平台的小程序,最终的定位都不同,平台的基因不相同、扶持的资源也不同,所以你要因地制宜,别想一案通吃。

不过即便这样,小程序依然可以算是创业者的“成本洼地”,大家伙让你加盟,给出的利好就是更低的开发成本、获客成本、运维成本……当然,交换条件是你要够“听话”。

最近这段时间,朱啸虎和很多投资人们纷纷表示,小程序创业机会的时间窗口将很快关闭。要我看,别理他们,这帮家伙最擅长的就是兜售焦虑,朱老板还曾经口口声声说共享单车的战役将很快结束呢,结果如何?

在我看,小程序的战争才刚刚开始,在漫长的互联网寒冬里,这或许是一种不错的过冬手段。请支付宝和微信打得更猛烈一些吧,创业者要更多的利好。(本文首发钛媒体)

【钛媒体作者介绍:张俊,上海帅醒创始人,专注社交传播、事件营销、商业预测分析和产品开发,公众号“阿辩论(ID:bianlunlove)”,个人微信】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做不大的支付宝小程序,逃不脱的付钱关系》 相关文章推荐四:收银台上放小程序,支付宝这次又东施效颦了

  继腾讯和百度之后,小程序的竞争江湖再度迎来重量级玩家。在2017年9月公测的支付宝小程序也正式进入了战场。

  9月12日,在“新格局·新体验”蚂蚁开放日支付宝小程序专场上,支付宝宣布正式成立小程序事业部,并宣布将在3年内投入10亿创新基金,专门用于激励、孵化支付宝小程序生态创业者。至此,小程序江湖,BAT悉数入局。

  而从支付宝小程序的实际举措来看,其在小程序的生态布局上其实基本是延续了腾讯做封闭小程序生态的路径,试图通过自有超级App赋能业界,但循迹微信小程序,对于晚了20个月入局的支付宝小程序而言,却未必是个好主意。

  循迹微信,支付宝小程序有着看似自洽的合理逻辑

  从现实来说,支付宝小程序循迹微信小程序的封闭生态构建路径,有着自己看似自洽的充足理由。

  大致在于以下这两个方面:

  其一是支付宝是业界为数不多的超级App。相关数据显示:截止阿里巴巴2019财年第一季度,支付宝服务了超过全球8.7亿用户,这让支付宝小程序拥有了强大的用户基础和滋养支付宝小程序发展的养料。毕竟巨大的流量富集显然能够带给小程序开发者们带来尝试的想象空间。

  其二则是支付宝所拥有的天然支付属性使其离钱更近,成为了其又一优势。在微信支付崛起前,在用户认知中,支付宝就等于了支付,可以说几乎是用户移动支付的唯一选择,在随着后来支付宝通过二维码的方式将其进一步的渗透至实体产业和线下零售等市场,线下的便捷性更成为了移动支付的基础设施选择之一。但随着微信当年以红包大战偷袭珍珠港之后,时至今日,二者在移动支付市场份额竞争上,依旧是激战正酣。

  遵循微信小程序路径发展,小心画虎不成

  上述三点是支付宝小程序的自有优势所在,但仅凭借这三点自有优势,支付宝就与选择与拥有先发优势的腾讯小程序正面杠,打造小程序封闭生态,试图以微信小程序的路径打败微信或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为什么这么说,一言以蔽之则是:支付宝当下拥有的优势,腾讯基本都拥有,但腾讯所具备的优势,支付宝却并不一定拥有。具体而言集中在这样三个方面:

  (1)腾讯在小程序上占据了先发优势。

  从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而后经历沉寂与爆发,至今已超过20个月。而在这20个月的时间里,微信小程序在数量和用户认知上,都占据了绝对的先发优势。

  首先从小程序数量来说,从第三方统计平台阿拉丁数据的数据来看:截止到2018年6月底,微信小程序的数量已经突破百万有机构预计,微信平台年底将有到300万个小程序,日活做到4亿人。而在9月12日的支付宝小程序发布会上,支付宝方面表示:截至目前,依靠自然增长,支付宝小程序平台的小程序数量共计超过2万,日活达1.2亿,用户数达3亿,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是出行、零售和生活服务。

  这一数量差距,可谓是巨大的。即使是支付宝在年末开放个人开发者和在未来三年内投入10亿创新基金,专门用于激励、孵化支付宝小程序生态创业者,要追赶着一数量差距也可能是存在困难的。

  其次则是用户认知差距。微信小程序在时间上的先发优势,带来的不仅是微信小程序的数量累计优势,也还有用户认知优势,当下谈及小程序,用户感知度最高的依然是微信小程序。而支付宝小程序另一尴尬点,则在于其小程序虽然憋了一年,但在小程序生态构建上模式上,依旧是遵循着微信小程序的道路,再创新层面给人的感觉就矮了那么一点。这对于巨头而言,自然也是不利的,特别是在当下用户都渴望创新的现实下。

  (2)在用户月活、应用打开频率、耗费时长等多方面,腾讯生态均强于支付宝生态。

  对于小程序生态的对垒而言,一拼生态规模,二拼用户触达转换率。

  但在生态规模上,上述已谈到微信占据的先发优势使其在规模上强于支付宝小程序,在此不再赘述。而在余下的用户触达方面从现实来看,微信小程序也可能会更具优势。

  首先从用户基数来说,从腾讯2018年第二季度财报数据来看,当前微信和WeChat的月活用户已经突破10亿大关,首先在用户基数上棋高一着。但对于支付宝小程序更具挑战的是,用户在腾讯生态所耗费的时间更长。从数据调研机构QuestMobile在此前公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半年度报告数据来看,在中国移动互联网五大派系(腾讯系、今日头条系、百度系、阿里系、新浪系)一共占据总时长超过75%。其中虽然腾讯系的流量被头条系抢占不少,但仍旧以总体47.7%的时长占比独占鳌头,***领先了阿里系的6.4%。

  但众所周知的一点是,在移动互联网这场时间的竞争中,谁能抢占用户更多的时间,谁就更有可能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这一逻辑自然也可以移植到小程序生态的竞争上。作为原创程序的补足,小程序核心需求在于实现用户触达和转化,而要用户触达,除开推荐权重外,显然在占据更长用户时间的超级App里会拥有更多的触达机会。

  (3)单一工具属性是支付宝做小程序的天然短板

  在用户规模和使用时长当下均弱于腾讯的现实下,支付宝小程序可能还面临另一尴尬困境,即它在用户的使用路径中,作为支付工具的支付宝,实际是处在了完成这项任务的最末端,诸如购物,绝大多数的用户的使用路径可能是先打开淘宝、天猫,选择好商品后,最后进行付款完事儿;而不是先在支付宝上去搜一个小程序,而后进行购物选择。支付宝要改变用户的这种使用习惯,短时间看来,需要花费用户教育成本。

  虽然从小程序来说,微信小程序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但微信的一大优势在于,其能在一个人发现后进行社交分发,进而实现裂变辐射,但过往支付宝社交尝试失败,使其在这里又面临了一个劣势,并且从微信当前对百度智能小程序的态度来说,支付宝小程序想快捷的在微信生态分享,可能是颇具难度的。

  (4)微信支付正在对支付宝形成强大挑战。

  从整体来说,在移动支付上支付宝仍旧占据着相对优势,但是微信支付也正处于快速追赶的势头,并且二者的差距正越来越小,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第二季度,二者在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差距已经缩小到了10%。

  透过上述对比,我们能够看出:微信用户基数优势加上微信小程序的时间领先优势,使得微信小程序在当下正处于领先地位,并且领先支付宝小程序不止一星半点,而在这样的现实下,支付宝还循着微信小程序的封闭道路前行,显然给人的感觉是非明智之举。

  毕竟从二者过往的多次交锋来看,循着对方的轨迹做产品是鲜有成功逆袭的,双方循迹对方的路线,结果证明都无法做成自己,这从过往腾讯的电商尝试与支付宝的社交实验来看,莫不如此。

  反倒是阿里改变思路,发力企业市场的钉钉绕过了腾讯的防线玩儿法,在当下大放异彩。而在钉钉成功的现实路径下,个人认为支付宝在小程序上与其跟随微信支付玩封闭生态,亦步亦趋步步受限,还不如像改变思路、像钉钉一样另辟蹊径,去对抗腾讯系的流量,以此缓解自己的后发现实和整体流量困境,或许这才是支付宝小程序追赶乃至是与微信小程序一战的机会所在。

  注:本文所有图片源自网络。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做不大的支付宝小程序,逃不脱的付钱关系》 相关文章推荐五:支付宝小程序有望本周内全量开放

  北京商报讯(记者 崔启斌 宋亦桐)沉寂许久的支付宝小程序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7月30日,北京商报记者从支付宝方面获悉,支付宝小程序收藏入口正在内测,预计本周内全量开放。在分析人士看来,支付宝此举或许是想把自己做成一个新的集合平台,以此将自身App的功能放大和拓宽。

  蚂蚁金服品牌与公关部公关专家饶德宏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支付宝小程序拥有原来App最基本的功能,背后接入支付宝实名认证、信用授权、金融等能力。

  事实上,支付宝对小程序的开发测试早已展开。2017年8月18日,蚂蚁金服宣布支付宝小程序面向开发者公测,同年9月20日,支付宝小程序宣布面向普通用户公测,用户可以通过线下扫码、在支付宝App内搜索或通过他人分享进入等方式使用某个支付宝小程序。

  同时,用户在支付宝App内搜索“小程序”可以进入针对小程序的聚合页。该聚合页给商家提供小程序的展示机会,包括“最近使用”、“主题展示区”、“精品推荐”三个板块,将成为支付宝小程序为开发者提供激励的平台之一。目前,支付宝小程序开放了6大类目,包括航旅交通、商业及生活服务、生活百货、网络虚拟服务、专业服务、专业销售领域。

  业内人士猜测,支付宝这一举措或许与微信小程序有关。2017年初,腾讯在微信上推出小程序功能,微信小程序从刚开始的参与者寥寥无几到现在全行业疯狂抢注,这背后除了平台的大力主推外,市场的需求也是重大的原因。值得关注的是,不仅是微信、支付宝,百度也在本月初正式上线了“智能小程序”,随着微信小程序的不断的发展壮大,这种轻应用模式已经逐渐成为主流模式。

  对于支付宝小程序及微信小程序的不同之处,饶德宏表示,“小程序本质是一种开发难度小、但产品体验高于原生应用的产品形态,我们跟微信小程序的底层语言没有什么不同,开发者简单改几行代码就可以把微信小程序迁移到支付宝平台上,同样开发者也可以很迅速的把支付宝小程序迁移到微信平台上。”

  “支付宝一开始就把小程序定义为商业基础配套设施之一,我们的目标是让商家可以用更好的产品形态能更方便的触达用户,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服务。”饶德宏说道。

  对于支付宝这一举措背后的意义,上游财经专家顾问江瀚分析认为,支付宝或许是想把自己做成一个新的集合平台,这个平台是基于安卓系统或者苹果IOS的手机生态系统之外的一个全新的平台系统,通过这种平台系统,支付宝可以将自己整个App或者整个应用功能无限的放大、无限的拓宽,这对于整个平台未来的发展将会是非常重要的实践。

  江瀚进一步指出,微信小程序和支付宝小程序在本质上的差异性并不大,但小程序到底能不能走通?对于产业各方来说都是一个问题,支付宝小程序的劣势就是在用户范围上面,但另一方面支付宝的后发优势也非常明显,有了微信的前车之鉴,支付宝可以通过这些经验的积累,实现弯道超车。

《做不大的支付宝小程序,逃不脱的付钱关系》 相关文章推荐六:支付宝小程序上线!未来20年最大风口就在这里!

  越来越多的头部App开始配置小程序。

  9月12日消息,今日在蚂蚁开放日小程序专场上,支付宝宣布正式成立小程序事业部,并为开发者和商家开放支付成功页入口,打通从服务、拉新到留存再到促活的完整闭环;全面对接阿里生态,实现一次开发多端运行;3年投入10亿创新基金,助力开发者和商家深入升级各类服务场景。

  支付宝官方团队还透露,未来半年内,支付宝小程序将逐步向个人开发者开放。

  蚂蚁金服副总裁胡喜表示,在如今国内整个制造升级、消费升级的大浪潮下,最关键的点其实是服务升级,这将是未来20年最大的风口,同时也是支付宝小程序专注企业服务的重要支撑点。

  颠覆整个APP市场格局.

  在被微信带火后,小程序的风头越来越盛。

  “人们更多在强调小程序‘即用即走’、‘不需要下载’的使用体验,但从根本上来看,小程序是依附在App上的,没有一个用户规模庞大且稳定、服务或交易环节完备的App,目前小程序作为独立的服务是不成立的”。

  腾讯的高级副总裁,张小龙曾说:未来2年内,小程序将取代80%的App市场。在他看来,小程序是放松娱乐的一种方式,而在用户隐私方面,张小龙也透露从来不看用户的隐私数据,一直以来,用户和微信之间,更多像是朋友之间的关系。

  张小龙认为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就像没有多少用户说微信有多好,但是用户的粘性会告诉你,这个产品做得有多好。

  根据微信官方披露,截至今年7月,小程序上线16个月,市面上已发布100余万款小程序,小程序开发者超过150万,第三方平台达5000多家。如果从2017年年初小程序正式公布算起,这才用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

  数量只是其中一个维度。

  7年前,微信刚上线时,大家评论的焦点是不能和短信互通、没有飞信好用、页面简陋、和QQ没有什么分别。

  7年后,微信的月活超过10亿,红包、朋友圈、公众号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

  年初大家爱不释手的跳一跳小游戏就来自微信小程序,在它大火的时期,为了成为朋友圈中的第一名,大家可以说使出来了浑身解数,甚至有大神制作物理外挂来达到高分的目的,当然了也有修改程序的外挂,以此可以看出它的火爆程度。

  微信小程序逐渐成熟后,腾讯另一款核心产品QQ也开始在小程序战场大展拳脚。

  9月7日,QQ小程序内测上线,用户升级到手机QQ安卓版v7.8.0内测版可体验。用户通过聊天列表界面右上角的“+”号,即可看到QQ小程序的入口,点击进入即可使用。

  相比微信小程序的高举高打,QQ一直十分低调。在业内人士看来,“微信小程序的成功论证了小程序的可行性,QQ此时进入的风险较低。QQ的用户相对年轻,很适合游戏类小程序”。

  BAT的百度也不甘落后。

  近日有记者发现,百度将小程序的入口提前,用户不仅可以在个人页面的常用服务中进入小程序,在百度的个人页面中间显著位置也可以直接点击和选择小程序,推荐的小程序有违章查询、优信二手车、贴吧等。百度方面计划在年底实现“智能小程序”全面开源,后者将能够在百度系App和所有支持智能小程序的App上运行。

  未来20年最大风口

  当然,小程序火爆的背后,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头部小程序已经建立了垄断地位,后入场者要实现分发背后依然困境重重。而百度与支付宝双双介入,对于开发者来说,可能是一件好事。

  除了分发困难之外,小程序的抄袭事件也层出不穷,例如流水破亿的游戏小程序《海盗来了》就被原作方《猪来了》的开发商诉诸法庭,而微信方面也不得不紧急下架一系列侵权小程序。这一些列事件也在说明小程序的火爆,开发者们也想从中分羹,但在格局相当固定的当下,普通开发者无能为力,而不良开发者却凭借抄袭上位以此牟利。

  同时,小程序同质化的问题也同样严重。对于当前的开发者而言,如果再去抄袭同类产品,那么必然会面临无人问津的局面,这也是再正常不过,对于开发者而言,其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创造出差异化的产品。

  任何事物的成长总要经历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总是在不断解决问题,强化优势中实现发展。当前,小程序已经伴随微信走过一年半的时间,走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头部小程序绝对垄断的趋势,如何突破当前格局,还需后入场的开发者进行更多的思考。

《做不大的支付宝小程序,逃不脱的付钱关系》 相关文章推荐七:BAT、手机厂商混战 小程序时代来了?

  BAT、手机厂商混战,小程序时代来了?

  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Q2微信小程序总量达100万,累计用户总数突破6亿。

  从0到100万个小程序,微信仅用了一年半时间,也把小程序市场彻底引爆。

  在微信的带头作用下,其他移动互联网生态企业也不甘示弱。支付宝跟进推出小程序,华为、小米等九大手机厂商联合推出快应用,百度也悄然加入战局。

  小程序的崛起和繁荣成为了创投领域的新赛道,各大纷纷布局。

  在这一轮小程序的崛起浪潮中,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有望引领未来?哪些项目正发展迅猛,领跑赛道?

  高速发展:微信小程序累计用户破6亿

  自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以来,迅速渗透到零售、医疗、泛娱乐、旅游、政务等诸多领域。

  到今年1月,微信上已推出58万个小程序,日活跃账户超过1.7亿,有着超100万开发者和2300个第三方开发平台。

  到了今年6月,根据《2018年小程序生态进化报告》的数据,截止到2018年Q2,微信小程序总量达100万,累计用户总数突破6亿。近半用户每天打开小程序4-6次,且用户平均单次使用时长达到13分钟。

  从今年初,百度已经推出多款小程序应用,7月31日,更是联合长隆集团推出“长隆AR动物园”智能小程序。

  同样在7月31日,支付宝宣布在支付宝首页上线“小程序收藏”入口,标志着从2017年中就开始内测的支付宝小程序正式开放上线。

  这也意味着自腾讯上线微信小程序后,BAT三巨头全部入局小程序。而在今年3月底,华为、小米、OPPO、联想、中兴等在内的10家国产手机厂商,共同发起成立了快应用联盟,旨在推进和打造基于手机厂商的小程序标准。

  资本追捧:上半年数量已达去年2倍

  从2017年底,小程序概念的创业项目就已经成为追捧的新风口。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小程序领域的融资数量已经达到了去年一整年的2倍;区别于去年大多数项目都是种子阶段,今年已经有不少项目走到了B轮、C轮阶段。

  近日,小程序创业公司享物说,宣布完成由红杉资本、高瓴资本、IDG、GGV、经纬创投、真格基金、险峰投资等机构在内超6500的新一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1.,而公司从上线至今仅用了10个月。

  享物说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小程序的用户数已经超2000万,日活跃用户超100万。

  微信小程序第三方统计平台阿拉丁数据显示,2018年前6个月,小程序领域吸引了80%一线基金机构入场,上半年机构进场投资资金超过30亿人民币。

  金沙江创投创始人朱啸虎更是预测,2018年在小程序领域的有望达到几百亿元。

  “小程序已经慢慢从工具转到服务,再升级为生态。我们已经投了多个小程序项目,接下来将会成立一只新的基金,只聚焦在小程序领域进行投资。”广东天使会创始人何巨表示。

  巨头竞技:微信有先发优势,但会出现多强

  2017年11月,被称为谷歌版小程序的Instant App对安卓手机用户开放,谷歌方面表示,未来将逐步在全球推广,这场起于中国的小程序之战已经引起世界科技巨头的注意。

  快推CMO李敬认为,想做好小程序,依靠微信生态是唯一选择。华创资本投资人张金也表示,在社交关系、时长、打开频次方面,别的平台都远远赶不上微信。

  英诺天使林森则指出,小程序的本质是一个APP,看起来谁都可以做,但问题的关键是多少人用,如果没有社交、找不到人、找不到群体,这个小程序就没有意义。另外,如果该平台没有自己的支付闭环,就更没有机会做成小程序生态平台。

  入驻支付宝小程序的商家马上修,是一家提供手机数码产品上门维修的企业。公司产品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更看重在支付宝小程序的业务和数据,因为支付宝的信用数据不仅能提升新用户使用率,还能在信用数据方面跟支付宝展开更多合作,这是微信目前所不能满足商家的。

  做小程序开发的即速应用创始人兼CEO陈俊梁表示,微信奠定了很好的先发优势,但市场上后续会出现多强,因为不论是支付宝、百度还是手机厂商等玩家,都有自己的优势流量。

  不过,何巨提醒创业者,应该看清楚公司产品和定位跟哪个平台比较契合,而不是因为微信所谓流量大就盲目进入。

  机会在哪儿:用好流量和用户价值

  用完即走,是张小龙想做小程序的初衷。那小程序能颠覆iOS和安卓生态让APP消失吗?

  有分析认为,预计2019年头部APP将会尽数入场,小程序将成为跨平台物种。2021年,小程序市场会进入稳定的成熟期,届时,小程序将不再是依附于微信的轻应用产品,而是指引互联网生态发展方向的命脉。

  “小程序空有海量用户,”陈俊梁说,他认为小程序的流量和用户价值并没有被很好地发挥出来,这也是很多创业公司会在小程序之外继续开发APP或者其他渠道的原因。

  他认为,目前基于小程序创业的项目总体来看还是以工具为切入点,陆续又加入服务等内容,而随着腾讯等平台玩家提升插件能力、开放更多API接口,也有机会形成新的超级APP生态。

  白石互动CEO廖荣则认为小程序对电商项目非常有利,从拉新和推广的角度看,能帮助商家迅速获取用户,但是小程序、公众号、APP应该有一个分工,把一些有购买能力、深度关系用户,往APP上引导,再做深度服务。

  张金认为,微信现在是扶植的态度,但如果有一天它采取封闭或者对创业公司不利的政策,公司所有的业务都在那儿,就会陷入困境。

  同时,林森认为不要只关注在小程序的概念,它只是一个呈现形式,需要去看微信生态的流量来源以及如何把这些流量用好。

《做不大的支付宝小程序,逃不脱的付钱关系》 相关文章推荐八:“恢复”公众号、加码小程序,腾讯想要的一直没变


“这公众号变成什么鬼?”一个月前,iPhone8用户小西被公众号的改版吓了一跳,经过咨询朋友,她切换回了经典模式。

更改用户多年的阅读习惯,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微信用户10亿,公众号的数量也于去年破了2000万,除了读者外还有数以万计靠公众号吃饭的从业人员,改版让不少人都慌得一比。

就在大众开始慢慢适应改版后,微信在7月24日发布的安卓内测版又将订阅号的呈现形式改了回去,似乎在释放“撤回”改版的信号。刚刚改了一个月就“打脸”,又给大家来了个措手不及。

在微信慌张改版的背后,是公众号流量增长进入了瓶颈期,到底是推陈出新还是破旧立新,微信为了拓展平台流量的天花板,必须做出选择。

改得有点狠,从业者和读者们都慌得一比

6月下旬,微信IOS更新了6.7.0版本,多年“没动”过的公众号突然大改版,公众号行业瞬间变天。

看似只是呈现方式有了变化,实则已改变了公众号的运营逻辑。

首先改版后所有文章的展示权利是一致的,最新发布的文章会出现在公众号页面最上方,然后会被新发布的给覆盖沉没掉,故而推送时间的把握变得十分重要。

其次,从视觉上来说,改版后的公众号从“公众号名称>文章标题”变为“文章标题>公众号名称”,在用户更容易触达内容的同时,弱化了公众号主体的标签,保持着微信做公众号“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的初心。

但更令从业者们感觉悲催的是,二条以下的内容统统被折叠,只有点击“余下几篇”才能打开,二条以下的广告和推广信息曝光率**减少,随之而来的是其广告投放价格快速缩水,整个公众号商业运营的规则被重构。

那么改版后,有没有实现微信最初的提高文章打开率、激活订阅号生态的效果呢?有数据显示,读者们整体上对这一改版并不买账。根据新榜统计的数据可见,公众号3-8条的阅读量持续走低,累计下降了8.7%,超过40%的账号呈持续下滑趋势。

此外,不打开公众号首页就无法看到底部菜单栏,丧失了电商导流入口。

很多用户表示,无法一下子接受微信改版,一时间必须面对所有质量良莠不齐的文章,不再具有选择权,自己喜欢的公众号也会被“埋没”,甚至不知道文章是否有过更新。

放出“后悔”信号,因改版数据不佳?

到底为什么改版?我们把时间倒回至2018年1月份,在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曾提出要改善用户对于订阅的所有东西的阅读效率,首先是订阅的“所有东西”,二是“阅读效率”。

自 2012 年上线以来,微信公众号的数量得到了迅速的增长,2017 年已超过2000万,在数量激增的同时,增长率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2017年微信公众号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到18.2%,号内打开率也下降至不到5%,虽然2017年仍有7.79亿的活跃粉丝,但多数是被头部大号吸收,有47%的公众号是不盈利的。公众号的已尽,进入了明显的瓶颈期。

新号很难出头,头部账号粉丝增长也遇到了瓶颈,除了账号数量太多外,单个用户刷朋友圈的时长从2015年开始一直在缓慢下滑。2017年底抖音崛起,短视频领域的产品开始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今日头条式的信息流产品,无论是视频还是图文,可以自动加载后面的内容,刷无止境,令人上瘾着魔,用户刷朋友圈的时长下滑的更猛了。

要想提高公众号的活跃度,提高非头部账号的曝光率变得很重要,也就是能让用户读到“所有东西”。表面上,从改版后的呈现方式来看,似乎能让用户看到之前许久没点开的账号文章,但在容易被发现的同时,也有很大几率由于内容质量不佳被取关,因此也有人调侃:每一次推送都关乎生死。

对于此次改版,微信团队否定了“信息流”的说法,回复只是为了提升阅读效率,腾讯公关总监张军透露,微信在改版过程当中做过效果测试,评论阅读率都有明显上升。

至于原先置顶公众号会被削弱的问题,除了目前的“标星”外,微信团队还在做更多新的开发。长按公众号文章时,会出现“未完成功能”弹窗,可见微信原本还有更多的改版计划还没机会落实。

微信团队嘴上说得很有信心,可实际上则十分小心翼翼。苹果改版时间已过一个月,安卓则只提供了体验版,一直没有发布正式的更新版本。此外,已更新的IOS版本也可以通过切换恢复列表形式,优先考虑了用户体验。

6月中旬刚刚改版后,根据新榜的数据,相比头部大号更多的小号阅读量是有提升的,中长尾账号或因此受益。不过,“X位朋友读过”的功能本质上仍然是将流量留在头部上,有更多朋友读过就会有更高的打开率,非头部无法享受优待的同时,还有可能被看出阅读量的真实性,是否“刷数据”一目了然,中小号阅读量增长的空间有待考量。

在“阅读效率”方面,从二条以后的数据表现来看,微信团队对于阅读量表现的判断出现了失误。曾经“第三条以后的阅读率会下降,这个完全不存在”的说法啪啪打脸。

此次改版除了让从业者慌得一比,用户得改了阅读习惯重新适应外,也许并没有达到微信的,故而选择了“撤回”改版。

“恢复”公众号和加码小程序,腾讯想要的一直没变

剁椒娱投发现,这次安卓的内测版除了恢复订阅号列表外,还给了小程序更多的曝光和留存机会——用户可以自行添加常用小程序,最多可添加50个,增加了小程序使用的便捷性。

回头看小程序从2017年初推出至今,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已经走向正轨。

2017年4月开始,微信全面开放了公众号“关联小程序”功能,支持一个小程序关联多个公众号,比起功能单一的公众号,像迷你App的小程序赋予了公众号更多拓展的可能性,无需下载App,用户可直接通过公众号关联的小程序进行如线上点餐,在线购物,查询信息,做习题等一系列操作,十分方便。

今年年初,小程序通过小游戏“跳一跳”而风靡,加之通过微信群“拼团”和“砍价”等各种电商优惠手段的更新迭代,线下店铺接入小程序更加普遍,微信体系内小程序的业态呈现爆发之势。

据《2018年小程序生态进化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8年Q2微信小程序总量达100万,今年4月各类爆款小游戏的病毒式传播,以及618电商节期间商家借助小程序进行的造势宣传,促使小程序用户数出现大规模增长。今年6月,小程序累计用户总数已经突破6亿。

上周,微信为生态内的电商加码,新上线了一项名为“微信官方精品店”的功能。这是微信为商家开辟的流量入口,类似于微信为品牌方专门开设的线上门店,商家或品牌需要先在公众号后台开通“品牌搜索”功能,才能获得开通精品店的资格,此举弥补了此前微信微店的短板。

目前,有很多头部公众号早已拓展售卖商品的收入,并利用公众号为电商导流,关联小程序不仅降低了很多成本,且传播起来更为方便。

小程序的快速发展,既为公众号带来更多的收益和变现渠道,也让更多的线下、线上公司迎来了一个新的处于流量上升期的太平台。经过一年半时间,小程序用户使用习惯已经养成,消费力也在迅速提升。

作为坐拥10亿用户的社交平台,微信的一举一动都会引发不小的市场波动,公众号阅读量表现不好就“撤回”改版,小程序流量跑得快就加码优化,短视频势头正好就大力推广微视,对于腾讯而言,做出改变的出发点永远是围绕着数据和流量。

而对于处于微信生态产品中的创作者和开发者而言,如何审时度势运用好腾讯这个多**台,的确值得思考。

【钛媒体作者介绍:文/巩星,来源剁椒娱投(ID:ylwanjia)】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做不大的支付宝小程序,逃不脱的付钱关系》 相关文章推荐九:百度入局小程序,将引爆新一轮小程序创业潮?

众所周知,微信小程序在发布之后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几乎默默无闻,但在一款爆款游戏“跳一跳”上线之后,小程序突然一夜之间爆红,涌入大批创业者和资金。

不过,坐拥巨大流量的微信小程序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对手。昨日举行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智能小程序分上,百度智能小程序正式亮相,并且展示了包括苏宁、携程、爱说唱、长隆AR动物园等多款小程序。这也意味着,继微信、支付宝、淘宝纷纷孵化出多个“爆款”小程序后,百度也正式加入混战,争夺这个新的流量入口。

据百度方面介绍,百度向广大开发者、创业者承诺,文字识别、语音合成、内容审核以及图像识别等应用将免费开放。这意味着,开发者不需要像原来的AI开发一样,考虑如何收集海量数据,如何训练模型以及编写底层的算法和源码。通过百度智能小程序,开发者和创业者只需要考虑怎么把百度智能小程序和人工智能应用到行业和场景中。

据悉,7月下旬,百度将在百度APP开放进入智能小程序的重要入口。与微信主页面下拉后可看到小程序使用的历史记录类似,在浏览百度APP时拖住页面向下拉就能进入智能小程序。

在业内人士看来,小程序之所以能火,主要原因是,原来APP的弱势被充分暴露:获取新用户成本升高,而且用户长尾短频次跟单个APP之间的矛盾凸显。这就导致APP被做得越来越大,为了要满足所有用户需要,用户需要一个一个去下载,但APP之间彼此不存在联系,用户手机上的APP长此以往只会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小程序就很像是一个超级APP里面的很多小APP,用户只需要下载一个“超级APP平台”,就能够方便使用上面的很多小程序。

从今年春节后,小程序创业公司爆发的迹象非常明显,除了游戏和电商购物外,还逐渐深入到线下服务中。有数据显示,去年小程序领域披露的投资额是7亿元。

作为小程序的“先行者”,微信小程序无疑是当下领域内最大的流量入口。日前,阿拉丁小程序统计平台和阿拉丁指数共同发布了《2018年上半年小程序生态白皮书》,当中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小程序C端用户达到2.8亿,小程序数量达到100万。今年上半年,已经有30万亿资金进场投入小程序。其中,游戏、网购、出行服务、生活服务、餐饮、社交、图片摄影等是小程序中率先火爆起来的领域。

拼多多可以视为微信小程序的典型成功案例。其显示,拼多多月活用户2.95亿,但其中三分之二都是来自于微信小程序和公众号进入。

有小程序创业者接受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采访时表示,微信小程序的发展套路很像是苹果的生态系统。当前,微信对于小程序进驻持开放的态度,但小程序只能够在微信运行,用户退出小程序也是退出到微信平台。

相比之下,该创业者认为,百度小程序走的是“安卓”路线,其定性为“全开放”,不仅可以运行到百度APP等生态中去,也可以运行到合作伙伴的APP中去,并且迁移过程很简单。与此同时,百度生态对创业者完全开放,为了体现诚意甚至将信息流也拿出来推广百度小程序。

不过,该创业者也直言,目前百度刚刚推出小程序,前景如何他还需要观望。而相比之下,微信小程序已经非常成熟,微信给小程序配套的则是顶级资源,如简单的开发过程和上线过程,以及微信顶部下拉流量入口等。

最重要的是,当前微信运用订阅号+公众号+小程序的方式构建了自己的生态闭环,而且彼此打通,用户流量都是在彼此间穿梭无障碍。

据了解,当前百度APP日活跃用户超过1.5亿,加上百度地图、百度贴吧等百度生态的千亿流量,将全部导流给智能小程序,显然又是一个吸引创业者的庞大的流量入口。

“在打造中心化流量入口的推动下,小程序会成为巨头争夺的新战场。除了引入更发者和用户之外,百度、阿里巴巴和微信下一步竞争将围绕这小程序的商业化以及产品生态上。”有投资人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该投资人指出,事实上百度也曾推出过类似小程序的“轻应用”产品,宣称“无需下载、即搜即用”,但最终宣告失败。对于此次百度智能小程序的**,他认为与百度轻应用有着本质区别。

“百度轻应用一方面照搬PC的网页应用,又因技术、网络、流量费用等限制,使得用户体验差;另一方面,当时百度用户基数难支撑轻应用爆发,对比微信小程序日活用户达8亿,基本实现对中国移动互联网人群全覆盖,更重要的是,微信用户粘性高。”该投资人说,当下百度“All in AI”,二度回归“轻应用”也就是小程序战场,有可能会吸引诸多创业者转投百度的平台,再次引爆小程序创业热潮,后续如何非常值得期待。

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在今年的“小程序大商业”商业峰会上直言,现在最看好的领域就是小程序,小程序领域今年将获得几百亿元的投资。

在他看来,因为获取用户的成本非常高,如今做APP创业已经非常困难。现在,创业者的逻辑变成了先做一个小程序,小程序成功了,再去做APP;如果小程序不成功,APP基本上可以忽略了。

朱啸虎表示,在小程序创业中,他最关注四个领域:O2O、内容付费、社交电商和小游戏。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创业资本汇。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

原标题:Huawei Pay重新定义钱包 赋能移动支付更多想象

十年前,出门不带现金寸步难行。如今,出门只带一部手机就能解决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是的,不管你承认不承认,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的飞速发展,让我国正从一个以往以现金主导的社会,转向移动支付主导的时代。

当然,移动支付背后是因运而生的支付工具市场的庞大。除了大众所熟知的微信、支付宝这些,还涌现了一批NFC玩家,如Huawei Pay等。

提到Huawei Pay,就不得不提前几天华为在上海举办的Huawei Pay两周年暨华为钱包生态媒体沟通会。沟通会的主题是Huawei Pay重新定义钱包,那么Huawei Pay到底有什么底气敢如此大口气,这背后其实大有文章!

现在的时代真是抛弃你时,连一声say goodbay都不会说!五年前,人们出门必带钱包,钱包里装满了银行卡、公交卡,甚至电卡、燃气卡及各种商家的优惠卡等,被各种卡“负累“。

现在出门,除了手机,真的可以做到“裸带”——一机在手,走哪都不愁。而这种体验在Huawei Pay上更明显,它几乎涵盖了各种场景下的钱包服务,笔者有幸暨Huawei Pay两周年深度体验了一把Huawei Pay功能。

比如Huawei Pay交通卡功能,这个功能非常实用,只需要使用者在在华为钱包App开通Huawei Pay交通卡后,无需联网、无需点亮屏幕、无需退出当前操作界面,就能刷手机秒过闸,只要是能刷实体交通卡的地方就能刷对应的手机交通卡,且还可以在手机上可随时查看Huawei Pay交通卡的消费记录及卡内余额,及时进行卡片充值。

目前该功能支持11张公共交通卡绑定,覆盖160多个城市公交地铁刷卡,用户达到了110多万的水平。

再比如Huawei Pay银行卡的功能,Huawei Pay银行卡不但能实现线上线下支付,还能利用手机闪付坐公交地铁。该功能用起来也很简单,笔者只需在标有“银联手机闪付”标识的闸机上刷绑定了银行卡的华为手机,就可以快速唤起刷卡界面,完成指纹验证后即可过闸。

对于这个笔者最大的体验是,在使用的全过程中,不需要手动找应用再打开多级菜单页面就能一步实现指纹支付,这较二维码支付在体验上也更加便捷。

用户也不用担心对银行卡有限制,Huawei Pay基本上覆盖了市面上的大部分银行卡。来自华为的官方数据显示,Huawei Pay目前已支持78家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和借记卡,涵盖了大众常用银行。

在Huawei Pay的支付功能上,笔者最感兴趣的莫过于Huawei Pay和银联联合开发推出的黑科技“碰一碰”,据悉华为是国内首家支持“碰一碰”手机闪付的手机厂商。那它具体怎么个好法呢,简单点说,华为手机只要靠近NFC标签,验证指纹就能完成支付,无需打开APP、无需退出已有程序,够方便够快吧!

“碰一碰”手机闪付一方面增加了用户移动支付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降低了商户的收单成本和操作复杂度,一旦此功能全面推广普及起来,必将成为NFC支付领域的一次变革!

重新定义钱包 钱包不止于支付

“重新定义”这四个字,一直不断被互联网甚至其他行业拿来使用,人们对这个词早就审美疲劳,为什么华为还走老路呢?或者可从它的其他功能一窥究竟。

是的,Huawei Pay钱包不止于支付,它还赋予钱包更多功能,比如门钥匙。我们都有过忘带门钥匙,而不得不求助开锁公司的经历吧。Huawei Pay门钥匙恰恰就解决了人们的这个小疏忽 。

Huawei Pay门钥匙使用起来也很简单,用户进入钱包应用,通过实名认证后,点击“门钥匙”按钮,只需按提示将日常使用的实体门卡贴于手机背面,读卡完成后,即可模拟到手机上开门禁了。

对于安全隐私,用户不用担心。Huawei Pay门钥匙功能,拥有电子信息加密技术,添加门钥匙时也可以设置指纹验证刷卡,即使手机丢失,没有本人的指纹信息,门锁也无法打开,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安全问题。目前Huawei Pay门钥匙支持模拟市面上未经加密过的、频率为13.56MHz的实体门卡。

在两周年沟通会上,让笔者最有felling的是华为联合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启动的由“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签发的网络电子身份标识(eID),这个功能目前还在试点中,不过笔者提前体验了手机线下办理酒店入住的便利。对于华为手机eID,可简单理解为一款手机移动端的电子版身份凭证。即便你出门忘带身份证也可以办理入住酒店,可以说既能方便了老百姓的出行,又能满足治安管理的要求,并且最大程度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Huawei Pay或许代表了移动支付的未来

不能否认的是,二维码支付技术的出现及快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模式,消费需求背后催生移动支付庞大的市场,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先看一组数据:

2016年我国非现金支付合计达到1251万亿元,同比增长32.6%;

2017年这一规模达到了1362.14万亿元,同比增长了8.9%,其中电子支付在非现金支付中的占比达到了68%。

根据易观发布《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2018年第1季度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6.99%。

与之相对应,数据背后是移动支付工具的支持,微信和支付宝毫无疑问占据主流地位,但并不意味这移动支付领域其他玩家就进入不了。

Huawei Pay是例外,它凭借多功能集一身的创新生态,在移动支付领域杀出一片天。

据悉,2017年Huawei Pay的年交易次数超过千万笔,总流水超过40亿元。

尽管Huawei Pay与微信、支付宝的地位还有些差距,但在某些方面,Huawei Pay有资格说,它就是代表了移动支付的未来。

二维码支付信息安全性不高及消费场景的局限性,给了Huawei Pay更多机会。众所周知的是,Huawei Pay除了多功能集一身,安全是壁垒。

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副总裁谭东晖所曾表示:“相比于其他移动支付方式,Huawei Pay的inSE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华为自研的麒麟芯片实现了主芯片与安全芯片的统一,确保了芯片级的安全保障,也因为Huawei Pay 对于安全的持续重视和创新,Huawei Pay通过了国际上严苛的PCI DSS支付安全认证。”

在应用场景上,Huawei Pay已经延伸到了移动支付、交通、出行、住宿等各个场景,完全能支持人们日常生活的所需,因此它完全可以争夺移动支付领域里的新市场。

而Huawei Pay的另一个优势,也可以说是杀手锏,Huawei Pay属于华为的“自家生意”,它自带绑定的销售方式,是微信、支付宝无法比拟的。加之随着华为手机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份额逐步扩大,它完全可以争夺移动支付领域里的新市场。

此外,华为在沟通上发布的Huawei Pay未来的发展方向——根据场景自动选卡。具体来说,可以解决卡在各种场景中的自动切换。比如消费者在商超消费时会自动调出银行卡,过地铁闸机时自动调出交通卡,酒店登记时自动调出身份电子证照。

从交通卡到银行卡,从门钥匙到eID,再到未来可期的自动选卡,Huawei Pay绝对对得起重新定义钱包这六个字。对于用户来说,谁能给他们生活提供更便捷和更安全的支付,谁就代表移动支付的未来,单凭这点来说,Huawei Pay就值得期待和尊重!

}

原标题:马云接班人张勇:在杭州住了11年五星级酒店,睡觉都得睁着眼睛

自从做了逍遥子,他便是非凡人,干的就是非凡事。

来阿里11年,张勇一直住在杭州一个五星级酒店里,周末返回上海家中。

有人替他惋惜,杭州房价这些年涨了好多,他却没买房投资。张勇的回答是:“最好的投资不是房子,而是投资自己。”所以,他把全部时间和心血都投在了阿里上。

由此换来的是几套房子远远不能比的回报:2015年5月,马云将阿里CEO的“帅印”交给了他;而就在几天前,他又被“钦定”为马云的接班人,将于明年走马上任。

敢于担当,能冲上去拼命的人

马云的班可能是天底下最难接的班之一,因为也不光是“术”,更是“道”的传承。

阿里是拥有强大价值观的公司:始终如一地关注和满足客户的需求,尊崇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讲求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

这是阿里的“道”,此后各种“术”皆出于这个本心。从“卫哲(前阿里巴巴CEO)引咎辞职”,到“月饼事件”开除四名员工,都可以看到阿里在维护企业价值观上从不姑息。

“风清扬”马云是阿里的精神领袖。但人生不过百年,要发展102年的基业,要想把企业的价值观和文化传承下去,就不得不提前考虑接班人。

2009年,马云45岁,正值人生壮年就未雨绸缪,开始准备交接班。

当时,在阿里十周年庆典上,马云突然宣布“十八罗汉”集体辞去创始人职位,改用合伙人制度。

阿里合伙人团队是开放的,无论是创始人还是空降兵都可以加入。前提是,你要成为真正的“阿里人”。

合伙人必须在阿里工作满5年,必须持有公司股份且有限售要求,要对公司发展有积极贡献,还要高度认同公司文化,愿意为公司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竭尽全力。

这就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将阿里与合伙人捆绑在一起。“公司的文化价值观是用来弥补制度的不足,而文化价值观本身也需要制度的保障。”马云说。

张勇既不是阿里的创始人,也不是阿里自己培养起来的管理人才,而是阿里从外部引进的职业经理人。此前他是盛大副总裁和CFO,2007年加入阿里,任淘宝网CFO,花名“逍遥子”。

2010年,合伙人制度在管理团队内部试运行时,张勇还不具备资格。但是到了2013年,经过多年磨炼,他终于被认可为“阿里人”,成为28名合伙人之一。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马云和张勇行事风格完全不同,一个天马行空,一个脚踏实地;一个激情四射,一个冷静理性……但是,他们拥有一样的阿里价值观,并愿意为之鞠躬尽瘁。

道相同,就好为谋。马云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张勇说:“在数字经济时代,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马云讲过一个故事:一个人上山打野猪,一枪打出去没打中,反而激怒了野猪。把枪一扔,撒腿就跑的,是职业经理人;从腰间拔出柴刀,冲上去拼命的,则是创业者。

马云是与野猪拼命的人,张勇虽然是职业经理人出身,但也是敢于担当、冲上去拼命的人。

他连老板都不愿做,而是要做“老大”,因为前者是一个职位,后者才是一种认可。而只有敢做别人不敢做的决定、敢承担别人不敢承担的责任、能搞定别人搞不定的资源的人,才是老大。

所以,骨子里,张勇和马云是一种人: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

他早在盛大就实现了财务自由,但内心对开创事业充满了向往。所以马云当初问他为什么来阿里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已经做过一家30亿美元的公司,想做一个300亿美元的。”

友盟被阿里收购后,创始人蒋凡原本想待一段时间就走,但张勇的肺腑之言打动了他:“想不想一起折腾点事情,在阿里这个舞台上来表演一下,留下一点记忆?”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张勇在阿里的工号是12000+,是一路听着“十八罗汉”的传奇创业故事走过来的。2011年前阿里巴巴CEO卫哲引咎辞职后,他这样空降阿里的职业经理人,一度不被外界看好。

那一年,是阿里的风雨之年,也是张勇最艰难的日子。

当时,阿里将淘宝分拆成三家独立的公司:C2C的淘宝网、B2C的淘宝商城(后改名天猫)和电商搜索引擎一淘。张勇出任淘宝商城的总裁。

事后看来,无论对张勇还是对阿里,这都是一个分水岭。于张勇,意味着他真正跳出了CFO的身份;于阿里,则代表着迎来B2C时代——一个张勇的时代。

2009年,张勇曾临时代管过淘宝商城。当时负责人离职,商城业务混乱,加入阿里不足两年的张勇主动提出过来帮忙。他已经看到B2C是未来的大趋势,不能眼看着它死掉,让阿里错过这个风口。

阿里员工评价张勇:拥有敏锐的商业嗅觉,往往能一眼看出产品的痛点。

而张勇这个“临时工”不仅很快带领淘宝商城走上正轨,还发明了以后深刻改变中国和世界购物习惯的“双11”购物节。

2011年重回淘宝商城,对张勇来说本是一件欣喜之事,可没想到上任之初就遭遇了“十月围城”。起因是他将原来商家的技术服务费和违约保证金提高了数倍。

虽然在张勇看来,淘宝商城定位于做名品商城,自然要提高准入门槛,不想交钱的小商家可以去淘宝网做生意,但后者不甘心接受这样的未来,于是组织起来攻击商城大商家,恶意拍卖。

冲突中,张勇展现出性格中执拗的一面,不肯对小商家让步。对方则开始电话恐吓客服“小二”,有人跑到香港闹事,在街头为马云设灵堂。

事发一周后,马云出面提出了一套妥协方案,并请求商务部介入调查和调解,终于把事件平息了下去。

这是张勇人生中“艰难的一周”。事件是由他引发的,局面却是马云稳定的。后者没有一句责备的话,这更让他感到愧疚。

对于这次事件,马云认为张勇的理念是对的,但处理方式欠妥。不过他很欣赏张勇那时候表现出的孤勇——那是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气概。

经一事,长一智。“十月围城”让张勇意识到阿里做的不仅是生意,这个平台是有社会公共属性的。

时至今日,阿里已经身系千万家中小企业和数亿消费者,社会属性变得越来越强。但逍遥子不会再犯过去的错误,他的视野和可调动的资源让他有更多方法、更人性化的方式来处理事情。

虽然遭遇“十月围城”,但B2C的消费大爆发是不可阻挡的。

接下来的“双11”,张勇正式把“光棍节”变成“网购狂欢节”,最终淘宝销售额从前一年的9.36亿蹿涨至52亿元,其中淘宝商城贡献了33.6亿。2017年,这个数字已经升至1682亿。

2012年1月11日,张勇40岁,进入不惑之年的他将“淘宝商城”改名为“天猫”,英文名“Tmall”。他希望将天猫打造成网购领域的“第五大道”或“香榭丽舍大道”,引领中国乃至全球的B2C行业。

淘宝是马云创业的硕果,天猫则是张勇在此基础上二次创业的战果。2013年,历练后成熟的他成为阿里合伙人,职务也从B2C事业群总裁变成了阿里集团的COO。

不过那个时候,创业初期即加入阿里的陆兆禧才是马云的“第一接班人”。

2013年5月,马老师第一次“辞职”,宣布不再担任集团CEO,由陆兆禧接棒。接下来是外界看好的“十八罗汉”之一、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蚂蚁金服前身)CEO彭蕾。刚成为合伙人又低调的张勇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里。

不过,陆兆禧败走“来往”,退居二线。选择“All in无线”的张勇,则使手机淘宝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电商平台,帮助阿里完成了从PC时代向移动时代的惊险一跃。

2015年5月7日,马云通过“内部邮件”宣布,由张勇取代陆兆禧出任阿里集团CEO,阿里由此诞生了第三位CEO。

再宽的护城河,也抵不过创新,而创新一直是大型公司的难题。不过对张勇来说,重新定义事物已经是他的习惯。

他经常以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为例,“我们现在需要的不是通过分析人过去的行为预测未来,而是像iPhone一样杀出一条谁都没见过的路,重新定义未来的新事物。好的东西即便没有过去,也有未来。”

从淘宝到天猫,再到阿里云,2016年10月,阿里又提出“新零售”:让消费者在线上线下,在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其实张勇早在2014年就开始布局了,先是入股银泰,后又与苏宁牵手。提出“新零售”概念后更是加速落子,打造盒马、入股高鑫零售、收购饿了么,和星巴克等一系列国际品牌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除了新零售,阿里去年还提出了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资源,“五新”加上“2H”(文娱和健康)来统筹阿里生态体系内的所有力量。

为了全面落实“五新”战略,阿里成立了“五新执行委员会”,张勇担任执行委员会主席。

大规模作战已经取得战绩,阿里集团已经连续6个季度收入保持超过55%的高速增长,其中最主要的贡献就是来自新零售,上个财季更是逆天增长超过340%。

这使得阿里在今年全球互联网企业业绩普遍下滑的情况下,成为其中的一股清流。

阿里早已超越张勇当初应聘时的300亿美元目标,今年上半年市值甚至数次突破5000亿美元。“这很奇妙,像做梦一样。”张勇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感慨地说。

他从来没有想过做阿里的CEO,但既然在这个位置上了就要承担起责任,“CEO不是一个manager,一定要因为你而让这个企业有所不同,最终要让它发生本质变化。”

如今的阿里已经从一个大家熟悉的电商公司,彻底蜕变为一个以大数据为驱动,以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文娱为场景的数字经济体,正在深刻影响和塑造着中国乃至全球的商业格局。

按照阿里内部的说法,张勇是“在高速路上换引擎的人,而且是把拖拉机换成了波音747”。

在9月10日的公开信里,马云称张勇为“杰出商业领袖”,“他具有超级计算机般的逻辑和思考能力,坚信使命愿景,勇于担当,全情投入,敢于站在未来创新设计新型商业模式和业态。”

未来,逍遥子给阿里规划的蓝图是:中期目标是到2020年成交总额达1万亿美元,远景目标是到2036年服务全球20亿消费者、1000万盈利小企业、创造1亿个就业机会。

马云曾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做CEO。但在张勇展现的卓越商业才华和坚定沉着的领导力面前,马云说:“阿里的接力火炬交给他和他领导的团队,我认为这是我现在最应该做的最正确决定。”

马云“退休”的消息传出后,阿里的股价一度下跌,反映出市场的焦虑,但这显然有点多虑。

首先,马云要到明年9月10日才会卸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之后仍将继续担任董事会成员,直至2020年阿里年度股东大会。

其次,即使不是董事会成员,马云还有一个身份:永久合伙人。

合伙人制度是阿里运作的核心。它拥有对董事会半数以上人选的提名权和任免权,由此控制了董事会,进而控制了整个公司。

马云和蔡崇信是唯二的永久合伙人,其余合伙人的地位则与其任职有关,一旦离职则退出合伙人关系。大股东软银、雅虎还将表决权授予了马云和蔡崇信。

所以即使马云退休了,也是“太上皇”,仍然牢牢控制着阿里。

而且阿里的人才库也不仅只有张勇。

合伙人每年选举,人数不设上限,这既打通了重要员工的上升通道,也使得阿里管理层能够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形成了“良将如潮的人才梯队和迭代发展的接班人体系”。

如今阿里36名合伙人中,最初的18名创始人只剩下6名,年龄层覆盖60后、70后、80后,淘宝总裁蒋凡甚至是一名85后。

马云在公开信中说:“我们创建的合伙人机制创造性地解决了规模公司的创新力问题、领导人传承问题、未来担当力问题和文化传承问题。”

随着阿里经济体越来越庞大,张勇身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

虽然带领阿里成功转型,他仍然担心会错失下一个机会。因为越大越难转身,许多辉煌至极的巨头都曾因为创新迭代而轰然倒下。

如履薄冰的他对《中国企业家》说:“你必须时刻醒着,睡觉也得睁着眼睛,必须不断创新。靠扼杀是杀死不了创新的,这个世界还是多元化的。”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不过,作为与马云和陈天桥都一起工作过的人,他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只要你投入了,就会有回报,只是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的问题。”

张勇绝对是最勤奋最投入的人之一,他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甚至经常超过18个小时。从前台一直干到集团CFO、菜鸟网络董事长童文红说:“我觉得自己够努力了,但我发现老逍比我还努力。”

敬业、努力一直是张勇的标志,从第一天工作开始就是如此。似乎苦惯了,还锻炼出他异于常人的忍耐力和思考力。

彭蕾说,阿里开高管会,从早开到晚,到最后所有人都晕头转向,只有逍遥子头脑清楚且精神饱满。

今年阿里年会Party,张勇上台演唱了一首《You Raise Me Up》(你鼓舞了我),坐在前排的人发现,他眼中竟然泛着泪光。

以前过着循规蹈矩生活的张勇,认为自己本质上是个不太安分的人,“是阿里让我找到了真我,和一群有情有义的人,一起做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

正是这种惺惺相惜,让他动了情。

虽然他还是凡人心,但自从做了逍遥子,他便是非凡人,干的就是非凡事。

注:本文转载自华商韬略(ID:hstl8888),禁止私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华商韬略授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手机大全报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